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想起那一年春节在深山沟里过散文
因战备需要,部队要撤离东风场区。
就要离开戈壁滩了,心里真是舍不得。从前年八月进入基地,在这戈壁滩上,战斗生活快一年半了……
戈壁滩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如果单从地理位置、自然气候而言,它的确比不上风景幽美的北海,比不上景色雅致的西湖,我留恋她,主要是因为她可以磨炼我的意志和毅力。
戈壁滩上的烈日严冬知道战士是草包还是好汉;
戈壁滩上的骆驼刺是战士历经考验的见证。
何况,在这戈壁滩上,我们还从事着神秘而神圣的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宁爱艰苦的戈壁滩而不稀罕舒适的大都市。
两天三夜的火车外加两天汽车颠簸,来到四面环山的陕西商洛地区。
由戈壁滩来到深山沟,由军人城来到百姓中,变化多大!
这里是地地道道的山区。
路上,山峰奇险,沟谷无数,过了一盘山,又是一盘山,连续不断十八盘。
据说当年闯王李自成曾在此避过难?
老百姓对我们很热情,山沟里过去很少有部队来,我们的到来,使老乡带着又亲切、又惊奇的目光,以极大的注意力注视着我们、关注着我们,接近着我们……
我们没做过群众工作,也就不会做群众工作,以前也无群众工作可做。现在的环境变了,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注意群众纪律了。
春节到了。今年春节是在山沟里度过。
苦吗?是的,苦。
这里没有排排耸立的高楼大厦,有的是座座耸入云天的青山;这里没有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有的是坎坷不平的山路;这里没有灯火辉煌的霓虹,有的是延安窑洞式的油灯……
但这些苦,又能算得上什么?前辈们血洒疆场不皱眉,我们有什么资格叫苦?
这些天都在深山里给老乡们演出,做群众工作。
大山里极少有部队来,更不要说演节目!
连队水平极低的枪杆诗、三句半等节目的演出,场场都受到老乡们的热烈欢迎。
演出结束后,热情的老乡们争着把我们往家里拉,在简陋的土屋土炕上,给我们端上他们平时很少吃也舍不得吃的热呼呼的大白肉!
老乡们的热情很是让我们感动!可我们也有点吃不进去。
与老乡们短短几天的接触中,感受到了老乡的朴实和真诚,感受到了他们对待子弟兵的真心实意。在与老乡的交流中,还跟老乡学了好几句陕西话:
又登晚儿——捻儿对捻儿(油灯碗儿——捻对捻儿);
腻似饿地娃,饿似腻地大(你是我的娃,我是你的大)。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饭要交钱,可老乡却死活不要,我们是非给不可,争得好不热闹!
脖子后面又长了个大疖子,疼得很,连头都抬不起来。
每天要走六、七十里路,翻山越岭,淌溪过河,是够受的,但得咬牙坚持,我得负起责任,更要肩负走神圣的使命。
第二篇:过错了的春节散文
我度过的70多个岁月里,值得回忆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最值得回忆的还是那个过错了的春节。
那是1963年的春节,也是我在北大荒过的第一个春节。那时我在勤得利农场渔业分场三队当渔工,冬天在离队部八岔村40多里的东大泡子打冬网。临过春节时,队里要安排一个人守网房子看网具,其余的人回队里过春节,过了正月初十再回来上班。可在这几十里不见人烟的山林里守网房子,已成家的同志想春节团圆不愿留下,没成家的小青年也怕一个人留下太孤单,也不肯留下。当时我还没结婚,心想,守网房子不干话还天天发工资,回队里过年虽然热闹,却要扣工资,跑腿子过年哪儿都一样。我便提议说,若留两个人守网房子我愿意留下,若留一个人我胆儿小,不敢。
小队长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同意留两个人。我便立刻对“伙头军”丁兆祥说,小丁,你回队里也没情人等你,干脆留下和我一起看网房子得了。
小丁是山东日照县的支边青年,比我小两岁,也没成家,有他留下我便免了“炊事”之苦。小丁听我一说,立刻表示同意,就这样,我们两个小山东棒子成为“留守大军”了。
