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丹东市普教研究会 小 学 语 文 第八届年论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浅谈指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方法
丹东市金汤小学孙波
2008年4月
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浅谈指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方法
丹东市金汤小学孙波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要完成140万字的阅读。课外阅读不再会被斥为“闲书”,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正业”。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就全人类而言,应如高尔基的名句:“书籍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由此说来,“读书”就有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双重属性。如果把“读书”放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中来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型社会”的开拓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已不仅仅是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向广大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与中华民族充满“阳光”的未来„„
一、让读书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古往今来无数的圣哲、文学家、教育家,无不是在让读书成为习惯中走向成功的。
开儒家学说之先河的孔夫子自己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发愤(下决心学习)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样说来,孔夫子在中华民族读书史上开创了让读书成为习惯的先河。江苏省李吉林老师数十年如一日,除在外开会讲学外,每晚都读书。在静静地阅读与思考中,李吉林老师从一位只有中师毕业的普通教师,成长为今天受人尊敬的教育家。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都有心底的梦,读书能承载着人们心底的梦,游向光辉的彼岸,对谁都是一样的公平慷慨。一个人“总有一种真情让你感动”,当一个人抓住让自己感动的真情,追逐心底的梦,燃起“阅读改变人生”的火种。让好书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在读书学习的路上,应如一句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为,在“苦学”与“乐学”之间相隔的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这注定在让读书成为习惯的路上,要靠一个人的毅力和耐性来支撑,只有勤奋而不畏劳苦的人才会有收获的喜悦。
二、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1、推荐读书书目
现在的图书市场,种类繁多,我不能说《乌龙院》这样的口袋书对学生没有好处,至少,让大好时光看这样没有收藏价值的书,收获是不大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看书的内容有所规定,让好书成为学生的好伙伴。我在网上下载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须阅读的书目,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些书目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这样让学生的阅读有依据可循,达到指导学生阅读的目的。
2、规定学生读书的时间。(1)晚上半小时
在学生小的时候,不能主动地阅读,于是我每天给学生规定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让家长签字,以督促学生的阅读行为。每天检查反馈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初步养成阅读的习惯。(2)中午半小时
每天中午,我班的学生会提前20分钟进教室,进行阅读。在这个时间里,我可以看到学生近期看得什么书,及时表扬那些阅读认真的孩子,对于一些不值得看的书进行制止。(3)记录读书的页数
学生阅读的速度直接影响阅读的数量,为了让学生既有质量,又有数量,我们班级曾经共同看一本书《爱的教育》。每天中午,我都会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页数,然后统计孩子在家阅读的数量,督促学生阅读。表扬阅读数量多的学生,鞭策阅读量少的学生。
3、制定有关读书的奖励措施(1)读书卡 让学生爱看书,单靠指导只是一个方面,还要制定一些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奖励方法。低年级的时候,凡读完一本书,学生就可以填写一张彩色的卡片,在上面填上自己看书的题目,由家长签字,然后教导我的手中,我就把这张卡片装在成长记录袋中,并在班级的评比台上添加一朵小红花。定期总结小红花的数量,促进了学生阅读的数量。(2)表扬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把阅读卡变成了表扬条,每读完书后,到我这里领取一张,粘贴在自己的评比卡上。表扬条上写上读书的时间以及阅读的书目。(3)读书目录表
此外,我还为学生设计了读书目录表,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名写在上面,让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
4、开展读书的延伸活动(1)精彩一分钟
