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零下一度的青春散文
如果说,早已活在被设计和安排好的世界里,这样的命运可好?当无数的目光和偷窥的双眼都集于一身时,能否又会感到这个世界的压抑?也许寒风乌云笼罩的世界早已黯然失色,静悄悄的世界黑暗现实之中,孤独的楚门又能向谁倾诉衷肠?
——第三个楚门
命运就是一场戏谑,弹指一挥的世界里容不得你半点停滞,沧桑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许仅仅只是擦肩而过的几度春秋。不知何时一个人喜欢上了黑暗的大街,一场冬雨或者是一场飞雪中的世界……新年的积雪和暗红的爆竹在泛黄的路灯下将这个世界染成了不属于它的暗黄,踩着积雪艰难地向前踱步,丈量着这个没有尽头的世界……头发在寒风中不知不觉早已凌乱,时不时遮住迷茫的双眼,脑海里只是想着到底真正的自己是否仅仅只是一次悲伤,或者说是仅仅一次落幕……
突然发现了自己早已僵硬在手中的易拉罐,便撩了撩蓬松的头发,将它丢弃在了一个黑暗中不属于它的世界,似乎始终都在向这个安静的世界乞讨,乞求自己心灵世界中的沉默和安安静静……
岁末乘车回家,想留给这个大城市最后的一丝留恋,于是在傍晚冷冷的车站等待着摇摇晃晃的最后一列末班车,等了一个多小时,眼睁睁地看着它从自己的眼前慢慢地开走,就是不愿早早地踏上这趟回家的路……于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没有赶上这趟回家的末班车,寻求了家里人的理解和安慰之后,掩着泪面,独自悄悄地去这个所谓的现实世界中去寻找自己的角落。飘零的落叶带走了这个世界最后的安静,仰面任由风雪吹打着自己的双颊,只是走着,没有回头看这个世界任何一眼。插着耳机,带着静音的手机行走在无人的街角,看着熟悉的肯德基餐厅,广场上庄严的思考者雕塑,当然还有那未曾眷顾的咖啡厅……
黎明前,拖着疲倦的身体走出了网吧,松散的身子骨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变得僵硬和结实,好像不想再撑住这副无所谓的骨架。黯然失色的眼神还在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中经久徘徊,始终都在选择和迷茫着……不知那首《幻听》带着疲惫的灵魂在许嵩的世界里沉迷了多久,但是我还依稀记得那条熟悉而又陌生的回家路……
坐在最早的一趟早班车上,缓缓地穿行在这个熟悉的世界,麦当劳,肯德基,咖啡厅……然后静悄悄地选择离开这个以往如故喧嚣的世界,带走这个世界的冰冷,留下给这个世界一片白茫茫。不知何时早已闭上了惺忪的睡眼,进入到了无头无绪的梦境……
窗外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荡荡的车上只有扶手哐当哐当地响着,车上的乘客上了下,下了上,好像与角落中那个半醒半睡的我没有任何关系,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睡了又醒,醒了又睡,随着行车的节奏在现实和梦境之中往复地穿梭,断断续续地经久重复着这个支离破碎的梦……
如果可以,明天我会在哪里?
这是一条永远都不会结束的旅程,2013年1月15日,深冬,期满,归,第一次市高考模考,一塌糊涂,很失败,很痛苦,无法企及这个安安静静的世界,我多么希望自己会是那个沉默世界的一角,仅仅是逃离大家的眼界而被忽视的一角……
谨以此文祭奠曾经奋斗过的高考,重温曾经那个经久的梦……
第二篇:《零下一度》优秀读后感
【篇一:零下一度读后感】
前几天,在姐姐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本很不想读却又很想读的书《零下一度》,看了一下日期,于2000购于北京新华书店,也算是古董了吧。
涉略了一下,发现韩寒的文笔最推出的就是幽默,用幽默来批判,铿锵有力——简直就是单纯的很直接,不过真的,他的学生时代的随笔很能勾起人的共鸣,尤其是学生的共鸣,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更特别的是很会思考的学生。现在的80后的,我想现在应该在为事业打拼,我很羡慕,因为能做自己喜欢的是,不像现在处于passive的地位。
正如韩寒说的“我看过许多初中高中生的应试作文,很纳闷,难道他们就结晶出了这些东西?真正的结晶在不应试的随笔之中。我最近关注和思考的是我究竟应该关注和思考些什么。”我很不同意又很同意他,正如我,很会想,我甚至觉得我自己都可能成为思想家……该关注的,该思考的我都想过了,连高中毕业后的三个月都计划好了,在别人看来很单纯,我想也对,很单纯,但是我文笔很差,写了半天不知所云,语无伦次,就差提笔忘字了。
