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节,在儿时的梦里散文
“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小妮要花儿,小孩要炮儿。老头要衣裳,老婆打急慌。”这是儿时我和小伙们最爱唱的歌谣。在欢快的歌谣声中,我急切地盼望着新年快些来到。在我无忧无虑的童心中,新年,是一年中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光。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新年迈着轻盈的步伐在漫天的飞雪中,在满树含苞的红梅里,在金色的晨曦下,欢快地向着冰清玉洁外的春天走来……
暖洋洋的房檐下,母亲坐在凳子上,手中忙个不停,面前的大竹筐里堆满了针线活。记得那个时候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一家人的新棉衣新棉鞋在春节到来之前都要赶制出来,可这个时候也真是我们这些小伙伴最开心的日子。
(一)肉味留香童心梦
生产队要杀猪过大年了。我们这些好奇的淘气鬼围着“屠场”瞧热闹。地上的那口大锅里泛着的水花滚得哗哗直响,锅下的大劈柴“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袅袅的烟雾在热气腾腾的大锅上不停地蒸腾着,蒸腾着。一头肥大的黑猪被绳索把四条腿捆了个结结实实的,躺在地上无可奈何地哼哼唧唧着。屠夫拿着明晃晃的刀子过来了,我们惊骇地跑开了……
晚上,我家的饭桌上就多出了一碗用猪油爆炒的白萝卜丝,我和弟弟狼吞虎咽地吃着。母亲笑呵呵地说:“小馋猫,慢些吃,明儿多买几斤肉,春节时让你们吃个够。”不大一会儿,一碗比平时多了些荤腥的白萝卜丝就风卷残云般地被我们吃完了,可母亲的话却飞进我的心里开了花。吧嗒着留有肉味的小嘴巴,盼望着有肉吃的新年快些来到。梦幻中,一个热气腾腾的夹肉馍飞到了我的眼前,诱人的肉味在鼻尖上萦绕,用“垂涎三尺”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是最恰如其分的了。
儿时对肉味的向往是刻骨铭心的,一年中难得吃上几回肉,偶尔吃了一回肉后,肉味就会在嘴里留香好多天。对吃肉的欲念只有使劲地攒着,以待在春节时痛快地过把瘾。
盼望着我家那只可是称得上古董的大陶罐子里早日地“咕嘟嘟,咕嘟嘟”地煮上大骨头和大块肉,那时我就可以和弟弟争着啃煮熟的肉骨头了。倘若想吃肉,还可以趁父母不注意时,悄悄地掀开盛肉盆子的盖子,拿出一块卤得酱红的肉块撕下一小块肉丝放进嘴里……
(二)货郎挑里乐新年
“咚咚呛,咚咚呛”,一阵子拨浪鼓声响过,“找头发换针——”一声浑厚响亮的声音过后,家家户户的柴门就会“吱嘎”地应和着。老奶奶扭着小脚出来了,大娘大婶子风风火火地也赶来了,俊俏的姐姐们也互相招呼着走来了。就像电视里播放的快镜头,刹那间,人们就把货郎挑子围个水泄不通,忙着挑选着自家过年的东西。
我从拥挤的缝隙间使劲地往里钻去。
哇——货郎挑上的东西真多:一朵朵色彩斑斓的绒花在青竹条上颤动着,一根根五颜六色的头绳齐刷刷地在白亮的铁丝上飘动着,一块块花红柳绿的梨膏糖在精致的盒子里憨实地躺着。货郎挑上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堂的货物。
老奶奶拿着用头发换来的针线满意地走了,婶子拿着用旧布鞋换来的梨膏糖开心地离去了,大姐姐拿着用两只鸡蛋换来的蝴蝶发卡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把这朵粉红的绒花给我,再拿两根红头绳。”是母亲来了,她拿着一大团旧布头对货郎说道。
“绒花是你的。红头绳是你姐姐的。春节时再戴上。”母亲笑吟吟地对我说着。
“我也要妈妈给我买花戴。”我的小伙伴美君向家中跑去。
(三)烙馍麻糖卷甜梦
我天天扳着指头数日子,快了,春节快到了。咦——,明天是祭灶了,又该吃麻糖吃烙馍了。吃了一年的玉米面掺红薯面的馍馍饼饼,吃得胃里时常泛酸水,就盼望着祭灶这一天吃好面烙馍卷麻糖,好好打打牙祭。我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美餐,激动地无法入睡,盼望着公鸡快些打鸣……
妈妈把一根香甜酥脆的麻糖卷在又薄又软的烙馍里,递给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拿着就咬……“哎哟——”我的手一阵疼痛。我睁开眼一看,手里的烙馍麻糖不见了,可指头上却留深深的牙印……原来是美梦一场。
岁月消磨去了好多的印痕,可这个梦境却难以从我的内心深处抹去。
(四)桃符余庆喜盈门
“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门上有。”……
我和最要好的小伙伴莲英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牵着手在我们两家来回跑着,看大人们贴花花绿绿的对联和窗花。我也拿着一幅短短的对联贴在了莲英家的堂屋门上,正当我俩满意地欣赏着门神下我们贴好的对联时,只听到莲英她父亲急切地喊着:“丫头,快揭了!你们怎么把‘六畜兴旺’贴在了堂屋门上?”
