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还不是小仙女咋滴杂文随笔
“谁还不是小仙女咋滴。”
非常喜欢这句话,想想就充满了战斗力。
所以,今天我要一个人去学校了。大包小包,有一种爱,叫我妈觉得我在外面会饿死。
今天的济南,好像是为了给我留下四季如春的印象,所以温度升的有点着急。一身冬装上阵的我,从头顶到脚底,汗!汗!汗!
前些年中国式过马路,现在依然是中国式过马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我以为自己看错了交通信号灯。
每年,春运都是新闻联播一大头条,每次吃着饭看着春运大军,心里都暗暗庆幸,还好我完美错过了这一波。但是,今天终于轮到了我。济南汽车站,人山人海,流水车票今天也打上了发车班次,在候车厅排队,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
一个小哥,架起了摄像机,好吧,狼狈的样子,终于成了别人的新闻素材。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个个肩上背着大包裹,比我手里22寸的行李箱大了五六倍的样子。黝黑的脸庞露出灿烂的的笑容,出去,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虽然很累很辛苦。
在车站偶遇一萌妹子,只因我先问了她去哪。因为同路,她便百分之二百的相信了我。上车之后,她主动坐在我身边,还把她带的零食拿给我吃。可能我这个老阿姨长得比较和善吧。不不不,我还是个小仙女。
今天济南堵得厉害,汽车走走停停走走停,停停走走停停走。上了高速,还是堵,本来就晕车的我戴上耳机,睡睡醒醒,就是五个多小时。
单曲循环《Stay Alive》。Walter,那个爱做白日梦的家伙,终于去了远方。虽然回来之后,还是面临着被炒鱿鱼的困境,但是却多了一份对生活,对爱情的勇气。
有人说,因为《白日梦想家》,一学期修了13门课,只为离冰岛更近一点。终于他去了冰岛,开车在冰岛的1号公路上,那一刻,他觉得值了。
总有一天,我也要去远方。
下车之后,那妹子问我要怎么回学校。本来我是想坐公交车的,她说她想坐滴滴。滴滴临时加价了,比平时的价格高了两倍。私家车她不敢坐,所以我跟她上了私家车,虽然我俩不是一个学校的。
可能我这人比较适合去做人口贩卖工作。
校园里,公寓附近,冬青树上,盖满了被子。这已经成了开学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年前一场腥风血雨,横扫了学校里的商业街,搭建的板房全被拆除了。一毛钱一张的打印店,卖生活用品的阿姨,水果摊的小夫妻,还有快递,各种快递,去了哪里?所以学校是要盖个高楼,然后静静的收租子吗(此处有张邪恶脸)?
宿舍未来几天都是我一个人的。我也很无奈,我也想四仰八叉的躺在家里,呼呼睡大觉。
宿舍一个多月没有人的气息,居然没长毛。囤在床底的两大桶消毒液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女生宿舍什么都好,就是头发很难搞。擦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干净了。用了消毒液,淡淡的松木味,刚刚好。
假期是别人的升值期,却是我的贬值期。
到了学校不学习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那些专业课看的都要吐了,还是得看呐。趁着宿舍没有人,练一练我的哑巴英语。打酱油也得有打酱油的态度!
战斗力十足的小仙女,已满血复活。
不不不,其实我是我们村的翠花。
第二篇:谁也不是谁的不可或缺杂文随笔
(一)
我办完事,叫了一辆滴滴,行程大约过了一半,看见从路边的商场门口拖家带口地走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我昔日的好友,当年因为文学相识,并惺惺相惜。我们一起爬山,一起旅游,谈论女人、电子产品和时事;摊上事了,我给他撑腰,他给我“挡枪”;我们甚至还一起洗过澡,睡过一张床。
可是结婚以后,他就很少出来玩了,后来,在网上遇见,还会说说当年的趣事,再然后就没什么交集了。
看见他那一刻,往日的片段迅速闪回,我让司机赶紧停车,然后直奔他而去。我大声喊了他的名字,他回过头,迟疑了一下,笑了笑,自己走了过来。
我们开着彼此的玩笑,毫不触及对方的具体生活细节,一根烟的工夫,所有的话题就说完了,临走前他说了句“改天好好聚聚,微信联系”就走去不远处,牵着孩子的手,一家人有说有笑地走远了。
一边的树上落下黄叶,我的心情正应了景。
即使是开玩笑的时候,我也诧异地发现,他变了,变得不再那么亲切,不再那么坦诚,即使脸上堆着微笑,语气里也总是夹杂这几分客套和回避。
一个月过去了,始终都没有见他在微信上说句话,去兑现他最后的那句承诺。
