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媚春光映古寨杂文随笔
四月初的阳光,刚从云层里冒了个头来,暖暖的光泽轻轻地拂在身上十分舒爽,人们的容貌也跟着精神了起来。相邀筑城的诗友到十里画廊的水头古寨去采风,一同游览布依村寨古色古香的绚丽风光。
在贵开路上奔驰的轿车,迎着温柔拂面的春风,朝着南江峡谷方向驶去,不久就与先到路口等候的诗友们汇聚了。
一条碧如玉带的清龙河,从水头深处缓缓流了下来,在绿英连片的底窝大坝平桥处,翻过几处小小的拦河坝,向下游慢慢地泻去,流入了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南江大峡谷。
采风的诗友一行来到了马头寨平桥处,漫步走入由油黄色木条板镶成的桥面上,欣赏此处的河景风光。
站在凉风爽身的平桥上,双手轻轻放在透有古韵的桥栏上,举目远眺,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山景山色变得青郁苍绿了。近处田丘里的小草也长得细长了,在微风的轻拂下摇曳着细柔的身姿;路边庭院旁的花丛英姿绽放,丽色迷人,特别是几株映山红开得花枝灿烂,奇美无比,让人很陶醉。
清清的河水在脚下潺潺而流,清亮亮的河水凝住了诗人们的眼神。那河水的每一道波纹都是那样的明艳鲜亮,那风流般的清波都是那样的晶莹洁净,想象中随时掬起一捧送入口中,都会有一股沁人心脾、清凉甘甜的味道。
我们顺着柳树林立的河道望去,嫩叶飘飞的柳枝格外引人眼目,好像在扬手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沿堤的新柳随岸垂吊,随风飘荡起舞,会让你突然想起“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诗句,把柔柳的美丽刻画得这般美丽。漫步于便堤之上,看着底窝大坝一片连着一片刚谢完花的油菜田,青绿绿的油菜一直延伸到山脚,那又是春天的另一种美丽。
水头古寨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座落在清龙河畔水头处一个山腰处,村寨沿山就势而建,村房寨舍黑瓦白墙,渗透着一种清秀、简朴的风味。我们站在高处往下望,大坝广阔层层梯田,黛绿色的油菜一直延伸到杨方大桥前。清龙河沿寨脚淙淙而流,清澈见底,两岸翠竹茏阴绿柳郁葱,形成一幅美丽迷人的画卷。
望着寨门写着“水头布依寨”高大的牌坊前,歇顶抬檐式的牌坊映透着一层浓浓深厚的民族底蕴,让诗友们品尝着一种挚朴、纯真的韵味。一幅对仗工整反映布依寨况风情习俗的楹联,规整地悬挂在牌坊的浪柱上。牌坊两旁古树参天,绿茵点布,花草鲜艳,新枝泛绿,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动,让人心醉。
一条铺着灰石板的村街由此而进,一直延伸到古寨的另一端。村街两边的民房排列有序,错落有致,房前房后粉饰一新,面壁檐楼装扮整齐,展现着新农村建设的风貌,给诗人们一种舒心悦目的感觉。街面上的小作坊、小食坊散布,豆腐坊、刺绣坊点居。
小酒坊烤出的具有本地特色的醇米酒,清亮透明,香味扑鼻,饮了有一股润胃的舒适感。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这里寨民的经济意识增强了,酒坊主人会亲自为过往的游客献一杯自家烤的醇米酒,打出自己的品牌,宣传自家的产品。
这里的豆腐坊制作的豆腐、豆花是出了名的,以含有富硒土壤产出的黄豆为原料,用含有富硒元素的井水制作,产品质量原滋原味,口感舒适爽口,清香润肺,比城里那些用催化剂、自来水调制的豆腐、豆花不知营养要好多少倍,口感要爽多少。因此,慕名来这里品赏富硒豆腐、豆花的旅客络绎不绝。
