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请不要丢掉根本论文

时间:2019-05-15 11:3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改革,请不要丢掉根本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改革,请不要丢掉根本论文》。

第一篇:语文教学改革,请不要丢掉根本论文

论文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气象,但许多教学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忽视甚至丢掉了语文教学中最根本的东西。本文呼吁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切莫丢掉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词语积累。二是反复诵读。三是课文复述。四是落实默写。五是课堂练习。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改革 确保 根本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气象,新的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名目繁多。但许多教学方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忽视甚至丢掉了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其实一些优秀的传统语文教学法看起来朴实甚至笨拙,但由于它触及母语学习的内在规律,能够卓有成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水平。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请不要丢掉课堂教学中几个最根本的方面。

一、词语积累

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挖掘、赏析、拓展成为了重点,对学生概括、分析、发散、创新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主流,对人文意义的发掘追求受到了追捧。但是,在这样的课上,教师对文本最基础的字词教学却有所忽略。词语是构筑语言大厦的基石,词汇的贫乏显然不可能形成思维的缜密、情感的丰富、表达的准确。遗憾的是,当下对词语的积累和训练并没有在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到重视,反而渐渐被掩盖在一拨又一拨的质疑讨论声中,淹没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探究创新潮中。相对于同属语言学科范畴的英语学科而言,其单词识记、默写等常规教学活动落实得相对到位,可是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却缺乏积累词语、扩充词语的自觉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依托课文或单元,有意识地进行词语的听写,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重要词语的音、形、义,通过一定量的词语积累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反复诵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都反映了古人对包括诵读在内的读的重视。读符合语文以言语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的学科特点,读符合母语习得的学习规律。当下的语文课堂,诵读有弱化、边缘化、虚拟化、象征化的倾向。一提到诵读,有人往往不由自主地想到旧时私塾教师读书时摇头晃脑的刻板拘谨形象,担心大量诵读会占用学生讨论、质疑、探究的时间,担心语文教师的阐释、分析、解构不到位。以前,传统的分析教学法盛行课堂,教师的“满堂灌”无疑强制性地剥夺了学生诵读的时间、空间。而现在,质疑、探究、讨论等教学方法风行一时,尽管诵读的作用并没有被否认,但实际上有的教师几乎主动放弃了通过聚焦文字来诵读文本,特别是放弃了自由诵读和反复诵读,生怕由于诵读耽误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时间。

其实,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的诵读,特别是通过反复诵读来觉悟、顿悟,远比动辄对话、提问、讨论、质疑、探究、创新让学生更有收获。成功的诵读教学,不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三、课文复述

复述课文可以说是感性的、浏览式的阅读,但却是整体感知文本的真实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而其他如概括、分析、质疑、批判、创新等能力都由此衍生。在课堂上,一味分析文本,像医学解剖一样肢解课文,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语文教学方法,现在已基本不再使用。有些教师转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寻找课文的某个切人口开掘课文。这样的方法当然好,但有时会无意间忽视了复述课文这一比较朴实的环节。其实让学生养成复述课文的良好习惯,读后不自觉地回味一下,重现文本的整体风貌,笨是笨拙,但却是成就语感、整合文本、品味细节、培养口头表达的好方法。

四、落实默写

黎锦熙先生说过:“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最强,多背诵一些古诗文,少学一点翻译和繁琐无用的分析,在语文界已经有共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一定篇目的优秀诗文,高考也重视对背诵篇目的默写,这些都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特别是那些我国文化的精华,并建构自己的文化底蕴,将为自己的语文素养打下根基并受益终身。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检查繁琐、教材编排等原因,教师对学生的背诵情况仍然落实不到位,学生背诵的东西太少,积淀得太少,文化底子太薄,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五、课堂练习

