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情暖情,情要用心诗歌
以情暖情,情要用心,以心交心,有情就有爱,
以爱说爱,爱要真心,以爱互爱,有爱就有缘,大千世界,茫然千年难解,茫茫人海,落寞独自忧伤,言不和无需再说,总给你带来伤心,道不同不必勉强,总给你带来伤害,人可以为金钱而投降,却不可以毫无底线,人可以为感情而卑微,却不可以失去尊严,爱,不属于某个人的专有词,情,不是毫不在乎没有知觉,要在乎你,你什么都是,顺风顺水,不在乎你,你什么不是,一事无成,交往不是交换,相处不要抱有目的,交人交的是心,与人交的是一份情,示好要发自内心,心与心要的是真心互动,做事可以求报偿,而不是权衡利益才回报,有分别才有真情,宽容没有限度就成软弱,有拒交才有至交,朋友尺度不是没有距离,而是远近相安,朋友的情谊不是毫无底线,而是适可而止,世间的义没有单向的付出,有缘人难得,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朋友,真心人难觅,不是所有的缘都可以继续,聚散浮萍,懂得换位才能继续,缘起缘落,知道感恩才有可能,人的心不能一再索取,更没有谁欠你的,更不要觉得理当如此,没有谁本该如此,不要把朋友的善良当软弱,舍得才会一让再让,不要把朋友的宽容当懦弱,珍惜才会一忍再忍,感情,最怕虚假迎合,朋友,最怕两面三刀,嘴上好的不一定心里好,有光就来占,说话难听不一定心里坏,有事当面讲,隔岸观火也能找出借口,遇事就装,口蜜腹剑总想踩你一脚,落井下石,找朋友要找实在的,嘴笨却不会作假,交朋友直言不讳的,心直但不会心寒,人以群分,善待好那些志同道合,物以类聚,是非才能看得到真心,人生在世,三两知己就是满足,生活当中,一个朋友就是财富,爱是不折腾,无论历经生生死死,情是不放弃,必须经历分分合合,交往,简简单单就好,感情,平平淡淡就行,人生的路,看似平坦却充满坎坷,人生的情,承诺容易相守却很难,轰轰烈烈的到悄无声息,默默无闻的却一直都在,看透人情冷暖,才知道平平谈谈,经过世事变迁,才明白普普通通,人活着,何必太计较,来来去去就行,人在世,何需求太多,安安稳稳才好,回首三千,几多挚友不曾离去,暗自思量,几多拥有在手人生,过得好当下的好才是真好,兑现得了的承诺才是真心,感情,一点点变浓,是用心的结果,人心,一点点的暖,是慢慢去捂热,爱是不折腾,更是不嫌弃,心是放得平,更是懂知足,活着,知心难得,难得知心,在世,真情难有,难有真情,所谓朋友,就是那个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的人,所谓长久,就是那个把情当情,把心当心的人,相处不重利,重利无真心,人心要平等,平等得尊重,缘分不是一人惜,而是两心给,感情不是一人真,而是两人诚,人心向善,从缘而行,善始善终,情深义重,弥久经香,以情暖情,
第二篇:以情育情以爱育爱
以情育情以爱育爱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湖州师院 小学教育专升本 06622019 姚雪芬
摘要:家——一个可以使孩子拥有安全感、归属感和爱的地方,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离婚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现。家庭的破碎,受伤最深的就是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面临着亲情的残缺和教养失衡的问题,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痕,他们或自卑,或嫉妒,或抑郁,或憎恨,如何了解掌握这部分孩子的心态,帮助他们适应父母离异的事实,平衡他们的心理,这是当今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当然也是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单亲家庭, 心理问题, 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单亲家庭也随之成倍地增长。单亲子女数量的猛增,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单亲孩子由于原有的家庭生活构架被骤然打破,使他们过早地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和世事的无常,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单亲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动荡不安的,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失去父(或母)疼爱的子女。他们是弱小的,除了父母和家庭,他们一无所有。所以失去父(或母)对他们的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父或母的缺失使他们在生理、心理、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干扰和影响。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抑郁。有的子女对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有土生活动荡及父(或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甚至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非常快乐,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她说最见不得别的孩子在妈妈面前撒娇。还有另一个男孩,由于父母的互相推委,他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家,那双无助,忧郁的眼睛另人难以忘怀。
2、憎恨。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憎恨没有尽父(母)责任的一方,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冷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共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