两个人,总该有一个人主动,可我们都不是主动的那一个。我,是出于不愿意让人为难的考虑,他勉为其难的答应,或者另找托词委婉地拒绝都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发现了自己的这个想法,我突然觉悟,原来那么亲密无间、直来直去的我们,现在再也回不去了。
这么多年,微信摆在那儿,我都没想过去联络他,只是街头的一次遇见,就要妄想着重拾旧情,确实有点不合常理。
我还是会时常看到他的朋友圈动态,我们都不会给对方点赞。
我们最终还是变成了彼此的芸芸众生。
其实被芸芸众生的又何止他,何止我。
这件事转念就想通了,如同羊毛制成了不同的织品,各有销路,却再也无法长回那只绵羊的身体一样自然。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愿意陪你走一程,只是恰好跟你顺路,到了路口,就得各奔天命。
你会想,当初我们并没有认认真真地道别啊?既然没有道别,我们总会重逢。
没错,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路过新的风景,遇见新的路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改造着我们,就像当时我们为彼此所做的一样。人生没有后路,我们再也变不回对方熟悉的自己,也难以去重新适应这个陌生的旧面孔。所以多年后再见,除了寒暄,再无其他。
应该庆幸,有人参与过你的人生,在你走过的某一段路途中洒下了无形的花瓣,才能芬芳了心怀,让岁月留香。
(二)我偶然跟网友或者身边人聊起来,他们总说,越是长大可以交心的人就越少了,那些当年玩得来的人,也不再那么亲切,甚至于形同陌路。
有一个网友说得更直接,他说:“友谊有时候就像大便,热乎劲一过去,对狗都没有吸引力了。”
这话虽糙,但理不糙。
体验过最心动的时刻,即使以后遇见再多人,都难以与之媲美。
年岁渐长,有些影像会模糊,但有些往事却变得越发生动。在最美的年华里拥有过最纯的情谊,只会让后来者黯然失色,所以再难有什么真感情出现。
这样的感觉,同样可以套用在情侣或者亲人身上。所以就有了“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就都成了将就”这句话,所以孩子常常对后妈充满抵触情绪。
旧情难忘,新人难爱,这是多少人的真实写照。
心爱的礼物一旦丢失,是多少一模一样的复制品都难以取代的,因为怦然心动的感觉已经停在了最初的那一刻。
然而人终究还是要往前看。
鼓舞人心的一点是,怦然心动总在不经意间出现,不必忘情,不必刻意,未来会有一个人再次燃起你久违的激情。
我们目的性太强,总是循着记忆的印记,去索要一份回不来的感觉,希望难免落空。只是我们自己常常不知道,以为早已放下。
因为成长就意味着失去,也意味着再也回不去。
而路是会延伸下去的,每一程的风景都不一样,当你放空了心去盛放明天,明天就一定会把惊喜装进你的心。
而往事,不需要成为负担,闲时撷取,才能乐趣多多,就像天空的星星,它们会慢慢变多,最后终将汇集成一片璀璨星空,丰满着你的人生路。
(三)电影《伴我同行》片尾处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遇过像我在十二岁时遇到的那种朋友……”
我相信,人生里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十二岁”,只是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个相遇的路口。
至于那份旧时的情谊,只要心里记得,便已足够。
我们曾经相伴一路,把最真诚最真实的自己留给了彼此,但最终还是无法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不可或缺。就算久别重逢,心也是天各一方。
那又如何呢?一辈子谁又不是谁的过客?如果就此消沉,所有美好的瞬间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时光原本就是用来温习的,也许人已经散席离场,但记忆从来都不会有人缺席。哪怕日月消长,相对只剩寒暄,也总有一段与你相关的温情时光温暖着我的心房。
正因为我们的细心珍藏,岁月的酒柜里才散发着浓郁的陈香,即使那片初心已经更改了模样,至少岁月依旧安然无恙。
第三篇:趁还来得及杂文随笔
母亲节来了又去,“为母亲送祝福”、“关注父母”的声音又在喧闹的人群中冒泡了。不过写这篇小文倒不是随了这个大流,而是确实有个事触动了我。
家中父母年事渐高,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最近风险意识突然苏醒,想给家里人都买份保险。为此我集中研究了两个月,终于把保险相关的东西学懂了七七八八,然而,学到东西的成功喜悦没多少,却学来了一堆感慨——因为年龄问题,绝大多数保险父母已经不能买了。后来听说某健康医疗险年龄限制放宽,我抱着侥幸的态度去帮父母投保,结果母亲也因为曾经患病而被拒保了。这个意料之外的事不禁让我有些恐慌——作为儿女,父母老去,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又还有多少事情来得及做?
