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家长学校品牌探索德育管理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打造 家长学校 德育管理
论文摘要:学校、家庭、社会是构建社会化大教育的三大板块,三者有机结合,教育才能事半功倍。通过四大方面论述,探索在新形势之下,如何以家长学校为重要抓手,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德育管理,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一、完善家长学校管理体系
确立先进教育理念,以思想转轨为先导,加强家长学校管理体系建设,要探索以培育人才为核心,创造性开展系列卓有成效的家长学校工作。
(一)更新教育理念,健全机构和完善制度,保阵家长学校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在家长学校打造上,学校领导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关于家长学校重要意义的理念渗透,调动教师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将家长学校工作纳人学校总体工作计划,列人学校的日常工作议程,贯穿学校学年工作始末。
在家教队伍建设上,实行“双线运作,纵横联网”模式,即校内、校外两条线平行并重,家庭、社区单位联动共振。校内以“家长学校委员会”为龙头,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工作;聘请校内外家教专家骨干组成讲师团,负责家教知识、法制教育、卫生保健、安全教育、心理调适、成才模式等专题辅导,为广大家长提供家教咨询;分教学班成立“家长联谊会”和家长学习授课班,从而构成管理层、智囊层、操作层三个家教阶梯式的校内立体教育场。各正、副班主任严格依照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制定的班级管理职责开展工作,履行义务。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工作进行评定考核。
(二)加强家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现家长学校教学规范化和科学化
加强家长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授课教师有严谨而切合实际的辅导展示。要求班主任对学员进行出勤记录,期末对学员学习考核反馈。如撰写学习心得、填写考卷等,并由班主任组织评定考核等级,对家长实施表彰奖励。建立常年家教问题咨询服务机构—家教服务中心,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家长遇到诸多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并从交流中选取优秀案例,纳人家长学校上课内容。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不断改善家长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家长学校工作的优化
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条件也逐步改善。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远程教育网络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更好地为家长学校的工作服务。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均可成为家长学校所支配的活动场所。
二、搭建家长学校平台,提升家长学校办学品牌
家庭教育工作要深人开展,必须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提升办学品牌,让广大家长在活动中受教育。各级“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与“示范家长学校”等是品牌办学的重要平台。家长学校发展有更高的起点才能更好发展。学校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家教中的先导作用,以教育科研成果创新家庭教育工作,借以提升教学品牌。如(研究家庭教育中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与方法)、(家庭中亲子关系的沟通与调适》、《依托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课题研究》等应用型课题研究,并在家长学校教学活动中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教师、家长写家教研究论文、随笔,有了课题研究理论支撑,家庭教育工作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推动品牌的升级。在课题应用研究中通过校园网络的优势以及校刊、宣传栏、公开信、家校联系手册的宜传作用、开展书香家庭主题创建活动、感恩系列活动,拓展家庭教育覆盖面,同时把诸如家长会、家访等,整合到家长学校工作中,纳人学校工作计划,具体工作分解到年级组、班级,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探究家长学校发展思路
(一)成功体会和新的挑战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许多误区,有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等现象;有拔苗助长,要求过急过高的现象;甚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忽视自身品行修养,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家长学校有力地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家长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教育方法,他们自身的品德、行为习惯、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高了,较好地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立体地培育祖国的花朵。家长的成长和进步不但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家长学校工作的发展思路
1、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又是一项民心工程,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学校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按照妇联、教育局指导,扎扎实实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便能取得明显的素质教育实效。
2、必须紧紧抓住服务家长这个着眼点。家庭教育为家长服务,是我们家长学校工作的着眼点。要不断开阔思维的空间,拓展工作的领域,创新工作的方法,适应新时代学校德育管理的新要求。
3、必须发挥家长的智慧和力量,创新家长学校服务方式。家长学校离不开家长们的聪明和才智,他们是家长学校的源源活水,在优秀家长中选讲师将是家长学校讲师团扩充新生力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家长学校应创新服务方式,提供更优质的学习、交流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家长学校品牌的提升。
把握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新特点,大力营造“家教”浓郁氛围,形成鲜明特色的学校德育管理,推进家长学校的品牌建设,有力探索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我们将继续为之努力。
