浅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创新教育论文[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1:4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创新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创新教育论文》。

第一篇:浅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创新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践意义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为就业指导丁作不应是临时性的,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模式,完善指导体系,形成系统化的运作形式,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就业指导是指由就业指导机构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提供就业信息,传授择业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协调用人单位、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做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是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开展就业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指导理论不尽成熟,指导机制没有形成系统配置。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毕业生成为就业主体,按市场需求自主地选择职业这一系列因素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从而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意义

加强就业指导有利于高校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道路。虽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很多年了,真正受到重视的仍然是学历教育和应试教育,生涯发展和职业教育在整个中学过程中极少被提及。大学阶段是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前的系统完整的准备期,此时,适时的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帮助他们发展适合自己的职业能力,把学习知识、发展素质、提高竞争力和建立职业价值观有效地结合起来,设计自己的生涯发展道路。

有利于高校学生顺利就业,增强就业竞争力。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发展和价值实现,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业制度的改革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自由择业的机会,也对他们的择业观和择业心理产生了巨大冲击。适时的就业指导能帮助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来参与求职应聘活动,增强其适应就业形势的能力。为实现顺利就业铺平道路。

有利于高校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自身的成才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职业。择业是人生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对未来道路的选择。高校就业指导通过其独特的内容、途径和形式,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得失,树立健全的职业观念,将自我发展同社会需要协调起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我国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就业指导工作的应急性

发展性职业指导理论指出,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心发展一样.可以分为几个连续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规划,导致职业选择时发生障碍。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部分,往往从属于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最后的一个环节,它仅仅体现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是毕业前的一个临时性措施,因此往往沦为应急性指导。

2.就业指导方式的局限性

生涯决策理论强调个体在生涯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学生自己通过参与和实践,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培养职业兴趣,提前为生涯发展探索合适的出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基本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执行、举办校园招聘会等,方式上局限于就业指导课、讲座和报告会。所传输的信息都是大众化的东西,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与个体特征脱离。

三、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建立波段推动式的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多数学生自主择业”的制度。所谓“自主择业”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资源进行配置,使毕业生成为就业主体.按市场需求自主地选择职业。就业模式的变化意味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构建合理的模式和体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和能力,灵敏地捕捉市场信息,实现人职匹配的和谐就业。所以,对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创新,使之适应高校就业模式的变迁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2007年11月20日,十部委联合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推动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形成不同层次的就业指导目标,强调系统性、连贯性和科学性,分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实施。可以构想将高校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模式,建立波段推动式的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

针对一年级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档案。帮助他们宏观地认识职业、就业市场及其关系,进而认识自身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发展前景,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促使职业意识的觉醒。针对二年级学生,进一步帮助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人才所须具备的能力,如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等,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启蒙,使他们更加注重专业学习,初步确立成长目标和发展方向。

针对三年级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要求和社会地位,明确自身的择业观,增强择业意识。着重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使学生对就业市场有一个感性了解,鼓励他们参加暑期实践、专业实习、模拟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大三后,部分学生萌发了报考研究生或出国深造的想法,可针对这些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心理意向,开展适时的升学指导。

针对四年级学生,着重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进行择业方法、择业技巧的教育,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进行模拟面试等。同时加强求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心理方法,端正学生择业心态,做好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并有意识地指导和培养一部分条件许可的毕业生大胆走创业之路。

通过这一整套层层递进的指导模式,使每位在校本科生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阶段接受有计划、分层次的就业指导.形成全方位地覆盖整个大学求学阶段的波段型就业指导体系。

四、如何实施该指导模式

1.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向全程化、全元化方向发展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因此,要增强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就业指导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设计职业生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转变以往把就业指导工作视为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事,从而树立起学校、社会各个方面重视和参与的全元化观念。构建功能齐备的就业指导机构,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形成体系化的运作形式。

2.提升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实践证明,要想使就业指导真正发挥作用,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教育体系是根本做不到的,这种体系又需要有一支结构完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与之相匹配。就业指导任课教师必须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在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心理调适、就业市场预测、人才素质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并能根据所在学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对于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一是从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干部中挑选一批有志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骨干,这部分人已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必须系统地进行相关培训;二是从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学科研的专业教师中分离出一部分从事就业指导的研究和应用;三是向社会招聘优秀的职业指导师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3.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课体制,向实用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高校就业指导课有别于其他专业课.是一门融知识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它以帮助和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为目的,具有互动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显著特点。首先要建立教学组织,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较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分解为比较直观的课件、影视资料、网络数据等资料形式,通过案例教学、集体咨询、情境模拟等教学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观念,了解现实情况,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同时,要及时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考察,调整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操作性人才。

