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题也需去大做的美文摘抄
大学毕业后,柳妍在一家广告公司谋了个行政部文员的职位。
上班后的第五天,老总把柳妍喊到办公室,随手扔给她一张大红请柬:“下周五市里要召开一个什么传媒交流会,正好那天我要出差,你替我去参加。回来后,拿些会议资料给我看看就行了。”从老总漫不经心的态度中,柳妍判断这个会议不是很重要,不然,上司怎么会派她这样一个上班才几天的新人呢?尽管如此,做事一贯认真的柳妍还是决定“小题大做”,认真准备。
接到老总交给的任务后,她首先查阅了前几届会议的相关资料,再根据自己对全市广告行业的认识,拟出了一份建议材料。这些建议她私下里逐条请教了公司里的那些元老们,得到了他们的修改建议后才最终定稿。
在那次交流会上,年轻的柳妍代表本公司提出的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建议,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再加上会前柳妍还将公司的宣传资料,分发给了每一位与会代表,这就更使得大家对柳妍的公司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半个月后,恰好柳妍陪同老总参加一个大型商业会议。会上,几家广告公司的老总都对柳妍上次的发言记忆犹新,并且当着老总的面夸奖柳妍,说柳妍提出的那些建议很有建设性,有些已经写入了本市广告业的行业发展规划里。老总没有想到,自己当时随便点派去的新人柳妍,对自己认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会议,居然“小题大做”,引起了这样强烈的反响,替公司做了一次很好的免费宣传,自然喜出望外。
又没过多久,中秋节来临。柳妍的公司有个制度,每逢节日公司里都要到外面聚餐庆祝。这项工作原本是行政部的小江负责。在柳妍来公司后,因为小江调去了营销部,行政部经理就把给公司预订聚餐饭店的任务交给了柳妍。以前,在聚餐前一天,小江都是按照惯例给饭店打电话预约,但柳妍接手这项工作后,她有与以往不一样的想法。
她想到的是,公司几百名员工来自全国各地,风俗不同,口味也有差异,如果简单地按照统一的模式去订餐,肯定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还有,虽然聚餐费公司报销,多花一点也无所谓,但是,考虑到是公司内部聚餐,大家图的是一种气氛,如果太过铺张,反而不能起到聚餐的效果。所以,用了两个双休日的时间,柳妍对公司附近的一些大饭店进行了考察,最后选定物美价廉的“香香餐馆”作为公司的聚餐饭店。这家饭店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几名厨师可以烧出几种风味不同的菜肴。另外,在菜肴的份量和质量上,柳妍都做了具体的安排,这样就避免了浪费。聚餐后一结账,这次费用只花了上次的一半多一点。事后,同事们都夸柳妍想得周到,负责财务的副总也说柳妍办事精打细算,很有责任感。
这件事,老总当然看在眼里,他很欣赏柳妍这种负责任的“小题大做”的精神。于是,他开始给柳妍“压担子”。老总交办的每一件事,柳妍一如既往地发扬“小题大做”的精神,努力做到最好。
一年后,业绩突出的柳妍被老总提拔为行政部的经理。
密斯·凡·德罗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4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当他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5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宏大气,如果对看似小事的细节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
对此,原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件简单的小事情,所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人的责任心。工作中的一些细节,惟有那些心中装着大责任的人才能够做好。”其实,世界上最高深的成功之道就藏在每一个“小题”中。当你把每一个“小题”认真去“大做”之后,方能步步为“赢”,逐阶登顶。
第二篇:我牢固生活也牢固美文摘抄
看倦了诗书走倦了风物离了家又忘了旧路。