语文课要书声琅琅,要讲究互动,要讨论热烈,要气氛活跃,但同时也包括“静”这一特殊的气氛,也应该包括学生的深入、独立思考,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一定量的、有训练价值的习题。可惜现在有些语文教师在课上似乎很忌讳“训练”,仿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必须是教学方法的主流和大潮。然而,课堂上如果只是练一练嘴巴、练一练思维、练一练合作,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从何而来?课堂讨论就算再热烈、再深入,也肯定有个别学生因为发言的时间和机会有限而被边缘化。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带动所有学生得到事实上比较公平的统一训练。更何况,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主要还是靠他们独立的读写实践。教师如果总是一味钟情于课堂讨论,一意务虚,学生的思维是“活”了.情趣是“灵”了,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内化并形成相应能力就得不到保障。如果只满足于少数几个表达清晰、思维敏捷的学生抢先说理解、说答案,那就等于无形中置其他学生以旁听、陪衬的地位,因为无论发言,还是讨论,抑或是争辩,在课堂有限的时空里,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同等的机会的,而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设计扎实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十分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少的内容。

在当前各种“新潮”的语文教学方法盛行的时候,辩证地、合理地运用一些看似笨拙,实则重要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将会十分有利于语文教学,也将大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基础教学受到忽视。因此,我呼吁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切莫丢掉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

第二篇:请不要教案

请不要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孔、雀、辽、阔、牧、愉、污、染、洁、由”10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并记忆“孔、雀、辽、愉、由”5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课堂中尝试背诵感兴趣的小节。

3.学习课文能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

4.有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尝试仿说诗句,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孔、雀、辽、阔、牧、愉、污、染、洁、由”10 个生字。

2.尝试仿说诗句,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请别碰我们的绿树》

我们的地球需要绿色,我们更要爱护绿化,保护环境。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跟读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运用工具书或注释自学生字并通读课文。2.重点指导: 形近字:伐,代 “翱”书空

3.找出课文中与生字相关的词语。三.朗读感受 1.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3.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4.分组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表演读。5.说话训练: 回到原来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答:因为茂密的森林是小猴的乐园,是孔雀的故乡,所以请不要把树木伐光。用同样的句式说其余的原因。6.背诵你读的小节。7.谈谈在读了课文后的感受。五.知识能力的迁移。

1.思维的拓展:学着课文的样子,展开想象,自编诗歌。2.实践活动:表演课本剧。

教学反思:再仿写诗句前,我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实践,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良好的个性,还建立了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情感,增加群体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三篇:语文作文丢掉包袱

丢掉包袱

——题记

如果鸟儿担心风雨会淋湿它那美丽的翅膀,那么它永远不会体会到蓝天的怀抱是多么的温暖;如果种子担心外面的一切会弄坏它那曼妙的身姿,那么它永远不会欣赏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如果溪流担心前进的路上会有太多的坎坷,那么它永远不会感受到大海的浩瀚与澎湃……一个背着包袱的人,无论多努力,都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应该丢掉包袱,轻装上路。

东汉末年时期,曹操一统中原,并攻占了荆州,随后将炮口转向了刘备与孙权。值此危难关头,诸葛亮受重托到东吴舌战群儒,与孙权结盟。孙权在诸葛亮“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的忠心劝告下,终于警醒,打消了自己的顾虑,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同曹操决一死战,并最终击败曹军,取得胜利。假如孙权始终有所顾虑,背着“包袱”,不敢与曹操对抗,那么后果将不堪想像,他必将会被曹操所消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讲述的是巨鹿之战时的故事。当时项羽率领军队去攻打秦军,秦军数量是项羽军队的好几倍,而且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地势。面对这些不利情况,项羽为了能使战士奋勇杀敌,命令所有的人只准带三天的口粮,而且渡过河后,他又命令将士将所有的锅具和船只统统砸烂、凿沉。如此一来,便打消了所有将士的顾虑,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得同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杀。没有了顾虑的将士战斗力直线上升,最终打败敌人,留下了以少胜多的典故,至今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由以上两则事例不难看出,甩掉顾虑,抛掉包袱,有助于帮助我们走上成功大路。

