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CAD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论文
在工程设计行业,设计生产的主要成果就是设计文件,CAD出图率在有的单位或项目中已高达100%,但验收归档管理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只对纸质进行验收,电子文件散落在设计人员手中或简单收集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文件逐渐丢失,各种信息被逐渐忘却,再重复利用查找相当困难。而设计行业设计文件的重复利用率又比较高,所以CAD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就显得更迫切。
一、CAD电子文件归档现状
1.电子文件归档缺乏规范化、制度化
由于电子文件涉及的技术环境较复杂,采用标准化的方法管理会更细致、周全、易于操作。目前电子文件收集通常缺乏制度保障,或即使有明确的制度,执行常常不到位。
2.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由计算机人员操作,有的由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实践证明电子文件的归档以及电子档案的管理仍以档案管理人员为主较好。因为档案管理人员经过多年实践与培训,具备了相当强的业务能力,已形成相对稳定的骨干队伍,有较好的工作基础,而且由于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他们也基本掌握了简单的数据库知识和计算机的操作原理及特点,更清楚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异同。而大多数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较为陌生。
3.归档的电子文件质量较差,内容真实性无法保障,且缺乏可读性
有些单位仅处于坐等电子文件归档阶段,且归档的电子文件仅从形式上进行鉴别,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可读性未把关,草率整理刻盘归档,致使归档的电子文件不齐全,内容不真实,形成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及元数据未同时归档,无法提供可利用的资料。
二、CAD电子文件归档前瞻
CAD电子文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形成的产物,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大量电子文件不断涌现,无纸化办公是必然趋势,及时、有效收集电子文件,科学管理电子档案是广大科技档案工作者的职责。
1.CAD电子文件的特点
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电子文件第一次使用了人工不可识读的记录符号——数字式代码,对于这种经过复杂编码的“比特”人工无法破译它的含义,只有通过计算机特定的程序解码,使之还原为输入前的状态,人才能识读它。
信息对系统的依赖性。电子文件只有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作用。
信息的可变性。电子文件的增删十分容易,不留痕迹,计算机系统中的静态文档被大量动态文档所取代,动态文档中的数据不断地被更新或补充,以反映最新信息。
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电子文件的存储密度大大高于以往各种人工可识读的信息介质,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介质的存储密度还将继续加大。
信息的可操作性。电子文件可以随时适应人们的需要,修改、调阅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2.CAD电子文件非实体归档的可行性、必要性
电子文件不论实际存在什么位置,都可以做到在不改变其物理存储位置的情况下进行逻辑归档。也就是说,人们认为是“集中”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实际上可能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各个角落,甚至相距十万八千里。
档案管理长期存在着文件的数量与存储能力的矛盾。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介质的存储密度将继续加大,把一个档案室库藏档案全部装进一只皮箱不再是神话。
在电子文件制作时,我们可以得心应手地使用所需要的存储于不同地方的数据,修改变得很容易熒杓菩幸瞪杓仆贾健⑽募重复利用率较高。如在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数字三维模型可以使设计人员看到其中的任何一个剖面及其有关的参数,并对设计中的任何部分加以修改;可以使不同的设计人员同时在同一张“图纸”上工作并且互相知道修改的内容;工程项目有些技术条件相同的工程经常直接套用已有工程的图纸,大大提高工程设计效率。
三、完善CAD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措施
1.完善制度,措施到位,合理配置资源
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情况,依据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前端控制原则及完整性、真实性、可读性保障原则,参照国家标准GB/T 17678.1—1999《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制定本单位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
明确归档电子文件是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由于电子文件内容复杂、专业性强,入库前后都要进行修改,档案部门不一定能够保证电子文件完整、准确、系统,明确规定及时、有效归档电子文件是项目负责人的职责之一,必要时辅以一定的行政、经济手段,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统一电子文件归档格式。因为没有标准的制约,任何工作都会带有随意性。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建立一系列标准,如CAD系统软、硬件平台,制图的编辑软件、字库、图幅、格式,电子文件的数据类型、文件种类,电子文件的编号、著录,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要求,工程项目电子文件光盘的信息组织、刻录、标识等,保证归档的电子文件齐全、完整、真实、有效,便于长久利用。
合理配置资源包括设备和人力资源。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都是在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支持下完成的,因此充分配置电子文件管理所需设备是从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前提。此外,电子文件的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都要由电子文件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完成,尽快培训一批档案人员来负责电子文件的管理。
2.尊重并贯彻前端控制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4.5明确要求:“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应实施全过程管理,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实践证明电子文件归档与传统纸质文件归档不同。传统的做法可以不管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只要根据文件的保存价值,在工程项目结束后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存,但电子文件沿用这种方法行不通,如CAD设计图纸,由于文件系统格式不同,造成档案光盘系统无法利用CAD形成的光盘。
勘测设计阶段是确定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的最佳时机。从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文件形成之时起,档案管理者即介入,进行监督、指导,提出文件运行的环境背景、元数据,划定该归档的文件范围,敦促其进行适时归档,防止电子文件的丢失,保证电子文件的完整、准确。
3.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步归档
据《清华大学自动输入及管理系统TH-DAIMS使用指南》统计,在进行系列产品设计时,新型号图纸80%可以采用同一系列原图图纸,无须任何修改,而20%需要修改的图纸中,也只要做局部修改。但由于工程设计电子文件始终处于动态过程,其内容在不断变化,设计人员受计算机内存容量影响,常会删除一些过时信息,为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准确,必须实行归档纸质文件的同时归档完整的电子文件。
4.重视技术鉴定
工程项目电子文件的归档与验证应同步进行。电子文件的技术性鉴定包括对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可读性的认定和对文件载体的性能的检测。
