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管理改革分析论文(推荐)

时间:2019-05-15 11:2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管理改革分析论文(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管理改革分析论文(推荐)》。

第一篇: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管理改革分析论文(推荐)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领域及办学模式逐步扩大,教学管理日益复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如何提高教学整体质量,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是面临的重要问题。教育教学工作系统复杂,涉及多种要素,要提高整体教育质量,需依靠科学,使用有计划的管理手段

。教育改革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中进行的,改革过程存在不足之处。但也有好的一面,学校管理中将面临新的问题和难题。对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策略

中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中存在着复杂多样的问题,涉及了多种要素。将每份工作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要从根本上找出原因,捋清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随着新课改课程标准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中学教育模式在教学内

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上都发生了改变,教学管理中随之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学管理变的日益复杂。我们要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深入研究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问题和新走向,以适应新课改对中学教学的要求,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缺点

(一)管理思想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又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很难取得突破和进展。教学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探索阶段,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例如,某些教育管理者太在乎教学的最终结果,而忽略了教育的过程,使教学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使教育工作的进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除此之外,一大部分的教师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和管理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延用老式的教学管理方法,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倦、麻木的情绪,使最终的管理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教育方式不合理

新课改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但中学教学教育的管理并没有落实跟实施,却总以学生成绩评判学生是否合格,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管理依据。以学习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这种问题一直持续

出现,成为了新课改实施的隐形束缚。有些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创新活动管理活动,如新课程实践及学习,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然而没有真正落实育德教育的根本,只知道一味地灌输性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挥性和创造性,这都不利于目标的实施和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新课改背景下,很多中学教学实行的还是主流的教育教学评价,在于学生成绩结果和各种考核指标结果,从观念到实战,忽略另外过程,忽视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没有真正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没有与新课改的具体需求相适应。

(三)学校存在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学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校规过于形式化和规章化,过分夸大了故障的标准,学生和教师被校规中的条条框框所约束,校领导只是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没有实际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去,导致教学管理缺乏灵活性,教学管理缺乏生机,改变了

教育的本质。企业的管理也不能单纯过于依赖规章制度,管理学校更是这样。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生和教师要齐心协力,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和高昂的精神。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学校管理者要持有坚定的态度和信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导管理教育活动,在全球教育稳定发展的制高点上来思考问题,对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联系学校实际情况,走持续稳定发展的办学之路。学校应建立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重点就在于人性化,学校领导人要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学会适时转变理念,根据新课改要求,适时调整教学管理方法,关注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强调学生和教师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让学生和教师充沛发挥出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种内在的教育发展力量。教师最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需求,学会发现学生的优势以及特点,处理好中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管理具有做重要作用。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校的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应尊重学生地位,树立全新的师生观。在新课改推动下,改变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平等和谐,师生互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新型关系中,有利于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将更为全面和健康。教师应落实新课改要求,在这基础之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发挥自己专业技能和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式、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人。

(二)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

学校推进新课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对教育行为、学校教学管理、促进教育改革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是推进新课程的关键要素。以新课改的教学大纲为要求,对常规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

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教学素质,丰富教学实践管理活动。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领导是教育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随时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方面,根据教师专业能力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将新课改落实教学教育管理中。重建人事制度,逐渐推行岗位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等,同时落实督查室督查,使每个岗位的职责能够落实到个人手中。

(三)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力度

中学教育教学制度管理改革中,加强师生管理是重点。首先,打造一支以身作则、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发展为己任,在此之中,特别要加强班主任培训,家教工作、评选优秀班主任教师、学生评议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四方面结合,有效

促进班主任素质的整体提高。教师在教学管理改革中应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怕繁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增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务实、勤奋好学的信念,进而更好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使学生能够得到健康的成长,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在最近几年的实施力度逐渐加大,对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改的理念和倡导都已经接受,不过依然有很多不同的问题存在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学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些逆

反心理,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相关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加强管理力度,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进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整体上升。

参考文献:

[1]徐聪聪.新课改下初中体育创新性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45.

