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摘要: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如今社会发展的变化形势,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采取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法,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就业指导效果,促进学生毕业之后的良好就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水平,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为了能够让高校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寻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通过学生科学地对自身的评价,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有助于学生在毕业之际更快地进行就业。
一、设定科学的就业指导目标
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之前,需要设定科学的就业指导目标。教师设定的就业指导目标不应该是单纯地完成学生就业的指标,应该从长远发展着手,从学生的心理、态度、思想、专业、兴趣爱好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帮助学生制定就业计划,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仅仅是寻找到一份工作,更应该是能够寻找到一份自己满意并且有兴趣去做的事业,这样,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够充满激情,实现相应的职业理想。因此,教师设定的最高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理想,最低目标是帮助学生快速就业,顺利地步入社会。
二、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方法探析
1.对就业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教师在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就业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由于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业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像市场上一些专业人才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针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思想工作,应该寻找其相关专业的岗位,不要一味地投身到自己本专业的岗位上,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受挫,影响到学生的良好就业,甚至是容易造成学生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而在市场中,一些专业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并且存在着需大于供的局势,针对于这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就业计划,采取优中选优的方法,寻找到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企业,并且寻找能够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企业,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岗位,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市场的充分了解,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
2.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由于一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非常优秀,然而在求职的过程中,屡屡受挫,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的,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一些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由于招聘企业的招聘人员一些不恰当的言语,对于应聘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结合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在毕业求职之际,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结合这种情况,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上,应该进行充分的把握,由于很多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是公开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单独辅导的方式,在私底下进行辅导。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切实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心理辅导,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
3.进行就业跟踪。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就业跟踪,很多教师认为当学生求职成功就算完成了就业指导工作。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应该在学生就业之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跟踪,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具体教师应该完成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通过就业跟踪进行信息的调查,进而使学校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市场上的动态,对辅助高校制定新一轮的建设发展规划有客观的指导意义。第二,就业跟踪调查中了解到的问题,必将有助于就业指导工作取长补短,为更有效地做好今后的相关工作积累丰富经验。第三,就业跟踪能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为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掌握更多的社会就业资源,提高高校就业推荐工作效率。总之,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工作中,教师不能够忽视就业跟踪的环节,只有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有效地跟踪,才能够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另外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及时地调整政策,确保学生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孔蕾,女,1974.12出生,1994年7月毕业于济宁广播电视大学,专科;1996年山东省委党校、涉外经济管理本科。自1994年7月自今,在泗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现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第二篇:试析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论文
论文关键词:国外 高校毕业生 就业指导 启示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了解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这有利于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比较完善的由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夺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枕业制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还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依据国家政策,专科毕业生从去年开始,本科毕业生从今年开始,均要实现由“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转轨。因此,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由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是当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以美国、加拿大为例,谈谈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一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概况