第二篇: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问题自然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宿舍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可以说宿舍占据了学生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丰富课余生活,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民族或者有着不同信仰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宿舍管理模式探索和实践的主要目的。
1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现状
1.1主要管理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后勤人员进行管理;二是各院系派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管理。从事宿舍管理的人员先对都是具有思想政治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管理水平的。他们大多是负责学生宿舍的卫生、安全、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监督管理。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完全脱离“管家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大多时候充当的是管理员的角色,并没有凸显其思想教育的教育者身份。
1.2宿舍管理决策互动性不足
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人员主要以学校制定管理制度为依据,这是一种完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年轻气盛的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有事会很难坚守这种缺乏变通不够灵活的管理模式,甚至会出现抵触心理。如果这时管理者只是一味地按规章办事,不去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那么宿舍的管理成效就可想而知了。
2学生宿舍管理效果分析
从目前高职院校宿舍管理的成效来看,学生宿舍的管理并不容乐观。
2.1流于形式的检查
首先,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决定着宿舍管理的好坏,定期的宿舍检查有利于督促宿舍管理,“检查”只是一种手段,而往往在检查的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水分”,通常学生都是在已知的情况下被检查,所以当检查结束后“一切照旧”,所以宿舍检查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学生宿舍管理执行力度不大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宿舍管理都仍处于“检查督促为主,奖励惩罚为辅”的状况,未能真正从思想上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3宿舍管理队伍的素质普遍偏低
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休息、娱乐、社交的场所,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树立学生正确认识的重要场所,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宿舍比课堂更为重要。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宿舍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只有初中、小学的文化水平,这样如何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2.4其他因素的影响
宿舍硬件设施不到位,会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频发,例如盗窃、火灾等问题。
3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3.1建立综合化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与普通的高校不同,它是以培养职业型、专业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院校,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上也要符合自己的教学特征。在高职院校,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体系就需要建立综合化的管理模式,不能按照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从传统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宿舍主要是以管理学生起居为主,学生只是将宿舍当作一个休息和住宿的场所,并没有真正发挥宿舍应有的育人、服务的作用,宿舍的各项设备也不完善。而建立综合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从根本上建立统一的宿舍管理制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体来说,综合化管理即包括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包括对整个宿舍文化、基础设施、校舍服务等多方面的管理内容,在为学生服务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育人及管理。
3.2开展丰富的宿舍文化活动
对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来说,建立特色化的宿舍文化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而且在结合不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具体来说,在宿舍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文化活动,比如宿舍美化大赛、宿舍才艺比拼、寝室联动接力赛等等。这些活动能够突显出学生的个人才艺,让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够增强寝室成员之间的集体荣誉感。而且,丰富多彩的宿舍活动更是能够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释放他们的青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投入。
3.3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
对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来说,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而保障宿舍的安全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在宿舍管理制度中,除了对于宿舍的来往成员进行必要的登记管理外,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防火防盗安全知识,有计划地邀请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解安全防御知识,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安心的在宿舍中学习、生活。同时,宿舍管理也要有完善的安保网络,对学生的宿舍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建立全覆盖的值班制度和门卫制度,要落实检查、落实巡视,有效地保卫每个学生的安全。
4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建议
