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讨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1:4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讨论文》。

第一篇: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与关键,在于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本文希冀通过深入分析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现状,难,并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探索未来的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在许多文件、会议和场合中反复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除了制度的保障、政策的扶持和各界的配合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基,在于抓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广东在全国属于较早开始关注和重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省份,从2002年即实施省内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轮训计划,并多次组织考察学习、交流座谈和统一认证等活动,很好地推动了整支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发展。正是在这支队伍的辛勤付出和艰苦努力下,广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就业率统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实际就业人数逐年稳步增长。

但是,近几年广东的队伍建设速度有些缓慢,整支队伍没有质的提高,发展通道出现“瓶颈”,不足与缺陷日益凸显。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面前,必须仔细分析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现状和需求,进而在观念上加以引导、在业务上加以指导、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才能打造可以应对未来挑战的强有力的队伍,推动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现状

2008年6月,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向省内130所各类普通高校发放了《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现状调查表》和《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现状调查问卷》,并对部分高校进行了深入调研、考察和访谈。通过各种方式,大致了解和掌握了目前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整体状况。

高校涉及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主要有四大类:校级就业工作分管领导、校级就业工作专职人员、院系就业负责人与院系就业辅导员。本文所指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即由这四类人员构成。

(一)总体情况

教学[2002118号文指出,高校要“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所有院校的努力下,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力量。

1.人员总量。

2008年,广东省130所普通高校共有在校生l18万余人(含研究生),其中应届毕业生为29.6万人。全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共3819人(见表一),其中校级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共595人,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约为1:497。

从统计数量上看,我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较为充足,尤其是全省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的数量接近600人,整体上已经达到教育部关于“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的标准。

2.学历层次。

在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接近95%(见图),其中有硕士学位的占到将近三成,另有61人为博士。

从学历层次上看,这支队伍的文化素质较高,整体智力水平、知识底蕴、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都为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培训经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中,共有131O人(次)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岗位专业培训和认证(见表二),占整支队伍的1/3。

除了新成立或新升格的少数院校外,绝大多数院校均有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参加过专项、系统的职业培训。在没有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统一培训的剩余2/3人员中,有部分也参加了本校组织的就业工作培训。

4.小结。

从整体上看,广东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经过多年建设,无论是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岗位技能方面,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基本满足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要求,也为推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数据并不能完全和真实地反映出就业工作队伍的强大,这支队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既有队伍人员自身的因素,也有体制与政策方面的因素,这些矛盾严重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概括起来,目前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的专职人员仍远远不足。

虽然从统计的数据看,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整体数量比较充足,但实际上,真正专职的人员并不多,无法满足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更无法实现全面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未来工作目标。主要表现在:

(1)不少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其他处室。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有70%以上的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处或依附于招生就业处。因此,有不少名义上的“专职工作人员”,实际上还需要兼顾学生管理、招生甚至团委等工作,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专职”或“全职”。

(2)部分高校就业专职人员过少。据统计,1/3以上的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在3人以下(含3人),甚至部分高校的校级专职人员仅有1~2人。即使是由于本校毕业生人数不多、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配备比例已经达到教育部的最低标准,但由于绝对数量偏低,专职人员在开展综合性强、事务性繁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时,常常陷入疲于应付、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

2.流动频率过高。

根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讯录》修订前后的对比统计,从2005年底到2007年底的两年时间内,我省高校630多名学校分管领导、校级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中,有210多人已经调离岗位,离岗率达到了1/3。由于编制、待遇及工作压力等原因,辅导员队伍的流动率更高,甚至很多离开了高校。许多富有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的领导及专职人员,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这条战线,对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3.专业知识与能力有待提升。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知识、经验及资源的积淀。由于“职业指导”或“大学生就业指导”在我国仍未形成一门系统学科,没有在全日制高等教育中设立相关专业,因此,虽然高校中从事就业工作的人员学历较高,但没有一个是完全专业对口的。一方面,部分高校领导对就业工作培训缺乏重视,岗位培训的覆盖面还不够宽,另一方面,现有的培训无论是体系构建、内容设计,还是师资选择、授课形式都有所欠缺,造成整体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仍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层面。