第二篇:浅谈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创新

论文摘要: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先挖掘出当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并且从就业工作理念、就业工作体制、就业工作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一种以合理的知识和能力架构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发展为突破的新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这样才能逐步有效地解决当前地方院校就业难的局面。

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更为艰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地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

存在的主要弊端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不断推动下进行的,是直线性思维、行政性实践,而目前大多仅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主要表现为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仅停留在双向选择时期的择业指导,这仅仅是解决学生双向选择时的一时问题而已,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这说明就业指导还处于安置就业阶段,对学生的潜能开发、职业发展规划与决策能力都无法涉及,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对比,问题十分明显。

第一,就业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收集能力不足,容易“错失良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等各种交流媒介的发展,信息传递出现了广泛、敏捷、虚实难辨等特点。而作为地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院校知名度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大多都处于被动状态。据某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课题组调查发现,有52.3%的大学生对学校以及社会提供给他们的就业信息不满意或不清楚。同时,大部分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对近年来的就业形势,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不怎么了解,知之甚少。

第二,就业指导工作方法不当,既“劳民”又“耗时、伤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地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得不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举行各类大型招聘会,但他们大多实行“全面撒网”,只求用人单位数量,不求质量及用人岗位的真实性,结果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致使一些毕业生反而因这些就业信息的虚假难辨、信息重复,遭受到各种“就业陷阱”。而对于地方院校毕业生而言,他们大多都来自农村,家庭经济贫困,如果在就业方面费用数额较大的话,几乎都难以接受。

第三,就业指导工作体制不够完善,道德规范缺乏自我约束,就业环境进一步恶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着诚信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就业过程中就业信息不对称,工作岗位单一,用人单位提供的用人信息不诚实,如虚假的招聘信息,随意更变用人要求、待遇条件等,致使毕业生增加了就业成本。

2当前地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的创新

第一,责任意识。大学生就业过程一般要涉及到五个行为主体,即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与毕业生,所以学校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负责就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统筹协调各个就业环节,理顺各种就业关系,着实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就业工作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创造必要的就业条件,各院系也要相应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质量意识。地方院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一是要坚持走市场化办学之路,要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取得学历证书,还能获得各种职业能力等级证书和各项专项证书,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完全胜任国内各种人才市场的要求,要尽量把毕业生就业空间扩张到更高层次,要积极与港资台资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双向”联系,建立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二是建立与地方人才市场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区域优势,建立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人才培养互动机制,使毕业生能实践性地、高质量地适应自己适宜的工作岗位,确保毕业生生源质量。

第三,市场意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应及时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情况,遵循人才市场规律,要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沟通,在原有就业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扩大市场就业份额,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多方式就业。还可建立校方就业网站,通过网络建立无形的就业市场,给予毕业生更多的择业机会。这样不仅为毕业生开拓了就业市场,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可谓一举两得。就业指导工作体制的创新

体制创新应是“以线带面”,即建立“以系为主体,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就业工作体制,其核心是建立“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就业信息、就业管理和就业队伍”五维一体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一是高校应建立校、系两级管理模式,从学业、择业、创业和待业四个就业类别出发,强化“刚性基础,柔性方向”本科教育理念和“刚性基础,定向培养”的专科教育理念,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就业类别的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技能,使就业工作的重心完成由“毕业生”到“全体在校生”的重大转变;二是各系创建精品就业模式,如靠学生创新能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参加竞争的“能力——区域模式”,鼓励本科考取研究生“考研——深造模式”,建立专业实习期与就业试用期相统一的“实习——就业模式”等;三是各专业打造学生意向品牌,赢得求职的主动权,如通过理工科学生坚实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为突破口,打造学生就业品牌,就业风格等。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及早进行,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这项工作应从学生进人大学开始抓起,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服务,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就业辅导必修课程体系,实施职业生涯个性化设计,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的原则