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口语交际是学习的重点。我坚持在每天的课前进行“精彩一分钟”的口语锻炼。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大家一起评说。学生们不仅在这里听到同学们相互赞扬,凝聚了集体的向心力,而且在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评论中,增强了责任感。这些内容来源于报刊、杂志,来源于电视、电脑,经过加工展示给同学们,是阅读积累的过程。前几天,我讲了《两小儿辩日》这篇古文,第二天的“精彩一分钟”时间,迟昶泽同学站起来说:“我来用科学知识为大家解释昨天的问题。”然后滔滔不绝地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奥运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我的学生们也不例外,大家搜集奥运知识,交流奥运信息,在班级提前点燃了奥运的圣火。去年9月,电台记者来我校采访,对班级的这项活动作了专题报道。(2)读书演讲会
每周五,我们班的早读时间和下午的最后一节的部分时间是演讲时间。演讲的内容有学生自己准备,每个学生都是评委,在同学演讲的过程中,自己打分。我在听演讲的过程中,做记录,每次总结,评选出演讲好的学生,发表扬条,粘贴在自己的成长纪录袋中。起初,需要我督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已经把演讲当成班级生活的一部分,每到周五,学生们像期待节日一样,积极主动要求演讲,而且学生演讲的内容越来越经典,一些励志、育人的文章,在学生绘声绘色的演讲中,孩子们懂得了时光的匆匆,明白了亲情的可贵,体会到友谊的温暖„„(3)经典诵读
从一年级起,我带领学生背诵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古诗,用三年的时间,将80首古诗背诵完毕。然后带领学生背诵《弟子规》、《论语》《大学》,现在学生背诵的是中学生必背诵的古诗词。有些学生还能将里面的诗词运用到习作中,为文章增色不少。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经常带领学生复习,这样才能刻在心里。(4)班级周报
这是我从教以来,最自豪的事情,我从97年开始带领学生办属于自己的作文报。学生将读书的感悟,运用语文课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在日记里,然后由我整理批改后,挑选出来打印在报纸上,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写作热情。在我的班级里,学生写日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可以说,出口成章。在这里,许多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好书。孙广玉文章写得漂亮,哲理性非常得强,这得益于他喜欢的杂志《意林》,于是他把自己看书的感受写在日记里,我发现写得不错,发表在报纸上,结果班级掀起意林热。班级的小才女沈洋中午看的杂志是《启迪》,而且在看过的文章里,贴上几张小纸条,写下自己的感悟。孩子们从读到写,从写到读,完成了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用书陶冶情操,用笔表达情感。11年来,共出版报纸300余期,在这些报纸上,发表学生的作品5000余篇,约200万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先后在几十人国家、省、市、区举行的比赛中获奖。已经毕业的学生孙海汇在若干年后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我的作文上了第一期的《小主人报》,我心中小小的种子发了芽,像是受到了春天温暖阳光的照耀。第二期、第三期的报纸上都可以看到我的名字,我开始有点受宠若惊……以后,我的作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报纸,我的文章真的如老师所愿,一次次的获奖。是这张报纸,让我爱上了写作……”(5)搜集整理学生的作业专辑
假期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把假期里自己看书的感受以及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难忘的事情写下来。开学的时候,我把学生写的这些内容整理起来,出版了学生的作业集《冬天的童话》。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班级出版了一本,在学生五年级的时候又出版了一本。两年的时间学生的书写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本只有五十几篇文章,到了第二本的时候,就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因为这个学期,我们班级就要小学毕业了,因此这本专辑主要收录的是学生和老师、同学和同学之间的故事,共分四个部分,《师恩难忘》《手足情深》《和你在一起》和有我写的和学生们在一起六年生活的缩影《孩子,我看着你长大》,大约10万字,希望这本书能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把班级学生的作文编辑不仅能让学生找到写作乐趣,欣赏别的同学文章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书见证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让每个孩子在童年都留下坚实的脚印。
阅读与积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我愿好书伴随每个学生,在品味书香中提升语文素养
第二篇: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丹东市普教研究会
小 学 语 文
第八届年论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浅谈指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方法
丹东市金汤小学孙波
2008年4月
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浅谈指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方法