可读性鉴定目的在于确认电子文件中的内容可以正常读出,没有丢失和差错。进行可读性鉴定时不仅要确认文件在当时的可读状态,同时需要分析其是否具备日后多次无差错读出的性能。检查归档电子文件的辅助技术材料是否齐全也是可读性鉴定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如关于电子文件使用的操作系统和支持软件的记录材料,是保证电子文件由代码还原为可读信息的“引导”,不可遗漏。
对于电子文件的可靠性鉴定,主要从内容的真实、完整性上去把关。电子文件的易修改性使得计算机系统中同一文件经常存在不同版本,归档的电子文件必须是最终版本,必要时可保存某些草稿和定稿。电子文件的版本不像纸质文件的稿本那样易于识别,管理人员可借助计算机中记录下来的时间进行比较和鉴定。从文件的相关性入手检查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性。随着软件功能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套电子文件中的文字、图表、数据分布在几个甚至几十个地方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即使在同一主机内,一份电子文件也可能以若干份文件相连接的方式存在。如果分布在各处的“文件成分”汇集不齐,一份文件便无法再现其全貌。
对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无病毒鉴定。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来自四面八方,受病毒侵害的机会多,因此对于以介质状态归档的电子文件,应先杀毒,再接收,避免危及整个档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 17678.1-1999.2、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一致性测试。GB/T 17679-1999 CAD.3、冯惠玲。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档案学1998.4、茆荣珍。水利勘测设计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治淮,2002.11.
第二篇:医院办公室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论文
【关键词】 电子文件;档案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逐步完善,电子计算机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以往手续繁杂的办公行文、来往函件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在计算机上办结。文件从产生到处理结案几乎不使用纸和笔,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以其快捷、方便等的优越性大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如果一旦操作不当或染上病毒,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探讨研究电子文件归档的方法,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是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电子文件在归档方面的现状与分析
1.1 从目前来看,电子文件在归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1.1.1 原稿被忽视,随意遭删改
在电子计算机上起草、制作文件,这是办公室的常事。然而,一旦文件定稿打印在纸上后,作为草稿性的电子文件经常被忽视。这些电子文件绝大多数未被保留,它不是被清除就是被新文件覆盖。许多单位对电子文件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甚至随意对其进行增、删、改等操作,使具有原始性的电子稿件面目全非,失去了归档保存的意义。
1.1.2 归档程序不明确,存贮载体不安全
电子文件的归档就是依据归档的范围,通过计算机对处理完毕的有价值的文件进行收集、筛选、分类并使之转化成为电子形态的数字化档案的一项工作。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程序不明确,存贮载体也存在安全问题。如有许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和技术性,把应归档文件只是简单地保存在计算机硬盘存储器上,这样,一旦信息系统出现问题,电子文件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全部丢失。有些单位以软磁盘作为电子文件存贮的介质,由于软磁盘极易遭到损坏,其保存的期限及可靠程度也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极不安全。
1.1.3 归档不鉴定,真伪不辨别电子文件的鉴定,是对其价值的断定和对其真假进行鉴定的一项工作
对于电子文件收集归档阶段的鉴定工作来说,就是解决文件的去留问题。然而,现在有些单位对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假与价值,既不做辨别,又不做鉴定,只是将计算机上所有的文件都存到光盘上,就算归档了。这样归档,一方面是达不到存真去伪、存精去杂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使大量珍贵的文件湮没在价值不大或不精炼的档案材料之中,给归档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1.1.4 人员素质低,专业人才缺
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不但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档案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从目前情况看,从事档案工作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素质偏低,许多档案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具备档案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复合型人才。有些单位档案部门虽然引进了现代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但因专业人才缺乏而未能让其充分发挥作用。
1.2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2.1 思想认识问题
传统的档案工作是以纸质文件材料为主要工作对象,自从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后,电子文件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步地取代以往的纸质文件。电子文件是一种新生事物,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理应去认识它、接受它。然而,有一些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这些人观念陈旧、意识淡薄,认为档案还是纸质的妥当,对电子文件的优点视而不见,不接受新生事物,不参加学习培训,不懂得计算机操作,总是按老的一套来对待工作,这就给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带来了影响,这是原因之一。
1.2.2 管理工作滞后问题
目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很快,五花八门,日新月异。
然而,国家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还没有具体法律法规,许多单位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管理只停留在以前对纸质文件管理的水平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电子文件归档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的单位虽然有规章制度,但其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却没有考虑到计算机的特点,因此,操作起来不顺畅、不方便。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这是影响电子文件归档的原因之二。对电子文件归档的几点建议
电子文件归档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类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信息时代更好的、更完整的、长期的保存下去。为此,笔者建议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更新观念,适应形势
