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小书到读大书的演讲稿(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1:0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读小书到读大书的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读小书到读大书的演讲稿》。

第一篇:从读小书到读大书的演讲稿

在座的家长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可以过来跟大家交流。沈从文有一句话说:我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也在读一本大书。我觉得我也是在阅读这两本书。我把上学及幼学教育当做读一本小书,把大学之后在社会上的学习和生活当做读一本大书,针对这两方面展开跟大家作报告。

一、我读一本小书

(一)启蒙教育

刚刚主持人介绍了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个写作者。是的,我非常喜欢阅读和写作,不管是工作中还是在业余生活中。我跟文学有一种不解之缘。我现在回想起来,跟我的爸爸是分不开的。我们不是书香门第,我的爸爸学历也不高,是一个普通农村人,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附庸风雅”。他在我小时候无意间对我做过的三件事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在我三岁之前,我们住在老厝里,他喜欢带着我读苏轼的诗词。常常是在夏天,我枕在他的臂弯里,他一字一句教我念苏轼的《水调歌头》。他用潮汕话来教我读诗词,读起来也是那么押韵,我就一句一句跟他读,之后就把整首都背下来了。邻居们都觉得非常新奇,于是常常围着我让我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背完他们就不停地夸我,那应该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成就感。

当我们大了一些之后,爸爸就会给我们三个小孩讲睡前故事。他讲故事不是看着一本诸如《宝宝睡前故事》这样来讲,他讲的是他小时候听祠堂讲古人或者看小说得来的故事。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常常能记住完整的情节、精确的细节,他把自己10来岁时候记下的故事,到他30多岁为人父的时候一个个再掏出来。于是,印象最深刻的是冬天的晚上,我们一起躺在老眠床上,盖着被子,爸爸给我们讲一个又一个的古。他讲番薯和芋头两兄弟的故事,讲阿奇和七个具有特异功能的儿子的故事,他讲长鼻财主,讲漏......他所讲的故事中充满着真情和正义,也带着地方的民俗民风色彩。他的语言很押韵,在他搭建的语言中,我们尽情发挥着想象。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早期一种语言上的启蒙。我现在对质朴的地域民俗很感兴趣,也有一部分是受他的影响。

等到我读书之后,老爸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教我写对联(门符)。我10岁的时候开始写,每到春节前,他就会买来红纸,割好折好,然后坐在我旁边,一笔一划地教我写。我爸爸年轻时候算是脾气比较暴躁的,但是他却能坐在那里,每个字的笔画在哪里起笔哪里收笔,他都耐心地帮我指出来。第一年我当然没有写得很好,但是邻居和亲戚都拿我写的对联去贴,他们不断鼓励我。于是,一年又一年,我越写越有进步。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书法训练,但是已经种下了一颗喜爱书法的种子,至今我还喜欢书法,它是我工作之余一种很好的身心调节方式。

大家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读书或者说文化,就在这里发挥作用了,有诗词,有民间故事,有书法。我们潮州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即便是像我爸爸和伯父们这种没念过多少书的人,也懂得玩一玩风雅,接受一些文化的熏陶,也让后辈接受这方面的濡养。

(二)小学师友及书屋

我到了上学年龄就上学校接受教育了,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读书的概念了,也就是上学。在上学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一些良师益友。有句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校里,你在跟不同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中,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在学风正的学校里,你受到的影响会更加不一样。我所读的小学就是村里一所普通小学,没有很大的校园也没有很好的硬件,但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非常淳朴,好的同学学习非常自觉,老师也很负责人。在我二年级时候,有位姓曾的女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有一次老师说在期中考后要选班干部,我当时学习比较一般,在42人的班级里排名第9,但是老师却选了一个默默无闻不起眼的我当了正班长。我当时觉得非常受宠若惊,后面想想,应该是因为我学习上比较认真,作业都是工工整整的,字也比较漂亮,老师是看中我这种专心的品质了。这位老师给我很大的鼓励,接下里我的性格也变得更开朗一些了,我的学习也一步一步变得更好了。