呵呵……看了《零下一度》我想说如果韩寒不在中国,会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吗?就算在中国,如果中国教育不是批发式的,那么我现在可能还不认识韩寒这个人认了呢……我现在还是喜欢高中的韩寒……或许以后步入社会后还会喜欢韩寒的入“世”之作吧。
【篇二:零下一度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寒,是个学生。韩寒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为突出的语文写作才能。他的文笔流畅、自然,而且老练。韩寒行文自然流畅,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无矫饰带涩之状。
这正应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句话。当然韩寒还年少,“破万卷”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断定,他一定是读过不少书的。韩寒喜欢用一些幽默的话语,解读生,评说是非。如:一次长跑比赛,一向长跑不及格的我被-逼去跑,由于前一天莫名其妙被罚站了四节课,站得我脚无知觉,竟一路领先,捧得冠军。幽默不是技巧,而是一个的天生禀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的素质、智慧的自然展现,它是学不来的,也是强求不得的。幽默的力量在于自然,含蓄,耐寻味。施展过分和可以追求则往往会失之于矫饰和浅保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其本并不幽默的,却在其作品中故作幽默状,那简直比东施效颦还更令感到难受。
这本书真好看。
【篇三:零下一度读后感作文】
久闻韩寒这个名字,他算是文坛的后起之秀吧。他的作品之前我没看过,但听说他在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却不可小视。前不久去新华书店看到韩寒的《零下一度》就顺便买了回来。
看他的这集,我确实亲眼见识了韩寒独特的魅力,知道韩寒为什么如此受青年一代的欢迎与亲睐了。在中国文坛只怕难得再找得出这么个韩寒,尤其在当今的文坛与当今人文缺失的社会。
韩寒的作品大胆、幽默、深刻、尖锐、辛辣、真诚、率直,当然,不可否认的,其文也确实有些过于偏激和不成熟之感,在此就不多说了,自己去看。
《零下一度》中印象很深的是韩寒的《只说一点点》、《眼中》,其次就是最后的代编者话——刘如溪的《韩寒三思》。本来呢,从题目四字的字面意思看刘如溪是苦口婆心地劝韩寒三思,但是到了最后却来这么一句:韩寒三思,与韩寒情况类似的同学三思,以韩寒为榜样的同学更要三思。似乎是点睛之笔,升华一下思想高度和文学意义嘛。说实话,我不是什么韩寒,我是我自己,也不曾有什么与韩寒情况类似,我与自己情况类似,更没有以韩寒为什么榜样,我以自己为榜样(不过需要一提:我绝不崇拜韩寒,但我欣赏韩寒),只是觉得此文中有些话说得牵强了。
比如,那个什么关于韩寒说学数学只要学到初二的,人家不是说了嘛,那只是对他自己而言,他有说:如果你将来想去设计个把火箭玩玩,就别信他那一套。这就对了嘛,那一套是他的,拜托,人家的,告诉我谁叫你去抢的?再说了那韩寒说的话又不是真理,亦不是圣旨,你当放个屁,大可以不听、大可以不信、大可以不闻。其实说这些本来就是多余,不能因为韩寒是文坛的名人了,创造了“韩寒现象”就把他的一个观点拿出来小题大作。试问,如果是大街上一个乞丐说数学只要学到小学毕业,或者他饿得难受心情不爽干脆就说地球人都不要学数学,谁会理他吗?扫街的大妈?——叫他滚远点!环保工人?——别破环市容!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没人学数学自然有人学数学,至少韩寒《眼中》那些人的拥护者肯定会拼了老命的学数学学微积分,气死你韩寒!韩寒觉得大多数人学了微积分一辈子用不上几次,那么,肯定有这么个人认为学中国古典文学赶不上新时代潮流。中国拥有一个数理化三科总分不及格亮七门红灯的韩寒,那么,中国必定拥有一个把他吊着打往死里打都不肯学一句语文的人才。我想劝慰刘如溪先生,倒不如多发发功夫去劝劝那些誓死不学文学的同学“三思”,为他们去“无比担忧”吧。
话又说回来,无论《韩寒三思》再牵强那一套也是刘如溪先生的,我无权评论,所以也不能老扯着这个话题不放,仅仅关于“数学到底该学多还是学少“,这是个多么稚气的话题,根本不成问题,看罢全书却看到书中有多处提起,这么多人凑热闹,我也只是稚气些过来凑凑热闹发表一下自己的一套愚见罢了。不!是读后感——读了《零下一度》:有此韩寒,文坛有幸!
