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左手》读后感
2005年是钟晶晶小说创作的丰收年。这一年她发表了中篇小说《家谱》、《第三个人》、《山谷中》、《我的左手》、《麻雀的日子》,以及短篇小说《遥远的扎西》等,整体水平和质量都不差,转载率也较高,其中尤以《我的左手》最为引人瞩目。跟钟晶晶的其他许多小说一样,这也是一篇十分独特的,与时下的一般小说很不相同的小说,显现出钟晶晶观察生活的独到的眼光,表现生活的独特的叙述形式。读后,给人留下的是深长的回味。
《我的左手》以三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为背景,写了几个人物:冬子、水珍、王长海、冯八,还有作为故事叙述者的“你”。这几个人物都写得有声有色,性格鲜明,其中,冬子无疑是最主要的人物,是这篇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叙述者“你”的情同手足的好友——“我的左手”。冬子最后精神失常了,并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导致这个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为老“知青”的冬子,有一个并不完整的家,母亲虽是生母,但父亲却是继父,生母为了生存而委屈求全与继父结为夫妻,但实际上与继父并没有真正的情感生活。这个家使冬子感到屈辱,感到压抑,他在这个家找不到情感的寄托,就转而在他的知青群体中寻找这种寄托。他爱上了当地一个相貌出众的农家女水珍,在遭到拒绝后,竟丧失理智地对水珍实行强暴;在厂长王长海占有了水珍之后,他愤而要跟厂长算账,却遭到了对立面的暗算而砸断了自己的一条腿;他对“你”产生了超出友情之外的同性之爱,因为得不到“你”的回应又感到深深的压抑……接二连三的情感受挫,对他无疑是极大的打击,愈益加大了他本来就存在的心理和情感的残缺。冷酷的生存环境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是导致冬子精神失常的外在原因,而其内在原因则是自身心理和情感世界的残缺。如果外在世界能够给他多一点关爱,他的精神也许可以得到些许慰藉,但心理和情感的残缺,不是光靠外在环境的改变就能弥补的,还要靠自我理性的调节和约制,而冬子恰恰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这种调节和约制能力的人。因此,笼统地说冬子是“被淡漠谋杀的男人”,并不完全确切。
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写了这么一个独特的人物,对他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作了深入的开掘,而这(对人类深层心理和情感世界的开掘)也正是女作家钟晶晶小说的主要特质之一。这让我想到了钟晶晶的另一个中篇小说《你不能读懂我的梦》,这篇带有精神分析特点的小说,触及到人类赤裸裸的灵魂和灵魂深处隐伏着的“原欲”。《我的左手》尽管不同于《你不能读懂我的梦》,但在探寻人类的深层心理和情感世界这一点上,却是一脉相承的。钟晶晶的小说之不同于凡俗,就在于她能够发现并开掘独特性,表现个别人物的个别的特征,而不是“类”的特征。
这篇小说的主体叙述者是“你”——冬子生前最知心的朋友。“你”是带着深深的愧疚之心和怀念之情来回忆他与冬子的友情,以及他有愧于冬子的过失的。作者在《创作谈:面对记忆下跪》中也坦言:她写这篇小说和写《家谱》、《第三个人》一样,都在“表达着同一种情绪:内疚”。这种带有宗教意味的普世忏悔情怀,在钟晶晶的不少小说中都存在着。但当作者对冬子的心理和情感世界进行了一番深入开挖后,在内疚之情之外,又升华出另一种悲悯情怀——对像冬子这样的心理和情感残缺者和弱者的悲悯,并成就了一曲对心理和情感残缺者的深情的挽歌。这恐怕是作者所始料未及的!