[2]何守刚.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5-6.

[3]韩席玲.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159.

[4]潘询寒.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未来英才,2016,(12):32.

[5]沈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困境与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0):84.

[6]杨清清.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6,(59):156.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学生学习计算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学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适合现阶段中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很值得我们研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谈一些关于新课改下该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粗浅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学习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更新教学观念,大力加强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做到以下三点:(1)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2)切实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课程内容;(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在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组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共同提高,一方面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课改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时刻注重创新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文件的下载时,我是以网际快车(FlashGet)为例来讲解的,也有很多学生说他们会很熟练地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而且他们还提出会使用其他的下载软件,这时我就让会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样不但使会的学生巩固了知识,获得了成就感,也使不会的学生得到了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工具运用,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遇到一些可以多项选择的问题,我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愿意学。所以,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问题情境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作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如在讲WORD文件保存一节,设置一个加密文件时,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电脑上的文件被别的同学改动,我就试着问:“你们想给自己的文件加上密码吗?”学生们顿时兴趣很浓,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环境下,我开始演示,学生仔细地观察着,等我操作演示完后,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很快学生就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回答出来了。这样,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让他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做到学以致用,学生会感到计算机这门学科有用,才能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教师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学习老师的这种做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也通过这种类似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样他们就会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进行更多的活动。要使先进的信息环境和多功能的教学设备发挥出它特有的功能,离不开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决定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尤为重要。采用这种资源建设方式,不仅可以快速系统地建设起一批直接支持一线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现代化设备的意识,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教学活动的性质和方式是多方面的、学习的内容也是多样性的,所以教学的方法也呈现多样性。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进而产生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

第三篇:中学教育管理改革

北交大附中教育管理改革总结

学校工作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当前中学的各种压力日趋增强,各校之问,特别是同一城市的学校之间竞争空前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各个学校无不全力以赴,努力将校内外资源的潜力挖掘到极致。

一、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教育管理体制简称“教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和管理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教育管理体制受一国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制约,随一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教育、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变革、变化而调整和改革。时至今日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主题,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对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隶属关系、权力结构和工作制度等,是教育机构的体系化,其核心内容是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

教育管理研究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偏重于“教育管理”中的形容词“教育”,而忽在视了主词“管理”,在汉语,“管”有“管辖”“负责”“约束”“照管”之意,“理”有“整治”、“处理”、“协调”、“办理”之意。“管理”一词的本义是指负责处理某事,使之顺利完成。“管理”的英语为“administration”,它来源于拉丁语,意为“管理、活动”。关于教育管理研究的归属与定位问题,一直是教育管理界争论的问题之一,其“实质就是教育管理是姓‘教',还是姓‘管'的问题”(华中理工大学博士康翠萍),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姓“教”,因为

1、教育管理的内容具有教育性,教育管理强调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和全园育人,教育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培养人和发展人的教育目的,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管理育人”;

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一致的,并且教育管理的目标应当服从于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或培养目标——管理目标、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单元目标);

3、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辞书都将教育管理列入教育类,而罕有归入管理学类的。第二种观点,教育管理姓“管”,因为教育管理是在教育领域里所从事的一项管理活动,和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军事管理并无二样,它是对教育的管理活动;第三种观点,教育管理还不能算一门十分独立的学科,因为它的基本前提性问题,如教育管理的本质、教育管理的归属、教育管理的本质及由本质所推导出的教育管理的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教育管理的概念及概念体系尚分歧很大;第四种观点是教育管理既姓“教”,也姓“管”。

二、对教育管理的新认识

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2、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

3、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4、后勤是教育管理的保证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三、实施教育管理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本学期,我校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改革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管理严格,教学工作有序,学生行为规范,安全有备无患,校园环境优雅,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一、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提高师生思想素养。

工作开展得是否顺利能否有效,首先在于能否做好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了此项工作,才能从思想上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及其积极的行为动力。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第一有利条件。

1、充分利用每周一例会,组织教师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让教师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自身师德素养,提高认识水平,明确教育方针,发扬优良作风,树立正气,积极进取。