2011年7月2日,面对失足从窗上掉落的小女孩,路过的行人吴菊萍,无所顾虑,奋不顾身将小孩接了下来。尽管她受了重伤,双手和腿骨骨折,但她以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假如她当时有所顾虑,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有可能香消玉殒。她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母爱的含义,体现了人性的伟大。抛掉顾虑,丢掉包袱,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实,我们与成功之间仅隔着一条河,河面上只有一只仅能承载我们的小船,哪怕多一个包袱,小船也会沉没。因此,放下包袱吧,青年人!让我们抛掉顾虑,轻装上阵,胜利就在远方向我们招手!成大事者,必不拘小节,且当断则断。

第四篇:请不要透支生命

近日,“24岁淘宝女店主猝死”的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2012年7月17日夜,淘宝女店主艾珺在睡梦中突然离去,导致她死亡的原因是通宵熬夜,过度疲劳。这是今年出现在淘宝网上的第三起过劳死店主。之前,淘宝卖家辣妈和小夏都因为过度疲劳而死亡。

“太可怕了,过劳死已经从四大、IT蔓延到淘宝了”。有人这样扼腕叹息。

其实,这并不奇怪,只要走进淘宝,你就会发现一个个蓝色的卖家头像在网页上日夜跳动着,一旦买家进入某家网店,马上会出现“亲”的热情招呼。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购已成为一种购物的热潮,许多网店也应运而生。为了销售自己的商品,一些店主像守株待兔一样,日夜坐在电脑前,痴痴地等。可是这一等不要紧,等来了顾客,也带来了眼疲劳、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的病症,甚至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说到底,是金钱和利益在作怪。芸芸众生是万物的主人,却是金钱的奴仆。

曾看过一个故事,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看到江中那么多来往的船只,问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听了,点头默许。

“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名利是一条无形的绳索,锁住了那些满是贪欲的心,太多的人被名利这条缰绳缚住了手脚,失去了自我,没有了人生的方向。

我们都在忙着,忙什么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里,金钱似乎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同学朋友好久不见了,见面了会问:“你在干什么呢?”对方会说:“在忙呢?”你忙我忙大家忙,为何事而奔忙呢?都在为一个“钱”字啊!

于是,想起了今天上午看到的一副漫画:画上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大的元宝,大元宝的四周又生出许多小元宝,元宝的外面,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弯着腰用力地推动大元宝。漫画的下面是两句话:“钱为人用无须多,人为钱忙净白忙!”

这幅漫画有着对金钱透悟的警醒,有某种禅意的嘲讽和劝解之意,它告诉我们:太多的人整日围着金钱转,忘记了亲情友情,忘记了身在何处,忘记了生命的本真,忽略了身体的健康,结果到头来只是化作尘土一抔,只是白忙了一场。

这幅漫画正暗合了《红楼梦》中《好了歌》里的四句话:“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生命可贵,金钱乃身外之物。太多的人想要满把的金银,可当赚足金钱的时候,却累垮了身体。这个时代太过喧嚣,人们的欲望也像几何数据逐级升高,没有工作想要工作,有了工作又想高薪,有了房又想买车,孩子上大学了又想让他出国深造,各种欲望的筹码越加越高,许多人背负沉重的负荷前行,身心疲惫。陪伴老人的时间没有了,和好友聚会的时间取消了,甚至连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是屈指可数。都在干嘛呢,答曰:在挣钱呢。

仿佛钱是生命的全部,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其实,生命中有许多比金钱更可贵的东西,比如爱情、友情、亲情,比如真、善、美,这些才应该是我们追逐的真正目标。

我所在的小城里,有一对做羊肉面的夫妻,他们经营一间不大的店面,由于做出的羊肉面爽口味美,每天从早到晚吃客爆满,一拨人来了,又走了,另一拨人又来了,夫妻俩乐呵呵地迎来送往,从来不愁没生意。钱挣多了,他们便想到了休闲,所以小店会时不时的停开一两天。有一次,我到他的店里吃面,有人问他们:“昨天怎么没开门?”那个男子喜笑颜开地说:“没有赚不完的钱,累了就歇歇。”

“累了就歇歇”,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它稀释了对金钱的欲望,有着对生活满足的轻松。

在忙碌的生活里,学会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学会淡定从容,安身立命,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学会不为金钱名利所累,这才是智者的生活态度。

