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人教育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应对思考论文
[关键词]成人教育 学生 就业指导 思考
[摘要]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和宏观就业形势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成教学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本文针对成教学生自身的特点,分析就业难点,思考成教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应对措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但是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和宏观就业形势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成教学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当务之争,要以就业为导条幅,加大力度,真抓实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成教学生强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
一、成教学生自身的特点
最初,成教学生的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而如今,成教以专升本,高起本的生源为主,他们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需要继续学习,需要一张文凭,这就导致了成教学生年龄结构变轻,显性特点增加的局面。其实,成教已以偏离原来的本义,与普通高等教育日益趋同,导致了成教在学生管理和学生就业上面临着新的压力。这些都迫使成教需要寻找自己的突破口,适时进行转型。
(一)生源特点
(1)基础素质的多样性。成教学生的生源渠道来源多种多样,有高中应届生、专科应届生、工作后再充电者、已成家年稍长者等等,年龄悬殊较大,接受教育程度各异,呈现出了学生基础素质的多样性。
(2)广泛联系的社会性。成教学生中的部分生源来自于社会工作岗位,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没有学生气,还是继续联系与保持着原先的各种社会关系,表现出了学生广泛联系的社会性。
(二)学习特点
(1)学习知识的实用性。成教学生中的部分生源,一般不愿意学习与自己希望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关的东西,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好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在社会上某方面占有一席之地,反映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实用性。
(2)学习周期的速成性。成教学生中的部分生源学习目的明确,在学习时间上容易产生急于求成的情绪,反映出了学生学习周期的速成性。
(三)就业难的特点
(1)春季找工作给成教学生造成了就业难。近几年来,普通高校大幅扩招,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独立学院异军突起,广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年加剧,而对于成教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另外,2003年“非典”后国家统一将全国成教入学考试改为lO月份内举行,造成了从今年开始成教学生春季毕业,但招聘单位用人一般集中对象是夏季毕业生,所以春季毕业生找工作又是“雪上加霜”。
(2)求职误区给成教学生造成了就业难。许多成教学生对自己的职业
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的认识,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不能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能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因此,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往往是茫然犹豫、反复无常、见异思迁、躁动不安,不能独立地规划职业生涯,也不能解决就业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成教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应对思考
(一)重新确立成教学生的就业指导观念和新内涵
在国外的职业准备从小学就开始了,他们认为学校教育职能不能光是传授知识,也应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基础,做准备。而我国传统的就业指导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环节,往往从属于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建议成教学生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在学校学习时,就调整就业心态,全面提升职业素质。这同时也要求成教工作需要重新思考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在成教学生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气候下,就业指导完全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对成教学生的人生观指导,帮助满足学生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甚至可以贯穿于成教学生培养、成长和发展的始终。这样推行下去,既弥补了以前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和认同的不足,又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
(二)尽快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兼职或专职运行机制
成教学生的就业指导应针对成教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就业市场的趋势和要求,尤其是在普通高校设立的成人教育,以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为例。其学生工作的整体机构体系中就专门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成教学生的就业指导既可借鉴校本部普高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又可体现成教自身的特色,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兼职或专职运行机制,为开展就业指导提高机制和人力保障。
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设有《毕业指南》编辑部和就业信息部,主要由学生充当助理,配合学生工作老师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毕业指南》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求职、考研、出国求学、公务员的相关信息,以更好的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找到毕业之后的方向。就业信息部定期邀请各大院校的知名教师和公司主管来学院进行针对性的讲座,为面临就业的学生解答各种难题,提供心理辅导、就业指导,使其有足够的信心踏出校门走入社会。近年来,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毕业指南》编辑部、就业信息部为同学做了不少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学院毕业生的考研率逐年上升,就业状况也明显好转,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
(三)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如何尽快缩短就业指导的供给能力与成教学生目益增长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成为教育决策者和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尽快思考的问题。应尽快在成教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学生学习生涯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成为推进成教改革、贯彻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制定并实施符合成教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1)制定并完善一整套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计划,内容包括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办《毕业指南》报纸、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求职技巧小窍门等等,同时兼顾开展考研、留学方面的指导。尤其是对成功对象进行跟踪关注,形成系列鲜明案例,指导学生就业,对学生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
(2)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工作或者专项素质拓展活动,如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主题文体活动等等,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文字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为将来加入职场积累经验。
(3)让课堂教学突出职业和专业特点,强调应用性。这就需要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紧密配合。俗语说对症下药,方能取得良效。成教的教学内容越符合受教育者的特点,越接近受教育者的需要,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学以致用的程度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成教的生命力就越旺盛,也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纵观现代社会发展趋势,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各类高等教育都面临着新的情况,成教也进入了体制改革和战略转移期,思考成教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主动迎接新的挑战,为成教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第二篇: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科学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变授课形式指导为“实践+理论”形式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成为就业工作的重心。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是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率逐年提高,但就业难度仍然很大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增长幅度高于研究生和本科生,但整体结构看并不占有优势,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度大。
(二)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突出