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既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达国家已有60%以上的政府行政工作是通过因特网和其他电子通讯方式实现的。因此,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一名档案工作者,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紧跟形势、更新观念、接受新事物,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以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2.2 认真收集,保护原稿
不论纸质档案或是电子档案,收集工作总是第一关,是做好归档管理工作的基础。收集工作是否到位,对后续各环节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该收集归档的文件没有收集,不仅影响到档案的完整性,更不用说开发与利用。对文件在处理过程中曾修改的,在附件上要有该文稿历次修改的标记,各种修改信息应予以保留,不可任意进行删除,要保护好原稿。
2.3 做好鉴定,确定价值
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鉴定小组要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鉴定。第一要辨别电子文件的真伪;第二要确定电子文件的价值;第三要确定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只有真实的、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才有保存的必要。
2.4 按照程序,做好归档
电子文件的归档,必须按照程序进行。首先,对应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其次,对电子文件进行鉴定,确定其去留问题;再次,将电子文件脱机存储在可靠的载体上并送交档案室归档。设有虚拟电子档案室的,可用邮件的形式传递到档案室。在格式上,一般采用通用格式。如文档文件采用doc格式,数据文件采用dbf文件等。在时间上,由各单位自定,按期限进行归档。在保存数量上,一般保存两套以上同版本的电子文件,其中一套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另一套由相关业务部门异地保管。对网络环境下生成的大量的业务电子文件也要做好备份,但不要将备份文件和原电子文件存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
2.5 加强防患,确保安全
存储载体的安全与否,关系到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成败。因此,对归档的电子文件,要采取可靠的措施,确保电子文件存储的安全。及时修补管理软件的安全漏洞,对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实现全天候自动升级,做好档案上传、下载安全等和访问权限等的防患工作。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及时升级服务器主机和数据库的硬件设施,确保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2.6 加强培养,提高素质
电子文件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其归档技术、编排技术、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毒防治技术等都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才是当务之急。解决人才问题,一方面可以直接吸纳档案管理、电子计算机或数字通信等专业技术专业人员,另一方面是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选送进修学习,使他们迅速掌握档案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解决目前人才缺乏的难题。
综上所述,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它以其自身独特的记录形式和与纸质文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它的产生给传统的档案工作理念、技术和方法带来严峻的挑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场新的变革。尽管电子文件也存在某些不足与缺点,然而,其利远远大于弊。因此,只要我们辩证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工作,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第三篇:公司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定
文章标题:公司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定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公司电子文件的归档及管理工作,保障归档的电子文件安全有效地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电子文件,是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讯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第三条档案室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凡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均必须归档。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密级划分,参照国家有关纸质文件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电子文件一般应在办理完毕后,即时向单位档案部门归档。
第六条电子文件物理归档的基本要求:
(1)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应在三个月内进行物理归档;
(2)电子文件应按照本单位纸质文件的分类方案和整理方法进行分类、整理,下载到耐久性的载体上,(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
等,不允许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3)经过过程中的情况随时记录在相应的文件中;
(4)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转换为通用型电子文件;
(5)归档的电子文件载体应标明载体编号、类别、密级及保管期限;
第七条电子文件归档时,《电子文件登记表》、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应与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同归档保存。
第八条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必须将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制成纸质文件,与原电子文件的存储载体一同归档,并使两者互联。
第九条电子文件在无纸化办公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保证不会非正常改动。
第十条各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应在运行电子文件处理系统的硬件环境中设置足够容量,安全的专用存储器,存放处理完毕应当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以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完
整与安全。
第十一条归档电子文件移交前,文件形成单位必须认真检测电子文件,并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检验表一式两份,一份随电子文件移交给档案馆,一份由
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保存。
第十二条电子文件的检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1)载体有无划痕、是否清洁等;
(2)有无病毒;
(3)核实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审核手续;
(4)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5)对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核实其相关软件、版本、操作手册等是否完整;
第十三条档案室按照检验要求对进馆电子文件逐一验收,对检验不合格者,应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
第十四条移交档案馆的电子文件应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封存保管,一套提供利用。
第十五条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除应符合纸质档案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1)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避免擦、划、触摸记录涂层;