3、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家庭的缺陷,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所以回出现打架、骂人等行为。
4、自卑。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使他们常常处于自卑心理,认为低人一等,从而背上了思想包袱。比如:有的孩子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邻居们看到,听到都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自己家庭的经济不如以前,自觉矮了许多,因而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有的孩子就觉的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就越来越差,甚至于有的孩子回常常萎靡不振。
5、嫉妒。由于家庭的残缺,这类队员嫉妒心理强,周围同学的进步又使他们自叹不如,怨天尤人,有时下意识地通过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发泄心中的不满。
6、反复。这类孩子缺乏家庭的教育,大部分孩子成绩较差并且不稳定。一方面,当受到讽刺、打击时,会感到苦恼、怨恨,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他们又很要面子,害怕教师在大众广庭下的批评。当受到表扬时,又回感到兴奋,要求上进,不愿意永远处于后进状态,容易摇摆,反复。
总之,单亲孩子上课不专心,做事精神恍惚,成绩极不稳定,若长时间无人关心和教导,有的甚至会走上歧途。对于这些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学校和老师应努力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用特殊的爱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诚心,让他们"走出泥泞天地宽",找到生活的信心,从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二、教育对策
(一)教师做单亲孩子的知心朋友
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格外需要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抚,而这关心,这爱心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必须让其感到真心真意,因为单亲家庭孩子自尊心都较强,感情都比较敏感,脆弱,如果关心,关爱的方式表达不好,反而会让其感到是施舍,这样教育就会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建立心理接触,达到情感共鸣,以爱心来感化他们,这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我们班曾经有个叫沈忠海的学生,他的妈妈一年前生病去世了,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只好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学习满不在乎,三天两头迟到,作业不认真完成,当得到他的家庭是这样不幸时,作为老师一股同情,可怜之心油然而生。于是,经常注意从细处入手,看到他早晨到校,便询问他是否在家吃好早饭,看到他衣冠不整,就给他弄平整,短短的一句话,普遍的一个动作,都使他的心温暖了许多,让他感到老师是真心关心他。从此建立心理接触,达到感情的共鸣,然后再逐步和他进行谈心,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等有共同语言的话题入手,形成心理相融,但交谈中应尽量避免他的敏感,伤心的话题,久而久之,我相信师爱一定可以唤醒他沉睡的心,让他感到老师是他的好朋友,使他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敢于倾吐自己心中的郁闷和欢乐。由此可见,教师要以爱育爱,以情育情,要与孩子多接触,把握其情绪的变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多关心他们,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他们的贴心人。
(二)教师做单亲孩子的心理医生
一些“问题孩子”形成关键的所在是由于他们没有能够正确调节心态,特别是在遇到家庭挫折以后,心理上产生了“自暴自弃”或“自卑”的极端,针对于此,老师必须像一个心理医生一样对症下药,及时对他们产生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疏导,扬长避短,采取各种科学的方法调节其心态,使他们能拥有正常平和的心态。
曾经教过一位叫陆文龙的孩子,他母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亡故,他难过得一下子不能自拔,在校园里总是独来独往,上课思想也总是不能集中。同学和他搭话,他也总是爱理不理。有时竟一天也不说两句话。对于他,我及时挖掘其心灵上的闪光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一些在别的孩子身上似乎不值得表扬的事,我则对陆文龙进行特意表扬,帮助其树立信心。平时还特别注意为他创造表扬的条件和机会,以此为契机,使他解除心理上的自卑感,就这样,久违的笑容又在他脸上出现了。
(三)教师做单亲孩子慈爱的家长
由于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成长与很多因素有关,除了单亲家长的素质、责任感、教育观外,还有一些特殊因素,如家长离婚后的心态,与子女关系的处理方式等,再加单亲家庭的不稳定性,同时影响了单亲家庭孩子心理情绪的波动性,这些更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爱心。因此,在对“单亲家庭”孩子进行教育时,还必须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家长,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多体贴他们,尽量的弥补他们失去的另一半爱。