其实说到这些担忧啊那些热闹什么的,突然觉得令人担忧的其实更是现今中国的文坛,因为中国文坛太过于平静,太过于低迷,没有热闹,没有激情。
不过,亦如他的《零下一度》,韩寒势必会惊起一湖涟漪一滩鸥鹭,令锈腐的文坛焕发几许光辉充满几许生机。
还有,如果你没打算凑热闹,也千万别信我以上这一套。
【篇四:零下一度读后感】
看到明天的天气预报,最低温度达零下一度了,突然想到韩寒的《零下一度》。里面有一篇《穿着棉袄洗澡》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这是韩寒的想法,然而社会上许多人都否认这个看法。中国的教育界依旧口口声声地要培养全才,就拿江苏省的高考方案来讲吧,非要你门门都好,有一门拖后腿就会“一尸多命”,拿什么补救都不行。然而,这毕竟是应试教育,除了会做题,考生一无所知,不知道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社会……
韩寒作为一个少年成名的怪才,不是被人捧上天,就是被人踩到地狱。我觉得这对他很不公平,少年成名不是他的错,而是正如韩寒所说,这个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而韩寒就是文学人才。况且,相比那些学习成绩好,却碌碌终身的人,韩寒可谓是“全才”了,除了在文坛响彻云霄,也涉足了娱乐圈,赛车玩的也很棒……
我们不能过多的要求韩寒,非要什么都好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正如我们不能要求庖丁去相马,伯乐去解牛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也许有人是大器晚成型的,也许有人属于少年得志型的,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大器晚成一定优于少年得志,所谓各有千秋嘛!
“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专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所以,现在教育的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洗澡。”
在我看来,我们该做且能做的不是批评过去的,而是正视现在,再次审视现在的教育,审视自我!
气温会骤降至零下一度,但希望不要冰封我们的心!
【篇五:零下一度读后感】
第一次读韩寒的《零下一度》已是三年前的事了,现在又一次捧起它,依旧深深的被其诙谐幽默的语言、独到尖锐的思想及犀利的笔触折服。
虽只薄薄的一本书,却有好几方面的想法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也不禁想要在此说上一说。
首先,是“玩”的问题。这样说,似乎有点大。但思来想去,也不知具体的该用个什么表述,只好用一个“玩”字将就,详细的且听我下面慢慢道来。
童年时人的一生中最纯洁、最好玩的黄金时段。人们常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在当下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天地里,人心也变得刚硬不化,四班的脑筋老是转不过弯儿来。孩子四、五岁,甚至是两、三岁便将祖先留下的所谓“博大精深”的文化拿来让他们学、练,并以此来度量孩子的聪明与否、智商高低,这不是摧残有效地心灵吗?沾这种破烂思想的光,想在的幼儿类综艺节目可谓是平步青云。节目里一个个话语不通、思考不多、脚步刚稳,甚至是不稳的小孩儿“动情”地唱着自己不明所以的歌儿,流利地说着自己感到莫名奇怪的书面语,装酷地跳着使自己晕头转向的舞。观众看得自是拍手称好,且感叹着如此这般他们愚昧小娃儿竟是这般了得。可有时谁知晓在台下这些孩子是如何心痛的放弃自己玩的时间,而在家长的“好心”下学文学、学音乐…若是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也就罢了,若其根本无意于爸妈中意的这项特长,那真可谓是苦不堪言。
诚然,当下社会竞争激烈,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底蕴才行。可即便这样,还是需要给相应的时间让孩子们去玩,去保持那份童真、童趣。有些东西是强求不来的。所以,有时候,还是顺着孩子的兴趣来比较好。要不,即便有成才了,也是无份之才。有些家长、老师常对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说让他们现在好好学习,等将来长大了,成才了,大可尽情的去玩。到忘了思考等孩子们长大后,童年的纯真即使未荡然无存,也已是所剩无几。那时的玩已失去了纯粹性,玩的内容也已是斗转星移。谁敢说等事业有成了还会找到小时后的那群玩伴陪自己捉迷藏、跳绳、爬树、捉鸟…这些童年的乐趣一旦错了,将是永恒的缺憾,无从弥补。
第二,是关于“会议问题。也不知社会的发展怎么让一群人爱上了开会。以前老是听中央开会,我们农村的村社开会。而当下呢,开会的范围越来越广,几率也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里面,什么社团呀、部门呀一大堆,老是有会要开。想来,开个会也没什么的。毕竟,这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组成的一个个新的团体,难免会有各种事情需要大家商议处理。可问题并非出在这里。开会就开会,就事论事,多好呀,我也是举双手赞成。有了事情就得解决嘛,有了任务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尽可能好的完成。但当你实际的参加了大学的社团,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些社团的会议有的已形成了一个定制,多久开一次会,到时你的任务就是按时参加会议。可是,有时候你也难免会为此而郁闷。因为有时去开会根本就没啥事,到了会场大伙儿寒暄几句,再听部长呀什么的发几句言就是会议散场的时间了。真有点恼火。其实,这也不过是小组织开个小会。若是好多相关部门聚在一起开会,一方面,战线是拉长了;可另一方面,也是更让人恼火。往往是几个职位比较高点的学长、学姐往台上一站,各个展示一下自己的“威风”,然后便是各路套话齐上阵的时候了。先感谢一下这一位的忙里抽闲,再感激一下哪一位的“大驾”光临。终归,不就一件事儿吗?找一个代表把事情讲清楚就得了,可他们非得几个人轮流在台上闹腾一番,完全忘了大伙儿搁那坐着多浪费时间、多无聊。嗨,真搞不懂,人咋就这么爱互相折腾呢?