(一)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美国、加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可以概括为:政府不包分配,学校指导服务,毕业生自由择业。政府除了自身的需要直接吸收一部分人就业于政府机构及其所经营的企业、教育、科研、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部门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承担直接安置的义务。政府只是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法规来保障公民的就业权利和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例如:规定招聘时不得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每小时资不得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等等。但是,政府不包不等于没人管。政府和一些社会组织或团体为了给公民就业提供方便,在各地设立职业介绍所,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职业信息的一个重要媒介是报纸,各地的报纸都有专门的版面用来刊登求职招聘广告,也有各种招聘信息报刊免费发放。各高校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均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并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工作程序。就业供需双方在不受任何地区、部门限制的情况下,彼此自由选择。一旦达成意向,一般以合同的形式来规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到期,如果双方愿意,就再签定延期合同。在合同到期之前.公司一般不得无故解雇员工,员工也不得随意离职。
(二)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职能。美国、加拿大高校毕业生实行自由择业制度,高校并无为毕业生安置工作的义务。但是,由于竞争的需要,每所学校都想尽力使自己的毕业生找到好的职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此来提高学校的地位、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更多地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各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因此,各个高校在实际工作中,都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常设一个专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机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一般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直接领导,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直接向主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负责。就业指导中心的规模和人员配备,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来定。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要具备领导学、心理学、咨询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水平,并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就业指导中心的经费来源:一是学校从学生学费中拨款;二是对学生的有偿服务收费;三是雇主和社会各界的资助。对学生的就业服务一般情况下是免费的,但对些消耗性用品则要收取成本费用。较充足的经费有力地保证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开展。
美国、加拿大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概括地说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了解需求信息,从而成功地就业。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帮助学生获得职业信息;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机会和学习范围;帮助学生扮演好候选人角色;帮助学生获得最满意的工作机会。为完成这些任务,各高校就要加强职业咨询、就业咨询以及就业安置工作。职业咨询侧重于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志趣、专长、能力、工作经验和个人品质以及渴望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我。就业咨询和就业安置侧重于帮助学生确定目标,拓宽生活及就业范围,为寻找工作或更远大的职业目标做准备,扮演好受雇候选人角色,以及从受教育环境向工作环境过渡。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是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它的主要服务对象:一是在校学生。不仅在学生面临毕业的最后一年为其提供指导和服务,还要在其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要求指导人员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要让学生懂得不能等到毕业时再去准备找工作。二是已毕业的校友。一方面已毕业的校友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信息、就业机会和财力支持;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学校帮助解决学习、工作以及专业上的困难。三是雇主。花在雇主身上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获得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也就越多。四是所在学校。指导人员有义务与学校其他部门一起做好教育工作,并同其进行职业需求等方面的交流,开拓本工作领域的市场。五是社会大众。必须尽最大努力在大众媒介、学生家长以及政府机关中广为宣传促销,为学生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断变化的雇主信息、工资水平等信息资料。掌握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途径。美国、加拿大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前期指导和就业服务两部分。前期指导是为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安排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确定专业兴趣,对照各种价值观及自己的专长为长远计划服务。二是就业咨询。在课程教育后许多学生愿意同就业指导人员单独会面进行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利用心理量表、职业兴趣库、计算机系统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三是模拟训练。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情景练习教会学生应聘面试的必要技能,学会书写求职简历,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求职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能有效地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在面试中以有效的方式表现自己。
就业服务主要是为毕业班学生和校友提供。主要方式有:一是组织校园招聘会,为学生与雇主供需见面提供机会。二是建立学生与雇主信息库,方便学生和雇主查询与联系。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毕业生的资源信息(包括专业、志愿、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等);雇主的需求信息(包括职位空缺及招聘条件,雇主单位简介及可能提供的报酬等)。三是提供学生信凭资料。为了让招聘者在短时间内能够评估每个应聘者的资料,学校为学生设计标准的信息表格。这种表格是信凭的基础,由学生本人填写,就业指导人员证实通过,然后再送交雇主。学生在表格中需书面说明愿意将自己的有关材料提供给招聘者,这样就回避了法律上的个人隐私问题。四是推荐预选与指导签约。就业指导中心将有关学生材料提供给雇主,允许雇主预选应聘候选人,通过预选的学生可以与雇主见面,这样可以提高面试的效率。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雇主按学生技能和“先来先签”两者结合考虑取舍。五是主动开展宣传促销活动。通过发行有关的宣传印刷品,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服务。为了促使学生参加就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经常在校园刊物上发表一些就业指导文章。
二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逐步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已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向前进。尽管我国的社会制度与美国、加拿大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市场经济的某些规律(如竞争、政府不包就业等)将具有共同性。因此,国外就业指导工作的某些方面能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值得我们借鉴。(一)尽快转变工作方式和就业观念。美国、加拿大的高校学生就业,均属于自己应解决的问题。学生只能凭自身实力去争取和获得适合自己的职业。从事什么职业是由自己的能力和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的。因此,不等不靠,主动地根据社会需要充实和完善自己是他们的唯一选择。这样,当学生毕业时就已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时也不会大惊小怪,悲观消沉。对学校来说,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而不是设法使学生躲过竞争,更没有“包”的思想,事实上也无法包。也就是说,无论学生还是学校都是以市场和竞争为前提来考虑就业间题。