例如:有一次,我们班上一位单亲孩子由于没有带菜而呆在教室里饿肚子,当同学们把这件事告诉了我,我找到他,掏出十元钱让她去买中饭时,我发现她的眼睛红红的,似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一刻,我忽然觉得我成了她的家长,看到她心情一天天好转,我真的感到十分欣慰。有句名言这样说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作为老师,更应该重视“爱”的教育,创造奉献爱的机会。在这一方面,我们学校曾做过有益的尝试,学校和少先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单亲儿童,使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
(四)学校为单亲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
学校领导,教师与单亲子女“结对子、献爱心”,坚持与他们谈心交流,坚持家访,平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孩子和家长们深受感动。广大教师利用课间,节假日为其做饭、补课,出去游玩等。学校定期为单亲子女举办集体聚会,为他们创设交流展示才艺的舞台。通过系列活动,使这些孩子在校生活得充实,心情愉快,逐渐弥补了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总之,在学校教育中,作为老师应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引导,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的宗旨和科学的态度,用教师的“博爱”架起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之桥,让他们走出情感的泥沼,把自信和希望的阳光,撒满孩子的心田。
参考文献:
[1] 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2003
[2] 杨萍.父母离婚了,孩子仍可自强.今晚报,2008、2
[3] 梁东标、汤礼深.亲子心理辅导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 孟育群、高平.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
第三篇:用心感受生活 以情打动读者
用心感受生活 以情打动读者
摘要:常常有学生抱怨:看到别人的文章内容精彩,千姿百态,怎么我自己始终觉得没什么可写?就算是硬着头皮去写,也找不到什么感觉,干巴巴的,一点不感人。其实,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心去感受生活,并不是生活中没什么可写。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地翻阅;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地欣赏;生活是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有了对生活的感受,就有了真情,有了真情,自然就有了好文章,自然就能打动读者了。概括地说,写出好文章有两个重要因素:心动,即用心感受生活;情动,即以情打动读者。
关键词:心动 情动 感受生活 打动读者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0090-02
常常有学生抱怨:看到别人的文章内容精彩,千姿百态,怎么我自己始终觉得没什么可写?就算是硬着头皮去写,也找不到什么感觉,干巴巴的,一点不感人。
其实,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心去感受生活,并不是生活中没什么可写。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精心地翻阅:生活是一幅画,需要我们仔细地欣赏:生活是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有了对生活的感受,就有了真情,有了真情,自然就有了好文章,自然就能打动读者了。
概括地说,写出好文章有两个重要因素:心动,即用心感受生活;情动,即以情打动读者。心动
生活是写作之源,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人,是无法写好文章的。而对生活的敏感,就是让我们用心去捕捉和感知,变“无意”为“有意”,变“有意”为“自然”,这样,就有了写作的素材和情感基础。如何才能对生活敏感呢?
1.1 要用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1.1.1 感知亲情。学生都认为自己对父母是最熟悉的,但往往最容易忽略父母。父母是爱自己的,这点大家不会否认,不过父母之爱与其他人的爱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不一定能说得出来,用心观察,进一步了解父母,是写出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往往无条件无原则,以溺爱居多;老师爱孩子,往往遵照原则,是理性的,以严厉居多:而父母的关心和爱是有条件的:既希望子女开心、快乐,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又希望他们有好的学习成绩,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父母对子女时常摇摆于“溺爱”与“严厉”之间,有时候父母会表现出超出你想象的大方,满足你非分的欲望,给你意外的惊喜;有时为了一点小事,他们又会对你发很大的火,甚至动手打骂。当然,即使是打骂,父母的表现也不同于别人,打你的时候像凶神一样不讲情面,打完了骂完了以后又常常后悔,加倍来安慰你。这些,不就是写作的富矿吗?