一天,拉鱼的汽车来了,随车来的张会计说,大伙儿快收拾收拾,随拉鱼的汽车回家过年啦!说着,从驾驶楼里拎下一块猪肉四棵白菜还有两瓶白酒,对小队长说,这是给看网房子的。当知道是我和小丁留下,张会计对我说,猪肉款从你俩的工资里扣,菜和酒是队里免费送给你们的。记住了,再过5天就过年了,别忘了除夕夜的年饺子。
大伙儿一阵忙活,行李很快装上了车。到鱼堆处装车时,我和小丁随车而去,在七、八千斤的鱼堆里挑出半麻袋大个鲫鱼,准备假期食用。当装完车大伙坐在车顶上挥手向我们告别时,我心里突然产生了一种酸溜溜地感觉,后悔不该留下。
接下来的几天,我成天以书为伴。小丁虽然是小学毕业生,可他不喜欢读书,我借给他的《林海雪原》,几天也没看几页。可他却喜欢在林海雪原里溜达,每天吃完早饭,我在屋里看书,他便腰里别把小斧子,钻进林子里,想抓只貉子做顶貉皮帽子。可天天都是一身臭汗两手空空地回来。我劝他,别做美梦了,还是躺在铺上看看书享受享受吧。可他不听,照样早出晚归地溜达。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掌灯时他还没回来,我饥饿难当,只好拿个凉馒头切成片,在炉子上烤着吃。正在寻思小丁不会出事吧?只听外面“噗嗵”一声,紧接着是小丁高兴地一喊:大曲!快出来看看!我出门一看,好家伙!他还真抓到一只黑毛梢的乌苏里貉!
掰着手指头算到撒点5天后,我对小丁说,今天过年了,不要出去了,咱俩包饺子准备过年吧。小丁说,你咋算的,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明天才是三十日,是明天过年。我说不对吧?他们不是已经走了5天了吗?小丁说,你没听张会计说“再过5天过年”,再过5天,就是走那天不算数再过5天,这点事儿都不理解,还中学生呐!
后来证实,小丁的推断完全是错误的,但那时网房子里,不但没有收音机,连个日历牌都没有,小丁一说,我也搞糊涂了,只好随他而去。
过年那天,吃完早饭小丁没有出去,而是洗白菜剁猪肉,准备包猪肉白菜馅饺子。又用水“缓”了7、8条冻鲫鱼,准备杀生鱼、炖鱼架。
夜晚降临,饺子煮好了,肉炒白菜,杀生鱼、炖鱼架也做好了,小丁拿过酒来,每人面前倒上了一碗。我俩虽然都不胜酒力,但这顿年夜饭总得意思意思。说实在的,那顿年夜饭,少了点喜庆的气氛,“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满脑袋里已是亲人的面容、以往节日里的氛围,面临深山老林二人独对的节日场面,心里早已是七分的凄凉了!
我俩吃着喝着,不觉都说起了小时过年的一些事情,你说一件,我说一件。说着说着,我俩都是满眼是泪,继而竟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那顿年夜饭,磨磨蹭蹭不知吃到几点几分,后来小丁说,咱们到外边给山东的爹妈和老祖宗磕个头吧!我说好,应该磕头。我们都有些醉了,脚步踉跄地走到门外,面对老家的方向,跪在雪地上,泪流满面,顿首三拜。
正月初十那天,我和小丁正在伐木劈柴,一辆汽车拉着渔友们回来了。我奇怪地向:怎么假期提前了?不是明天回来吗?渔友们回答:什么提前了,今天不正好是正月十一日吗?
我把脑袋一拍,恍然大悟地说,哎呀!我俩把大年初一当三十日过了!
第三篇:有关春节的散文:春节里的怀念
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了,每到这个时候,我内心都是很不平静的,半喜半忧。流水岁月沉淀的是美好珍贵的往事,不曾忘记过,若隐若现相伴至今。
春节虽是一个中国人喜庆的节目,但是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也有着许多的思念,尤其是那些父母已经去世的中老年人,他们在看到儿孙欢乐的同时,也在思念他们已经逝去的父母亲。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疾驰的年轮仿佛瞬间一跃,不知觉中人生三十九载、下一个春天我整整四十岁了!眼前2018春节的脚步越来越临近,每年春节总会想起儿时的爷爷奶奶,在心里像云雾般的缭绕。思念挟杂着淡淡的悠伤,忘不了爷爷奶奶在世时,一家人过春节的其乐融融……
在乡下,家家户户赶在冬至腌腊鱼腊肉等准备年货,喜气洋洋的年味早早的弥漫了整个乡村。用大人们的话说一年辛苦到头了,似乎没有比过年更期待的事情,盼漂泊在外的游子归家、一家团圆,合家欢度春节。热诚的亲情缱绻在迎春的气流中,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心愿!