第一,全程性、全方位的整体性原则。要有所创薪首先就要突破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暂时性、局限性、片面性,而要切实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性的过程。全程性就是要确立贯穿学生教育和管理全过程的指导,它不仅仅是在毕业生面临紧迫的求职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它要求有组织地从四个阶段开展,包括成才教育指导、素质教育指导、择业理念指导以及进行就业政策和择业技能、信息咨询、心理辅导。四者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完善的体系。全方位就是指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涉及其心理素质、气质修养、人文知识等方面。这就要求指导工作超越以往,将学生的人格形成、专业引导等融入其中,同时改变过去的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形式多样的引导方式,如咨询、讲座、社会实践等,以期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系统。第二,与时俱进的原则。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逐渐过渡到了当前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由于不能及时把握好劳动力市场职业需求,就业指导内容逐渐与时代脱节,呈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着如就业信息提供的多,就业观念指导的少;为完成就业率而为学生找工作出路的多,发现和认真改革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的少等情况。且当前处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指导工作同样要与高科技接上轨,在传统形式指导的同时将卫星专网课程讲座,网络“人才—信息一市场”多维一体机制突显,使科技与就业指导课程、日常就业指导工作、职业测评等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第三,科学发展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进程,就业指导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思想认识的创新、工作机制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创新、工作手段的创新、工作内容的创新。要抓住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义、核心,创建集指导、教学、研究、咨询、服务、管理等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毕业生与职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地方高校的就业工作内容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内容,即“四个指导、三个咨询、一个服务”。四个指导就是观念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三个咨询就是职业规划咨询、就业政策咨询和心理咨询;一个服务就是指就业信息服务。地方高校首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改善择业观念,要敢于寻找新时期就业选择的理性时机,如可以学会先就业后择业然后再创业。二是学业指导,地方高校要善于引导学生改变以往以学历为重点提升就业空间的就业思路,应积极引导学生就业观念要以能力的创新和内部知识结构的完善为就业重点。三就是择业指导,择业指导就是指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咨询,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方法等。创业指导,就是要多加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解说分析,选择就业方向,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跟踪服务。职业规划主要是指学生对人生的职业发展进行系统的合理安排合理计划。地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适应自身特点的职业类别方向,从而恰当地进行职业学习、职业选择和个人职业目标的调整,并力争使其在校期间的学业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为创业做准备。就业政策咨询就是各就业指导部门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以及政府机构、各省级政府机构关于就业方面的积极政策,要让学生明知政策的实际作用,并落到实处。心理咨询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能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从而使自己能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现在随着大学生的增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很多的大学生因为某些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而失去就业的机会。面对当前大学生的这种现状,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要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活动,通过辅导老师和前来参加咨询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等心理,树立自信心,以达到学生在面对就业时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目的。

就是关于就业工作方法的创新。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继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和适应毕业生就业社会化的要求。就业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主要应该表现在多样性和开放性,可以开有关就业指导的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讲座,请校友回校做报告,社会人士讲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等,设专门的教研室,开设咨询室,咨询日进行个体咨询辅导,组织各种活动,群体咨询,模拟招聘等。不仅要以占领用人单位市场为目标走出去,请进来,而且要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以多种形式共同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比如有的学校聘请一些社会人士为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等等,还要动员学生的力量,如有的学校成立了就业社团,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自我教育。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就业工作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地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地方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但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使用方向等,是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能力和效益的综合检验。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应将毕业生的就业列为“一把手”工程,在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等环节重点推进。对于如何指导学生从专业特点出发强化市场意识,培养职业竞争能力,做好职业心理准备等方面,地方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建议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从实际出发,从就业工作理念、就业工作体制、就业工作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一种以合理的知识和能力架构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发展为突破的新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逐步有效解决当前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第三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在理念、机构、教材、工作形式学生社团活动、资源共享六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和全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帮助高校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政策、正确树立就业观念,促进高校毕业生及时、』ilgWU就业等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整理、归纳、总结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创新与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激发高校学生自主成才意识,指导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成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表现为刘应届毕业生进行突击性的指导,以单纯地完成就业率为目标,忽视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贯性和整体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要求将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拓展到所有的高校学生,从“授人以鱼转变为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授人以渔”式的就业指导,贯彻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原则,以尊重个性、重视发展为出发点,延伸就业指导的臼寸间和空间,将职业相关的外部环境、内在需求和所预期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长期地连续地、全面地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培养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能力。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对大学生择业观、就业观、职业定位、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塑造、培养和熏陶,增强学生就业素质与技能,不仅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更重要的是实施有效的职业发展,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来选择职业方向,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二、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一项9缶时性和局部性的工作,它涉及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有关各方积极配合、参与和支持创新与发展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包括机构职能开拓与工作团队

