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标下改变乡村语文教学现状的途径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也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课堂教学由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由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素质的提高。但在一些偏远乡村学校,语文教学仍处于“教师费神,学生费力”的尴尬局面,致使语文教学质量不断下滑。面对这种状况,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予以改变。
【关键词】新课标;乡村教学
【Abstract】Continuously push forward along with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process also present a many new of variety,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former the condition of “the teacher teach, the student learn”, from one of teacher induction knowledge change for pay attention to ability character of exaltation.But at some secluded country school, the language teaching be still placed in the embarrassed situation of “the teacher be requiring attention, the student be hard to tackle” and cause language teaching quality continuously fall.Face this kind of condition, have to give a change through various valid path.【Key words】New lesson mark;Country teaching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也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课堂教学由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由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素质的提高。但在一些偏远乡村学校,语文教学仍处于“教师费神,学生费力”的尴尬局面,致使语文教学质量不断下滑。面对这种状况,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予以改变。
1.加强品德教育,寓传统美德于语文教学之中
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火,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而乡村语文教学大都只是“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对文章的思想性、道德观教育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字词章段的学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事实上只有把品德教育列为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因为品德教育内容是教材的“魂”,是具体而生动的课文为载体,应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在学习中接受。另一方面,但就传授语文知识而言,完成品德教育这一任务是必要的,因为初中学生认识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他们常常以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和升学,如果不能升学也就无须读书,而不知读书首先是为了“明理”,以致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就题讲授知识,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不知其所以然,遇到这种情况,任课老师们都感到不抓品德教育,传授语文知识的任务无法完成。
另外,语文教材本身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如朱自清的《背影》,把人间浓浓的父爱与儿子无限的崇敬之情悄然传达,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了现代散文的文笔之美,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亲情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少讲多读,摈弃枯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说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记住教条的八股文。”新课标下要更好地优化课堂结构,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获得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乡村语文教学由于地域偏僻,交通困难,加上信息不灵,教师缺乏交流,尽管是年轻教师,但备课照搬教条,讲课遵循传统,改革意识不强,因而教学还处于照本宣科的状态,不管学科年龄的特点,只抓生字、词语的掌握,检查内容仅限于课后练习,谈不上教研活动的。如有些老师讲课文时,生怕讲不全面而被考试钻了空子,就面面俱到,大讲特讲,不少讲精讲,学生不仅没有记住这么多的内容,结果连重要的也被冲淡而无暇掌握了。由此可见,“重分析讲解、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乡村语文教学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安排,去掉那些没有必要的分析讲解、所碎的提问和多余的讨论,采用合作教学让学生参与,少讲多练那么就能从简化多余环节的角度节省不少时间,而把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用于自学课文。只有让学生多读多练,才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的机会多、时间多,学生才会自己去思考、琢磨、查资料、问别人,才能形成自己克服困难的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多读书,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才能在熟读中去领悟。如果都由老师归纳、讲解、抄录中心思想,学生没有机会自己去读、去归纳,没学过的文章就不会了解中心思想是什么了。即使讲过的,由于没有自己的实践,没有去读一读、想一想的过程,过不长的时间还是容易忘记。如初中课文中的《公输》一课,文章篇幅较长,但“起于鲁”到“行十日十夜至于耶”一端,句子意思浅显易懂,即便有些难懂的句子教材下也有注解引导。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省出的时间学生自读自悟,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少讲多读”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淡化习题式练习,加强语文能力的训练
语文不同于数学。语文课的内容不是抽象的公式、定义、定理、概念,而是凝聚着思想感情与才华的有血有肉的作品。由此可见语文课本身带有许多模糊多义性的东西,难以用非此即彼的简单的判断形式。有些题目可以需要答案的一致性、标准化,而有些题目恰恰学要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而乡村语文教学由于各种考试频繁,各种统考、测试、统练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指挥着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出现了“重考试辅导,轻阅读教学”、“重习题练习,轻实际能力的培养”的现象。科任老师收集了大量的标准化试题,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反复操练,不断强化。结果语文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是的水平,造成学生自己想说的话不能说或找不到语言来表达,都是同一模式;不想说的话却能说出来,甚至可能说的头头是道,但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这就恰恰把语文的本质掩盖了,是语文教学走向理科化,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这是造成乡村语文教学质量下滑的直接原因。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淡化习题式训练,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乡村语文教学走出死胡同,突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给学生较多的探索发现、想象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然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然学生全员参加,用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的亲切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讲析?《热爱生命》一文,可激趣提问:“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导致怎样的不同生活?”“你认为热爱生命最好的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大家可以相互讨论,联系实际,寻找答案,不要求答案一致。学生的兴趣很高,在讨论中发现解决了许多问题,在小组汇报中循声理解的很透彻,达到了树立生命意识,尝到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目的。在这种多元化交流探索中能发现学生的综和能力。
4.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地处偏僻的农村,教师受家事、农事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少走出去和外界交流,比起城市教师,教学先进理念接受不够,教学新动态难以掌握,知识面相对狭窄,他们唯一的信息来源也许是家里的电视机。正是在落后的教育环境下,农村教师加强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缩小自己各方面的差距。农村教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据需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参加自考是一种尤为实用的方式,可以在学校办公室里或家里“闭门造车”,在书里和外界交往。同时这种自考方式花钱少,对农村教师是一种福音。另外,农村教师还可以参加函授学习。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白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才能改变乡村教学现状。
5.依托农村大自然环境,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农村虽然落后,但也有自己的优势,那“采集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诗句,鸡鸣狗吠的农家小院无不呈现着一片祥和、宁静。农村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去捕捉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美,教会学生去描写田园风光,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寓情于景。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了一次热爱家乡的教育。