我一脸的迷惘。“丫头,去,贴在我家的牛圈里。”莲英她父亲笑着命令我……
此后的每年春节贴对联时,这件事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总让我忍俊不住地笑出声来。去年,我还向儿子讲起此事。我和儿子的笑声给庭院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五)除夕欢歌美梦多
吃了大年夜的饺子后,就是我们姐弟三个最幸福的时刻了。母亲像变魔术似的从柜子里拿出我们梦寐以求的过节礼物——头花、红头绳、新棉衣、压岁钱。我们欣喜若狂地接过母亲递给的礼物。我和姐姐乖巧听话,得到了五角压岁钱,弟弟比较顽皮也很知足,拿着母亲给的四角压岁钱欢跳着就去找邻家的小伙伴炫耀了。
为了明天春节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靓丽,我和姐姐把新棉衣先来个热身试穿。穿上合体暖和的新棉衣后,我和姐姐就欢天喜地的争着在镜子前照来照去。姐姐的把红头绳系在两条发辫上,“扑棱棱”,发辫上霎时盛开了两朵鲜艳的红花儿。花儿人面相映红,瑶池仙子也羡慕。姐姐真美!姐姐把一朵粉红的绒花戴在了我高高翘起的独辫上,乐得我屁颠屁颠地在屋子里扭来扭去。
“新年好啊,新年好,祝福大家新年好……”我和姐姐边歌边舞,乐得爷爷捋着花白的胡子呵呵直笑。欢快的歌声携着开心的笑声飞出了我家的屋子,飘飞上了大年夜那深蓝的夜空上,乐得漫天的繁星也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之中了。
盼望着天快些亮,盼望着外面的鞭炮快些响。我好打扮得齐齐整整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各家抢落焾的鞭炮,然后比一比,看谁的新兜兜里的鞭炮多。睡梦中,一挂挂长长的火红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我捂着耳朵远远地躲在一边,待炮声一息,我和小伙伴们就争先恐后地冲向了鞭炮的余烟之中……
(六)元日新阳好梦长
“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我长长。你长粗来做大梁,我长长来穿衣裳。”记不得我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个顺口溜,听说,春节那天鸡叫头遍的时候起来,抱着椿树,脚不能挨着地面,闭上眼睛,默念三遍,就会灵验。来年的个子就会“嗖嗖”地往上直窜地长。
我当时就默记在心。在同龄的小伙伴们中,我的个子也不是算低,但我还想长得更高些,偶尔得到了这个迅速成长的“秘笈”时,我喜不自胜,暗下决心。在那个年夜的晚上,临睡之前,我专门到西墙下的那颗大椿树下熟悉环境,并把它周围的柴禾清理干净后,我才安心地去屋子里睡觉。
我躺在被窝里唯恐睡着了误了时日,就睁着眼睛支楞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喔喔——喔喔——”迷迷糊糊中听得一声鸡叫,我登时来了精神了,立即穿好衣服就悄悄推门走了出去。夜又黑又冷,深蓝的天空中明亮的星星泛着清冷的光辉,一阵刺骨的冷风拂过,我哆哆嗦嗦地缩着脖子快步地来到了大椿树下。我抱着大椿树,脚不挨地嘴里念念有词地默诵着“椿树王,椿树王……”默诵完三遍后,手脚冰凉的我赶紧跑进了屋里钻进了被窝里。我满意地合上了困顿的双眼。梦里,我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小朋友们都在仰着头羡慕地看着我……我甩着油亮的长辫子,学着《红灯记》里小铁梅的样子唱着:“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亲眷不相认……”
“噼里啪啦……”新的一年在欢快的鞭炮声中喜气洋洋地来到了。我穿着新棉衣,头戴着粉红的绒花,跑进了新年的阳光里……
欢乐时光,留在了童年,幸福之花,开在了童心。好想好想让时光倒流,牵着童稚的阳光,踏着儿时的梦幻,走进天真无邪的元日里,去迎接那溢满着快乐幸福的每一轮蓬勃的红日…….
