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指导艺术论文(共5篇)

时间:2019-05-15 11:2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指导艺术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指导艺术论文》。

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指导艺术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培养观念也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创新是一个最富有色彩的主流,所以要在新形势下的课改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调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

一、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平台,增强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最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系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思考、练习、质疑以及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那么,他的学习将是被动的。只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解决问题才会游刃有余。所以,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探究过程,让他们进行活动课题的设计;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水平,来确定探究和实验活动的形式和层次,全身心投入活动中,进而养成科学的态度。

老师要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一个属于学生的发展平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发挥学生的潜能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参与成为最主要的活动。开发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将成为老师的最主要任务,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充分钻研教材,把知识点细化和分散,把对能力的要求层次化,尽量做到课堂上体现出以学生探究和研究为主要形式,也可以把对社会问题的调查适当融进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就象一部戏,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要演好一部精彩的戏除了要有好的演员和导演,还要为演员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舞台,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才不会使所有的学生成为从同一个模板中复制出来的“同类人才”。

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主体的能动性

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人才也要多元化,要有不同的人才与之相匹配。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我们要根据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是新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养成一种“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是得到了发展还是受到压抑摧残,就要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教学模式。是否考虑到学生的欲望、兴趣以及情绪,是否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否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要根据学生来确定教学模式,来设计教学活动,同时要帮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推而动之不如激而动之

假若学生是一个电子,学习过程是一个电子运动的过程,推而动之则显得很被动,如果激而动之就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了。激发学生斗志的方式有很多,如让学生有过成功的体验,就会使他们拥有一种会心的满足和快乐,这种成就感将会是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如果一个老师总是在打击学生、挑学生的毛病,学生就会困惑和烦恼甚至是失落,那么他的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突发奇想或是一些有点不合常理的观点,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提出来了,只能给予整合引发思考,不能泯灭他们内在的求知欲,不能打击他们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推而动之是短暂和软弱无力的,激而动之才是长久之计,才是能够把人们自身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的关键因素。

四、设计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景创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学习,所以情景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把知识、生活、情感、环境等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动的事实和循循善诱的问题,让学生在我们精心设计的情景中全身心投入地研究。既要让课堂有气氛有乐趣,又使课堂有条不紊,同时还要有真实性,不能让情景变成一种虚无缥缈的梦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使设计出的情景能适应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把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条理化,把目标与情感结合情景化。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改变以往那些陈旧落后的教学习惯,用新的模式与之相适应;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途径,让学生掌握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让新课程的实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较显著的成效。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董广本

[关键词语] 新课程理念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

[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课程理念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课标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是,如何对儿童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探讨,教师和学生容易无所适从,其后果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到底如何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92.3%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读课外书,只有7.7%的学生从不读课外书。可见,课外阅读在学生中已是非常普遍的行为,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真正对阅读感兴趣,能在课外阅读中汲取

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享受阅读中的快乐的学生仅占一小部分,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对课外阅读真正感兴趣,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缺乏自主阅读的能力。课外阅读尚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许多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的,主动的阅读态度,科学的阅读方法。由于缺少这些优良的课外阅读品质的支撑,学生的课外阅读陷入了“费时多而收效少”“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笔者作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孩子想读书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氛围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之外,课外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

1.谈天说地五分钟。利用我校午间5分钟的准备课,开设“文学欣赏”、“诗词天地”、“成语擂台”等栏目,让一位同学以通过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好句佳篇、成语故事等作为内容,上讲台进行口头交流,与其他同学对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刊。

2.语文专题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举办“语文节”、“校园童话节”、“读书月”等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书籍展评会,藏收交流会,阅读竞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可通过组织各种阅读竞赛来激励学生的读书热情。如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编小报比赛、征文比赛,每学期评比“读书大王”。

4.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阅读成长记录袋,把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的读书笔记、好书介绍、某一专题的研究小论文、所编的读书小报等读书资料收藏在内,每学期组织交流展评,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发现自己阅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自己提出新的目标。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孩子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在班级中我则布置了一个图书角,设计一个“好书交换站”,让每位学生拿几本自己的书放在里面,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借阅图书,并坚持进行借阅记录,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榜样,我时常利用中午或者放学后坐班时间进行“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每逢其时,我总是手捧一本书,专心致志地读,教师的这种阅读情感对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对学生有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

