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中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其特殊性,虽然在通往高等院校的考试中是“失败者”,但他们仍然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向往着能够在社会上拥有一份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工作。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许多青年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强,中职生是在“上有大学生,下有进城农民工”挤压的就业形势下求职立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就业与用人单位用工实行双向选择的推行,学生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作为选读的主要因素之一,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及社会声望,作为在学历上不占优势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学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首位,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在新形势下,各校紧跟形势,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条件下,普遍调整了就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就业调查研究、就业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方面,还有以学校为主体的招聘活动以及开展经常性、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一、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现状
从我国就业指导体系的组成部分来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学校的就业指导与社会就业职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由教育行政机构,中学、大、中专院校的职业指导机构及专兼职工作人员和老师构成,进行升学和就业指导。社会就业指导,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职业介绍、就业服务机构构成。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采取个人面谈、集体座谈、报告会、授课、通讯联系等多种形式进行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这个道理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职业指导日渐受到重视。2001年,职业指导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当前,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中职学生在其毕业后所表现出来的在就业方面的问题,表明我们的就业指导还存在明显的缺陷。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意识
中职学生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对就业的困难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们缺乏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他们常常不知如何面对职业选择和参加招聘活动,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存在盲目心理和侥幸心理,缺乏严肃性,在对待所承担的工作方面明显缺少责任。
2、跳槽现象严重
尽管现在中职院校毕业生,通过学校推荐后的初次就业率较高,但其大多数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率并不太高。许多中职学生存在“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不少中职毕业生甚至希望在同一企业工作的时间最好是3个月。这种毕业生频繁跳槽,而且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的现象值得关注。究其原因,一是他们对参加工作充满好奇和向往,在临近毕业时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不考虑自己实际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二是单纯从兴趣出发看待工作,对工作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存在对实际工作的规范性、艰苦性要求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心理上准备不足的问题。
3、“主动失业”的增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表现出“主动失业”的状态。所谓“主动失业”是指达到工作年龄、具备工作能力和条件,却主动放弃工作、赋闲在家的学生。他们很多人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往往有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主要靠父母养活。他们有的对生存的压力缺少实际感受的问题,有的对如何面对“工作”和“未来”的问题上存在困惑或抵触思想,也有的是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的原因,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等。
二、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相关对策
学生时代学好各种专业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雄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初期就业者必胜的武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针对劳动领域进行调整,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把指导重点侧重于就业与学生的阶段性成长与自我发展上,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既要打好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又不能把专业知识当作学习的全部,要学会把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相融合,把专业知识和实践活动相融合。
1、择其所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的动力,兴趣是成功之母。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职业生涯时,要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选择自己喜爱的行业、岗位进行职业设计,有利于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2、用其所长
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对技能的要求也不同。技能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才被劳动者所掌握的,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很短暂,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掌握所有的技能。“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师在职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开发、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专长技能,并帮助学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时,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不少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
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自我评估,中职学生的一个最大的弱点是不能准确的进行自我评估,要通过对他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评价等等进行的综合评价。使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的四个匹配,即:性格与职业匹配;兴趣与职业匹配;特长与职业匹配和内外环境与职业匹配。在就业追求上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
3、适应社会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从社会方面来认识一下,就业人数激增与就业市场达到超饱和状态的矛盾。学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矛盾等直接影响中专学生就业。所以加强对中专学生就业影响因素问题的探讨,建立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
业指导体系,建立有效的职业辅导支持系统等都是解决中专学生就业的有效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就业形势,讲透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在自己设计的职业生涯过程中,一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生源设计,才会有个人广阔的职业发展天地,否则,职业设计就是“海市蜃楼”。中专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绝不能一味高挑。
4、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中专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从基本工作做起,充分发挥中职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特点,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引导学生不怕失败,但不要做不必要的失败或失误,从基础做起是积累经验、增加社会阅历的必经阶段,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规律,只不过是阶段的长短而已,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就容易进步,基础工作必然就做得扎实。没有根基的成长必定会失败。