春节充满无比灿烂的光景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是人生中一个唯美、团聚、欢乐、思亲、念故、情感的代名词。蕴涵太多深邃的寓意,家的温馨,亲人的牵挂,幸福的祈望,美好的祝福……
当吃年饭的鞭炮,——噼啪啪啪的响起,坐在餐桌上的我默思着爷爷奶奶,脑海里闪现儿时一家人吃年饭的情景,今已变成珍贵的流年。在这家庭温馨、新年玉锦的时节,曾经暧暧的祖孙深情潜润心田,定格在新春的怀念中!
那亲情浓郁的朝夕相伴,爱家顾后的真挚无私,甚至老态龙钟仍然为家庭操劳不倦,即使能献出一点余力也竭尽身心。我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出心里的感情与怀念,这段往事是我人生中经久不衰的歌谣。
那时一家人笑逐颜开围坐在八仙桌前吃年饭,摆满了一盘盘的美味佳肴,这是丰盛纯正的一桌农家菜。大人们疼惜的叫我多吃菜,吃不完的饭不能倒掉要存起来,吃完了坐在桌前待一家人一起下桌散席,母亲会拿出两无钱塞在我衣兜里,这便是我记忆中的压岁钱。那时还是孩子的我不懂这些习俗讲究,这淳厚的乡村民俗风情、赤诚的爱子之心,动感的摇曳时光中闪烁!
平日很少喝酒的爷爷,吃年饭前、把散装的白酒倒一个在小玻璃瓶里,放在开水中汤热,一口一口的慢慢抿起来,仿佛品味着家庭美满幸福的醇香!印象中最辛勤的是奶奶,过年也难得清闲下来,一日三餐都是她在灶台上操持。家里有亲朋好友来拜年,客人一来要把家里炖的汤,端上桌热情款待,这是我们家乡招待客人的新年礼仪,这些都是奶奶在忙乎着。
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视,除夕晚上到邻居家里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台最老式的黑白电视机,坐满了邻里乡亲,嘴里嗑着瓜子,有说有笑,脸上浸润在过年的喜悦之中。夜色中所有的房屋灯火通明,一晚照到天亮,一阵阵欢声笑语凑响在除夕夜,勾勒出乡村最璀璨欢乐的夜景。
八十年代初期的乡村,我最早的印象中,烟花炮、乃至当今盛行的国粹娱乐经典麻将,在乡下很少见,大人小孩主要靠是扑克牌娱乐。
时光转瞬即逝,想起我和弟弟妹妹,孩提时一起成长,被爷爷奶奶呵护疼爱的童年。那深沉的慈爱从旧岁中暗涌而来,在岁月的幽灵梦影中、天国里的爷爷奶奶依如往昔护爱着我们!
如今我们兄妹都已成家做父母了,离开了生养我们的故乡,关怀爱抚我们长大的老屋,分别在不同的异乡扎根安家,可春节再也没有过儿时的团聚,却是陈年旧岁暧心入骨的回忆。
美好难忘的事情总是弹指一挥间,今天一回眸三十多年了,真让人感觉光阴似箭,人生如痴如梦!当岁月勾起温情感念的回忆,不由而然会触景生情,心里、眼里、梦里,皆满了曾经儿时的朝朝暮暮。
儿时的年味是甜美的回忆,却又铭刻着对世故亲人的怀念。长大后历经一个又一个春节,已渐行渐远,然记忆中的春节如陈年的美酒,越酿越醇、历久浓香。心潮荡漾着那段悠悠岁月的情,犹如一曲清婉凄美的笙箫,低吟浅唱在美丽的春天里,此时百感交集!
