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的经典散文[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12:4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时的记忆的经典散文[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时的记忆的经典散文[最终版]》。

第一篇:儿时的记忆的经典散文[最终版]

春末夏初,我漫步在故乡的小路上,悠悠南风拂过绿柳,眼目所及之处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悠悠岁月,悠悠过往,悠悠往事纷沓而来。

小时候的记忆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那记忆铭刻在了骨头里,常常使我触景生情只觉得有些事情似曾相识又好像是命中注定,仿佛驻足在我的命运里,随时随地准备着上演命中注定了的剧情,不知是喜是悲,但必须接受我别无选择!

时光机把我带回了过去,那是我五岁的光景,我暗中祈祷着自己可以永远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儿时的道路高低不平,泥泞又坎坷,如同我多舛的命运。儿时的房屋在记忆里是土黄色的,是蓝灰色的。土墙,黄土墙上生满了干巴巴的随风飘摇的草,蓝砖砌起来的房子上覆盖着蓝色的瓦,蓝色的瓦上生长着青灰色的瓦松。

妈妈从地里揪下一把将要成熟的麦穗,在灶间燃起忽高忽低的麦秸火,麦穗在火里挣扎萎缩,仿佛很痛苦,却在火中变得成熟,空气之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妈妈把麦穗扔进簸箕里,用她皴裂的手给我搓出一捧开胃的零食,她朝着麦粒吹一口气,风刮跑了轻浮的糠秕,它随风飘逸,仿佛恋恋不舍,就如同我不愿长大一样。

妈妈舍不得吃,我贪婪地据为己有,那浓香的味道缠着我几近三十年,至今仍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如今我们的家园已经沧海桑田朱颜改。看,洁净宽广的街道,并且有保洁定期清扫;看,鳞次栉比的楼房拔地而起;看,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看,以往荒废的空心院子建满了仿古小亭。

回首过往我满头乌发美丽的娘啊,如今您已是一头雪霜。

娘啊娘!那天,我看到您嘴里含着腥苦的中药把两腮撑起老高手拿着棉签正在通着您的鼻孔,无情的病痛折磨着您,您却依旧为我操心劳神而我却眼睁睁地看着您逐渐老去而无能为力。

您为我割了二斤瘦肉替我捏了水饺,我吞咽着水饺如同嚼蜡没有味道。

儿时的味道,那捧烧麦子的香甜穿越时空而来,嘴里的水饺顿时变得香甜,像一粒粒烧熟的麦子,刺激着我舌尖上的味蕾。

岁月啊它无情残酷,它夺走了您美丽的青春容颜,吞噬着您的健康体魄,可您仍固执地为了我不曾停歇下你一生劳碌的脚步。

泪水充盈我的眼,春风抚摸我的脸,河水浩浩荡荡,田畴莽莽苍苍,远近无人,我感到了孤单。

我的记记带起我的身体腾空而起,在离地五米多高的低空飞行,地球引力莫名消失,这不科学,但绝非没有可能,因为我儿时就经常有这样的梦境或是错觉,在离地五米多高的低空肆意翱翔,春风汹涌,鼓起了我的春装,我感到身子轻如羽毛,胸腔和肚腹里充满了轻盈的气体。

我陶醉在穿越飞行的愉悦里,四肢轻,无骨无肉,只有心脏在轻微跳动,我的耳边缭绕着鸟鸣花开的声音。

我仿佛看到了年青时的您,我的母亲,那时候您充满了青春的朝气,那个五岁时的我默默不语站在您身边,静静地看着您为我搓着麦穗儿。

您舍不得吃,我贪婪地据为己有狼吞虎咽着。

春风鼓荡,艳阳当空,一幕幕一幅幅如快进的电影画面,好一个壮丽的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第二篇:关于儿时记忆的散文

行走在消逝中

独自一人静坐在靠窗的作为上,尽管室外天气很冷,我还是决定打开窗户,让寒冷的北风驱散我的困倦,抖擞抖擞精神。

雪停了,带来了是银妆的世界,同时也掀起了铲雪热,此时已是夜间九点,铲雪声依然清晰可闻,那铁铲和地面相互磨察而产生的“咔嚓„咔嚓„”声勾起了我儿童时代的思绪,在此我愿朝花夕拾,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

