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11:5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最终版)》。

第一篇: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最终版)

在研读教材方面,我的体会是8个字:表里求索,左右勾联。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的做法是8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为了达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的教学境界,在设计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或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争取做到这样8个字:理性思考,诗意策划。

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是教学设计中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像写文章的意在笔先一样。

所谓理性思考,指的是对教学设计本身所进行的比较严整细密的思考。理性思考比较深刻的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起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过程来看,其步骤、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其外在的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表现出一种或彼此承接、或起承转合、或拾级而上、或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从其活动的细节来看,则表现出一种圆润、自然、细腻和富有文气之美。

如果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理性思考对教师的要求,那就是,阅读教学设计应追求:①深化课文研读;②优化教材处理;③强化课型创新;④简化教学思路;⑤细化课中活动;⑥美化教学手段。

这深化、优化、强化、简化、细化、美化六化中的每一化都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理性思考的一个侧面,有了这种理性的思考,相对于我们所习惯的教学设计过程来讲,无疑是教学艺术上的提升。因为从操作的层面来看,我们往往是从感性的、经验的、重复的常用套路出发来进行教学安排,个人虽然各异而教学过程却大致一样,于是长久地大面积地表现出一种通俗的感性操作方式。

所谓诗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比较生动美好,比较有文气和比较雅致;所谓诗意策划,就是指充分地考虑与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中层次的美、活动的美和细节的美,就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酝酿的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诗意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诗意,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而言。作为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教学的美感中生活,让学生在一种高雅的语文环境中生活,这不仅仅只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美好情趣的培养,一种健康性格的养成。

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其实是统一的,是同步的。比如前面所说的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等内容,就既是理性的,同时又是诗意的。所以我们说,一节层次比较高的课,从整体的布局上,应该让人们看到它表现出了一定的理性特征;从教学情景中,应该让人们感受到它运用了一定的诗意手法。

如《鹤群翔空》的教学创意。

创意说明:这是对教材的一种侧面的处理手法。它根据课文的内容用三个教学板块来整合教学内容,用一种巧妙的手法让学生充分而有序地活动起来。

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鹤的文章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

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积累了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3.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发现、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这就是创造一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这样,整节课以阅读交流为主线,通过扩写一个句子续写一个句子创造一个句子这三个引子、三个话题的展开来理解品评课文,思路简明,手法生动,教学内容丰满而又扎实;这样的三个教学板块实际上达到了这样的教学目的:

(1)速读,整体式概括。

(2)寻读,自主式积累。

(3)细读,多角度品味。

这是具体准备教学方案时的操作方式。其结果是产生一个较为规范的教学蓝图。

整体勾勒,指的是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简洁地、提纲式地描画出某篇课文或者某一节课的教学步骤、教学角度及教学内容。其要求是合理。匀称安排,指的是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根据每一步骤的教学内容规划一下所用的时间,力求各个主要步骤的时间大致相当。其要求是恰当。

第二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

这里所说的“活动”,指的是学生的课堂阅读与训练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标中各有一句话值得品味。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让学生在大量、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据此,在课堂教学方面,从理念到手法,从教案的整体设计到细节的精心安排,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到课堂教学结构,都必须而且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组织与开展属于学生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

这就是“学生活动充分”。

“学生活动充分”的好处有: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学习;集体活动的形式成为常态,有利于学生的同步发展;教师可以组织起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丰富活动;调整教学节奏,形成课堂上动静相宜、有动有静的生动形态。

设计与组织语文课堂学习实践活动要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形式”,二是“创意”。即:课堂活动的形式要丰富,要实在,要有训练的力度;课堂活动的创意要生动,要新颖,要有精致的角度。请看下面的设计实例:

分层推进式朗读活动

一般的课堂朗读就是齐声朗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的层面主要是让学生“出声”,很少关注对文本的反复体味,下面《三峡》的朗读设计就不一样: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

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清/荣/峻/茂;巴东三峡,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是一个很细节化的立意很高的朗读教学设计。它不仅仅只是有序地推进,也不仅仅只是欣赏角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它的第一步起就切入到作品的艺术风格之中,就将学生引入到优美动人的情景之中。