4.对职场状况把握不够到位。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乃至高等教育的整个师资队伍,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的,没有在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更没有创业的实践。由于缺乏经验积累和切身体会,无法完全把握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尤其是做职场信息分析、职业意识与行为培养、职业规划与求职择业辅导、创业教育时,他们更多地是凭借个人的感觉印象,转述书本与媒体的片面资料,或者是道听途说的传闻,往往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严重者甚至会误导学生。

5.研究氛围普遍不浓。

没有研究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难以真正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由于人手有限,事务性工作较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研究氛围不浓,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特别是在高职高专类院校中。近三年来,广东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公开刊物发表的就业工作文章很少,获得国家和省奖励的文章更是风毛麟角。目前,高校在就业方面的研究,更多局限在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市场需求调查的范畴内,略显狭窄和粗浅,缺乏能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并能有效指导工作实践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探索。

二、关于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

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工作质量,就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针对不足对症下药,制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真正实现“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

(一)重新认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在供求矛盾日益加剧、国际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的压力下,如果缺乏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就失去了根基。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广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从政府层面看,近期一直未对队伍建设组织过专项的深入研究,在各种文件政策中涉及队伍建设的内容多是方向性的粗略阐述,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从高校层面看,有不少高校还没有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例如配备的人员数量、结构和安排不合理,队伍培训方面投入甚少,没有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就业工作人员更好的发展空间等等。

观念决定行为和效果。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都应该重新审视各自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中的态度,进一步加大力度和投入,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以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为本,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统筹好队伍建设方面的各项工作,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战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队伍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二)建立长效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与发展机制

没有稳定的队伍,就没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发展的和谐局面。建立长效的建设与发展机制,是保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稳定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引导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先行一步,努力创造条件吸引、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就业工作。

1.明确校级就业工作机构的设置。

校级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挂靠在其他处室或合署办公,不利于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就业工作,也限制了就业指导部门的权限范围,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就业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引导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从其他部门剥离出来、独立设置,直属学校党委领导,并明确设置的级别。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设置的类型与级别,《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中有较为详尽的表述,既有较强的现实性、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2.保证就业专职工作人员的基本数量。

教学[2002]18号文要求,“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目前,大多数高校均按此要求配备了校级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但是,随着工作内容的变化以及对工作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一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例如,有些毕业生人数不多的院校仅需2名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即可达标,但按照就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来说,校级专职人员至少有3人以上,才能满足最基本的就业工作需要。又例如,“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在高校中难以明确界定,其人员数量不便与“专职工作人员”混合统计,否则将更加削弱校级就业指导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力量。

此外,为了加强院系的就业工作力量,高校可设立就业专职辅导员,全身心投入本院系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分担校级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压力。

3.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

这是保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稳定的核心问题,也是队伍建设中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还牵涉到其他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互相沟通与配合,根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自身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意见。例如,统筹规划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发展序列,逐步过渡到具体的职称评定条例,与教师序列相同,按照讲师、副教授、教授进行评定,实行岗位单列、序列单列和评审单列。这方面,省教育厅将于近期出台的《广东省普通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定条例》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又例如,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建议高校对获得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如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的就业指导教师,课酬按对应或高一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计算。人事、劳动两部合并,教育部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制度等,都为这一举措的实施提供了操作空间。高校可根据相关意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先行一步,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

此外,应恢复“评先”制度,对就业工作出色的高校和基层工作者进行表彰,肯定集体、个人的努力与成绩,树立正面典型,激发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内在动力,带动全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三)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专业培训

经过多年经营,广东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别和多专题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立体化培训模式,使得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较大提高。但是,客观而言,这些不同培训之间的衔接还比较松散,部分培训的内容还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使培训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按照工作内容划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类别有:就业派遣服务、职业指导咨询、就业指导教学、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工作管理等。综合而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包括:派遣程序、档案管理、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维护、职业指导、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信息分析、形势与政策分析、法律解读、教学、科研、公关协调、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等。不同的岗位,其知识与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不同。

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广东高校认为本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的知识位列前三的分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和法学知识;认为普遍缺乏的能力位列前三的分别是:科研、市场开拓和咨询能力。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就业主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优化原有培训项目,引入新的培训课程如人力资源师、职业信息分析师等认证培训,弥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整体不足。高校也应根据本校情况,组织安排人员参加各种岗位培训尤其是高端培训。