2、坚持每周一升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雄壮的国歌乐曲中,凝视国旗上升,心中萌发强烈的爱国情感。学生在国旗下的演讲,声情并茂,慷慨激昂,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3、各班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更新板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例如:八年级各班共同观看了北京大学教授在某小学的爱国演讲,并进行了讨论,加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了对民族的尊严维护等。板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显露了学生才华,浓厚了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团结协作,活泼向上的健康班风,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4、开通校园广播,做好文化宣传。学生采集材料,自己精心写作剪裁,认真朗颂,颂扬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赞美了祖国的山河风貌,聆听了轻快优美的音乐,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校园文化氛围,又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

5、邀请县关工委领导作法制报告。第14周我校组织了一场有声有色的法制报告,报告内容切合学生心理,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报告气氛活跃。报告使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法律常识,明白了懂法的重要性,知道了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文明小公民。

6、团委组织团员及获得唐仲英助学金的学生,帮助村中孤寡老人,访问革命前辈,探访文化古迹,请教大棚经验等,来了解历史,学习文化,走近科学。

二、强化管理、形成良好风尚。

1、完善管理机构,明确分工,层层管理。

校长全盘管理,明确其他领导分工职责。副校长抓政教,下管各年级组长,年级组长下管班主任,班主任抓本班管理。教导主任抓教学,下管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下管本组科任教师,备课组长下管同课头的代课教师,所有教师配合班主任参与管理学生。总务主任分管后勤工作及所有后勤人员,明确后勤人员职责,做好后勤工作。

2、建立各项管理制度的,严格考核。

学校针对各项工作的具体状况,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教职工奖罚制度,学生竞赛奖励制度。针对教师的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检查考勤上课辅导情况,作业教案检查记录。对于班主任有专人负责检查登记,办公室人员负责抽查师生班级的各项工作并记录在案,作为教师、班级等各方面的考核数据,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实施人文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学校领导与教师平等相处,互相沟通,广泛听取采纳正确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疾苦,了解教师心理,给予老年教师身体上的关照,减轻中年教师繁重的生活压力,支持青年教师的工作和学习,解决贫困教师的然迷之急,看望身体患病的教师,从而使教师心悦诚服,不断迸发出主动,积极工作的火花。

4、交织立体管理网络,加强管理学生

学校管理对学生固然起着主导作用,但并不能包揽一切,所以学校为了更能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了立体的管理网络:(1)、学校——政教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2)、团支部——团员——学生(3)、班主任——班委会——学生(4)、家庭——学校——学生(5)、治安办——网吧、寄宿生房主——学生。五条主线相互交织,各方密切合作,加强网络管理。学校本学期召开了八年级所有学生家长会,全校学生家长会。两次家长会气氛热烈,双方沟通,相互交流,加强联系,密切协作,联手管理。

通过以上管理,我校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三、抓好常规教学,奠定教学基础。

常规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基础,离开了它,无法谈及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更无法谈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校仍从常规抓起,要求教师钻研教材,备课组提前备好一周课,写好每节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和导学案,课堂做好五环教学,课后及时批阅作业,自习认真辅导,并写好课堂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学校定期检查教案和作业次数及批阅情况,并不定期抽查,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作为评定职称和绩效的考核数据。

四、优化课堂教学,力创课堂高效。

1、采取科学的优化组合,强化教学机构,加强教学力量。学校任命了三个年级组长,年级组长配合学校招聘了班主任,年级组长带领班主任,选聘工作态度认真,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为科任教师,学校协调,合理均衡分配教师,组成教学机构。教师能力得到认可,人格得到尊重,特长得以发挥,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师潜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成立了专门督查小组,严格教学制度,落实责任,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2、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学校配备、更新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开通网络,培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下载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影视、动画的直观特点,使课堂教学生动化、形象化,便于学生迅速接受。

3、播放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实录,鼓励教师大胆借鉴创新。为了使教师真正实现课堂高效,学校播放了杜郎口学校的课堂教学实录,让教师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改革课堂教学,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员参与,自己动脑动手,交流合作,学习总结和评价。

