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活动《消防车来救火》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观察并讲述消防车的外形及其用途。
重点难点:
讲述消防车的外形及其用途。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车子开来了》
2.教学电子资源:《消防车来救火》。
3.消防车玩具。
4.消防车的基本知识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消防车的图片,请幼儿观看。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消防车?
2.你知道消防车是做什么用的吗?
3.消防车是专门用来救火或用作其他紧急抢救用途的车辆,消防车又叫救护车。
三、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了解不同消防车的外观和用途。
1.房子失火了,怎么办呢?
2.这个白色的管子有什么用?
3.水罐车的水罐里装着什么?
4.云梯车上长长的梯子有什么作用?
四、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给每组幼儿发放消防车玩具,请幼儿观察并讨论消防车的作用。
你知道消防车是怎么救火的吗?
五、请每组幼儿用消防车玩具玩救火的游戏。
活动反思:
消防车对于孩子们来讲是很神秘的,在图片的吸引下,孩子们对消防车有了初步的认识,认知经验上的丰富,为他们在本次活动中的言行提供的丰富的“话题”,于是参与性与主动性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玩救火的游戏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巩固对消防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游戏中孩子们乐此不疲。
第二篇:大家来劳动教案及反思
《大家来劳动》教学设计
车王镇中心小学
朱建平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生能理解《大家来劳动》这首描绘劳动生活歌曲的内容,并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尝试根据修桌椅、擦桌椅、扫地、用盆接水等劳动所发出的声音特征,进行“大扫除交响曲”的节奏和音响创编,培训学生的创编能力,使他们在创造中获得乐趣,在实践中获得知识。(2)引导学生尝试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表演的创编,培训他们的合作能力以及歌曲二度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信心和与人合作的习惯。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家来劳动》,并能进行表演。
2、音响创作《大扫除交响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投影、清洁工具卡。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听音乐,做律动表演
1、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多媒体出现的各种劳动场景。
2、教师用语言激趣:小朋友,画面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3、多毁体播放乐曲《勤快的人和懒惰人》,学生和教师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各种劳动的律动表演。
4、师:在愉快的音乐声中进行劳动,你的心情怎么样?
二、创造表现——音乐创作《大扫除交响曲》
1、听音响,猜声音。
师:今天,老师要大家到一个地方去劳动实习。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呢?请你用耳朵仔细听一听,再猜一猜。
师:听,这是什么劳动工具发出的声音?播放大扫除时大扫帚扫地,修桌椅、擦桌椅和水流的声音,学生回答正确后,多媒体展示大扫除动画场景。
2、音响创作《大扫除交响曲》
师:请小朋友模仿各种清洁工具发出的声音,如果能有节奏地模仿那就更好了。学生创编,教师把学生创作的比较合理地节奏选择输入电脑。
3、合奏《大扫除交响曲》
师:让我们把这些有节奏的声音变成《大扫除交响曲》。(1)分小组口头练习:水流声组、扫地声组、擦桌椅声组、修桌椅声组。(2)《大扫除交响曲》合奏。
师(合头有节奏地):大扫除的扫地声呀。生:刷!—刷—!大扫除的擦桌椅声呀。生:擦!擦!
大扫除的修桌有椅声呀。生:叮叮
叮叮 大扫除的水流声呀。生:哗。
大家一起来合奏呀。生:四种声音齐奏。
三、自悟探究——新歌教学《大家来劳动》
1、欣赏范唱:
师:听了大家演奏的大扫除交响曲,我仿佛看到了学校里的同学们正在忙碌着呢!播放动画歌曲《大家来劳动》。
2、学唱歌曲。
师:老师也想演唱这首歌曲。你们愿意和我合作,把大扫除时清洁工具音响节奏填进歌曲里吗?