第五篇:请不要这样指责中国教育论文

中国得到美国教育成功的信息,往往是华裔父母按照中国文化的理念,套上美国的光环,以子女成功为典范,这些个性化的故事代表着美国教育的点,数量不多的华裔子女或者父母走到一起,把点串联起来,充其量不过是一条线,然而,它并非代表美国整体教育的整体的片。”

不久前,一些海外媒体发表了华裔学者对中国教育的评论,一段结语是:“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不许创新,这扼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把优秀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应试教育降低了国民的创新力,不废除应试教育,中国就不可能出现世界一流大学。”如果三年前看到这样的话,我会认同,而今天,我不能再接受这样简单的指责。

是什么让我的反思发生换位?当我连续数年花去大量时间自费行走中国后,当真正零距离与教育者和民众交流观察后,我发现,长期居住海外的人,对中国教育现状的评断,有太多局限。

用一种比喻来形容我对这一批评的感受:就好像接受西方教育的人,是从富裕宽松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突然看到一批由于资源贫瘠,选择单一,高考压力,时空局限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们,诧异地高喊起来:“幸福家庭是这样的,孩子们啊,该是你们站出来解脱牢笼的时候,为自己的快乐,脱离现有的家庭吧!”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在近十年这样的日新月异。如何适应这个新时代的挑战,不仅对于中国教育,而且对于中国整体社会都是一个艰巨的课题。高高在上指手画脚指责这,指责那,谁都可以做一做,但是,实实在在地挖掘与开发中国有限的资源才是最棘手的当务之急。只有当你长期用身心浸透在这片土地上,你才会用血泪叹息:原来中国人才济济,原来中国不缺你这样的指责,当今中国缺的是具体平和心态的人,执行具体事情,提供具体资源,用心用爱奉献给千万具体的民众,相对具体的公平机会与权力。

■从几位美国华裔子女说起

如果因为美国华裔子女这样做,而中国孩子没这样做,而认为美国教育比中国优越的话,其实是片面的还记得延安时期就决定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中国的美籍专家阳早、寒春夫妇吧!尽管当时环境艰苦,但意识到自己的农业知识可为中国民众服务时,他们毅然投身到中国,并在这片土地上生儿育女。今天,莎莎,他们的孙女,美国高中刚刚毕业。这个女孩没有直接上大学,而是选择到中国山西的一个镇中学学中文教英文。

美国实行中小学12年义务教育,莎莎上的是私立高中,这个私立学校除教学外,学生从做饭到洗碗,从养牛到种菜都要自己动手,农场、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学生们也要负责,看起来像是美国父母花钱让孩子去买“罪”受。可结果呢?莎莎放假回到家后说:“爸爸妈妈,你们两人住这么大的房子,不觉得浪费吗?为何不把空间缩小,把钱用得更有意义呢?”(请注意:莎莎的父母可是华人社团中肯奉献的人)。不久莎莎又和父母协商:“我不要立即上大学,我想去一个艰苦的地方磨炼,我希望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正巧此时,莎莎听说山西有个镇里的中学在招英文老师,她打起背包就上路了。来到山西授课的第一天,全班同学起立致敬:“老师好!”与学生相差不了几岁的莎莎一时不知所措,但就那一瞬间起,她已肩负起一份庄严的使命。

玲玲是一位知名的美国社区义务教育辅导员。2002年她大儿子考上美国名校宾州大学时,曾主动要求拖延一下,原因是要去参加为期一年的基督训练营。因为训练内容比军事训练更险峻,所有孩子的父母被要求签署生死状。后来,我采访了这位年轻人,他告诉我,支持他在这次残酷的训练中坚持下来的理念是:“如果现在吃不了苦,未来怎能担负起为人类服务的重任?”私下心痛落泪的母亲对我说:“这是儿子的选择,我不能说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为他祷告。”看完这些,你或许会说美国教育了不起,所以有这样的学生。但如果因为美国华裔子女这样做,而中国同龄的孩子没这样做,而认为美国教育比中国优越,这种想法,其实是片面的。