接下来第三点,是有关于“人才”的问题。现在的教育,讲求全面发展,把学生向着全才的方向培养。对此,我不甚认同。就像“人无完人”一样,每个人都有缺点。同样的,每个人都有自身不太擅长也不感的兴趣的东西。既然不擅长也没啥兴趣,那么要在此方面有精深的造诣,自然就不会是那么的可观。我们常说某某是个人才,多是因其某一方面或相关的几个方面的突出表现而如是称也。如若一个人今天研究出个什么东西,明天又就此写一篇论文引起轰动,后天再将此文译成八国文字漂洋过海,如此多领域的大成就不得惊得周围之人因觉自己太过平庸而自行了断。所以,我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建树,就得术业有专攻。否则,对古人也都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略懂皮毛,就不要说人中之王的全才了,连个人才都会缺的紧。我如是说,可能有人不能苟同。他们会说,我们所谓的全才,是各业都有相对深的探究,而非各业都只是略懂皮毛。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再给他们当头一棒喝。人毕竟是只人,而非神。没有九头六臂,更没有几个脑子供他同时使用。即便一个人真的把时间当成生命般珍惜,也不太可能成为超能的全才。当然,不做全才也并非打小就相中一业而后心无旁骛的辛苦钻研,却将其他方面的知识抛之于九霄云外,不闻不问。让自己除了自小就研究探讨的那一业外,其它的各业都变成一张白纸,空空如也,啥也不懂。其实,其它方面也略懂一二对你所精心打造的那一业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总之,对于人才的培养,我还是比较支持当下的分科学习,若是改为“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教育方式,将来可能也得屈指来数了。
第四,是关于“痛苦和快乐”的问题。我认为,一般情况下,痛苦是无法分担的,而快乐也是无法分享的。精神的痛苦,有时若有个亲人或朋友伴你左右安慰你,也许你会感觉痛苦稍稍减轻了一点,可那不过是因为当时你飘荡的灵魂因身边之人的不离不弃而有些许慰藉、心生感动罢了。可能,在那一刹那,你真的感觉心不那么痛了。而实际上,那不过是痛苦在瞬间的转移,你本有的那份伤痛并未真的减轻。它只是被一份真诚的暖流冲击而在瞬间迷失了自己。要想真正的摆脱那份痛苦,还得靠你自己慢慢去说服自己、解脱自己。而肉体的痛苦,即便是有人陪在你身旁,也是不会减轻的,这还真的得相信科学,靠药物来治疗。也许你痛的时候,身旁的人也会为你的痛而产生精神上的痛苦。可这并非分担痛苦,而是平添另一份痛苦。快乐呢,一方面,也是相同的道理,你的快乐也许会感染到周围的人,让他们也感到很快乐。但这只是你的快乐的扩散与蔓延,而并非你的快乐分出了一部分给了别人。另一方面,或许当你将你的快乐毫无保留的展现的同时,身旁有人却正在为某些事情痛苦着。此种情况下,你的快乐不仅不能让别人快乐,还会在无意间让身旁痛苦着的人更加的痛苦。
第五点,要说说“痴迷”。其实,距离不只产生美,也会早就一双慧眼。给你将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功力。万事万物、万人万妖,最好不要时时刻刻与他如胶似漆的黏在一块儿去。适度的距离非但不会产生隔阂般的距离而且很有可能拉近两颗心的距离。若是过分的痴迷于某人某物,你对其视角终会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朦朦胧胧,看不透彻。现下,“追星”一词很火热。一些偶像派、实力派的歌手演员们都有一群“fans”追随,这种追随可谓是疯狂的。电视上常现某一明星出场时,台下便发出狗吠狼嚎般的尖叫声,震耳欲聋,甚是“惊天地、泣鬼神”。毋庸置疑,在“fans”们眼中,他们所追随、狂爱着的这位明星是完美无瑕的。可清醒的我们也就需要义不容辞的承担宣告“人无完人”的任务。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喜欢,但最好不要痴迷。
第六点,想说一说“死亡”。很多人在痛恨某人时会诅咒其下地狱,而其中最为厉害的当要数传说中的第十八层地狱。所谓“地狱”,乃鬼之家也。通常,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个心不善之人,会称其为“魔鬼”…种种迹象都给了我们一个定论——黄泉路不好走,鬼有点吓人。这也给了一些被逼走投无路之人报口头之仇、乘一时口头之快的绝妙之句:“你等着,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可地狱究竟有没有我们这些仍活着的人说的那么可怕,而天堂又是否真如我们这些仍活着的人想的那么美好,就得等着我们在时机成熟时自己去探究了。当然,对于死亡,活着的人永远也不会说得真切透彻。但所有关于死亡的这些溢满“畏惧感”的说辞也有够让世人害怕死亡的。我相信,一般来讲,如若一个人说“我不怕死”是有一定的撒谎成分含在里面的。即便是一个看破红尘想要自行了结此生之人,想必在他自杀的最后一瞬也会生起些许后悔之意吧。