面对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强,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了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域持续几年就业低迷的状况。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是制约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盲目,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一些专业划分过细,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
(三)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对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需求量大,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对人才吸纳的能力有限。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主要受市场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就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区域性就业布局很不平衡。北京、上海、深圳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首选的工作地域。
二、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现状
(一)就业指导的时间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在最后一个学年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指导的对象也仅限于应届毕业生。这种指导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学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会有一定效果,但是在提高毕业生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创业等方面几乎没有帮助。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服务现代社会的意识,缺乏紧扣经济发展的市场意识。
(二)内容单调,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缺少实践环节和具体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及职业判断选择能力、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明显不足。单一的就业指导内容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单调,带有一定的共性,也是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三)缺乏专业性,实际效果不明显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职指导教师数量较少,且缺乏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就业指导职能不足,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三、加强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把就业指导从行政工作中剥离出来,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所有环节,贯穿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通过集中的、系统的培训使就业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就业指导效果;通过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进而实现就业指导的专家化。
(二)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
高职院校应该全面引进职业生涯规划及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职业生涯教育及相关的阶段性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整体素质。
(三)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涵盖面过宽,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差异,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指导可以从学生所学专业的类型特征着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特点,为每个学生建立一套独特的职业规划方案。通过指导过程中的互动,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引导,让高职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剖析以寻求个人核心价值,详细分析个人的职业兴趣、性格及优势。
(四)变授课形式指导为“实践+理论”形式的指导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就业指导,是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得以纵深发展的基础。邀请成功人士尤其是校友举办讲座,组织社会实践、校内创业、职业训练等活动,结合理论授课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力。
第三篇:试析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就业咨询
论文摘要:本文从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注册入学之前进行咨询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将就业指导精神贯穿于各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自1999年始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量每年以几十万的规模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进人了一个空前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今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期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分配制度,因此就业指导长期被思想教育所取代。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责任已由管理向指导和服务转变。因而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遍重视,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人,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一)开展就业咨询
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传授一般择业技巧、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就业问题;介绍职业知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定位分析,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的职业,使学生在学业、职业和自身三方面得以合理匹配,以获得最佳人生定位。
(二)提供就业信息
学校通过与社会用人单位保持合作关系或利用校(系)友会组织等,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或主动出击,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三)举办招聘会或供需见面会
学校通过举办供需洽谈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作用、一级市场作用。多数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招聘会。
(四)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很多人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毕业生择业观念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多数高校都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通过舆论引导、思想教育使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但是,仅就以上几点而言,各高校之间做的也不尽相同,有好有坏,甚至还有一些高校不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或是不知从何处入手,对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结果来看,当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用人单位已经拥有了很大的用人自主权,并且招聘行为也越来越理智,政府对原有阻碍毕业生就业的制度也做了巨大改进,但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的短期性
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在毕业前进行,只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在多数人的概念中就业指导就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仅仅是为了将毕业生推出校门而开展的一种应急性工作。比如在诸多论述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献当中多数都是将其界定在毕业生的范围内,少数涉及到高校学生培养过程的也没能明确提出就业指导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在就业指导机构的设定上,很多高校甚至教育部都将就业机构命名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有力地说明了这种观点的普遍性。
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从学生一人学就开始的,第一年起就要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要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则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的专题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参加就业市场。法国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在这方面做的更早,他们不只对大学阶段,而且从高中阶段就开始为青年进入职业市场服务。
(二)就业指导与学生培养相脱节
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建设人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在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关系到学校声誉、发展和稳定的压力下,很多高校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教育创新步伐,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以求提高教育质量。但是从深层次上,它仍然忽视了教育过程的互动性的特性,单方面从学校下工夫,忽视了对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主动性的培养。