课文复述式说读活动

就是读课文加上说课文,由学生自己在说说读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说读,是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各种要求不同的说话活动,如复述、概括、叙述、评点、想象等等。说读是一种最能让课堂叫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活动。如《童趣》的“说话”教学:

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说:

同学们,课文第一句话是“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现在请同学们抓住“忆”字来概说课文内容,抓住“小”字来分说课文内容,抓住“趣”字来详说课文内容。

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细节设计,让学生抓住三个字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说”出课文内容,既思路清晰地展开了充分的课堂活动,又让学生透彻地理解了文意。

角度丰富的写读活动

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有读有写,读写结合。其形式丰富多彩,如给词写话、课文集美、信息提取、句式学用、段式学用、篇式仿写、生动译写、想象扩写、片段点评、诗联欣赏、课文概述、课文作文、艺术性概括、艺术性改写等。

下面是有关《行道树》的一次写读活动设计。

写作活动目的:集锦一批美句。

将美句集为微型短文,激情诵读。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受到的训练是多么扎实有效。

微型话题式品读活动

微型话题,是教师研读课文之后提炼出来的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课文研读的小小话题;每一个话题都是一个“抓手”,都能让学生深深地进入文本,都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表达”。

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泥人张》阅读活动二的课中微型话题设计:

请同学们自选一个话题进行阐释,表达自己对作者写作技法的欣赏。

场景设置 人物出场

气氛渲染 细节描绘

对比手法 伏笔照应

悬念设置 空白艺术

由这些话题,我们可以想到课堂阅读活动的精细深刻与生动深入。

妙点揣摩式欣赏活动

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点揣摩,进行妙要列举。有时候,这种实践活动是完全自由的,学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发表见解。有时候,这种实践活动则有着精粹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活动的成果会显得特别精致。

比如,《松鼠》的教学片段——品析课文第2段的语言表达之美:

描述美: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修饰美: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

修辞美: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句式美: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情感美: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一个“美”字,贯穿于文章细部的语言欣赏过程,像一条线索串起了闪光的珍珠。

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与进行,需要着眼于能力训练,需要教师舍得给学生时间,需要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提升、优化学生的看法。没有这三个“需要”,活动的质量会大打折扣。

(湖北荆州市教学研究室;434000)

第三篇:余映潮 诗意手法1

理性思考,诗意策划——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

(一)余映潮

在研读教材方面,我的体会是8个字:表里求索,左右勾联。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的做法是8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

为了达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的教学境界,在设计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或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争取做到这样8个字:理性思考,诗意策划。

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是教学设计中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像写文章的“意在笔先”一样。

所谓“理性思考”,指的是对“教学设计”本身所进行的比较严整细密的思考。理性思考比较深刻的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起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过程来看,其步骤、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其外在的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表现出一种或彼此承接、或起承转合、或拾级而上、或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从其活动的细节来看,则表现出一种圆润、自然、细腻和富有文气之美。

如果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理性思考”对教师的要求,那就是,阅读教学设计应追求:①深化课文研读;②优化教材处理;③强化课型创新;④简化教学思路;⑤细化课中活动;⑥美化教学手段。

这“深化、优化、强化、简化、细化、美化”六“化”中的每一“化”都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理性思考的一个侧面,有了这种理性的思考,相对于我们所习惯的教学设计过程来讲,无疑是教学艺术上的提升。因为从操作的层面来看,我们往往是从感性的、经验的、重复的常用套路出发来进行教学安排,个人虽然各异而教学过程却大致一样,于是长久地大面积地表现出一种通俗的感性操作方式。

所谓“诗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比较生动美好,比较有文气和比较雅致;所谓“诗意策划”,就是指充分地考虑与设计阅读教学过程中层次的美、活动的美和细节的美,就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某一细节、某一步骤方面所酝酿的具有文趣、具有情味、具有美感、具有诗意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诗意,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而言。作为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教学的美感中生活,让学生在一种高雅的语文环境中生活,这不仅仅只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美好情趣的培养,一种健康性格的养成。

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其实是统一的,是同步的。比如前面所说的“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等内容,就既是理性的,同时又是诗意的。所以我们说,一节层次比较高的课,从整体的布局上,应该让人们看到它表现出了一定的理性特征;从教学情景中,应该让人们感受到它运用了一定的诗意手法。