当时我们的班风比较好,跟我交往比较多的小伙伴都是爱读书的。我们常常在放学后骑单车去另一个村里的一家小书店,这家书店当时应该是整个乡里的一家比较全的书店。这是一个邮递员开的,书店很小,是搭起来的一个木屋,我们就在那里读完了所有的童话故事,包括《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等。还看各种寓言、小说等。这个书店还有一个邮箱,可以寄信。我们当时看学校为我们定的《习作之友》这份报纸,然后我们就在上面找喜爱的小作者,给他们写信。当收到回信的时候,就非常高兴。于是就一次次地书信往来,在信里谈我们各自的学校生活,老师和同学,谈我们读的书,在这些文字交流中,我们也在进行着一场写作实践。

(三)纯粹的学习时光

田野和书籍相伴的童年很快就过去了,我到镇上的潮安二中上初中了。当时的初中是重点,学风很严谨,老师们也非常棒。进入初中我依然是非常普通的一员,成绩在全级中排名150名以后,还没开始学英语,其他镇上学校的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了。到初二时候,我遇到了我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詹老师。她会利用课余时间,把我们几个召集到她家里,帮我们补习英语,注意,完全是无偿的辅导。那时候她的孩子还小,她在家庭中肯定要花很多时间,但是她就是愿意在周末花半天或者一天帮我们辅导。我也深深收到激励了,英语学得越来越好,也慢慢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在级里也排到五名以内。当时还遇到班里同班的沈同学,她后来在重庆大学读建筑,后来就保研了,现在留校了。我们在一起总能互相学习,分享习题,讨论方法。放学后,也总是留在教室里学习到华灯初上才回家。那时候踩单车回家需要30分钟,有时冬天晚上天太黑了,爸爸就会骑摩托车一路过来找我。找到我之后,就会一路开车在我后面,用车灯帮我照路,那是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格外温馨的画面。

回到家吃完晚饭后,我就会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学习。当然并不是不得不去学习,或者别人逼我的,我就是有很大的内驱力想去学。晚上在房间里我一般会自主安排时间,干这几件事,向完成作业,中间原地跑步15分钟,有时间再看看课外书,最后睡前写一篇日记。前几天搜出了我当时所写的日记,字迹端端正正的,写得密密麻麻,都是当时自我的一些反思和记录。到了初中之后,我爸爸就不太能指导我了,他只是偶尔询问和提醒一下,他看我们长身体费脑力,他会炖鸡汤。但是在这个时期给我心灵鸡汤的是台湾作家刘墉。他写给儿子和女儿的书信,后面集结成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在里面教会孩子如何平衡学习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教会孩子时间管理的方法,学习和记忆的方法,还有一些为人处世之道。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我另一个爸爸。初中时期是我最好的读书时期,那时候心无杂念,非常纯粹,压力适中。后来就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州金中。

经过高考后我上了华南师大,读中文师范。在大学中我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专业,在那里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那里,汇聚着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特别是一些大学老师,在他们的课堂上,常常有如坐春风的感觉。有个大学写作课老师,她本身也是一名作家,她的教学很诗性,她的生活也很诗意。她会在某个特别的日子给家里人制作一份报纸,报纸上记录着他们家庭的故事,她为家人所写的诗歌散文。她把文艺的精神也在学问上,也用在生活里。还有一位教我们马克思主义的老师。在大学中这门课往往比较枯燥,逃课的学生比较多,但是在一位黄老师的课堂上,他却总能扣紧社会热点,引导我们去批判思考,他为我们打开了看世界的多元思维,是他影响了我的社会观。还有一位美学老师,在他的课堂上,他总能结合很生动的艺术例子,给我们讲解抽象的美学理论,并从中渗透一些哲学思考。我现在也非常喜欢美学文艺学,这和这位老师是分不开的。

