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卡梅隆的细节的纪实故事
2012年5月6日,央视记者柴静专访了世界知名导演卡梅隆。在专访中,卡梅隆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二个细节故事:
第一个是,1997年《泰坦尼克》上映时,曾有一个对天文学颇有研究的观众给他写了一封信,提到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杰克躺在甲板上看星空。实际上,1912年4月那天晚上的星空并不是电影中的那样子。收到这封信,并且仔仔细细地读完后,卡梅隆回信说:好吧,你就把那天的星空图给我复原,绘出来给我看看。后来,在3D版的影片里,卡梅隆原原本本地再现还原了当天的真实星空图。
卡梅隆说,哪怕是做一个瓶子,一把椅子,一个花篮,一本书,用不用心都是可以看出来的,他不允许自己不用心,他要做到极致。
另外一个是,卡梅隆为了拍摄出真正有美感和价值的东西,他亲自坐潜水器沉到海底3350米的深处,采集了很多数据。3350米是个什么概念呢?众所周知,光线只能照射到海底大约500米的位置,如果要下到海底3350米,那就需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黑暗之游。
柴静问他,潜下去的时候恐惧吗?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他说,有些冒险是有价值的,因为你要探索真相,给人们一个交待。
对于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对观众负责,这便是真实的卡梅隆。事实上,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别人都是能感受得到的。能让别人感同身受,离成功自然也就不远了。
第二篇:卡梅隆简介
詹姆斯·卡梅隆
1954年8月16日,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个艺术家,这似乎注定他一生下来就会具有工程和艺术两方面的才华。少年时的詹姆斯·卡梅隆就具有非凡的工程才能和组织能力,他曾经带领小伙伴们制造过一个足以在地面上留下弹坑的抛石机,以及用一个自制的潜水艇把一只老鼠送到了尼亚加拉河底。在艺术方面,他曾和母亲学习过多年的绘画,并且曾在家乡举办过画展,并且很小就开始写科幻小说,他12岁时所写的一部科幻小说被看作是他的科幻影片《深渊》故事的原型。在他14岁的时候,他看到了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当时詹姆斯·卡梅隆被惊呆了,在电影院里连续看了10遍之多,从此在他心灵中萌发了制作电影的愿望。他开始用父亲的8毫米摄影机拍摄一些简陋的影片。
中学毕业以后,詹姆斯·卡梅隆被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的物理系录取,他很快就对大学的课程感到失望,跑出校园闯荡社会。他干过机械修理工,给别人开过大卡车。1977年,詹姆斯·卡梅隆看到了乔治•卢卡斯的经典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他激动地意识到这就是他想要创造的东西。这使得詹姆斯·卡梅隆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开始为此忙碌起来,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开始到处寻找机会成为电影人,熟悉从镜头到摄影机导轨的各种电影制作器材,甚至和朋友制定了人生第一个拍摄计划,想要利用手头的设备和自制的模型制作一部10分钟的科幻影片!
代表作-《深渊》
代表作-《深渊》 詹姆斯·卡梅隆是幸运的,他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好莱坞制片人罗杰•卡曼的赏
识,从罗杰•卡曼那里他得到了人生第一份电影方面的工作——为卡曼工作室1980年的影片《星空大战》制作特技模型,第二年他就升职为这个工作室的另一部影片《恐怖星系》的第二小组导演和电影制作设计师。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以特技设计出身的导演之一,在以后的电影创作中,詹姆斯·卡梅隆一向把特技制作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还经常亲自参与设计和实施特技的制作。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里,卓越的特技制作不但总是创造出令人目瞪口呆、热血沸腾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和情节自然地融为一体,丝毫没有生硬和炫耀的感觉。但这并不是说,特技就是詹姆斯·卡梅隆电影的全部。詹姆斯·卡梅隆不但是个优秀的特技工程人员,更具有一般的工程人员不具备的想象力,以及一些别的东西。
1981年,詹姆斯·卡梅隆的第一部导演作品问世。这部名叫《食人鱼2:繁殖》的影片完全在意大利拍摄,詹姆斯·卡梅隆和一口意大利语的工作人员相处得并不愉快,而拍摄完毕后,制片方出于对这个羽翼未丰的导演的轻视,不让他参与影片的最终剪辑。25岁的詹姆斯·卡梅隆一气之下,用一张信用卡撬开了工作室的门,自己想方设法学会使用了意大利的剪辑机,用几个星期的时间自己剪辑了整部片子。在这个过程中,詹姆斯·卡梅隆下定决心不再为任何人卖命,一定要制作自己的电影。
