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骑游明月寨杂文随笔
早就听说贾乡有一个明月寨,只是觉得在这荒草丛生,缺水少树的丘陵地区能有什么可看的呢?所以一直没有去拜访的念头。最近一直有不少的帖子在说登临明月寨的经历趣闻,不由激起了我的“斗志”。现在它就在我的身旁,距离我的单位这么近,别人都去了,我还不去,真有点说不过啊!这天中午早早地吃过午饭,骑着“宝马”爱车就和同事朋友一起出发了。从邢和公路下贾乡路口,过大贾乡,到尹贾乡,沿着水泥铺成的小街向西,街中间看到一处古民居,我们第一次停下了脚步,做短暂修整,喝点水,拍几张照片。这所民居下面是一个拱桥的桥洞,仔细看看像是枯水期过路、汛期排水用的,桥上为二层角楼的建筑,同去的扬子因为对建筑颇有研究,很权威地说:“这有点明朝的建筑风格,但是已经很明显地修葺过了。”打问了几个中年人都说不清楚,认真的我在大街上逢人便问,终于看到一个上岁数的老人,经过老人的耐心解说终于明白了,确实明朝建立的,中间翻修过几次,做过村委会的办公地点,现在闲置起来了。拍照完毕,我们由蜿蜒小土路向西北方向顺小街出了村子。一路之上不断有岔路口出现,根据我野外的经验,我判断破旧的并且比较硬朗的小路应该是去明月寨的(新路应该是后来村民建筑时修建的,这是我的猜测),可是又怕把同伴导引地“误入歧途”,所以还是下车找老乡打听,结果,事实证明我的经验还是对的。
骑行在宁静的乡间小路上,松软的泥土,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我们感到好惬意啊,心想“就是找不到明月寨,此次出行也值得了!”走到了一个拐弯处,看到徒步的三个人,我又打听了一下,原来他们也是往那里去的,并且告诉我们只有这一条道路了,往前走吧,还顺便告诉我们把车子停在水井房外,由那里上山很容易的。道谢之后,我们就像飞燕紧蹬车子,真想立刻一睹明月寨的风采,看看到底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呢?
哈哈,不过说归说,在冬天来个短途骑行换换心情,还真的不错呢!你瞧,同伴的脸上笑得多灿烂啊!
转眼到了老乡说的小房子、水井之处,放好车子,背上水和水果,我们就像登山比赛一样开始向山上爬攀起来,在这里还真体现了“脚下是路”的道理,随便哪里你都可以攀援登顶的,终于,山腰间一座小庙、抬头看到了山顶的围墙(椿子,老乡语言音),来不及找它的正门在哪里,我选择北面一处残垣断壁处,大声宣告:“我要从此处冲上去城墙,占领要地啦”站到围墙后,看到了整个山寨的面貌,原来他的正门在东面,里面广阔的、颇有点破烂的院子里只有新修建起来的几座小房子,放眼四望,但见低矮的群山层层叠叠地包围着这个山头,光秃秃的山上也没什么可隐蔽大树,也看不到水流,荒草不多,就连荆柴都不多,我和同伴开玩笑“这要是土匪寨子,那土匪头子也够没战略眼光的了,在这荒郊野外,鸟不拉屎的地方,占山为王吃什么?喝什么?抢劫谁啊?自己也得饥渴而亡!旁边也没官道,距离市区也远,估计也就是难民躲避战乱的栖身之地而已!说是土匪寨子,是为了增加传奇色彩吧!”