二、我读一本大书

(一)求职的洗礼

以上就是我在读一本小书,我定义为上学及上学前的一些教育。接下来就是我的求职和入职了。我就会发现,这才是一本大书。这时候的很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解决了,它关系到更多的人际沟通的技巧、谈吐以及穿着等等。那时我选择留在珠三角工作,所以都是在珠三角找工作。当然这个目标也是“蓄谋已久”的,在大学你就需要进行各方面的积累了。比如你的成绩应该达到一定水平,你的普通话水平,需要拿到的奖项和一些资历,你必须具备。我也基本都做到了,也拿了两三年的奖学金。尽管这样,求职场上笔试面试一轮又一轮,阵势也不亚于高考。经过一年艰难的求职,终于尘埃落定,考上了广州的公办学校。

(二)工作的历练

及至到了工作岗位上,依然有很多需要继续学习的东西。比如上课的内容,我们大学在学校读的各种文学史,不能照搬给学生,我们需要结合教材的知识重新写教学设计,重新学习怎么上课。于是我不断地摸索方法,我不断反思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在这一两次的成绩看来,我班孩子的思维训练还是有成果的,后来有改卷的老师跟我反馈,我班的阅读和写作完成得比其他学生好。我想可能由于我平时在教学中就不断进行思维上的训练。在解读课文上,先对文本进行解构,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归纳建构。从扶到放,学生慢慢学得这种能力。再则,把思维导图引入写作中,从不同方面进行发散和归纳,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也是我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来的,运用于实践中,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也发挥自己在写作上的一点专长。比如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就开通一个班级空间,在空间上每天记录学生们的学校生活,上传图片,每天写两三百字的日记,这样学生家长就可以在上面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动态,老师的一些教育观点和方法,这就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这样坚持两三年之后,会发现老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即使平时遇到一些麻烦也能很快化解。比如像孩子之间的吵闹打架这种事,很大程度上要看家长的理解和沟通,处理不好会比较棘手,但是我班的家长就会比较通情达理一些。有两次我出差时候学生闹事,家长告诉我之后我想马上调查解决,但是家长说老师不用急,我们双方家长已经解决好了,只是告知一下老师而已。后来这双方家长也都成为朋友,还经常玩到一块。

(三)行走与写字

在工作之余,我最喜欢的四件事是:读书、思考、行走、写字。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的。我喜欢地域文化,我读《广东新语》《广州沉香笔记》《龙应台的香港笔记》等方面的书籍,促使我很喜欢走进一个地方去了解风土人情,于是我写下《龙湖古寨笔记》《潮州行记》《香港行记》等文章,也记录了潮州一些手工艺人的故事。我会发现,在行走和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是一种学习。我会学到一些书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并会逐渐想深入去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这样会促使我进一步去读书。

昨天晚上我刚从福建回来,我去福建“浪”了三天。在这三天里我走访了福州的三坊七巷,在那里走进了“开眼开世界的第一人”、著名翻译家严复的故居、走进了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去了福州开元寺和泉州开元寺,走进了弘一法师纪念馆,又到清源山上拜见了弘一法师舍利塔,这些行走,让我对闽南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喜欢这些文化之旅,我更喜欢在过后,把我的所见所闻梳理记录下来。

(四)回到校园

在今年我考上了华南师大研究生,这是第一年并轨考试后有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我之所以想要重新回到校园里,是觉得在工作上呆久了难免流于经验主义,这时候我更加希望有理论的指导。又因为我有了四五年的教育实践,这时可以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理解就更容易了。我也很欣慰自己选择回到校园去。在我回到校园的第一学期,我们同宿舍的四个人中,有一位很特殊的同学。她是潮州饶平的一位三十来岁的英语老师,当时她大着大肚子怀着二胎,但是她确实我们宿舍里学习最勤奋的那一个。一般人会觉得读在职研究生就是去混个文凭,但是在这位老师身上,我看不到一个混字。她总会在晚上整理当天的课堂笔记,常常到晚上12点多,早上6点多又会起来看书,晚上到自习室去学习。她怀着身孕还这样努力,她的学习精神非常令我们感动。其他大部分同学也一样,他们是来自省内外不同地区的中小学在职老师,他们对待学习非常认真,是真正想学一些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这个时候,你们还说读书没用吗?