“咔嚓、咔嚓”这是铁器与水泥地的碰撞而产生的美丽乐曲,至少我是这样认为,依稀记得外婆家的那座土楼,那个种着各种各样小花的院子和包围着院子的那个支离破碎的围墙„就是在这里,这个破旧的老房子和庭院中,我们众多的孩子度过了属于我们的美好岁月--烤地瓜、抓知了、在沙堆中爬滚、在货车上嘻闹„一切的一切,定格在脑海中,珍藏在记忆的匣子里。

我怀恋这逝去的童年时光。

秋天的落日显得特别的温馨,一道道夕阳的余晖照在这座郭氏老宅,照在我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上„

傍晚将至,收取花生的时候到了,东一片西一片的花生慢悠悠地晒了一天太阳,是时候回家了,我、姐姐、表弟、表姐,拿着扫把(还是外婆亲手编织的)、簸箕、铁铲„反正能用上的都上场了,不见眼前的大工程,只有此时的勃勃兴致,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聚拢了花生就用簸箕往袋子里倒,置身于花生的世界,我用力吸着花生间阳光的味道,“啊!原来是花生的香味,还夹杂这黄土的味道”于此同时,心里乐开了花,其实还有一丝丝甜味„我们收取得可用劲了,铁具与地面磨察而产生的声音交织成一片„

于是,这声音伴我度过了童年。

亲爱的表姐表弟们还记得外婆睡过的那张老木床吗?建新房子的时候,舅舅指着它对我说:“这是你外公的妈妈留下来的,有好久的历史了!”是啊!历史赋于它更多的色彩,床上的木头雕刻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我时常爬上外婆的床,明察画中的人,有时呆呆地望着,脑袋一片空白,缺少了艺术细胞,总喜欢爬上这张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喜欢上了床儿发出的乐曲,每每轻微转身或是摇晃,木架间便“咯吱”作响,像是秋风中摇曳的树枝,摇着这床儿,听着这声音,我便进入了梦香„

于是,这声音伴我度过了童年。

老房的光线很暗,唯一能够透光的是两个很小的天窗和四壁的小木窗。我时常躺在床上,仰望那扇天窗,仿佛是一只井底之蛙。于是,习惯了独自一人在昏暗的光线中思想静默: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仍旧是与外公和舅舅所耕种的那块土地一样吗?山的那头又是什么样子呢?还是连绵不断的山吗?一阵风透过小木窗向我吹来,吹着木扇咯吱作响,啊!天起凉风了!

于是,这种声音伴我度过了童年,只是此时多了分思考。时间更叠了一切。喜,舅舅要盖大楼了,于是全家人忙忙碌碌,为了这个新房子,我知道年迈已高的外公外婆期待了大半辈子,而舅舅辛苦了数十年,如今终于如愿以尝,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新房子在老宅的原址上拔地而起,宏伟的现代式别墅新房明亮了路人的眼目,阳光下闪耀的玻璃窗显得格外绚丽,“房子真漂亮”路过的乡里人都这么说道。

我为舅舅感到高兴,为他了结人生的一大愿望由衷的欢喜,也为外公外婆在年老时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而欣慰,然而高兴之余,不免感到失落,我感觉好像失去了什么,最初时每每谈到舅舅的房子,我的脑海浮现出老宅的样式,“噢!不对,现在是新式的别墅了”。于是,老宅的身影渐行渐远,那曾经伴随我度过童年的声音已无处可寻了,我也已经长大了,然而我还是以前的我吗?是我变了,还是„

听着窗外的铲雪声,我延续了我的思绪不愿停下,因为我怕我将永远不能听到这熟悉而久违的声音-这份心灵深处的震撼!

我不愿-行走在消逝中„

第三篇:儿时的记忆情感散文

童年如果是快乐的,这就注定了那时的快乐会氤氲自己内心一辈子。人说:爱回忆过去就意味着你老了。其实老也好,不怕老也罢,必定岁月已在我们的身体上刻上年轮,岁月中丢下了的风景这便是我们的人生。

甜棒

沿着记忆的绳索,常常从我的心中抻出来缕缕的乡愁,无法捆住的乡愁呀。故乡永远不能在我的心中抹去,然而,最不能忘怀的是小时候我们常吃的一种甜棒,小时候我住在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小庄子里,这村子没有什么的特别,更没有小河从村旁流过,可我知道她是倚在了庄稼人的脊梁上的。村子里的树木很多,摇曳多姿,夏日里各种鸟儿鸣唱着田间的和谐;庄稼人古朴醇厚,勤劳而有贫穷,但也充满了一种自足。