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形势下,就学校而言,我们要积极地转变工作方式—由毕业安置转为就业指导,学生要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由等待国家分配转变为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各高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向毕业生介绍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以及择业的程序和技巧,并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间题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求学生“才先就业,再择业”,不放过任何就业的机会。要克服找“铁饭碗”的思想,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过程中,不要总是“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在一段时间内既无法确定就业单位,又十分担心找不到单位就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当然,同时也应要求毕业生增强法律意识,教育他们不能随便违约。就业合同一旦签订,就要履行。不要这山望到那山高,到处签约,给学校和本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各类高校毕业生,只有面对现实,积极参与竞争,才能跟上改革的步伐。
(二)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就业市场。美国、加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信息交流和供需见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定期的大型校园招聘会,也有不定期的小型招聘活动;既有传统的书面信息交流和直接的面试,也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交流和网上招聘。特别是网络供求信息交流和招聘的技术日益成熟,并逐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问题,就社会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要出台一些就业法规,完善就业市场,规范就业市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以便“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真正全面实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毕业生户口和人事管理制度,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优。特别是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过程中,应着眼长远,要做到有形的就业市场(如校园招聘会)和无形的就业市场(如网上招聘)并举,优势互补,建立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就业市场体系。尤其要着力抓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少走弯路,使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上。
(三)重视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美国、加拿大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非常重视。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无论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无论学校规模大小,也无论机构怎样精简,就业指导中心在学校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在美国、加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薪金水平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高校也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充分发挥院、系、部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各高校要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给予重点扶持。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新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美国、加拿大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他们把这项工作作为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来对待。因此,在人员配备上强调知识化、专业化。同时,非常重视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此相适应,部分高校开设有就业指导专业,并有就业指导硕士、博士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相应的工作机构及其职能也势必要从原来单纯的管理控制型向现在的指导服务型转变,这必然要对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为此,我们要尽快通过优化结构、在职培训等手段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建议有关高校创造条件进行就业指导学位培训试点,为我国的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培养骨干,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第三篇: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案
就业指导工作实施方案
就业是职业教育之本。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问题事关教育发展,影响社会稳定。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其目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以及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的企业与学校结合、教学过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角色的结合、学习的内容与职业岗位内容的结合。
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必须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增强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按照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市场需求的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同时探索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开展、全员参与的“三全”模式,建设一支专门化、职业化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只有毕业生出口畅通,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招生形势肯定一年比一年好,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源问题。所以,就业率高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招生方法,各教学站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将2008年设定为“就业促进年”。确立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统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教学站多途径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措施
1、开展就业调研,推动教学改革。
一是提出职业教育构建多层能力结构模式的培养目标,强调职业和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尽量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二是实施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教育的开展,帮助学生提 高诚信和正直、主动意识,提升交流和沟通能力,努力一生学习这几个个人素质。
提升表达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参与性这三大能力。三是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订单教育”是产学结合、培养高技