中国有一句禅语,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觉得在读书这件事上,也是在经历三重境界的。起初我们比较懵懂,人家说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信什么,这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等到我们有了批判思考,甚至是走上社会岗位之后,就开始质疑读书的作用,这时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反而想重新回到书籍中,去返璞归真,追求本源的东西,这时候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你们现在还是初中高中生,你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你们也将会慢慢去经历着三重境界。你们正在读着小书,也将会有一本更加精彩的大书等着你们去翻开。

第二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并提取相关信息。

逃学 逃去做什么? 为什么逃,如何看待他的逃学?

4、体会沈从文童年的逃学生活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2、3、精读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会作者我手写我心、抒发真实情感的为文方法。

5、鼓励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一、导入

在此之前我们也推荐过同学们阅读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我们知道,沈从文的作品构筑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湘西是一个唯美的世外桃源:这里山清水秀、有着独具特色的美丽建筑、有神秘宁静的古城,走进狭长幽深的巷陌,脚步声声叩响湿漉漉的石板,如同叩问一个古老的神话„„现在我们就一起随着沈老的回忆,在他的自传里了解沈老童年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一段经历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

二、整体感知课文

整理、概括这篇传记的主要内容。

明确:主要描述了沈从文童年时的读书、逃学生活,写出了他在逃学过程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

开头两段写了的两件事:边认字边吃糖生了蛔虫;和弟弟同时出了疹子,从此不再与肥胖为缘。

他在逃学过程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有哪些具体事例? 第3自然断:逃避书本(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不为爸爸的话所恐吓。。。。

最后三段自我评述早年的逃学生活,分析当年逃学的原因及影响 大家来看,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的见闻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与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板书)

二、鉴赏细节描写

我们知道,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在高考中,细节描写是考点之一。可能会问;某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专主怎样的精神品质?那么,大家说说看,它在传记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明确:①生动的展示了某种情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②更传神地刻画传主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③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传主的精神品质,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个性特征。

本文中,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他都一一为我们展示了出来,你觉得哪件事或那个情景最有趣、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在这些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传主怎样的个性特征(精神品质)?你觉得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同一切自然相亲近,不为爸爸的话所恐吓

热爱大自然 手上有字照样去游泳,有书篮束缚藏起来,罚跪拘在屋内却不觉得苦等等表现出沈从文的什么个性精神?不受束缚

喜欢幻想、游水、看街景、捉蟋蟀、斗蟋蟀、偷李子枇杷等,处处洋溢着童趣、童真!天真好奇、大胆顽皮

明确:(回到前一张ppt),来,我们试着按照前面为同学们提供的解题模式,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 ①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所经历的种种情景富有情趣地展示了出来,使读者体会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②更传神地刻画出传主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而鲜活,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折射出传主爱自由、爱大自然、爱生活、想象丰富等个性特征(精神品质)。

三、探 究 · 思考

你怎样评价沈从文逃学这一行为?

有人认为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 沈从文逃学如此严重,为什么他还能成才?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

我们不用忙着下结论,我们在赞成或者否定某种观点之前,我们需找到相应的证据。比如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从逃学的原因看(2)从逃学的收获看

(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要逃学?这些主要在第3、6、10、13、最后3段中找答案。