我喜欢秋天,更喜欢秋天里的甜棒。那时,乡下的农作大部分是高粱和棒子,高粱的品种是“分头留”和杂交的“关东矬子”,分头留秸秆细高,成熟时秸秆的瓤也就失去了水分,干了,没法吃,杂交品种个子矮又粗,水分倒是不少,不过甜味不够,而且吃了易上火长口疮,所以我们也不爱吃;还有一种野高粱,百姓们叫它落秫秫,成熟时只要去碰动一下,籽粒就自动落下来,掉在土地长,等待明年的再生,这是农妇们喜爱的,因为,它的“苗子”是做刷锅用“炊厨”的好东西,田里的妇女们一到落歇,就满地理去找。不过我们小孩子不喜欢它,下半部分有水分,上半部分却全干了;我们最爱吃的是棒子秸秆这一种,玉米分晚棒子和稙棒子两种,稙棒子熟的早,其秸秆没啥吃头,甜不甜苦不苦。与其相反的是晚棒子,主要品种叫“灯笼红”,它和稙棒子比个头要小,棒穗也小但籽粒饱满,颜色橙红、玲珑光滑,很是让人喜爱,他成熟的最晚。那时,晚棒子和绿豆套种,绿豆的蔓把整个棒子地绞的一塌糊涂,进地弄个甜棒也不容易,豆蔓把我们的光腿拉得一道一道的,疼,每块地理都有看青的壮小伙子,如被抓到轻者被训一顿,重者没收镰刀和筐,为了不被抓到我们都是飞快地钻入地里,看着水灵的一脚踹到,尝尝,甜的,便去掉上半部分,苦的扔掉。地里有一种不长穗的棒子,百姓们叫“枪杆儿”,它的水分多,甜,不好找到,我们也没时间去找,每个人都知道千万不能让看青的堵在地里头,想赖也赖不掉。大人们常教导我们,要吃就去吃枪杆儿,不能毁庄稼。其实大人们和我们一样,每天在下地的路上手里都有一节甜棒。那时庄稼人没别的啥吃头儿,甜棒是最爱。

出了地头,我们就不怕啥了,大摇大摆地嚼,见到看青的我们也不躲,嘬得甜棒山响。还故意问他吃根不,看青的便骂我们兔崽子。我们庄子的地离村子远,都在五里以外,我们每人的筐里都斜放着几根,手里舞着一根,不停地嚼,然后把嚼净得白瓤子吐掉,身后流下一溜“白线”,吃的腮帮子生疼。

俗话说“麦收累死人,秋收累死牛。再长的秋也要过去,为了应付对甜棒的渴望,我们总在砍倒的棒子秸里挑选些上好的甜棒背回家,把他藏在草垛里或是柴禾的深处以保持甜棒的水分,冬天里我们再慢慢地拿出来,象牛倒嚼那样一点点地来消化,省着吃,虽然水分失去了不少,但是我们吃的还是有滋有味。每年我藏的最多,常常在小伙伴们面前去显摆,馋他们,我便成了他们的中心,有的小伙伴馋得慌,便用玻璃球或是用一沓“元宝”(用纸叠的又称四角,小时候我们常玩的)来换,时常还要踢他们一个腚瓜儿。做吃就会山空,后来,我们只好去翻腾分来的棒子秸。冬天一过,什么也吃不到了,实在是熬渴得慌。那时,乡下的孩子连吃一块糖都不容易吃到,我们只好期待着秋天,下决心来年多储存点。

我们一年期盼着另一年,幻想着另一年。

这是我儿时的一种记忆,一种烙印,始终没让日月的大嘴舔平,回忆起来即苦涩又温馨,让我们更加珍视今天。

知了皮

沿着自己慢慢花白的头发,我们可以抻出岁月的影子,望着自己老去的生命,我们可以梳理出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岁月的沉淀往往会把我们过去的一些记忆抹去,但是,有些东西是自己一生的财富,或者说是忘怀不了的,那就是我们儿时的记忆。

我们那时很贫穷,尤其是乡下,但紧巴的日子中徜徉着许多快乐,尤其是孩童,我们不太了解父辈的愁心,而我们只会玩耍自己的调皮,虽然我们早早地就在放学后背上个自己刚刚能背起的筐去砍猪菜割羊草,放学后,几个伙伴快乐地直奔村外而去,先在树林里玩闹一阵子,玩够了才急急地去砍草,有时玩的过了头,就故意把框内的草放松松地而不压实,到家后有些惶恐地让母亲过目,赶上母亲忙别的,顾不上检查,那时我们就算是过了关,摊在地上把草晒干,就再次施展我们的伎俩,把砍来的草尽可能地摊的大一些,以示自己今天没有偷懒。