下了围墙,到院子里唯一的一座建筑物--小庙内看看,见玉皇大帝神像前面贡品不少,可见当地村民还是经常过来的,庙的西南方还有一口小井,黑魆魆的井口往下去,好像有巴掌大一汪汪发亮的水。水井西侧好像是月季花的枯枝。整个呈椭圆形的小院大概有300平方,东侧大门口比院子低下去有一米半左右,因为在院子站着看那门口顶部几乎就在脚下,好像抬脚就能迈上去一样,走到近前,发现,要往下走九个台阶才到门口,门外竟然还有两排竹子、冬青树。冲门口还有一个唉唉的方墙,就像迎宾墙,大概是挡着东侧山口的山风吧。转了一大圈之后,我们沿着清晰的小路蜿蜒而下回到了水井小房子那里。
虽说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美丽的精致,不过,我们骑游锻炼、享受大自然、放松身心的目的还真是达到了。我们的收获还是满满的。
第二篇:逍遥子游杂文随笔
近段时间,母亲不时便会给我发几条微信,不是刻意的问候,也不是关切的询问,而是一些家乡那边的工作介绍。我大致读了,有企业的,有工厂的,还有我现在正做的保安工作,不仅有工作地,就连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薪金待遇等,亦标注得详详细细。还别说,有几份工作还真就符合我的标准呢,令我很是满意。
由此可见,母亲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无非是想让我回到家乡那边去干,一来离父母近,能互相有个照应;二来嘛,家乡那边的生活习性、亲朋圈子等,我非常之熟悉;三来嘛,我深知父母舍不得我离他们太远,尤其是母亲,老太太虽然常对我说什么“大丈夫志在四方”,然而我不傻,知道什么真心话,什么是善意的谎言。
其实我又何尝不曾想过这个问题呢,只是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头绪来,弄得脑仁子生疼,却仍纠结不已。
但我会去做适当的比较,同样的工作,在北京定会多挣些,并且能够免去吃住一类的开销,攒的自然多些。若选择在家乡那边工作,挣的较比北京肯定要少些,而且不包吃住,除了工作期间的伙食,其它一应开销,全由己付。
至于两地的物价差,已无需比较,毫无疑问北京更贵。但我极少去买,除了必不可少的香烟,以及偶尔改善一下伙食的食材,再不天气炎热,隔三差五买几根雪糕吃,再不多花。香烟是统一价格,两地无差,其它物品买的次数少之又少,况且有时候我还要刻意赶上附近大型超市搞活动,打折酬宾,才会去光临。所以即便身在北京,一些零敲碎打的开销,也不算多,估算下来,包括香烟在内,每个月五百块足够了。
而关于在家乡那边的家中居住时,平日里的诸如损耗,如水、电、气等费用,我不想详核深算,那显得我未免小女人气了,恐怕现在的小女人都不见得有这么精于算计的。不过有一句说一句,几样下来,可是不少,因为我体验过,当我拿着缴费卡到当地指定的银行缴费时,看到那上面的水费、电费的数字,可是把给我吓坏了,瞠目结舌,呆愣半晌,猛然间的感觉自己已不是人类,更像是喜欢电流的深水蓝鲸。
那么接下来再谈谈关于生活的琐屑。老实说,在北京工作半载有余的我,极少有什么业余生活,跟修道士仿若,借助网线玩笔记本电脑,借助WIFI玩手机,再有的话,就是跟老韩到附近转转,不是闲逛,就是购物,倘赶上心情愉悦时,便跑到地下健身专区锻炼一个多小时。这就是我全部的业余生活,何等之枯燥,何等之安静,何等之寡淡啊。可正因此,却让我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写一些在别人眼中毫无用途的东西。
相对的,在家乡那边的业余生活可就缤纷多彩了,麻将、扑克、象棋、饭局、歌厅、网吧……说句毫不夸张的话,除了黄、毒、酒,只要有人张罗,没我不玩的。
只是这种看似充实的生活我却早已厌倦,不是不喜欢,只是在刻意躲避,我怕我会因此沉沦。由于时间是固定的,把时间花费在这些东西上,必然会影响到我写一些储存于内心多年的,始终没有释放出来的事件、感想和触悟。
综上所述,一言以括之,在北京挣得多些,花得少些,攒得厚些,写得满些,唯一的匮乏和遗憾,就是对不起那些远在家乡的亲朋,未能时常同他们相伴相聚。
得失,总要有个决断,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只是在近些日子里,总会被母亲,以及一些亲朋提起,他们讲的虽然不含任何哲学思想上的真知灼见,然而一句“哪儿都不如家乡好”,好像又足以把一切哲学性的大问题全都掩盖了,甚至高于哲学本身。
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尤其便捷,每天触碰手机,总能看到母亲给我发一些消息,或文字,或语音,或图片,或小视频。