最后,还是来谈谈此书的作者韩寒吧。人说“字如其人”,而我觉得这倒未必。反倒一个人的文章更能代表一个人。虽然,议论别人实属不道德,但鉴于我不想说作者什么坏话,就暂且容我议论一番吧。
也许是因为80后和我们90后处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吧,这两代人身上闪烁着多于以往诸代人的不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至于后来者是否会居上,我就不好说了,还是交给历史来处理吧。然而,就是因为这份不羁,80后、90后没少被前辈们批评。可身为当事者的我,甚至说是我们却很是欣赏这份不羁,而这好像又非关自恋。论及此,韩寒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代表。
我觉得,一个人要想获得潇洒,就需要有一份不羁,就得为自己的追求而活着,要敢于发出另一种声音。而韩寒做到了,他敢于批评,用自己的大胆敢为潇洒出了很多现实的不和谐以及很多其他人并没有勇气讲的话。很多人也许会在某一天因当初的不敢而被螃蟹伤到,而这位异军突起的新秀,这位即便不是第一个却又胜似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会更为亮丽的活着。
有些人说,韩寒之所以能赢得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他有些科目不好,遇了红灯,留了级。而若不然,韩寒写出几篇好文章也不会得大众如此厚爱。可我却认为他之所以如此的民心,是因为他的文字锋芒毕露,让人无法抗拒。
第三篇:《零下一度》的读后感(共8篇)
【篇一:《零下一度》读后感】
我是初二下学期知道韩寒的,那是他上高一,他也是那个时候出名的,同学给了我本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集,就被他那篇《杯中窥人》吸引了。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很BS韩寒,说他的文章没有深度,很不屑他,还把他作为反面教材教育我们,结果语文老师集体遭到我们的BS。现在十多年已过去,韩寒成长成为一位著名的青年作家,越显……
我是初二下学期知道韩寒的,那是他上高一,他也是那个时候出名的,同学给了我本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集,就被他那篇《杯中窥人》吸引了。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很BS韩寒,说他的文章没有深度,很不屑他,还把他作为反面教材教育我们,结果语文老师集体遭到我们的BS。
现在十多年已过去,韩寒成长成为一位著名的青年作家,越显成熟了。不仅80后房奴们喜欢,90后的肥猪流也很喜欢。不知道我亲一爱一的语文老师现在对他有什么看法?
喜欢韩寒的原因是他很真实,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或许他有时候有点做作,有时候喜欢炒作,那有什么呢?为了生存,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这个社会比这肮脏龌龊成千上万倍的事情多的去了……
【篇二:《零下一度》读后感】
我读的第一本韩寒作品,那时候还是小学五六年级的样子。读到那种文章,可想而知,影响是巨大的。
书是阿姨送给我的,今已下落不明,估计其早逝在不幸由我引发的那场小学里的思想**。当时全班争相借阅,风靡程度可能只有另一部儿童文学(注意是儿童文学)鸡皮疙瘩系列能与之比肩。怎么可以写的这么搞笑?怎么会有这么多段子?怎么能说的这么爽快?
我那个鸡冻呀,那个膜拜呀,那个模仿呀,当然,最后总是不了了之;不过是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才明白过来,韩寒是无法复制的。
今天的韩寒很努力,是个好男人,在我眼中可以做好哥哥。哈,他也年轻过的,那时候他要是我哥哥我肯定会踹死他的。一山难容二虎,我正是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之时,怎么会完完全全理解另一个才情男孩呢?