自己的聪明有时会被识破,就会面临着一顿的训导责骂。

那时,乡下的日子现代人无法想象,真是一分钱也要掰着花,为此,父辈们就会千方百计地算计来钱的道,而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可以让百姓挣钱的门路,因为政策不允许,只有守着土地受穷,挨着日月洒汗水。

知了,学名叫蝉,每年的夏天都会从树底下的泥土里——在麦收过后不久的日子里钻出来爬到树上褪掉自己的皮,就成了蝉,我们叫它知了,它褪下的皮是药材,村里的供销社每年都收购,挺贵的,大概是三块钱一斤,只是知了皮太轻,一个夏天拾不够一斤,加上村里的孩子们都在算计着它。

未变成蝉时我们那里叫它:知了猴。有的地方叫:知了爬爬。可以吃,油煎后挺香的,现在是饭店里的贵重菜。

那些时候,每天放学后我的首要任务就是端上个大破碗,急忙到村外的树林里,这里是一大片柳树,孩子们都向这里聚集,低着头在地上寻找一个个可能是知了猴藏身的小洞洞,这时的知了猴把地皮已经划开畏缩在里面,等着天黑后才出来爬到大树上进行自己的蜕变。

我们发现一个就把其弄出来,这样就成了自己的“俘虏”,天黑后就围着一棵棵树转悠,那时家里有手电的不多,只得摸黑在树上寻找,尽量找的仔细,把眼睛瞪得圆圆地,连树的疤瘌也要摸一遍,凡是影绰绰的都不放过。

赶上有月亮还能多抓一些,回到家后,舍不得直接腌起来,而是帮着知了猴一个个地爬上屋内的窗户,有掉下来的再帮着放上去,吃完饭就出去和同伴们玩捉迷藏,回来后,窗户上的知了猴大都变成了知了,这时的知了还处于稚嫩期,颜色微绿发黄,变黑就不好吃了。就赶忙抓起来放在盐水里腌着,攒一两天够多了就煎着吃,这样既省下了皮可以卖钱,又能以飨全家。

这还不算完,每天早上还得早早地起来,拿上长竹竿,挎上个篮子直奔林子而去,围着每棵树转,再次寻找晚上变出来的知了皮,这时的知了皮大都在树的高处,有的够不着,就用土坷垃去投,实在不行的就爬树上去够。

因为不少的同伴都要来“抢”知了皮,就看谁起得早了,先到先得,我每天起得很早,到不是我勤快,是母亲催得急。

攒的差不多了就拿到供销社去卖,换回钱来做日常的开销。

记得有一次,我拿知了皮去供销社卖,要好的同伴看见了,就告诉我一个取巧的办法,也就是往知了皮的肚子里面弄进一点湿泥粘在里面,这样分量就会重了些,别看这点泥,因为知了皮太轻了,加上了这泥可就不是它了。

我说:人家会检查出来。他说:少加点,混在里面。

我们这次加的少,到了供销社,我的心怦怦直跳,有些胆小,同伴却比我强多了,应付自如,收购员把知了皮攥在手里一使劲,知了皮发出清脆的破碎声就算合格了,不然就说太潮了,拒收。

当然,这次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然而,当第二次去卖时,我如法炮制,大概收购员有了经验,看得仔细了,这次被拒收,并把我数叨了几句,只得灰溜溜地以失败告终。

回到家后只得一个个地清洗,然后晒干,我没有敢再去供销社,只得求那要好的小伙伴替我去卖,我在外面等着。

从此以后,没有再敢造假。

年年都有一段拾知了皮的经历,也是童年的一段往事。

童年往事一直在自己的心田里存在着,它给自己一生的影响用任何计量单位都无法衡量,只有温馨的回忆能带给自己许多的快乐,也许童年的印记能在一个人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我而言,过往的事情如意也好失意也罢,荒唐还是出彩,大都忘记了,只有童年的事情就像是储存在自己的皱纹里了,随着皱纹深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的清晰。