村街中部有一间布依族农具陈列室,这里布依寨民祖辈使用过的农具应有尽有,很完备、整齐,让诗人们大开眼界。有简朴的手摇纺织车,用过的簸箕,淘米的苕箕等,会让你联想到布依族寨民勤俭持家的情景;有耕田耙地的犁具、锄具,冒雨打田用过的蓑衣、斗笠,会让你联想到布依族寨民善良勤劳的情怀;有日常生活中用的锅瓢碗筷、土罐土钵等,会让你联想到布依族寨民朴实俭节的生活场景。诗人们看过了既简陋而内涵又丰富的陈列屋,对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布依古村寨又有了新的认识。
紧接着,我们一行进入了水头古寨的十三坊。这里的风景特别美,到处树丛阴盖,绿英环绕,花木点缀沿草轻摇,陋房旧屋古韵犹存,民风民俗底蕴深厚,一股古朴清幽的古韵迎面扑来。
紧连着十三坊入口的,是水碾坊、油榨坊、石磨坊。古老斑驳的水碾坊,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灵气,但青石嵌成的碾槽还静静地沉睡在那里,不减当年的风彩;旧时日夜转动的水风簸虽然离去了它的岗位,却毅立在房沿处依然保持着威武的姿态;青石镶嵌而成水碾坊的通水沟渠虽然没有渠水的奔流,但沟渠两壁的苔迹见证着过去的辉煌。
巨大浑雄的油榨坊,高高的榨油器具一目了然,整个油坊依然威风不减当年。抬眼望去,油腻方厚的垫木,高悬油黑的牛皮吊索,婆娑椭圆的稻草垫子,榨油的用具应有尽有。如果有人想去赏试榨油的滋味和快乐,只要细心按程序按要求去操作,就一定能榨出油来的。
三坊的后下方,就是碧波荡面的清龙河。诗人们拾级而下,数十步就到了清龙河边。望着河面腾升的流霞,河岸犹如少女起舞的翠柳,飘浮摇曳的嫩草,火焰般燃烧的映山红,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开朗、兴奋了起来。
举目向河对岸看去,一排排沿河游廊依河就势而建,秀竹绿柳顺廊掩映,点缀的风车远远可见,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丽景。河面突然惊飞过两只水鸟,溅起了少许的浪花,让宁静的河面增添难得的乐趣。
沿着卵石铺就的步道,诗友一行很快就来到了书画坊。书画坊院前,沿道的绿树疏枝绽翠,随坛的花朵鲜艳开放,散放的盆景奇形绽秀,院门旁的雅竹展叶撒枝,自然而然地给这块书香之地添了几分雅韵。步入书画坊室内,文房四宝一应俱全,书桌长凳安放整齐。坊屋鲜亮的四壁,挂满了前来游览的文人墨客挥毫留下的诗词墨宝,让诗友们大饱眼福。
坊屋里,还陈列着当地寨民创作的腊染刺绣展品。有绣着青山绿水鲜花艳草的围裙,绣着情哥阿妹谈情说爱对歌场景的摆裙,绣着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龙盘鲤跃的浪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惊叹不已,留恋忘返。
游过书画坊后,一行人来到了新建的渡假休闲区小憩。板栗色的木方筐架组成的休闲区,构建造型新颖大气,每个小方格里都放置着盆景或吊兰,营造出了一种素艳、淡雅、幽闲的氛围。木方简装而成的条桌发出淡淡板栗色光泽,显得那样古香古色。对称的长条木凳相应安放,坐在其中既可以浏览外面的花草绿树,又能目睹方格里的吊兰盆景,会有一种难得的惬意。
漫步在由木方条镶成的曲形便道上,欣赏便道两侧的景观,又有另一种风味。花地里的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温柔着诗人们的视线。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惊喜着诗人们的目光。在这方位上一览清龙河的风光,视线更开阔、更全面,河光山色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夕阳西下,暮色来临,在农家乐欢聚一堂。一桌淡饭,几杯薄酒,把盏欢歌,互叙友情,让诗情画意融入古寨美丽的月光里。