何况他叫韩寒。
感谢你不合时宜的冷俊,陪我走过了那段头脑发热的日子。
少年寒,谓之零下一度。
【篇三:《零下一度》读后感作文】
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寒,是个学生。韩寒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为突出的语文写作才能。他的文笔流畅、自然,而且老练。韩寒行文自然流畅,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无矫饰带涩之状。
这正应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句话。当然韩寒还年少,“破万卷”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断定,他一定是读过不少书的。韩寒喜欢用一些幽默的话语,解读生,评说是非。如:一次长跑比赛,一向长跑不及格的我被-逼去跑,由于前一天莫名其妙被罚站了四节课,站得我脚无知觉,竟一路领先,捧得冠军。幽默不是技巧,而是一个的天生禀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的素质、智慧的自然展现,它是学不来的,也是强求不得的。幽默的力量在于自然,含蓄,耐寻味。施展过分和可以追求则往往会失之于矫饰和浅保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其本并不幽默的,却在其作品中故作幽默状,那简直比东施效颦还更令感到难受。
这本书真好看。
【篇四:零下一度读后感】
前几天,在姐姐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本很不想读却又很想读的书《零下一度》,看了一下日期,于2000购于北京新华书店,也算是古董了吧。
涉略了一下,发现韩寒的文笔最推出的就是幽默,用幽默来批判,铿锵有力——简直就是单纯的很直接,不过真的,他的学生时代的随笔很能勾起人的共鸣,尤其是学生的共鸣,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更特别的是很会思考的学生。现在的80后的,我想现在应该在为事业打拼,我很羡慕,因为能做自己喜欢的是,不像现在处于passive的地位。
正如韩寒说的“我看过许多初中高中生的应试作文,很纳闷,难道他们就结晶出了这些东西?真正的结晶在不应试的随笔之中。我最近关注和思考的是我究竟应该关注和思考些什么。”我很不同意又很同意他,正如我,很会想,我甚至觉得我自己都可能成为思想家……该关注的,该思考的我都想过了,连高中毕业后的三个月都计划好了,在别人看来很单纯,我想也对,很单纯,但是我文笔很差,写了半天不知所云,语无伦次,就差提笔忘字了。
呵呵……看了《零下一度》我想说如果韩寒不在中国,会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吗?就算在中国,如果中国教育不是批发式的,那么我现在可能还不认识韩寒这个人认了呢……我现在还是喜欢高中的韩寒……或许以后步入社会后还会喜欢韩寒的入“世”之作吧。
【篇五:读《零下一度》有感】
《零下一度》这本书是韩寒写的。大家都知道,韩寒是一个非常叛逆的人,但是他写了很多文章都被报刊登出了,现在是一个有名气的作家了。他在1999年3月开始写小说《三重门》,出版后至今销量已逾190万多册。他不但会写作,而且是职业赛车手、《独唱团》的杂志总编、并涉足音乐创作。2010年4月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国最具影响力100人”。《零下一度》是他的第二本短篇小说。
《零下一度》里有一片短文是《头发》,主要讲的是韩寒他觉得头是“人之元”,头发便是“元之元”,所以他剪了一个当时非常流行郭富城的对分。他说理发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地处偏僻但装潢豪华的地方一般别去,除非你真把钱当做身外之物:地处偏僻但装潢比地更贫瘠的地方一般也别去,除非你把脑袋当身外之物。有了好店,还要有个好人。理发师一个5分钟的头发要剪一般要剪20分钟,这样才能显示出时间上的体面和要价时的方便。韩寒有一个晚上去理发,但被老板娘赶了出来,后来就那么留着了,不赶潮流了。最后经过了几次的发型流行,最新的乱发流行,他竟成了流行的先驱。
韩寒在追赶时尚理发上悟出了一个道理: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候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火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最不上的。
【篇六:读《零下一度》有感】
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写出来的文章。但是怎么样才能把作文写好呢?《零下一度》这本书为我写作文开创了一个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观点,让我明白了作文的韵味,写作文的意义是什么。
《零下一度》是一本作文集,韩寒叔叔把他那笔“珍贵的宝藏”拿出来,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文。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让我们能够从中能吸取到宝贵的精华;他的作文含义深刻,让我们看到他思维的敏捷,真情实感融入到他的每一句话里,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韩寒。
在《零下一度》里,在那篇全国性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作文《杯中窥人》里。他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深厚文字功底征服了在座的评委老师,他旁征博引,在加上结尾细致的惟妙惟肖的描写,使文章增色了不少。我最欣赏的是韩寒的观点,这如果不是读书多得多怎么能表明并且以证据来说明。要知道,这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啊!韩寒竟然能写出描写那么精彩的语句,这让我们感受到韩寒真是一位“俗界奇人”。
过渡自然,读起来就像顺水行舟一样。他的作文里运用了很多写作手法,把作文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描写事情描写的真切,让我们感到这其中没有一点虚假的成分。