总之,告便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也没有一种特定的方式,乡村落后的教学环境制约着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故乡村语文老师需要采用新颖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乡村学生才能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篇: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育论文
一、加强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高中化学教师会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得不到显示。在化学课堂中,许多学生在进行被动学习,没有化学学习的热情,大大影响了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转变,解放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用实际行动去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才能让高中化学教育局势得到逆转。首先,教师要学会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转变,不能将自己作为课堂中的权威,而要与学生共同学习。比如在讲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与学生讨论有关于甲烷的问题,讨论甲烷在生活中的存在、其存在的积极意义等。教师通过抛砖引玉式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会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者,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加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化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敏感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自我表现欲望也很强烈。教师要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去自然地关注学生的变化,肯定学生的优势。高中学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更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也会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得到建立。一位平易近人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依赖。化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正确对待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给学生表达个性化观点的机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轻松和谐。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跟着自己进行化学学习。当学生勇于表达观点时,哪怕存在错误,也要从其他角度进行肯定,激励学生与自己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加强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引导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能够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形成,大大提高化学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讲解《氨硝酸硫酸》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关于三种化学物质的性质,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看到三种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并利用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三种物质的用途。当学生对其具有基本认知时,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得以创设,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对化学知识进行验证,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四、加强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改革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只有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让化学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各学科学习模式的相似化,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过于枯燥。作为一个自然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且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知识,提高课堂参与度。比如在讲解《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总结尽可能多的能源利用方法。在课堂中,通过抢答的方法去回答能源应用方面的问题,以计分的方式决定胜负,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师要接受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加强以人为本思想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会让高中化学课堂更加活跃,也让教学质量快速提高。
第三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其次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教师面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情况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提出采取
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之前“授之与鱼”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之前单一的、主观的教学模式变为较为灵活的、客观的模式,并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灵活的使用教材,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力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改革中最主要的领军者,语文教师应采取何种措施面对此种改革呢。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式虽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也逐渐应用到课堂中,但认真观察可知,某些课堂为了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大多带着表演的形式在教学,其本质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的有效性得不到显著的提高。以下通过介绍新课标下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建活跃的教学气氛等教学要求,让我们教师把握好其要求,对自己提出一套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教学对策有很大的意义。
1.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生因为其年龄等特点,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较差,但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尽量创设教学情景,让小学生在情景教学中掌握知识,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创设教学情景中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能再现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就会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达到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自觉有意识的进行学习。要想达到此目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安排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并寻找小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渐渐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放松自己,善于思考,多提问,多与其他学生及教师交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研究表明,课堂的有效性越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课程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学好语文,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深入分析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有利于提出新课程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应采取的措施。以下简要的介绍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的突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突出、教育唯独扩展的突出三个特点。
1.人文内涵的突出
将新课标下的语文与其它自然科学类得课程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更加突出的是人文内涵,强调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努力吸收我国民族文化的智慧。语文课中有大量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和比较主观的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课中提倡的是师生平等,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创新的理解。
2.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突出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语言心理机制,这有利于小学生熟悉我国民族文化背景,在此有利的条件下,教师也相应的为小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育的实践性的突出,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育唯独扩展的突出
新课程下要求的语文能力是在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高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出发的。课程目标较之前更具备包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这些目标相应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同时它的纵向与横向结构体现在知识、过程与阅读、综合性学习等。
三、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采取的措施