家有一老是一宝,没有了父母的孩子就如同没有了家,自己原先对这句话的感觉并不太深刻,今年的感觉格外的深。没有了父母亲,过年的感觉突然的没有了,因为自己不知道去那里过年了,过去父母亲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过年,可是父母没有了,不能守候在父母亲的身边,过年味道就淡了许多,过年的心情也淡了许多。
吃不到父母亲包的饺子,吃不到父母做的年夜饭,听不到父母亲关心的唠叨,春节里,留给我们只有对父母们无限的思念。
时光向前飞奔不停,但儿时的春节在更新的年轮中回转不弃,辞旧不忘祖,不忘亲,不忘恩情。岁月无法从我心间带走爷爷奶奶,在故乡、在儿时、在老屋,曾共度春节的温馨惬意,一幅流年的印迹在温暧中情思……
第四篇:在四季里成长-散文
在四季里成长
杨晓君 高一(10)班 39号
朝气蓬勃的春天,热情奔放的夏天,成熟稳重的秋天,沉默静谧的冬天,在这充满特色的四季里,存在这我五彩缤纷的成长故事,随着四季的轮回,我慢慢地成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俗语有云: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我出生的季节。
那是1989年的春天,“哇!哇!哇……”响亮的哭声向全世界宣告,一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女婴出生了,那可爱的女婴就是我。幸福的我在这个季节诞生,自然而然,我成了大家新年里最好的礼物,同时我也收到最真诚最美丽的祝福。在春天里,我出生了。
暗沉沉的天空,泛出热烘烘的黄光,晃得人头晕目眩。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呼一口气。然后,有一天,“嘭”的一声,天空裂开了,太阳迸穿了乌云。夏天,来了。
那是小学暑假时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与朋友约好到江边玩耍。在太阳的照射下,我们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圆鼓鼓的面包,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我穿着花裙子,不作准备的拉着朋友扑通一声,跳入清凉的江水。因此被朋友追着,在江边追逐打闹,水花四溅,四周充满了我们的欢笑声。偶有一丝轻风擦过,让我感受到被抚摸着,让我的笑声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家一起开心地成长。
一片片金黄色的落叶,从树上飘落,像蝴蝶,翩翩起舞;似黄莺,振翅欲飞;如小舟,乘风破浪……秋天,是我学习的季节。
那是初中开学后的一天,学习让我在慢慢成熟,但仍有着挥洒不去的幼稚,在稳重中时常又带些孩子气。上课时,原本认真听课的我,由于童心未泯又走神了,被老师发现了,叫我起来回答问题,顿时无言以对,接着又是批评,我始终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态度,一笑置之。老师无可奈何,只好算了!还好我仍是一位好学生。在秋天里,我学习着。寒冷的风吹过,让户外的人感到刺骨。皑皑的雪,让人想起老舍先生笔下的“那些小山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冬天,来了。
那是高一时一个寒冷的早晨,宿舍的喇叭坚定不移地正在执行任务,不厌烦地响着。我只能依依不舍地从温暖的被窝里起来,梳妆整理走出宿舍。一走到校园,只见两旁光秃秃的树木,让人冷意倍增,促使人加快脚步。我一进教室,便忘我的说了一声:“好暖哦!”同学们亲切地互相问好,眨眼便有一壶热水我在自己手中,我唇边泛起一抹浅笑,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大家一起互助互爱地成长。
在温暖的春天,在灼热的夏天,在清爽的秋天,在寒冷的冬天,我渐渐地成长……
第五篇:春节里那些越走越远的画面散文
白若雪花,绿若麦苗,红若柿子,灰若老树皮,加上被年笼罩的各种喜庆的色彩,农村就像一幅美丽、宁静、安详的山水画。
1、雪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我的记忆里,年总在雪中,是一幅雪地图。
雪白亮亮的覆盖着大地,等到月亮一出来明亮地像是城市。只不过在这古老的村庄里,显得悠闲宁静得多,有几棵上千年的树零星地孤独地散落在几个角落里。
人们都回了家,家里热闹了,蒸馍的蒸馍,烧火的烧火,写对联的写对联,包饺子的包饺子,还有白天没时间抽空打扫卫生的打扫卫生,所有人都在自己家里共同写着幸福和团圆。
这时候,两个无家可归或者有家不想归的孩子就在老槐树下徘徊。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他们似乎一下子像老槐树一样孤独了起来。他们要和这种宁静争斗。