看第3段:虐待、塾师顽固、第10段:书本都是一些要求死记硬背的《包句杂志》、《幼学琼林》等

a、旧式教育(私塾、学校教育)简单枯燥,压制了小孩的天性,无法满足“我”的好奇心。

B、我记忆力特别好,学校的内容对“我”而言太过容易。

c、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深吸引着“我”。

D、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吸引着“我”。

E:强烈的求知欲驱使着“我”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所以说,沈从文的逃学并不是厌恶书本知识,并不是为了逃避学习知识,相反,他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2)逃学的生活,留给了沈从文一段美好的回忆,甚至对他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认为这段逃学生活对他有何影响?(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走向成功的因素?)从文中找原句,再进行总结归纳。第3段、“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 同一切自然相亲近,形成了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第5段:“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认识了美,学会思索,”第7段“使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 常为人生远景凝眸。。”第11段:“培养了想象力”第13段:“明白了许多事情”等等句中来看,小结:作者的逃学过程,就是他对外界生活的探寻过程,培养了他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求知欲,学会思索,认识了美,(在逃学过程中捕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从细微处发现了这些美丽的平凡的生命,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体验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智慧,多思善疑,小小心灵变得越来越充实。这种生活形成了他一生性格和感情的基础,也为传主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可以说,在逃学中,作者从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与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影响了他的一生。那么,接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四:解题

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者透过题目往往可以窥探出文章的大致内容。沈从文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作为文题,其中“小书”指什么?大书指什么?

明确:小书指平时我们所读的一般意义上的用文字写成的书(课本知识)。大书是指大自然和社会生活。

由此可见,尽管幼年的沈从文总是逃学,但他从未放弃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他最终能成为一代名人,还是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从沈从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

4、沈从文是如何“读”这本“大书”的?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 过程中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哪一段细节带给你最深的印象?

小结语: 往事细节真实生动的描写,说谎、游水、看街景、捉蟋蟀、斗蟋蟀、偷李子枇杷等,处处洋溢着童趣、童真!轻而易举就勾起了我们对曾经拥有的孩童世界无限怀念和向往!

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 的声、光、颜色、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兴趣。它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活的东西,四、写作特色

从语言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心理,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作品的特色。⑴对往事细节真实生动的描写,处处洋溢着童趣、童真,轻而易举就勾起了我们对曾经拥有的孩童世界无限怀念和向往。

⑵抒发的感情真诚感人,不写自己的品学兼优、勤奋用功,而是如实地展现自己的天生的野性,充满了阅读和学习“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鼓舞的生命体验,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无比好奇和热爱。

第三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2、把握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

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快乐。

一、作者简介及背景:

1、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建国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三、问题探究:

1、课文的标题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请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

“小书”指: “大书”指:

2、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人和事,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找出来。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扑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请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

4、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来说,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

四、剖析难点:

本文属于自传,自传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自传特点对本文进行解析。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答案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本文描述了沈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分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习惯。”)这部分主要是追述自己转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的生活。第二部分(从“自从逃学成习惯后,----”到“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这部分主要是细致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自我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

1、课文的标题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请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

明确:“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

2、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人和事,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找出来。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1)这样的细节描写有很多,和逃学相关的细节描写主要有:①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

2)作用: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所经历人事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3、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扑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请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

1)声音:“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都是蟋蟀声音„„ 2)气味:“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 3)颜色:“城头上有白色炊烟„„

4)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光、颜色、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对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沈从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

4、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来说,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 明确: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的,他的不学是为了更好的学。从文中的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来的。“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象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希奇。最希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

四、本文属于自传,自传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自传特点对本文进行解析。

自传除了让人看到真实的人生经历,还要表现出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的细节描绘就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沈从文在自传中对上学途中看到的事物作了很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本文按照自己由小到大的顺序写,思路清晰。

第四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

【摘要】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绝大多数人的手里。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理所当然,“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让我们向历史学习,学习他们无畏一切为国奉献的精神吧!的确如此,国民心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要面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民众中构成一个正常、自信、仁和、积极进取的大国心态。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的历史,而其根本内容是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中国,在经济上掠夺中国,在政治上支配中国。中国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宰割的地位。帝国主义列强曾使中国局部地区殖民地化,并且使中国丧失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成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但近代中国毕竟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种反抗斗争的发展,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命运,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恢复了全部国家主权。所以,近代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理所当然,中国的独立落在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身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命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其一,我们必须明白,清晰的认识到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运动,截止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沦陷,共十四年,它的余波又继续了四年。这次大革命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近代的第一个革命高潮。