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写什么固然是重要的,但怎么写也许更为重要。对这一点,钟晶晶有很清醒的认识。在一次谈话中,她把怎么写归结为文字语言问题,因为文字语言“就是一个作家发出的声音”,“故事是可以模仿的,但是声音是没法模仿的”(《战争童谣·跋:另一种风景》)。这当然也是对的。不过,单说文字语言还是显得有些笼统,因为这适用于任何一类文学创作,而对于小说创作来说,怎么写的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是叙述形式问题,而文字语言则是叙述形式的构件。
第二篇:《我的左手》读后感
《我的左手》读后感
《我的左手》以三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为背景,写了几个人物:冬子、水珍、王长海、冯八,还有作为故事叙述者的“你”。这几个人物都写得有声有色,性格鲜明,其中,冬子无疑是最主要的人物,是这篇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叙述者“你”的情同手足的好友——“我的左手”。冬子最后精神失常了,并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导致这个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为老“知青”的冬子,有一个并不完整的家,母亲虽是生母,但父亲却是继父,生母为了生存而委屈求全与继父结为夫妻,但实际上与继父并没有真正的情感生活。这个家使冬子感到屈辱,感到压抑,他在这个家找不到情感的寄托,就转而在他的知青群体中寻找这种寄托。他爱上了当地一个相貌出众的农家女水珍,在遭到拒绝后,竟丧失理智地对水珍实行强暴;在厂长王长海占有了水珍之后,他愤而要跟厂长算账,却遭到了对立面的暗算而砸断了自己的一条腿;他对“你”产生了超出友情之外的同性之爱,因为得不到“你”的回应又感到深深的压抑„„接二连三的情感受挫,对他无疑是极大的打击,愈益加大了他本来就存在的心理和情感的残缺。冷酷的生存环境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是导致冬子精神失常的外在原因,而其内在原因则是自身心理和情感世界的残缺。如果外在世界能够给他多一点关爱,他的精神也许可以得到些许慰藉,但心理和情感的残缺,不是光靠外在环境的改变就能弥补的,还要靠自我理性的调节和约制,而冬子恰恰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这种调节和约制能力的人。因此,笼统地说冬子是“被淡漠谋杀的男人”,并不完全确切。
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写了这么一个独特的人物,对他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作了深入的开掘,而这(对人类深层心理和情感世界的开掘)也正是女作家钟晶晶小说的主要特质之一。这让我想到了钟晶晶的另一个中篇小说《你不能读懂我的梦》,这篇带有精神分析特点的小说,触及到人类赤裸裸的灵魂和灵魂深处隐伏着的“原欲”。《我的左手》尽管不同于《你不能读懂我的梦》,但在探寻人类的深层心理和情感世界这一点上,却是一脉相承的。钟晶晶的小说之不同于凡俗,就在于她能够发现并开掘独特性,表现个别人物的个别的特征,而不是“类”的特征。
这篇小说的主体叙述者是“你”——冬子生前最知心的朋友。“你”是带着深深的愧疚之心和怀念之情来回忆他与冬子的友情,以及他有愧于冬子的过失的。作者在《创作谈:面对记忆下跪》中也坦言:她写这篇小说和写《家谱》、《第三个人》一样,都在“表达着同一种情绪:内疚”。这种带有宗教意味的普世忏悔情怀,在钟晶晶的不少小说中都存在着。但当作者对冬子的心理和情感世界进行了一番深入开挖后,在内疚之情之外,又升华出另一种悲悯情怀——对像冬子这样的心理和情感残缺者和弱者的悲悯,并成就了一曲对心理和情感残缺者的深情的挽歌。这恐怕是作者所始料未及的!