提高学习质量针对就业而言就是加强学习的方向性,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然后学什么,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好什么,然后学什么。要了解社会和了解自己,除了学生的自身因素,就需要就业指导服务的介入了。而且因为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生理、心理、智力的重要变化时期,他们往往对社会存在一种抵触心理,所以要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指导的提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早在两三年前就曾有人提出,如何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就业指导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也有的学校为此提出了诸如CO-0P合作教育、产学合作、开展第二专业的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些“模式”并没有将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内容放进其中。近年来,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高校也逐步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在开设的内容、教学时数、选修与必修等问题上,还缺乏共识,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三、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总的来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内在规律的表现,是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综合矛盾的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是现存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总体上既要靠经济自身的发展,又要靠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但从主观努力因素来看,就业指导将是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在做好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注册入学之前进行咨询服务
由专业人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并依据社会需求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咨询。
(二)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
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确定今后的职业计划和目标,可设立专业指导教师,从学生人学的第一年起就对其进行职业教育,时刻了解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倾向,并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使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更有现实性、目的性。同时还可成立校友联谊会,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介绍其创业史,为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教育,这对毕业生今后自主创业将起重要作用。
(三)将就业指导精神贯穿于各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高等教育虽然不应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的,但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素质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学习的综合结果,但以往那种认为只要把理论和知识传递给了学生,学生自然就掌握了世界的真理和规则,自然就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将来的社会需求和就业的形式(如果把考研继续深造也看作是一种就业形式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学生才能真正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
必须改变在我国的高等学校中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不肯定、不重视的态度,改变把就业指导工作视为权宜之计和附带性工作,对从事该项教育的工作者不予以一定认可和重视的思想,要切实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另外,还应该建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使其具备坚实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篇:关于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就业指导 高校扩招
论文摘要:班主任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在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诸多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将能极大地推进毕业生就业。研究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是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今后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的就业人数不断攀升,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摆在各高校的突出位置,成为社会、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班主任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在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诸多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将能极大地推进毕业生就业。研究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是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今后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1.1精力充沛,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的高校班主任都是由本校中、青年教师担任,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完全有能力并能充分利用做好学生工作需经常深人学生中,与学生朝夕相处等有利条件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此外,他们知识背景较深厚,生活阅历广,且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无疑为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更能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实效。班主任由于其工作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要做好它,需经常深人学生中,与学生朝夕相处,才能很好的管理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大学生都已成年,这种管理班主任要更多地以“友情”甚至“亲情”的身份展开交往活动。从而使班主任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为广大学生所信任,学生与班主任相对与其他教师也更和谐也更亲密。对此,班主任在对学生在职业规划、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比其他老师更具说服力,也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学生与班主任由于这种亲密的关系使学生也乐于向班主任求助,并接受所提的建议,从而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实效。
1.3班主任能充分了解学生,参与就业指导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班主任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它的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包括学生的日常教育,基本上涵盖了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班级学生班主任的配备相对较固定,往往是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都是担任同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比较长。通过日常深人细致的观察、谈话。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性格特点、专长和劣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信息资源是其他老师所不能具备的,而班主任不仅可以具备且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掌握就业相关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
1.4班主任具有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先天性条件。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高校评估的核心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对此,各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目前基本上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多以授课和讲座的方式开展,形式相对单一。而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具有与上述不同的方式来开展,这是由班主任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却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能有效弥补就业指导形式单一的不足。具体方式有:一是能充分依托班主任日常教育通过召开主题讨论、班会、经验交流等形式,给学生介绍国家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使学生从人校后就高度重视就业,把就业作为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鼓励和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进行完美地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成功就业奠定基础。二是通过日常管理,充分利用奖励和惩罚手段,以往届优秀的已就业学生为标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各类竞赛、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活动,来增强就业竞争力。