也许每个人的童年是不一样的,但是童年的时光所留下的烙印可能是一样的。

这就是童年的影响。

儿时的游戏

面对现代琳琅满目的儿童玩具,我们感触良多,但是嫉妒不起来,因为这必定是为我们孩子辈准备的,大人不会去嫉妒孩子,有的只是羡慕。

我们的孩提时代,绝不会像现代的孩子有许多玩腻的玩具,也想象不到啥叫玩具,只是我们有我们的玩法。

每到春天,大地开化后,天地就温暖了起来,村边大坑里陡陡的直壁上——被冻过的泥土就会脱落一层,那胶泥层就会显露出来,所谓的胶泥就是红土,看上去是块状,有粘性,只有这胶泥能玩。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会跳到坑里用手去抠,每人弄一大堆,然后就到街筒子里废弃的碾盘上,一阵啪啪地乱摔,把胶泥摔熟。

然后,就开始了赌泥巴。

每个人手里准备同样一块大小的胶泥,把它弄成盆状,只不过底面这层要尽量的薄,然后口朝上,托在手里相互检查有没有漏洞,一个号令过后,一起朝下使劲摔下去,由于空气的作用,薄薄的底面就会在一声清脆的响声中破出一个大窟窿,谁的窟窿大谁就赢得多,因为,必须用自己的胶泥去填堵其他伙伴的窟窿。

其做法就是把自己的胶泥揉成蛋蛋放进别人摔成的窟窿里,要严丝可缝,大了就多输了,小了人家不干,有时我们常常为补得不够争吵起来甚至动手打架。

于是,响声不断,啪啪地玩得十分卖力,有时还就会把自己的胶泥输去了。

玩这样的胶泥一是要有臂力,二是要有技巧,尽量把底面弄得薄薄的,太薄了就会破也拿不起来,为此,我们尽量往上面吐唾沫儿,用手按薄时不至于被粘住。

这种玩法我们乐而不疲,脸上被溅的都是泥水,玩够了,赢了,就到家里找出用胶泥烧成的模子(这是我们用破布烂套子朝走街串村的小贩换来的,里面有一些简单的花草鱼鸟之类的图画),把胶泥刻出来晒干,拿出去玩,显摆显摆。

杏儿熟了后,我们就尽量地在大街上捡拾被弃掉的杏核儿,吃过午饭后就装上一些去找小伙伴们玩砸杏核儿。

在地上剜一个坑,坑的大小,视人多人少、由几个人商量着而定,每人放进去一个,以叮铛锤的方式决定先后顺序,开始用自己手里“厉害”的杏核儿使劲对着坑里砸去,砸出几个就赢了几个,坑里一个不剩了,就再开始新的一轮。

所谓厉害的杏核儿就是一个尽量大的杏核儿作为自己的武器,不光是个大,我们都把核儿在砖上磨出一个小洞,把里面的仁儿掏出来,装上铅,以增加其重量,好砸得有力,让杏核儿尽量地多蹦出来几个。

有时不巧会把自己的“武器”砸进坑里,这也无奈,就会被别人赢走。

倒霉了,一会儿就会把自己的输完,只得灰溜溜看着别人玩。

第二天,还会带着更多的杏核儿来捞本。到了冬天,我们最爱玩这种游戏了,就是把一张纸叠成有四角的方形,用叮当锤的方式决定谁先玩,输的一方把自己的四角先放在地上,由另一方拿着自己的四角用力地砸下去,利用扇出来的风把你的四角翻个面就算赢了。

这种玩法简单也好捎带,随时都能玩上一会儿。不过玩这种四角的讲究力气和技巧,你砸下的四角离人家的太远了扇不动,别说翻个了,自己的呐还说不定会处于一个不利之中,使自己的四角翘起一个面,露出大缝隙,就给人家可乘之机;要是直接把自己的四角砸在了人家的“身上”,更没有赢的可能。

要的就是恰到好处的落地,在砸下去的时候,要先观察好对方四角哪面缝隙大,为此,我们往往在下手时先围着地上那个四角不停地转圈,观察有利的下手位置,争取一举歼灭。

那时,好的纸张不好找,作业本都是反正面地使用,有时用草纸,这种纸不能用来叠四角,没有战斗力,为此,我们就选中村子里做鞭炮的加工地,那里有牛皮纸,这种纸耐磨耐玩,为此,我们就不断地光顾这里,要么就是找人家剩下的废纸,要么就是趁没人时想法设法钻进去拽些牛皮纸出来,到背人处赶忙叠成四角,我们不怕抓,口号就是:只要出了地头儿就不认账。

玩这个我赢的时候多,但是,也着实没啥用,只是那时一种孩子的消遣罢了。

孩提时代我们玩的不止这些,像撞拐,现在还能在电视的趣味节目上见到;还有“玩方”,就是在地上画出几个方块单腿跳过等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支撑,一个儿童有一个儿童的玩法,但是,儿童的天性千万不要被现在读书的压力所湮灭,解放天性,这个问题要重视起来,千万不要有了好的条件而没有了时间让孩子去好好享受自己的童年。

我们那时很贫穷,但是不缺少快乐。

第四篇:儿时的记忆优美散文

夜深的时候,一个人静坐床头总会想起儿时的记忆!