建设两方面内容。机构职能的创新与发展要求高校设立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机构,开拓包括诸如分析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组织人员培训、促进校校联合、开发校企合作等内容的机构职能此外,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团队应包括专职人员、思想德育教师、学科专业骨干教师、从事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教师,以及聘请政府教育机构工作人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企业家和人力资源培训专家等加入,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透彻掌握就业政策,适日寸调整工作方向,稳步推进工作成果。

三、高校就业指导教材的创新与发展

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一环,就业指导教材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面日趋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单纯的理论说教已空洞乏力,必然要求高校就业指导教材加以创新与发展。创新与发展高校就业指导教材在内容上强调对学生素质与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包含职业观念树立,职业技能获得,个人素质拓展,职业发展方向等各个方面,从就业形势到专业情况介绍,从人际关系培养到职业生涯规划,从实用的求职技巧到维护权益的政策、法规等等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在节奏上强调配合就业指导工作阶段化和全程化的要求,对高校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

对大一新生着重职业生涯认知培育,树立专业思想;对二三年级学生着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对四年级学生主要阐述就业与学习、专业与职业、职业与理想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素材的选择上强调生活化,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给予大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符合社会现实的就业指导环境;

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采取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形式,体现出教师课堂集中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特点,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反应与参与,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日寸也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采取多种形式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举办不同主题的培训案例、模拟招聘、模拟自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实践应用课堂所学的关于择业决策、面试程序、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理论与技巧,开发、构建与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就业信心和抗挫折能力;通过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专业课教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及知名校友开设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树立就业信心通过开展技能培训f、就业实习活动和参观企事业单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技能、实现自我认知,自我积累;通过交流心得体会和就业主题班会等形式讨论和解决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现实;通过创立网上交流平台及时疏导学生情绪;积极开展职业测评、心理测试,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等等。

五、学生就业社团活动的创新与发展

学生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直接利益相关人,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学生不应该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被动接受者,高校应当鼓励学生成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社团,通过学生自己举办各类就业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关注与自身前途密切相关的就业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J。

六、高校就业指导资源共享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不、专业教师参与程度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是建立涵盖就业指导信息、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就业指导设施、就业指导研究成果、学生就业社团活动等内容的高校就业指导资源共享体系,开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合理高效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通过建立高校就业指导网站充分发挥其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递信息及时准确,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实现就业指导信息的共享;通过建立经常性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解决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腩资不足和设施缺乏的难题,实现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和就业指导设施的共享;通过高校间联合开展就业指导调研及共享研究成果,促进各个高校和不同区域间的经验交流,探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共性规律,使有效的经验、方法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通过高校间联合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就业活动,实现不同高校学生就业社团活动的共享。

第四篇:浅谈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论文摘要: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

论文关健词:三个代表 毕业生 就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讲求经济效益,企业生产讲求与市场相结合,以销定产。高校的“产品”是人才,毕业生就是高校的人才“产品”。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就业情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竞争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情况和办学规模,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近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把高校的人才“产品”源源不断地顺利推向社会,使之在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岗位上发挥所学,为社会做贡献,这对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是高校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适应新时期人才供给要求,维护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为社会合理地进行人才资源的配给,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每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健全毕业生就业体制,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也逐步由原来的计划分配体制向双向选择的模式过渡。相应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存在一个健全体制和转变职能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原来只是单一地按计划对毕业生进行分配,而现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毕业生在增加择业自主权的同时,产生了新的思想困惑,遇到了新的现实问题,引发了新的心理矛盾。为了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应对毕业生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择业心理调适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因此就业管理部门也就成为对毕业生的管理、指导、教育、培训和服务相结合的综合职能体系。要发挥好这些职能就需要我们冲破原来老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体制。这也是使高校的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市场相结合,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所必须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首先要熟悉国家及本地区对当前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熟悉毕业生在择业中所应享有的权利与应该履行的义务,努力贯彻和落实国家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来对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其次,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捕捉应用信息的能力。就业工作人员不仅要与用人单位打交道,而且还要与学生交流。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建立和沟通需求信息网络、组织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等都是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再次,就业工作人员还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创新精神。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繁杂、艰辛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秉公办事、热情服务。总之要做到这些,我们就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以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强化指导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开拓就业指导服务新思路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断进步和日益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逐步从原来的按计划分配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由单独的管理者变为服务加管理的模式,这也是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在新形势下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顺利求职择业呢?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必须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始终为广大毕业生的根本利益着想,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各种有利的条件。