职校生就业难,难在观念未转变。学生对待就业,往往有一个意识的误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眼高手低,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因此,职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市场形势,社会发展走向,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看待就业机会。在就业思路和视野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把就业的思路和视野由公有制企业、事业、机关扩展到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甚至个体。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要从自己的素质,能力,学历等实际条件出发,找准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岗位。
现在,有些学生在择业上处于被动状态表现为择业时没有明确的愿望和要求,大多根据教师或父母的意见决定,这是一种“等待型”的择业心理。有些学生在择业时虽比较主动,但存在心理障碍,往往也不能进行正确选择。因此,就业指导应该注重择业心理辅导,树立竞争就业意识,在就业心理上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到人才、劳务市场去叩开招聘单位的大门。
5、合理制订职业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中职学生在制定目标时往往不顾实际地贪高贪快。教师要使他们认识到职业目标制定要合理,要保证目标适中,不可过高或过低,应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在择业过程中,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事业成功第一要素,也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
三、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补充
要做好中职学生的职业指导,除了对学生必要的教育外,还应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1、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条件
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通过实训、实践使他们对职业前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专业学习是为就业服务,学生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让学生懂得“今天求知是为了明天谋生创业”。
2、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即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广泛的、系统的个性化培训和指导。这是因为:(1)因学生个体背景、特点、发展水平不同,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各不相同;(2)因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同,从人格与职业匹配角度讲,其适宜的工作类型各不相同。虽然这是一项及其繁重复杂的工作。但学校仍应主动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3、畅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
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及互联网上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让企业了解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并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质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通过在校内召开就业洽谈会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很高;有利于保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之,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来说是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了作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老师要更多地了解社会,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职业,结合实际综合分析,达到正确择业的目的。
第二篇:试析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新形势 中职生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学校可以采取的就业指导方式有: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强化学生技能、倡导学生自主创业等等。中职校要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为学生铺设广阔的就业之路。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中职校要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做好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职生的就业之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吸纳国,需要大批的中等技能人才;忧的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职生不断增加,而2007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已波及全球众多国家,导致许多企业纷纷减产、裁员,甚至倒闭,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不容我们忽视。
一、中职生就业面临的三大难点
1.目前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年,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缓解学校就业推荐工鞯难沽Γ绕涫蔷梦;⑸岳矗矶嘀兄把T谘投恋牡诙晗卵谝豢П憧冀芯鸵低萍觯獾贾滦矶嘀兄吧诿挥姓莆蘸米ㄒ导寄艿那榭鱿氯パ罢夜ぷ鳌<又芏嘀兄靶8?a class=content_a href=http:///class_free/79_1.shtml>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2.就业观念没有更新,对就业形势过于乐观
虽然前两年中国的中职生就业率普遍达到90%以上,属于高就业率。但许多中职生并没有主动去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固步自封。有的把“职”定在很狭窄的范围,要求工资要高、体面、要求专业对口等等。事实上,因经济危机的影响,珠江三角地区、长江三角地区许多企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大大减少,企业频频到中职校招人的场景在2009年初已经大大减少。
3.就业大军增加,就业竞争日益白热才艺
2009年2月《武汉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有大学生下有农民工中职生就业遭受“挤压”》的报道,报道中提到:“石牌岭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往年毕业学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但今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目前校方已掌握的就业意向与往年比有一定的差距。该校招毕办负责人说,中职学生相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来说,具有相对劣势,学历上不如大学生,吃苦耐劳方面又赶不上农民工,形成‘两不靠’的尴尬处境。”上有大学生愿意降低工资找工作,下有农民工更吃苦耐劳不择业,经济危机寒流中,中职生正遭受着比以往更多的就业“挤压”。
由此可见,中职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
二、就业指导工作需在推陈出新中抓效果
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短暂的,也不具有固定模式。目前,中职学校都已经将推荐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并不断更新指导方式和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1.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
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单位的认可”。职业院校要以企业对毕业生喜欢不喜欢、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依据,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工作业绩的标准。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毕业生,并热情地指导学生自荐就业,研究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花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
目前在少数中职学校开设的“订单式”教学班初见成效。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授课教师可以是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是企业指派的专业人员,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虽然“订单式”教学有其单一性的缺点,但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其优势是能够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009年3月《浙江日报》一则题为《浙江省20多万中职毕业生就业底气九成能就业》的报乐刑岬?“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今年有304名毕业生,到目前为止已有127家单位先后到学校招聘,提供的岗位多达915个。该校校长说,尽管今年毕业生的需求没有前两年那么旺,但一个学生有3个岗位可选,而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学生有五六个岗位等着。”在经济危机面前,中职学生不为就业工作发愁的原因就是“学校专业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创办了全省唯一的消防器材和蜂学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报道中提到该校今年首届“天篷班”24名学生全部就业,顶岗实习时月薪就有1800元,最高月薪达到3000多元,当地一些知名蜂业公司因为招不到今年的毕业生,只好预订明年的毕业生。可见“订单式”办学可以作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2.强化技能,鼓励学生多证傍身增添竞争砝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专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并要求学生“双证毕业”。所谓“双证”,是指高职、职校、技校、中专毕业生手里的《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学生们除各专业学科毕业证外,还持有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已成为就业的“绿色”通行证,持“双证”者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求职者。