同时,为确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有机建设,应对从业人员实施严格、科学的准入制度,即持证上岗。在操作上,可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或内容,整合培训体系,规范培训证书,并规定只有参加过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的人员,方具备参与本校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的资格。

(四)为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就业主管部门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便利条件和良好氛围,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课题申报、发表论文提供更多的渠道,引领广东就业研究工作的热潮。

每年的《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指南》都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独立范畴,集中申报和评审,对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投入研究和探索工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今后的课题申报和评审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全局性,能够更好地指导就业工作的实践,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立项在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纵观全国,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公开刊物,仅有全国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杂志,即使是扩大到更加宽泛的职业指导领域,也只有原国家劳动保障部主办的《职业》等少量杂志接纳相关研究文章,其他校内刊物和教育类刊物,版面更多地是被专业教学论文所占领。广东有这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完全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在相关刊物上开辟就业指导专栏,甚至出版专业期刊,为广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提供发表论文的平台,为本土化就业指导理论的播种、发芽、培育、生长提供优质土壤。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校系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要“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工作人员从事就业工作,加大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重视院系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大学生就业,前途漫漫;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浅谈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论文摘要: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

论文关健词:三个代表 毕业生 就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讲求经济效益,企业生产讲求与市场相结合,以销定产。高校的“产品”是人才,毕业生就是高校的人才“产品”。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就业情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竞争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情况和办学规模,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近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把高校的人才“产品”源源不断地顺利推向社会,使之在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岗位上发挥所学,为社会做贡献,这对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是高校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适应新时期人才供给要求,维护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为社会合理地进行人才资源的配给,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每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健全毕业生就业体制,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也逐步由原来的计划分配体制向双向选择的模式过渡。相应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存在一个健全体制和转变职能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原来只是单一地按计划对毕业生进行分配,而现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毕业生在增加择业自主权的同时,产生了新的思想困惑,遇到了新的现实问题,引发了新的心理矛盾。为了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应对毕业生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择业心理调适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因此就业管理部门也就成为对毕业生的管理、指导、教育、培训和服务相结合的综合职能体系。要发挥好这些职能就需要我们冲破原来老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体制。这也是使高校的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市场相结合,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所必须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首先要熟悉国家及本地区对当前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熟悉毕业生在择业中所应享有的权利与应该履行的义务,努力贯彻和落实国家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来对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其次,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捕捉应用信息的能力。就业工作人员不仅要与用人单位打交道,而且还要与学生交流。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建立和沟通需求信息网络、组织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等都是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再次,就业工作人员还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创新精神。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繁杂、艰辛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秉公办事、热情服务。总之要做到这些,我们就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以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强化指导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开拓就业指导服务新思路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断进步和日益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逐步从原来的按计划分配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由单独的管理者变为服务加管理的模式,这也是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帮助毕业生在新形势下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顺利求职择业呢?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必须转变工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始终为广大毕业生的根本利益着想,为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各种有利的条件。

(一)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主要职能

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形势,就业指导机构应更多地研究就业市场的动态,并结合本校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为毕业生求职就业起到参谋和指导的作用,转变原来单一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服务意识。其主要职能表现在:

1。帮助毕业生了解和掌握国家及本地区毕业生就业的最新政策;

2。结合本校毕业生特点、质量、学校声望等因素以及就业市场各类各层次人才需求情况,对本校各层次毕业生给予正确的预期就业定位,增加毕业生签约的成功率;

3。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择业、面试技巧、心理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发挥等方面的培养;

4。收集用人信息,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沟通信息,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5。负责毕业生建议就业计划的制定、上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本校毕业生有关事项的审批、就业派遣及遗留问题的处理。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工作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肩负着为毕业生将来走向就业市场进行求职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的任务,在提高毕业生求职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的工作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就业信息网络。

毕业生求职就业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主要是因为缺乏就业市场信息而造成的。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在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信息的沟通。一方面将毕业生的情况向社会、向就业市场作宣传;另一方面将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信息提供给毕业生,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再一方面,要对已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进行一定范围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以对在校生的培养和教育起到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要利用和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广交朋友,保持长期合作,互传供求信息,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总之,要把就业信息的传递当成一个长期的工作来抓,逐步培养和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传递网络,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不是盲目的,而是针对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的。

