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就业指导也称为求职择业指导、职业指导或职业辅导。其目的是指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用人要求,按着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筛选确定利于发挥个人特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帮助大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岗位,正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新一轮的高校入学率的继续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高校纷纷在原有的基拙上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本文试图通过结合目前实际,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特点,就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有效性做出一些思考和探讨。
进人二十一世纪,大学生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随着形势的急剧发展,高校逐渐认识到,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已经到了十分紧迫的关头。但目前就整体而言,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与实践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笔者认为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方面还大有文章可作,可以针对就业指导特点进行一些提高有效性方面的探索。
一、对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是一个思想教育的过程,要使就业指导工作真正有效,需要一个连续不断的渐进过程,绝不是一墩而就的事情,高校要注重对就业指导教育过程全程性这一特点的研究和把握,给予相应的举措。
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临毕业前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而在于在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中促进其职业意识、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的成熟与发展,是对学生择业理想和成才理念的培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实现全程性,即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的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毕业生正确择业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1.一年级新生,应着重于就业形势的介绍、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在结合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指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明确学生专业方向,建立专业思想,树立目标和奋斗方向,对大学学习和生活做出合理规划。
2.二年级学生,应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对就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全面的了解,了解所学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明确兴趣和爱好与所学专业的发展是否相符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与技能,打好专业基础,拓宽学识,提高素质,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的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树立感性职业意识。
3.三年级学生,应着重职业趋势的认识指导。使学生认清专业适应的就业领域,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实际,确定职业方向和计划,有针对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四年级毕业生,应做好信息的收集,围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做好择业准备,如写求职信、制作个人简历等。积极鼓励进行自主创业实践,构建起“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念。
二、就业指导工作事关全局,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涉及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每个方面,需要各方配合、参与和支持。高校须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人员结构的全员性是确保有效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
1.高校要形成一套以就业指导中心为核心,各院、系学生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就业指导队伍,同时还要取得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共同协作,才能开展好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机构担负着毕业生就业管理的具体工作,在就业指导方面居于核心地位。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帮助毕业生合理定位,搭建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桥梁,研究就业市场动态,组织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为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帮助。
2.建立校和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一把手工程,校级领导小组一般应由校长或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招生、就业、教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机构。各院(系)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院(系)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和综合测评工作,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意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就业形势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帮助毕业生构建适度的就业目标。
3.专业教师要始终明确以就业工作为己任的意识,一方面要摒弃就业工作只是学生工作干部的任务的错误思想。专业教师在推荐毕业生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能与许多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可以为推荐毕业生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不断渗透就业指导的内容,促进学生自觉提高专业认知,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起立足专业而不断发展的就业理念。
4.对学生而言,高校可组织成立就业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就业,关注自身就业。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观念调查,参与组织、策划毕业生双选会,邀请专家学者分析就业形势、讲授就业应聘技巧、宣传招聘单位、短信平台等活动,不断强化就业意识,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促进成功就业。
三、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设置相应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内容丰富而细致的系统性教育。
就业指导是一个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而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一般应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择业观和职业观的教育、从业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就业指导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即自我认知教育、职业认知教育、社会认知教育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1.自我认知教育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以及各种活动,使学生对自我的职业兴趣、性格、气质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准确地分析评价自己,科学地规划自我职业生涯,以便在求职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要实事求是地做到自我认知,应该慎重选择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手段,要综合运用自我心理、气质测评、职业规划测评等先进手段,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评判,使自我认知客观和全面。
2.职业认知教育使学生了解不同业的状况,包括职业特点、职业的发展历程、职业发展趋势、职业资格要求等多项内容。大学生应不断地获取有关职业发展的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同样的职业岗位在不同的用人单位,其从业要求和评判标准是不同的。
3.社会认知教育是向学生介绍社会就业的形势,国家及省市地方的就业政策和行政法规等。当前,党和政府号召广大毕业生积极投身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建功立业,鼓励大学生走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学生择业时只有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自我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4.综合实践能力,除了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灵活运用在教育中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成功实现就业。
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业指导内容和对象的复杂多变决定了其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实现多样性就是要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现代化的手段,采取多种形式,使就业指导工作卓有成效。
1.以学校为核心,就是要坚持抓好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建设,通过群体性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就业知识,得到基本职业训练。在此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职业环境背景、职业发展方向的差异,开展符合学生个体特征的就业指导。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也要围绕就业指导工作,努力营造氛围,通过开展模拟招聘会、求职技能大赛、求职简历设计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提升就业竞争力。