■中国高中生的观点让我落泪

如果中国高中生毕业后直接支援边疆,直接进入贫困地区服务,他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吗?一两年后他可能再进入大学吗

2002年初,我曾与北大附中几位高一高二的学生交流,他们所谈的观点,让我感动落泪:“想想如果中国高中生毕业后直接支援边疆,直接进入贫困地区服务,他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吗?一两年后他可能再进入大学吗?不是中国孩子不想这么做,而是我们的教育体系筛选残酷,一如一环套一环的齿轮,你必须每一环都死死咬上。”

许多中学老师也发表了与此相近的观点:“不是中国教育不给孩子创造力。想想看,一个班上50多位学生,只要课堂上每人讲一句话,这个课我就不要上了。谁不知道启发创造力是好事,但如果因为同学在课堂内外发挥创造力,影响了教学大纲的任务,并由此耽误学生升学考试时,这样的老师,不仅不会被感激,反而会受到校方、家长、甚至学生的指责。”这些老师的观点也从侧面得到了验证。虽然中国考试制度相对严格,但无数民众却表示,即使统考有它这样那样的弊病,但至少它还是中国现实状况下,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

曾经看到一个小学的三好学生,因父母下岗无法提供学费,她趴在街口一边做着功课,一边乞求路人施舍,中国有多少乡村孩子,甚至连最基本的求学机会都没有。而我居住的美国城镇,每年花在当地中小学一个学生身上的经费就上万美元,这样一笔经费能解决多少中国孩子最基础的教育!在学生连知识的肚子都没有吃饱的情况下,去要求他们的教育模式、生活品质如何精细与多元化,实际吗?

■海外华裔子女的教育误区

华裔家庭较重视子女毕业于名牌大学,并希望为孩子决定前路,孩子的作为在某种程度上讲实际上是在实现父母的梦

每年,美国总会有一批华裔子女走进哈佛、耶鲁一类的名校,然后一些媒体上报道这些人如何教子进名校的故事此起彼伏。其实美国名牌大学不仅仅只有哈佛、耶鲁。有些排在五十名或一百名内的大学,照样聚集着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因为这些大学具备着美国大学里单项排行第一的专业。

华裔家庭较重视自己子女毕业于名牌,并希望为孩子决定前路,孩子的作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上是在实现父母的梦。其实,即使孩子上了哈佛、耶鲁又能怎样呢?那么多哈佛、耶鲁的华裔子女,当初考取时荣耀,十年、二十年后还有谁再谈起?有多少华裔子女因毕业于哈佛或耶鲁,而成为主流群体?

其实,国人得到的美国教育成功的信息,更多是华裔父母,以自己子女为典范,按中国文化的理念,套上美国的光环后传递出去的。仔细回味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些故事都只代表美国教育的一个个“点”,数量不多的华裔子女或父母走到一起,把“点”串联起来,充其量不过是一条“线”,所以,它绝不代表美国整体教育的“片”。如果以这些局部的“点”和“线”与中国多维的教育环境相对比,折射出来的误区可想而知!

同时,在华裔大谈美国教育成功的故事时,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几乎所有华裔子女成长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与方式。重视教育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为了子女成龙成凤,中国父母不惜牺牲一切,这是西方父母无法与中国父母相比的。虽然说西方教育方式贯穿了华裔子女的学业进程,然而,家庭中潜移默化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教育的熏陶,已深深注入到华裔子女生命中,他们的成功并非是因为他们是西方人,而是因为他们是中西方结合的人,他们是多元文化、多元教育下的多元产物,而并非单一由美国教育打造。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并非强与弱的排列,他们各有特点,是不相矛盾的两个不同国情下的产物。

■美籍教授难忘与学生理念冲突

北大2000年EMBA第一周的课堂上,教授与学生在教学理念上的冲突,至今令美籍教授杨壮难以忘怀

美国的多元社会,给生活在这里的人相对宽松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课堂上你会发现美国学生可不屑一顾地乱提问,这样的表面现象,会让人们认为美国人很有挑战性,很有创意!但我要说:中国人同样有创意和挑战,从北大国际EMBA学生身上,你可感受到中国学生的鲜明个性,他们的思维方式一点也不逊色于美国人。

