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1:3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关于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关于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第一篇:浅谈关于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关键词:

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科学体系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被忽视或缺位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提出必须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从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体系、工作程式和工作机制上进行全新的思考,以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轨道。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冷静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时不难发现:由于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的不畅,供需双方观念不同,导致供求双方供需结构不相对称,出现了“有位无人”和“有人无位”并存现象,更进一步的分析可见,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的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加之职业决策和选择能力不足,他们面对用人单位和岗位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什么单位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什么岗位是展示自己的平台,究其原因在于当今大学生缺乏或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尚有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来开展,内容上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般介绍和政策规定的诠释,在方法手段上往往是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大会“灌输”形式,因而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等方面则着力较少,也同样存在着忽视或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指导。基于学生在就业问题和学术在就业指导上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人认为必须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从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体系、工作程式和工作机甜上进行全新的思考,以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体系。

一、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结合点,构建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体系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大学生个体结合自身情况及所处的环境(机遇和制约等因素)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并采取行动和措施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它包括了大学生人生理想及生活目标规划、大学生学习目标规划和大学生职业选择规划等内容。大学生只有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才能有效学习并获得知识技能,才能选择到合适自己发展的职业并通过职业生涯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可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涉及到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知识学习、择业技能技巧训练等内容在内的学校教育工作的全方位的问题。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结合点,全面规划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既抓住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又能使指导工作较好地溶入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大局。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转变为大学生们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环节,演化为当代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获得职业成功的有效途径。而高校学生的这种主体性需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出相应的回应,可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结合点,实现职业生涯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翻。正处于心理成熟期的青年大学生需要接受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的引导。由于大学生所选修的专业各有不同,他们毕业时面临的工作岗位选择也必定不尽相同,但是,职业本身并无贵贱之分,唯有职业分工不同而已。要通过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让大学生明白只要从业者敬重一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必定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更要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智地审视就业市场,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的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到毕业时才能勇敢的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勇于到艰苦的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等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促使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总之,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把理想信念教育溶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帮助他们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既是就业指导工作的灵魂,也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2、坚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专业学习及学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紧扣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这一核心内容,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搞好学习目标规划和学业发展规划。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而言,由于大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及专业学习不够深入等原因,他们往往对职业和专业设置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因而在专业学习上往往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更由于大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自由度,使许多大学生难以做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与当前学科安排的学习结合起来,因而在学习上往往需要我们,尤其是专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指导,帮助大学生及时掌握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关系的方法,确立与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个人专业学习、知识积累、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为将来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从学校的教学与教育改革而言,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生涯规划这一有效载体,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做好学科与专业的调整与优化工作,更进一步加大文理渗透和工管交叉,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同时要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高专类的学生,要坚决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或“多证”制度,以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3、坚持群体教育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相结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选择规划。以使大学生毕业择业时有清晰的职业目标而不至于迷惘。一个任职者如果能找到符合自身个性特征、兴趣、又有适当能力去完成的职业,就能充分发挥其潜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业绩,最终产生工作的满意感、自我实现感。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在对大学生进行群体的正面教育的基础上,必须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选择规划,为自己大学毕业的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我们在就业指导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对象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在指导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兴趣与职业选择、职业能力与职业选择、气质与职业选择、性格与职业选择、价值观与职业选择、专业与职业选择之间的辨证关系,做到知己、知彼,从容应对就业市场的择业。

二、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建立和健全全程式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学生的择业行为集中发生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但是大学生对社会职业、就业政策、就业制度的了解以及自身职业规划、职业价值观、求职技巧等则应该从进人大学校园时就开始积累。因此,必须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切人点,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实践活动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建立起全程式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具体而言,就是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反馈评估等具体环节的教学与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设定阶段性的指导目标任务,使全过程就业指导的层层要求得以实现。

1、要认真抓好大学生入学第一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学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职业和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理解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人制度,增强提高职业能力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2、结合大

二、大三学生的专业学习的特点。精心组织好大学生修订与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巩固的专业思想、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立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发展方向,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

二、大三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的稳定期,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专业学习任务繁重,许多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训练不感兴趣,往往造成了就业指导工作上的空白,因而强化大