第二篇:愁古杂文随笔
真要说我最早喜欢的历史向cp就是项羽和虞姬了,虞姬我喜欢她大概是崇拜她的气概与美吧,项羽却是想破了脑袋也没明白。
小时候看史书,项羽的画像是真可以拿来辟邪的,但是我居然不因此而讨厌,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怜惜,那么万丈豪情心胸阔达的一个人,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却死于心机之谋。
软软的哀愁怜悯吧。毕竟,从某种角度上看,我和项羽,其实也颇为相像,哀愁,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而哀愁吧,项羽能留下英名百世,我又能如何呢,也许,会潦倒在某个昏暗的巷角,如丑恶的寄生虫,因为,我无法相信这个世界的善意啊——你很好,只是我不相信你。
说回汉营。不知为何,看出了这位霸王的影子的韩信我却一点喜欢不起来。
对韩信,是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能够用兵如神,却在人心间如天真的孩童啊。因为他的能力与心性反差过大,才会让我有这种难以置信与厌弃? 君臣的悲剧,大抵,从他有了个典例吧。所以我才会很坚决地站萧韩啊,不然整天被虐得死去活来,消受不起呀啦啦啦,虽然这对也没甜到哪去?
想想觉得我受霸王别姬的影响真的很大,后来喜欢的孙策,也很有些项羽的神采。因为一时过错,竟造成了死局,好像项羽啊,一生都打胜仗,一输,便决定了死的结局。
我站的cp和项羽好像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我最喜欢的平良就没有。
我记得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喜欢项羽和虞姬,虞姬一度更是痴迷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但我觉得我能喜欢他俩真不容易啊!家里有提到他们的书有,啊,只有一本白话版本的史记。大概,是某一天我闲极无聊翻了两下就恰好看到了?从逻辑上,好像,也没错,假如三年级的我能看得进史记的话。
但是若说我喜欢的cp里最令我匪夷所思的,却是平良了。史记里他俩传记排一起,知道两人之后排cp倒不难,难的是,从我搬家时考古出的本子里的残稿看出,我以前喜欢的,是平酱和他的妻子,我想写的那故事情节我觉得还真挺感人,那么,我是如何转了cp,甚至连我喜欢过他们都忘了的真是好问题啊……
不过平良这两位真的是,甜到,炸裂啊哈哈。
啊,如果不深思历史原型的话。在贴吧里看过很多说他们俩聊天故意说些幼稚的话,因为平时看得太清楚了,所以希望能难得糊涂一回啊,若是一直那么清楚通透,就太累了。想想是啊,两个人都太聪明了,看得太清楚了,不知道会不会让两个人相处时反而不知如何开口?不知会不会遇上两难之事时反而比凡人还要迷茫犹疑?
若会,我很高兴,却也怀疑;若不是,我会怅然,也无奈。我只能说:子房先生,丞相,天冷了,进屋喝口热茶吧。
我想他们,都是绝世的风流人物啊,真是恨君生我未生啊,若能亲眼见见这些早已化为纸上魂的人的风姿,那就真真是三生三世何能有此殊荣啊!
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酻明月。
第三篇:明媚春光,快乐心情
春天是绿色的;春天是幸福的;春天是美好的,春天也是快乐的。在这快乐的春天里,我们也组织了许多快乐的活动,其中最让我快乐的一个活动是:春游。
今天,老师带领着我们去春游。同学们高兴地准备了许多好吃的零食,兴高采烈地来到美丽的学校里,兴奋地等待着老师的到来。老师来了,大家显得格外乖,可能是因为要去春游兴奋的原因吧!