在意大利期间,詹姆斯·卡梅隆备受疾病、饥饿和贫困的折磨。痛苦的经历使他每晚噩梦缠身,一次他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噩梦: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追杀。根据噩梦的内容,詹姆斯·卡梅隆写了一个浸满其卓越才华的电影剧本《终结者》。他把这个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高尔•安尼•赫特,条件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高尔答应了他的要求。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推出了他第一部自编自导的影片《终结者》。这部影片的拍摄只花了650万美元,却赚得了3600万美元的国内票房,并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终结者》的成功使得詹姆斯·卡梅隆获得了电影界的广泛关注。1985年,詹姆斯·卡梅隆和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起撰写了《第一滴血2》的剧本,这部影片同样也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
代表作《异形2》
代表作《异形2》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二部作品《异形2》问世。这部影片是著
名导演瑞德利•斯科特的科幻经典《异形》的重拍版。詹姆斯·卡梅隆编导的这部影片的续集明智地避免了重复原片的风格,而是把人和异形的战场从单个的太空船搬到了一个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种动作片的风格重新演绎了发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此片的视觉效果也绝对一流,其美工设计给人一种卡梅隆影片所一贯具有的,纯粹的(而非形式主义的)机械审美快感,而其特技制作也堪称达到了电脑生成影像参与电影制作之前的高峰。《异形》获得了七项奥斯卡提名,其中包括西古内尔•韦弗的最佳女主角提名,结果获得了最佳音响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三部重量级作品《深渊》问世。这部科幻影片和卡梅隆的其它同类作品有些不同,虽然其中穿插了很多惊险的打斗和关于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它重点还是用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在一个科幻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关于夫妻感情的故事。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影片的节奏过慢,使人昏昏欲睡,这使得这部影片的票房不如卡梅隆的其它影片卖座。但也有很多影迷被片中人物的感情所打动。在撰写《深渊》的剧本时,卡麦隆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电影制作人高尔•安妮•赫德的感情危机,自然地把自己的经历带入了创作之中,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
代表作《终结者2》
代表作《终结者2》1991年,被影迷们盼望已久的《终结者2》终于浮出水面,这部影片震惊影坛,并且
赚得了2亿美元的国内票房,获得了四项奥斯卡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最佳化妆和最佳音效剪辑)。《终结者2》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人们终于相信,电影特技表现已经无所不能,唯一的制约只是人们的想象力。在每个单个的场面中,詹姆斯·卡梅隆也发挥了卓越的导演和剪辑才能,在场面调度、蒙太奇的使用和时间的控制(太短不过瘾,太长又使人厌倦)等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在《终结者2》之后,詹姆斯·卡梅隆于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特技制作公司“数字领域”,和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分庭抗礼。1994年由“数字领域”制作特技的第一部影片《真实的谎言》出炉。这部影片试图把间谍惊险片和喜剧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发掘出了动作明星施瓦辛格的幽默潜力,但它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结尾那一架“海鹞”式垂直起落战斗机。它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发射“小牛”导弹打中跨海大桥的场面既壮观华美,又具有军事演习一样的真实感;而后来的机翼上的搏杀又呈现出繁复和夸张的卡通风格。作为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能够选中这种独特的武器扮演片中“重要角色”,并且把它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又一次证明了他对机器美的特殊爱好和感悟力。另一方面,和多数影片把特工人员描绘成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相反,《真实的谎言》把他们描绘成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再一次体现了卡梅隆特有的乐观主义精神。
代表作《泰坦尼克号》
代表作《泰坦尼克号》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一心追求自己心目中
完美目标的精神的他,在《泰坦尼克号》中得到了最高的体现,詹姆斯·卡梅隆亲自操办了几乎每一件事,从给特技人员画受力分析图讲解大船沉没的原理,到为片中的杰克提笔画素描。在拍摄过程中,詹姆斯·卡梅隆对演员和职员也非常的严格。投资方的冷言冷语、手下的怨声载道、酷寒的海水,再加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这一切使卡梅隆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他仍然坚持着,并且喊出了近乎悲壮的豪言壮语:“„泰坦尼克号‟可沉,《泰坦尼克号》不可沉!”
