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唱歌课教学反思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象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VC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要说动,那可动的内容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
第二篇:唱歌课反思
唱歌课反思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也许所有的同行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学生们喜欢唱通俗类含有流行元素的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那么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也考虑到本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了解甚少,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一、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这样学生在动起来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和聆听音乐,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四、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
五、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六、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与课外歌曲相结合,多方面让他们认识音乐的美。还有一些古典的音乐、艺术歌曲作品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我们作为音乐传播者教育者,传播尽善尽美的音乐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比如说我在教学《青春舞曲》这课之所以产生好的效果,首先是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我们在学习《青春舞曲》的时候,完全是由学生随旋律独立填词完成的,几乎没有老师的一句教唱。学生唱的积极主动,教师教的愉快轻松,真正体验到“解放”的感受。同时,歌曲“动听”“耐唱”,曲调优美,具有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般的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由于歌曲“动听”和“耐唱”,使同学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变得更丰富多彩。我们只有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才能使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音乐课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第三篇:唱歌教学反思
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有感情的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歌词的理解与自身情绪情感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老爷爷赶鸭》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老爷爷赶鸭》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鸭的叫声,然后全班分成两组,在歌曲结尾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鸭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
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是我在唱歌教学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当然教学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致使个别学生缺乏演唱能力,音准较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逐步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唱歌教学反思(精选)
唱歌教学反思
篇一:唱歌>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歌表演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聆听《森林狂想曲》使学生自己发现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声音,如知了、蟾蜍、青蛙、猴子等等的叫声。再由两只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强弱的对比。老师用准确地语言,将音乐中的强、弱及其字母f、p 的概念出示,再让孩子亲身体验强和弱的对比感受,如:击鼓、说话和拍手。这样,通过聆听,再感受的方法,使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轻松地理解了强和弱。在歌曲的学唱中,学生也已可以发现强弱,并能准确地在歌曲的演唱中表现。
这节音乐课,让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我本身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歌曲学生大部分能够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所以在我将来的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在让学生歌表演的环节中,由于我自身对舞蹈不精通,没法给予学生很好的舞蹈动作提示,学生没办法很好的进行表演,这个环节显得课堂不够活泼。
课堂中对教学的组织,我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一年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很好的组织一堂有趣、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 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只能用 “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 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篇二:唱歌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潜心钻研唱歌教学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参加教研员李老师组织的各种音乐活动,从听课、评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随时与本组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研究音乐教学的体会与心得,来促进、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学工作。反思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在唱歌教学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1、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良好的音乐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条件。在本的音乐教学中,我主要从节奏和声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节奏训练方面,我根据教材内容依次给学生出示不同时值的节奏型,并按照时值的长短对其进行归类,做到读、写、听、创相结合,集体练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前训练和课中的歌曲学习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觉。同时我还深刻地认识到,唱歌教学实际上就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声音训练非常重要。我认为声音训练是贯穿一节课始终的,无论是开始的发声练习,还是在歌曲学习的各个环节,只要听到发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纠正的声音,教师就要停下来给予指导,让学生始终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歌唱。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经常提醒他们要张大嘴、轻咬字,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演唱。通过一学年的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强,声音效果越来越好。