能人才最重要的方式。对企业而言,可以直接定向地从在校学生中为本企业培养适合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经过培训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从学校角度讲,这种办学形式为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能够大大缓解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
四是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职教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的新趋势。
2、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一是全过程实施。就是指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在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指导中,注重把好三个关,即新生入学教育关、专业学习关和毕业就业关;用好就业指导三本书:即《步入高职——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指南》、《现代公共关系实务》、《成功走向社会——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指南》。
二是全方位开展。就是指就业指导工作全面渗透到学校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一方面要建立适应市场的教学机制:设置专业以市场需要为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市场实际;根据社会变化和市场需要来合理调整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实际、紧跟市场变化;在教学方法上,提倡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课堂中要多组织问题讨论;增加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实习实训;在考核评价方面,增加社会调研与实践、实习实训的权重。另一方面就业指导工作要进课堂、进宿舍、进家庭、进社会实践场所。所谓进课堂,是指将“就业指导”系列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正常教学大纲,从入学就开始开设学生职业指导讲座,结合专业开展学生网页制作、图像处理、数控等技能大赛,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就业搭建平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所谓进宿舍,是指负责就业指导的领导和老师深入学生宿舍,结合学生思想工作,解答学生就业方面的疑问,开辟专栏发布有关就业政策、考岗位证、招聘信息等;所谓进家庭,就是指定期向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成立“学生家长咨询委员会”,听取他们对教学、专业建设、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的建议;所谓进社会实践场所,是指每年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到商贸企业实习、实践、勤工俭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锻炼岗位能力。
三是全员参与。是指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上下一盘棋,同心促就业”的良好局面,同时重视发挥校友支持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就业,时时想着就业,尽心尽力促进就业,齐心协力搞好就业”的可喜局面。
3、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出口(就业)畅, 进口(招生)旺,但很多学校却将发展的着重点主要放在扩大招生规模上,对教学质量把关不严,尤其就业推荐环节极其薄弱,头重脚轻,有的学校招生人员达百人,而就业办人员不到十人,这不符合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首先人员配备到位;其次抓好专兼职两支队伍工作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培训;第三,抓就业研究工作,发表与就业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章。
二是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狠抓就业工作落实。首先是就业管理信息化。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在生源统计、信息需求统计与就业方案核准等各环节实行计算机管理,及时了解毕业生动向,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在学院学报开设就业指导专栏,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其次是就业工作制作化。规范和完善就业咨询、信息收发、用人单位招聘、签约管理、毕业生跟踪管理等工作制度。定期公布各专业的就业率。第三是就业工作形式多样化。各系形成了全员参与、订单式培养、逐级承包、双证培训、网络管理,人盯人战术等各具特色的工作方式,毕业生人均被推荐两次以上。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有求必应,随到随办。
三是以就业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质量,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认真仔细,推动了教学改革,毕业生综合素质良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上手快、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
二、就业指导具体工作实施方案
1、学生入学阶段的准备工作:
时间安排:新生入学一个月内
实施方式:个体
实施内容:(1)对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进行摸底;
(2)与符合就业条件(年龄、身高、视力、就业受限病史等)的学生
签订就业保障合同;
(3)建立就业学生档案。
2、学习阶段对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
时间安排:学生入学第二个月至毕业前一个月,每月一次,每次3小时 实施方式:专题讲座、集体讨论
实施内容:
(1)宣传、学习学校制定的就业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择业、就业心态,正确处理学生自身、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关系;
(2)围绕岗位用人特点和标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
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以适应社会竞争上岗的需要;
(3)围绕职业能力标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如:
文字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
力、观察能力、领导能力、竞争能力等;
(4)围绕职业业绩标准,引导学生何谓合格人才和做好工作,培养学生自
信、自强、自立,以及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的心理素质;
(5)围绕职业道德标准,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讲究人品,讲诚
信,忠于职守;
(6)围绕职业态度标准,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谦虚好学,积极
向上,勇于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奉献;
(7)围绕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事业,走
好“先就业生存——再积累发展——再自己创业”和实现“人在——
人材——人才——人财”的发展之路;
(8)围绕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渠道,自身的综合素质等进行讨论,培养
学生自主择业、独立就业的能力;
(9)宣传劳动法规,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
益。
3、强化、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工作:
时间安排:学习后期的二至四个月,每月一次,每次3小时
实施方式:专题指导、集体参与
实施内容:(1)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实地求职,回来后讨论,谈心得、感受;
(2)组织已就业的学生为他们谈就业后的工作感受并讨论;
(3)组织对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考评,对不合格
者要组织再学习。
4、学生就业前的准备工作:
时间安排:毕业前的一个月
实施方式:专项、集体、个人
实施内容:(1)指导和审查学生完善各项个人资料和各种证件;
(2)联系单位供学生实习,并要求每位学生写实习总结;
(3)通过学校网站、当地人才市场、中函院IT人才网以及学校所属
各地就业办事机构等渠道发布求职信息,联系和落实用人单位;
(4)组织用人单位来学校现场招聘,学生应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
(5)支持、鼓励学生自谋职业和自己创业。
5、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
时间安排:毕业后的一个月
实施方式:集体、个人
实施内容:(1)用人单位来学校现场招聘被录用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护送到
各单位,或由用人单位来人直接接走;
(2)对其他学生,由学校组织护送到已联系、落实好的各用人单位,再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
(3)考核合格被录用者,由录用单位、录用者本人、学校三方签字,安置工作结束;