2.利用社会资源方面,学校可聘请专家对学生进行自我侧评和职业规划、形象设计等。也可以邀请成功人士、政府官员、优秀校友等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服务,增强求职自信心。还可以创造条件建立就业实践基地,使学生学会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接轨。总之,高校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来充实和弥补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3.利用好信息技术。就业指导工作的手段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迈进,网上“双选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就业指导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利用现有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及时收集发布职位信息,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咨询,为毕业生提供快捷、优质、方便的就业指导服务。
总之,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工作方法,特别是要建立符合教育需要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为毕业生择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从了解和掌握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内涵做起,结合实际情况,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体系的构建论文
摘要:对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人的分析,提出了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树立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就业指导队伍;改革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信息系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等措施,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有效性 工作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滞后、层次较低、模式老化、内容陈旧、师资队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现。因此,新形势下探讨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效模式,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仅关系到高校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滞后,就业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是针对当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也是在毕业生就业当年组织的短程化指导,就业指导工作仍停留在如何办理就业手续、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制度指导的辅助性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严重不足。高校就业指导观念滞后,把就业指导工作理解简单化,认为就业指导只是单纯为了就业率,把学生推上社会就完成任务。目前,个性化、专业化、全程化的高层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开展的还不是很理想,使得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长效性和科学性。
(2)目前高校缺乏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以及专业职业指导咨询机构。教育部明确规定: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但是,目前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上看,专业教师匾乏,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事务缠身的学生工作干部和学生辅导员,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学术水平不高,教学能力有限,不具备高层次的职业指导理念、现代就业服务理念,很难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职业测评、职业辅导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同时,高校缺乏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
(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单一缺乏实效。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以团体指导为主,这对学生掌握整体就业政策和就业资料的准备及面试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等是很有必要的,但团体指导只能对团体毕业生进行宏观的就业指导,对学生个体兴趣、特长、气质、能力等个性特点难以顾及,也存在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的现象。
(4)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存在短程化倾向。目前,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内容形式单一,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没有形成一套的教学体系,多以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出现,内容仍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缺乏职业能力测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和择业心理教育等内容,就业指导内容较狭窄,没有新意。只是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中暂时碰到的间题,也忽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如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个别咨询,就业指导的对象重点也往往只是应届毕业生,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过程。
2.新时期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有效性策略以及措施
(1)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树立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观念是关于事物的基本观点和理念的统称,对行为具有先导性作用,它不仅对事物的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还规定着事物的内容。因此,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树立开展全程化、课程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是必要的。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重视学生自我认识、专业推荐、专业选择、职业准备到就业的各个环节。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毕业工作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同时,学校应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开展适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实际的指导,使得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从而形成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2)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来看,要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首先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人员为主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新形势发展对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提出了一定要求,一般应具备心理学、法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专业知识,以适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要求。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一些师范院校建立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学科,培养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就业指导队伍,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运用现代化的就业指导手段,真正促进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以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完善和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理念的树立。
(3)改革就业指导模式,开展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以团体指导为主,这对学生掌握整体就业政策和就业资料的准备及面试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等是很有必要的,但团体指导只能对团体毕业生进行宏观的就业指导,对学生个体兴趣、特长、气质、能力等个性特点难以顾及,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长远的职业发展。因此,高校应立足实际,根据就业指导课程、专题讲座、个别与团体咨询、专项竞赛、社团活动等各种形式在系统中的位置,综合考虑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相应地对各种形式活动开设时间的早晚、长短和内容的侧重点做出科学的安排。采取灵活多样、吸引力强的指导形式,帮助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并且通过人才测评系统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倾向,正确地认识自我。