三是容易获取暂时未就业学生的有关信息及学生就业后的有关问题。学生与班主任联系较多,毕业后也如此,有什么问题也较愿意询问班主任,这无疑为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提供了条件,也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此外,与学生联系的频繁,为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最新要求创造条件,这将对今后调整就业指导方向和重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当前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学校未能高度重视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各高校不仅成立了就业领导小组,还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处)等相关机构,各系也配备了相应的就业专干。就业队伍已颇具规模,此,忽略了各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未赋予班主任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使得部分班主任根本没有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意识或片面地认为这是专业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严重阻碍了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2.2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班主任也能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但对参与就业工作还是存在*定的偏见。一是有部分班主任认为学校设有相应的就业机构并专门开设了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为此认为就业指导不是班主任的事,而是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的事。二是尽管有些班主任认为就业指导是自己分内的事,但只是限于毕业班而言,而低年级则不应或很少开展相应就业指导工作。由于就业指导具有长期性,应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因此理应从大学生人校后就开始实施。这种思想也严重阻碍了班主任积极参与学生就业指导。三是缺乏对就业指导的深层思考,简单地把就业指导等同于对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讲授求职技巧等,而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转变、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及相应的就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2.3缺乏必要的就业知识,难以胜任工作。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就业指导需要掌握系统的就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充分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但目前高校班主任大部分都缺乏必要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知识,没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就业指导或指导学生就业时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基本停留在简单就业程序讲解及简单的求职技巧方面,不能依据个体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是受所学专业的限制。班主任以前学文科较学理科对就业知识较了解,本身搞就业工作的班主任比其他班主任强。另一方面是有关就业知识的培训非常少。各高校每年就业知识培训的非常少,有机会的话也是优先安排就业专职人员,由于班主任人数较多,根本没有接受培训的机会。
2.4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目前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将班主任都纳人学校就业工作体系中,也有部分学校已考虑到了班主任在就业指导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操作中也只是做做口头文章而已,大多是在班主任会上提提而已。并没有明确的职责要求,由于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能对正规职业指导教育起良好的补充作用。没有职责要求,也就没有考核方法使得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严重挫伤了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进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3.1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作用。由于班主任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方式与开始职业指导课等正规的指导方式不同,但同样有利于学生的求职择业。因此,要大力支持和鼓励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为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同时要赋予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完善的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职责,要明确把就业指导列人班主任的工作范围之内。帮助班主任摆正位置,树立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同时要强调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性,使就业指导工作能面向每个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
3.2尽管绝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兼职做学生工作,但是在做好学生工作时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就业工作,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不会影响班主任的其他工作。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关键在于能知晓多少相关就业知识,对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具体方式有参加研讨会、参加就业指导资格培训、到知名校府参观学习、就业市场考察等,各学校也依据本校的实情选择相关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应涉及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方针、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如何创业及相关求职技巧等,使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能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职业规划、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能力和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就业指导能贯穿从学生人学到毕业整个过程,真正取得效果。
3.3建立良好的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的考核机制。在赋予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时,应积极探索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来充分调动班主任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学生就业状况纳人班主任考核指标体系中,采取自评和班级学生测评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并与班主任的岗位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考核内容要科学,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班主任参与就业工作的整体清况,也要有前瞻性,能反映以后班主任参与就业工作的改进方向,同时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被具体考核人熟练掌握,便于考核的实施。以此来彻底改变前班主任普遍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作为现象。对学生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要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激励广大班主任广泛参与就业指导工作。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高校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在学生中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就业指导
高校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笔者对此谈点浅见。
一、“全程就业指导”的概念和目标
“全程就业指导”是指从大学生一入学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大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专家报告会,印发《就业指导信息报》和制作就业服务信息网,进行日常咨询、就业政策宣传及模拟招聘等方式,对在读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全程就业指导”力求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根据每个年级的学生特点,结合就业日标分别加以指导。