(4)考核合格被录用,但因本人原因放弃并达两次者,责任由本人负
责,安置工作结束;
(5)经用人单位考核不合格而未被录用者,再安排一次推荐(含降低
条件),再因本人原因(含不愿上岗),安置未能成功者,责任由
其本人负责,学校不再安置,安置工作结束;
(6)就业安置工作结束,应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上报学校负责人
并存档,同时将学生安置情况及用人单位资料存档,以备查阅。
6、学生的就业跟踪服务工作:
时间安排:学生上岗一个月后
实施方式:集体、个人
实施内容:(1)回访用人单位,了解学生上岗后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协调双方关
系,同时对就业后学生的近况进行留影拍照,作为学校资料保存。
(2)安置上岗后的学生在半年内下岗的,应视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处
理:如属单位破产、倒闭的则再安排推荐一次,不属于这类情况的,则由本人自谋职业(包括因不能胜任工作以及自主辞职者)。
(3)安置上岗后的学生在半年后下岗的,无论是单位破产、倒闭的,还是不能胜任工作以及自主辞职的,学校都不再安排推荐,则由
本人自谋职业。
第四篇:浅谈中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中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其特殊性,虽然在通往高等院校的考试中是“失败者”,但他们仍然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向往着能够在社会上拥有一份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工作。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许多青年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强,中职生是在“上有大学生,下有进城农民工”挤压的就业形势下求职立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就业与用人单位用工实行双向选择的推行,学生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作为选读的主要因素之一,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及社会声望,作为在学历上不占优势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学生的就业工作放在首位,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在新形势下,各校紧跟形势,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条件下,普遍调整了就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就业调查研究、就业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方面,还有以学校为主体的招聘活动以及开展经常性、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一、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现状
从我国就业指导体系的组成部分来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学校的就业指导与社会就业职业指导。学校的就业指导,由教育行政机构,中学、大、中专院校的职业指导机构及专兼职工作人员和老师构成,进行升学和就业指导。社会就业指导,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职业介绍、就业服务机构构成。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采取个人面谈、集体座谈、报告会、授课、通讯联系等多种形式进行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这个道理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职业指导日渐受到重视。2001年,职业指导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当前,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中职学生在其毕业后所表现出来的在就业方面的问题,表明我们的就业指导还存在明显的缺陷。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意识
中职学生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对就业的困难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们缺乏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他们常常不知如何面对职业选择和参加招聘活动,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存在盲目心理和侥幸心理,缺乏严肃性,在对待所承担的工作方面明显缺少责任。
2、跳槽现象严重
尽管现在中职院校毕业生,通过学校推荐后的初次就业率较高,但其大多数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率并不太高。许多中职学生存在“工作一年以后就跳槽”的心态,不少中职毕业生甚至希望在同一企业工作的时间最好是3个月。这种毕业生频繁跳槽,而且时间周期越来越短的现象值得关注。究其原因,一是他们对参加工作充满好奇和向往,在临近毕业时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不考虑自己实际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二是单纯从兴趣出发看待工作,对工作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存在对实际工作的规范性、艰苦性要求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心理上准备不足的问题。
3、“主动失业”的增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表现出“主动失业”的状态。所谓“主动失业”是指达到工作年龄、具备工作能力和条件,却主动放弃工作、赋闲在家的学生。他们很多人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往往有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主要靠父母养活。他们有的对生存的压力缺少实际感受的问题,有的对如何面对“工作”和“未来”的问题上存在困惑或抵触思想,也有的是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的原因,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等。
二、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相关对策
学生时代学好各种专业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雄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是初期就业者必胜的武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针对劳动领域进行调整,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把指导重点侧重于就业与学生的阶段性成长与自我发展上,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既要打好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又不能把专业知识当作学习的全部,要学会把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相融合,把专业知识和实践活动相融合。
1、择其所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的动力,兴趣是成功之母。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在设计职业生涯时,要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择己所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选择自己喜爱的行业、岗位进行职业设计,有利于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2、用其所长
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对技能的要求也不同。技能都是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才被劳动者所掌握的,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很短暂,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掌握所有的技能。“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师在职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开发、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专长技能,并帮助学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时,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不少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
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自我评估,中职学生的一个最大的弱点是不能准确的进行自我评估,要通过对他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评价等等进行的综合评价。使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的四个匹配,即:性格与职业匹配;兴趣与职业匹配;特长与职业匹配和内外环境与职业匹配。在就业追求上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