在外谋生,基本上每年只能回家看望父母一次。每次回家看到父母的第一眼,我都有些揪心,因为那些每日见面发现不了的时光痕迹在他们身上总是变得那么明显——父亲的头发又少了,母亲的皱纹又多了。但是这揪心我不让它持续太久,因为我没那么多时间惆怅,我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回家的短暂时光,即使我深知这并不能延缓时光的步伐。
每次离家,都是十分不舍。我总会暗暗告诉自己,有空一定要多给家里打电话,多让父母听听儿女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时间一长,揪心的感觉就淡忘了,工作一忙,心情一烦,这些事也就顾不上了。
年复一年,老年斑渐渐爬上了父亲的脸,一颗一颗,我觉得特别扎眼,这是时光的腐蚀,是岁月的消磨。以前的父亲脾气火爆,总是说我年轻人太狂太傲,不尊重大人的意见,不重视过来人的经验,现在的他也变得平和了,似乎是变得不那么爆躁了,其实我知道,他是老了,爆躁不动了。还记得小时候我要抓知了,父亲轻松一跃就爬上了高高的大树,如今的他,怕是不再有这种矫健身姿了。
年复一年,母亲慢慢变唠叨了。以前的母亲,从来不絮絮叨叨,但是现在的母亲,一件事恨不得讲三遍四遍,一句叮嘱恨不得讲十遍八遍。我知道她怕,她怕我没听清,她怕我不上心,她怕我的答应只是敷衍她。以前的母亲,手工艺做得很棒,我小时候的玩具很多都是母亲亲手做的,现在的她恐怕看清书上的字都有些费劲了。
父母总是会买一堆东西给他们的孙子。这些东西在现在的人看来,一不“高级”,二不“时尚”,但是我知道这些东西在他们的消费观念里已经是“好东西”了。他们是决计不会在自己身上花这样的钱的。我知道,他们只是怕自己成为了年轻人的“累赘”,他们怕不再被需要。他们只是希望长大了的孩子们还“稀罕”他们。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还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父母都老了,他们的心思我们都懂,可是我们的行动呢?很多时候只是把感恩藏在心里,从来没什么行动。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在外打拼不容易,管不了那么多;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自己也很难……我们忘记了父母拉扯我们长大的难,我们忘记了父母在家里空虚寂寞盼儿盼女的难。我们热衷于把对父母的爱说给朋友听,以此来证明自己孝顺,我们热衷于把祝福放在朋友圈,以此来麻痹自己不安的内心,可是到头来父母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没有得到。
我们做儿女的真的应该问问自己,还有多少事来得及为父母做!他们当年为我们爬树捉虫,我们如今能为他们爬上梯子换个灯泡吗?他们当年亲手为我们做玩具,我们如今能亲手为他们做上一顿饭吗?他们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我们如今能带他们去买件新衣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也许我们很忙,也许我们很穷,前面所说的我们一件也做不到,不要紧,我们能在他们还看得见的时候让他们多看看我们吗?能在他们还听得见的时候多跟他们聊聊吗?能在他们带来我们并不喜欢的东西时开心地收下并告诉他们我们觉得他们很重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想父母还健在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幸福。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多,只是要趁还来得及!
第四篇:单身不是罪杂文随笔
喜欢旅游的我
男孩,女孩过了二十五岁以后,依然单
着,就会被身边“热心肠”所溶化,好像你单
着就是你的错,就会被冠上“剩男、剩女”。
我想没有谁规定一个人一定要成家立业,一定要结婚生子……
人生也就短短几十个春秋,活着:开心、健
康最重要!人生苦短,要懂得善待自己,善
待生命。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一个简简单单的大女孩
记得之前二姐因为年龄大了,还没结婚,村里人异样的眼光,老娘背着二姐,也曾骂
过;我知道并不是二姐不愿意谈恋爱,只是遇
人不淑,被一个无赖骗了几万块钱,后来她
离开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考上了大
专,后来留在省城工作,在后来结婚生子,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
我相信每一个单着的你,如果真的遇见适
合的另一半,没有谁愿意真的一个人走下
去,只是有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委屈自己。
凌寒独自开
如今的我依然单着。
是的,我不愿意委屈自己,不愿意过将就的生活;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反而让我的人身
失去自由,让我的生活质量下降,让我没有
了自己的空间,那我宁愿选择一个人生活。
如今的我有一份喜欢的工作
如今的我有三二个知心朋友
如今的我生活简简单单
如今的我收入不高 但能养活自己
单身的朋友们,单身不是罪,生活依然要
继续,开心、健康最重要!