记得那年第一次去你家的时候,我们都还很小。你的父母为了给你更好的条件念书,去了很远的南方打工!

你第一次邀请我去你家玩,我很开心,也很乐意!跟着你走了几里的山路。一路走去,虽然,有点累,但我们走得很快乐。我知道,你也很久没回去了,年纪小一直寄读在外婆家,也不知道到家时,破旧的木房屋内,已经落满灰尘。那时的我们也很勤快,因为是下雨天,我们拿起老式的木桶干起了家务活,把屋子内认认真真地打扫了一遍,但打扫的过程很快,在我们自己的认为里应该很干净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打扫的应该是不行的。

打扫完屋内,我们就开始洗饭锅,但是你家没有米,怎么煮饭呢?你很勤快,跑到你的伯父家借了一大碗米,你的伯父对你是可以的,叫我们去他家吃饭。但被要强的你给拒绝啦!和伯父说:“有客人来了”,你伯父拿你没办法,笑了笑……但是没菜,该怎么办?你确实很勤快,又跑到伯父家要了两个大土豆把它作为我们的主菜,现在想想,确实很美好。但是我们是两个大男孩,怎么会做这个土豆菜呢?对我来说,我很纳闷。幸好有你,你确实很勤劳,你卷起你那瘦小的手臂,叫我去洗菜锅,你切土豆。我现在记不起了那时有没有把菜锅洗干净。

因为下雨,因为没有油,因为只找到仅剩的一点盐,你就端起菜锅顺便从你家屋后的石沿下接的水就开始煮了起来,我烧火,你煮土豆,半个小时,你说熟了,叫我把火熄灭。但是米饭煮焦啦,没办法,相视一笑,洗净三个碗,两双筷子,就开始开吃了。

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确实很难吃,但是很开心,那时我们都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啦!不是小孩子啦!当然,现在回想确实还是比较小的,毕竟只是小学生。

而如今相隔近二十多年啦!我却忘不了那深刻的画面,它时而浮现在我的脑海。而今我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路。

如今,很多年没与你联系啦!只是偶尔听到关于你的消息,我想,你同样也只听到关于我的一些事情吧!但我不知道那远去的深刻画面你是否也与我一样这般怀念呢?我想,或许与我一样吧!

其实,人长大后。有很多让人不能左右的事情,也出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时而发生。但是,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所要走的路。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那样怀念过去,那样思念着儿时的记忆!

或许,一路走来。走得太急,忽然,回过头才发现自己离过去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第五篇:儿时过年散文

写过好多文字,或诗歌,或随笔,也曾填词赋诗,临摹过了唐风宋雨。多少心情与人生感悟尽释其中,多少离愁别绪或是痛楚氤氲于纸,墨泪成殇,笺里宿醉。也有过清欢,如网海邂逅,如心与心地碰触,又如际遇,就那么一见如故,并不是风光雪月般惟吾德馨,彼此的感动,也不因前世五百年缘份,善良与感恩最是让人心动,不相逢,就这么隔着山水两两相望,相守无涯,文字的对话,产生共鸣,胜却任何甜言蜜语……

一一题记

如今,我重新执笔,用青涩的文字描述过年,或悲或喜,亦或清浅浮躁,素墨如心,不为显著,只为浮生的记忆作一次回顾:

儿时过年

儿时的年很美好,美好到单纯,没有半点奢望,但年味浓郁,幸福也很羞涩,一身新衣,一挂鞭炮,一盏花灯,一脸稚嫩的微笑……

记得当时过年情节,每到腊月初七,就开始编织着过年的氛围,并付诸于行动。把糖精放到开水中溶解,搅匀,放凉,等晚上放在屋外,冻成腊八冰。奶奶和母亲同样忙碌着,挑红豆,(把有虫的豆和沙粒去掉)洗米,(小米,洗净,滤沙)把红豆用开水泡好。