(一)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主要职能

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形势,就业指导机构应更多地研究就业市场的动态,并结合本校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为毕业生求职就业起到参谋和指导的作用,转变原来单一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服务意识。其主要职能表现在:

1。帮助毕业生了解和掌握国家及本地区毕业生就业的最新政策;

2。结合本校毕业生特点、质量、学校声望等因素以及就业市场各类各层次人才需求情况,对本校各层次毕业生给予正确的预期就业定位,增加毕业生签约的成功率;

3。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择业、面试技巧、心理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发挥等方面的培养;

4。收集用人信息,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信息,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5。负责毕业生建议就业计划的制定、上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本校毕业生有关事项的审批、就业派遣及遗留问题的处理。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工作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肩负着为毕业生将来走向就业市场进行求职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的任务,在提高毕业生求职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的工作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就业信息网络。

毕业生求职就业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主要是因为缺乏就业市场信息而造成的。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在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信息的沟通。一方面将毕业生的情况向社会、向就业市场作宣传;另一方面将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信息提供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再一方面,要对已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一定范围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对在校生的培养和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要利用和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广交朋友,保持长期合作,互传供求信息,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总之,要把就业信息的传递当成一个长期的工作来抓,逐步培养和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递网络,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不是盲目的,而是针对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的。

2。开设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上课、举办讲座等形式,对各级就业政策、市场形势、就业程序、就业途径、就业技巧等知识进行介绍。这种形式比较系统、全面和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另外还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情况,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模拟演练,使学生尽早地熟悉市场择业的方式,努力培养适应市场的能力。演练前,对应聘中用人单位经常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提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答。这对就业指导课所讲的很多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实战练习,对学生走向真正的就业市场是大有益处的。3。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

毕业生就业指导课是对全体毕业生开设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就业指导课,它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但毕业生的思想认识、心理素质、个人能力等千差万别,所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解决了普遍性问题的同时,不能忽视其特殊性,针对个别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还要进行个别指导、个别咨询。

4。组织毕业生就业双选会。

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交流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供需双方相互选择提供了一个机会,它不同于普通的人才交流会,它是以校园为主要场所,并且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交流会。在没有组织校园双选会之前,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时,一方面能过各类人才招聘市场,另一方面就是亲自到高校考查、招聘毕业生。频频地有用人单位来高校挑选毕业生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这种无计划的招聘活动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于日常的就业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在校园组织就业双选会,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沟通学生与用人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网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正确把握就业市场

毕业生进人就业市场,首先要了解就业市场的规则。这些规则一方面是指国家、省、区对毕业生就业的最新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是指学校及所在省、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程序。这些规则除了在毕业生就业导课介绍给毕业生外,还可以将其收录到《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中,采取归类叙述讲解或问答等方式,便于毕业生查阅和明确掌握。其次,要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势。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自己所熟知的小环境,缺乏对社会大范围就业形势的认识。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认真地分析社会各层次相关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结合本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对将要进人就业市场的毕业生进行指导定位,这对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成功签约、少走弯路有重大的意义。以往确实有一些毕业生在初人就业市场时,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对自己就业期望的定位不准确,在就业市场上疲于奔命,到头来却后悔错过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二)加强毕业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择业不仅是对大学毕业生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毕业生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毕业生在走向就业市场的过程中,往往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如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渴望在竞争中能超过对手,可又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盲目地进行横纵向的攀比,对一些现实上的“不公正”“不平等”难以接受,在理想与现实产生一定差距时,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冷,难以自拔。诸如此类,使毕业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毕业生在择业中的这种恐俱、焦虑、急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可以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进行调理或提前预防。首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教育毕业生保持良好心态,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现实和社会需求,将自已的希望与社会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对待市场需求与选择和个人意愿与期望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导毕业生在心理上要敢于承受失败的挫折,把挫折作为磨砺自己的机会,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增强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面试求职的技巧,使其增强自信心。对于不熟悉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来说,面试技巧是一门必修课,要教他们指导掌握如何克服紧张情绪,应付各种提问,发挥特长,突出个性,平和冷静,谦虚诚实,坦然应对。这些方面除了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进行一定的理论上的指导外,还要求他们可以用模拟演练的方式,如安排适当的模拟招聘会,来加以正确的指导,使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恐俱感,增强自信心,做到心中有数,上场不慌。