再往细处看,比如写母亲,由于她们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脾气、家庭气氛各不相同,爱孩子的表现也不一样。甚至同一位母亲,心情、遭遇不同,自己孩子的表现不同,母亲的情绪、态度也不一样。因此,对母亲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伟大”、“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等方面,也不应该仅仅是做饭、洗衣、送孩子这样的日常事务,而要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唯一的“父母亲”。如果内心没有对父母的爱,没有被父母的爱感动,就无法观察到父母在爱子女上有创造性的独特表现。如果你真爱你的母亲,相信你会有所触动、有所发现的。
1.1.2 认识社会。认识社会,就是要大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写作素材应有尽有,取之不尽。我们所熟知的大作家,比如曹雪芹、高尔基、海明威等,其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无疑是他们文学创作成功的坚固基石。
“认识社会”往大处说,是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争论点、转折点:往小处说,是注意周围的世态人情,尤其是普通人、陌生人、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事、司空见惯的事。这里面常常埋藏着写作的富矿。平时注意捕捉、观察、收集整理,就会拥有一大笔财富。
观察了解社会要有感情投入,要有强烈的爱。有的同学也时时在观察社会,但是,对周围的社会却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好像整个世界都欠着他的债。冷漠的结果就是对社会热点的抵触,对动人的人物、风景、故事无动于衷,其结果是对活生生的作文材料视而不见。
1.1.3 阅读书本。阅读书本就是扩大自己的外延。不要说生活相对简单的中学生,就是一个成年人,一生经历的事,看见的场面,体验到的情感,相对于无限的社会生活,也是少得可怜的。何况,有许多场合、许多事件,对普通人来说,永远也不可能经历到。通过阅读,了解别人的经历,就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情感体验,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读书”除了读教材,还要读名著,读时文,读新闻,读杂志,读同学的优秀作文。在阅读中比较长短,学会写作。比如同样写老师的文章,鲁迅笔下的老师怎么样,魏巍笔下的怎么样,同龄人写得怎么样,我自己又是怎么写的,一比较,就知道怎么写得更新、更好一点了。
1.1.4 对话山水。“对话山水”就是走进自然,去游山玩水。古人云,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大地之文章。描写风景的文章自然不用说了,就是写人写事,也离不开景物。景物就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舞台搭得好,人物、故事就容易演得像,演得活,演得精彩。在我们学习的经典课文中,对景物或多或少的描写,其作用都是极为明显的。
旅途上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碰到五花八门的事,走的地方越多,经历也越多。积累的素材多,感受体会也多,写出来的文章也会越有内涵。在“走路”过程中收集到的材料,有的直接成了写作材料,有的可以原封不动地写成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挺有意思的片段、场景、人物,这些片段、场景、人物虽然比较单薄,不能单独写成一篇文章,但是这些材科同其他地方得来的材料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很可能会组合出一篇不错的文章。另外,你出行中体会到的出门时的兴奋,回家时的放松,游玩时的快乐,等人、候车时的焦虑,甚至体力上的疲劳,精神上的失望,会一同记入你的“情感体验库”,可能有一天,在写某篇文章的时候。这些体验就会被你的文章的某个场景、某个词语激发出来,变成这篇文章的一处亮点。
1.2 要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写对生活的感受,就要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奥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将对外物的观察化为内心情感的体验。只有用心感受了,普通的事物才有闪光点,单调的生活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切身的感受中,生活对我们的心扉敞开了大门。
这种感受生活的意识,应该是主动
的,独特的。因此,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要具备以下几点:
1.2.1 独立。写作最忌人云亦云,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要求对生活的感受具有独特性,这样的文章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
1.2.2 自由。作文既然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造,那么它对精神创造的“自由度”的要求是很高的,心灵不自由,笔墨不自由,就很难写出好文章。对现实自由而生动的感受,是具体感受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动力。这种自由可以是湍急澎湃、奔放热烈、激越昂扬、沉郁悲壮、飞逸飘动、也可以是宁静明丽、伤感流连、冷峻嘲讽。情动
人类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写作不是真实地去表现自己的内心,宣泄自己情感,就会误入歧途,“为赋新词强说愁”,甚至无病呻吟。作文连接着健康的生活,连接着充满活力的生命,连接着健全的人格,作文应着眼于生活细微之处的质朴真情和感悟,它使一篇作文获得生命力和感染力,也是打动读者的关键。
2.1 激发真情实感。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只有通过亲历、沉思、感悟等生命体验的形式,才能不断积蓄感情能量并转化为高昂的激情。如果写作时对内容无动于衷,或是瞎编乱造,这不仅是一种不正常的写作行为,而且反映出一个人审美品质和人格的缺陷,因此,激发真情实感,是写作成功的根本,是写作的生命。
2.2 打造易感之心。拥有一颗善感的心对写作尤为重要。“自作多情”不可缺少。当你看到春天的第一个嫩芽时,当你看到秋天满地的落叶时:当你看到万绿丛中的一朵红花时,当你看到万顷碧波中的一叶小船时;当你看到初生儿脸上那灿烂的微笑时,当你看到母亲耳旁的一缕白发时;当你的亲人、同学、朋友遇到病痛时,当一个不相干的人陷入困境时:当熟悉的父母和老师十几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地为你重复做一件单调的事情时,当一个陌生人不经意地帮了你一把时;当你听到一条惊人的新闻时,当你阅读一篇新颖的散文时;当你投身一片动人的风景时,当你驻足一幅美丽的图画时……你的心灵是不是会被轻轻地触动?还有那人世万象,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草木,甚至墙角石头缝里一株顽强的小草,深冬池塘边一支枯败的荷叶,路边一个普通的乞丐,远方一场突发的战火……是否引起你哪怕是一闪念的关注?