第二篇:儿时过年散文
写过好多文字,或诗歌,或随笔,也曾填词赋诗,临摹过了唐风宋雨。多少心情与人生感悟尽释其中,多少离愁别绪或是痛楚氤氲于纸,墨泪成殇,笺里宿醉。也有过清欢,如网海邂逅,如心与心地碰触,又如际遇,就那么一见如故,并不是风光雪月般惟吾德馨,彼此的感动,也不因前世五百年缘份,善良与感恩最是让人心动,不相逢,就这么隔着山水两两相望,相守无涯,文字的对话,产生共鸣,胜却任何甜言蜜语……
一一题记
如今,我重新执笔,用青涩的文字描述过年,或悲或喜,亦或清浅浮躁,素墨如心,不为显著,只为浮生的记忆作一次回顾:
儿时过年
儿时的年很美好,美好到单纯,没有半点奢望,但年味浓郁,幸福也很羞涩,一身新衣,一挂鞭炮,一盏花灯,一脸稚嫩的微笑……
记得当时过年情节,每到腊月初七,就开始编织着过年的氛围,并付诸于行动。把糖精放到开水中溶解,搅匀,放凉,等晚上放在屋外,冻成腊八冰。奶奶和母亲同样忙碌着,挑红豆,(把有虫的豆和沙粒去掉)洗米,(小米,洗净,滤沙)把红豆用开水泡好。
腊八粥。是温馨的,美味的,也是祥和的。因为,是年的初始,象征家庭的美好吧!做粥,必须要早,腊八粥最早出锅,预示一家人勤奋,若,太阳爬上来时吃粥,要红眼的(大概红眼病的人就没早吃腊八粥)。粥出锅,先挟一块供窗外,供神,祈愿安康。菜,是干菠菜,土豆条。(有连年有余之说。)做菜不用肉,不用荤素搭配,年的第一餐是素食,麻油爆锅,素炒,加水煮。所以,妈妈和奶奶每到腊八,四点就起床了,勤俭以养德,并不为过吧……
腊八冰,是我们的美味小吃,如冰棒一样甜。冰棍是奢侈品,我们兄妹很少尝到,腊八冰无疑是最能解馋的替代品。而且,腊八早上吃冰,祈求无灾无病,一年不肚子疼,多美好的幻想呵,也乐在其中。
过年很忙碌
一入腊月,奶奶最先为过年做准备。记得那个时侯,家里很贫困,过年的衣服,每一件都是奶奶亲手缝制。奶奶为主,母亲为辅。一家人千层底的鞋,都是奶奶一针一线的暖意。自从我有记忆时,过年的新裤子,是到公销社扯上白洋布,买好黑膏,烧好水,把黑膏放锅里,然后放进白洋布,煮到色泽均匀为止,捞出,晾半干时,用烙铁烫平整,奶奶才裁剪,母亲来缝。一件衣服要好多工序,可想而知,一家人的过年新衣,无不是奶奶和母亲的心,青油灯下,连夜赶制。至今,想起来都满含热泪。
千层底的鞋
奶奶剪鞋样,母亲照鞋样打衬纸,(也就是在麻纸上,把平时积攒的碎布头,用浆糊一层一层粘贴,用板压干,为干的快,压炕头上)用鞋样比划好裁剪,面,是黑灯芯绒布,密密地缝针,为结实,黑布沿边,鞋邦就做好了。千层底,自不必说,能想象的到,一层层,都是祖辈,父辈的心血。
剪窗花
剪窗花是母亲的拿手戏,她剪窗花精细,自己会花样,窗花上,年年有余,字在旁,鱼在中央,那鲤鱼,剪的活灵活现,有生气,活蹦乱跳。母亲的巧妙,是邻里都羡慕的!