当每座城都雷同时,旅游的意义就消失了;当一些小说家为获大奖而迎合评委的口味时,创作的价值也降低了;当创业者们纷纷涌向热门行业时,身后的世界也跟着缩小了。
我们会看到许多“我”都在逐渐模糊,失去应有的差异性,而且呈现出碎片状,用以更方便地走向他人、融进所谓的群体,结果死死地将自己镶嵌进极其庞大却空洞无物的建筑当中,所见都似曾相识,在窒息中挣扎但已经无力破解魔咒。
“我”已不在,唯剩一“物”,被物化的生命最可悲。
光的存在正是要我成为我,让花草都各个不同,水的涌动也是要刻画出不同的地貌,世界是因差异而来,而不是要抹平一切。“自然”这个词的意思是要让我成为我,你成为你,他成为他,世界虽是一个整体,但足以辨识,各个部分都很伟大,都很神圣,都有尊严,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命运悲欢。
为什么要让特性淡化、个性消失呢?先有我,然后才有我的生活。我不成立,生活也不成立;我不美好,生活也不美好。我博大沉厚,生活也才多姿多彩、深浅相宜、苦乐互生。在这个时代,抹去自己的色彩非常容易,缴械投降、接受同化就行了,愿意把自己变成零件、原子、符号和概念,依靠他人和外力来支撑和安慰自己,减少苦恼、心酸、寂寞和苦难,我就会渐渐失去,我的生活也会不知不觉成为别人的生活、大家的生活。若乐意如此,谁也没有话说,但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会不愿意,会大声地抗议,会跟人过不去。
成功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保存自我,永远活出一个我。在许多人都在接受同化、趋向雷同时,我还是我,而且自我得那么鲜明,具有发自内心的独特和强大。我是谁?我只能成为我自己。我可以不停地修改自己,甚至推翻自己,但最终目的仍是成为自己。成为自己不但是困难的,而且是苦难的,主要是精神和思想上的苦难,因为我们不仅要接受自然的创造,还要能够创造自己,靠自己来塑造和最终完善自己。这里面需要巨大的真诚,自己要体恤自己,但常常还需对自己下狠手儿,每一刀都直中痛点,触及灵魂。成为自己是朝内心、朝深处走,而不是在外表打扮得像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这里面甚至有荒谬直闯进来,我们要靠智慧认清荒谬,还要在荒谬到来以后,勇于生存,用真实和热忱抗击荒谬,让自我在时过境迁之后仍不会面目全非,让生活在风雨初歇之后仍能够根深叶茂。
有的人确实是拿他人的同化和异化生存的,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他所有的色彩都来自他人。不要活成他人身上的色彩贴片,这是我在孤独中的一个生活宣言。即使我将来仍有忏悔和反思,我也为此骄傲和自豪。我不愿对着荒谬和伪善懊悔,我宁可活得悲壮一点,也希望多些自己的色彩,多些深沉的趣味和幸福。
生的是我,活的也是我。我在,生活在。我牢固,生活也牢固。
第三篇:让心灵也奔小康美文摘抄
我原先是个不太快乐的人,看见乞丐会抑郁,看见美女很惆怅,自从习惯每天都为别人做些小事情后,内心晴朗、敞亮了许多,这是很美的。
我们都在奔小康、中产生活,可是我们的心灵小康、富足了吗?这是一个妙趣的问题。
西方心理学家早就建议,如果你遇到人生不幸,挫折,痛苦,那不妨去医院做天义工,那是最好的心灵拯救与解脱;东方人喜欢把它演绎为积德,其实也是,你可以得到所谓的“现世报”,准确地说是“当下报”,回报给你的是可贵的快乐。快乐真的非常珍贵。
一次,打车,刚坐定,只见那师傅果断地把抽一半的烟摁灭。我当即谢谢他,他非常惊喜地回头端详我,然后回我一句“也谢谢你”,彼此陌生,但是内心那一刻是默契的,都读懂对方的好与喜悦。下车的时候,跟朋友一般地告别,很温暖。那天,我是去办理一件棘手的事情,也许是好心情赋予我的好容颜、好态度,结果事情办得异常顺利……再次带着好心情走回家,也不会轻易发火打儿子了!良性循环,一天下来,像是看每一朵花开,赏心悦目。
不久前,单位员工一起去度假,节省开支后,每人还可分到50元的现金,因为出纳手头都是整票100元,只好每两人合领100元,个人再去分。我与小潘一组,他代领,结果,回来后,他忘记了这个事情,没有给我50元。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我笑谈过这个事情,孩子们问我那怎么办?我说,在心里,我早就愉快地把那50元赠给他了,他常常帮助我维护电脑,虽然这份感激的“薄礼”他没有觉察到,也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但是,我很安心,送礼的真诚与快乐都在心里,现在想着这件“不署名的好事”,还忍不住会心一笑。