腊八粥。是温馨的,美味的,也是祥和的。因为,是年的初始,象征家庭的美好吧!做粥,必须要早,腊八粥最早出锅,预示一家人勤奋,若,太阳爬上来时吃粥,要红眼的(大概红眼病的人就没早吃腊八粥)。粥出锅,先挟一块供窗外,供神,祈愿安康。菜,是干菠菜,土豆条。(有连年有余之说。)做菜不用肉,不用荤素搭配,年的第一餐是素食,麻油爆锅,素炒,加水煮。所以,妈妈和奶奶每到腊八,四点就起床了,勤俭以养德,并不为过吧……

腊八冰,是我们的美味小吃,如冰棒一样甜。冰棍是奢侈品,我们兄妹很少尝到,腊八冰无疑是最能解馋的替代品。而且,腊八早上吃冰,祈求无灾无病,一年不肚子疼,多美好的幻想呵,也乐在其中。

过年很忙碌

一入腊月,奶奶最先为过年做准备。记得那个时侯,家里很贫困,过年的衣服,每一件都是奶奶亲手缝制。奶奶为主,母亲为辅。一家人千层底的鞋,都是奶奶一针一线的暖意。自从我有记忆时,过年的新裤子,是到公销社扯上白洋布,买好黑膏,烧好水,把黑膏放锅里,然后放进白洋布,煮到色泽均匀为止,捞出,晾半干时,用烙铁烫平整,奶奶才裁剪,母亲来缝。一件衣服要好多工序,可想而知,一家人的过年新衣,无不是奶奶和母亲的心,青油灯下,连夜赶制。至今,想起来都满含热泪。

千层底的鞋

奶奶剪鞋样,母亲照鞋样打衬纸,(也就是在麻纸上,把平时积攒的碎布头,用浆糊一层一层粘贴,用板压干,为干的快,压炕头上)用鞋样比划好裁剪,面,是黑灯芯绒布,密密地缝针,为结实,黑布沿边,鞋邦就做好了。千层底,自不必说,能想象的到,一层层,都是祖辈,父辈的心血。

剪窗花

剪窗花是母亲的拿手戏,她剪窗花精细,自己会花样,窗花上,年年有余,字在旁,鱼在中央,那鲤鱼,剪的活灵活现,有生气,活蹦乱跳。母亲的巧妙,是邻里都羡慕的!

忙碌中,眨眼到腊月二十三,小年。

小年杀鸡,增加年味,贫穷的日子,有鸡肉吃,实在是人间美味。一只鸡,全家七口人,上有祖父,祖母,父亲,母亲,还有我们仨兄妹。若说,每人半碗,是我们祖孙仨,奶奶,母亲,妹妹两个,只有俩三块鸡肉,半碗鸡汤。小年吃黄糕,就是栗子碾米,磨成面,蒸糕,说蒸黄糕,寓意蒸蒸日上。(因为平时没有黄糕吃,都是红高梁糕)母亲舍不得吃鸡肉,二妹从小体弱多病,母亲把碗里的鸡肉夹给她两块,母亲只吃一块,用鸡汤就着吃糕。奶奶也舍不得吃,亲孙孙,命根根的思想作祟,先分给我,她和母亲一样的,含辛茹苦。至今想起来,暖暖的溺爱,心愧着,常常辜负。

灯笼

灯笼,喜庆的氛围。最初,是父亲扎灯笼,我蹲着细瞅,学习着,揣摩着,很想自己扎一个灯笼。在父亲的熏陶下,潜移默化中,我的灯笼终于扎好,西瓜灯。西瓜灯做法简单,也要细密筹划,五个圈,用竹条做成,三大,两小,必须把三个大圈先扎成三角形,顶部,底部的小圈才有尺码,竹骨扎成,用纸糊三大圈红纸,顶部下部用绿纸,小圈不用糊,上部冒烟,下部通风,然后用墨画瓜皮,瓜瓤,一个西瓜灯就成功了。高兴劲也不甭提了,一个字,美。

春联

当时的春联,说家乡话,叫对子。

写对子,必须的有才,穷乡僻壤的村子,能写对子的文化人真不多,父亲拿着裁好的红纸,去找文化人写对子,还排队,早排早写,写好了给盒烟,官厅。(官厅,水库名,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张市制烟厂出,取名官厅)

除夕

除夕是年味最浓的。辞旧迎新,洒水,扫院,贴对子,忙得不亦乐乎。贴完对子放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夹杂着儿时的欢呼雀跃,开心的笑容,彰显脸上,过年,真好。

年夜饭

除夕下午,就把猪头早早下锅,煮猪头。虽然穷,年年有猪头吃,母亲说:有猪头,才是年的味道!那,扑鼻的肉香,是年,原滋原味。年夜饭,是饺子,大队部领白面,每人二斤。省吃俭用,也要吃好年夜饭,是奶奶的持家有道,母亲也延续着这样的持家之道,一直未变。