这些,都可能是一段纷飞思绪的开端,或是一个精彩故事的结局!你就没有一点写作的冲动?
2.3 学会感谢生活。生活的小河总是平静地向前流淌,小小的浪花唱着低低的歌;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简简单单的三个人、三顿饭、几间房。面对平凡的生活,我们要拥有一颗热情的心。真切地看着生活的每一个表情,享受粗茶淡饭的滋味。生活在这样的心情中就会散发出玉兰的清香,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学生们都喜欢看法布尔的《昆虫记》,他的文章最动人的地方,是热爱。他把动物世界最渺小最微不足道的昆虫,都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去观察、理解、爱与尊重。在他的眼中,似乎没有害虫、益虫之分,全是同人一样能呼吸、有思想、具有尊严感的生命体。因此,他笔下的小动物不仅每一种都神圣、聪慧,而且富有人情味。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小人物、小生灵、小物品、小风景。这些“小字辈”初看上去都不怎么起眼,与许多大人物、大故事、大风景相比,显得非常寒酸、可怜。但是,这些小东西身上,往往隐含着生命、社会、生活最本质、最有价值,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如果细心观察,倾心和它们对话,就可能是你下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
感受生活,并把你感受的生活付诸文字,你写下的喜悦要能让读者陪你笑:你写下的忧愁要能让读者陪你忧:你写下深深的伤感、痛苦,要能让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如果你的文章能让读者心动,那么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好文章。
用心感受生活,以情打动读者,你能做到的!
第四篇:以情唤情,润物无声
以情唤情,润物无声
——在学生的辩论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一、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多种经济并存、多种文化碰撞,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更多的了解世界文明成果,但同时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一代学生的思想观念。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民族忧患意识淡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在行为表现上,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乏、国家自强意识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案例选自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在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的基础上,我把课题命名为《劫难中的抗争——戊戌变法》。本课主要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危机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显然,这部分内容是极佳的民族精神教育素材。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的、爱国的改革运动。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及变法过程、变法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看到戊戌变法是国民为了自强而进行的改革和采取的促进国家富强的探索,虽败犹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近代中西方的巨大差距,产生民族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由此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两次鸦片战争、中体西用、西学东渐、甲午中日战争等等近代史事件的发展中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及19世纪末的中国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鉴于学生在初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中已经养成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能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阐明自己的或者本组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或者本组的思想,课前我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下本课的教材内容,自己则设计了以视频资料为导入,通过情景的创设来走近历史——以献计献策、穿越时空、传承借鉴、学史感悟等小组讨论、辩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深情讲述、生动的课件展示以及学生的讨论、辩驳、探究中去感受历史,以古鉴今。
二、过程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就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历史学科是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显性学科。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贯彻民族精神教育,必须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吃透教材就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整体把握住教材,并准确解读。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育人资源,进一步拓展研究,酝酿情感,默然于心。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
工作必须激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熟悉学生就要仔细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灵世界、生活世界,创造生动的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认同。
本课中就初一学生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较弱的心理特点,不擅长从整体和结构上思考问题,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缺乏深度与广度,但又活泼、好动,争强好胜,跃跃欲试的年龄特点。以教材为依托,创设情景,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富有感染性的肢体语言,设计讨论、辩驳等教学方式,以情唤情,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
在播放一段剪辑的“19世纪末的中国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视频资料,冲击了学生的视线之后,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考。以一句话概括19世纪末的中国国情,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严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再配以献计献策、穿越时空、史料阅读、传承借鉴、动脑筋等方式探讨、辩驳问题,层层深入,逐渐使学生铭记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社会责任感。