有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很重要
第五篇:他不是城里人杂文随笔
小时候,有一回,父亲带我到他义兄家做客。父亲教导我称其为“潮伯”。潮伯曾对我父亲有恩,是城里人。父亲是农村人,心地善良,不忘恩,每年至少要去访他一次。
父亲和他谈话的样子甚战兢,客套话、感激话甚多,似是刚从师学艺的新徒弟,而潮伯,一个劲地抽烟,只听和答,始终没先发话。眼睛一直盯着电视节目,生怕电视机被人偷走似的。烟,也始终一支没发过,专抽我父亲发给他的。
纳闷间,潮伯喊来他儿子阿淳带我去玩。阿淳比我大一岁。看起来,他有点不情愿,表情木然,半句话没说,揪起我上衣的小肩就走,在一棵木棉树下停下,严肃地说:“站好,不许动!城里的街路难认,小心失踪!”说完便开溜。这话当时我听起来觉得极不舒服。冬风吹过,木棉树沙沙作响,我感到有点冷。
原来是去找玩伴。邻居的,城里人。
“好了,我们一起玩吧,他是从农村来的……”阿淳还没介绍完,那个邻居男孩便中断他的话:“我不玩了,你们玩吧。”转身就走。
阿淳着急起来,加大音量:“为什么?”
男孩似是不想回答,径直往前走。
突然,他扭过头来,板着脸,指了指我:
“他,不是城里人。”
我生气了。一句话没说,冲回屋里扯拉着父亲的裤管,叫嚷着要回家……
父亲没依我,狠狠地瞪着我:“我警告你啊,这是伯伯家,不准你撒野!”
就那样,我“无戏”地,偎在父亲身旁,闷过了艰苦的近一个钟头……
回家后,我忍不住问父亲:“阿爸,潮伯为什么那么冷漠?为什么专抽你的烟?他那样对待你,你为什么还要去他家?”
父亲微笑着对我说:“阿勉,你还小,不懂。看人要看心。”那时,我才八岁,当然不太明白父亲的话,不久也就把这句话淡忘。
自此,在我心深处,注入了对城里人排斥的情感,尤其是那句“他,不是城里人”,不时地,会在我耳际回响。直到有一天,我的臂膀被报社一位投递员摇动。
那日我正在家里看书,听到熟悉的摩托车声,便放下杂志冲出去拿报纸。突然,那个投递员失声喊嚷:“小心!鸡!”紧接着是一阵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发出的声音。我循声望去,自家一只老母鸡被一位小伙子的摩托车吓得快速逃走,险些被撞上。那位小伙子开得太快,由于急刹也险些摔倒。
一时,我甚感激:“这只母鸡是我家的‘老功臣’,这些年来不知下了多少蛋了。近期更努力,坚持一天下一个蛋,供我早晨上班前吃。真是谢谢你!”
投递员似没听见,不发一语,依旧习惯性递过报纸,启动摩托车就走。
我甚纳闷,又骤然想起什么,遂大声问:“喂,您哪里人?”
“城里人。”刚开出几米远的他,没有减速,也没回头,声音不大,却甚清脆,如深山里的泉,注入我的心田。
“城里人”,我的心一震!好多年了,这三个字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更是那么的陌生。城里人、城里人,终于引起我的兴趣,纳入我的视线。
此后,我在和城里人交往过程中,渐渐觉察到其身上也有某些可贵之处。
那天,我去探访一位文友。城里人。
聊得起劲的时候,门铃响了,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双眼微凸,衣着平淡。文友开门后表情显得意外。显然没有先预约。中年人进门后没有坐下,从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来,塞在文友手里:“我买了一辆三千多的,这两千是剩下的,请您收回。太谢谢你了!”文友更加意外,稍后则回过神来,对他说:“是三千多,不是三千。所以没剩这么多。到底三千几?”中年人说:“您已经对我够好,我已经够感激,我是不会再拿的。”转身就走。
文友猛地拉住他,迅速从两千元里面抽出好几张一百元的钞来,塞给他:“不能这样的!”
“应该这样的!”他猛地用力挣脱,跑得比兔子还快……
我当然就这事问个究竟。原来,那人是修理电视的,几天前文友的电视机坏了,亲戚介绍他上门维修,修后欲回家,才发现摩托车不见了。文友同情他,给了五千块去买辆新的。
我感动了,猛地用双手捧起一杯热茶,递给文友,问:“那人是哪里人?”
文友对我的问题似是不感兴趣,缓慢喝完茶,用食指抹干嘴角茶液,点燃香烟,吸一口,吐出,方淡淡挤出三个字来:“城里人。”
又是城里人!
我震撼了;被这两个城里人震撼了。我突然想:心灵深处的阴影,滞结,淤渍,不是借着自身的力量及意志就能够释除的。亮光,性情,启示,精彩……许多许多,又不一定是从书本上就能够探掘得着的。答案,就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要你的心装的是春天,不要把视线移开……
我想起邻居一位女孩来。去年深冬,她在我家院子里玉兰树下玩耍时,采摘到了一朵洁白芬芳的玉兰花,当时我就十分诧异:玉兰不是在夏秋时节盛开吗?怎么暮冬里也有盛开的玉兰花?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我一直没有用心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