小学语文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且语文是更好的掌握母语有关知识的基础,所以为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抓好小学语文教学。以下粗略的论述了为提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应采取的提供丰富的教学形式、营造开放、探究教学氛围等几项措施。
1.提供丰富的教学形式
丰富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表演中获得乐趣。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观看相关视屏,并结合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小学生分角色表演等,调动小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营造开放、探究教学氛围
开放教学气氛能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发现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如在讲解《雨点》一课时,可以先设问学生,天上飘下的雨点起初都一样,但掉在池塘为何会睡觉,在小溪里就在散步呢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问题。
3.相信学生的能力
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情感也会不同,学生在描述各自的感受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如讲解《春天来啦》时,先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聆听山鸟清脆的鸣叫声等后,让学生描述他们的感受。
总而言之,按照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标准来实施教学,通过采用各种对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只要我们对解决语文教学问题充满希望,困难终会被克服的。
参考文献
【1】许建中,赵晓龙.语文新课程实施策略简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2】周崇启.对中学语文课程结构改革的认识和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赵乔翔.论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必须突破的难点[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第四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以讲解为专务,注入式、满堂灌是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结果造成了课堂中的少慢差费的状况,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我省推出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语文新课标立足于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人文性与知识性并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发挥语文课程的自身优势,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获取知识,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有几处突出的变化。《语文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价及教学资源五个部分,而《语文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三个部分。从内容变化上看《语文教学大纲》更多的是规定性,要求教师按照它的规定去做,而课程标准更多的是指导性、建议性,教师教学有了更大的自有空间。课程设置分为必修和选修,对于如何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是提供实施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教学内容有取舍的自由,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阐述看,《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一些词句删除了《大纲》中的一些内容,如删去了“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等语句,增加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等语句,这些语句的变化意味着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从课程目标上看,《语文课程标准》阐述的更明确更具体、更易于操作,它从五个方面明确了高中语文使学生获得的发展,分别为积累和整合、感受和鉴赏、思考和领悟、应用和拓展、发现和创新,特别是最后一个方面,突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新的课程改革,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考验。面对新形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顺应改革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首先,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换脑,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把以前的教育教学思想,尤其是陈旧落后的东西彻底抛弃掉。
其次,语文教师要转换课堂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地、本学校、本学科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播和指导。
再次,要改变教学方式,变过去的一言堂为众言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节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改变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模式。
最后,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情况。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山东省微山县西平中学
张保兵
时下,在语文教育界,新课程、新课标已经唱红了大江南北。究竟如何上语文课,怎样才算是成功的语文课?成了许多语文教师甚至是有了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的困惑。我认为,这是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的深层思考,是打开语文教学新局面的良好开端。语文教学,它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和精神的重任,尤其在当前学校教学因分数利益而轻视语文教学的背景下,如何上好语文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树立高尚的人格情操,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上好语文课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几点认识。
首先,教学时要注意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首先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所以,语文教学在兼顾工具性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文的人文性,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当教学鲁迅的《社戏》时,老师们一定会讲到夜色下的景色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我们在分析词句优美和体现孩子们兴奋心情的同时,是否还可以引导学生憧憬农村自由自在的充满情趣的生活。因为我小时候生活在水乡古镇,我就跟学生们讲起这段美好的经历,台下、也有学生和我呼应。当我沉醉于往事的回忆时,我也让同学们想象那幅画面。课文的描写、老师的叙述、学生的想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景图,我想,当有一天,他们有机会踏上水乡古镇时,那份体验一定比别人更深刻。这就是一种文化体验吧。
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既不能片面强调工具性,也不能撇开字、词、句、篇,上成思想品德课,它必须是两者的和谐统一。正如老前辈于漪所说:“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 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教学生语言,也就是同时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其次,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大家知道《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诵读和表演课本剧,既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体会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可谓一举三得。
再次,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我在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让他们增强自信,乐于参加,乐于完成,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其实,深入每个学生,你会发现,他们中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通常,当老师的注意力辐射于后进生之外时,他们就会游离于教学之外,诸如讲笑话、玩纸团、做鬼脸、弹皮筋、大声读书、怪调回答……但他们常常被尊重被包容时,他们的潜能就会苏醒过来,有时会令你大吃一惊。如我教学《第一次真好》时,先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角色体验,再全班畅所欲言“第一次”,我有意请平时表现很糟糕的同学讲述他们的第一次,结果发现他们的“第一次”更丰富,更刺激,更能令人回味无穷。
由此,我领悟到语文教育的确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
最后,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 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习现成的知识技能作为唯一的目标,不要按照既定的模式,一味强调学科规范的训练,不要用一种标准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在课堂上应用多样的启迪方法,让学生多听,敢想,敢说。
我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及主题后,让学生思考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皇帝游行完毕回到皇宫会怎样?富有启迪性的问题擦出了学生的创造性的火花。有的同学想象皇帝会气急败坏处置那个孩子,将他滥施淫威的性格推到极致;有的同学则想象皇帝在惩罚骗子时又被其所骗,将皇帝昏庸腐朽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还有的想象孩子在官员的逼迫下承认自己的愚蠢,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有的情节虽有些荒诞,但又合情合理。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创造力之独特,均超乎我的想象,令我耳目一新。
总之,社会在越来越快地向前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不断吸收新思路、新观念,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始终以新的内涵和形态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西平一中
邮编:27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