二、大三阶段的学生就业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一阶段开设的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工作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了解个人创业条件、特征,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等,而要完成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仅靠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广大专任教师的普遍参与。总之,要结合专业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目标更贴近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3、重视和全力做好大四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关。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是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高与深入产学研基地,在实践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并进行专业的实习、见习活动。这一阶段就业指导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通过专业实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活动完善个人职业形象,掌握面试基本技能,了解求职面试全过程及求职的途径、技巧,了解相关就业政策和劳动关系法规,制定自己的求职策略和求职计划以达到顺利就业的目标。

三、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

划并顺利就业为落脚点,构建全员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新格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地就业,这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最根本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高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服务市场建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加强,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讲“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高校要通过动员,使全校各个部门的各级组织、使全体教师都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来,以实现全员化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1、要转变观念。真正把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顺利就业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要让全体教职员工都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一样,对于学生职业生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只有全员参与、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地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顺利就业为落脚点,设计好教学与就业指导的联结点,结合实际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2、要狠抓落实。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首先,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其在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其次,要把广大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作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认真加以落实,并从考核与评估等激励机制上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3、加强研究。要把高校就业指导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课程体系,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并给予学分上的确认;要选派政治素质高、熟悉国家产业和就业政策的教师、辅导员来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把学生就业指导类的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来加以建设。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前我国国情,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第二篇: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对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人的分析,提出了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树立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就业指导队伍;改革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信息系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等措施,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有效性 工作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滞后、层次较低、模式老化、内容陈旧、师资队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现。因此,新形势下探讨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效模式,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仅关系到高校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滞后,就业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是针对当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也是在毕业生就业当年组织的短程化指导,就业指导工作仍停留在如何办理就业手续、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制度指导的辅助性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严重不足。高校就业指导观念滞后,把就业指导工作理解简单化,认为就业指导只是单纯为了就业率,把学生推上社会就完成任务。目前,个性化、专业化、全程化的高层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的还不是很理想,使得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长效性和科学性。

(2)目前高校缺乏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以及专业职业指导咨询机构。教育部明确规定: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但是,目前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上看,专业教师匾乏,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事务缠身的学生工作干部和学生辅导员,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学术水平不高,教学能力有限,不具备高层次的职业指导理念、现代就业服务理念,很难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职业测评、职业辅导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同时,高校缺乏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

(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单一缺乏实效。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以团体指导为主,这对学生掌握整体就业政策和就业资料的准备及面试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等是很有必要的,但团体指导只能对团体毕业生进行宏观的就业指导,对学生个体兴趣、特长、气质、能力等个性特点难以顾及,也存在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的现象。

(4)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存在短程化倾向。目前,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内容形式单一,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没有形成一套的教学体系,多以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出现,内容仍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缺乏职业能力测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和择业心理教育等内容,就业指导内容较狭窄,没有新意。只是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中暂时碰到的间题,也忽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如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个别咨询,就业指导的对象重点也往往只是应届毕业生,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过程。

2.新时期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有效性策略以及措施

(1)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树立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观念是关于事物的基本观点和理念的统称,对行为具有先导性作用,它不仅对事物的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还规定着事物的内容。因此,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树立开展全程化、课程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是必要的。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重视学生自我认识、专业推荐、专业选择、职业准备到就业的各个环节。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毕业工作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同时,学校应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开展适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指导,使得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从而形成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2)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来看,要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首先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人员为主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新形势发展对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提出了一定要求,一般应具备心理学、法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专业知识,以适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要求。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一些师范院校建立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学科,培养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就业指导队伍,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运用现代化的就业指导手段,真正促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以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完善和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理念的树立。

(3)改革就业指导模式,开展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以团体指导为主,这对学生掌握整体就业政策和就业资料的准备及面试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等是很有必要的,但团体指导只能对团体毕业生进行宏观的就业指导,对学生个体兴趣、特长、气质、能力等个性特点难以顾及,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因此,高校应立足实际,根据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个别与团体咨询、专项竞赛、社团活动等各种形式在系统中的位置,综合考虑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相应地对各种形式活动开设时间的早晚、长短和内容的侧重点做出科学的安排。采取灵活多样、吸引力强的指导形式,帮助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并且通过人才测评系统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倾向,正确地认识自我。