2。开设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上课、举办讲座等形式,对各级就业政策、市场形势、就业程序、就业途径、就业技巧等知识进行介绍。这种形式比较系统、全面和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另外还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情况,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模拟演练,使学生尽早地熟悉市场择业的方式,努力培养适应市场的能力。演练前,对应聘中用人单位经常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提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答。这对就业指导课所讲的很多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实战练习,对学生走向真正的就业市场是大有益处的。3。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

毕业生就业指导课是对全体毕业生开设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就业指导课,它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但毕业生的思想认识、心理素质、个人能力等千差万别,所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解决了普遍性问题的同时,不能忽视其特殊性,针对个别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还要进行个别指导、个别咨询。

4。组织毕业生就业双选会。

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交流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供需双方相互选择提供了一个机会,它不同于普通的人才交流会,它是以校园为主要场所,并且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交流会。在没有组织校园双选会之前,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时,一方面能过各类人才招聘市场,另一方面就是亲自到高校考查、招聘毕业生。频频地有用人单位来高校挑选毕业生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这种无计划的招聘活动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于日常的就业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在校园组织就业双选会,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沟通学生与用人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高效、快捷的信息网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正确把握就业市场

毕业生进人就业市场,首先要了解就业市场的规则。这些规则一方面是指国家、省、区对毕业生就业的最新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是指学校及所在省、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程序。这些规则除了在毕业生就业导课介绍给毕业生外,还可以将其收录到《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中,采取归类叙述讲解或问答等方式,便于毕业生查阅和明确掌握。其次,要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势。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自己所熟知的小环境,缺乏对社会大范围就业形势的认识。这就要求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认真地分析社会各层次相关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结合本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对将要进人就业市场的毕业生进行指导定位,这对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成功签约、少走弯路有重大的意义。以往确实有一些毕业生在初人就业市场时,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对自己就业期望的定位不准确,在就业市场上疲于奔命,到头来却后悔错过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二)加强毕业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择业不仅是对大学毕业生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毕业生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毕业生在走向就业市场的过程中,往往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如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渴望在竞争中能超过对手,可又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盲目地进行横纵向的攀比,对一些现实上的“不公正”“不平等”难以接受,在理想与现实产生一定差距时,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冷,难以自拔。诸如此类,使毕业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毕业生在择业中的这种恐俱、焦虑、急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可以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进行调理或提前预防。首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教育毕业生保持良好心态,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现实和社会需求,将自已的希望与社会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对待市场需求与选择和个人意愿与期望之间的关系。其次,引导毕业生在心理上要敢于承受失败的挫折,把挫折作为磨砺自己的机会,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增强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面试求职的技巧,使其增强自信心。对于不熟悉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来说,面试技巧是一门必修课,要教他们指导掌握如何克服紧张情绪,应付各种提问,发挥特长,突出个性,平和冷静,谦虚诚实,坦然应对。这些方面除了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课进行一定的理论上的指导外,还要求他们可以用模拟演练的方式,如安排适当的模拟招聘会,来加以正确的指导,使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恐俱感,增强自信心,做到心中有数,上场不慌。

(三)加强毕业生职业道德教育

进人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要遵守市场规则,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首先要遵循诚信原则。毕业生在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各方面情况时,应秉着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的态度。可以扬长避短,但不能无中生有、以小夸大。否则,将会自食恶果。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要弄清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努力维护协议的严肃性,不能随便违约。对于特殊情况要违约的,必须征得用人单位和学校的谅解和同意之后方可。其次,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要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正确处理个人志愿与国家需要、双向选择与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关系,不要贪恋大城市、机关,过分地追求条件、待遇等。要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社会最需求的就业岗位磨砺铸炼。