确实,还有一种好事,是发生在心里,一件很中性甚至不好的事情,转念一想,就可以变成好事,如暗喜,非常生动而美好,这很考验一个人的快乐胸襟与快乐能力。
第四篇:花朵也需要水美文摘抄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大公司,做了一名前台柜员。
在学校,他一直是学霸,工作自然不肯认输。他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练记账,学业务,不久便成了单位的“神手”,多次代表单位参加市里举行的各种业务知识和技能比赛,并连连夺冠。
他的各项业绩也都名列前茅,年底被评为省级标兵,而且得了一个大红包。同事们纷纷让他请客,他却把大红包扔给一个好哥们,丢下一句“你代我请吧”就走了。好哥们私下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不愿把大好时光浪费到吃喝上。
为了坐稳“神手”的宝座,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单位举行活动,他也顾不得参加。后来,连好哥们也很少和他联系了。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单位新人进了一批又一批,他却始终稳坐“神手”宝座,没有谁能超过他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然而,再听到有人叫他“神手”时,他不但没了往日的得意和自豪,甚至觉得是别人有意嘲讽他。难怪他有这样的想法,他身边的搭档换了一个又一个,原来的,有的成了主任,副主任,有的被提为主管会计,就连业务平平的好哥们也已是部门经理。他做梦都为自己鸣不平,产生了想要跳槽的想法。
一天,他把心中的苦闷和想法说给父亲。父亲正在给花浇水,只抬眼瞅了一眼满脸委屈和迷茫的儿子,便又低下头去继续往花盆里洒水。他生气正要离开,父亲突然说,你看这两盆百合有什么不同?
不等他回答,父亲接着说,是不是左边的那盆看着水灵灵的,右边的却蔫头耷脑?其实我给两盆花浇了一样的水,只是左边这盆,我给它的花朵也洒了点水,所以它看起来就显得十分养眼。
父亲把手搭在他肩上,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其实人也和花儿一样,不能只顾着生长,开放,还要不断地给心灵洒点儿水,比如多和人交流互动,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样,人才不会显得呆板,人气才会旺。
他是我的同事,也是我们的新任领导,全体会上,他以几句诙谐诗意的话语,结束了他的就职发言——
叶儿也需要水,父亲的这句话,仿佛一壶清清凉凉的水,从我的头顶淋下去,我整个人都被浸濡得温温润润的了,仿佛一株缀满露珠的花朵,人气也自然而然地旺起来。
第五篇:爱也需要放美文摘抄
送一个小巧玲珑的警铃给一位常常旅行的好友。
在我认为,这是护身宝物。不料好友说:“我不需要。”我惊问:“你是柔道高手吗?”她淡淡笑道:“我啥武功也没有,不过,一旦碰上歹徒,我会放掉所有身外物。有时,放,就是自保之道,也是万全之策呀!按了警铃,也许反会招来杀身之祸。多行不义必自毙,歹徒总会受到惩处的。”的的确确,适时的放,许多时候,反而是一种得。放掉了肩上那一捆辛辛苦苦砍来的柴,还有一整片予取予求的树林啊,怕个啥呢?
然而,中国人的哲学,恰恰是教人去抓呀!
沿袭至今的抓岁习俗,不正是教混沌初开的黄口小儿用双手去抓人生的美好志向吗?及至适学之龄,抓奖杯、抓奖牌,抓个满襟满怀,一心期盼能独占鳌头。工作时,抓表现、抓业绩,为求平步青云,不顾他人的感受,横冲直撞。当双手猛猛地抓抓抓时,自我健康受到戕害,周遭的人际关系也蒙受重创。
恰如其分的放,既是宽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放这门哲学,也适用于婚姻。亲如夫妻,也需要自由的空间。古人所谓的欲擒故纵,说的不正是放的艺术吗?
最近,挚友阿槿来鸿,谈及了人生的另一种放。
孀居的她与儿媳同住,婆媳俩抚养孩子的理念南辕北辙。一日,痛苦不堪的阿槿经好友指点,忽然开窍了。好友对她说:“一代有一代的事——我们要抓的,是孩子那一代的事;到了孙子这一代,我们却得放了。当年,该抓时你抓得好,今日才得以安享福泽。可是现在,该放时你不放,很可能前功尽弃!”
在给我的信里,阿槿如此写道:“放,原来是如此美好的事。现在,我天天实践放的艺术——放一点,又放一点,再放一点……愈放,人就愈轻松,日子就愈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