这一切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在《泰坦尼克号》推出3个月后,全美票房收入高达4亿7千万美元,而国际票房更是超过了18亿,使这部影片成为了最卖座的影片之一。这部影片更是获得了14个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11个,平了《宾虚》的纪录。詹姆斯·卡梅隆也因此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颁奖晚会上,卡梅隆近乎疯狂地举起奥斯卡奖,大声说出片中的著名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辉煌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消失”,《泰坦尼克号》之后他一直没有推出大的银幕作品,直到2005年,他才正式宣布开拍他的新片———《阿凡达》,这是一部真人表演结合电脑CG动画的科幻片。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这位好莱坞最会“烧钱”也最会“赚钱”的大导演承认,此片在票房上很难超越《泰坦尼克号》,但是他又立即补充了一句:没人能超越《泰坦尼克号》。这位曾经在奥斯卡颁奖礼高呼“我是世界之 阿凡达
王”、被很多人形容为“暴君”的大导演,仍旧是一副霸气十足的 阿凡达模样。
号称史上最昂贵电影的《阿凡达》在全球公映39天后,终于以18.59亿美元打破《泰坦尼克号》保持13年的影史全球总票房纪录。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轻松实现自我超越,再次成为“世界之王”。目前,《阿凡达》票房已轻松翻越惊人的20亿美元,不出意外,这个数据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被尘封,寂寞等待下一部惊世之作的出现。《阿凡达》不仅缔造了新的全球票房纪录,在北美地区也一骑绝尘,《阿凡达》在北美地区上映47天,总入账6亿110万美元,超越了《泰坦尼克号》之前保持的6亿10万的记录成为新的本土票房总冠军。内地方面,据院线方面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8日《阿凡达》内地票房已突破12.3亿元人民币。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阿凡达》在中国票房已累计到1.8亿美元,仅次于北美7.0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单片票房首次进入“一亿美元俱乐部”,中国也和北美、法国、日本一样,成为了好莱坞A级市场。
第三篇:扶桑纪实故事
一
我从未想过此生会为一个女人停留。
从凤凰到格尔木,从月牙泉到吉尔尕朗,当我开始厌倦无穷无尽的漂泊和躲藏时,静默的沙滩尽处,却传来扶桑花香,一个发髻里插着扶桑花的女人背对着我坐在礁石上,淡蓝色棉布长裙把净白的脚踝包裹在里面,她的打扮与周围人不同,透着独树一帜的美,同暮色相映,不染纤尘,我赶忙掏出相机为她拍照。她却从容爬下礁石,踩在沙滩上,步履单薄,如她身影。
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会让我甘心停留的女人。
直到她回眸,素净的脸庞变成锣鼓喧天上演在我心头为止。
我跟着她,亦步亦趋。
这世上总有这样一种女人,让你感到无论以什么方式接近都是亵渎。惟有如此,默默跟着,才不至冒失。
她回头看我,面庞似有笑意。而后在一座红瓦白墙的小屋边上,停下来,我目送她进屋。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家。
这是平生第一次,我想有个家。
人们都说,人到一定年纪就会想停下漂泊,放下执着,于烟火市井里寻个家,可我觉得不然,这与年龄无关,却与瞬间的怦然心动有关。
因为一个人,想要有个家。而家里装着的,必须还是那个人。
二
我在小屋边上租了一间房,对门的窗户刚好可以看见她。
这是我做过最疯狂的事情。