(四)加强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高校学生大多是由小学至中学再上到大学来的,对社会的接触也仅限于寒暑假及其社会实践活动平时所接触的同学、老师等人和校园环境都比较单纯,但走人社会,所遇到的事物和人际关系就复杂得多,所以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必须包含毕业生对社会适应性的教育。要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现象,特别是对一些不合理和不良的世俗现象,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要能够正确处理择业过程中或今后走向社会过程中所遇到的一般性社会问题。在这方面教育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大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将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组织讨论,并加以正面的指导,进一步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再去实践,不断地从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以提高其思想认识。另外,还可以用实例或专门设计各种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找出最佳的处理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指导工作是优化人才资源的一种手段,是实现人才自身价值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努力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动态,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拓宽就业渠道。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有利于毕业生、有利于高校发展有利于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标准,努力研究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

第三篇:浅析高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 就业工作 开展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针甘断形势下,毕业班班主任和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呢,本文就毕业班率主任如何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工作的指导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2007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近500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达到560万,比2007年增加了12%,2009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超过了600万,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然而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却颇为严峻,就业难一直是个问题。

1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社会环境造成就业难凸显。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经济形势的下滑,使得有效需求增长不足,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减小,许多企业受到其负面影响,造成经营困难、需求减少,据人力资源部统计,全国受其影响有300万工作岗位流失,致使大的就业环境变坏。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就业高峰期,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和民工,如此多的就业大军同时涌向一个有限且就业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更加凸显出来。

(2)毕业生加剧供需差距。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有效需求岗位的差距。由于中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底部地位,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低端岗位和服务业岗位居多,这一状况使得中国在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所提供的“白领岗位”远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具有“白领技能素质”的毕业生的求职需求,使得大批高校毕业生纷纷将就业“重心”下移,去寻求低端岗位,这进一步造成了就业难。

(3)大学生就业观念有误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理念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对自己期望值要求过高。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宁到东部争抢岗位,不到西部发挥特长;从就业市的选择上,宁到大城市屈就,不到小城市高谋;从企业性质的选择上,宁到国企外企做职工,不到中小民营企业做骨干;造成学生就业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大学毕业生择业预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错位,也使得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人没事干,很多事没人干”的怪现象,这也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机会的丧失和就业形势的严峻。

2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2.1认清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上下形成统一的认识.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在就业当中,单位与单位的竞争,学校与学校的竞争,各个相关专业的竞争,学生之间的竞争都日趋激烈。学院应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小组,专门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2.2加强引导,深入开展就业思想政治工作

毕业班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压力,且临近毕业往往有浮躁情绪出现,所以应该将就业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在面对现实时能够头脑清晰、堆确分析、正确处理。

2.3主动出击,采取把企业“请进来”、召唤学生“走出去”办法,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交往联系.扩大学生就业门路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了解和熟悉有关就业政策,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教育,保证就业信J急传递渠道通畅、及时,我院拥有一批就业实习基地和就业联系点,如常州丽华快餐有限公司,苏州稻麦香食品有限公司,南通麦帝酥食品有限公司等等。我们积极与其联系交往,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我校招聘会,给用人单位和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2.4增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理念,做好桥梁工作

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有限,有时候获取信息具有相对滞后性,所以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动提前顶岗实习的学生,如果企业有用人信息,第一时间将信息传在QQ群共享;二是发挥学生对网络信息搜索能力强的优势,收集相关的招聘信息,放在本班QQ群上进行交流共享;三是指导学生留意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县市人才中心网站及其他兄弟院校发布的相关资讯与各种人才招聘活动的信息。

2.5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积极指导

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的群体,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重要的创业主体。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大限度地引导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既是扩大就业容量、缓解就业压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第四篇:浅论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评析论文

摘要:

文章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追溯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历史发展,概述了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总结了其工作特点。同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于我国研究和开展高校大学生指导工作具有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研究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外国专家学者经过多年

潜心研究和探索,总结、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日臻完善。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无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可循,因此研究外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汲取精华,洋为中用,对我们开展好工作,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涵义和历史探源。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考虑社会需要选择最佳职业的过程。美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最早的国家,它的就业指导一般称之为职业指导,其理论基础是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帕森斯的特性一因素匹配理论。这种理论提出了职业选择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性)与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命题,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过程。

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被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随着职业指导实践活动的深入,人们又认识到用“生计指导”更能准确地表达学生职业指导的内涵,职业指导开始向生计指导转化。日本、前苏联等教育发达国家受美国影响较大,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分别定义为出路教育和职业定向教育,并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而我国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由计划经济的以毕业生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统招统分为主要形式的高校毕业分配,逐步发展为当前以政策咨询、技巧传授、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就业指导。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管窥。