雪让大地变得简单,除了这种倔强的性格以外,还透着万分的喜庆,喜庆从一阵鞭炮声开始,年就要来了,鞭炮一声声炸开了花,散在洁白的雪上,雪流出了红色的血液,结成了红色的果子。红的黄的对联,黑色的金色的毛笔字试图打破这种宁静。
这两个孩子还没有成年,走村穿巷,读着对联,看看哪家的好,哪家的赖。看完后他们又回到了学校。学校不大,但分高低两层。高处有两个教室,三个教师宿办房。教室里的墙是他们和他们的父亲用土疙瘩砌成的,墙面是他们用细泥涂刷整洁的。他们住的房子是他父亲的宿办室。他们准备在这里过年。这里空荡荡的,到处一片白色,房子里透出来的灯光就像一盏灯塔照亮了这里的黑暗,刺穿了这里的宁静。房子里的炉火欢快的跳跃着,没有鸡肉牛肉,没有黄瓜蒜薹,只有肥肉片子黑酱油,还有一颗过年的心。
电话催促他们回家。他们就踏着洁白的雪,在没有人走过的小路上,弯弯曲曲的回家了。他们数了三十里路的脚印,咯吱咯吱的踩出了无数个音符。巨大的宁静突然都不见了,他们内心激烈争斗,为什么要这么奔波?
两道沟显得深而悠远,长在路旁山坡上的洋槐树一下子没有了章法,凌乱的像要阻挡去路。
他们要从一个寒冷走向另一个寒冷。把这里的雪地变得浑浊。
走了上坡下坡路,平路是他们温暖,路边的学校和新出现的村牌让他们喜悦,他们在白色的雪地里,在月光的映照下,光明和快乐呈现在他们的眼前。
他们过了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推开门,炉火旁放一个瓷碗,碗里放满了黑色的葵花籽,年就来了!
2、坟
春节时你到农村去,家家户户都摆着香炉敬着祖先神位,他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好事总要与祖先同享,好饭总要与祖先同食,好酒总要与祖先同饮,好前途总要祖先护佑。”
摆放香炉的桌子各式各样,有的是学校退下的条桌,有的是吃饭用的饭桌,有的是墙角旮旯里突出来的土桌。更有家贫没有家具的就干脆放在结婚陪嫁的箱子上。不仅香桌形态各异,香炉也不尽相同,有吃饭用的碗,有盛米面用的小土盆,有饮料瓶子加工成的,还有专门从窑上烧砖的时候自己烧制的。不管材料是什么,不管桌子怎么样,但是敬祖先的心总是一样的。
当然家乡人也不仅在家里敬着祖先,遇到清明或者家中有大事还要到陵里去。家乡人实在,把陵直接叫坟,清明祭祖叫上坟,平时则说到坟地里去。坟是冷的,凄凄惨惨,天不是下着雨就是飘着雪,冰冷冰冷的,很少有阳光明媚的时候。就像站在或者跪在坟头的人的心思,这里埋葬的是生者的牵挂和思念。
这是一个让人最容易想起过去的地方。一个人的一生在这里画下了句号。而生者站在坟头,坟里的人就再生了。他的音容笑貌,他过去的种种场景就像放电影一样从眼前走过,所有的东西是那样熟悉、那样的温暖,但是立刻又会变成痛苦悲伤忧郁,变成强大的无奈!所以这里还是凄凉的,渴望走近又不敢走近的感觉。
虽说相思可以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但却伤了一个人的情怀。
在老家,坟地是开垦出来的一块荒地,大小不一,形态不同,但同样都摆满了坟,很少孤零零的一个坟墓独自存在的。每个坟十几平方米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凌乱而不错乱。知根知底的人一眼就知道,那个是高祖辈的,那个是曾祖辈的,那个是祖辈的。
坟在杂草荆棘丛中,有些地方还有长得有些气势的洋槐树和松柏树,当然还有新栽的,正在想办法长得参天的小树。这些坟围着村子,看着村子,也保佑着村子。而在这些坟群中最有气势的还是村子东北的一个坟墓群。这个坟墓群建立在一块洋槐树林中。而他们母亲的坟墓就在这片洋槐林的最外边,这里埋葬着他们的思念,他们的乡愁,他们梦中的故乡。
他们踩着雪,脚下吱吱作响,或者被细雨淅淅沥沥的缠绕,心里七上八下。他们要告诉母亲写什么。过年了,过节了,家中少一个人就少了很多温暖和甜蜜。他们想这里找些甜蜜,找些温暖,但任凭他们如何虔诚,坟里的人也不会出来,一句话也不说。他们不再虔诚,不再跪着,他们在冰冷的坟前,开始天南地北的聊天,过去、现在、未来连成了一条线。日子就像是从记忆中走过一样,幸福也是在回忆中。
年果真来了,年就是这样,可以尽情在这么一个地方欢笑、落泪,可以肆意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也可以放大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没有人嘲笑,没有人冷眼,他们傻傻地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就出现了。阴阳先生曾不止一次地给他说,你们往坟墓里边看,越孝顺越看得清楚母亲的样子。那个时候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看见,今天终于看到了,但是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他们围在一起,在冰冷的雪里,在外边吵吵闹闹的鞭炮声中,终于团聚了。
这算过年的另一张画面,另一个好处了!