为了长居我办了假的身份证,在码头上给人卖力气,我每天清晨用人力板车卸下货船上装着的煤气,送往各家。到她家时心跳就会加速,深呼吸敲门,等她来开,脚步踏在地板上发出咚咚声。
她家是典型欧式风格建筑,木质门框堆着厚重的时光感,她在阳台上种万年青、美人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还有粉红扶桑,开得正旺,占了整整一平方米的地方。
每次我来,她都给我沏茶,青绿的茶汤会发出兰花香味,她说这是当地人常喝的铁观音,解渴消暑最好不过,我端起来慢慢啜,尽量延长这同她相处的时光,她则微笑看我,或端详窗外,很少交谈。唯一一次她问起了我的过去,她说,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几乎惊慌失措。
因为那是我的劫难。
过去。
那天晚上她送了我一幅肖像,炭笔速写,她把肖像钩在晾衣架上伸到我窗边,调皮得像学生时代的女学生,我接过肖像,上面画的是我,眼角有皱纹,眸子暗淡,嘴唇起皮。肖像底下还写着一行字:你该高兴一点。我放下画,径直去敲她的门。她站在门前早有预料,晚风吹过,青丝浮动。
她说,我给你煮一壶咖啡吧。
三
这是第一个要在深夜里给我煮咖啡的女人,至少现在回想起来,那吱吱哑哑的磨豆声有点像梵文唱出的经,我当时就坐在她对面,她从橱子里掏出一把豆,交到我手上,她说,这种咖啡豆味道很苦,只有细细磨碎才会好喝。我便认真地把咖啡豆倒进手摇研磨机里,转着金属把柄,像虔诚的教徒,磨好后交给她,让她放进烧开的锡壶,瞬间飘香。这才想起,还没问过她叫什么名字。
于是,我问,你叫什么?她指着阳台上的扶桑说,我叫扶桑。我好奇怎么会有人叫这样的名字。和花一样?她点头,我不信,她执拗的强调,她就是叫扶桑。而后她问,那你叫什么,我支吾着,强子。
她摇头,肯定不是真名。
那晚,我们用酒杯饮咖啡,喊着cheers,杯子碰在一起,乒乒乓乓的声音如同青春破碎。我们像认识多年的朋友,携手长谈,伊拉克,转基因,落魄诗人,民谣歌手,唯一不提的却是自己。
南国的夜,明月卷云星繁点点。我忽然有一种想永恒待下去的念头。我望着她说,如果一直这样好不好?她亦点头。
然后,我困了,她拉我躺在她腿边,手指捋过我的发,说要给我讲一个睡前故事!
我嗅着她咖啡香味的鼻息,闭上眼。像一个男童。
她讲,从前……
那晚我的泪水落得尽透,她却一直吻我的额,唇齿间溢满温暖。我忽然意识到在烟火市井里寻一个家也许并不是我的命。我还得离开,只是,不再选择逃亡。
正如她的故事所说,不能放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我要回家。
四
在走之前,我最后一次以沉如大地的姿态,逛了一遍小岛,看她外表的喧嚣和骨子里的宁静。我坐在沙滩上,目睹太阳升起,落下,潮汐变动,游人来往。我对着初遇她的那块礁石,按快门,而后大步流星背起行囊,去找她告别,我想告诉她,我不堪的过往,告诉她她素净的脸庞,在我心中留下的震动。还要和她拥抱,微笑,说再见。
我一步一步像朝圣者一样来到她家门口,用手拍着她家的木质门框。等她脚步咚咚传来。然而良久,却死寂一般,无人应答,我这才注意到,她的房子以一种奇怪的空旷存在着,万年青,美人蕉,甚至那株硕大的粉红扶桑通通不见了,只剩昨晚咖啡的味道。她消失得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喊她名字,邻居却告诉我,她清晨的时候跟着一辆木板车走了,也许搬到了岛上的其它地方,也许离开了这座小岛,没有人知道。我轻轻叹一口气。对着空空的房子说再见。
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
那之后我一路北上,仆仆风尘。
我的母亲得知她逃亡在外两年的儿子要回家早已站在门口等候,老泪纵横于沟壑的脸庞上,望穿秋水,她受了一辈子苦,老了老了却不得不经受儿子锒铛入狱,我打残了那个令她受了一辈子苦的男人。母亲给我煮一碗面条,吃罢,陪我去公安局。
拘留,审判,入狱,七年徒刑,她嘱咐我好好改造。我几乎哽咽地趴在她怀里,她摩挲我的脸,粗糙如同男子。她是隐忍的,从某个角度看像我的扶桑,那个除了母亲令我思念最多的女人。
那个匆匆来,匆匆走,深夜迎我进门,只为给我煮一壶咖啡,讲一个故事的女人。
五
我就这样在高墙里住了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女人的来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