如《鹤群翔空》的教学创意。

创意说明:这是对教材的一种侧面的处理手法。它根据课文的内容用三个教学板块来整合教学内容,用一种巧妙的手法让学生充分而有序地活动起来。

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鹤的文章”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

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积累了……”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3.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从品析、欣赏、发现、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课文内容说一句欣赏的话,这就是“创造一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这样,整节课以“阅读交流”为主线,通过“扩写一个句子——续写一个句子——创造一个句子”这三个引子、三个话题的展开来理解品评课文,思路简明,手法生动,教学内容丰满而又扎实;这样的三个教学板块实际上达到了这样的教学目的:

(1)速读,整体式概括。

(2)寻读,自主式积累。

(3)细读,多角度品味。

这是具体准备教学方案时的操作方式。其结果是产生一个较为规范的“教学蓝图”。整体勾勒,指的是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简洁地、提纲式地描画出某篇课文或者某一节课的教学步骤、教学角度及教学内容。其要求是合理。匀称安排,指的是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根据每一步骤的教学内容规划一下所用的时间,力求各个主要步骤的时间大致相当。其要求是恰当。

第四篇:《诗意故乡》1教学设计

《诗意故乡》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 【教学内容】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册第2册《情归故乡》中“诗意故乡”。【具体内容】

《望月怀远》《商山早行》《月夜忆舍弟》《踏莎行 滨州旅舍》《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乡愁四韵》《秋思》《边界望乡》《思乡—致我的兄弟》 【设计理念】

本主题诗歌全部以怀乡为主题,设计“怀乡”主题教学,积极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品味诗意、感悟诗情,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诗歌的文学体验更为厚实,带领学生走进怀乡文化,感受怀乡文化。【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自我感悟等方法,明白诗歌大意。

3、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4、感受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意、品诗韵。【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情导入。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大家学习了三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都是思乡怀亲的,诗人笔尖流淌的全是浓浓的乡愁,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惆怅。

正所谓,望月怀远对愁眠。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行又一行浸满离愁别绪的文字中。现在让我们走进《情归故乡》这本书,用心灵去触摸与感受诗意的故乡。

二、对话《望月怀远》

大屏幕出示课件,教师配乐朗诵。【以音乐渲染,教师激情导课,营造教学的“情感场”。直接切入主题。)

1、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他彻夜难眠,多情的人啊,也怨恨起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不得入眠。月亮啊,你虽然明亮,却不能满满的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只盼在梦中和家人相会,可是这漫漫长夜啊,如何才能入眠呢?

2、孩子们,知道老师刚才的朗诵,指的是《诗意故乡》中的哪一首诗吗? 出示课件:《望月怀远》

请大家打开课本87页,自由朗读《望月怀远》这首诗。

3、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指生读。

4、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体会?

5、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望月怀远》,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望月怀远》)

6、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87-89页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默读《望月怀远》。

(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诗的意思,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7、好了,老师提一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诗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老师板书:怨遥夜)学生谈感受。

8、(适时总结)怨恨这慢慢的长夜。诗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愁眠,由愁眠而怨长夜,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啊!

三、感悟《商山早行》

1、同样是明月,同样是愁眠,同样的是牵挂,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一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更将离愁别绪的情感写到了极致。

课件出示:《商山早行》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教师适机指导。

3、读了以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师适时板书:思故乡)

4、老师同样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诗人此时“人”在哪儿?“心”又在哪儿?

5、(适时总结)诗人此时或许正在茅店,或身在槲树下,枳花旁,人在旅途中,心啊,却留在了杜陵,留在了家乡,于是,在思乡的夜里,故乡,进入了诗人的梦乡啊!让我们带着这满满的思念,再来读一读《商山早行》。

6、齐读《商山早行》。

四、感受“化身千亿思故乡”

1、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被朝廷贬到了外地。仕途的不如意,离家的思念情,愁苦的断肠意,被诗人揉碎在这短短的四行28个字中。课件出示《与浩初商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断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2、简要介绍诗的背景。

3、桂林的山多美啊,可在柳宗元的诗中像什么?