三、交给阅读方法,让孩子会读书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四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相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强化自主阅读意识,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探索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能力,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可以使教学走出“费、慢、低、差”的困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还学生自信和独特个性。走进新课程,我们做什么?以下是笔者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语文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形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学习方式,我是这样操作的:(1)自主探索,走进文本。(2)合作交流,加强思维锻炼。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或以分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交流的内容应该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这种交流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教师要在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及时引导启发,使学生思维打开,使问题讨论深刻,不能只停留在讨论的浅层面、表面化。(3)尝试迁移,实施探究创新。教学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丰富课文的思想内容。不但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关键是要引导他们把课文中深刻的人文内涵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来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创建新型的师生平等、互动关系,指导语文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双方分享彼此的感受、经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转变,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处于同一平等地位,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想方设法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给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平等参与者。这种新型的平等和谐、互动参与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的被动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降低重心,平等地参与到学生中去,使学生能分享教师的经验、知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唤起学习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路上“把机会留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的陪伴者,这就要求教师不要成为课文的解说员,而要把任何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都留给学生,只有学生无法解决的困难才留给自己,在这种平等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新课程改革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

三、树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在全球都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性学习成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项目,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并列。语文综合性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沟通了语文课与其他课程、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课本与生活实践等多方面的联系,使语文课程走出了“以学科为中心”的狭小天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发展。为贯彻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充分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这一活动。其次,熟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流程,注意活动的开放性,综合性,全员参与性。综合性学习实施难度较大,但它的功效却远非一节普通的语文课能比,因此,教师要敢于迎难而上,把自己的综合活动课上出特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语文与社会结合。农村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大环境,把它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验基地。让学生和社会接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眼界,让学生在学习时期就关心家乡大事,能以家乡主人翁的身份去思考家乡的一切事情。

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指导语文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改变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制度。

1.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创设新的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方式”“语文学习的档案资料”等。“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并不是指学生语文学习分数的成绩档案,而是所有定量与定性评价资料的综合,它与“成长记录”表达的同一个意思,即用成长档案的方式记录学生某一项学习任务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中的主要活动,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表现。对学生来说,成长档案评价,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由过去教师的单一评价转化为多元评价,即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确立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能代表本学期语文学习进步的成绩,供教师、学生、家长评价;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展示自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设计多套试题,由学生或家长选择或自愿抽取。这些做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教师要适应语文课程改革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建新型的师生平等、互动关系,树立综合性学习理念,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

第四篇: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改革

丰城市泉港中学 刘斌

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已有多年,对课堂教学的创新要求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活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如何把新教材用好用活,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更新教育观念

课程改革,需要有新的教育观、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师来操作,可以说,教师教育观念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成败。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一直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接受储存知识的容器、是一个活的书橱,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杂乱无章地放在“库房”里而不会周转,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中培育出大量人才的同时也扼杀了更多的英才。在当前课改的大潮中,教师暗]只有把旧思想、旧教学模式彻底抛弃,才能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失去了对教学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学习活动过程。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书本已不是惟一的信息源。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获取课堂上所不能获得的信息。教师能否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风格,为学生创设宽松环境、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适应这一形势,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角色调适,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适应改革的大潮。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

二、改革教学方法

何谓语文?“语”是用口头语文言表达的方式和能力。“文”是书面语言表达交流的方式和能力。中学阶段正是这两种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现中学语文新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较之原课程标准相比,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它以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语文认知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为培养学生适应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而学会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现实生活及社会向前发展之间的联系。新课程增加了语文阅读量,加强了口语交际环节,加强了书面语言能力训练。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与提高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因为自学能力是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地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而课堂是完成语文新课程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

可是在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使学生在无休止的知识强化、模式训练中耗尽了对语文的喜爱,一些学生的作业已由智力劳动化为体力劳动,学生思维训练、自学能力在呆板的教学模式中难以提高。因此,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1、重阅读,少讲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科目的之一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地、求了解,了解不会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读懂文章意读出形象、读出感情。如在学朱自清《背影》时,让学生重点读父亲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段落,感知作者精辟的用词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感受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沉的爱;讲《安塞腰鼓》时,在学生初读、教师引读、男女分读后,全班起立集体朗读,作者文中所描述的气势磅礴的场面便跃然纸上,这比教师枯燥的讲解更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重积累,少灌输。《新课程标准》提到,学生要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确实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语文,知识得不到消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练笔,学生练笔中的“妙词在线”、“精句品味”、“美文欣赏”、“一课一得”等小栏目为课文知识积累开辟了广阔天地。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接受时代信息,广泛交流。在母语交流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着语文。这比教师强制性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学语文要强得多。