(三)加强毕业生职业道德教育

进人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要遵守市场规则,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首先要遵循诚信原则。毕业生在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各方面情况时,应秉着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的态度。可以扬长避短,但不能无中生有、以小夸大。否则,将会自食恶果。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要弄清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努力维护协议的严肃性,不能随便违约。对于特殊情况要违约的,必须征得用人单位和学校的谅解和同意之后方可。其次,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要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正确处理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双向选择与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关系,不要贪恋大城市、机关,过分地追求条件、待遇等。要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社会最需求的就业岗位磨砺铸炼。

(四)加强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高校学生大多是由小学至中学再上到大学来的,对社会的接触也仅限于寒暑假及其社会实践活动平时所接触的同学、老师等人和校园环境都比较单纯,但走人社会,所遇到的事物和人际关系就复杂得多,所以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必须包含毕业生对社会适应性的教育。要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现象,特别是对一些不合理和不良的世俗现象,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要能够正确处理择业过程中或今后走向社会过程中所遇到的一般性社会问题。在这方面教育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大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将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组织讨论,并加以正面的指导,进一步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再去实践,不断地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以提高其思想认识。另外,还可以用实例或专门设计各种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找出最佳的处理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指导工作是优化人才资源的一种手段,是实现人才自身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努力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动态,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拓宽就业渠道。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有利于毕业生、有利于高校发展有利于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标准,努力研究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

第五篇: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之我见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角色偏差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将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为:就业导航员、职业指导员、就业服务员、职业实践参与员、就业心理咨询员。进行角色定位的目的在于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就业指导 角色定位

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学者将角色引入社会学,意指社会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大舞台同样扮演着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1〕。每个社会人往往都占据着多重的社会地位。高校辅导员同样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职能与角色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演变——从单一走向多元。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个高校的重要工作中,辅导员从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的良师益友。本文通过阐述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试图对高校辅导员作出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

1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每年增加60~80万人,每年增幅均在30%以上,是我国经济增长的3~4倍。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人,比2005年增长近80万人,而工作岗位数量却没有成正比例增长〔2〕。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文凭的信号作用慢慢变弱,大学生对学校生活也变得比较消极,这种现象已深刻影响到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使大学生就业工作被摆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面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也必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担任辅导员已成为高素质人群的职业选择。高校招聘辅导员都要求是党员、担任过学生干部、身体条件好,大部分高校还要求辅导员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这就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具备素质优势。

辅导员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长期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凡是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实施学生管理的前线工作者,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必定是参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将就业指导融入对大学生常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大大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可行性。从岗位设置来看,辅导员对校党委、学院和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承担着就业指导工作和常规工作任务。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偏差问题

辅导员作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角色,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工作压力,使就业指导工作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不匹配。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辅导员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高质量。实际情况则不是这样。

2.1.1辅导员队伍不够健全,辅导员与学生比例远远超过1∶200。

2.1.2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角色多重,工作多元,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就业指导工作中。

2.1.3辅导员队伍新老交替缺乏制度保障,老辅导员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单一;新辅导员有热情却缺乏就业指导经验。

2.2辅导员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业务素质不匹配。就业指导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务实性。就业指导贯穿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的全过程,要有计划地开展指导工作,需要有闪瞻性。然而在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就业政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心理状态不稳定的问题,这必然影响到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2.2.1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力度不够,高校对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业务培训不够。

2.2.2辅导员的工作重点被定位在高校管理引导重点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2.2.3辅导员就业服务工作不到位。辅导员不能把大学生仅仅看作“教育对象”,大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服务对象”。服务角色的观念没有建立起来,辅导员服务角色定位不可能准确,就业指导服务不可能到位,这突出体现在就业统计、跟踪调查和毕业后的持续服务不足上。