此外,教育部门、中专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中专生的技能比赛。学生通过技能比赛不但能锻炼自我能力、开拓眼界,还能通过比赛证明自己的实力,为日后就业铺好路。2007年7月《半岛晨报》的一篇名为《学生组个人全国第一职教“状元”拒月薪8000》的报道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篇报道提到大连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拒绝了月薪8000元的工作。他能
这么“牛”的原因就是在2007年6月结束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上,他获得了学生组个人成绩全国第一名。虽因要继续上学深造拒绝了高薪工作,但他说:“我现在变得更加自信了,因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可能还没有我高。”可见,技能比赛的获奖证书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3.学校倡导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而且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
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2008年9月《中国纺织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中职生创办服装工场产品远销国内外》的中职生创业故事。故事主人公是“80后”的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他们在一家童装企业工作,因为表现优秀,月薪达到了5000元,但他们不放弃创业梦想毅然辞职,成立了服装设计室。经过近3年的拼搏,他们在2008年开办了自己的服装生产工场。而今他们设计的服装已经远销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开办的服装加工厂也陆续接下国外客户的订单,成为中职生创业的佼佼者。事实上,中职生成功创业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不可否认,一个中职生创业成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只要掌握扎实的技能,结合不断更新的知识,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中职学校也应该多鼓励学生创业。
为了日后学生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学校可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宣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常见也最快见效的方法是邀请部分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鼓励学弟学妹。因为师兄师姐的学习工作经历、经验是最好最生动的例子,学生们爱听,也听得进去,能学到很多东西。
总之,中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通过多样、灵活的就业指导方法为中职生开拓广阔的就业之路。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中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摘 要】 文章阐述学校可以采取的就业指导方式有: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强化学生技能、倡导学生自主创业等等。中职校要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为学生铺设广阔的就业之路。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中职校要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做好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是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关键词】 新形势 中职生 就业指导
目前,中职生的就业之路喜忧参半,喜的是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吸纳国,需要大批的中等技能人才;忧的是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职生不断增加,而2007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已波及全球众多国家,导致许多企业纷纷减产、裁员,甚至倒闭,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不容我们忽视。
一、中职生就业面临的三大难点
1.目前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
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年,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缓解学校就业推荐工作的压力,尤其是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加之很多中职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2.就业观念没有更新,对就业形势过于乐观
虽然前两年中国的中职生就业率普遍达到90%以上,属于高就业率。但许多中职生并没有主动去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固步自封。有的把“职”定在很狭窄的范围,要求工资要高、体面、要求专业对口等等。事实上,因经济危机的影响,珠江三角地区、长江三角地区许多企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大大减少,企业频频到中职校招人的场景在2009年初已经大大减少。
3.就业大军增加,就业竞争日益白热才艺
2009年2月《新文化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上有大学生下有农民工中职生就业遭受“挤压”》的报道,报道中提到:“桦甸市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往年毕业学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但今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目前校方已掌握的就业意向与往年比有一定的差距。该校招毕办负责人说,中职学生相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来说,具有相对劣势,学历上不如大学生,吃苦耐劳方面又赶不上农民工,形成’两不靠’的尴尬处境。”上有大学生愿意降低工资找工作,下有农民工更吃苦耐劳不择业,经济危机寒流中,中职生正遭受着比以往更多的就业“挤压”。
由此可见,中职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
二、就业指导工作需在推陈出新中抓效果
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短暂的,也不具有固定模式。目前,中职学校都已经将推荐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并不断更新指导方式和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1.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
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单位的认可”。职业院校要以企业对毕业生喜欢不喜欢、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依据,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工作业绩的标准。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毕业生,并热情地指导学生自荐就业,研究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花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
目前在少数中职学校开设的“订单式”教学班初见成效。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授课教师可以是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是企业指派的专业人员,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虽然“订单式”教学有其单一性的缺点,但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其优势是能够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强化技能,鼓励学生多证傍身增添竞争砝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专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并要求学生“双证毕业”。所谓“双证”,是指高职、职校、技校、中专毕业生手里的《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学生们除各专业学科毕业证外,还持有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已成为就业的“绿色”通行证,持“双证”者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求职者。
3.学校倡导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而且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