3、采用教唱法教唱歌曲
师:你会和大扫除的同学一样快乐地边唱歌边劳动吗?请你试一试(再次播放动画歌曲)。
4、复习巩固歌曲。演唱时强调:轻声而有力。
四、再创造表现——歌表演
1、创编活动。
师:同学们大扫除很辛苦,需要打扫的地方还很多,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多媒体动画出现一个小同学并出示要求: ①请分小组进行歌表演活动;
②每组表演的形式可以不同。如A、用打击乐器模仿大扫除的声音伴奏并演唱。B、改编歌词并演唱;C、边演唱边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创编,多媒体反复播放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表演。(每一组表演后,师生对表演作恰当的评价。如:音准、情绪的把握和形式创新)。
五、拓展延伸——感受不同的劳动歌曲
1、师:孩子们,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劳动人岗位上唱着劳动的欢歌,愉快的、加劲的劳动着。让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一起边唱边愉快地劳动吧!(播放劳动歌曲《粉刷匠》)。
2、师:劳动是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愉快地起出教室。(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兴趣需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现的教学流程。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探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要求。同时,行之有效地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并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美,懂得了劳动的光荣与愉悦。
第三篇:大班科学活动《取米》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取米
活动目标:1.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取米,并能分析结果。
2.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来描述。
3.幼儿初步了解碾米工具的发展,体验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活动准备:1.各种工具:剪刀、石臼、石磨、石块等。
2.一张大记录表。
3.稻子若干。
4.古代取米画面,碾米机碾米。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把稻子外面的壳剥开,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稻子,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怎么样才能让这些稻子变成米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幼儿猜想,提出自己的办法。
三、实验操作,尝试用各种工具取米。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几种工具,用它们能不能把米取出来呢?哪种工具取得又多又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提醒幼儿不要浪费稻子)教师指导有些工具的使用。
四、幼儿共同交流。
1.刚才你是用了什么工具取米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办法取的米怎么样? 2.引导幼儿对工具质疑。(如用石臼取的米不干净,不易把米和稻壳分开。)
五、观看录像,引导幼儿感受取米方法从古至今越来越先进的变化。1. 古代的取米方式。2. 现代的碾米机。
六、鼓励小朋友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长大后发明给人类带来方面的东西。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本次活动取材孩子的日常生活,深受孩子的喜欢。首先通过自己猜一猜,说一说怎么把米取出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愿望,他们说了很多的方法,对动词的掌握也很好,在操作验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各种工具更是充满了兴趣,最后了解你碾米的机器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总之孩子们在普通的生活事件中发现了科学,收获了经验。
本次活动由于老师的观念、经验和准备的各种问题,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进。第一,探索面太多,不利于孩子深入研究,可以把目标压缩,一次活动集中研究一个问题,比如这次就可以集中研究取米的方法,除了老师提供的工具之外,可以让幼儿观察身边的物体,探索可以利用的工具。第二,科学性不强,比如在探索不同工具的优劣的时候,太相信孩子的直觉,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设计活动,不利于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工具取同样量的米,从而得出结论。第三,教师对各环节活动实施太随意,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对孩子的思维产生了干扰。
希望下次改进!
第四篇: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
活动目标:
1、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萌发爱探究的积极情感。
2、在自主操作中,了解吹泡泡与工具的关系。
3、能创造性的自制吹泡泡工具,并积极参与吹泡泡活动。活动准备:
操作记录纸;每个幼儿一份(盛有吹泡泡用的水、筷子、吸管、铅笔、圆珠笔、铁丝)
活动过程:
(上课前几分钟来唱一唱《吹泡泡》的歌曲。)
一、组织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吹泡泡的兴趣。师:你们吹过泡泡吗?都是用什么来吹泡泡?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吹泡泡的工具,你们也来试一试?
二、出示操作工具和记录纸,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老师带来的这些吹泡泡的工具吗? 那你们觉得这些工具可以吹泡泡吗?能吹的出来就画“○”,吹不出来的就画“X”。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并进行记录。师:小朋友们自己拿起你旁边的工具一个个的放在泡泡水里,搅一搅放在嘴巴边轻轻吹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吹出泡泡?把不能吹的放在“X”的这边,把能吹的放在“○”。
四、集体观看记录纸,并进行集体验证。
1、集体观察记录纸,发现问题
2、集体验证
3、个别幼儿操作
小结:原来有缝隙才能吹泡泡。
五、进一步探索缝隙与泡泡的关系。
师:其实圆珠笔和铁丝也有吹泡泡的本领,你能把他找出来试一试吗?