忙碌中,眨眼到腊月二十三,小年。
小年杀鸡,增加年味,贫穷的日子,有鸡肉吃,实在是人间美味。一只鸡,全家七口人,上有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还有我们仨兄妹。若说,每人半碗,是我们祖孙仨,奶奶,母亲,妹妹两个,只有俩三块鸡肉,半碗鸡汤。小年吃黄糕,就是栗子碾米,磨成面,蒸糕,说蒸黄糕,寓意蒸蒸日上。(因为平时没有黄糕吃,都是红高梁糕)母亲舍不得吃鸡肉,二妹从小体弱多病,母亲把碗里的鸡肉夹给她两块,母亲只吃一块,用鸡汤就着吃糕。奶奶也舍不得吃,亲孙孙,命根根的思想作祟,先分给我,她和母亲一样的,含辛茹苦。至今想起来,暖暖的溺爱,心愧着,常常辜负。
灯笼
灯笼,喜庆的氛围。最初,是父亲扎灯笼,我蹲着细瞅,学习着,揣摩着,很想自己扎一个灯笼。在父亲的熏陶下,潜移默化中,我的灯笼终于扎好,西瓜灯。西瓜灯做法简单,也要细密筹划,五个圈,用竹条做成,三大,两小,必须把三个大圈先扎成三角形,顶部,底部的小圈才有尺码,竹骨扎成,用纸糊三大圈红纸,顶部下部用绿纸,小圈不用糊,上部冒烟,下部通风,然后用墨画瓜皮,瓜瓤,一个西瓜灯就成功了。高兴劲也不甭提了,一个字,美。
春联
当时的春联,说家乡话,叫对子。
写对子,必须的有才,穷乡僻壤的村子,能写对子的文化人真不多,父亲拿着裁好的红纸,去找文化人写对子,还排队,早排早写,写好了给盒烟,官厅。(官厅,水库名,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张市制烟厂出,取名官厅)
除夕
除夕是年味最浓的。辞旧迎新,洒水,扫院,贴对子,忙得不亦乐乎。贴完对子放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夹杂着儿时的欢呼雀跃,开心的笑容,彰显脸上,过年,真好。
年夜饭
除夕下午,就把猪头早早下锅,煮猪头。虽然穷,年年有猪头吃,母亲说:有猪头,才是年的味道!那,扑鼻的肉香,是年,原滋原味。年夜饭,是饺子,大队部领白面,每人二斤。省吃俭用,也要吃好年夜饭,是奶奶的持家有道,母亲也延续着这样的持家之道,一直未变。
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句古诗写的恰到好处。守岁,守着今年的美好,想着来年的幸福!而我,先在村子里的场上看电影,《小花》。唐国强,刘晓庆,陈冲……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战争年代,亲情,亲人,乃至爱情,相聚多么不易!回家守岁,一家人,团圆年,是幸福的,幸运的,亦是先烈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
初一,拜年
不禁想起二人传,大年初一头一天,和我五哥哥来拜年,一进门,把腰弯,左手拉,右手搀,哪呼咦哟嗨……
当时拜年,为赚压岁钱。后来才懂,拜年,是礼节,尊敬长辈,因为压岁钱,却很少去亲戚家拜年,给祖父母拜,给父母拜,最高的礼遇,尊敬。
十五,元宵节
吃元宵,闹花灯,看社火,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看烟火……过年快接近尾声,更显隆重,火树银花,烟花灿烂,花样层出不穷。把一年的美好,在隆重的节日气氛中,希冀,盼望,畅想,渴求……
儿时过年的美好,至今,记忆犹新。今天是小年,想起亲人,已经物是人非,泪光莹莹中,爷爷,奶奶,父亲,你们在另一个世界过的还