第三篇:《我的左手》读后感
评《我的左手》
2005年是钟晶晶小说创作的丰收年。这一年她发表了中篇小说《家谱》、《第三个人》、《山谷中》、《我的左手》、《麻雀的日子》,以及短篇小说《遥远的扎西》等,整体水平和质量都不差,转载率也较高,其中尤以《我的左手》最为引人瞩目。跟钟晶晶的其他许多小说一样,这也是一篇十分独特的,与时下的一般小说很不相同的小说,显现出钟晶晶观察生活的独到的眼光,表现生活的独特的叙述形式。读后,给人留下的是深长的回味。
《我的左手》以三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为背景,写了几个人物:冬子、水珍、王长海、冯八,还有作为故事叙述者的“你”。这几个人物都写得有声有色,性格鲜明,其中,冬子无疑是最主要的人物,是这篇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叙述者“你”的情同手足的好友——“我的左手”。冬子最后精神失常了,并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导致这个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为老“知青”的冬子,有一个并不完整的家,母亲虽是生母,但父亲却是继父,生母为了生存而委屈求全与继父结为夫妻,但实际上与继父并没有真正的情感生活。这个家使冬子感到屈辱,感到压抑,他在这个家找不到情感的寄托,就转而在他的知青群体中寻找这种寄托。他爱上了当地一个相貌出众的农家女水珍,在遭到拒绝后,竟丧失理智地对水珍实行强暴;在厂长王长海占有了水珍之后,他愤而要跟厂长算账,却遭到了对立面的暗算而砸断了自己的一条腿;他对“你”产生了超出友情之外的同性之爱,因为得不到“你”的回应又感到深深的压抑……接二连三的情感受挫,对他无疑是极大的打击,愈益加大了他本来就存在的心理和情感的残缺。冷酷的生存环境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是导致冬子精神失常的外在原因,而其内在原因则是自身心理和情感世界的残缺。如果外在世界能够给他多一点关爱,他的精神也许可以得到些许慰藉,但心理和情感的残缺,不是光靠外在环境的改变就能弥补的,还要靠自我理性的调节和约制,而冬子恰恰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这种调节和约制能力的人。因此,笼统地说冬子是“被淡漠谋杀的男人”,并不完全确切。
这篇小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写了这么一个独特的人物,对他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作了深入的开掘,而这(对人类深层心理和情感世界的开掘)也正是女作家钟晶晶小说的主要特质之一。这让我想到了钟晶晶的另一个中篇小说《你不能读懂我的梦》,这篇带有精神分析特点的小说,触及到人类赤裸裸的灵魂和灵魂深处隐伏着的“原欲”。《我的左手》尽管不同于《你不能读懂我的梦》,但在探寻人类的深层心理和情感世界这一点上,却是一脉相承的。钟晶晶的小说之不同于凡俗,就在于她能够发现并开掘独特性,表现个别人物的个别的特征,而不是“类”的特征。
这篇小说的主体叙述者是“你”——冬子生前最知心的朋友。“你”是带着深深的愧疚之心和怀念之情来回忆他与冬子的友情,以及他有愧于冬子的过失的。作者在《创作谈:面对记忆下跪》中也坦言:她写这篇小说和写《家谱》、《第三个人》一样,都在“表达着同一种情绪:内疚”。这种带有宗教意味的普世忏悔情怀,在钟晶晶的不少小说中都存在着。但当作者对冬子的心理和情感世界进行了一番深入开挖后,在内疚之情之外,又升华出另一种悲悯情怀——对像冬子这样的心理和情感残缺者和弱者的悲悯,并成就了一曲对心理和情感残缺者的深情的挽歌。这恐怕是作者所始料未及的!