1、幼儿探索
2、教师示范并小结
六、结束活动。(在吹泡泡的音乐中快乐的结束活动)师:我们再去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吹泡泡的,请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
大二班:胡慧
2011-9-19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教案设计反思:
在这节中班科学活动的教案设计中,我能把握大的框架和步骤,但是在目标的设计上和过渡环节不够细化,有些过程有些画蛇添足之意。那我就从我这几个方面具体来说一说:
一、目标的制定上
在目标的制定上过于泛泛,不能具体的根据本节活动制定出相应的三个目标。情感目标:在吹泡泡的游戏中,体验到科学活动的乐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萌发爱探究的积极情感。虽然我也是在吹泡泡活动中的体验可是,不能很好的把本节活动的一个创造性的玩,得到成功和快乐的情感很好的体验出来。的后者更能体现到本节科学活动的一个探究和创造性的学习。知识目标:通过操作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吹泡泡。→在自主操作中,了解吹泡泡与工具的关系。其实材料可不可以吹泡泡是工具和泡泡的一个关系,都是表达同一种意思,但是后者的语言组织的更清楚,语意表达的更贴切,充分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技能目标:用各种材料表换形式来吹泡泡。→能创造性的自制吹泡泡工具,并积极参与吹泡泡活动。技能目标出现的问题和上一个目标的问题一样,语言的组织能力不够。
二、在活动中的过渡环节
在我本来的教案设计中,导入活动是安排了《吹泡泡》的歌曲进行导入,虽然这首歌曲很贴切了表现了吹泡泡的情景,可是用这首歌曲导入也没有很大的意义,我想还不如直接用谈话的形式帮助孩子回忆已有经验会更好。所以,我把吹泡泡的歌曲复习放在课前的几分钟准备活动来唱一唱,在真正到导入活动时,就采取直截了当的方法进行提问。如:你们吹过泡泡吗?都是用什么来吹泡泡?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吹泡泡的工具,你们也来试一试?很直接的问话,把孩子所拥有的吹泡泡的经验进行回忆,对接下来自主操作吹泡泡的环节有所铺垫。
三、在活动结束时
平时我们的教学设计到最后都是让孩子们课外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哪些东西可以吹,那些不能吹。我觉得如果把开始的音乐运用到结束活动中,让孩子在愉悦、快乐的情绪中离开活动室,到室外去寻找新的操作材料。会不会县的更活泼一点,让孩子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去玩耍。是一场很和谐的场面吧!
这些都是我的设想,还没有真正的得以实施。如果有机会我想让自己班上的孩子每天都能处于这样快乐的情绪中。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只有他们快乐的在草坪上边唱歌儿边嬉戏。
大二班:胡慧
2011-9-20
第五篇:科学发现室教案及反思
科学探索室活动
活动内容:参观科学探索室 活动要求:
1.了解科学探索室的各种操作材料。2.简单了解科学探索室的活动细则。
四、生活活动 1.餐前活动
要求:洗净手后,手不乱摸。2.午餐:
(1)安静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干稀搭配吃饭菜。(2)不挑食,不剩饭菜,保持桌面干净,细嚼慢咽。3.散步
要求:后面幼儿牵着前面幼儿的衣服开火车,火车不断开,慢慢走。4.午睡
要求:幼儿能安静的进行午睡。反思:
刚入园,新生哭闹现象严重抗拒入园,为了让其他孩子能安静地活动以及安抚哭闹的幼儿,老师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往往赶紧对这些哭闹的孩子又抱又哄,给予他们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东西。殊不知老师这样做是好心办坏事,其他幼儿不哭的孩子,看到哭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于是纷纷效仿,教室里顿时哭声此起彼伏,老师手忙脚乱去安抚这些哭闹的幼儿,各项活动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哭闹的幼儿可由保育员带着离开活动室去室外进行安抚,这样有利于减小哭闹对其他幼儿的影响。教师对不哭的幼儿要多加表扬、鼓励、赞赏,以加强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