(4)建立高效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信息系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优化高素质人才利用率。采取措施建立全国、地区人才职业发展指导网络系统,完善人才网络档案,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满足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重需求,使人才和职业高度匹配,优化高素质人才的利用率。同时,加强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搭建人才与单位交流的平台,将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并且强调它的整体性,突出就业指导工作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形成从职业选择、职业测评、人职匹配、择业技巧训练到就业培训、跟踪服务等严密的工作体系,建立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反馈机制,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观念滞后、就业服务层次较低;缺乏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以及专业职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单一;职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树立开展全程化、课程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就业指导队伍;改革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信息系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第三篇:浅谈构建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人才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大学生就业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话题,由于各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社会就业环境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从总体素质上来说,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就业市场的优势群体,但随着高校从1999年之后的连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了倾斜。而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包下来的,大学毕业生一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根本不用为就业发愁,所以我国高校长期存在着“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面对新的形势,国家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陆续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机构的名称虽不同,但都在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和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无论理论研究,还是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待拓展、深化和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的效能,依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操作体系,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开展较晚。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不久,大学生就业指导仍处于摸索时期,就业指导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现代化及学生自身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纵观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单一。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为讲座和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一般安排在毕业生求职前的一段时间,即每年的11月份左右,场数不多,其中内容精彩、指导意义大、影响力强的讲座较少。至于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也有纯课程化的倾向,不少学生反映就业指导课很闷,缺少互动性,联系实际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简单。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多为就业形势的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解释、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方法指导及求职技巧培训等,即使这些内容也多处于一般理论的、表面和肤浅的介绍和说明,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如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如何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则或为隔靴搔痒,或为缺乏,甚至没有进行教育。

(三)就业指导工作观念缺失。目前我国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甚至认为就业是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事,与学校关系不大。就业指导部门专门人才缺乏、经费不足、场地紧张,很多工作开展不起来。课程设置上忽视大学生专业技能和有效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综合技能的培养,在创业教育上明显落后于一些欧美国家。我国许多高校是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没有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升到职业生涯设汁的高度来重视,没有树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大学四年教育的始终。一些政府部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认识也不够充分。

(四)就业指导工作队伍非专业。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是院系党政干部,更多的是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工作,没有一支专门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他们对就业指导212作缺乏应有的研究和把握,只是凭经验工作,凭热情办事。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他们较有弹性的工作,其他事务性工作则更具钢性。他们不能抽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很难将就业指导作为一个专业去发展。

(五)就业指导工作对象太窄。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的对象只局限于大四学生,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格局尚未形成。对于大四学生而言,大学阶段的学习已近结束,但社会给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上岗条件及要求已明确摆在眼前,他们已没有在较大范围内自由选择的可能。许多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后悔自己在过去三年多的大学生活里没有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应该让非大四的学生尽早了解就业市场、走进就业市场,尽早知道毕业后的竞争环境和社会需要他们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尽早明白为了将来就业应该如何安排大学学习和生活。

(六)就业指导工作研究滞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已有十多年发展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各高校编印了一些教材,也有一些研究论文发表,但相关的研究仍明显滞后于实际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就业指导政策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不强;对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缺乏深人系统的研究,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对劳动力市场及新时期我国人才就业的特点缺乏理论研究,就业指导212作得不到系统的理论指导。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劳动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显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同比增幅为12.9%,要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许多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劳动力的低512资和吃苦耐劳等品质成为许多企业愿意接受他们的重要原因。有了这些低门槛迈入的竞争者,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发的巨大。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意识,就业不能一个模式,就业需要多元化。