一个被过往纠缠得很痛苦的旅人跑去问布袋和尚他该怎么办?布袋和尚想了想把背后的布袋放在地上对他说,你可以这样。或者,他又捡起地上的布袋,背在肩上,你也可以这样。
然后,布袋和尚摇摇头,他把布袋放下去,背起来,放下去,背起来,对那个人说,你不能这样……
我的眸子再次湿润,因为这是很多年前我在南方的小岛上听到的故事,讲故事的女人叫扶桑,她告诉我,不能逃避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于是我离开她,到高墙里赎我的罪。这封信的署名是朱槿,扶桑的另一种叫法。她说:放不下的东西,背起来也是好的,她终于相信,有一种感情,在历经沧桑之后,能不顾一切并安于颠沛甚至平淡。她要来找我。
扶桑花的花语是新鲜的恋情和微妙的美。
母亲说等我出狱了,给她娶个贤良的媳妇儿,生一个胖胖的娃娃。就是她此生最大的福。
第四篇:解药纪实故事
天亮了,孩子的爸爸还没有回来。
桃桃的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也充满了恐怖。
三天了,整整三天了。桃桃走失已经三天了。而出去寻找桃桃的爸爸还没有回来。非但没回来,连一个电话也没有。
桃桃的妈妈就这样一天到晚地一个人心惊肉跳地等待着,煎熬着。她不相信桃桃会失踪,更不相信孩子她爸也会就此无影无踪。
婆婆又来了。来了的婆婆瞪着充满血色的眼睛向她询问着桃桃找到没有。
“还没有,桃桃她爸也没来个信儿”话说得有气无力的。
婆婆可怜地看着媳妇,再也找不出任何安慰的话来,只是不停地叹气。
手机响了。是桃桃爸爸的电话。她的心狂跳着,一时不知所措。
婆婆也张慌地看着那骤然响起的手机。
“是、、、是桃桃、、、她爸的电话!”媳妇好好象清醒过来了,一下子向着那部响个不停的手机扑了过去。
“桃桃,桃桃,是妈妈”她冲着那边叫喊着,声音显得有些失真。
“是我,桃桃妈,怕你惦记,告诉你一声桃桃有一点线索了。你别着急。咱们的桃桃会找到了”手机里传来了桃桃爸爸那有些精疲力尽的声音。
“在哪里?在哪里?你快说,快说啊!”桃桃的妈妈急促而激动地向着手机里边叫喊着。
婆婆不等媳妇说完,就一把从媳妇手中抢过了手机:“儿子,你说什么?桃桃,桃桃找到没有啊?”
“妈,您别着急,听我说,桃桃已经有了点线索了。”儿子的话尽管是嘶哑的,模糊的。可是,妈妈却听得一清二楚的。
她一把拉住儿媳妇的手,狂喜地说道:“你听到没有,听到没有。桃桃就要找到啦!”
桃桃妈一把抱住了婆婆,放声大哭起来。
手机挂断了。
桃桃的妈妈和婆婆忽然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在屋子里面乱转着。
整整一个上午,桃桃的妈妈和婆婆就在这种等待和期盼中度过了。
天将傍晚的时候,桃桃的妈妈被外面的汽车声惊动了。她和婆婆一下子推开了房门。
一辆警车停在了院子里。桃桃妈怔怔地立在寒风里。婆婆也小心翼翼地往前移动着脚步。她们害怕,害怕车子里面没有桃桃。
警车的门开了,桃桃的爸爸抱着桃桃走下了车。接着是几名警察也走了出来。
桃桃妈妈在见到桃桃有那一瞬间,哭喊着向孩子走去,在离桃桃不到两步的地方晕倒了。
婆婆也在一声哭叫后倒下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投入了对晕倒下去的人的呼唤和抢救之中。
婆婆很快地清醒过来。可是,任凭大家用尽了各种方法,桃桃的妈妈就是牙关紧闭,怎么也呼唤不醒。
人越聚越多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将桃桃妈妈抬进了屋子里,又是拍打胸口,又是狠狠地捏人中。大约折腾了两个时辰,人还是没有醒来。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人群里忽然响起了桃桃的哭声。
桃桃边哭边向妈妈走去。
说来也怪,还没等桃桃走近,桃桃的妈妈忽然睁大眼睛。
“孩子,我的桃桃!”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警车开走了,留下了被找到了桃桃,也留下了一付医治桃桃家人的解药。
第五篇:陪伴纪实故事
桐花的手机响了。
“喂,你好!你是张桐花同志,对吗?”
桐花说:“是我,你是哪位?”