4.1探索宿舍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高职院校中,宿舍管理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也应该形成严谨而高校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形成自身的特色。长效机制的建立标志着宿舍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又会丰富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陶冶情操。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效机制需要将制度不断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还需要把制度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形成体系,化成文化。这也会为今后的宿舍管理提供范本。
4.2重视宿舍管理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水平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宿舍管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提升。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人员多是退休人员和临时工。而他们日常的工作也局限在门卫看守和打扫卫生等一些事物上。这样的人员配备和工作内容无法让学生对他们产生敬畏感。也影响了宿舍管理方面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提升。因此,未来一阶段我们应对高校宿舍管理的人员进行优化和提升。不断引进学历更高、能力更强的宿舍管理者,并加强对现有管理者的培训与提升。使他们能够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4.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其多方面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反映学校育人水平、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宿舍文化,是依托学生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学校文化的存在现象,是全体成员共同营造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宿舍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和公寓区全体工作人员、学生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规章制度、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产品和渗透其价值观念的物质产品等。建设好学生宿舍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促进住宿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
5结语
在当代的高校教育中,要重视宿舍管理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而对于宿舍管理也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高职院校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开展丰富、具有特色并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在高校教育中获得更多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超.关于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05(24).[2]张雅君.浅谈高校发展中行政管理的作用[J].文史博览,2006(6).[3]何军峰,黄红球.学校行政管理干部素质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9).[4]罗萍.论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5]谭冰.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
第三篇:德育管理模式
八道河中学
“四点八面 多级联动” 德育管理模式简介
彰显四个教育特点:彰显以“经典文化”为特点的书香校园;彰显以“绿色主旋律”为特点的生态校园;彰显以“活动为教育载体”的快乐校园;彰显以“生命话题”为特点的平安校园。
构建八个德育教育面:构建以课堂学科德育教育为基础的渗透教育面;以主题教育为切入点的主题教育面;以校班会、团队活动为龙头的引领教育面;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的节日教育面,以大课间演讲、广播为阵地的演讲教育面;以周一升旗致辞为抓手的爱国教育面;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的心理教育面;以家校联系为桥梁的家校教育面。
打造德育教育多级:改变单一德育教育途径,突破一个德育教育点,打造德育教育多级,即打造学科德育渗透,打造主题教育,校班会、团队会教育,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家校联合教育,心理健康及间操、国旗下演讲教育等等教育多级。
实现德育教育多方联动:改变以往单体德育教育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课内课外联动,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联动,师生联动,生生联动,学科联动,家校联动等等。
第四篇:创新国学教育 打造德育品牌
创新国学教育 打造德育品牌
【背景与起因】
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强力渗透,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文化阵地被各种消极落后的思想侵蚀占领,一部分人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信仰迷失、精神颓废,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在未成年人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为建设茅箭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区教育局提出把“国学教育”作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国学教育进课堂”的方式,探索和实践出一条德育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效果。
【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提高国学教育的认识。为了使全区的国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确立了我区国学教育的工作思路,为全区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各学校成立了国学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精心策划,周密安排,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并在人、财、物上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2、推荐书目,构建国学教育体系。区教育局整合国学教育资源,组织各学校多次交流讨论、反复论证,初步整理、甄选了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国学教育体系,即一、二年级为《三字经》,三年级为《千字文》,四年级为《弟子规》,五年级为《增广贤文》选读,六年级为《论语》选读,最大程度涵盖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全区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全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步入了良性有序的轨道。