为了日后学生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学校可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宣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常见也最快见效的方法是邀请部分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鼓励学弟学妹。因为师兄师姐的学习工作经历、经验是最好最生动的例子,学生们爱听,也听得进去,能学到很多东西。
总之,中职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通过多样、灵活的就业指导方法为中职生开拓广阔的就业之路。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中职生的就业难点与就业指导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有三大环节,就是招生、教学和就业。就业这个环节如果抓不好,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笔者参与中职毕业生实习推荐和就业指导工作,了解到其中出现的不少问题,严重阻碍了毕业生就业。这些情况使我深刻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中职生就业面临的四大难点
1、目前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年,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缓解学校就业推荐工作的压力,尤其是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加之很多中职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2、就业观念没有更新,对就业形势过于乐观。虽然前两年中国的中职生就业率普遍达到90%以上,属于高就业率。但许多中职生并没有主动去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故步自封。有的把“职”定在很狭窄的范围,要求工资要高、体面、专业对口,等等。事实上,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大大减少,企业频频到中职校招人的场景在2009年初已经大大减少。
3、就业大军增加,就业竞争加剧。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用工数量、用工工种、用工质量要求等方面都趋于紧张和提升,对中职生的需求量也大幅缩减。加上中职学生相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来说,具有相对劣势,学历上不如大学生,吃苦耐劳方面又赶不上农民工,形成“两不靠”的尴尬处境,导致中职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中职学校的安置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
4、娇生惯养,吃不了苦。首先,现在的中职生大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比“80后”更好,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即使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也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非理性家庭教育影响,使他们花钱不愁、衣食无忧,一切顺着他们、由着他们;其次,“90后”一般不是独生子女就是家里老幺,父母对他们的溺爱使得他们过于自我与任性,生活上的富裕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让他们没有家庭负担和危机意识。因此,他们自信心就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就业不免会有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等问题,工作的苦是吃不得,也受不了别人对他们的批评。
针对以上中职学校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摆正就业心态,放低就业姿态,实现理智就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以为就业指导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化和提高。
1、进行全程职业指导教育。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生,只在毕业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忽视了对其他年级学生进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就业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是
一片空白。在认识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就业指导。但是,许多中职学生在刚入学一段时间里,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症状,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以及对将来就业的恐惧,而学校对刚入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并未得到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为中等学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必然性。
2、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素质教育,实现“一技之长”的突破。我们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侧重于“一技之长”,存在着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问题。比较注重就业,轻视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人的一生都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整个社会都是教育场所,学校教育仅为一个人终生发展奠定一定基础,每个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要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当前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是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把文化知识学习提到一个新高度。
3、职业定位教育。在学生了解职业和自我个性的前提下,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职业摆在一个关键的、核心的地位。教育学生要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工作岗位后还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炼。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后,大多从事的是一线岗位,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以前的劳动锻炼很少,而个人的求职愿望往往过高,在工作单位选择上愿意到大企业、国有企业工作,不愿到乡镇、个体企业工作;在工作岗位选择上,愿意从事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小、待遇优厚的工作,不愿到生产第一线从事个体工作,这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成为中职生求职过程中的严重阻碍。因此,教育学生要务实,准确定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不要眼高手低。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职业的不同仅是社会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求职的关键是寻找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即自己能干好某一职业,社会又急需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
4、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学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就业指导的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建立系统、高效的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学校就业指导队伍,一方面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工作交流和理论探讨,尽快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鼓励他们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注意吸收校内外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背景的教师进行学校就业指导研究和个性化咨询,同时还应聘请校外用人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士作为客座教授,针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定期开设讲座或咨询。这样才能为有的放矢地开展和推动学校就业指导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5、中等职业教育应着眼于市场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中等职业教育连年走下坡路固然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关,但部分学校办学不顾市场需求,毕业生“产销不对路”也是原因之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必然严重影响和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既造成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使社会各个行业对有技术、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就业指导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显突出,中职学校要真正地从市场经济规律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的择业理念,认识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规律,克服择业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克服择业时的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同时,要坚持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引导中职学校学生的择业、就业向着爱业、敬业、乐业的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