美国实行的是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学校对大学生就业不承担责任。但由于毕业生就业情况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地位。特别是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效益,所以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使其蓬勃发展。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我评价、专业定向和择业目标指导。

学生入学起。就业中心就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作出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定向;进入毕业前期,通过咨询方式与学生面谈,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专业与职业领域,指导学生确定择业目标。对学生进行求职择业训练,包括如何写个人简历求职信,如何获取信息,怎样展示个人特长,求职面试要领等等。其方式有个案咨询辅导,也有培训班、指导课形式的集体辅导,还通过模拟应聘面试、音像教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以指导。

2、就业信息服务。

通过信息网络及时把各种社会需求信息收集起来。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信息网络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需求信息,也可以把求职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雇主。此外,就业指导机构还备有各类有关耕业指导的图书、报刊、杂志、企业介绍材料,供学生随时查阅。

3、拓展实践途径。

由于许多雇主非常看重学生的社会经历、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到需求单位实习、工作的机会。各校都有一批长期保持密切联系的企业和机构,通过组织学生去实习、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供需双方提供互相选择的机会。

4、服务雇主。

当毕业生与雇主达成就业意向之后,雇主往往要派专人来校与毕业生面对面洽谈,学校就业机构在这方面的接待服务也是经常性的、大量的。

5、举办校园的招聘面试活动。

各大学在教学口历上都安排有固定的学生就业招聘日程,在校园内定期举办招聘面试活动,届时学校的就业机构要接待来自各界的招聘代表,组织类似我国高校的“供需洽谈会”活动。

三、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

美国高校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如下特点。

1、工作模式全方位、立体化。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指导内容和方法不断地更新。工作重点已由过去的注重就业安置和资讯提供,转变为注重加强培训和辅助发展。辅导范围由择业指导拓展为将事业、心理、学术三者合为一体的辅导和全人发展。就业指导由过去的行政服务性工作转变成具有教育职能的教学性工作。就业辅导的基础由原来依赖常识、直觉和经验,上升到注重理论、研究、调查相结合的专业化服务。指导对象由只侧重应届毕业生转为面向所有年级,甚至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学生。指导的质量从单一内容和方法,向以学生为本的多元化服务迈进。指导观念也从一生只能做一次决定,延展到一生成长不断再决定。就业指导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专业教育以外的“通才教育”,提高了学生策划、组织、领导、管理、沟通、创新能力和水平。

2、工作内容丰富而细致。

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以心理测验和职业咨询为方式的自我认识指导;以提高应聘技巧、增强职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求职工作坊和培训课程;以了解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为目的的小组训练和讲座;以增强职业适应性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上花样迭出,而且注重质量和实际效果,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比如,美国高校启动的“展才活动记录计划”,把学生在大学参加的活动记录下来。凡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在毕业时,将免费得到一张活动记录,同时可以两次免费寄到申请职位的雇主手中,以增加受聘的机会。

3、工作方式注重全程服务。

将就业指导纳为高等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有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会提供不同的辅导内容。某些大学实行的“优质职业培训计划”,选拔成绩及素质比较高的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对其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和求职技能训练。在学生求职时,鼓励他们竞聘一些著名的公司。

4、工作人员实行全员参与。

在美国高校中,辅助学生就业工作的人员范围广泛,比如专业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生会组织、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研究专家及就业指导理论学者等。各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校友事业网络”,利用网络联络各届校友。这些校友经常被邀请回母校举办讲座,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职业方面的意见。

5.工作手段上普遍使用职业测试工具

职业测试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已广泛为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所采用。常用的职业测试工具包括自我定向探索(self—directed search,简称SDS)、斯特朗一坎贝尔兴趣量表(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terest Inventory,简称SCⅡ)、霍兰德职业爱好量表(Holland Vocational Perference Inventory,简称HVPI)、塞普尔工作观量表(WorkValuesInventory,简称wv1j等。测试结束后,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个人和小组两种方式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并且开展测试后的跟进工作。内容包括:提供各行业资料、求职技巧训练、解决心理障碍或压力和指引学生做出选择等。