丹东市金汤小学孙波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要完成140万字的阅读。课外阅读不再会被斥为“闲书”,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正业”。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就全人类而言,应如高尔基的名句:“书籍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由此说来,“读书”就有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双重属性。如果把“读书”放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中来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型社会”的开拓者,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已不仅仅是摆脱平庸、增长智慧、陶冶情操的个人行为。“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向广大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与中华民族充满“阳光”的未来„„
一、让读书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古往今来无数的圣哲、文学家、教育家,无不是在让读书成为习惯中走向成功的。开儒家学说之先河的孔夫子自己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发愤(下决心学习)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样说来,孔夫子在中华民族读书史上开创了让读书成为习惯的先河。江苏省李吉林老师数十年如一日,除在外开会讲学外,每晚都读书。在静静地阅读与思考中,李吉林老师从一位只有中师毕业的普通教师,成长为今天受人尊敬的教育家。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每个人都有心底的梦,读书能承载着人们心底的梦,游向光辉的彼岸,对谁都是一样的公平慷慨。一个人“总有一种真情让你感动”,当一个人抓住让自己感动的真情,追逐心底的梦,燃起“阅读改变人生”的火种。让好书成为每个孩
子成长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在读书学习的路上,应如一句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为,在“苦学”与“乐学”之间相隔的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这注定在让读书成为习惯的路上,要靠一个人的毅力和耐性来支撑,只有勤奋而不畏劳苦的人才会有收获的喜悦。
二、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1、推荐读书书目
现在的图书市场,种类繁多,我不能说《乌龙院》这样的口袋书对学生没有好处,至少,让大好时光看这样没有收藏价值的书,收获是不大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看书的内容有所规定,让好书成为学生的好伙伴。我在网上下载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必须阅读的书目,复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些书目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这样让学生的阅读有依据可循,达到指导学生阅读的目的。
2、规定学生读书的时间。
(1)晚上半小时
在学生小的时候,不能主动地阅读,于是我每天给学生规定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让家长签字,以督促学生的阅读行为。每天检查反馈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大多数的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初步养成阅读的习惯。(2)中午半小时
每天中午,我班的学生会提前20分钟进教室,进行阅读。在这个时间里,我可以看到学生近期看得什么书,及时表扬那些阅读认真的孩子,对于一些不值得看的书进行制止。
(3)记录读书的页数
学生阅读的速度直接影响阅读的数量,为了让学生既有质量,又有数量,我们班级曾经共同看一本书《爱的教育》。每天中午,我都会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页数,然后统计孩子在家阅读的数量,督促学生阅读。表扬阅读数量多的学生,鞭策阅读量少的学生。
3、制定有关读书的奖励措施
(1)读书卡
让学生爱看书,单靠指导只是一个方面,还要制定一些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奖励方法。低年级的时候,凡读完一本书,学生就可以填写一张彩色的卡片,在上面填上自己看书的题目,由家长签字,然后教导我的手中,我就把这张卡片装在成长记录袋中,并在班级的评比台上添加一朵小红花。定期总结小红花的数量,促进了学生阅读的数量。
(2)表扬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把阅读卡变成了表扬条,每读完书后,到我这里领取一张,粘贴在自己的评比卡上。表扬条上写上读书的时间以及阅读的书目。
(3)读书目录表
此外,我还为学生设计了读书目录表,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名写在上面,让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
4、开展读书的延伸活动
(1)精彩一分钟
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口语交际是学习的重点。我坚持在每天的课前进行“精彩一分钟”的口语锻炼。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大家一起评说。学生们不仅在这里听到同学们相互赞扬,凝聚了集体的向心力,而且在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评论中,增强了责任感。这些内容来源于报刊、杂志,来源于电视、电脑,经过加工展示给同学们,是阅读积累的过程。前几天,我讲了《两小儿辩日》这篇古文,第二天的“精彩一分钟”时间,迟昶泽同学站起来说:“我来用科学知识为大家解释昨天的问题。”然后滔滔不绝地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奥运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我的学生们也不例外,大家搜集奥运知识,交流奥运信息,在班级提前点燃了奥运的圣火。去年9月,电台记者来我校采访,对班级的这项活动作了专题报道。
(2)读书演讲会