2、从音乐要素入手感受、表现、处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阶段,听唱法是我们在唱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那么让学生带着怎样的问题一遍遍的>倾听歌曲呢?这就要从音乐要素着眼,如: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什么情绪的?速度、力度上有什么特点等等。在表现歌曲阶段我激励学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绪与情感,而在歌曲的处理环节,我鼓励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乐审美体验,用最美好的声音表现歌曲,形成教学的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对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连音与短音等做出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的理解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四年级歌曲《老师,节日好》的最后一个乐句“飘香的果实甜在老师的心窝”要连续演唱三遍,试想毫无变化的机械重复会是多么单调乏味,于是我提示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演唱处理,使它更具结束感。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渐弱处理、可以让我们的演唱速度在最后一遍时逐步慢下来,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演唱,参与的积极性十分强烈。
3、让唱歌教学变得更有情趣。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即“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级音乐《我的小绵羊》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导学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于二声部的指导练习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我的小绵羊》这首歌曲学会以后,我让学生用轻声高位置模仿小绵羊的叫声,然后问道:“如果把小绵羊的叫声加入到歌曲演唱当中可以吗?你认为加到哪儿比较合适?”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于是按照大家的建议师生一起合作演唱,比较哪种方法或哪些方法效果比较好,哪些方法不可取,然后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适时加入小绵羊的叫声,进行二声部练习。孩子们学习劲头很高,当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那么为什么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自然而亲切。
2、使得单调枯燥的唱歌教学变得有趣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学班,孩子们提出的设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去比较、去选择、去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增强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一别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表现,与众不同的心理锻炼了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
5、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单声部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加入了绵羊叫声作为第二声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倾听、学会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从而为后面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好准备。
篇三:唱歌教学反思
在农村小学,许多音乐课常常成了“唱歌课”,因为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的。在兼课老师的心目中,音乐课只要教会学生唱歌就可以了。因此,一节音乐课一唱到底,一节课唱下来,学生唱得累老师教得也累。半学期没过,音乐课本上的歌唱完了,剩下的音乐课时间只能每次翻来覆去唱那些歌,使音乐课变得乏味,又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嗓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许多老师把“音乐课”就叫成“唱歌课”,总以为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音乐课的任务,其他的什么也不用教;也可能与教师自身的水平有关,因为是兼课,本身懂得不多,那又怎么去教学生呢?结果,就可能造成这种结局:几年音乐课下来,学生只学会唱几首歌,别的什么也不懂或似懂非懂。
怎么改变农村音乐课的这种状况呢?
1、转变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音乐课本上安排了丰富的内容:除了唱歌,还有欣赏、律动、节奏练习、音乐游戏、乐理知识等等。教师首先要转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安排这些内容,学唱歌曲之外,给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曲子,做一做律动,拍一拍节奏,玩一玩音乐游戏,学一些乐理知识,教给学生一些唱歌的技巧。在一节课里,让学生既动口又动耳手脚并用,又充实脑袋,那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不高吗?要做到这点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懂音乐。
2、降低难度,变视唱为模唱(哼唱)
在学唱歌曲之前,一般来说总要学唱歌谱。许多音乐教师总以为农村学生音乐素质低,不识谱,学唱歌谱就免了。其实,唱好歌谱对于唱好歌曲有很大的帮助。但低年级学生不识谱,怎么办呢?那么就让学生跟着琴来哼唱(或模唱),有时用“呜”的声音、有时用“啊”的声音、有时用“啦”的声音,这样对学生来说就容易多了,而且多变的声音,也不易使学生疲劳。
3、改变形式,按节奏读歌词
在学唱歌曲之前,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这种做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合适。一可以记住歌词,二可以帮助学生唱准每个字的时值。具体操作时,可以先跟老师分句读,几遍之后再齐读。较长较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让学生都记住歌词。熟练之后还可以拍手读,更能起到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4、放宽要求,不操之过急
音乐课本上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较难。这时,老师可能会这样想:这么简单的动作、这么简单的游戏,教了一节课,你们也不会,真笨!以后再也不搞这样的活动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城里的孩子也一样,可能农村孩子的这个过程更长些。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可以参加活动或游戏,特别兴奋,往往根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课堂上显得一团糟。这时,可千万不要急,乱它一会又如何呢?比如:一年级第二册第六课有一个音乐游戏―――接龙,刚开始做这个游戏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到处乱跑,根本不像是在做游戏。在第三次音乐课时又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练习,临近下课时总算有些像模像样了。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做这个游戏时学生总是特别的高兴,也越做也好了。
在课堂上经常做一些游戏、律动,学生上音课的积极性很高,一听要做游戏总是特别兴奋。为了能参加游戏,对于这之前的活动,总能积极地参与,听得也特别认真。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音乐课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唱歌,更要让他们学会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快乐。
第五篇:《小动物唱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CAI课件创设情景激趣,让学生在声、光、电、流动的画面的启发下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
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的美、听觉的美、肢体的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
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歌曲,进行体态律动、舞蹈、表演的活动中,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地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去发挥想象力,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第三,在活动中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这种激励机制即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巧妙的环节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