好吗不禁,心碎,泪飞。
我,还奔波在外,客乡的思念,夜不能寐。好想母亲,过小年了,我还没有从乡下接她到小城,我的家。养儿为防老,可是我为人父,亦为人子,心中好愧疚。在世俗中,劳累。在烟火中,打拼。为了钱,那所谓的物欲攀比,为了下一代的生活美好,婚姻幸福,我又责无旁贷。对母亲,尽不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及孝心。子欲孝时,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你脆弱的身体,两鬓如霜,所有辛劳都刻在饱经沧桑的脸上,每一道皱纹,是每一次痛楚,岁月重复着春夏秋冬的变迁,而我的母亲,我为你祈福,祈祷吧!在您有生之年,好让儿多陪你几年,把亲情的份额悉数重演,鸟懂返哺,我尽薄心,孝行天下。
第三篇:儿时的冬天散文
秋色已尽,今年的第一场雪,标志着冬天的到来。这使我想起了儿时的冬天,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冬天,不但漫长寒冷,而且充满冬趣。
入冬直至隆冬,北方常见的雪,便接踵而至,一场又一场,一层盖过一层,大地银装素裹。有时,忽如一夜大雪来,早上,屋门被这大雪堵上,难以顺畅开启。由于没有温室效应,雪是很难融化的,真正形成了一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
应对这漫长寒冷的冬天,家家户户的取暖,靠的是炉子和火炕,稍好一点的,有火墙和自制的土暖气。火炕有炕头和炕梢之分,地位高的自然要睡在炕头了。有时,火炕很热,屋里却依旧寒冷,形成了“炕热屋子冷”的状况,弄得早上根本不愿意起来。人们衣着上的防寒,则靠的是大棉袄、二棉裤、皮帽子、棉手闷子和胶皮焐炉,装束再全点的,还有毛线围脖之类。至于羊皮大衣,则并不常见,记得那时,父亲冬天出门,除了穿上羊皮大衣,还要在腰间扎上一条布质的长腰带。就是有了这些如今看来暖和无比的装束,那时,很多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一到冬天手脚都冻,且冬复一冬地复发,奇痒无比。路途稍远的外出,坐在马车或驴车上,时间一长,脚冻得“猫咬似的”,不得不下车,跟着跑上一段才得以缓解。上学的孩子们,甚至得皮帽、围脖和口罩齐上阵,走到学校时已是气霜一体,皮帽、口罩和围脖都冻在了一起。
尽管儿时的冬天,要经受着漫长的严寒考验和煎熬,但孩子们却无忧无虑,尽情玩耍,冬趣无限。记得,一年隆冬,在外面压洋井取水,不知不觉间,感觉这井把儿有甜的感觉,便伸出舌头下意识去添玩,结果,舌头鲜血淋漓。儿时的冬天,最不缺的是玩伴儿,大家成帮成伙,走东家,串西家。下雪时打雪仗,雪后堆雪人,在结冰的地面打滑哧溜,打嘎儿,到野外空旷的冰面上玩滑冰车,基本是乐而忘时。滑冰车基本都是自己用木楞子和木板儿钉制的,在接触冰面的地方,放上两根铁线或铁板,以减少摩擦力即可。上乘的滑冰车,底部配上冰刀之类则更好,双手拄上自制的尖利的冰钎子,也便有了前行的动力来源。记得当时玩的高端一点的滑冰车,是底部单滑道的,被大伙戏称为“单腿儿驴”,滑得好的,在冰面上纵横驰骋,跨沟越坎,运用自如,令伙伴们艳羡不已。
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如今,两鬓染霜,春夏秋冬四季,虽不甚分明,但儿时的冬天,却记忆犹新。