每周五,我们班的早读时间和下午的最后一节的部分时间是演讲时间。演讲的内容有学生自己准备,每个学生都是评委,在同学演讲的过程中,自己打分。我在听演讲的过程中,做记录,每次总结,评选出演讲好的学生,发表扬条,粘贴在自己的成长纪录袋中。起初,需要我督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已经把演讲当成班级生活的一部分,每到周五,学生们像期待节日一样,积极主动要求演
讲,而且学生演讲的内容越来越经典,一些励志、育人的文章,在学生绘声绘色的演讲中,孩子们懂得了时光的匆匆,明白了亲情的可贵,体会到友谊的温暖„„
(3)经典诵读
从一年级起,我带领学生背诵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古诗,用三年的时间,将80首古诗背诵完毕。然后带领学生背诵《弟子规》、《论语》《大学》,现在学生背诵的是中学生必背诵的古诗词。有些学生还能将里面的诗词运用到习作中,为文章增色不少。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经常带领学生复习,这样才能刻在心里。
(4)班级周报
这是我从教以来,最自豪的事情,我从97年开始带领学生办属于自己的作文报。学生将读书的感悟,运用语文课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在日记里,然后由我整理批改后,挑选出来打印在报纸上,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写作热情。在我的班级里,学生写日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可以说,出口成章。在这里,许多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好书。孙广玉文章写得漂亮,哲理性非常得强,这得益于他喜欢的杂志《意林》,于是他把自己看书的感受写在日记里,我发现写得不错,发表在报纸上,结果班级掀起意林热。班级的小才女沈洋中午看的杂志是《启迪》,而且在看过的文章里,贴上几张小纸条,写下自己的感悟。孩子们从读到写,从写到读,完成了我做这件事情的目的,用书陶冶情操,用笔表达情感。11年来,共出版报纸300余期,在这些报纸上,发表学生的作品5000余篇,约200万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先后在几十人国家、省、市、区举行的比赛中获奖。已经毕业的学生孙海汇在若干年后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我的作文上了第一期的《小主人报》,我心中小小的种子发了芽,像是受到了春天温暖阳光的照耀。第二期、第三期的报纸上都可以看到我的名字,我开始有点受宠若惊……以后,我的作文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报纸,我的文章真的如老师所愿,一次次的获奖。是这张报纸,让我爱上了写作……”
(5)搜集整理学生的作业专辑
假期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把假期里自己看书的感受以及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难忘的事情写下来。开学的时候,我把学生写的这些内容整理起来,出版
了学生的作业集《冬天的童话》。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我班级出版了一本,在学生五年级的时候又出版了一本。两年的时间学生的书写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本只有五十几篇文章,到了第二本的时候,就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因为这个学期,我们班级就要小学毕业了,因此这本专辑主要收录的是学生和老师、同学和同学之间的故事,共分四个部分,《师恩难忘》《手足情深》《和你在一起》和有我写的和学生们在一起六年生活的缩影《孩子,我看着你长大》,大约10万字,希望这本书能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把班级学生的作文编辑不仅能让学生找到写作乐趣,欣赏别的同学文章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书见证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让每个孩子在童年都留下坚实的脚印。
阅读与积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我愿好书伴随每个学生,在品味书香中提升语文素养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本文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创建阅读方法和营造阅读氛围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方法阅读氛围
有位哲人曾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是呀,谁有效的把握了业余时间,谁就拥有超越,读书也是如此。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而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涉及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曾指出课内的功效占30%,而课外的功效占70%。语文课承载的内容仅是沧海一粟,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众多媒体的渲染和不良引导下,大众已沉浸在享乐主义的愉悦中,对静下心来的阅读的自觉意识逐渐迟钝。同时,社会不断发展,能带来“快乐”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炉,多媒体如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等等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之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好奇心正浓,注意力更是难以集中到阅读上来。冷淡阅读的现象依然没有出现多大转机。在课堂之外,他们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网络小说,拿起游戏机。面对这种现状,该如何与网络、游戏争抢学生,将学生拉回书本,让他们潜心阅读,与经典名著对话呢?现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亲近阅读呢?