3、重表达,少束缚。语文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创造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将积累的消极语言转化为运用的积极语言,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虽有说的机会,而答案往往是老师设定的惟一标准;虽有时组织讨论,却往往流于形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我在语文课堂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在学〈夏天也是好天气〉一文时,让学生说说“文章的标题应怎样读?重音应放在哪个词上?”请学生用“„„也是好天气,因为„„”的句式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喜欢的原因。整篇课文在学生“说”中完成了。“说”让学生运用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是闭卷考试,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学的惟一尺度。这种“加工厂”般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尤其是语文学科,学生的朗读、口语交际、学习习惯用纸笔测验可能就难以评价。现代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定性与定量评价,外部与内部评价,绝对与相对评价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培养学生的共性,以促进学生的近期发展,又要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和长远发展。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在语文教学中,我把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朗读、口语交际、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都列入对学生语文学科的评价范围。教学中注重以上述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如在课堂讨论中,对他们是否有合作精神、回答问题是否有独到的见解、表达时语言是否准确、简洁、流畅孝、都给予及时的评价,在肯定评价的同时指出努力方向,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更具工、开放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只有全面渗透新课标精神,改变教学观念,实现创新教学模式,实行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才能走出一条坚实的、具有创新的教学改革之路,将语文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本文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创建阅读方法和营造阅读氛围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方法阅读氛围

有位哲人曾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是呀,谁有效的把握了业余时间,谁就拥有超越,读书也是如此。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而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涉及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曾指出课内的功效占30%,而课外的功效占70%。语文课承载的内容仅是沧海一粟,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众多媒体的渲染和不良引导下,大众已沉浸在享乐主义的愉悦中,对静下心来的阅读的自觉意识逐渐迟钝。同时,社会不断发展,能带来“快乐”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炉,多媒体如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等等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之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好奇心正浓,注意力更是难以集中到阅读上来。冷淡阅读的现象依然没有出现多大转机。在课堂之外,他们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网络小说,拿起游戏机。面对这种现状,该如何与网络、游戏争抢学生,将学生拉回书本,让他们潜心阅读,与经典名著对话呢?现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亲近阅读呢?

1、让课外阅读从“轻松”、“随意”起,减少功利性阅读。

一直有一个问题在萦绕在心头,那就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为何现在孩子的手中拥有了好多优秀的书籍,却不能去欣赏、去阅读、去

吸收,难道仅仅是因为孩子没有兴趣吗?因为他们在家中没有读书环境吗?我以自身的读书经历和教学经验,隐隐地感受到,孩提时代之所以怕读书,大概与“写”有关,总有老师信奉“读书必有一得”,常让孩子去写,去思,让他们来不及喜欢就已生厌烦之心了,我认为读书不需要目的。最可贵的,就是那一点自得其乐!学生也一样,越少施加功利性目的,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盎然地散散漫漫地读,于不知不觉间渐行渐远,越登越高,仿佛在有意无意间,这样引导他们,才是我们语文教师最该做的事情。

读书的起始阶段要从“轻松”、“随意”开始,事实上孩子的阅读从“趣

味”、“愉悦”开始的。反之,学生则会“老气横秋”,会“呆板”,其结果是拔苗助长。现在,我们很多时侯,责备学生的词语单调,思考无力,但是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给学生怎样的阅读体会呢?我们纠缠于“增负”、“减负”、“素质”、“创新”等简单的表层,很少去感受学生的情感世界,很少去体味学生的阅读滋味。我们要从“随意”、“轻松”的港口出发,就会驶向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海洋。

2、亲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怎

样才是合适呢?其一,当然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这也是各种童话故事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因此,对于孩子读什么书,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看看孩子需要什么

样的书。在小学阶段,童话故事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特别是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更是伴随着他们成长,因而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感受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洒一把同情泪后,让学生重温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回味自己的成长足迹。在这种回读中,学生肯定比听妈妈讲故事时期加入了更多的个人经验,因而对作家笔下的童话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无形中让学生再次徜徉在书本的海洋中。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写过一篇《我们都是点灯人》,书中说到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童年要读童书,要读儿童文学!我们把一本本生动有趣又耐

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就能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