“我是乐康敬老院的院长,我姓陈。我们院里的李奶奶是位孤寡老人。她老人家挺可怜的,是四川人。听说你也是四川人,我们想招聘你来照顾李奶奶,不知你能不能来应聘。”
桐花很好奇,她在这座城市里无亲无故,刚来这座城市没几天,这家敬老院为什么会知道她是四川人呢?在她的一再追问下,陈院长才在电话里告诉她:原来,陈院长是在本市一家人才中介公司里的待业人员档案中发现桐花是四川人的。李奶奶因为有糖尿病,眼睛看东西不是很清楚,脑子也一阵清楚一阵糊涂的。老人在意识清醒时,常说她在老家四川有个女儿。老人家说要是能在临咽气之前见上女儿一面,这一辈子就死而无憾了。当初李奶奶来敬老院时一再说是没儿没女的,大伙猜测李奶奶可能是在身体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思维有些混乱,开始想念家乡。陈院长看李奶奶可怜,就想了个办法,到各家人才中介公司去打听。桐花就被一家中介公司推荐给了陈院长。陈院长在电话上一再劝说桐花来照顾李奶奶。陈院长说工资待遇各方面都好商量。桐花说:“可我现在不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工作了啊……”
听桐花的口气有些犹豫,陈院长在电话里有些沉不住气了,说:“桐花,我们虽然素不相识,但看在李奶奶无儿无女的份上,就来干一些日子吧。看样子李奶奶也没有多少日子了,要是李奶奶哪一天真不行了,你不想干可以随时走……”
桐花一边在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前排队,一边在电话里听陈院长说李奶奶的事情,当桐花听到陈院长焦急的口气时,有些被感动,觉得陈院长是个热心肠的女人。当她已经排到了售票窗口时,桐花做了个连她自己都没想到的举动:她把伸向窗口的手又缩了回来,她不想买回老家四川的火车票了,她要去陪和她素不相识的李奶奶。
桐花来到敬老院,见到了陈院长。陈院长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桐花,真的是委屈你了,以后你喊李奶奶妈妈好吗?”桐花说:“我母亲病故好多年了,再喊别人妈我怕是不习惯……”哪知热心肠的陈院长没等桐花把话说完,就牵着她的手来到李奶奶的床前。陈院长轻轻附在李奶奶的耳边说:“李奶奶,你女儿来了,她看你来了!以后你女儿就不走了,天天在这伺候你,好吗?”
桐花的手被陈院长用力攥了一下。桐花知道这是陈院长让她赶紧喊一声妈妈。桐花无论如何喊不出来,把脸都涨红了,只好用四川话说:“以后我会好好伺候你老人家的。”
也许是听到了久违的乡音,也许是做梦也不会想到天上忽然掉下个亲生女儿,李奶奶很是激动:“妞妞,我的妞妞来了!”
李奶奶临咽气的时候,说:“妞妞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就夭折了。我把桐花当作妞妞,只是被你们的热心肠感动,不想扫大伙儿的兴……”这时,桐花忽然把脸附在李奶奶的耳边,大声喊着:“妈妈,我是妞妞!”桐花从手腕上撸下一只玉镯,然后又从李奶奶的枕下摸出了另一只玉镯,天啊,两只玉镯一模一样!
原来,当年桐花因身体不好,丈夫骗她说女儿夭折了。女儿被抱走时,丈夫把一只玉镯放在包桐花的小棉被里。多年前,桐花的养父在快不行的时候,才把桐花的身世说了出来,并把这只玉镯交给了桐花。当时养父告诉她:“我也不知道你的亲生母亲是谁,但人家当时把你送给我的时候,说你的母亲也拿着和这只一模一样的玉镯。”
料理完李奶奶的后事,桐花就神密失踪了。她给陈院长和大伙留下一封信。信中说,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是养父把我抚养成人的,直到养父快不行时才告诉我身世之谜,说母亲就在这座城市。我只身来到这座城市,想先做保姆工作,再慢慢找母亲。那天我查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我想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去接受化疗,却又接到陈院长的电话,我是在帮老人折洗枕套时,无意间发现那只玉镯的。我本想当时就告诉老人,但又怕老人一时经不起刺激。我没想到的是在帮别人的同时,却无意间帮了自己。信最后说,我离过一次婚,一直也没生过孩子。我很担心自己身体会撑不到母女相认的那天,只好每天大把大把地吃药。尽管我的身体很糟,但找到母亲的快乐一直让我强撑着。我没想到竟能撑了五十四天。我决定把个人大半生所积蓄的存款转到敬老院的账户上来。我们母女俩都感谢大伙儿,感谢好人……
看完信,陈院长说认识一个作家,想把这事说给作家,最好写成小说。不知现在这事写成小说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