排着整齐的队伍,我们很快就来到三中的后山,我们找到了一个阴凉的地方,把自己准备的食物都拿了出来,大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像有几年没吃过食物一样,吃饱了,我们开始玩丢手绢的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又大又圆的圆圈,拿出一根鲜红的红领巾来当手绢,让一位同学丢,还没开始,就有一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喊:“快开始呀!快呀!”游戏开始啦!我们用清脆的声音唱起了丢手绢的歌:“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旁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唱的时候,大家都心惊胆战的,生怕手绢丢在自己的后面。歌谣
五(3)班 张馨予 指导教师 章秀梅
唱完了,手绢丢在了我们最崇拜的班长后面,班长马上拿起红领巾,像猫追老鼠一样似的,使出了吃奶的劲去追丢给他手绢的那位同学,那位同学飞快地跑到了班长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大家笑嘻嘻地说:“呀!班长要表演好看的节目啦!班长要表演精彩的节目啦!”班长笑嘻嘻地走进了圆圈的中间,他大大方方地表演了两个精彩的节目,第一是唱歌,班长的歌喉没人能比,他唱了一首最拿手的歌:《小鸟 小鸟》,他唱得是那样优美,那样美妙,就像天生就是唱歌的料。第二是讲笑话,他讲得是那么好笑,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要回去时,老师和我们照了几张师生相。照完以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学校了。
春游是那么好玩,那么有趣,就像吃上了甜美的果实一样快乐,啊!我是多么的想再去一次春游啊!
教师评语:小作者写了前几天去三中后山春游的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春游的快乐。
第四篇:骄阳明媚春风有你杂文随笔(定稿)
拉开窗帘,迎着阳光,灿烂金黄撒满大地,映的青山翠绿勃发,映的天低海阔。内心早已像喜得新年礼物的小孩,雀跃不已,就在今天。
就在今天,一月的阳光让我忘记寒冬,忘记往日哀伤和忧愁,和煦温暖的光芒伴随着阵阵微风,打在手心,吹在心头。
这暖人心扉的温度晾晒着手中的书本,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暖,远处囱烟不知向谁飘去,慢慢飞向蓝天挂在白云身上。
前几日随友人一起去大理,由下而上,蓝天就在眼前,白云浮在衣裳。由上而下,灿烂的油菜花铺满平野,一抹金黄点缀山间。
海鸥荡漾在洱海湖畔,野草随着微风摆动。风筝在天上飘成小点,还未飞起的风筝长长的尾巴激动不已。一切忙碌都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仿佛时光变得浅淡,岁月一直安好。
只是那里的风一直很大,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它是一座海边的城市。在苍山的脚下,洱海的边缘。人们欢笑着迎来新人,送走旧友。
那里的太阳抵不过风的侵袭,我们只好选择背风阳光照晒的地方,享受着午后的余温。不由得想起家乡的太阳,就在那天。
就在今天,攀枝花阳光明媚。第一次感觉这照射四季的阳光是如此的美好,人们会厌恶夏天的燥热,却不曾想起冬天的温暖。秋天虽无枫林,胜在四季百花盛开。
闲暇时日,拿出从大理带回的石斛花。乍一看像枯草般杂乱无章,索然无味。泡入水中竟然如花一样竞相争放。一入口中淡雅清香,甜而不腻,香而不浓,和橄榄的回甜有异曲同工之妙。甜在舌尖,美在心田。仿佛独享这一片风轻云淡的恬静天地。
就在今天,我安静平凡的等待着…………
等待着:夕阳落在黄昏…………