(2)单片载体应装盒,竖立存放,且避免挤压;
(3)存放时应防磁、防光、防潮、防有害气体;
(4)环境温度控制范围为17℃-20℃,相对湿度控制范围为35-45。
第十六条电子文件归档每满1年对涉及的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
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文件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
第十七条档案保管的电子文件应定期进行检验、转存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管理登记表》。
(1)对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2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2)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文件,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不少于4年。
第十八条归档电子文件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制电子文件。
第十九条利用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使用拷贝件。对具有保密要求的归档电子文件采用网络方式提供利用时,应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采取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
第二十条归档电子文件的鉴定销毁,参照国家关于档案鉴定销毁的有关规定执行,在办理审批手续后实施。
属于保密范围的归档电子文件的销毁,如存储在不可擦除载体上应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
第二十一条档案馆应定期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接收、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情况进行统计。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未尽事宜,参照国家其他有关电子文件的标准和规定。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及管
理规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公司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定。
第四篇:XX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保障归档电子文件的安全保管和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XX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XX省公文网上交换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可参照执行(以下统称单位)。
第三条 基本术语解释
(一)电子文件: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二)归档电子文件:具有重要凭证性、依据性和参考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三)电子文件的物理归档:指把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四)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第二章 管理体制和职责
第四条 各单位应明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分管领导,明确部门职责,责任到人。档案人员应忠于职守,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熟悉掌握本单位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技能,并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归档电子文件的作用。
第五条 各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的管理工作,对其实施全过程管理,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 电子文件的形成、承办、运转、整理等工作,由承办(业务)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日常监督、指导和保管、开发利用等工作,由档案部门或有关部门负责。
第七条 归档电子文件应与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部门要配备与业务部门相互兼容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有效识读。
第三章 归档范围、保管期限
第八条 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归档前应进行鉴定;具有重要凭证性、依据性和参考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应按照归档范围进行归档。
第九条 电子文件归档范围
(一)电子文件稿本代码: M—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F—正式电子文件;
(二)电子文件类别代码:T—文本文件;D—数据文件;I-图像文件;G—图形文件;V-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p—计算机程序;O-多媒体文件。
(三)电子文件信息类型:
1、字处理文件:指用计算机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归档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重点收集定稿电子文件和正式电子文件。
(1)定稿电子文件:用计算机起草文件时形成的最后一稿草稿文件,记录了文件的最后修改结果,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收集时须落实必要的签字手续,明确公文拟稿、核稿、签发等环节的责任者。对特别重要文件的历次草稿需要保存时,每一稿应加标识以区别。
(2)正式电子文件:指已修改、签发完毕的定稿、能行使其文件职能、以正式文件文号注明的电子文件。
2、数据文件:指采用数据库形式存在的具有文件属性的记录。
3、图像文件: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数字设备采集或制作的静态图像文件。
4、图形文件: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获得的静态图形文件。
5、影像文件:指用数码摄像机等视频设备录入的动态图像文件。
6、声音文件:指用音频设备录入并转换为数字形式的文件。
7、计算机程序:指计算机使用的商用或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软件的版本等。
8、多媒体文件: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声音、图像、图形、影像等两种以上的复合信息形式。
(四)电子文件载体类型 电子文件载体主要分为磁性载体、光学载体两种。磁性载体包括磁带、软磁盘、硬磁盘;光学载体包括只读光盘,可写入光盘、可擦写光盘等。
第十条 各单位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应定期将具有重要凭证性、依据性和参考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脱机备份。需要永久、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制作纸质版本与电子文件同时归档;转换成纸质版本的,应及时归入相应门类的纸质档案中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参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要求
第十二条 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包括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逻辑归档可适时进行,物理归档应按纸质档案的规定定期完成。各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应以物理归档为主,待条件成熟方可实行逻辑归档。具体做法<<XX省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第十三条 使用局域网的单位,其电子文件归档应报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可实施逻辑归档,其基本要求是:
(一)电子文件归档操作由具体经办人完成。
(二)档案人员应会同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设定查询归档电子文件的权限。