全程就业指导的目标是:第一,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学习自觉性,为及早确立职业目标奠定良好基础;第二,让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剖析个人性格、兴趣、优势及不足,提高客观评价自我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就业目标;第三,指导和鼓励学生从事与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第四,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传授求职择业的知识、方法及技巧,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职业决策能力等,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一)全程就业指导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1999年全国性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前进了十年。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就业选择的多样化,大学生职业选择和就业观念产生巨大冲击,无不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就业指导,已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实践证明,以往只重视在毕业班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早已跟不上当今形势的要求,必须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全程就业指导,开展贯穿全过程、伞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自觉学习,主动成材,使高校形成健康向上的优良学风,有利于提升高校办学质最,提高整体办学效益,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二)全程就业指导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大学生难找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事实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大学生求职择业的过程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过程,综合素质是就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在校大学生只有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来发展、塑造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才能确保自己将来“适销对路’’。因此,全程就业指导理应成为连接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帮助大学生及早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一旦明确了职业目标,学生就会主动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锻炼机会和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最终了解社会、融人社会。
(三)全程就业指导是增强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基本属于“临阵磨枪”型的短平快模式,指导对象狭窄,形式简单,内容零散,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发展的指导性不够,针对性不足,效果不理想。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的‘全国民办高校就业状况调查”在问及‘学校就业前培训指导对你就业当中的作用有多大时”,近4000份答卷中,12.61%认为很大,37.07%认为一般,16.52%认为不大,11.65%认为很小.19.74%认为根本没用,这表明调查活动中近一半的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表示失望。而全程就业指导纳入大学教育的常规内容,具有时间充足、内容广泛、科学性强、效力大等优势,能进一步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全程就业指导是借鉴国际化先进教育理念的现实需要。早在1953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就提出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择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应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职业发展如同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几个连续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职业发展任务,前一个阶段任务完成不好必定影响到后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导致职业选择障碍。生涯辅导理论以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的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成熟,在职业指导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传统与现代职业指导的分野。20世纪70年代,是职业生涯理论成熟、完善和国际化的时期,为世界各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带来理论支持。如,在美国、加拿大、口本等国,都注重对学生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入学后,学校根据其兴趣爱好,为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利用求职信息资料库的资料,分析职业市场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指导学生选择系科和专业;在就业阶段着重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和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不盲目选择高薪职业岗位。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学习和借鉴国外广泛应用的就业指导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必将促进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上新水平。
三、全程就业指导的实现途径
全程就业指导就是要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这项工作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主要指一年级学生。应着重于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教育,结合新生入学教育,指导他们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从在校新生的实际情况看,经过紧张的高考,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生活,有的新生感到无所适从,徘徊迷茫,基本上没有目标,容易随波逐流;有些新生虽有努力学习的意愿,却目光短浅,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他们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对自身以及社会各行业的了解也极为有限。全程就业指导应从这一阶段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主动了解自己所处环境、所学专业以及可利用资源的有关情况,深入探讨“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为确立个人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当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时,必然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进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校可以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南》和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使新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人观教育,认识所学专业特点,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设计。
(二)发展阶段,主要指二年级学生。应着重于学业指导和素质拓展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应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与人相处和扩大知识面做‘型人’的重要意义,掌握与人合作的基本技巧;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或素质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努力提高“硬件”和“软件”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以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职业意向、职业潜能、职业素质等,调整知识结构,弥补实践技能,尽早确立职业道路和事业目标,自觉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理想打下坚实基础。
(三)成熟阶段,主要指三年级学生。应着重职业道德、职业发展教育和社会适应性训练。主要是针对所学专业的专业特征,有针对性选择职业典范实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或对原定的职业日标做出调适。可借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设立“首都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做法,设立见习或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走向社会进行适应性训练,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学会发展;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论坛等活动,营造创业氛围,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平台。
(四)完善阶段,主要指毕业班学生。应着重心理教育、就业服务、择业技能培训和诚信道德教育。高校应突出服务意识,分析就业形势,提供报考公务员、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充分发挥招聘单位与毕业生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搜集和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组织用人单位进校园开展现场宣讲和招聘活动;特殊关心和帮助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注重开展个案分析与模拟训练,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若干,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具有较强的形象感和可比性,极易为毕业生接受。模拟训练意在通过对求职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假想情况即兴练习,强化毕业生的角色意识和运用技巧的能力,克服怯场和惧怕心理。要强化毕业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杜绝盲目签约,随意毁约的现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违约不仅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也损害个人声誉,损害学校声誉,妨碍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转。
总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以职业发展为基础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紧密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紧密结合,分年级分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阶段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关联和影响。只有认真作好每个环节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全程化的作用,全面提升大学生求职竞争力,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