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必现代诗歌
何必呢?
何必做哪些虚伪的事
何必要那样虚伪的笑
何必要那样虚伪的活着
又何必——
写这些虚伪的诗呢?
多想,像羽毛一样轻盈
多想,像雪花一样洁白
多想在空中飞舞
自在地翱翔
然后去那无人之地
快乐地生活
在雪山之巅
化作一片白雪
与之融为一体
是不是那样——
我就永远都是洁白的?
如果人活着是为了解开谜题
那,人自己会不会就是一个谜?
那么大一个谜
一定要许多智者才能解开吧
或许
永远也解不开
到底是白昼更美还是黑夜更美?
我反复追求的——
是光明,还是黑暗?
抑或两者都是?
第二篇:何必怀念
何必怀念
何必怀念-牛奶@咖啡
词:王程浩
曲:格非
看你走过扬起了阵风
吹起了落叶成全一场久别重逢
也让对面看着风景的我
捕捉到一个梦用铅笔在轻轻地诉说
每一个渺小的偶然举措无心**
都不经意成就我们如今的生活
何必去怀念犯过的错 何必去遗憾那些如果
若从头来过
我也会依然做同样的选择
何必去怀念失去什么
何必去遗憾没说什么
故事不一定有美好的结果
看你走过扬起了阵风
让一只风筝成全了想飞的初衷
也让蓝天没有云也辽阔
也让夕阳缓缓地染红那些玫瑰色的梦
每一个渺小的偶然举措无心**
都不经意成就我们如今的生活
何必去怀念犯过的错
何必去遗憾那些如果
若从头来过
我也会依然做同样的选择
何必去怀念失去什么
何必去遗憾没说什么
故事不一定有美好的结果
何必去怀念失去什么
何必去遗憾没说什么 故事不一定有美好的结果
第三篇:尊师何必重礼
尊师何必重礼在城市学校,给老师送礼之风越来越盛,几乎成了校园“潜规则”。如何给老师送礼不仅是家长们的一块心病,而且成为家长委员会的“重要议题”。
年关将至,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让许多家长纠结。“学生家长送的„„”这句话近日成了网上流行语。
据央视等媒体报道,一些老师在微博上晒出学生家长送的礼物,其中不乏迪奥、香奈儿、古驰等高档品牌。也有家长爆料,给孩子的老师送了价格不菲的购物卡。上海市虹口区某著名中学的一位班主任说,微博上晒出的礼品应该是个案。从内心来说,老师们不愿意因为一点小利,损伤师道尊严。
在城市学校,给老师送礼之风越来越盛,几乎成了校园“潜规则”。特别是在教师节前后,如何给老师送礼不仅是家长们的一块心病,而且成为家长委员会的“重要议题”。青岛市四方区某小学家长李女士致电报社新闻热线反映,由学生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提议,由各位家长出资购买六套共计1500余元的礼品,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该班的老师。这一提议引起了不少家长的不满:向老师表示敬意是理所应当的,然而这种方式太过“物质”,作为家长难以接受。
究竟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家长们对此莫衷一是,大多数人感到纠结和无奈。一位家长在网上这样描述“送礼心态”:“到底送还是不送,心里还真没谱。如果别的家长都送了,老师会不会对我孩子另眼相待呢?”将送礼与老师的教育态度联系在一起,反映出送礼与尊师已渐行渐远。
公众对此也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给老师送礼是一种历史传统,就连孔子也会收学生的礼,甚至说过“只要送十条咸猪肉,就收他做学生”的话。但也有人指出,不要拿孔夫子说事儿。孔子当年办的是私学,收礼本无可厚非;而今天,老师们大多是公职人员,收受礼品违背了教师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试问送礼的家长和收礼的老师,你们是否愿意让孩子也参与这件事?是背着孩子“悄悄地”“偷偷地”干,还是愿意光明正大、当着孩子的面做?答案其实不言自明,恰恰反映出家长和教师的道德底线:不能让这样的送礼成为孩子处事的示范,否则将对孩子们纯净的心灵造成污染。
“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总有着较高的道德期待,道德形象一直是老师的基本形象。因此,不论学校还是教师,都应有严格的道德自律,应当在拒收礼品上为社会树立示范和榜样。
尊师重教本来是一种优良的社会风尚。但是,如果尊师的方式太物质、太功利,成为家长的包袱甚至反感的行为,必然使尊师风尚走样、变味儿,最终将损害人民教师和教育事业的形象,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何必欺人太甚美文
十几年前,我带你妈妈第一次去欧洲,旅行团在短短十天当中游了五个国家,所以到法国的时候没有安排参观卢浮宫。但是因为我熟悉巴黎,旅行团又正好在卢浮宫附近用午餐,于是带着你妈妈以最快的速度跑去,一下子就冲进大厅,看了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达芬奇的《梦娜丽莎》,还买了个胜利女神的复制品。
回到游览车,我和你妈妈出示新买的东西,得意地说我们以惊人的速度看了许多名作,旅行团里的人都好羡慕,其中有个人突然问:“门票很贵吧?多少钱?”
我和你妈妈一下子怔住了,因为我们一直到出来,才发现没买门票,我们居然是由“出口”冲进去的。
所幸我才怔了一下,那问话的人就把话题带到别的地方,解除了尴尬。直到今天,我和你妈妈都记得那一刻,对那解除尴尬的中年胖女人很感激。没错!她心里说不定想,我根本只到艺品店买个复制品,就回去吹牛逛了卢浮宫,所以答不上票价多少。但是也因为她这样猜,怕出我糗,所以立刻又把话题带开。
你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吗?