1、让课外阅读从“轻松”、“随意”起,减少功利性阅读。
一直有一个问题在萦绕在心头,那就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为何现在孩子的手中拥有了好多优秀的书籍,却不能去欣赏、去阅读、去
吸收,难道仅仅是因为孩子没有兴趣吗?因为他们在家中没有读书环境吗?我以自身的读书经历和教学经验,隐隐地感受到,孩提时代之所以怕读书,大概与“写”有关,总有老师信奉“读书必有一得”,常让孩子去写,去思,让他们来不及喜欢就已生厌烦之心了,我认为读书不需要目的。最可贵的,就是那一点自得其乐!学生也一样,越少施加功利性目的,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盎然地散散漫漫地读,于不知不觉间渐行渐远,越登越高,仿佛在有意无意间,这样引导他们,才是我们语文教师最该做的事情。
读书的起始阶段要从“轻松”、“随意”开始,事实上孩子的阅读从“趣
味”、“愉悦”开始的。反之,学生则会“老气横秋”,会“呆板”,其结果是拔苗助长。现在,我们很多时侯,责备学生的词语单调,思考无力,但是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给学生怎样的阅读体会呢?我们纠缠于“增负”、“减负”、“素质”、“创新”等简单的表层,很少去感受学生的情感世界,很少去体味学生的阅读滋味。我们要从“随意”、“轻松”的港口出发,就会驶向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海洋。
2、亲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怎
样才是合适呢?其一,当然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这也是各种童话故事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因此,对于孩子读什么书,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看看孩子需要什么
样的书。在小学阶段,童话故事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特别是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更是伴随着他们成长,因而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感受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洒一把同情泪后,让学生重温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回味自己的成长足迹。在这种回读中,学生肯定比听妈妈讲故事时期加入了更多的个人经验,因而对作家笔下的童话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无形中让学生再次徜徉在书本的海洋中。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写过一篇《我们都是点灯人》,书中说到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童年要读童书,要读儿童文学!我们把一本本生动有趣又耐
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就能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
二、创建理想的阅读方法,推动学生持续性阅读。
1、培养健康情趣的方法。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情趣健康了,也就有了自制力。培养这种健康情趣,可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采取美文熏陶的方法。比如:⑴听赏法,用教者示范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⑵析赏法,出示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教者边读文句,边作精辟评点,画龙点睛,展现神韵;⑶读赏法,提供或由学生自行寻找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去出声读,既理解其内容又传示其意境;⑷编赏法,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摘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2、训练基本能力的方法。要让学生能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就必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着力去训练阅读活动中相关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必备能力。主要有:⑴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由思维活动来运作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包括依托思维活动并与眼睛的视速等因素有关的精读、略读、泛读、扫读、跳读、速度等能力。⑵熟练运用传统操作方式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查检辞书、资料等能力,也包括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⑶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操纵电脑、打开电子书刊、确定关键词并以超文本方式翻阅文本资料的能力,也包括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并在网上从容自如地调用网上阅读材料的能力。
3、整合阅读环境的方法。除了交往方面的写作外,在大众层面上,完全有理由说,“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应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整合的途径有:⑴内部整合,即以学生的高频活动区——班组为基地,通过由学生捐书、向学校借书等渠道,建立班级“活水”图书角,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融为一体。⑵外向整合,即以学生的基本生活区——家庭为基地,通过培养典型、推广经验等手段,逐步帮助学生开
辟家庭专用书柜、专用书橱乃至专用书屋,使学生在家庭的闲暇时间中可与书为伴,以书为趣。当然,随着电脑的普及,无论班级图书角还是家庭书屋,都可以为学生逐步创设阅读电子书刊或阅读网上书刊的条件。
4、以课内阅读为依托,辐射到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成效于课外”是课外阅读的原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这样学生就有了一把开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阅读课上好了,学生知其意,品其情,悟其境,才能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教学中教师可就此推荐一些与课内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如教《猴王出世》,可推荐读《西游记》,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孙悟空的法力无边、疾恶如仇;教古诗词《卜算子.咏梅》《示儿》,可以向学生简介陆游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可推荐读陆游的其他诗词;教《走向奥运》,可推荐读有关的奥运的奇闻逸事„„这样通过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5、利用网络,拓宽课外阅读空间。随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校园网的建立为学生阅读增加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天地。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让学生到开设的网址上搜索自己需要的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的个体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到《为人民服务》时可以同时点击“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我的追求”等栏目。在读书的同时,扩展阅
读的功能,逐步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受到思想教育。
三、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给孩子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
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这是一个壮举!举一国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受益的首先是孩子,又不仅是孩子,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那么我们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呢?