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句古诗写的恰到好处。守岁,守着今年的美好,想着来年的幸福!而我,先在村子里的场上看电影,《小花》。唐国强,刘晓庆,陈冲……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战争年代,亲情,亲人,乃至爱情,相聚多么不易!回家守岁,一家人,团圆年,是幸福的,幸运的,亦是先烈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

初一,拜年

不禁想起二人传,大年初一头一天,和我五哥哥来拜年,一进门,把腰弯,左手拉,右手搀,哪呼咦哟嗨……

当时拜年,为赚压岁钱。后来才懂,拜年,是礼节,尊敬长辈,因为压岁钱,却很少去亲戚家拜年,给祖父母拜,给父母拜,最高的礼遇,尊敬。

十五,元宵节

吃元宵,闹花灯,看社火,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看烟火……过年快接近尾声,更显隆重,火树银花,烟花灿烂,花样层出不穷。把一年的美好,在隆重的节日气氛中,希冀,盼望,畅想,渴求……

儿时过年的美好,至今,记忆犹新。今天是小年,想起亲人,已经物是人非,泪光莹莹中,爷爷,奶奶,父亲,你们在另一个世界过的还

好吗不禁,心碎,泪飞。

我,还奔波在外,客乡的思念,夜不能寐。好想母亲,过小年了,我还没有从乡下接她到小城,我的家。养儿为防老,可是我为人父,亦为人子,心中好愧疚。在世俗中,劳累。在烟火中,打拼。为了钱,那所谓的物欲攀比,为了下一代的生活美好,婚姻幸福,我又责无旁贷。对母亲,尽不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及孝心。子欲孝时,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你脆弱的身体,两鬓如霜,所有辛劳都刻在饱经沧桑的脸上,每一道皱纹,是每一次痛楚,岁月重复着春夏秋冬的变迁,而我的母亲,我为你祈福,祈祷吧!在您有生之年,好让儿多陪你几年,把亲情的份额悉数重演,鸟懂返哺,我尽薄心,孝行天下。

下载儿时的记忆的经典散文[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时的记忆的经典散文[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时的记忆看电影

    儿时的记忆———看电影 心心 时光飞逝,一晃已是三十多年,看到现在剧院前常放露天电影时的廖廖人影,我就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年看电影的情景来!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儿时的记忆吃肉

    童年旧事 ———— 吃肉 心心 小时候也就是七十年代左右家里穷,农村很少杀猪,杀完猪还要上交一部分以完成国家分配的任务,剩下的肉已经很少,那肉也就自然成了人间美味,不到逢年过......

    儿时的记忆:弹弓

    儿时的记忆: 弹弓 心心 回忆过去,过去是一杯陈年佳酿,闻之弥香;回忆过去,你才意识到自己真的长大了.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豫西的一个小山村。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好像没玩......

    儿时记忆-- 岐山童谣

    儿时记忆——岐山童谣 咪咪毛 咪咪毛,上高窑,把你妹子给我哥 我哥嫌她有垢痂,给莫给莫可走呀 走哪达,上北山,北山碰见你爹咧 你爹问我几岁了,我和羊羔同岁了 羊羔把我脚踏咧......

    儿时记忆生活随笔

    闲暇时,回忆倏忽而来。2005年的10月,正值国庆,我第一次来到上海。当时,高楼还没高得夸张,只是些高度适中的标志性建筑,还有些模样“循规蹈矩”的欧式建筑,以及上面的复古时钟。它们......

    寻找儿时的记忆

    童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净土,童年的记忆只有快乐,温馨和甜蜜,童年是生命中最值得眷恋和留恋的。六一到了,是否勾起了你的童年记忆呢? 童年,是窗外知了的叫声, 童年,是小河边的笑声,童......

    儿时的冬天散文

    秋色已尽,今年的第一场雪,标志着冬天的到来。这使我想起了儿时的冬天,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冬天,不但漫长寒冷,而且充满冬趣。入冬直至隆冬,北方常见的雪,便接踵而至,一场又一场,一层盖过......

    儿时的记忆--压水井

    儿时的记忆--压水井有些记忆其实已经融入我们静静的呼吸,只是到了夜晚,那个记忆的奸细才会把他一点,一点,又一点的摸出线索,摸出棱角分明的轮廓。我说,压水井才是我生命的源头,他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