(4)建立高效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信息系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优化高素质人才利用率。采取措施建立全国、地区人才职业发展指导网络系统,完善人才网络档案,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满足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重需求,使人才和职业高度匹配,优化高素质人才的利用率。同时,加强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搭建人才与单位交流的平台,将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并且强调它的整体性,突出就业指导工作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形成从职业选择、职业测评、人职匹配、择业技巧训练到就业培训、跟踪服务等严密的工作体系,建立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反馈机制,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观念滞后、就业服务层次较低;缺乏专家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以及专业职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单一;职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树立开展全程化、课程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观念新、业务精的就业指导队伍;改革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信息系统,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水平。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第三篇: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科学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变授课形式指导为“实践+理论”形式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成为就业工作的重心。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是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率逐年提高,但就业难度仍然很大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增长幅度高于研究生和本科生,但整体结构看并不占有优势,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度大。
(二)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突出
面对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强,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了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域持续几年就业低迷的状况。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是制约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盲目,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一些专业划分过细,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
(三)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对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需求量大,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对人才吸纳的能力有限。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主要受市场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就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区域性就业布局很不平衡。北京、上海、深圳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首选的工作地域。
二、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现状
(一)就业指导的时间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在最后一个学年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指导的对象也仅限于应届毕业生。这种指导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学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会有一定效果,但是在提高毕业生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创业等方面几乎没有帮助。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服务现代社会的意识,缺乏紧扣经济发展的市场意识。
(二)内容单调,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缺少实践环节和具体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以及职业判断选择能力、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明显不足。单一的就业指导内容很难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单调,带有一定的共性,也是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
(三)缺乏专业性,实际效果不明显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职指导教师数量较少,且缺乏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但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就业指导职能不足,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三、加强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把就业指导从行政工作中剥离出来,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所有环节,贯穿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建设,通过集中的、系统的培训使就业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就业指导效果;通过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进而实现就业指导的专家化。
(二)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
高职院校应该全面引进职业生涯规划及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职业生涯教育及相关的阶段性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整体素质。
(三)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个性化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涵盖面过宽,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差异,缺乏针对性。个性化指导可以从学生所学专业的类型特征着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特点,为每个学生建立一套独特的职业规划方案。通过指导过程中的互动,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引导,让高职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剖析以寻求个人核心价值,详细分析个人的职业兴趣、性格及优势。
(四)变授课形式指导为“实践+理论”形式的指导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就业指导,是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得以纵深发展的基础。邀请成功人士尤其是校友举办讲座,组织社会实践、校内创业、职业训练等活动,结合理论授课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力。
第四篇:试析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就业咨询
论文摘要:本文从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注册入学之前进行咨询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将就业指导精神贯穿于各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自1999年始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量每年以几十万的规模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进人了一个空前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今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期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分配制度,因此就业指导长期被思想教育所取代。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责任已由管理向指导和服务转变。因而各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遍重视,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人,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一)开展就业咨询
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传授一般择业技巧、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就业问题;介绍职业知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定位分析,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的职业,使学生在学业、职业和自身三方面得以合理匹配,以获得最佳人生定位。
(二)提供就业信息
学校通过与社会用人单位保持合作关系或利用校(系)友会组织等,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或主动出击,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
(三)举办招聘会或供需见面会
学校通过举办供需洽谈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作用、一级市场作用。多数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招聘会。
(四)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很多人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毕业生择业观念与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多数高校都开展就业指导教育,通过舆论引导、思想教育使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但是,仅就以上几点而言,各高校之间做的也不尽相同,有好有坏,甚至还有一些高校不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或是不知从何处入手,对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结果来看,当前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用人单位已经拥有了很大的用人自主权,并且招聘行为也越来越理智,政府对原有阻碍毕业生就业的制度也做了巨大改进,但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的短期性