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写什么固然是重要的,但怎么写也许更为重要。对这一点,钟晶晶有很清醒的认识。在一次谈话中,她把怎么写归结为文字语言问题,因为文字语言“就是一个作家发出的声音”,“故事是可以模仿的,但是声音是没法模仿的”(《战争童谣·跋:另一种风景》)。这当然也是对的。不过,单说文字语言还是显得有些笼统,因为这适用于任何一类文学创作,而对于小说创作来说,怎么写的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是叙述形式问题,而文字语言则是叙述形式的构件。
钟晶晶的不少小说都没有采用直观地摹写现实的叙述形式,而采用虚化的、跟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的叙述形式。她不是要去模仿、再现现实世界,一个人人都能见到的世界,而是要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梦境、记忆和想象占有很大的比重,她的不少小说都是用梦境、记忆和想象编织起来的故事,在虚构中寄托着作家的人文情怀或人性关怀。《我的左手》是钟晶晶小说中比较贴近现实的一篇,但也没有采用直观地摹写现实的叙述形式。她把故事的自然逻辑顺序打乱,而按照故事叙述者“你”的意识流动对故事进行重新结构。这样的叙述方式是对作家智力的一种考验,而对于读者来说,则是对他们阅读耐心的一种考验。不过,对于那些不喜欢阅读过于直露的小说的读者来说,《我的左手》也许正是他们所期待的那种小说。
这篇小说用的是第二人称的叙述形式。虽然第二人称也是小说叙述法之一种,但在整个小说创作中是较少见的,在钟晶晶的小说中也很少见——第二人称叙述法毕竟要比其他两种人称叙述法不容易把握一些。钟晶晶的长篇小说《黄羊堡故事》虽然是三种人称交错使用,但仍以第一和第三人称为主,第二人称只是穿插为之,而在《我的左手》中,第二人称却一贯到底。这种叙述法能够给读者带来某种阅读的陌生感和新鲜感,和一种含蓄的、朦胧的意味,这恐怕与作者一贯的写作追求有关:不把小说写得过于直露,而写得含蓄些,朦胧些,更有意味些。
第四篇:《我的左手》读后感—张誉洲
陪着学生们看完了《我的左手》这部电影,深受感动,就像看完《士兵突击》一样,心灵受到了“信念”“坚持”这些字眼的强烈震撼,于是我鼓励我的学生去把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因为我知道看完的当时只是震撼心灵,但达不到改变心灵的效果,只有去写、去思考、去提炼,才会对孩子们的心灵有持续长久的冲击和改变。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必须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执着,很高兴看到了孩子们在写观后感中的思考和收获,把其中的一些收集整理了一下,给自己和孩子们留个念想,留个成长中的痕迹,一共整理了五篇,希望对他人也有些许的启发和借鉴!
《我的左手》观后感一
宁阳实验中学 初一十三班 张誉洲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 你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题记有人说:“手是人的擎天柱,手是人可以做到许多事情的基础,没有了手,几乎也就一无所有。”我认同这种观点,可看了电影《我的左手》以后,我的这一想法被改变了。
他叫胡小军,是一名战士,在一次战争中,断掉的血肉模糊的右臂,给他留下了一道清晰的伤疤。每次回忆起这一幕,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煎熬,更是一次磨砺。当我看到这个片段式,心中不免有些伤感:没有右手,他应该怎么办?他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一开始,他拒绝吃饭,他不甘就这样变成一个废人。可是当他看到他的母亲因他一夜之间满头白发时,当他想起为救他而牺牲的两个战友时,他选择了面对。因为当他穿上了绿军装,他就已经把他的身心交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也没有迷恋于占有用生命为他搭建的一等功勋,过起所谓的英雄应该过得生活。
面对,不仅需要信念,还需要行动。他曾在夜深人静时,练习一只手臂打背包;他曾在暴风雨呼啸时,一个人练习单手抓单杠,尽管他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跌入泥水中。朋友们,请设想:如果你是他,你会听首长的命令乖乖去当英雄,还是留下来坚持,只为诠释一个兵的职责?恐怕,选后者的人会寥寥无几吧!
他的坚持,感动了荧屏中的护士,也感动了荧屏外的我们。当他得知他心爱的女护士要与别人结婚时,他痛极了。但他用他的自信、阳光和勇敢,赢得了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赢得了他生命中的“第二支手臂”。
断了臂膀,不能改变他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折了翅膀,也不能阻挡他拥抱天空。同学们,想想我们的学习吧!当你抱怨作业多时,你有他负担多吗?当你抱怨压力大时,你有他压力大吗?当你抱怨你的生活不够充盈时,你有他体会过断臂的哭吗?一个残疾人,都能成就自己的辉煌,更何况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呢?
