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杂文随笔
2017年7月16日,吴川市振文镇沙洲小学举行了“趣味运动会”。本次活动由“红嘴鸥”社会实践队主办,在这场运动会中沙洲小学的学生们顺利了完成一个又一个关卡。
本次运动会的活动有:红绿豆子我来挑、夹气球、无敌风火轮、我们来找茬、投篮、乒乓球别溜等游戏,同时还准备了丰富的礼品等着大家。本次运动会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让学生学会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下午,学生们早早到校等待活动的开始,他们的热情宛如正午的日光一般炽烈。各班由班主任带到操场后自由组合自己的团队,每个团队由4至5人组成,“红嘴鸥”社会实践队的队长解洪霞说:“分组是全校性分组,无论是同班的还是不同班的都可以组成一组,我们的活动都是需要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参加才能完成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意识到什么是团队精神。”
运动会正式开始,学生们奔赴各个游戏地点,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战斗”。学生需要集齐六个章才能到兑奖处领取他们的奖品。部分高年级的学生以绝对的优势迅速地完成了整个运动会的活动,但依然有许多的队伍在各个关卡中碰到一些困难,在“乒乓球别溜”中因队员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致乒乓球掉落,而在“我们来找茬”中也因团队合作不够融洽,寻找不到不同之处。所幸,最后大家都通过了所有关卡,获得了奖品。
最后一个环节——拔河,将整场运动会带到了高潮。
一、六年级为一组,二、五年级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学生们都拼尽全力去为自己的队伍出一份力。学生们使出他们吃奶的劲去拔河,各班班主任看自己班的学生拔不过也加入到队伍中,最后二、五年级获胜。
第二篇:生命不息 运动不止
生命不息 运动不止
一:背景:根据«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可知,我国60%以上的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体质越来越差”,近年教育部对于大学生体育测试及格标准的要求也相应下调。现今大学生痴于学习,醉心网游,忙于应酬,更多做了“觉主”,运动时间太少,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祖国的希望,应该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础。
二:意义:1.有利于提高体能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2.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有利于学生体悟到做事需循序渐进,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人生哲理
三.活动主题:从运动中塑造自己
四.活动时间:3月9日、4月6日、5月11日、6月8日,四个周末的早上9:00到11:00
五.活动地点:晨曦园篮球场
六.前期准备:1.与校外健身房等协商,望他们提供比赛奖品
2.做好比赛活动宣传
A.时间:3月4日开始
B.形式:展板、海报、新浪微博、贴吧
3.申请场地和一定数量海绵垫子
4.申请志愿者服装、小红帽、工作证
七.活动内容:
1.四个周末的上午9点,在晨曦园篮球场,深蹲、立卧撑、正手引体向上等三个项目的参赛选手分别进行比赛,每个选手配有一名志愿者对其比赛情况进行记录,综合打分,给予优越进步奖XXX
2.参赛选手需要利用四次比赛期间的三个月自由安排,每天保持锻炼至少一小时,尽量做到标准、力竭、耐久,不断突破自己,但是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避免受伤。
3.选手还需要提供三个月内,每个月至少三天的当天锻炼的全程视频,作为评分标准之一。
4.评分参照:动作标准程度、单次数量、持续时间、力竭状态、进步幅度、体重等等
八.所需物资和经费预算
1.青年志愿者会旗1面
2.青年志愿者帽子50顶
3.竹竿1根
4.报名点(二食堂前和小礼堂前):两顶帐篷,两张桌子,四把椅子
5.10个海绵垫子
6.两桶矿泉水24元
7.奖品由XXX单位赞助提供
九.活动注意事项
1.向比赛咨询者详细解释活动的规则和意义。
2.比赛过程中,保证选手和工作人员安全。
3.每个工作人员对赛况的记录必须客观真实。
4.必须保证报名点及比赛现场的干净整洁。
5.不要与选手发生冲突,遇到突发事件,立即汇报负责人及时解决。
十.活动工作人员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干事及志愿者会员
十一.活动负责人
付星月会长
主办: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办:XXX
2014年3月1日
第三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学习了徐本禹、洪战辉的先进事迹后,感受颇深,学到的东西也很多。其实在进入大学以前,我就知道了徐本禹、洪战辉等优秀大学生的感人事迹,在佩服他们的同时,暗暗要求自己向他们学习。今天我们又了解了生活在我们校园中的一些优秀大学生的感人事迹,他们不再离我们遥远,他们的感人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也已不再离我们遥远,而是近在咫尺,伸手可及。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时刻鞭笞着我们,激励我们努力拼搏,鼓舞我们奋发图强,勇攀高峰!