【实录】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内容的学习以及观看视频资料,思考一下,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19世纪末中国的情况?(剪辑的视频资料)
师:视频资料看完了,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19世纪末中国的情况?(PPT展示《时局图》)生:19世纪末的中国是四分五裂的。
师:四分五裂的?这个词来形容19世纪末的国情合适吗?? 生:不合适。应该说是19世纪末的中国被瓜分了。师:很好,请坐。
师:甲午战败,举国震惊,堂堂的天朝上国居然被小小岛国日本打败。而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都向西方学习后的一次较量,19世纪60年代中国兴起洋务运动办厂练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则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全面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结果就是日本以全面的西学打败了我们片面的西学。然后也向西方列强一样要求割地、赔款签定《马关条约》,这更刺激了西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一个民族的深重灾难,可以促成一个民族的觉醒和奋起。面对着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面对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日本的崛起,你会想到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请你来献计献策!
生:我觉得应该让报馆发行报纸,在报纸上公布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生:老师,我觉得他的想法不对。清政府怎么可能让报纸上出现不利于他们的议论呢。我觉得应该组织一帮人去推翻慈禧太后,杀掉慈禧。
师:很好,请坐。正如刚才同学讲到的,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清朝统治者不可能报道任何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言论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杀掉一个慈禧就能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吗?仅凭慈禧太后一人就能左右清朝的政局吗?
生:是呀,不能。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拯救良策吗?请畅所欲言。
生:我认为清朝政府应该学习日本,向他们一样进行彻底的变法改革,强大了之后再把中国的土地夺回来。
生:老师,我觉得不对。清朝政府当时那么腐败,变法改革也不能把土地夺回来。我认为应该推翻清朝的腐败统治。
师:很好,请坐。同学们看得远比当时的仁人志士更为深刻透彻。而在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认为应该象日本、俄国那样变法改革,于是,他们就掀起一场变法改革运动,来拯救我们的民族。那这场变法如何兴起的,结果又怎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劫难中的抗争——戊戌变法》。
片断二:
师:“公车上书”是一群知识分子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做出的爱国行为。大家想过没有,假如你就是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你会在上面签下你的名字吗?
生:敢。
生:不敢。(小声)
师:清政府有“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签了名会有杀头的危险的,你还敢吗? 生:敢。生:不敢。师:为什么?
生:保家卫国,拯救民族。
生:杀头了,命都没了,还怎么救国。
生:法不则众,那么多人签名,总不能都杀了吧。生:杀一儆百吗。
生:签了名能有实际的效果吗?清政府最后还是得屈服的。
师:同学们既有很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又能深入的思考问题,都很不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名举人纷纷签名上书了,因为他们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片断三:
师:戊戌变法我们分析完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从“公车上书”时的义愤填膺到谭嗣同牺牲时的英勇无畏,同学们从中是否感受到一种共同的精神在里面? 生:爱国精神。
师:是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众多爱国志士挺身而出奋起反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但是,我在其它班上课时有同学说:康有为、梁启超逃到国外去是胆小怕死不爱国了。你们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生:他们爱国,是想保存实力在斗争。
生:“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后再变法改革。
师:那这样的话,谭嗣同的死不就是白白牺牲了吗?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思路二: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生:我觉得谭嗣同的死值得。以死来激励后人,唤起民族的觉醒。
生:我觉得谭嗣同的死不值得。死了后,命都没了,再怎么激励也没用,还不如留下来保存实力。生:我觉得值得。谭嗣同是为捍卫自己的信仰而死。
生:我也觉得值得。他是想用死来捍卫维新变法的成果,表明变法的决心。
生:我觉得不值得。他的死有点以死来逃避变法的失败。他是因为变法失败悔恨而死。
生:我觉得值得。他的死体现中国人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的思想。就是希望能唤起人们的觉醒。生:我觉得值得。他以死的方式向清朝政府的统治者表明他们的变法改革是真的,是想警示统治者。只有变法改革才能救中国。
生:我觉得不值得。如果我是谭嗣同,我会选择逃亡。为腐朽的清政府去牺牲自己的生命,不值得。还不如保存实力再战斗。
师:很好,同学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甚至XXX同学更加深入的思考,看问题更加透彻。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可是,我们要怎样过一生才算有意义?中国有一句古话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谭嗣同的死可以说是“重于泰山”。当然,为了保存实力,康、梁活下来了,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梁启超后来成了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为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不论是暂时的逃离还是留下牺牲的,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都是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生:啊。生:呜。
师:爱国主义精神在不同时刻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革命战争年代,为保家卫国,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那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该如何体现呢?