1、班级读书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班级读书会”就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班级读书会”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2、挑战性阅读——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的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孩子能面临这样的阅读情境,那么课外阅读会变得很光明。“挑战性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的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方式。首先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自觉地发现“挑战”,这种挑战的任务是需要孩子去补充知识的,这样,阅读就形成了。例如社会的重大事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孩子们也是一样的。如我国就要举行奥运会了,我们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有关奥运方面的书籍;又如 我国与临国日本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僵化,我们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有关当年日本侵华和现代日本首相不顾亚洲人民的反对参拜靖国神社方面的书籍,来追寻原因。
3、影视主题活动——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也很直观的做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及大部分的外国名著等,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如省台每逢假期都会播放《西游记》,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在班队会中举办一次“读名著、看电视”主题活动,相信学生会印象深刻。
4、专题性辩论——就书中某一个问题或就书中人物作比较,如开展“孙悟空和哈利·波特,谁的本领大”这样的专题辩论性的读书活动,一次活动读两本名著,两种不同的感受,何乐而不为?
读书让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读书让颠沛流离的犹太人不忘其根。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人们与书本渐行渐远,享受网络的快捷,我们希望让读书成为学生未来生活中的一种方式。营造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引领学生读书的道路上义无返顾!
【参考文献】
梅子涵《我们都是点灯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此文获省级二等奖)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
化城小学
高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常常经历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积累——迁移运用等几大环节,其间精读理解则是最重要的一环。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理解、鉴赏、分析、概括、联想和想象能力。
一、抓住文章关键,引导学生深读思考
一篇优秀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它们或统领全文,或概括内容,或提示中心,或提示内涵,或标明作者意图,或流露作者情感,是破解全文密码的关键所在。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实现“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
二、抓关键问题,引领全文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其中的“领”即是课文的关键问题,通过该问题能引出课文中重点词、句、段,抓住这个节骨眼,就能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穿起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著名教师靳家彦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就紧紧抓住“珍珠鸟怎么就依赖我了呢”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文思考。其间,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感受,并辅之以动作表现来读课文,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理解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这一深刻主题。
三、深入理解字词。品味文章内涵
如,《林海》这篇文章是围绕“亲切”与“舒服”展开的。作者刚进入这片原始森林时,亲手触摸着那些千年古木,脚踏在几尺厚的松针上,他由衷地产生了一种“亲切”、“舒服”之感。后来,他看见林海“千山一碧、万古常青”的景色,又联想到在我们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大至高楼广厦,小至日用家具,有很多地方都要用上这里的木材,因而“亲切”、“舒服”之感再次油然而生。
通过深入理解字词来品味文章的内涵,是我们增强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四、收集课外信息。促进阅读理解
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四方面的信息:
①收集课文中相关人物的信息
比如,学习《轮椅上的霍金》时,我们就可以收集的霍金生平故事,观看相关电影等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人。
②收集课文中相关事件的信息
例如,我们学习《最后姿势》时,可以收集当时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这样就会对谭全球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情景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了。
③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
比如,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以收集一些关于“东风”的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孔明是怎样“借东风”的。
五、运用我们积累的信息
比如,我们学完《乌的天堂》后,就可以为大家写一篇短小的解说词。它既向别人更好地介绍了鸟的天堂的情况,又促使自己更深入的理解了课文。
又如,学完《将相和》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小剧本。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运用收集到的课外信息,这一方面促进我们对原文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
六、通过质疑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如学了《渔歌子》这首古诗,最后一句“徐风细雨不须归”,诗人为何不回家呢?从而引起学生对诗人在这样一天气下不回家的思考。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通过正确朗读来加深理解
如果我们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会有助于加深理解。比如,《草原》这篇文章,首先描写了草原“一碧千里”的美景,作者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后,就有高歌一曲的冲动。我们在读这部分的时候,就应该把作者那种喜爱、赞叹的感情读出来。接着写和蒙族同胞见面。作者把这个情景描写得非常细腻。其中一句话:“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这就说明两族人民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彼此就像一家人那样团结、亲近,再加上蒙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因此作者“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应该把这种民族间的亲近友好之情表达出来。
八、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月光曲》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贝多芬到各地旅行演出时,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一天晚上,他散步时偶然昕到一对穷兄妹的对话而被触动,于是进屋为兄妹俩即兴弹奏了一首曲子。后来,他意识到这是一支出色的乐曲,就激动地跑回旅馆,把它记录了下来。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月光曲》。
文章中的描写细致而优美。如果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再对当时的景色、氛围、音乐,以及人物的感情变化进行大胆的想象,一定会对这篇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圣诞夜被冻死在大街上的故事。课文先写圣诞夜天下着大雪,又冷又黑,而小主人公还在卖火柴。她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点燃火柴来取暖。同时,她的眼前出现了幻象,仿佛自己来到了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美好的幻象跟小女孩现实生活进行对比,我们就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因而对她产生更深切的同情。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就在于揭露那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专题讲座