这不,通过母亲发过来的小视频,我得知北厚房子的厕所由于埋在地下的水管子漏水,今天早上母亲特意带着她的几个好哥们到北厚我家好一阵子修葺,厕所的瓷砖地面,以及更下面的水泥地面都给刨开了,我看了,一片狼藉。可喜的事漏点找到了,并在之后换上了时下最好的塑钢水管,又重新做了一遍防水,等过两天再把瓷砖铺上,最后再把一应物件,例如水池子之类的放回原位,恢复厕所本来的样子。
“等你十月份回来,我得把你家收拾好喽,让你住啊。新房出租了,你又不习惯跟我们一起住,按你的意愿,你还是住北厚吧,这样你会感觉亲切。”
这是母亲跟我说的话。说心里话,我很感动,感动得险些隔着屏幕哭出声来。但我并没有哭,许久未哭的我,即便受到一些感动,也不会哭。
不哭,不代表不感动,只是在感动的同时,我已肯定了,确信了母亲的执念——她迫切希望我能回到家。
之前在我四月末回家的时候,母亲就跟我商量过此事,我说我得回北京,不为别的,只为一个承诺,我答应他们回去,就必须得回去。后来当我回到北京,母亲又数次打电话让我回家,那些招聘信息,那些家乡美食,那些亲友相聚的图片,都是母亲用来呼唤我回家的引子。
我也深知保安工作根本就没什么前途,唯一的前途就只是能够让我静下心来,写点儿东西。于是,我就给母亲打去电话,告诉她莫要着急,十月末,我与保安公司签订的为期一年的合同就到期了,届时,我就不干了,回家。
得到了我肯定的答复,母亲很高兴,从她在电话那头的毫不掩饰的喜悦的笑声,就可见一斑。
我这个人是挺奇怪的,离家的时候,心静如水,毫无波澜。决定回家的时候,同样心如止水,毫无波澜。无论心境,还是阅历,我俨然一副“落魄江湖载烟行”的浪子的身段,又不乏“何处为家何处家”的洒脱。离家,归家,皆是生活,只要不违背自己的生存之道,如侠之大者般卓荦不羁,任性逍遥,便是上上乘。借用那首现已不传唱的歌曲里的一句歌词来形容自己,最是恰当——“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
第三篇:游少林寺杂文随笔
以前我对少林寺的概念有三点,武术,和尚,寺院。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乘旅游大巴到嵩山去,那里有闻名中外的少林寺。
九点钟到中岳庙,两旁耸立着翠绿的松树,可看见红色的如同故宫见过的大门。当步入最后一间房时,中间有个佛像,两旁有两个一人深的坑,俨然是和尚练武的所在。
随后,我们乘车来到少林寺。据说少林寺创建人的名字是达摩,天竺人。少林寺是和尚云集的地方。进门看见前言上写着军阀在一九二八年时放火烧少林寺的情况,两旁是碑。第一间正房是废墟,隐约见柱子被烧的发黑。第二间也同样,墙是发黄没了顶,只是黒柱子。往后走,两旁还是松树,有三人拉手那么粗。有点将台和被军阀烧损的大铜钟。在朝里走便有几间放佛像铜像的房子。向后走到大门向右转便看见三个塔,是埋和尚的。从塔周围可看见火烧的痕迹。
其实少林寺的神秘,莫过于山门上那常常在电影电视里,见过的既不飘逸也不丰满的“少林寺”三个字。这三个字一点都不张扬,非花拳秀腿,非气势凌人,也非大张大合,而是静谧沉息,不显山露水,如临危不惧的智者,却满含着绝世的功夫。不知和“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美誉有没有联系?
是不是在少林寺就应该有和尚大耍功夫,譬如十八罗汉阵,少林棍,少林拳也得来一套才能显示少林功夫名不虚传。唉,游人太多了,练功房就是前面看到的,有一人至深。和尚有一大群,年老的,年少的,在后院练习穿僧服,闹闹哄哄地象是作秀,还有几个摄影师在拍照。和尚是见到了,少林寺也看到了,就是没有见功夫,不免遗憾。想想假日里少林寺的游人已经拥挤得根本欣赏不到几千年的名刹的风采,仅仅是那些庙宇和千年的柏树银杏树和碑石。传说的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就发生在少林寺。
出来不远看见塔林。耸立着数不清的塔,无序地耸立着,用黄泥和砖砌,粗细不一,方形状塔。据说塔都是埋葬有名望的和尚,共有七十二个。去看塔林,那些纪念圆寂高僧的砖塔布满了一面斜坡,不计其数,有的已经损毁。少林寺几千年的历史,果然名不虚传,从圆寂高僧的塔林就可见一斑。
以前我知道少林寺,有武术,和尚,寺院。现在知道还有72座塔组成的塔林,十分雄伟壮观。正如长风老师所说:
少林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杰
都来把你敬仰
少林少林
有多少神奇的故事
到处把你传扬
精湛的武艺
举世无双
少林寺威振四方
悠久的历史
源源流长
少林寺美丽辉煌
千年的古寺
神秘的地方
人人有武人人都向往
武术的故乡
迷人的地方
天下驰名万古流芳
第四篇:今夜明月入梦来杂文随笔
今天是中秋节。秋思年年有,月儿不长明。阴沉沉的天气,不知去哪里寻找明月。但思念总是有的,那明月无论在哪里,人们的心里都是有一轮明月在的。
其实每个月里月亮都会圆的,但中秋的月儿特别的圆,特别的勾起人们的相思。这中秋节,我叫你思念节好吗?