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惊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它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中蕴藏着不可估计的强大的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在太平天国大革命和两次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极端腐朽性,也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极端反动性。从西方国家来的资产阶级侵略者,在世界的东方充当了绞杀人民进步事业的主要角色,他们和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开始结成了反革命的同盟。在洒着千千万万农民哥革命的勇敢战士的鲜血的大地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建立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但是一切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止由太平天国大革命所启导出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代代继承下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1982年出版 页73)

其二,为了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也不能忽略第二次革命高潮(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经过甲午战争,这种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声势的政治运动。这就是梁康所领导的维新运动。维新派用各种方式制造舆论,组织社会团体,初步形成政党式的组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的确起了重大的作用。虽然是混合着封建思想的不纯粹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比起传统的封建思想来,毕竟是新鲜的和锐气的。它冲破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空气,激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一时社会大变。他们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卷入政治运动之中,使他们在思想上资产阶级化,他们又通过学会、学校、报刊而使资产阶级政治化。他们在宣传组织活动所起的影响,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意愿,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准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1982年出版 页313)

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称为义和团的自发的农民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这个火山的爆发,按时间说,几乎紧跟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以后,它构成中国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的勃起正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危机的时候,又是在最靠近封建统治势力的中枢神经的地区。

光绪帝二十七年(1907年)四月,川东一带出现了义和团的揭帖,提出“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号召人民起义。次年,从资阳县开始,川东各地,以至川北、川南的一些地方爆发了,焚毁教堂的群众斗争。同时,在直隶省南部的广宗、巨鹿也发生了以景廷宾为领袖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扩展到山东、河南两省边境的一些省份在这些地方潜伏下来的义和团群众参加了这次起义。川东和直隶省南部的两次斗争虽然可以说是义和团运动的余波,然而它们又是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同反对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清朝统治者的斗争相结合起来的先声。

其三,发生在第三次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虽然没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把延续两千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从次以后,任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

辛亥革命,如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的革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含有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封建势力的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确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其次,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得爱国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人、群众以罢工的形式参加斗争,不但是北京政府,而且是帝国主义感到十分震惊。

通过五四群众运动,中国思想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激荡。坚持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观点的人们在运动的高潮中渐渐地退出了斗争,在斗争中最坚决的,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是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在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所举起的旗帜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新青年》杂志渐渐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就是这种发展的一个标志。

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群众起了先锋作用。占中国人口中最大数的农民没有卷入这个运动。这个运动的突出意义是工人阶级显示了它的力量。先进的知识分子,那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即从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得到的启发,又从五四运动的经验中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各个阶级的努力(当然也不排除经济原因的影响),正是一次次的革命的发展,才使今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历史任务,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从而为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人,我们要铭记: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参考文献:《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

胡绳

第五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摘要】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绝大多数人的手里。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理所当然,“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让我们向历史学习,学习他们无畏一切为国奉献的精神吧!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

维新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的乐园,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的把她建设 成人间乐园。” —巴金

“我荣幸的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的我的祖国的人民。”

—邓小平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胡锦涛 的确如此,国民心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要面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民众中构成一个正常、自信、仁和、积极进取的大国心态。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的历史,而其根本内容是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中国,在经济上掠夺中国,在政治上支配中国。中国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宰割的地位。帝国主义列强曾使中国局部地区殖民地化,并且使中国丧失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成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但近代中国毕竟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种反抗斗争的发展,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命运,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恢复了全部国家主权。所以,近代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理所当然,中国的独立落在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身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命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其一,我们必须明白,清晰的认识到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运动,截止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沦陷,共十四年,它的余波又继续了四年。这次大革命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近代的第一个革命高潮。

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惊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它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中蕴藏着不可估计的强大的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在太平天国大革命和两次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极端腐朽性,也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极端反动性。从西方国家来的资产阶级侵略者,在世界的东方充当了绞杀人民进步事业的主要角色,他们和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开始结成了反革命的同盟。在洒着千千万万农民哥革命的勇敢战士的鲜血的大地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建立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但是一切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止由太平天国大革命所启导出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代代继承下去。