3、湖
湖原本不叫湖,没有湖的气势和风采。所以在老人口中多半还是叫水库。二十多年前村中有一个中年男人常常在人的耳朵里啰嗦自己修水库的事情,那应该是繁忙快乐而又意义的事情,而我设想这里肯定少不了浪漫的少年时期的爱情故事。他把这些浪漫的故事憋在心里,结出了美好不容改观的美好形象。可惜的是,他说着这些繁忙与热闹的时候,竟没有告诉我这个水库叫什么名字。而我现在猜测应该是林皋水库了。据官方文字记载,林皋水库投运于70年代,坝长460米,高33.3米,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水面2200亩,设计灌溉农田12万亩。
林皋水库是一些中年人的称呼,老人并不这么叫。奶奶习惯于叫它林皋坝。而这个称呼应是最确切的,诸如三峡大坝,拦河大坝等等。其功用也可想而知,聚细流之水而汇成大潭,汛时蓄水旱时用,所以它的形态一想就出来了:像一个平放着的葫芦,只不过这个坝的水源有三条河,两条离得近的河是林皋沟下来的,一条是云台的白石河下来的,也由此就像是三个葫芦叠放在了一起。只不过这葫芦长得不够精致,不够匀称。人们就在这葫芦周围建了景区,种了大量的植被,时间一长形成气势,加上水上雾气大,到了盛夏,看起来也是峰峦叠嶂、薄雾萦绕,更加上湖面清爽凉快,游人如织,也就像是湖了!
而我要说的林皋湖却不止这样的好处。一年、两年,还是好多年,我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个这样的年份,大概奶奶在世的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我每每光顾林皋湖都是在冬季,在过年走亲戚的时候,我同父亲抄小路去奶奶的娘家去,就从林皋湖边走过。而我眼中的林皋湖只是一大块冰,冰上人来人往,横七竖八的画成了好多图形。有些地方还覆盖有雪,雪大多都很干净,只不过有些地方很紧致有些地方很疏松,疏松的雪下竟然是坚实不可摧毁的冰层,人从上边走过去,竟踩不出声响,而更难得一见的是有人牵一匹马从上边走过。我刚要对这马担心就想起了《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过通天河的情景。马是会游泳的,不必要担心,但是牵着马的人会不会游泳,他就不害怕危险吗?这个问题我想了十几二十年,他们为什么执意要走这条险道。这是发生在春节的事情,他们都是要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出门走亲戚是他们共同的理由。这些图形是他们用传统的习俗画成的图画,这里边有爱有情有忠有义。但是也画出了人懒惰急功近利的本性。
还有一种本性,那就是他们两个的胆小与懦弱,他们不会游泳,任流年随意溜走,任好奇心不停折磨,任他们从这湖边走了几十个来回,也没有大胆去踩踩那湖中间的冰块。他们冷眼看着湖的时候,他们突然就长大了。而随他们长大的还有好多好多他们这样的孩子。他们丢失了他们的好奇和想象,在这么一块充满想象的土地,湖应该承担新的责任,救赎一些没有激情的灵魂!
这是一幅图,所有的也是一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