师:梁启超曾经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同学是21世纪的少年,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学完了本堂课,请你尝试来做一个小小改革家。对现行的历史教育与教育制度提1——2条合理建议?(PPT显示“学史感悟”)
三、反思: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遵循课堂教学中情景感染、创设问题、激发思考、引导感悟的规律,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务求实效。
为了能把历史在学生眼前再现,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我尝试使用醒目的视频资料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情景的创设与图片的解度与学生一起走近那令人悲愤的时代,去靠近屈辱的近代中国,帮助他们分析戊戌变法兴起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理解这次变法改革是国民为拯救民族命运,为了
国家自强而采取的促进国家富强的探索,虽败犹荣。
我力求做到板块清晰,思路清楚,符合初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课堂内容紧凑并浅显易懂。通过让学生讨论、辩驳、体验、感悟,充分表现学生的自主性、民族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情感共鸣,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润物无声的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每一次提出的问题都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与升华,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后,在感悟中去探究历史,更深刻的认识历史。尤其是在片段三中在学生的辩驳之后,我在总结“不论是暂时的逃离还是留下牺牲的,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都是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时,学生眼睛里闪烁出一种目光是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的,一种对康有为等人强烈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就在这瞬间迸发出来,无法压抑。我和学生都达到了一种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了未曾有的震撼。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出奋发读书、振兴中华的激昂情感,没有一句口号,也没有一句说教,潜移默化的民族精神教育水到渠成。这可以说是本案例最为成功之处。
遗憾的是,本案例没能画出一个圆满的圆。如果我能够在学生讨论、辩驳对康、梁与谭嗣同不同做法的评价后进行总结时,让学生畅谈一下在现实生活中爱国主义的体现,补充现在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我想会让学生由衷的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复兴中华的必然选择。历史服务现实的功能就会更好的体现。同时,更好的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民族精神的效果亦更加完美。
第五篇:你要的爱不是情诗歌
你要的爱不是情
一不小心又骗了你
是我不在意
不想让你难过
让我一个人承担所有
只想看见你的开心
只想继续和你在一起
只想把所有都藏进心里
就留下你
和说好的要一直在一起
你问我什么是我追求的感情
我说
我只要你
不管这是不是爱情
后来你说
太阳和雨原本也是一对情侣
但是它们却像牛郎和织女一样
隔着太久才能见面
你说你不要这样的爱情
我只想告诉你
你要的爱不是情
但是我却说
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情感日记 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在一起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
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
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
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
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
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
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
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
伤你的人,并不爱你。
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
所谓华丽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
谁在默默的等(美文欣赏)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
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
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
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总有一些人拼了命的去挽留,最终还是留不住;
总有些情不顾一切去看重,得到的却是满不在乎。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寻找可以倾诉的人。
有些话憋在心里会崩溃,需要出口;
有些事扛在肩上是压力,需要分担。
找一个畅所欲言的伴,让精神舒缓;
守一份不离不弃的情,让心灵靠岸。
所有的苦乐有人懂;
一切的努力有人知。
一杯热茶,暖的是身;
一句懂得,暖的是心。
最真的拥有,是我在;
最美的感情,是我懂。
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