6、工作推广上加强宣传与交流。

美国高校十分注重对就业指导工作本身的推广,通过舆论扩大工作影响。推广工作可分为校内宣传和校外交流两个方面。对内宣传主要通过在校园内开展主题展览、编发就业手册、散发求职技巧参考传单等方式,扩大就业指导在学生中的知誉度,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使用率。对外交流工作一方面面向用人单位宣传学校的办学质量,扩大学校影响,提供就业招聘服务,强化需求关系,寻求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另一方面加强校际交流,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就业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四、美国高校学生指导的局限性。

1、缺乏主流的价值观导向。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一般不对学生持有的价值观加以评价,只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更深入地认识自己,进而协助他们调适矛盾和处理情绪,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因此,容易导致学生过于关注自我的发展而忽略社会需求。

2、适用性不够广泛。

美国的就业指导理论及方法具有浓重的西方色彩。东西方的地域、历史、文化、思想的差异,决定了这些就业指导理论、具体操作方法引入他国必须经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3、聿生指导与社会教育缺乏有机地结合。

美国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走读的,住宿分散,教学采用学分制,这直接影响他们参与校内活动,特别是接受指导服务,造成了学生集体生活的缺乏和集体观念的淡漠,教育的效果很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冲淡,难以得到保证和巩固。

4、过分依赖测试手段。

随着测试手段的广泛运用,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过分依赖测试工具的倾向,缺乏生动、具体、灵活的工作。由于青年时期是人的思想、心理、价值观极易变化的时期,测试结果仅是学生某一时期各方面的瞬间体现。因此,测试结果的科学性、长效性不高,影响了工作效果。

五、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对我们的启示。

1、以“发展性指导为目标。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生涯指导的组成部分,世界上很多开展就业指导历史悠久的高校都逐渐由单纯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或者职业指导转变成人生指导。人生指导本身具有发展性,强调终身学习。所以,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应逐步实现融学术、心理、事业和人生规划为一体的通识教育。也就是说,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发挥服务功能,而且更要发挥教育功能;不仅体现短期价值,而且要对学生成才整个过程起到长效作用。就业指导工作将对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将其作为重要教学环节,以发展性指导为工作目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2、充实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丰富实用,形式新颖多样。除了讲座、招聘等形式外,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非常普遍,免费向学生提供的培训课程有规模、成系列。不仅坚持使用了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基本原理,还大胆引用了工商管理和市场学的相关理论,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在这些方面都为我们充实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和市场资源。

在校内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对学生的选修和辅修专业进行建议和辅导,合理规划和推荐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将暑期的社会实践工作与职业探索有机联系起来等,都将是拓展我们就业指导内容与方法的生长点。在市场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与社会人力开发机构合作开展工作;联系知名企业等人才需求单位,使其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进行投资,学校以为其提供未来员工的定向培训作为补偿。这些方法都将为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增添活力。

4、建立全程和全员的就业指导体系。

高校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其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教育,为学生制定职业探索档案,对学生进行跟踪服务。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录用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意见和使用情况等问题加以调查和研究,建立起动态的反馈和循环系统。所谓全员的概念,就是要调动校内外所有涉及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人士的热情参与。目前可做的工作包括:与校友建立联系网络,以沙龙或小组的形式分行业进行经验与信息分享;与用人单位建立学生假期实习基地,提供职业体验;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和部门主管定期进行演讲、咨询、模拟面试等。

5、慎重使用测试工具。

当前,人力测评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工作方法,而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有的根本没有测试工具,有的使用混乱,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规范和指导,我们要努力研究和开发出科学、准确的测试工具,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支持,以保证学生的利益。同时,应该提醒指导者和使用者,不能过分依赖测试工具,测试工具只起到一种辅助作用,不能仅凭借一面之词对学生妄加辅导。

第五篇:试析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就业咨询

论文摘要:本文从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注册入学之前进行咨询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将就业指导精神贯穿于各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自1999年始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量每年以几十万的规模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进人了一个空前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今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期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分配制度,因此就业指导长期被思想教育所取代。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责任已由管理向指导和服务转变。因而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遍重视,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人,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一)开展就业咨询