(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和评价,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白自己的素质、特点、能力、兴趣和爱好,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并依此做出对职业的选择和规划。有些大学生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较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团队精神较差、独立性不高等问题。大学毕业生身上凝聚着巨大的人力资本,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但如果较大规模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甚至不能就业,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将打击社会和家庭的人力资本热情,降低人们参加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是用人单位的需要。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仍然留恋大城市,追求铁饭碗,非国有单位不去,非国家干部不可,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有些毕业生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择业时只盯着“大机关、大城市和富裕地区”,不愿到基层单位、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过分计较眼前的得失和待遇。许多用人单位认为现在的毕业生要求工作条件舒适,稍艰苦的工作不愿意做,只要出现条件更好的单位就立刻跳槽,缺少起码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公德,使单位受到较大的损失,以至不敢录用应届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呼吁学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强化普通劳动者意识。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建立全过程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就业指导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必须转变就业指导只是毕业年级事情的观念,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新生入学时,为大学生进行测评,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二年级,帮助大学生认识职业,了解职业的要求,明确以后的求职方向;三年级,提供实习、社会实践和培训机会,并开设一些综合素质训练课程;四年级,开展求职择业技巧、技能指导,择业心理辅导等。当然,这仅仅是大学四年在内容上一个总体的大略的划分和各阶段的侧重。各阶段内容上的联系和交叉是肯定的。让学生一入学就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四年的学习和指导,使学生能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技能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

(二)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有限,理解也不尽全面,在走向社会之际,极易出现诸如心理失衡、定位失当、期望值不切实际等情况。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必须给予充分关注,及时进行有计划、分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并且在指导的内容上力求做到完备周到。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要坚持就业导向,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要采取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的指导形式,除了高校常用的讲座、授课等形式外,小组指导和个别指导非常重要。特别是改革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加强:在校期问社会实践的力度,抓住通过就业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康心态这一关键,重视就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把专业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不同侧面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建立队伍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及其职能已从单纯地管理控制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不断拓展深化,这就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很难适应指导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同时这支专门队伍要深入社会,深入用人单位,加强调查研究,保持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的密切联系,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切合实际需要,针对性、前瞻性更强,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效果,提高就业率。现代高校就业指导必须做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学生和教学工作的党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是必需的,同时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把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指导和服务;还必须有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才能科学地、规范地发展。

(四)建立网络信息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市际、省(自治区、直辖市)际,乃至国家间的毕业生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建成全国性的人才信息网络体系以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资料库;以统一网站作为媒介,为雇佣双方提供信息服务,让毕业生通过网络,便利地查询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信息,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与流通速度,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能高度“透明”地交流。同时,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应加强人才预测,委派专业人员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定期发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就业环境的预测。为高校教育教学、专业设置、招生及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对就业政策加以调整,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毕业生创造公平、合理、鼓励竞争的就业环境。

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而该活动又不断地推动着理论的反思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要从长远发展地高度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密切配合。近几年来,经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的推动和高校的努力,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方法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深入的同时,对就业指导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方法论之不足,则严重的制约着其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水平的提高,这就迫切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积极探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构建新时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机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长效机制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显得过于被动,缺少完善的长效机制。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建立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

“全社会都来关心大学生就业”.“要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要地位”“我最担心的就是大学生的就业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以平均每年2O以上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652万人。而大学生就业率近3年来一直徘徊在7O%左右,失业大学生数量巨大。大学生是否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着校园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成败关系着毕业生的能否顺利就业。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突出瓶颈

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缺少一套完善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就业指导工作显得被动,就业指导工作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

(一)职业规划课缺少系统化

职业规划对于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学生们读书十余载并参加牵动每个家长心的高考。一直都是在围绕着努力学习从而考上大学这一目标。当他们离开温暖的家,走进大学的校园时.会有一种迷茫,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再加上不再有父母在耳边“唠叨”和班主任的密切关注.有些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或者自我颓废,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影响了最终的毕业与就业。职业规划课能帮助学生们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树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对端正学风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尤其重要。但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职业规划课都缺少系统化,很多都只是一些简单的专业介绍、所学课程、职业方向等,过于简单,很难给学生们一个科学的指导。