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调查、访谈、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职责。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不少新情况,通过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认识,掌握可行的求职方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正视就业现实,克服好高鹜远、急功近利的思想,实现顺利就业。
做好中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有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利于带动中职招生,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也有利于促进政治、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解决的思路
从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来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就业率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因此,各个学校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限于在“毕业前进行指导”,而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要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应有侧重。低年级侧重就业宣传教育,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设计,可以采用组织听取就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
(二)加强就业观念转变教育,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准备
在当前毕业生剧增,而就业岗位较少的情况下,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切实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已是当务之急。毕业生只想“是否是正式工,到大城市去,到大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那么职业学校毕业生将会很难找到工作。因此,学校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引导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帮助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就业指导机构可以通过组织就业形势报告会、上就业指导课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准备,让毕业生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
(三)对中职生进行择业心理指导
这是就业指导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仅会遇到种种外部障碍,还会遇到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因此,可以以课堂群体教学和专题讲座及个别咨询为主,从培育良好的择业心态着手,引导中职生客观公正地分析就业形势和择业倾向、正确对待就业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和用人单位等。
同时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走出“焦虑”的心理误区,克服“依赖”、走出“盲从”的心理误区,克服保守思想、走出“从一而终”的心理误区,正视挫折、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正视现实、走出“过分追求完美”的心理误区,保持平常、走出“学而优则仕”的自负心理误区等等。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克服不良的择业心态,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健康的择业心理,实现顺利就业。
(四)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求职择业实际上是一门艺术,其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求职择业资料准备、信息收集和处理、信息联络,以及面试的方法和技巧等。归纳起来,主要有电话求职的方法技巧、举荐求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中介求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广告求职的方法和技巧、网上求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自荐求职的方法和技巧。尽管各种求职的方法和技巧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如:精心准备、主动出击,充满信心、不卑不亢,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诚信为上、务实为本,等等。因此,就业
指导者应在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求职择业的具体方式方法灵活应对,提高求职成功率。求职择业技巧的方法以模拟招聘和现场参观、范例演示为主,辅之必要的课堂理论讲授。
进行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让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就业形势和政策、求职择业的技巧和方法、处理日常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措施和手段等,引导学生调整择业心态,走出择业误区,形成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专题讲座主要是邀请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结合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也可邀请就业指导教育专家、用人单位代表及校友等结合社会发展和单位建设实际,以及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情况开展讲座,这些讲座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学生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影响力,效果比学校教师单纯的理论教育更为显著。
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工作,在宣传就业政策、传递就业信息、指导择业技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个性化的咨询与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志趣的差异,帮助学生对所选择的工作进行适应程度分析,提高学生的择业水平。要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及时传递就业信息既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也是正确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测评等功能、使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工作及时、准确、高效、快捷传递给广大学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要强化市场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招生结构,对于就业不好或就业前景甚忧的专业停止或减少招生计划。要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征求他们的意见,培育并建立广泛而稳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五)生涯辅导
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基础上展开生涯辅导,随着全人发展和终身发展理论在西方被广泛地接受,人们对职业选择的态度不再停留在“人职匹配”的阶段。对于指导学生就业来说,应该要有其前瞻性和系统性,尤其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涯发展教育,对于促进中职毕业生充分就业大有益处。
萨帕的生涯发展性理论认为:在个体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职业发展的内容和任务,职业选择并非仅仅是大学毕业时才面临的挑战。中职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职业成熟度较低,而职业成熟度较高的人比职业成熟度低的人更容易成功。有效的教育和生涯辅导不但有利于学生当前的职业选择,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各级学校中应该针对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开展职业教育和辅导来促进学生的职业成熟是非常必要的。
生涯辅导的学习理论是以社会学习理论为依据,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开发职业发展方案。它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准确的自我观察和环境观察,有利于扩大中职生的能力和兴趣,而不仅是现有专业所需的能力和兴趣。必须鼓励学生探究新活动,发展新兴趣,培养新能力。就业辅导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帮助学生系统确认新机会和新经历,并帮助学生加工处理这些信息。毕业生准备应对的工作任务是有变化的,因此,就业指导者应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技能评价,如何确立新的需要和学习技能。还应帮助学生发展为日益变化的工作领域制定战略的能力。对毕业生而言,实际从事一个职业要比做一个职业选择更具挑战性,因此不仅要帮助学生择业,还要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作为院校就业指导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就业指导者的身份,而且更应靠近职业咨询者的身份,因为他们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能力,了解环境,了解工作性质,解决所有职业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帮助选择,而且强调技能的养成和培训,因此在就业指导中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