3、适应社会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从社会方面来认识一下,就业人数激增与就业市场达到超饱和状态的矛盾。学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矛盾等直接影响中专学生就业。所以加强对中专学生就业影响因素问题的探讨,建立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
业指导体系,建立有效的职业辅导支持系统等都是解决中专学生就业的有效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技能劳动者。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就业形势,讲透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在自己设计的职业生涯过程中,一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生源设计,才会有个人广阔的职业发展天地,否则,职业设计就是“海市蜃楼”。中专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绝不能一味高挑。
4、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中专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从基本工作做起,充分发挥中职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术的特点,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引导学生不怕失败,但不要做不必要的失败或失误,从基础做起是积累经验、增加社会阅历的必经阶段,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规律,只不过是阶段的长短而已,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就容易进步,基础工作必然就做得扎实。没有根基的成长必定会失败。
职校生就业难,难在观念未转变。学生对待就业,往往有一个意识的误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眼高手低,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因此,职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市场形势,社会发展走向,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看待就业机会。在就业思路和视野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把就业的思路和视野由公有制企业、事业、机关扩展到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甚至个体。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要从自己的素质,能力,学历等实际条件出发,找准适合自己的恰当的岗位。
现在,有些学生在择业上处于被动状态表现为择业时没有明确的愿望和要求,大多根据教师或父母的意见决定,这是一种“等待型”的择业心理。有些学生在择业时虽比较主动,但存在心理障碍,往往也不能进行正确选择。因此,就业指导应该注重择业心理辅导,树立竞争就业意识,在就业心理上由自卑型向自信型转变,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到人才、劳务市场去叩开招聘单位的大门。
5、合理制订职业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中职学生在制定目标时往往不顾实际地贪高贪快。教师要使他们认识到职业目标制定要合理,要保证目标适中,不可过高或过低,应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目标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在择业过程中,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事业成功第一要素,也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
三、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补充
要做好中职学生的职业指导,除了对学生必要的教育外,还应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1、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条件
当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探索时,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通过实训、实践使他们对职业前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专业学习是为就业服务,学生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让学生懂得“今天求知是为了明天谋生创业”。
2、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即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广泛的、系统的个性化培训和指导。这是因为:(1)因学生个体背景、特点、发展水平不同,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各不相同;(2)因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同,从人格与职业匹配角度讲,其适宜的工作类型各不相同。虽然这是一项及其繁重复杂的工作。但学校仍应主动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3、畅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
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及互联网上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让企业了解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并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质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通过在校内召开就业洽谈会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很高;有利于保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之,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来说是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了作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老师要更多地了解社会,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职业,结合实际综合分析,达到正确择业的目的。
第五篇: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设想
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作者:
【摘要】职业学校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抓思想观念的转变,还应该把就业教育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转变观念就业教育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是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结合目前的就业形势,做以下设想。转变观念,提高对解决“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出口”问题,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为解决“出口”问题,我们必须抓思想观念的转变。一是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过去衡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主要看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现在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看其毕业生是否有一技之长、是否受社会欢迎。二是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是就业,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也是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样也是就业。三是转变人才服务观念。职业教育为当地培养“落地式”、“永久牌”的实用人才,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向外地甚至向国外输送人才,同样也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外就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缓解本地的就业压力,增加收入,而且他们带回的新观念、新技术、新经验、新信息以及资金,都会对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转变观念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就是为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就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教育整的过程