谈起2000年第一届EMBA,北大的海闻教授回忆道:“当时学员给我的感觉一方面很自信,不规范,另一方面喜欢张扬和挑衅,包括那场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台上台下满堂大笑,笑中带着丝丝自傲,好像在说:我们都是成功人,现在回到学校,你们这些老师绝对没有我们成功。”

有类似记忆的还有目前北大国际MBA的美方院长美籍教授杨壮:“2000EMBA第一周的课堂上,教授与学生在教学理念上的冲突,至今令人难忘。”

第一堂“人力管理”课,杨教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人首先就提出异议:“老师你讲义中的西方案例太多,中国的情况呢?”跟着另外四五位同学随声附和。当天杨教授就做了相应的调整补充,第二天讲课完成了,晚上杨教授就收到一封同学来信,信中写道:“原以为您的课挑战性很强,但是您只听信寥寥几个人的意见,就擅自更改教学大纲,难道七八个人的举手发言,就代表一百位同学了吗?”杨教授不禁感叹:“这是压力、是挑战、更是学习的开始,中国学生给我们拓展了新的思路。”

■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有个性?

如果把在海外学习生活了十几年的中国留学生,与目前在中国社会闯荡的中流砥柱的群体比较,你会发现,富于创意、创新、激情与个性的中年人,几乎都在中国

杨教授告诉笔者,美国上MBA的学生,首先要通过GMAT考试,美国自身200多年来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人们从小到大在伦理道德上有许多的认同感,各个家庭本身也相对稳定,相对独立,在这样多少年下来都是大同小异的背景下成长的人,你对他们走进MBA课堂上所期待的内容也能有所预测。

以北大学生对权威的挑战为背景,举例说明中国学生的个性。也许读者反问:“这些都是经商的学生,不是普通的大学生。”然而,我要说的是:他们是不是在中国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呢?他们与在校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毕业在社会上多了数年的闯荡?还是他们的成功带来的自信和经验让他们敢于直言?

其实个性是要在时间和空间等综合氛围下张扬出来的,换句话说,目前中国中小学,甚至大学课堂里,还没有给学生这样的氛围。如果把在海外学习生活了十几年的中国留学生,与目前在中国社会闯荡的中流砥柱的群体比较,你会发现,富于创意、创新、激情与个性的中年人,几乎都在中国,而不属于当初的留学精英们!是海外的华人没有创意与个性了吗?并不全是,而是西方世界的相对成熟,和一环扣一环的人生齿轮与社会节奏,扼杀、淡漠了曾经忘我追梦的理想主义者们。

与北大著名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对话时,他的一段感慨令人深思,“这个时代发生了无数的大小事件,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让我们将来回头看。有些事情我们现在是看不清的,也许要等十年、几十年,或者一个世纪才能看清楚。看清楚不容易,而评论好做。因为做评论是件最容易的工作,所以今天大家都挑起这件容易的事情先做了。”如果说,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的个性更强是许多人中美教育比较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客观?

■有些人不合适指责中国教育

距离给人误区,给人假象。忽视距离差,质问中国教育为何不套用西方的教育制度的看法是武断的目前,海外华裔对西方与中方教育的比较研究,很多是从正在接受美国教育的儿女身上感悟到的,而这些父母很多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的留学群体。许多人从中国大学到美国深造,享受了国家巨大的公费资助。特别是八十年代,中国全民收入水平离世界标准差距甚大,一个公费留学生在美国一年的学杂费,相当于国内上万农民一年的收入。