(二)负责大学生就业的辅导员工作繁而不专

实践中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基层也是最重要的力量。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地扩招.负责毕业班的辅导员往往要面对几百甚至上千的毕业生。毕业生的日常事务工作是非常繁琐的.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密切联系用人单位,要认真备课尽力上好就业指导课,要想方设法地促进学生就业还要及时上报就业率等等。甚至有的辅导员要同时分管奖学助学、团建党建等众多工作。实践中还成为了领导的“万金油”。此外.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年龄大多在25—35岁之间,很大部分已经成了家并有了子女,他们也需要许多业余时间去维系家庭的稳定和谐。繁杂而重要的工作,以及必要的个人家庭生活,每一样都那么重要。疲于奔命导致的结果是辅导员们精力透支,分身乏术,很难再抽出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走专业化专家化道路。辅导员的业务水平上不去.就业指导工作就很难出成绩。

(三)大型集体形式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为效果不够理想

由于缺少相关的教师和灵活的课室.很多学校不得不选择一个能容纳整个毕业年级几百人的大型课室.一次性上课。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无法很好地兼顾课堂秩序,毕业生也难以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有些毕业生只是为了有考勤而来,来了之后没有用心听讲,特别是坐在后排的学生不守纪律的比较多.还影响了其他感兴趣听课的同学。结果在上完一堂简历制作课后,从检查学生上交的简历作业中发现,要么大多格式千篇一律.要么干脆从网上搜索一个模板照填.要么内容非常简单,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辛辛苦苦筹备的一节课没有达到预定效果,学生简历制作水平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事实上.不仅仅是就业指导场所缺乏.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高校在就业指导人员、设备、场地以及投入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尽管教育部专项发文要求各校加大就业指导人员及就业经费的投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专项拨款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四)指导教师大多为本校教师不利增强说服力

担任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一般由学校和院系领导、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同时由成功校友及名企领导辅助。在与毕业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最感兴趣的就业指导课是校友的交流和名企领导主讲的课。究其原因:同学们认为学校的老师讲的内容都是书本知识.理论的东西太多,列举的例子缺少生动性和时效性。部分毕业生存在着认为“家花不如野花香”的错误观念.认为本校老师的就业指导经验不如社会上的专家与管理者。同时.大学生认为校友讲课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名企领导讲的则代表了一种权威性更有一种新鲜感。

(五)大型就业指导课缺乏个性培养

每个毕业生都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能力,都用相同的就业指导方式会让共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却让毕业生们缺少了一些个性.缺少了一些特点。如常常在一些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现场会看到一群身着颜色、款式都非常相近的毕业生,他们都来自于同一个学校。这种大众化的职业套装看起来很精神很庄重,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或者说这种服装不一定是这些同学的最佳选择,当然也会给来招聘会的企业领导产生视觉的审美疲劳。(六)就业指导课缺少系统的开设与实践

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同学们接受的都是些理论的知识或者是一些常识,没有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同学们在找工作前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查找自身的差距尽快弥补不足,以便能在真正的职场上发挥自如。现在大部分毕业生都是在经历过几次面试场上的失败后才成长起来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职场上,每一次面试的机会都非常难得.成功率显得相当重要。对学校形象的塑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高校就业指导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涉及就业指导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因此,要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构建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时间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

大一应侧重于指导学生适应和规划大学,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培养职业意识和专业思想。大二应指导学生进行个体倾向性就业目标的测试和职业能力测评,初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大三应侧重于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点来设计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与职业生涯。大四应该开展开展就业技巧、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指导大学生顺利求职就业。此外,有几个实践做法值得推崇,其一是在学生刚进学校时开始参加职业规划,让学生尽早树立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对良好的学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在大三的时候上完就业指导课,有利于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刺激同学们积极与正在求职阶段毕业生沟通的积极性.以便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积极到用人单位实习,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大四开学初以邀请校友和名企领导来做交流为主,最好是每个专业的都能兼顾.并分开专业来上课,让毕业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听到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也因听课人数的大大减少,给同学们增加了与校友和企业领导沟通的机会。大四下半年不建议再开展大型的就业指导课。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大部分毕业生已在用人单位里实习。此时的重点是放在对就业困难学生的一对一辅导。