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传授一般择业技巧、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就业问题;介绍职业知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定位分析,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的职业,使学生在学业、职业和自身三方面得以合理匹配,以获得最佳人生定位。

(二)提供就业信息

学校通过与社会用人单位保持合作关系或利用校(系)友会组织等,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或主动出击,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三)举办招聘会或供需见面会

学校通过举办供需洽谈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作用、一级市场作用。多数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招聘会。

(四)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很多人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毕业生择业观念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多数高校都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通过舆论引导、思想教育使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但是,仅就以上几点而言,各高校之间做的也不尽相同,有好有坏,甚至还有一些高校不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或是不知从何处入手,对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结果来看,当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用人单位已经拥有了很大的用人自主权,并且招聘行为也越来越理智,政府对原有阻碍毕业生就业的制度也做了巨大改进,但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的短期性

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在毕业前进行,只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在多数人的概念中就业指导就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仅仅是为了将毕业生推出校门而开展的一种应急性工作。比如在诸多论述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献当中多数都是将其界定在毕业生的范围内,少数涉及到高校学生培养过程的也没能明确提出就业指导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在就业指导机构的设定上,很多高校甚至教育部都将就业机构命名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有力地说明了这种观点的普遍性。

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从学生一人学就开始的,第一年起就要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要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则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的专题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参加就业市场。法国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在这方面做的更早,他们不只对大学阶段,而且从高中阶段就开始为青年进入职业市场服务。

(二)就业指导与学生培养相脱节

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建设人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在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关系到学校声誉、发展和稳定的压力下,很多高校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教育创新步伐,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以求提高教育质量。但是从深层次上,它仍然忽视了教育过程的互动性的特性,单方面从学校下工夫,忽视了对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主动性的培养。

提高学习质量针对就业而言就是加强学习的方向性,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然后学什么,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好什么,然后学什么。要了解社会和了解自己,除了学生的自身因素,就需要就业指导服务的介入了。而且因为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生理、心理、智力的重要变化时期,他们往往对社会存在一种抵触心理,所以要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指导的提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早在两三年前就曾有人提出,如何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就业指导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也有的学校为此提出了诸如CO-0P合作教育、产学合作、开展第二专业的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些“模式”并没有将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内容放进其中。近年来,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高校也逐步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在开设的内容、教学时数、选修与必修等问题上,还缺乏共识,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三、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总的来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内在规律的表现,是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综合矛盾的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是现存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总体上既要靠经济自身的发展,又要靠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但从主观努力因素来看,就业指导将是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在做好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注册入学之前进行咨询服务

由专业人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并依据社会需求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咨询。

(二)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

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确定今后的职业计划和目标,可设立专业指导教师,从学生人学的第一年起就对其进行职业教育,时刻了解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倾向,并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使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更有现实性、目的性。同时还可成立校友联谊会,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介绍其创业史,为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教育,这对毕业生今后自主创业将起重要作用。

(三)将就业指导精神贯穿于各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高等教育虽然不应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的,但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素质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学习的综合结果,但以往那种认为只要把理论和知识传递给了学生,学生自然就掌握了世界的真理和规则,自然就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将来的社会需求和就业的形式(如果把考研继续深造也看作是一种就业形式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学生才能真正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

必须改变在我国的高等学校中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不肯定、不重视的态度,改变把就业指导工作视为权宜之计和附带性工作,对从事该项教育的工作者不予以一定认可和重视的思想,要切实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另外,还应该建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使其具备坚实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载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讨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讨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新时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机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长效机制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非常重要的......

    浅谈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创新论文摘要: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先挖掘出当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并且从就业工作理念、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论文(5篇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的不断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在理念、机构、教......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对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人的分析,提出了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树立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

    试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阶段性论文(共五则)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青春扬帆阶段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强化就业指......

    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统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 与时俱进 就业指导【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模式发展演变中的永恒主题,时高校确立科学发晨的就业指导观意义......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之我见教育论文[5篇范例]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角色偏差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将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为:就业导航员、职业指导员、就业服务员、职业实践参与员、......

    试析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点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健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心理 职业规划设计 个性化咨询 就业新渠道论文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及对长期从事一线学生思政工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