他们——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着近乎相同的共性:不怕吃苦,不甘失败;乐于进取,勇于拼搏;热爱社会,甘于奉献!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无疑是合格的,是优秀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可以毫不谦逊自豪的说:“我做得很好。”
作为同时代大学生的我,一方面对他们做的如此优秀而敬佩不已;另一方面却也因刚迈入大学校门和他们一样是一名大学生的自己而欣喜,欣喜自己周边有他们这样一群“精英”成为自己很好的学习榜样;也欣喜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大学生。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和处事方式,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因而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所做固然有所不同,但我们学习的榜样却可以是相同的,我们提升自身素质的努力却可以是相同的,我们想展现自己的动机也完全可以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包括每一个人原本的动机都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
正像我热爱,学习伟人毛泽东,但却未必仿效他曾走过的路那样,我学习徐本禹等优秀大学生们的先进事迹,同样未必就是让自己也仿效他们所走的路,做他们所做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追求也不同,因而所走的路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我却应该学习他们所具备的那种高尚的道德情操,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竭力为同学、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同时坚定的走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 一名异于他们却类似于他们的当代优秀大学生。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我将在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丰富自己文化内涵的同时严格的以高尚的道德礼节来约束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学无止境,事业有成,奋斗不息——将是我人生的真实写照!备注:
进入大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里的所学、所见、所闻无不影响着尚不成熟的自己。借学校征文活动,经过一番思索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星火の邦志 2006.10.25
第四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学习王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片丹心书正气,铁骨柔情铸忠魂。王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像她那样真正懂得“公务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这个基本道理。她忠诚、坚韧,始终把责任镌刻心头、切实履行神圣使命,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她亲民爱民,始终保持着对干部群众的深情挚爱,用爱在人民心中树立起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她宽容,为人谦逊,为事无私、对己自律,以豁达的胸襟容纳百川,以一流的人品赢得大家的敬重。
“坚持把难题解决在农家院,把党的温暧送到百姓的心坎上。”这是王瑛同志身体力行的准则。为了工作,王瑛同志很少顾及家庭、子女,自担任南江县纪委书记以来,几乎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长假,就连其丈夫在成都做手术的时候,她都因工作繁忙未能亲自照顾。
王瑛同志对干部职工十分爱护,爱护干部职工胜过爱护自己。单位有推荐上报先进的机会,她极力推荐职工,从未考虑自己。有什么困难,她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解决。春雨润物,爱心无声。王瑛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奉献给了崇高的纪检监察事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坚定信念,诠释着党的卫士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
王瑛是我们千万个职工中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代表,再现了真理的力量与她人格的魅力。作为王瑛的同行,我认为要学习她: 一个正直的人。
王瑛作为一个基层的纪检干部,作为一反腐倡廉的战士,为维护党的肌体健康,战斗到生命的终点。在她的心中的善与恶、正与邪界限分明!一个求真务实的人。
王瑛是工作敬业,求真务实的典范。既考虑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切合实际又与时俱进,始终把“为人民办实事”视为“当官的最高境界”。一个清正廉洁的人。王瑛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为我们党员干部保持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王瑛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用“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当三个服务标兵”来指导工作实际,落实每一项任务,细化具体的行动。她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秉公执纪,虽身患绝症仍努力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范。通过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向王瑛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特别讲大局的政治品质、特别讲付出的奉献精神、特别讲实干的优良作风、特别讲纪律的高尚情操。她清正廉洁,模范遵守纪律,要求别人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心系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做王瑛曾说过“自己只是一个人民权力的保管员”,她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曾拒绝弟弟、弟媳调动找工作的请求,也拒绝过一些企业老板借看病人之名送的钱,她始终保持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廉洁奉公的本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她的铮铮誓言“没有坚强的党性,做不好组织工作”、“就是倒下了,也要倒在岗位上”、“不管有多复杂,只要关系百姓利益,不仅要查!而且要严查” 就是其精神的体现。