(二)内容上:就业指导内容多元化、突出实效性

在传统教育内容基础上,要突出就业指导内容的多元化和时效性。把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相结合,同时开展创业和诚信教育,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和品格塑造。我国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内容设计上,更多的是以就业政策法规的宣传以及就业形势分析为主,而在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择业观教育、创业精神教育等方面显得不足。导致的后果是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好高鹜远”、“眼高手低”、“就业扎堆”、“有业不就”。

(三)形式上:既要整体指导。也要重视对毕业生的一对一指导

要进行针对全年级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指导方案的制定,以“必修课”的形式进行整体指导,全面突破。此外,也要发挥“选修课”和逐一击破的作用。负责就业的辅导员要准确的了解每个毕业生,特别是就业困难学生的情况,并做好毕业生信息的网络化就不可避免的要与每个毕业生谈话。谈话交流的方式多样,可到学生宿舍走访、打电话访谈、办公室座谈等。把学生情况输进电脑制作成EXCEL表格,方便查看和管理。这种谈话建议在大四上半年开学初进行一次全面的,大四下半年开学后进行针对性跟踪。因此.就业指导的形式上可以多样化,但是要注重时效性。

(四)氛围上:要营造积极健康的就业环境

积极的就业氛围是提高就业率的基础,非常重要。在统计就业率时,经常会发现要么一个宿舍的学生都就业了,要么一个宿舍的学生都还没有着落;同一个专业的两个班,也会出现这种对比很鲜明的情况。这说明了学生们的从众心理是非常强的,所以尽最大努力在全院范围内去营造积极的就业气氛。如通过学生党支部调动毕业生党员的积极性,并通过党员积极的求职态度去影响其他同学;通过毕业论文导师的密切关心,刺激就业;通过各宣传栏关于鼓励就业的宣传。张贴各班就业进程表,并及时更新等方式。

(五)效果上:重视对就业指导的考核与评估

学生上完就业指导课后究竟学的质量如何,可以通过实战考核来评定,并把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存档.对落后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补课,让每个学生都能达标。考核的内容以求职简历、面试礼仪、自我介绍以及毕业流程这几个方面为主。考核的方式可通过闭卷考试和模拟面试为主。模拟面试官可以有学院老师和优秀校友组成,考试分专业进行,面试官对每个面试完的毕业生进行点评,大约需要一个周末可以考核完毕。而更长远的做法是:做好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往届毕业生是就业工作中宝贵和丰富的资源.应该保持必要的联系.进行毕业生调查也是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对已就业学生的思想、业务能力、单位评价做回访和统计。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全面考核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第五篇:民办高校的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贫困生就业的问题已成了各个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因此对高校贫困生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形成原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探讨贫困生的就业指导途径和方法,对于贫困生完成学业、顺利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贫困生;能力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各高校为了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I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尤其在贫困生的就业工作方面,更是加大投入力度,帮助贫困生顺利就业,国家、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1.贫困生产生原因分析

贫困生,就是“在校期间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本人基本的学习生活费用无法支付的学生,称之为生活困难学生(简称贫困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并轨制度和收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高校中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学生群体正在形成。

现阶段高等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期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就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但大发展就必须大投入,而面对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缴费上大学就成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选择。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决定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又明确指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

在此一系列的背景条件下,民办高校应运而生,虽说解决了一部分学生上大学的问题,但是由于民办高校是自筹资金办学,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生的学费来保证学校的运转,从而造成了民办高校相比较公办学校来说,学费高是一个突出的特点,没有政府资金支持的民办高校,相对应的也缺少一些“奖、助、补、减、免”制度,那么每年少则五六千多则上万元的学费。使绝大多数中低收人家庭难以承受。还有一些“财力十分有限”“绝大多数是一些贫民小户人家的子女”而又“力图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加之农民增产不增收、城镇下岗职工增多等诸多的社会因素使家庭收入下降。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在校贫困生的增加。

2.民办高校贫困生的特点

2.1物质贫乏生活困难

民办高校贫困毕业生大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大部分同学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学费进入学校学习,生活困难是贫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加之民办高校由于是自筹经费办学,学生受资助渠道较少,每年仅有少数的同学通过奖学金或者助学贷款获得一些基本的资助,因此一些学生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威胁,有的贫困生身体营养不良、有病不敢去医院、无力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经济窘迫使他们在学校生活的很压抑。