新课程理念下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
化城小学
高祥
2010 年11月16日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我们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加区教委的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教改实践带动学校的学科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倡导全员参与、全方位投入、全过程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大兴教科研之风,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简要回顾
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基础,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2006年11月,学校承担了地区和加区组织的《小学语文能力评价研究与实验 》课题推进会的教学研讨活动,推出的语文研究课两节,省语委办到加区进行小学一年语文教科版教材调研评估到我校听课评课指导,曹雪飞、王丹华在专家的亲自指导下做课,课堂形式别具一格,意义深远,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整体性,均衡性,促使我校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
1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07年地区组织的课题推进会上李晓萍出课《掌声》,在“金烛杯”大赛活动讲课教师也纷纷取得好成绩,在担任地区校本教研现场会研讨活动中学校三、五年组的带着问题进课堂的教学研讨获得与会的赞赏。几年来课题活动丰富多采,通过丰富的科研活动,使学校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二、研究目标
1.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操作性很强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益。
2.探索并构建小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3.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细则。
4.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改革、规范和不断完善。
三、研究内容
1.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师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2.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如何创设有益于构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以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等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3.教学监控策略的研究。它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四、研究措施与方法
(一)健全教育科研机构,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是课题研究得以深化的关键,建立了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建立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 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管理体系。
(二)健全制度管理,促进教育科研规范开展
根据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自身特点,逐步健全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制度,如:《教育科研的常规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学习制度》、《课题研究例会制度》、《科研资料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评估考核和激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促使教育科研工作落到了实处。为了使科研活动落到实处,我们积极开展校级科研活动和区级展示活动,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我们确立了学校的主课题,并形成了从主课题到教研组到教师个人的三级课题网络。为了保证课题正常运作,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①开学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②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③每学期上好一节课改实验课;④每月上交一篇理论摘抄和教育随笔;⑤期末写好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总结。教科室对“五个一”进行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平时考核项目。教科室积极优质课比赛,定期召开学术沙龙。每学期都邀请教研员来校讲学指导。在教师中大力推进读书活动,每月至少去阅览室读书两次,开展教师读书笔记展览活动。
(三)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研究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了相关课题的理论,但是如何把课题的研究和教师教学的自觉需要结合起来,怎样在教学中实施我们仍感茫然。一次偶然的研究课让我们找到了研究方法。
在一次研究课后,三年级组的几位老师的评课让大家耳目一新——以前大家评课就是走走过场,泛泛而谈。而这次评课,评课者有备而来,紧紧围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策略”这一研究课题来评课。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所在,研讨教学策略和学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对一节课的研究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在研究时,以日常教学中的各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师们在教
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障碍、问题,共同确立某个课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主题。课题组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学预设,然后轮流试讲一次,其他老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研究者与执教者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作出合理解释和重新决策。
(四)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迫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有效、低效还是无效,必须建立一个相应的评价细则去衡量。课题组的教师在反复观摩、实践、反思、研究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五、研究效果
1.教师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研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研究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教学行为已经从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不仅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还落实到了教学行为上。
2.教师教学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回顾研究之路,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实施策略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多人次被评为教育工作者和先进单位,优秀论文十于篇。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六、思考与反思
我们看到收获时,也在思考我们仍然需要努力的地方。第一,提高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保证每位参与教师有明显收获,在个性与共性上如何体现与结合好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第二,丰富校本研训形式,满足教师不断提高的研训需求。并为教师提高个性化服务,促进更好的个性化专业化成长。第三,加强课题管理,提高教师研究课题能力。
今后,我们要在继续抓好课题研究的础上,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使实验成果上升为理论,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而不懈努力。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