3、抓好培训,筑牢国学教育师资基础。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重视全区师生的全员参与,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国学底蕴和参与国学教育的热情。区教育局先后组织了国学教育推进会、研讨会、现场观摩会和教学竞赛等,引导全区教师研修国学、研讨国学,品味国学,为国学教育长期、有序发展提供师资上的有力保障。各学校开展了“颂扬经典,教师先行”、“师生共读国学经典”等活动,促使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
4、创新载体,增强国学教育实效性。各学校坚持贯彻在不挤占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早读、语文课、主题班会课等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同时,通过学科渗透和学科结合,将诵读内容科学地融入国学操、游戏、讲故事、节目表演、书法、绘画、音乐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之中,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在音乐教学中开展配乐吟唱,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仿写古典诗词、改编成现代文竞赛,让学生在诵、唱、画、舞、演中,提高兴趣,提升能力。
5、家校携手,营造国学教育浓厚氛围。各学校开展了“学书法o我快乐”的主题家长会、“亲子学国学,全家明礼仪”国学经典体验教育活动、“我邀父母诵经典”等活动,让中华经典进入每一个家庭,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各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忠、孝、雅、诚”、“仁、义、礼、智、信”、“真、善、美”等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设置“国学经典诵读”专版、厨窗或墙报等,让国学经典与学生如影随形,成为与学生最亲密的伙伴,提高了国学教育的效果。
【取得成效】
1、传承文化,陶冶情操。通过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实践经典,构建了“知行合一”的德育体系,让学生在享受“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提高了学生的国学修养,找到了养成规范与情趣发展、国学教育与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最佳融合,承续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规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2、开发潜能,夯实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利用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明显提高,国学底蕴逐渐丰厚。
3、延伸教材,发展语言。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有效补充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为识字教学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想象等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4、打造特色,创新品牌。各学校将国学教育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学校的班级文化、主题长廊、花坛景点、标语铭牌均以诗词、格言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从走进校园到离开校园,都在一种诗香浸润的环境里徜徉,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和品牌。
5、弘扬传统,增强修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起着积极作用,这些经典篇目里面有做人的道理、有处事的原则、有善恶的标准等等,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朗朗的诵读声传入心灵,对学生产生震撼和影响,提高了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这种处处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文明礼仪在校园内随处可见。
【启示与思考】
1、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发挥基础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中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国学经典诵读在学生德育教育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要进一步推进中小学诵读经典活动的普及且常态化,正确引导,坚持不懈,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精神给养。
2、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善于创新。国学经典,是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物质载体,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有效探索。为深化教育效果,必须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弘扬传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植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3、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必须要有所坚持有所扬弃。开展经典诵读,既要体现优良传统,又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要把经典诵读与坚持汲取当代科学精神和革命传统相衔接,坚决摒弃传统经典中的一些封建糟粕思想,整合资源,甄选出适合学生诵读的内容,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道德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4、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要鼓励学生做到读做结合、知行统一,结合感恩教育、赏识教育、养成教育、礼仪规范教育等,教育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实践
第五篇:探索 ZYSP 培训模式打造班组长培训品牌
探索 ZYSP 培训模式 打造班组长培训品牌
冯 燕
摘要: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岗位分布广,人员数量多,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ZYSP培训模式是班组长培训项目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授课内容、培训方式的简称。ZYSP培训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做大做强;运行机制要“四位一体”;授课内容强调体验感悟;培训方式突出实战演练,使学员能力得到提升,达到培训目的。本文着力探讨ZYSP培训模式在班组长培训中的应用和效果。
关键词:班组长 培训模式 情景模拟 经济效益
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岗位分布广,人员数量多,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组长培训,为企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基层管理者意义重大。