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在毕业前进行,只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在多数人的概念中就业指导就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仅仅是为了将毕业生推出校门而开展的一种应急性工作。比如在诸多论述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献当中多数都是将其界定在毕业生的范围内,少数涉及到高校学生培养过程的也没能明确提出就业指导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而言的。在就业指导机构的设定上,很多高校甚至教育部都将就业机构命名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就有力地说明了这种观点的普遍性。
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从学生一人学就开始的,第一年起就要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要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则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的专题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参加就业市场。法国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在这方面做的更早,他们不只对大学阶段,而且从高中阶段就开始为青年进入职业市场服务。
(二)就业指导与学生培养相脱节
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建设人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在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关系到学校声誉、发展和稳定的压力下,很多高校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教育创新步伐,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以求提高教育质量。但是从深层次上,它仍然忽视了教育过程的互动性的特性,单方面从学校下工夫,忽视了对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主动性的培养。
提高学习质量针对就业而言就是加强学习的方向性,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然后学什么,了解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好什么,然后学什么。要了解社会和了解自己,除了学生的自身因素,就需要就业指导服务的介入了。而且因为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生理、心理、智力的重要变化时期,他们往往对社会存在一种抵触心理,所以要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和自己,就业指导的提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早在两三年前就曾有人提出,如何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就业指导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真正重视。也有的学校为此提出了诸如CO-0P合作教育、产学合作、开展第二专业的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些“模式”并没有将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内容放进其中。近年来,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高校也逐步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在开设的内容、教学时数、选修与必修等问题上,还缺乏共识,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三、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总的来说,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内在规律的表现,是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综合矛盾的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是现存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总体上既要靠经济自身的发展,又要靠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但从主观努力因素来看,就业指导将是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改进,在做好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将职业指导工作前移,在学生注册入学之前进行咨询服务
由专业人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并依据社会需求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咨询。
(二)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职业计划及目标
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确定今后的职业计划和目标,可设立专业指导教师,从学生人学的第一年起就对其进行职业教育,时刻了解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倾向,并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学习中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使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更有现实性、目的性。同时还可成立校友联谊会,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介绍其创业史,为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法教育,这对毕业生今后自主创业将起重要作用。
(三)将就业指导精神贯穿于各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高等教育虽然不应以学生就业为主要目的,但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素质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学习的综合结果,但以往那种认为只要把理论和知识传递给了学生,学生自然就掌握了世界的真理和规则,自然就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将来的社会需求和就业的形式(如果把考研继续深造也看作是一种就业形式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学生才能真正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四)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
必须改变在我国的高等学校中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不肯定、不重视的态度,改变把就业指导工作视为权宜之计和附带性工作,对从事该项教育的工作者不予以一定认可和重视的思想,要切实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另外,还应该建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使其具备坚实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篇:关于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就业指导 高校扩招
论文摘要:班主任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在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诸多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将能极大地推进毕业生就业。研究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是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今后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的就业人数不断攀升,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摆在各高校的突出位置,成为社会、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班主任作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在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诸多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将能极大地推进毕业生就业。研究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是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今后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1.1精力充沛,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目前,大多数的高校班主任都是由本校中、青年教师担任,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完全有能力并能充分利用做好学生工作需经常深人学生中,与学生朝夕相处等有利条件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此外,他们知识背景较深厚,生活阅历广,且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无疑为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更能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实效。班主任由于其工作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要做好它,需经常深人学生中,与学生朝夕相处,才能很好的管理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大学生都已成年,这种管理班主任要更多地以“友情”甚至“亲情”的身份展开交往活动。从而使班主任能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为广大学生所信任,学生与班主任相对与其他教师也更和谐也更亲密。对此,班主任在对学生在职业规划、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比其他老师更具说服力,也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学生与班主任由于这种亲密的关系使学生也乐于向班主任求助,并接受所提的建议,从而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实效。