(三)网络管理人员应把归档电子文件的物理地址存放于指定的计算机服务器上,并须采取可靠的备份措施。
(四)归档电子文件应有该电子文件产生及运行过程的元数据,即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五)局域网应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系统设备更新时,应制定严密的数据转换办法,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并能在新系统中运行;档案人员应参与设备更新时的数据转换工作,并做更新记录。
(六)电子文件归档后,档案人员、网络管理人员要及时清理计算机或网络上重复的电子文件。
第十四条 使用单机或局域网条件有限的单位,其电子文件应采用物理归档方式,基本要求是:
(一)归档电子文件存储的载体光盘、磁盘等介质应注明是否已经做检毒和清毒处理;含有千年问题或其它隐患的数据文件不得归档。
(二)同一全宗内的电子文件按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机构(问题)分类。
(三)归档电子文件经分类排列后,应按《档案著录规则》著录标引,并编制机读目录和档号;其著录项目为:序号、全宗名称、题名、责任者、文号、存入日期及位置、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和软件环境。
第五章 移交、保管、提供利用
第十五条 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应按规定将每年办理完毕应归档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移交前,各承办(业务)部门应检查其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做到移交及时、数据完整、内容准确、手续完备等。
第十六条 撤并单位的电子文件应按规定向接管单位或有关档案馆移交。
第十七条 单位的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归档前的监督、指导工作以及归档检查验收和归档后的统一编目、保管、开发利用。档案部门应检验承办(业务)部门移交的电子文件,做到外观完好、整洁无损,记录的字节数、检索条目等著录项目与登记一致,确保上机测试无病毒和准确率。
第十八条 各单位向档案馆移交的电子文件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利用,一套异地保存。
第十九条 接收入库的归档电子文件,每两年要抽检一次,抽检率不低于40%,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第二十条 系统设备更新时,应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和备份。
第二十一条 对归档电子文件的复制分为相同载体的原样复制和不同载体的转换复制。本规定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保存的载体。
第二十二条 磁性载体上的归档电子文件,每四年要复制一次。需抢救的光盘应及时复制,原载体保留时间不少于四年。
第二十三条 保管的归档电子文件要采用专门的保护设备和保护技术手段。归档电子文件载体应直立存放于防磁、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的装具中,温度控制在17℃—20℃;相对湿度控制在35%—45%,距离强磁物10米以上。
第二十四条 归档电子文件的提供利用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封存的归档电子文件不得利用和外借,利用时要使用归档电子文件的复制件。
(二)查阅应在许可范围,并遵守保密规定。
(三)通过网络查询和利用要有安全保密防范措施和可靠的监管保障。
第二十五条 销毁归档电子文件,需经本单位领导批准,有关业务部门和档案部门审核,编制销毁清册,并确保载体与信息彻底销毁。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XX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XX档案局
二00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2007-01-15 09:28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办公自动化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的管理。其他种类的电子文件的管理可参照本标准。2 引用标准(略)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电子文件 Electronic Records
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
3.2 电子档案 Electronic Archives
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
3.3 逻辑归档 Logical Filing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4 物理归档 Physical Filing
指把计算机及其网络中的电子文件集中传输至独立的或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总则
4.1 电子文件形成单位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4.2 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 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4.3 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4.4 档案部门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归档要求,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4.5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时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4.6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4.7 具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文本或图形电子文件,如没有纸质等拷贝件的必须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等。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或缩微品一并归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5.1 收集范围
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为有可能作为档案保存的文件,除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包括相关的支持软件和数据等。
5.2 收集积累要求
5.2.1 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
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的,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5.2.2 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应在彼此间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5.2.3 在“无纸化”办公或事务处理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保留。
5.2.4 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属性和文字处理平台。
5.2.5 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收集时应转换成统一格式,如无法转换,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5.2.6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数据。
5.2.7 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像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
5.2.8 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应同时收集其属性标识、参数和非通用格式的相关软件。
5.2.9 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保证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5.2.10 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同时收集其软件型号、名称、版本号和相关参数手册、说明资料等。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原则上应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如不能转换,则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5.2.11 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与电子文件处理有关的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