第四篇:梦里水乡优美散文
我的家乡在乡村,那是一处绿树丛生,山水相依相偎的人间天堂,更是一方用山里人的淳朴,希冀营造而成的净土。
乡村,那是牧童手中清远的笛;是红砖瓦之间升起的袅袅炊烟;是薄暮时分母亲那轻柔的呼唤以及孩子那土里土气的乳名;是门口方塘中那浮在水面的大片绿藻;是坍塌的墙角处幼儿
们筑起的小沙丘;是妇女们在茶园间采摘嫩芽时彼此的逗笑声;是村头老槐树下旧藤椅上闭目养神的老婆婆;是院中央那三人合抱的橡树,还有枝头聒噪的蝉鸣及树下吐着舌头的老黄
狗……乡村,也许是每一个走进城市的人心中的一个清丽的梦,梦中萦绕的是母亲不变的摇篮曲。走在碎石和黄泥铺就的小路上,不经意间,便踏足一片混淆着记忆方向的稻海中,轻
风微抚,流水潺潺,花香暗涌,泥土的芬芳和着远处隐约可见的仓青色的林黛,还有那田间此起彼伏的虫鸣声。轻奥凉风擦过肌肤的清凉感,静静闭上眼睛,恍如瞬间跌入一场梦中,梦中有这五彩斑斓的涂鸦,还有扎着可爱的小辫子,身着碎花小裙的我。
不顾及身后母亲焦急的呼喊与殷切的呼吁,调皮的爬上门前晒谷物的小平台,坐在高高的平台边缘,光着小脚丫使劲晃荡着悬空的两条纤细的腿,想象着在绵软的云朵间自由漫步的轻松与惬意,孩童那纯真羞涩的笑意也如墨般悄悄晕染在嘴角。蔚蓝的天空一贫如洗,似一块通秀的蓝宝石,大多的白云从容的流走,满载我年少青涩的不切实际的梦。一群同我一般单纯无知却有快乐的鸟儿从眼前施施然飘过,几片洁白如雪柔软如风的羽毛宛若异世飘然而落的精灵,轻轻覆在我的瞳仁。不远处几个衣着深灰色的老农在麦田不断重复这扬臂的动作,不知他们的手臂是否会酸痛?
迈过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溪水在碎石间千回百转。一群穿着蓝底白花衣裳的妇女,手臂高高扬起,极有节奏的捶打着衣服的声音惊起了一群在林间栖息的鸟儿。几个光着身子的小不点,脊背晒得黑亮如乡村那厚实的徒弟。他们在溪水间尽情挥洒风情白露的童年时光。天真的笑脸,不诸世事的纯真眼眸一如冬日午后温暖的阳光,抚慰人心。
薄暮时分,从各家各户小窗中透出点点晕黄的灯光温暖着每一位晚归者的心。整座大山静悄悄的,犹如嬉耍一天后极累熟睡的孩童,偶尔有一两声犬吠,不显嘈杂,更衬出一份幽静。
这就是记忆中的乡村,是我居住的地方,也是我所有美好回忆的来路。经历岁月流逝,那些点滴感动,几许欢笑已然长存于心,一如花瓣清晰的脉络。犹记得,小时那些幼稚无知的梦一直还在静静安放于家乡,不曾抛却,我愿驻留在这里,去感受她,生生世世。
第五篇:诗歌在梦里
在梦里
我见到了你身影
你那爽朗的笑容
是那么的让我着谜
在梦里
我见到了你喝着酒叼着烟
微醉的眼神看着我我的心想随着你一起醉
在梦里
你拉着我的手
和我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人生路
我的心想跟你一起飞
在梦里
我又再一次看到你喝醉
你搂着我借着酒劲“疯了一样的”掐着我可我却喜欢看着你掐我的姿态
因为我知道那是你对我的爱
在梦里
我见到了你伤心的流泪
我知道你又想起伤心的往事
我恨自己不能陪你回到过去
我只能轻轻的拥抱着你
在梦里
我见到了你
你微笑的拥着我说再也不分离
我激动的流下泪水
可是当我醒来寻找身边的你
却再也不见亲爱的你
在梦里
难道你只能生活在我梦里
我多么愿意
从此一睡不起
和你永远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