等待着:日月照在山河…………
江山许时如画,美人点缀成骄。
待到黑夜降临,我裹挟这幅山水画,携卷一缕缕春风,送入你的梦里………………
第五篇:骑游明月寨杂文随笔
早就听说贾乡有一个明月寨,只是觉得在这荒草丛生,缺水少树的丘陵地区能有什么可看的呢?所以一直没有去拜访的念头。最近一直有不少的帖子在说登临明月寨的经历趣闻,不由激起了我的“斗志”。现在它就在我的身旁,距离我的单位这么近,别人都去了,我还不去,真有点说不过啊!这天中午早早地吃过午饭,骑着“宝马”爱车就和同事朋友一起出发了。从邢和公路下贾乡路口,过大贾乡,到尹贾乡,沿着水泥铺成的小街向西,街中间看到一处古民居,我们第一次停下了脚步,做短暂修整,喝点水,拍几张照片。这所民居下面是一个拱桥的桥洞,仔细看看像是枯水期过路、汛期排水用的,桥上为二层角楼的建筑,同去的扬子因为对建筑颇有研究,很权威地说:“这有点明朝的建筑风格,但是已经很明显地修葺过了。”打问了几个中年人都说不清楚,认真的我在大街上逢人便问,终于看到一个上岁数的老人,经过老人的耐心解说终于明白了,确实明朝建立的,中间翻修过几次,做过村委会的办公地点,现在闲置起来了。拍照完毕,我们由蜿蜒小土路向西北方向顺小街出了村子。一路之上不断有岔路口出现,根据我野外的经验,我判断破旧的并且比较硬朗的小路应该是去明月寨的(新路应该是后来村民建筑时修建的,这是我的猜测),可是又怕把同伴导引地“误入歧途”,所以还是下车找老乡打听,结果,事实证明我的经验还是对的。
骑行在宁静的乡间小路上,松软的泥土,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我们感到好惬意啊,心想“就是找不到明月寨,此次出行也值得了!”走到了一个拐弯处,看到徒步的三个人,我又打听了一下,原来他们也是往那里去的,并且告诉我们只有这一条道路了,往前走吧,还顺便告诉我们把车子停在水井房外,由那里上山很容易的。道谢之后,我们就像飞燕紧蹬车子,真想立刻一睹明月寨的风采,看看到底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呢?
哈哈,不过说归说,在冬天来个短途骑行换换心情,还真的不错呢!你瞧,同伴的脸上笑得多灿烂啊!
转眼到了老乡说的小房子、水井之处,放好车子,背上水和水果,我们就像登山比赛一样开始向山上爬攀起来,在这里还真体现了“脚下是路”的道理,随便哪里你都可以攀援登顶的,终于,山腰间一座小庙、抬头看到了山顶的围墙(椿子,老乡语言音),来不及找它的正门在哪里,我选择北面一处残垣断壁处,大声宣告:“我要从此处冲上去城墙,占领要地啦”站到围墙后,看到了整个山寨的面貌,原来他的正门在东面,里面广阔的、颇有点破烂的院子里只有新修建起来的几座小房子,放眼四望,但见低矮的群山层层叠叠地包围着这个山头,光秃秃的山上也没什么可隐蔽大树,也看不到水流,荒草不多,就连荆柴都不多,我和同伴开玩笑“这要是土匪寨子,那土匪头子也够没战略眼光的了,在这荒郊野外,鸟不拉屎的地方,占山为王吃什么?喝什么?抢劫谁啊?自己也得饥渴而亡!旁边也没官道,距离市区也远,估计也就是难民躲避战乱的栖身之地而已!说是土匪寨子,是为了增加传奇色彩吧!”
下了围墙,到院子里唯一的一座建筑物--小庙内看看,见玉皇大帝神像前面贡品不少,可见当地村民还是经常过来的,庙的西南方还有一口小井,黑魆魆的井口往下去,好像有巴掌大一汪汪发亮的水。水井西侧好像是月季花的枯枝。整个呈椭圆形的小院大概有300平方,东侧大门口比院子低下去有一米半左右,因为在院子站着看那门口顶部几乎就在脚下,好像抬脚就能迈上去一样,走到近前,发现,要往下走九个台阶才到门口,门外竟然还有两排竹子、冬青树。冲门口还有一个唉唉的方墙,就像迎宾墙,大概是挡着东侧山口的山风吧。转了一大圈之后,我们沿着清晰的小路蜿蜒而下回到了水井小房子那里。
虽说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美丽的精致,不过,我们骑游锻炼、享受大自然、放松身心的目的还真是达到了。我们的收获还是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