是的,中秋节是属于思念的。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这种相思只有托付给明月了,两地虽隔万水千山,但共有一轮明月。这轮明月像不像wifi信号?两地都可接收,而且信号强烈。苏轼当年就是借这轮明月来倾诉对家人思念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美好的愿望!
把这相思的季节设在中秋,也是别有用心的。我不知道国外是否有这个节日,但是在我们华夏大地上,自从有了这个节日以后,那就有了一种相思,一种寄托,一种思念的情绪在了。这个季节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藏的季节,也是孕育新的生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也就有更多的思念。这成果是谁创造的?这收获是谁给予的?这家境、好年成是怎么得来的?有一句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在享用这些果实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是谁给我们创造了这些劳动的果实,我们就要心存感恩。我想在中秋节里的这种思念,也应该含有感恩的成分在吧。
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你看那月饼馅里面放的枣子、花生,豆沙、核桃,还有南瓜等,这些可都是在这个季节里的产物,一家人品尝着丰收的劳动果实,感念亲人们在一起创造的劳动财富。团圆和亲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小时候吃月饼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只感觉到月饼好吃。晚上吃过饭以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在月光下,每个人都可以分上一小块月饼。那月饼里的花生仁、冰糖,还有红的蓝的那些甜丝儿,现在回想起来,满嘴还都是甜味。感觉小时候的月饼特别的好吃,特别的甜。现在的月饼花色品种多了,但是有时候真是感觉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味道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亲人们的思念却是越来越重了,而且爱回忆往事了。
今晚是个阴天,月光不明。到楼下转转吧,猛然发现月光昏昏暗暗的,也能看见大致的轮廓。忽然想,是不是嫦娥和吴刚闹别扭了?但两个人又总觉得在这样的晚上,还是应该让人间看到月光的。于是两个人就露出了笑脸,虽然是朦朦胧胧的。一家人在一起,哪能有不拌嘴的呢?但在大事面前,还是能够顾大体识大局的。不因个人的喜好来损害别人的利益,我要为吴刚和嫦娥的这种精神点赞,愿吴刚和嫦娥在月宫里幸福,还有那只小白兔和蟾蜍。
今晚的秋虫仍然在叫着,但这声音明显的听着没有初秋时候的响亮了。站在窗台上,你还能够听得见那声音在不紧不慢的叫着,仔细听一听,可不像夏天里明快的节奏,那节奏分明是在说:思--念,思--念!原来这小虫子也是在过中秋节呢,它们也有思念。它们思念这个曾经努力的夏天和秋天,憧憬着下一个拼搏的来年!
中秋是思念,中秋是团圆,中秋是感恩,中秋是收获,从中秋走向下一个丰收的来年!
睡了,今夜明月入梦来。
第五篇:锡游物语杂文随笔
我觉得,一个城市一定要有故事,我是说我跟这个城市的故事。哪怕曾经一瞥。时间让故事沉淀,发酵出无比向往的芬芳。
当确定了方向,心就有了期待,旅行,便有了意义。
第一次去无锡,20xx年,即将毕业,我跟刘总第一次去面试。滁州离无锡很近,去站一路,回站一路。那些日子充满着对未来的迷茫,并且伴随着整个20xx年。
第二次去是20xx年,公司旅游,直接登岛,走马观花。好像并没有太多可说的,只知道,那年的公司,兵强马壮,人才济济,都是可爱的人。
尽管现世的生活比曾经越来越好,但我们又总怀念那些让自己煎熬的岁月。
我开始试图不在活在从前的故事里,所以我想延续更多的现在。我没有刻意创造故事,用书上的感受说:人类的进化就是一部扩张史,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原始扩张的基因。所有曾经到不了的地方,都是未征服的战场。
20xx年,来肥xx年。新年第一站,借赏花之名,去第一次面试的地方浪荡。也因此有了新的期望:在一年后跑一次马拉松(嗯,迷你或者半马)感受花在风间舞,人在画中游。
这不是游记,所以也不会有关于旅游的任何细节。
毋庸置疑的是鼋头渚的绝美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但我更喜欢骑着单车,跟着导航穿行在未知的马路,找寻一个又一个景点,感受风和自由,并期待与你再次遇见。
如同十年后再次回到学校。那一路心花怒放。这也许就是距离存在的意义。我看风景,也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