因为今天你说艾琳达讲她暑假去了北京,住在我们住过的那家有名的饭店。可是当你提到饭店大厅的水晶球、摆满瓶瓶罐罐的餐厅和地下室的画廊时,她却全答不上来,所以你猜她根本是吹牛的。
当你感觉艾琳达可能吹牛,发现她一问三不知的时候,你应该继续问,甚至当着大家的面问?还是立刻像我所说的那个旅行团里的妇人,把话带开?你打破砂锅问到底,叫对方认错,甚至当场落泪,对你有什么好处?而且你要知道,有些人因为行程赶,早起晚归,旅馆只是他睡觉的地方,确实可能连旅馆大厅都没看清就离开了。你何不往这个角度去想,犯得着猜她说谎吗?
在台湾,我常看电视上的政治谈话节目。那里面的话题非常尖锐,来宾又立场鲜明,所以总见针锋相对的情况。
可是我发现,即使是政客,当他抓住对方弱点,可以穷追不舍、打死为止的时候,却常常问着问着,看对方已经词穷而招架不住,突然煞车,不再继续。有一次,我碰上个政界的高手,问他为什么那样做,你猜他怎么答。他说谁赢了、谁输了,谁被问倒了、谁理亏了,观众早看在眼里,何必欺人太甚?今天他抓住了对方的小辫子,给对方留一条生路,改天他处于弱势,落在对方手上,对方也会给他开一条生路,不致太难堪。
中国人常说“穷寇莫追”,意思是盗匪已经逃跑,就别去追了。为什么不追?
因为怕把那盗匪逼急了,狗急跳墙,跟你拼命。
当你要保的是财产,那盗匪要保的却是性命时,你当然不值得跟他周旋到底。
古代的军事家也说“围师必阙”,意思是当你包围敌人的军队时,一定要留个缺口,使他能由那里逃跑。
想想,能把敌人包围,全部歼灭的时候,军事家尚且给对方留一条生路,我们处世,是不是更得为人“解围”呢?
孩子!你上高中了,别人渐渐不再把你当小孩儿看,你也不能没心没肺、直来直往了。我在未来会多跟你讨论处世的问题,教你什么时候刚、什么时候柔;希望你能为别人让路,也给自己留下更大的空间。
第五篇:作文‘何必追赶幸福
何必追赶幸福
说了几百遍要看的《三毛文集》终于在前几日开始了翻阅,不曾想一打开立即爱不释手,于是每逢闲暇拿来读的津津有味,有时咬文至某篇乐的忍俊不禁,有时嚼字至某句悲的暗自落泪,室友鄙夷道:真是发了神经。而我却充耳不闻,心想:把时光消磨在这美丽的文字里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说起幸福,不久之前还觉得幸福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东西,别人有了车、有了房、有了安逸的生活一样觉得不幸福,我什么都没有哪里还敢奢谈幸福呢?可是看完三毛细腻的故事,便立即大彻大悟:幸福不是你拥有了什么,而是你懂得在拥有的东西里感尝到幸福。有人对我说:三毛一生过得如此清苦,四十多岁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真是不幸。我听完立即反驳:你不看她的书,不了解她的故事,永远不知道她四十几年的岁月过的多么丰盛、洒脱以及自由。如她《稻草人手记》里所说:麻雀叽叽喳喳的讥讽稻草人傻瓜,张狂的啄它的帽子,它却依然带着不变的微笑守望着麦田。我想这正是三毛内心深处的自己,当她抛弃锦衣玉食义无返顾的奔向荒凉的大漠的时候,迎面袭来了无数的阻碍和夹杂着各种感情的目光,但是她依然坚持,并在那些别人看似艰苦的环境里生活的风生水起而且自得其乐。我想这正是她真正
所渴求的幸福。
而今天的我们呢?可以坐在温暖的屋子里,可以乘坐优越的交通工具,可以使用发达的通讯设备,不必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当别人问及你幸福吗时,我们却连一句大声的我很幸福都无法理直气壮的回答出来。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们从来不觉得自己幸福。我们总是在追赶,追完了自行车,去追小轿车;追完了小房子,去追大房子。好不容易赶上了今天,来不及喘息又踏上了前往明天的列车。物质就像一望无际的海洋,我们不顾一切的拼命前游,却始终看不到边际,直到有一天我们累了,还没有到达理想的彼岸,那时才发现自己所谓的幸福只是些诱人的泡沫,丢掉沿途美丽的风景去追逐,最后抓到的不过是空气。
所以,亲爱的我们可以慢下匆忙的脚步吗?在行走的路上望一眼天空自由翱翔的飞鸟,看一下沿途掠过的青草、绿树,坚定过脚下的路和心中想要的东西再整整衣装去追赶幸福。我想那时你会发现,不一定非达目的,在风雨兼程中:欣赏日出日落是一种幸福,聆听万物有声是一种幸福,经历风霜雨露是一种幸福,哪怕和可爱的人做一番促膝长谈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你看,你看,幸福其实不难得到,何必追赶。它从来触手可及,有时多的你在酣甜的梦里都会笑出声来。
王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