其二,为了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也不能忽略第二次革命高潮(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经过甲午战争,这种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声势的政治运动。这就是梁康所领导的维新运动。维新派用各种方式制造舆论,组织社会团体,初步形成政党式的组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的确起了重大的作用。虽然是混合着封建思想的不纯粹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比起传统的封建思想来,毕竟是新鲜的和锐气的。它冲破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空气,激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一时社会大变。他们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卷入政治运动之中,使他们在思想上资产阶级化,他们又通过学会、学校、报刊而使资产阶级政治化。他们在宣传组织活动所起的影响,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意愿,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准备。

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称为义和团的自发的农民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这个火山的爆发,按时间说,几乎紧跟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以后,它构成中国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的勃起正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危机的时候,又是在最靠

近封建统治势力的中枢神经的地区。

光绪帝二十七年(1907年)四月,川东一带出现了义和团的揭帖,提出“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号召人民起义。次年,从资阳县开始,川东各地,以至川北、川南的一些地方爆发了,焚毁教堂的群众斗争。同时,在直隶省南部的广宗、巨鹿也发生了以景廷宾为领袖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扩展到山东、河南两省边境的一些省份在这些地方潜伏下来的义和团群众参加了这次起义。川东和直隶省南部的两次斗争虽然可以说是义和团运动的余波,然而它们又是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同反对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清朝统治者的斗争相结合起来的先声。

其三,发生在第三次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虽然没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把延续两千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从次以后,任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

辛亥革命,如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的革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含有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封建势力的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确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其次,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得爱国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人、群众以罢工的形式参加斗争,不但是北京政府,而且是帝国主义感到十分震惊。

通过五四群众运动,中国思想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激荡。坚持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观点的人们在运动的高潮中渐渐地退出了斗争,在斗争中最坚决的,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是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在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所举起的旗帜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新青年》杂志渐渐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就是这种发展的一个标志。

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群众起了先锋作用。占中国人口中最大数的农民没有卷入这个运动。这个运动的突出意义是工人阶级显示了它的力量。先进的知识分子,那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即从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得到的启发,又从五四运动的经验中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各个阶级的努力(当然也不排除经济原因的影响),正是一次次的革命的发展,才使今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历史任务,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从而为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人,我们要铭记: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参考文献:《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

下载从读小书到读大书的演讲稿(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读小书到读大书的演讲稿(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

    追求卓越 需公司上下一起行动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2010年8月27日,在参加部门召开的党员大会上,我得到了一本公司发给每个党员的一本书,书名为《从优秀到卓越》,以前就对......

    读《从混沌到有序》有感

    读《从混沌到有序》第四章有感 在姜婉老师的指引下,我认真地拜读了《从混沌到有序》这本书,这本书是国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教授与斯唐热博士合写的一本关于......

    读《从0到1》有感

    读《从0到1》有感——别了,“宜宾燃面” 《从0到1》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难读的读物,但这本书其实不算厚,260多页,若是耐着性子看的话大概2-4个小时应该就可以看完,我在看《鞋狗》......

    读不完的大书(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读不完的大书(500字)作文 大自然就像一本大书,你读也读不完。这本书里有许多的奥妙和数不尽的知识,如:变化万千的分雨、形态各异的植物、凶猛驯良的动物等。这些自......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 胡绳著 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们一步一步地侵略,同时国人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技术和制度上的优越性,国内逐步出......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推荐)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英国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记录了人类的过去,也能预示人类未来,历史就是我们走过的日子,人类对于历史中智慧的渴求恒古如斯。......

    读《从优秀到卓越》后感

    追逐卓越,走向成功 ——读《从优秀到卓越》有感 有幸拜读了美国著名商业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执笔的巨作——《从优秀到卓越》。这是一本描绘了优秀公司实现向卓越公司跨越......

    读《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有感

    读《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有感余杭实验中学英语组 单邵俊 我坚信,每一位教师内心深处都期待自己成为一名卓越教师,这个美好的愿景始终在等待着实现的那一天。因此,在今年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