3辅导员就业工作的角色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为就业导航员、职业指导员、就业服务员、职业实践参与员、就业心理咨询员五种角色。

3.1就业导航员

启发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进入大学,辅导员就应结合就业指导工作和日常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启发学生的职业理想:积极引导学生寻求职业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激发他们在选择就业道路时对自身的思考,引导学生寻求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职业目标与个人行为相匹配的意识。进行职业理想启发时,辅导员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职业目标与理想进行评估和修订,调整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3.2职业指导员

辅导员应成为专业的职业指导员。为此,首先要积极学习就业指导理论,获取大学生就业管理、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就业市场特点及组成要求,大学生的求职途径。其次,要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并能在具体工作中加以落实。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向大学生宣讲我国就业制度改革与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沟通工作。要掌握就业技巧,向学生传授如何准备求职材料、笔试面试的重点、难点,以及自荐的技巧。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就业指导。要有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通过举办班级就业主题讨论会、校友经验交流会、就业指导专家报告会、用人单位模拟面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去向、专业前景、就业形势、求职技巧等方面的信息。

3.3就业服务员

辅导员应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从就业服务态度、就业服务方式、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主动、周到、全方位地做好工作,把有利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

3.3.1做好就业推荐服务工作。辅导员应尽早准备,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建立信息齐全的推荐档案,做到有针对性地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号推荐。实行推荐“优良”、放宽“中间”的推荐策略,耐心解决差生的就业问题〔2〕。要积极掌握就业市场信息,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的需求,行业优势、发展远景、薪酬待遇等,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做好就业准备。要发动学生利用网络寻找就业信息,做好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信息通联工作,保证就业信息的通畅传递。

3.3.2建立就业服务互动机制。辅导员应根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部署,安排好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好问卷调查,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学生就业需求和动向。要加强困难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优先推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就业。

3.3.3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服务。对未就业学生积极推荐就业,对已就业学生保持联系,定期对他们的思想情况、业务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4职业实践参与员

辅导员应该成为就业实践的参与者。首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就业指导的系统知识。还要带领学生前往招聘会现场,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把握就业市场供需状况,同时对学生提出有益的就业建议与指导。辅导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生产实习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实践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等情况,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

3.5就业心理咨询员

随着就业竞争的激烈,学生压力的不断增大,困惑越来越多,辅导员需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消除不良情绪,做好步入职场的心理准备。

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根据市场信息调整就业观念和期望值,降低就业层次,拓宽就业领域。要教育学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要敢于去与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更新观念,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克服焦虑心理,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首先要引导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为顺利地度过走进社会的不适应期做好足够的准备。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自己加以评判,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要及时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教育学生期望值不能太高,即使热门专业的学生,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理想更加切合实际,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工作,到基层工作,到民营企业工作,自主创业等。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各级领导以及专职教师的密切配合和亲身实践。

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是多元的,是不同角色形成的“角色集”。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之下,辅导员的角色还会不断变化,对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还要不断探索。通过探索激发辅导员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热情,使辅导员逐渐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志彬.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4:19-20.〔2〕谢中远.就业指导视阀下高校辅导员的职能错位与角色定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2):16-27,21?郾

〔3〕张建,瞿和平,鄢红春?郾论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57-58?郾

〔4〕谷伟?郾加强高校辅导员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6):63-64?郾

〔5〕易昕烨?郾探析辅导员如何调整毕业生的就业心态〔J〕?郾长春医学,2006(3)?郾

〔6〕翁铁慧等?郾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郾北京: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197-204?郾

下载浅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创新教育论文[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创新教育论文[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学风建设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试析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现状创新路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这也对高校的就业指......

    浅析高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 就业工作 开展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针甘断形势下,毕业班班主任和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

    浅论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评析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追溯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发展,概述了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总结了其工作特点。同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

    试析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就业咨询论文摘要:本文从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

    构建新时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机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长效机制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非常重要的......

    浅析独立学院全程性创新性就业指导工作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全程性 创新性 就业指导工作【论文摘要】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教育部2008年4月公布的具有招生资......

    民办高校的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贫困生就业的问题已成了各个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对高校贫困生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形成原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