在这本书里,我发现了一堆珍贵的宝藏。它金光闪闪,散发着黄金的光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言如玉。”这本书里那隐藏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作文的韵味是什么?看了韩寒叔叔的这本书,我明白了——作文的韵味就是用大量的真情实感、名人名言、好词好句、写作手法来丰满自己的作文,这也许就是写作文真正的含义。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找新的成功之路。此时,我也许就是要在韩寒叔叔的肩膀上学习作文该怎么去写,并且多练。当你真正体会到怎么样写作文,那么你的作文也学到手了。
怎么样写好作文?在静寂的夜空下,满天的星星引起了我无穷无尽的遐思……
【篇七:读《零下一度》有感】
印象最深刻的两本书:《零下一度》、《四世同堂》
“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不上的。”——韩寒
书架上的《零下一度》买回来已两三年,因老师一直说少读韩寒的书,原因不详,所以一直搁置。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的观点会与老师的不同,所以放假的我,决定“叛逆”一把,一口气将它读完。
读完,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震撼,无非是些生活琐事、几篇随笔、几篇小说。没有堆砌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大段的景物描写;不像郭敬明的文章那么华丽,不像金庸的小说那样传奇,也没有余秋雨的散文那样深沉。看起来,此书着实平常,甚至有些令人失望。
这本书究竟特别在哪里呢?韩寒,究竟为什么成功?其文,其人,看上去是那么普通,好像并无过人之处,可仔细想来,这平常之处才是真正的不平常。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不易发掘,而平凡之下才是真正的宝藏。韩寒也许拥有一种类似于“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用文字将事物一一打上他的烙印。他使事情变得具有叛逆精神,他使每一个画面、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变得与众不同。他曾说:“鹅卵石为什么被人拿在手里玩?正是因为它没有棱角。”这似乎表明了他的态度——要做一个个性鲜明,棱角分明的人。而他笔下的事物也如他本人一样,棱角分明,不带有丝毫妥协。
韩寒其人也是棱角分明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六门功课亮红灯,职业赛车手,受到方舟子质疑时令人吃惊的举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直言不讳,开发并重新定义个人客户端……他一直在向世界宣布:自己是独一无二的韩寒。他不是谁的复刻品,他的成功也无法被复制。这也许也是韩寒能在质疑声中走向成功的原因。
也许,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那无数成功人士真如“刚开走的车”,只是“泛泛之辈”的我们,终究追不上。又或许,我们根本没必要追逐。的确,我们都不会是韩寒,没有足够好的文笔,也没有缜密的思维能写出不露破绽的小说,纵使向新概念投稿,可能也得不到一等奖。可是,我是我,至少每个人还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不想、也不会被轻易复制。我们不该依照别人的方式生活,因为按照别人的方式终究无法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做下一个谁,只做第一个我。”这是朋友的座右铭。从前一直不太理解,如今,我想我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了。韩某人用他的文字,甚至是略带偏激和叛逆的文字,教会了我,就做自己吧,做最好的自己!
【篇八:读《零下一度》有感】
前几天闲着无聊,就随手拿了的一本书——零下一度,看了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寒,是个学生。韩寒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为突出的语文写作才能。他的文笔流畅、自然,而且老练。韩寒行文自然流畅,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无矫饰带涩之状。这正应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句话。当然韩寒还年少,“破万卷”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断定,他一定是读过不少书的。韩寒喜欢用一些幽默的话语,解读生,评说是非。如:一次长跑比赛,一向长跑不及格的我被-逼去跑,由于前一天莫名其妙被罚站了四节课,站得我脚无知觉,竟一路领先,捧得冠军。幽默不是技巧,而是一个的天生禀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的素质、智慧的自然展现,它是学不来的,也是强求不得的。幽默的力量在于自然,含蓄,耐寻味。施展过分和可以追求则往往会失之于矫饰和浅保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其本并不幽默的,却在其作品中故作幽默状,那简直比东施效颦还更令感到难受。
这本书真好看。
这本书我看了很多边,第一次看感觉很搞笑,再看一边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不过我没绝的有什麼彻骨的冷,反倒感觉到一阵清凉,这个浑浊的世界、浑浊的社会就像被一股清凉的泉水洗净了一些,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会叫“零下一度”是应为韩寒的文字在这个社会中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一样,有些人说韩寒的文字辛辣、叛逆,是因为他们早已在这浑浊湿热发霉的社会中过的太久,猛然有一股清泉流过,就会觉得冰冷彻骨。他们在怪味的甜腻的社会中待久了,尝到一点点清凉的味道就称之为“辛辣”。
韩寒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很清凉的那种,当这股清泉流过这浑浊油腻的社会时,冲刷出了一道清清澈,而社会却职责他,说他叛逆、猖狂。就像一个劣质的枕头金玉在外败絮在内,突然被一把刀划开了一个口子,里面肮脏的东西立刻露了出来,而那拿着枕头的人,一边慌忙的用手和言语遮盖那些肮脏的东西,一边指责这把刀