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站不起来!亲爱的同学们,“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其实,挫折没什么,只是不同的人面对挫折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和行动。对于弱者,一次小的失败都有可能将他击垮;而对于强者,他只会越挫越勇!坚持吧!因为有时,信念也可以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五篇:《我的左手》观后感
用信念撑起一片天
——《我的左手》观后感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你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朋友送我这句话时,我很是不屑一顾。信念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能有多大的力量?可是,当看完《我的左手》,也就彻底的被征服了。他用从死神那里夺回的一条臂膀真的撑起了一片人生的天空,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相信信念的力量呢?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也就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时间流逝的方式。战场,硝烟,此起彼伏的炮火,断掉的血肉模糊的右臂······每次回忆起这一幕,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煎熬,更是一次磨砺。他没有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厄运中消沉,因为当她穿上了绿军装,他就已经把他的身心交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也没有迷恋于占有用生命为他搭建的一等功勋,过起所谓的英雄应该过得生活。他懂得,子死里逃生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已不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将生命更好的继续,才是对战友最好的祭奠。一个兵选择了兵的人生,那就的用兵的信念去成就兵的人生。
生命没有过渡,一个兵的人生又怎会有过渡呢?当他从噩梦中醒来,他已明白,对于他来说,在有限的生命里成就一个兵的人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没有过渡,所以得用百倍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即便头上的功勋多么耀眼,他并不愿意靠这个活下去。夜的黑幕还未散尽,他已起身练习用一只手臂打背包,一遍又一遍,让他筋疲力尽,伤口的剧痛也不曾让他停下。冷风吹打得他有些哆嗦,他本就不怎么平衡的身体一次又一次跌倒在泥水里,但这些并不曾阻碍他前行的脚步。谁都不晓得,他放弃优厚的待遇,拼命留在驻训队为什么,而他,只是为了延续已经习惯的习惯。他说,他怕对不起死去的战友。所以,他用生命诠释了一种别样的延续生命的方式。他用行动证明了,在没有过渡的生命力,一样可以活出精彩。
坚持就是不放弃,不放弃对生命的信仰。“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战友”不只是他对战友的承诺,也是他对生命的坚持。他用史今式的坚持,挽救了面对被抛弃的“许三多”;他吞下“怪味”的馒头,只是想让战士们珍惜每一份用生命换取的幸福。和平,早已是乐于享受的人们淡忘了硝烟的味道,那么就从这一刻清醒吧!部队里,人来了,又走了,一声“指导员”把它的记忆拉得老长老长,他终于开心的笑了,在属于生命的国度里,开出了属于生命的绚丽花朵,他得到了生活对于他最好的慰藉。
他的坚持,感动了荧屏里的护士,也震撼了荧屏外的我们。当他得知心爱的女护士要与别人结婚时,他痛极了,“我还会写信的,你最后应该选择的是我,是我。”断了臂膀,也不能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折了翅膀,也不能阻挡他拥抱蓝天的梦想。一只手臂,也能托起一片人生的天空。他终于赢得了这场爱情,赢得了他生命中的“第二只手臂”。我们鼓掌,我们欢呼;这并不算一部真正的青春偶像剧,但他塑造了青春最坚实的偶像,只要信念坚定,就能实现梦想。在青春无羁的日子里,时不时都会让你栽几个跟头,摔得你呲牙咧嘴。别怕,我的朋友,只要从摔倒的地方爬起,坚定的前进,同样可以成就人生。在人生无尽的征途上,苦恼、烦闷、失意时不时萦绕在你心头,让你苦不堪言。别灰心,的伙伴,只要相信“失意的日子总会过去,快乐的时刻总会到来”,你也能收获人生的整个春天。
屏幕拉开了,又闭上了,演员登台了,又谢幕了,然而那一幕幕早已深深地烙进了我们的脑海。“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不必烦闷,因为即使你仅剩一只左臂,也能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执著于追逐的梦想,坚定人生的信念,把这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溶进人生的每一步,相信你一定能走的更远。
后记:这些文字,写在很久以前,那是刚刚看过马跃主演的《生死英雄》,觉得很悲壮,《我的左手》是红色纪念催生的产物,将文字硬生生的套在格式过的段落里,生硬是不言自明的。呈现,只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