2.2心理压力较大

贫困生绝大多数深知生活的艰辛,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高中时成绩较好。但是,升人大学以后,发现成绩好的同学比比皆是.另外由于城乡经济差别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贫困生感觉与其他学生存在着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接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艺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在差异面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形成了自卑心理,因此造成有些贫困生没有信心去战胜生活中的困难,觉得生活无意义。思想上不求上进,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消极地对待人生。

2.3综合素质能力较弱

不少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或者是低收入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所受到的教育有限,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从而导致从这些地方出来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面对窘迫的经济状况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他们无法购置更多的学习资料,参加学习培训。因此,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目标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无力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而制约着他们顺利成长和成才。另外,由于经济困难,一些贫困学生为筹集学杂费、生活费而奔波,四处打工挣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学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则因为本身就是借贷上学而倍感压力,至于考研、考证、考托等大额投入的考试,更是无暇顾及。一系列的原因使贫困生在学习方面陷入一个很无奈的境地。再加上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贫困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可以依赖,自身在言谈、举止、行为处事方面也缺乏优势.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有些贫困生会因此悲观失望、得过且过,不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怨天尤人,进而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

3.加强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3.1完善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健全贫困生帮扶制度

贫困生问题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社会问题,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贫困生的问题,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贫困生家庭、个人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资助体系。目前,大多民办高校在贫困生资助方面形式单一,如:奖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还有近几年出现的助学金,但大部分同学主要还是依靠银行的商业贷款.来缓解燃眉之急。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担心将来的还款风险,不太愿意贷款给学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商业贷款,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贷款无门、欠钱上学的情况。就把包袱转嫁给无国家财政拨款的民办学校了,长此以往,欠费学生数量增多,必将影响高校教学的正常运转。各民办高校一定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本校的资助制度体系,探索新形势下的贫困生帮扶新模式。

3.2注重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深入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校方,自新生进校起,就要建立详细的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建立一套完整的贫困生在校期间信息库,同时,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为帮扶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其次,要注意提高贫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眼前的贫困是暂时的,明白国家、社会、学校在帮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要让他们知道只有坚定信念,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实践,才能真正改变他们贫困的现状。再次,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向,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培训与辅导活动,增强他们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经济脱贫”之前做到“心理脱贫”。

3.3帮助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社会不会以为其是贫困生而降低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的选拔标准,因此,高校在对贫困生帮扶时除要教育和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摆正心态,给自己合理定位以外,更要注意贫困生能力的培训.主要是个人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如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生涯决策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等等。学校要为这些学生多提供和创造时间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等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增加社会竞争力。

3.4加强贫困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保障解决“就业难”问题

要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率,除了在技能上给与帮助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之外.还要给他们提供就业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已确立自己的就业定位,顺利就业。根据贫困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帮助消除择业恐慌心理,同时通过举行专题报告、讲座对他们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还要有争对性地为他们收集和反馈用人信息,积极地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

综上所述,要想贫困生早日摆脱、改变自身贫穷的命运,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其就业指导工作不容忽视,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得到社会认可,我们就必须在资助的同时关心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为社会造就合格有用之才。

下载浅谈关于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关于构建全程式就业指导工作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科学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增强就......

    试析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就业咨询论文摘要:本文从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

    关于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就业指导 高校扩招论文摘要:班主任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在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诸......

    关于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高校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在学生中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就业指......

    成人教育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应对思考论文

    [关键词]成人教育 学生 就业指导 思考[摘要]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和宏观就业形势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成教学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本文针对成教学生......

    试析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就业指导论文摘要:二级学院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而迅速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本文从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优、劣势环......

    就业障碍与构建合理的教育结构体系论文

    一、我国就业问题的现实障碍我国的就业体制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历程,初步形成了就业市场化,但还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影响着劳动力自由流动、平等竞争,阻碍了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科学发展观论文摘要:随着高等*t-g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数剧增,日益突出的大学生就业f*l题也已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就业指导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