《零下一度》这本书的作者是韩寒,韩寒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为突出的语文写作才能。他的文笔流畅、自然,而且老练。韩寒行文自然流畅,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无矫饰带涩之状。这正应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句话。当然韩寒还年少,“破万卷”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断定,他一定是读过不少书的。韩寒喜欢用一些幽默的话语,解读生,评说是非。如:一次长跑比赛,一向长跑不及格的我被-逼去跑,由于前一天莫名其妙被罚站了四节课,站得我脚无知觉,竟一路领先,捧得冠军。幽默不是技巧,而是一个的天生禀的自然流露,也是一个的素质、智慧的自然展现,它是学不来的,也是强求不得的。幽默的力量在于自然,含蓄,耐寻味。施展过分和可以追求则往往会失之于矫饰和浅保。
第四篇:一度青春(参赛作文)
一度青春
月缺了圆圆了缺,花开了谢谢了开,可时间走了就不再回来了。人生苦短,能有几度春秋供我耗?我惆怅,我苦闷。
可是,她悄悄地来了。她用甜美的声音道出“我叫青春”。青春?迷惘中的我仿佛感到了生活的乐趣。
我掀开已被遗忘了许久的琴罩,翻开尘封的琴谱,之间碰触琴弦的那一刻,我心四周那忧郁砌的城墙轰然坍塌了,一般空灵之气直息心中。古筝,儿时因羡慕紫薇优雅的动作而央求妈妈让我去学它。但当我正式学习弹奏技巧时,我又感到了枯燥无味。5岁的我把以前的好动一扫而光,高扬起倔强,耐住性子,专注地听老师讲解,细心地看老师的动作,认认真真地练习,终于我能让流畅的乐音从我指尖流出了。那是一段多么值得珍藏和骄傲的时光啊。而今,兴起时总会弹上几段,手底乐音骤起,心上尘杂顿除。听,琴弦上的古韵是青春的调,悠长又耐人寻味。
青春做伴的日子,心底仿佛总有什么在喧嚣,在躁动,让我忍不住往外跑。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又那么小。游山玩水之时,天、地、人、物都被世界包容。每每一座长满青松的大山就能让我流连几小时。我是那么小,一座山也能把我藐视,一瓣小小的残花也足以让我伤感一整天。每一片花瓣都是一个世界。它有淡雅的颜色,芬芳的气味,或许昨天它还挂在枝头,还有过客以它为背景拍影留念,可现在,它落了,芳香依旧却夹杂了几丝憔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已不能再绽放自己的美丽,但它还可以和呵护别人的美丽。
在它面前我显得更加渺小了。世界大也好,小也罢,我只能是“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罢了,只要心的宽度和世界一样,不也等同于我能装下整个世界吗?想到这,我长舒一口气。看,世界的颜色是青春的景,缤纷又变幻无常。
青春有时很宁静,安详地徜徉在书海。黑色的墨香不只是香,它还有故事、有道理,散发的感情自然而不做作。一行文字可以让我流泪,一个人物可以让我悲愤,这是文字的美丽更是文化的魔力。神游于书中的日子是最充实的。一本好书带给我的除了对故事的感动,还有精神的丰富和心灵的洗涤。闻,书本的墨香是青春的味,怡神又琢磨不透。
一度青春似筝音,古典得让人窒息;一度青春似五彩,绚烂得让人惊艳;一度青春似墨香,深奥得让人费解。
巴金曾说过:“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是啊,青春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在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候创造出一个个生命的奇迹。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一度青春的规律,但我们可以把握青春的节拍,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青春的真正拥有者属于那些拼搏者们,纵然风雨坎坷、艰难跋涉,可心中的信念仍牢不可破,一直向前!一度青春。
第五篇:一度青春
一度青春
曾经还在怀想,青春还有那么多年才来呢。而如今回头看,却又发现,曾经是青春,如今也是青春,未来还是青春。
不知道记错没有,初中时候,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表情,唯恐有什么事情被自己漏掉了。是无知还是无趣,也不清楚了,总喜欢在别人出丑时幸灾乐祸。每天在各栋教学楼之间穿梭、嬉戏,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日子过得也实在是舒畅,烦恼什么的,都躲起来找不到了。也不知什么时候,一群同学中间,成双成对的变多了起来。大家一起出去游园,队伍后面掉着几个“二人组”在那里甜蜜。这种情况下,大家总是一边嬉笑着说脸皮真厚,一边又走远了。这时候的我们,心里是在想些什么呢?是羡慕?还是不屑?我想应该是羡慕吧,看着别人一对对高兴的样子,处于青春的少年们总会有各自的梦,却很少有人发现,这个梦是如此的脆弱。
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分了又找,找了又分,才发觉这种东西,真是不牢靠。多数人也就是头脑发热而已,深思熟虑的,还真找不出来。但没关系,有了经历,才会有经验,拥有经验,才会成长。青春就是在不断犯错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那些一直埋头苦读,“洁身自好”的好孩子,是不会懂的。
在青春的年华里,也少不了叛逆的孩子。抽烟、喝酒、泡网吧,我们一起潇洒着,却依然成了挥霍。迷途的羔羊总有那么一天找到妈妈,激荡的浪子也会有回头的一天。经过时间的磨炼,大部分人都找的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也就是社会的正轨,其他脱轨的人,还将继续接受磨砺。
我们都曾和父母有过争吵,更甚者可能有过厮打,或者离家出走。毕竟都是孩子,所接受的事物都太少了。我们无数次都在心里埋怨,父母一点都不懂自己。可是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坚信,任何事物都是相对成立的,当你敞开心门时,才会窥见父母的内心。这是一个用时间堆积起来的过程,慢慢成长路上,会有一天让你觉悟、清醒。所以,只要是在青春的路上,一切都不会晚。
当今这个社会,高智商的高才生遍地都是,可是高情商呢?情商需要我们在后天来培养,一个高情商的人才,绝对是最有优势的。智商是天生的,但是勤能补拙,成绩就可以提上来。情商如何培养?在你生活的这个社会中,每一件事情都在磨砺你的情商。青春是个大舞台,是今后人生的缩影,在青春时期锻炼自己第意志品质,对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好好学习也是不可少的,不然如何成为高才生呢?
青春,仅此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