4、为什么像一把把剑一样的刺他的心呢?

5、读一二两句。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产生了联想?

6、他是多么的想家、思家,奇特的想象是为了表达他深切的思乡之情。

7、配乐读这首诗。

五、唱诵经典品诗韵

配乐“五言”“七言”,唱诵三首诗。

六、触摸现代诗歌《乡愁》

1、同学们,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都是相通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种说不清、道不明,萦绕在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在诗人的笔下,通过一组组具体的意向表达出来,那些优美的文字,就会一字字地敲打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了。《乡愁》,是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让我们读一读这首诗,看一看乡愁在余光中的笔下是什么?

孩子们,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所以,不仅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它,现代的国内外的文人对它也特别钟爱。请看这一首《乡愁》,这首怀乡诗被选在了《情归故乡》的扉页上,课件出示:《乡愁》

范读《乡愁》

2、学生自由朗诵《乡愁》,并思考填写: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

你还能继续写下去么? 乡愁是—— 乡愁是——

3、简要介绍背景(配乐,有感情)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断雁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对家乡的眷恋。

孩子们,除了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四首诗歌,“诗意故乡”中还有五首诗歌,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些怀乡精品,去聆听诗人内心的声音吧!

(音乐响起,学生自由诵读。)

七、深情总结悟经典

师:孩子们,愁眠、思乡、牵挂,这些情感对你们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李白、杜甫、温庭筠等等,这些伟大的诗人,对你们来说可能还比较遥远,但是,因为文字、因为我们共有的这一轮明月,我们结识了一位又一位有着离情别绪却

又能将其浸透于文字中的他们,从此,这轮明月没有了距离,尽管我们和他们相隔几百年,从此,我们之间不再陌生。孩子们,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板书】

情归故乡

夜难眠

梦难成乡难回

文化

思故乡 经典

第五篇:《散文阅读》之《散文手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赏析散文手法类试题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赏析散文手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能力目标

掌握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和技巧,准确赏析散文的手法。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提高文化、文学素养。

二、教学要点

了解赏析散文手法类试题考点要求、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学习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并熟练运用赏析散文手法的方法技巧,准确赏析散文中的手法。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考纲 明确考纲:

赏析文学作品表现手法。阅读了解考纲 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 典例导引

1、(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5题。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 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 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下载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衬托写作手法跨学科综合教学设计-Eduwest

    例7-3:小学语文知识点“衬托”写作手法跨学科综合教学设计 万绿丛中一点红(Serve As A Contrast) (《文理艺大综合课程与教学设计》小学高上.第29课) (一)综合发展目标 1、能够进一......

    教学手法试“巧立名目”

    例谈教学手法的 “巧立名目” 荆州区李埠中学 倪华柱 相信不少观众都喜欢《开心100》、《快乐大本营》 这样的综艺节目,我想其节目的花样迭出、轻松诙谐应是主要原因吧。中学......

    诗意的语文 诗意的教学

    诗意的语文诗意的教学 牟燕 语文是感性的,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般的牵手一瞬;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难跋涉中的一声感叹;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

    诗意语文教学艺术

    《诗意语文教学艺术》观后感 宁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侯晓敏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专题报告中提出:语用教学要在语境视野下进行。王老师把语境分为三类:......

    诗意语文教学初探

    诗意语文教学初探 陈仓区贾村镇中心小学 谭芳勇 【内容摘要】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

    四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诗意八景》教学设计

    诗意八景 学习目标: 1、 进行语言训练,学习从具体形象到凝练深刻的表达。 2、 同景异诗,合作求新,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合作体现创新,共性中彰显个性。 3、 搜集、欣赏、品析羊......

    实用推拿学手法教学资料

    实用推拿学手法教学资料  手法医生必备收藏 潘宝辉中西医资料库,名医之路灰狼一路同行!资料热线,手机同微信QQ,***加灰狼微信赠送医学资料大礼包一份,感谢各位老师一路......

    古建筑设计的三大展现手法

    古建筑设计的三大展现手法 古建筑设计要尊重历史经典 在古建筑照明设计方面颇有经验的远景古建筑设计公司任见指出,“尊重经典、表现经典”是中国古建筑照明设计最核心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