曾看到一位八十年代从一个偏远大学选拔出来的公派生,拿了博士,获得了美国身份,十几年后衣锦还乡,被请到大学母校视察演讲,他表现得毫无感激之心,看这看那都不顺眼,一切与美国大学比较,最后给母校留下一串奚落。其实,人们忘却了,即使海外留学取得成就,也不能完全归功于美国教育,因为许多到美国读大学的人,知识大厦里钢筋水泥构架的打造,都来自于中国教育。许多人今天能在中西方名利双收,多少离不开故土早期给予的无偿资助。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留学人,只是中西教育的受益者,而非打造西方教育的先驱,所以不合适去指责中国教育。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你没有站在那片土地上,没有与他们喝着相同的水,吸着相同的空气,迈着相同的步伐,感受着相同的气息,你怎么会触摸到他们的心声?我想说的是,距离就是距离,距离给人误区,给人假象。忽视距离差,而质问中国教育为何不套用西方的教育制度的看法是武断的。

■帮助中国教育需要真情与理性

大谈西方教育如何优异的华裔同胞,请不要忘却自己大树的根基来自何方

中国这些年来,一直谈论着教育改革,普及素质教育等问题,而我却认为:不要急着谈改,而应清楚我们有什么,别人有什么,再回问为什么。近年中国素质教育谈论得很多,而美国教育中从未公开涉及过素质教育的主题,然而,你会发现素质教育无处不在,为什么?中国把素质教育翻译成英文的“教育质量”,而我说素质教育应是英文的“character”———品性、品格,是人一生一世打造的内涵。素质注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就如踏实、执著、刚毅、善良、诚信一样。大谈西方教育如何优异的华裔同胞,请不要忘却自己大树的根基来自何方。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教育永远是当务之急,任何国家的教育制度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说中国教育的问题在于资源贫乏,那么西方的教育问题,特别是美国的教育问题则在于资源的巨大浪费与青少年自由度的放纵。中国的教育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学生来自不同背景与信仰,学校除知识的教育外,一般不愿涉及学生的德育教育。做中美教育比较时,如果忽视两个国度上的大背景差异,就会带来误区。中国教育要不断提高,离不开批评与忠告,但给出具体的措施与方案,远比单纯的指责贴切得多。其实,中国当今的教育改革,不可能单靠教育部、单靠老师与父母自身完成;更不可能靠海外华裔把西方教育的天窗打开,就能摸索到改革路。

如果必须淘汰旧形式,那么新的替代内容在哪里?是的,一个能适应时代变革,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新模式的建立,需要靠所有掌握权力、掌握资源的人、靠所有能做出奉献和耕耘的人,凭良心、爱心,凭强烈的使命感,一步一步,群策群力,十年百年共同打造。请用真情、理性帮助中国教育,请不要简单、片面、高高在上地指责中国教育。

下载语文教学改革,请不要丢掉根本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改革,请不要丢掉根本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情商智商素质教育愉快教学【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指包括传统智力因素发展之上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体现为提倡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商......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5篇

    小学语文应该怎么做改革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

    请不要轻易放弃生命

    请不要轻易放弃生命 ——读《季羡林传》有感 季羡林爷爷,一个大仁大智的学者,作家,他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俱,静静地走在喧嚣的尘世中,走完人生九十余年的岁月历程,细细品味他的人生......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最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做班主任的,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润物于细无声。理想的效果应该是学校(当然主要是班主任)、家长、社会......

    请不要沉迷网络游戏 2

    请不要沉迷网络游戏!看完《青涩记忆》这部电影后,我的眼角湿润了,我想对所有小学生说:请不要沉迷网络游戏! 《青涩记忆》以几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为主人公,浓缩成了当代青少年的......

    领导请不要过度“表扬“

    上周,一位报社差旅部的女士帮我订了一张机票,我给她发了封电子邮件:“你做得真棒——太感谢了。” 当时我觉得,如此热情地表扬她所做的份内工作,自己的表现既令人陶醉、又和蔼可......

    生活,请不要埋怨专题

    生活,请不要埋怨 2010级18班宗永光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上帝的一只苹果,如果你是盲人,生病的人,或不能独立生活的人,那是因为上帝太喜欢你了,所以在你这只苹果上咬了一......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我是一名80后,出生在西部一个小城市。因为从小受到地摊文学和杂志的影响,年少时也一直觉得我们国家体制有问题,经济不自由。因此成年之后我在互联网上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