1.3班主任能充分了解学生,参与就业指导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班主任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它的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包括学生的日常教育,基本上涵盖了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此外,班级学生班主任的配备相对较固定,往往是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都是担任同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比较长。通过日常深人细致的观察、谈话。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性格特点、专长和劣势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信息资源是其他老师所不能具备的,而班主任不仅可以具备且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掌握就业相关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
1.4班主任具有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先天性条件。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高校评估的核心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对此,各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目前基本上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多以授课和讲座的方式开展,形式相对单一。而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具有与上述不同的方式来开展,这是由班主任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却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能有效弥补就业指导形式单一的不足。具体方式有:一是能充分依托班主任日常教育通过召开主题讨论、班会、经验交流等形式,给学生介绍国家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政策,学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使学生从人校后就高度重视就业,把就业作为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鼓励和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进行完美地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成功就业奠定基础。二是通过日常管理,充分利用奖励和惩罚手段,以往届优秀的已就业学生为标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各类竞赛、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活动,来增强就业竞争力。三是容易获取暂时未就业学生的有关信息及学生就业后的有关问题。学生与班主任联系较多,毕业后也如此,有什么问题也较愿意询问班主任,这无疑为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提供了条件,也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此外,与学生联系的频繁,为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最新要求创造条件,这将对今后调整就业指导方向和重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当前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学校未能高度重视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各高校不仅成立了就业领导小组,还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处)等相关机构,各系也配备了相应的就业专干。就业队伍已颇具规模,此,忽略了各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未赋予班主任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使得部分班主任根本没有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意识或片面地认为这是专业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严重阻碍了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2.2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班主任也能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但对参与就业工作还是存在*定的偏见。一是有部分班主任认为学校设有相应的就业机构并专门开设了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为此认为就业指导不是班主任的事,而是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的事。二是尽管有些班主任认为就业指导是自己分内的事,但只是限于毕业班而言,而低年级则不应或很少开展相应就业指导工作。由于就业指导具有长期性,应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因此理应从大学生人校后就开始实施。这种思想也严重阻碍了班主任积极参与学生就业指导。三是缺乏对就业指导的深层思考,简单地把就业指导等同于对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讲授求职技巧等,而忽略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转变、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及相应的就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2.3缺乏必要的就业知识,难以胜任工作。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就业指导需要掌握系统的就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充分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但目前高校班主任大部分都缺乏必要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知识,没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就业指导或指导学生就业时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基本停留在简单就业程序讲解及简单的求职技巧方面,不能依据个体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是受所学专业的限制。班主任以前学文科较学理科对就业知识较了解,本身搞就业工作的班主任比其他班主任强。另一方面是有关就业知识的培训非常少。各高校每年就业知识培训的非常少,有机会的话也是优先安排就业专职人员,由于班主任人数较多,根本没有接受培训的机会。
2.4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目前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将班主任都纳人学校就业工作体系中,也有部分学校已考虑到了班主任在就业指导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操作中也只是做做口头文章而已,大多是在班主任会上提提而已。并没有明确的职责要求,由于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能对正规职业指导教育起良好的补充作用。没有职责要求,也就没有考核方法使得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严重挫伤了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促进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3.1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作用。由于班主任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方式与开始职业指导课等正规的指导方式不同,但同样有利于学生的求职择业。因此,要大力支持和鼓励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为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同时要赋予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完善的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职责,要明确把就业指导列人班主任的工作范围之内。帮助班主任摆正位置,树立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同时要强调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性,使就业指导工作能面向每个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
3.2尽管绝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兼职做学生工作,但是在做好学生工作时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就业工作,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不会影响班主任的其他工作。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关键在于能知晓多少相关就业知识,对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具体方式有参加研讨会、参加就业指导资格培训、到知名校府参观学习、就业市场考察等,各学校也依据本校的实情选择相关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应涉及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方针、如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如何创业及相关求职技巧等,使班主任在做学生工作时能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职业规划、整个大学学习、生活能力和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就业指导能贯穿从学生人学到毕业整个过程,真正取得效果。
3.3建立良好的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的考核机制。在赋予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责时,应积极探索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来充分调动班主任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班主任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学生就业状况纳人班主任考核指标体系中,采取自评和班级学生测评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并与班主任的岗位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考核内容要科学,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班主任参与就业工作的整体清况,也要有前瞻性,能反映以后班主任参与就业工作的改进方向,同时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被具体考核人熟练掌握,便于考核的实施。以此来彻底改变前班主任普遍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作为现象。对学生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要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来激励广大班主任广泛参与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