一、班组长ZYSP培训模式的形成
班组长培训是基层管理干部培训的重要项目,规模大,周期长,影响深远。据统计,油田现有基层班组长9581人,核心业务和主体专业7000多人。这些班组长尽管在业务技术上是骨干,但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能力缺陷,班组长人员更新、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更新速度也比较快,因而,搞好基层班
组长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十多年培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我们在培训项目的发展方向、生源支持、培训需求、培训方式、方法及效果的问题探索上,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ZYSP培训模式。
二、ZYSP培训模式的主要内容
ZYSP培训模式是班组长培训项目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授课内容、培训方式的简称。该项目的指导思想就是做大做强;运行机制要“四位一体”;授课内容强调体验感悟;培训方式突出实战演练,使学员能力得到提升,达到培训效果。
(一)班组长培训项目的指导思想——“Z”。
指导思想的确立与班组长培训项目发展特点密切相关。班组长培训是基层管理干部培训的重要项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长。从1999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历了16年的培训历程。二是人数多。据统计,油田现有基层班组长9581人,核心业务和主体专业7000多人。可以说是油田培训对象最多的项目之一。三是结构复杂。油田基层班组长岗位100多个,具有人多、面广、任务重、岗位工种差别大等特点。四是企业重视。企业对这个项目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培训政策、市场、经费等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五是培训规模增长快。从近五年的培训情况来看,班组长培训处于快速稳步增长阶段。近五年培训班组长近6000人,尤其是近三年培训的增长速度更快。六是要求高。即学员要求高,企业要求高,培训发展的要求高。针对以上特点,我们的指导思想
就是要把它做大做强,让班组长项目成为继续教育部培训发展的长期性项目,精品项目。
(二)班组长培训项目的运行机制——“Y”。
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机制体制的力量才能把项目做大做强。所谓“四位一体”是指,要从人力资源处、基层单位、培训中心、培训学员四个方面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使班组长项目有人力资源处的计划和目标;有基层单位的生源支持;有培训中心的教学与管理;有培训学员参与的积极性,这四个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又分工明确,责任具体。
人力资源处负责培训项目总体计划、培训经费、培训督导;基层单位负责学员选派、学员考核、需求反馈;培训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培训教学、培训效果;培训学员愿意学,安心学,有收获。这种运行机制的建立保证了项目的高效运转。
(三)班组长培训项目的授课内容——“S”。
确定好授课内容是培训的核心和关键。为此,我们一是抓好需求分析。项目组成立了需求分析小组,明确了小组成员的职责;制定了详细的调研大纲,从各个层面了解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对象实际能力与应具备能力的差距,形成个人能力评审汇总表。将能力差距“较大”和“很大”比例等级之和大于50%的能力项目作为培训重点,并根据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能力差距对应的培训内容,最终确认需求清单。
二是搞好课程开发。对照培训需求清单,把培训课程设臵为四大模块、三大能力、五种教学方式。为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内容,项目组精心设计了培训教学大纲。从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课题知识点描述、教学建议等做了详细的说明。三是师资选聘。十三年的培训历程,为项目储备了三十多位优秀专兼职教师,本着择优聘用的原则,以中心专职教师为主、油田专家、二级单位优秀同行为辅、部分优秀学员为补充的教师队伍。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四是教材开发。根据油田生产特点,2010年项目组组织编写了长达30万字的《油田企业班组长培训教材》,通过多次修订,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班组长培训项目中配备使用。同时汇编《油田基层班组长培训案例》,作为培训教材的补充教材。
(四)班组长培训项目的培训方式——“P”。
班组长培训项目的培训方式包括培训的组织方式、教学方式和培训过程的控制方式。
1、培训的组织方式。油田统一计划组织示范班-培训设计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组织管理严密,突出示范作用;对于因受季节及生产歇工期影响工学矛盾突出的基层单位采用联合办班形式-培训设计突出办班特色;对于因外出施工无法参加集中培训的采用送教上门的巡讲形式-设计内容突出实用;参加集中培训的学员建立激励机制选派优秀学员外送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
2、培训教学方式。结合需求统计结果,培训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授、体验式培训、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培训方式保证理论讲授不高于45%的比例。
(1)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是协助理论教学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针对《沟通》、《创新》、《团队建设》、《班组长角色认知》等理论培训课题,以体验活动为引导,让学员从体验中感悟提升,学会沟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拓展学员思维,确保学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以饱满的热情学到自己最想学到的内容,做中去学,学中去悟,触动深,效果好。
(2)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实战能力训练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从2010年开发应用到现在已经有五年的实践经验。从开班前学前作业收集选案例做准备;到开班后交流研讨选案例;从课堂上教师讲案例;再到课堂下学员写案例;情景设计、组内研讨、模拟训练、情景演练、专家点评、内化提升;四个环节六个步骤,贯穿培训教学始终。集课堂讲授、交流分享、体验感悟、组织实施、实战演练为一体,有讲有练,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课堂课下紧密结合,让整个培训流程紧凑有序,使培训变得生动而有意义。
此外,培训课堂还采用了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根据办班形式的不同,有重点的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示范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体验式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办班、巡讲办班因受时间限制主要采用案例教学、经验交流和现场
教学,充分利用采油厂、钻井公司等现场教学资源,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3、培训过程的控制。过程控制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之一。我们建立了项目经理及班主任考核量表,精细化管理,做好培训班运作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主要环节:
(1)下发开班通知。通过人力资源处网站及时下发办班通知,并和各二级单位班组长培训项目联系人建立沟通渠道,保证学员能够按要求走进课堂。
(2)收缴学前作业。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在下发培训通知时布臵了学员作业。其目的是了解班组长所在班组概况、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等案例、当前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课题研讨做好前期准备。
(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培训班班级管理规定、班委职责、请销假制度、学员守则、学员综合考核细则等。
(4)进行开班前培训。开班前半个小时接待报到学员。PPT循环播放:培训项目简介、授课内容、学员须知等,做好学员的开课准备。
(5)举行开班典礼。通过人力资源处领导及培训部门领导讲话等形式做好培训动员工作,激发培训的动力,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6)组建团队。培训班通过破冰、团队建设等形式加强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学员迅速转变角色,融入
团队奠定基础。
(7)做好跟班管理。充分发挥班委作用,通过创建学习小组,成立班委,明确职责,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赛与互助,进行学员自主管理。开展“以赛促学”活动,通过建立团队评比一览表进行各种学习竞赛,增强团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力争实现培训期间无一人迟到、请假、早退的目标。班主任做好引导及跟班服务,及时发现查找并处理班级管理中的疏漏,收集整理文字及影像资料,做好后勤保障等。
(8)做好开课与结课。培训期间每个团队或小组轮流对每个课题进行开课与结课。开课通过多种自编自演的节目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为主,结课通过团队成员学习收获及建议的内容为主。
(9)情景模拟演练。整个培训过程中,学员都在不断研讨交流中通过分享--思考--再分享--再思考--教师点评--自我感悟--内化提升--解决问题,达到能力提升的目标。
(10)结业考试。培训课程结束后,从题库中抽取试题组织考试。考试成绩和考勤、课堂纪律、研讨交流等分项考核,按《学员综合考核细则》评定总成绩。
(11)评选优秀团队、优秀学员。培训结束后根据优秀团队及优秀学员评选标准选出优秀团队及优秀学员并颁发荣誉证书。
(12)结业典礼与培训评估。学员总结交流,发放培训登记卡、培训证书、照片合影,提供电子相册及课件光盘等;提交个
人培训总结、课后感受记录或学习心得,通过结业座谈收集学员培训反馈信息,进行问卷调查等。
(13)教师管理。按照《教师管理管理规定》做好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教案提前交项目组审核,并认真填写教师授课日志。
(14)教学研究与督导。做好培训班教研工作、项目组成员跟班听课召开教研活动,组织有关人员听课、评课、检查教学情况,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15)资料收集。按照中心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包括五大表等;进行培训项目总结和其他相关工作。
三、ZYSP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
ZYSP模式从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授课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上实现了培训模式的全面创新。在组织形式上更符合油田生产特点,在培训方式上更具特色,在授课内容上更系统实用,它标志着班组长培训项目日趋成熟和完善,而且取得了显著培训效果。一是社会效益。首先,解决了企业基层管理中遇到的大量实际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其次,为企业培训了一大批实用人才,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企业普遍反映,培训和不培训就是不一样,他们“能干了,会干了”。有许多优秀班组长走上了基层队长,有的甚至走上了科级干部的岗位。
体现在经济效益上,直接创收培训效益113万元;培训市场
不断扩大,各二级单位要求来培训中心办班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占班组长培训数量的40%,较之前,提高了18个百分点,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培训效率得到提升。特别是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班组长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使培训效率明显提高,培训相同的内容时间缩短了4天,培训效率提高了40%,节约培训经费44万元。四是丰富了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战训练、培训模式等理论成果大大丰富了班组长培训的实践经验。五是教研效果。《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班组长培训中的应用》获得油田职工创新创效成果奖。
根据培训管理科培训反馈统计结果显示,教师授课平均满意率94.2%,项目经理班主任平均满意率96.4%,学员出勤率98.3%,综合评价优秀;并受到人力资源处、用人单位和广大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四、ZYSP培训模式的完善和提高
ZYSP培训模式的应用通过长期实践已日趋成熟和完善。但是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一是构建课程体系。培训是一个持续不断深化的过程。现阶段我们的培训抓住了班组长目前所需所想,能有效地解决班组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更强调全面系统的自我学习。因此,我们的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单元模块化向体系化迈进,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学习导图的开发,即从班组长岗位职责入手,细化优化培训课程体系,为
自我学习、系统学习提供有效服务。
二是加强混合式培训的开发和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培训形式。它将多种培训方式组合起来,以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目前班组长培训项目主要采用的是课堂培训,在线培训做的还很欠缺。随着培训形式的的深入发展,这种单纯的课堂培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在线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学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按需选择学习课程,并可多次重复学习,且培训成本较低学员受训面广等。下一步项目组将要加强在线培训课程开发与设臵,将课堂培训与在线培训有效结合,扬长避短,实现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是建设心智技能训练室。目前班组长培训项目教学形式主要以理论讲授、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优秀站队现场参观等为主要形式。这已经不能适应班组长培训的现实需要,希望在中心组建拓展训练项目的同时,进行心智技能训练室的论证和建设,增强培训技能训练手段的多样性和智能性,以满足油田班组长培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李秋,程锦山,班组长培训新模式和新方法[J] 现代班组,2007(4)
双亚萍,构建企业班组长培训思考[J] 企业研究,2007(5)
李爱民,提高班组长培训效果与质量的方法[J] 中国培训,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