5.3 收集、积累方法
5.3.1 及时接照要求制作电子文件备份。
5.3.2 每份电子文件均需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登记。见附录A
5.3.3 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
5.3.4 电子文件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电子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5.3.5 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
5.3.6 电子文件类别代码:T—文本文件;I—图像文件:G一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一声音文件;M一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6 电子文件的整理
6.1 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相对集中。
6.2 电子文件应填写电子文件登记表,参照《档案著录规则》著录,并制成机读目录。
6.3 归档电子文件应以盘为单位填写登记表首页,以份为单位填写续页,见附录B。电子文件的归档
应定期把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信息向档案部门移交,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存储到可长期保存的脱机载体上。
7.1 归档范围
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参照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包括相应的支持软件和相关数据。
7.2 归档时间
逻辑归档可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按照纸质文件的规定定期完成。
7.3 检测
在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按其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其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有无病毒感染等。
7.4 归档前的鉴定
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参照国家关于文件鉴定的有关规定执行,鉴定结果,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制作相应的标识。
7.4.1 有效性和完整性鉴定
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如果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7.4.2 保管期限的划分
电子文件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国家关于文件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7.5 归档要求
7.5.1 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按照归档鉴定标识进行,将管理权从网络上移交档案部门。其归档工作,除存储格式和位置不变外,其它均应参照国家文件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
7.5.2 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存,一套供查阅使用。第三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解密后再完成上述工作。
7.5.3 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分别是: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硬磁盘、可擦写光盘等。禁用软磁盘作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7.5.4 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内填写档号、题名、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及软件环境等。电子文件的载体应设置成禁写操作的状态。
7.5.5 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
7.5.6 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把归档电子文件与相应的机读目录存在同一类型载体上,如果采用专用软件,应将软件及相关数据存在同一载体上。
7.5.7 原电子文件载体在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在其形成部门保留时间至少1年。
7.5.8 在网络中进行了逻辑归档操作的电子文件,应按上述归档过程完成物理归档。电子档案的移交与保管
电子文件归档后按有关规定移交至档案馆等档案保管部门,作为电子档案进行集中保管。
8.1 检验
8.1.1 档案保管部门应配备满足对电子文件进行读取处理的设备,以保证完成电子档案的检验工作。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
8.1.2 检验项目
8.1.2.1 载体有无划痕,是否清洁。
8.1.2.2 有无病毒。
8.1.2.3 核实电子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审核手续。
8.1.2.4 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8.1.3 将检验结果填入电子档案接收检验登记表,见附录C。检验不合格的,应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
8.2 移交手续
验收合格后,档案保管部门应填写电子档案接收检验登记表,见附录C,并签字盖章。登记表一式2份,一份交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一份自存。
8.3 保管要求
电子档案保管除应具备纸质档案一般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8.3.1 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
8.3.2 环境温度选定范围:17℃-20℃;相对湿度选定范围:35℃-45℃。
8.3.3 存放时应注意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体隔离。
8.4 有效性保证
8.4.1 每满1年,对电子档案涉及的形成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与电子文件读取处理有关的设备更新情况进行一次检查登记。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电子档案的载体转换工作,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
8.4.2 对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8.4.3 磁性载体上的电子档案,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8.4.4 定期检验结果应填入 电子档案管理登记表,见附录D。
8.5 利用
8.5.1 电子档案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人员不得擅自复制电子文件。
8.5.2 利用时使用拷贝件。
8.5.3 利用时要遵守保密规定。对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档案,采用联网的方式利用时,必须符合国家或部门有关保密的规定,要有稳妥的安全保密措施。
8.5.4 利用者对电子档案的使用应在权限规定范围之内。
8.6 电子档案的鉴定销毁
8.6.1 电子档案的销毁鉴定,参照国家关于档案鉴定销毁的有关规定执行。
8.6.2 电子档案的销毁,应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
8.6.3 非保密电子档案可进行逻辑删除。属于保密范围的电子档案被销毁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的载体上,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
8.7 统计
档案保管部门应及时按对电子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情况进行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