二、创建理想的阅读方法,推动学生持续性阅读。

1、培养健康情趣的方法。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情趣健康了,也就有了自制力。培养这种健康情趣,可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采取美文熏陶的方法。比如:⑴听赏法,用教者示范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⑵析赏法,出示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教者边读文句,边作精辟评点,画龙点睛,展现神韵;⑶读赏法,提供或由学生自行寻找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去出声读,既理解其内容又传示其意境;⑷编赏法,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摘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2、训练基本能力的方法。要让学生能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就必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着力去训练阅读活动中相关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必备能力。主要有:⑴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由思维活动来运作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包括依托思维活动并与眼睛的视速等因素有关的精读、略读、泛读、扫读、跳读、速度等能力。⑵熟练运用传统操作方式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查检辞书、资料等能力,也包括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⑶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操纵电脑、打开电子书刊、确定关键词并以超文本方式翻阅文本资料的能力,也包括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并在网上从容自如地调用网上阅读材料的能力。

3、整合阅读环境的方法。除了交往方面的写作外,在大众层面上,完全有理由说,“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应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整合的途径有:⑴内部整合,即以学生的高频活动区——班组为基地,通过由学生捐书、向学校借书等渠道,建立班级“活水”图书角,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融为一体。⑵外向整合,即以学生的基本生活区——家庭为基地,通过培养典型、推广经验等手段,逐步帮助学生开

辟家庭专用书柜、专用书橱乃至专用书屋,使学生在家庭的闲暇时间中可与书为伴,以书为趣。当然,随着电脑的普及,无论班级图书角还是家庭书屋,都可以为学生逐步创设阅读电子书刊或阅读网上书刊的条件。

4、以课内阅读为依托,辐射到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成效于课外”是课外阅读的原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这样学生就有了一把开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阅读课上好了,学生知其意,品其情,悟其境,才能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教学中教师可就此推荐一些与课内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如教《猴王出世》,可推荐读《西游记》,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孙悟空的法力无边、疾恶如仇;教古诗词《卜算子.咏梅》《示儿》,可以向学生简介陆游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可推荐读陆游的其他诗词;教《走向奥运》,可推荐读有关的奥运的奇闻逸事„„这样通过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5、利用网络,拓宽课外阅读空间。随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校园网的建立为学生阅读增加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天地。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让学生到开设的网址上搜索自己需要的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的个体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到《为人民服务》时可以同时点击“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我的追求”等栏目。在读书的同时,扩展阅

读的功能,逐步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受到思想教育。

三、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给孩子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

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这是一个壮举!举一国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受益的首先是孩子,又不仅是孩子,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那么我们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呢?

1、班级读书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班级读书会”就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班级读书会”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2、挑战性阅读——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的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孩子能面临这样的阅读情境,那么课外阅读会变得很光明。“挑战性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的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方式。首先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自觉地发现“挑战”,这种挑战的任务是需要孩子去补充知识的,这样,阅读就形成了。例如社会的重大事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孩子们也是一样的。如我国就要举行奥运会了,我们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有关奥运方面的书籍;又如 我国与临国日本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僵化,我们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有关当年日本侵华和现代日本首相不顾亚洲人民的反对参拜靖国神社方面的书籍,来追寻原因。

3、影视主题活动——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也很直观的做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及大部分的外国名著等,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如省台每逢假期都会播放《西游记》,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在班队会中举办一次“读名著、看电视”主题活动,相信学生会印象深刻。

4、专题性辩论——就书中某一个问题或就书中人物作比较,如开展“孙悟空和哈利·波特,谁的本领大”这样的专题辩论性的读书活动,一次活动读两本名著,两种不同的感受,何乐而不为?

读书让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读书让颠沛流离的犹太人不忘其根。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人们与书本渐行渐远,享受网络的快捷,我们希望让读书成为学生未来生活中的一种方式。营造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引领学生读书的道路上义无返顾!

【参考文献】

梅子涵《我们都是点灯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此文获省级二等奖)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指导艺术论文(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指导艺术论文(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 化城小学高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常常经历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积累——迁移运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富阳市教研室沈 波 一、教学设计概述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整体的教学设想和具体的教学步骤两大部分内容。教学设想涵盖了教师对课文的......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濮阳县实验小学李笑利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多少年来,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其间涌现了许多名家和流派。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特别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共5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崭新的理念撞击着传统教育的各个方面,课改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堂,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师,最终都要落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指导初探(精选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外阅读指导初探作者:孙明珠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4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关于阅读,要培......

    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丹东市普教研究会 小 学 语 文 第八届年论文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浅谈指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方法丹东市金汤小学孙波 2008年4月 在新课程理念下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 ——听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及讲座心得体会 承玲学校 钟成兰 5月十二至十三日,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在贵州师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