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针对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开展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毕业生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一般介绍。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
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不全,主要是对中职生择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等方面比较缺乏,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客观形势的要求。因此,职业指导课程应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以实用性、针对性、阶段性、系统性为原则,对学生实行分阶段的职业指导,一年级开设择业指导课,二年级开设创业指导课,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
2.1 一年级“择业指导”内容及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校,是人生又一次重大转折。此时,大多数学生对职校感到无以适从,不知如何学习,不知如何走好三年职校之路。虽已选定了专业,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热爱它。对于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更是一片茫然。因此,职业指导应从学生一进校就抓起。择业指导课内容应首先采取对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找到学生“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由专业级组(部)和职业指导专职教师分别进行指导。一年级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应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观,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做好今后进行社会工作的准备。择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认识职业,寻找职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2.2 二年级“创业指导”内容及分析
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而且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创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就业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和市场已不可能再给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谁愿创、敢创、会创,谁就有出路。然而,由于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磨炼的机会较少,不愿、不
敢、也不会去创业,对今后就业,更多的是想得到父母、亲戚、学校的帮助,严重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据调查统计,职校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的占62.9%,不知道今后如何创业的占91%。因此,在二年级进行创业教育十分必要。重点应放在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能力的形成上。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应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办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等。
2.3 三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及分析
职业指导课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就业,这是当前社会和学校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现实劳动就业制度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既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给学校、家庭和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就业指导中必须帮助学生正视这一现实。学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这一阶段就业指导课主要内容应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摸清当地经济特点和就业市场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等。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1)在各科教学和实习中渗进职业指导的内容。职业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科的教学和实习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讲,学校所有的科任老师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责任,都要掌握职业指导的基本技能,以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素质。
(2)测验和测量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定量分析与研究的客观、科学的依据在就业指导活动中,要把侧重点放在心理测验上。心理测验是就业指导的实际需要,主要有: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职业气质测验等。通过测验使毕业生能
够客观、真实地了解自己,并确定学生个体在整个毕业生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对测试结果的解释,要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就业指导人员负责,并与其他有关老师协商,从而对毕业生进行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和鉴定。
(3)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组织机构,形成一支就业指导的专业队伍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站,从组织上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在师生中深化对就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很多职业学校尽管设置了就业指导机构和相关人员,但从目前职业学校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认为只要学生招得来、留得住才是根本的根本,因此招生办和就业指导基本上同属一个科室,同属一批人员,学校把招生放在第一位,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难以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上,由于学校对他们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搜集信息、占有信息、分析信息等方面,还是在知识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4)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井热情地指导学生自荐就业,研究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花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
(5)成立就业的中介机构随着就业市场的逐步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由过去的计划分配转向了通过各类就业市场实行供需见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但由于现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学生还不可能完全脱离学校而走向市场,对学校的依赖性只是有所减弱,特别是就业形势不好时,毕业生往往寄希望于学校的就业组织工作,如果学校撒手不管,必将造成就业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可以尝试学校参与人才劳务的中介工作,为学生创造供需直接见而、双向选择的机会,使毕业生在校内就有机会选择职业、同时,从政策上允许用人单位直接来校选择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供需双方直接沟通的舞台,促进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大幅度提高。
总之,职业学校应该转变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培养观,要把
就业指导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在就业指导的方法手段要注重多样化,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