王瑛同志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书写壮丽的篇章,无怨无悔地把一生献给了崇高的纪检监察事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和坚定信念。王瑛同志走了,虽然人生短暂,却闪烁着永恒的光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七十七团医院
黄军霞 2010年7月
第五篇:生命不息 追求不止
生命不息
追求不止----王志睿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志睿,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甘肃省靖远县人,大专文化程度,1990年参加公安工作,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高技术产业园治安派出所副所长,三级警督。从警18年来,王志睿同志始终扎根于基层,战斗在一线,以特别出色的工作成绩,阐释了一名普通民警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特别是2003年身患癌症以后,3次手术、5次住院、无数次化疗,面对绝症,他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坚强,在病情尚不稳定的情况下毅然决然重返岗位。多年来,他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克服生理心理的巨大压力,以更加忘我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业绩,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嘉奖二次,四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6年先后荣获“白银市十大杰出青年”、“甘肃省优秀青年卫士”称号,2008年被评为“感动白银十大人物”。
群众心中:他就是自家亲人……
1990年王志睿从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白银公安分局工农路派出所,就在这个多功能综合性战斗实体中扎扎实实地一干就是十三个年头,他走家串户熟悉辖区情况,苦口婆心调解民间纠纷,深入群众摸排各类线索,期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和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400多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500多名,抓获逃犯20多人,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创出了辉煌,成了全局管片民警的标兵。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开始的时候他对于管片民警工作没有一点经验,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他踌躇满志,正打算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熟悉情况,没曾想却屡吃“闭门羹”。走访对象不是门叫不开,就是一问三不知,甚至冷嘲热讽。一天,他去居民刘某家,前四天刘某竟然连门都没开,第五天敲了很久门终于开了,但还没等他说明来意,刘某就不耐烦地丢下一句:“认识警察有什么用,能给我找活干还是给钱花?”门又“砰”地一声甩上了,留下他一个人尴尬地站在那里。他有些失望,可仔细想想,群众对民警不满,一定是以往的工作没做好,这更激发了他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决心。
可是要怎样才能走近群众,让群众熟悉自己呢?他积极学习派出所每位老民警的经验,认真分析群众对民警工作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总结同群众沟通的渠道和方法。此后一连8个月,他没顾上休息一天,按照自己总结的“嘴勤问、手勤记、腿勤跑”的“三勤”方法去工作,很快对辖区内每户人家的情况终于有了大致了解。
但这仍然不够,他与群众的关系还是若即若离,打不成一片。他是一个爱动脑子、喜欢琢磨的人。不久,他终于想通了,要真正融入群众,最根本的就是要与群众情感相通,要以真诚和真情为群众服务;群众的衣食住行、冷暖安危,看似是小事,搁在一家一户身上就是大事;尽心竭力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就是诚心实意地实践执政为民的大事,就是让百姓得到实惠,让群众安居乐业的好事。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工作起来有了方向、有了动力。2001年6月的一天凌晨4点,长通电缆公司下岗职工高某的孩子突发高烧,孩子的哭声让这位母亲心急如焚,想去医院,天雨夜阑,一个弱女子,怎么带着孩子去就诊,情急之下,高某想到了“有困难找民警”,于是翻出警民联系卡打电话求助。接到电话的王志睿马上起来就走,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的妻子追到门口将雨衣塞给他,当他骑摩托车赶到高某家时,孩子已经有些昏迷,他赶紧打出租车将母子二人送到医院,经诊断,孩子患急性脑炎,还好没有耽搁。直到帮孩子安排好住院已是凌晨七点多钟,他才拖着疲惫和浑身雨水来到派出所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这些似乎与公安工作毫不相干的小事,他自己也记不清做过多少,可就是这些看似琐碎和零乱的小事,在融入了他一心为民、诚心实意的深情后,却与群众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就连让他多次吃“闭门羹”、性格孤僻的刘某也渐渐成了他的朋友。
在派出所工作期间,他也在业务上狠下功夫,自己设计了众多“法宝”:在办公室的墙上挂上了辖区分布情况板;随身携带自制的辖区地图;立体的居民分布表把每栋楼每个楼层的居民信息显示得一清二楚,老户迁走、新户搬来时随时更新。这些资料他天天看、时时记,天长日久,他成了“活地图”,对责任区内住户以及各单位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而他在每年的业务考核中都名列前茅,他的责任区也真正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十多年来,他已与辖区群众融为一体,唇齿相依,相濡以沫。从最初到辖区时群众认为“家里来了警察没啥好事儿”,到后来百姓见面就招呼“快到屋里坐坐唠唠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爱戴。2003年他虽然已经不在派出所工作了,但当那一片的群众听到他患了中晚期直肠癌时,纷纷到医院来看望他,一位老大娘从病房出来后,在楼道里悄悄摸眼泪,久久都不肯离去,护士问病人是她的什么人时,老大娘泣不成声地说:“他是我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