4、加强示范教学,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课堂教质量。教育局在我校举行了县级教学能手示范课,我校教师参与听课,写好记录,积极讨论,对照自己,查找不足。我校县级教学能手赵希同志多次示范,带动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活动。

五、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各教研组制定了活动计划,每两周一次活动。活动中,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刊物,播放教学实录,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能手示范课活动。举行了九年级英语竞赛,七、八、九年级作文竞赛,分别取得了较好成绩,产生了10名优秀辅导教师。还有几名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辅导下,获得了县级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教研组鼓动大家为高效课堂献计献策,帮助教师确立教改专题,辅导教师撰写论文,并召开了论文研讨会。通过教研组活动,发挥了教研组的职能,挖掘了教师潜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安全措施得力,消除安全隐患。

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严重的校园安全事故,死伤人数触目惊心。我校为了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不受危害,领导安全意识常存,安全警钟长鸣,安全措施紧抓。校门口、各楼层走廊、楼梯处设有安全警示牌,时时提醒师生,时时注意安全。学校领导带班,每天上学放学,校门内外有值周员值班,最后有课的教师疏散学生安全下楼。校门卫24小时轮流值班,课间专人巡查,周末和节假日专人护校。治安办和政教处不定期检查学生是否带有危险用具,不定期到网吧、寄宿生宿舍抽查。近期学校楼房加固施工,安排专人每晌巡查,以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句话,安全常抓,措施严密,防患于未然。

七、控辍保学,决不放弃一个学生。

为了保证适龄儿童就学,完成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目标,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要求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理,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控制各班不流失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善待差生,一视同仁,用发展的眼光帮助差生进步。若有流失,班主任应承担一定责任,并与绩效挂钩。

八、实施蛋奶工程,确保学生健康

领导思想重视,发动班主任、科任教师积极宣传国家政策,使蛋奶工程深入人心。专人负责台帐管理,专人按照国家标准接收蛋奶。严格按照卫生要求,消毒灭菌,煮蛋温奶。每周年级轮换逐班按数发放。发现个别学生乱扔蛋奶的浪费行为,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以培养他们的勤俭美德。

总之,本学期我们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离上级的要求相差较远。今后我们将做出更大的努力,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四篇: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和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操作,并在操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多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学、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促进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结合实际,我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的: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想学

老师在每一节课不需要急着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应该先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精心导入,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而且能开启学生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在Word软件《插入图片》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首先利用网络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了之后讨论起来:“真漂亮!”“怎样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的,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情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调动积极性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可运用小组协作的形式,针对情况,有效分组,遇到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取长补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会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协助解决。

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三、解决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表层意思即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更进一层,可以理解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逐步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在设置任务时也应注意任务的难度和层次,不能盲目求大,颁布过多、过重的任务,以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设计的任务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要注意重视任务完成后的评价。针对学生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以鼓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实现目标的欲望。

四、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课程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因特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更加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要教育学生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负责任地规范使用计算机,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要教育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迷恋网吧,不沉溺于虑拟空间。

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简单理解为将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在课程整合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可以不断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才是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最终目的。

当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改革,无论从教学思想、方式,还是从设施装备上来说,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我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论文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从高中学段来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高一至高三时间意义的阶段;二是指从审美感知力到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本文要探讨的阶段既不单指时间意义的阶段,也不单指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这绝非是将二者生拉硬扯在一起,因为已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突出了审美观照下的人文精神陶冶,把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有机整合在教材中,其注重选文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特点,从整体安排的隐性序列上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是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等阅读基本能力培养;二年级安排的是文学作品鉴赏;三年级安排的是研讨、评析。其中,不但显示出阅读能力层级的提高,而且也隐含着从审美感知力到审美想象力到审美创造力的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在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级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去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突出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高一阶段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高一正是这样一个过渡衔接的阶段。在语文学习上,大纲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从木见林、窥斑见豹。从教材而言,高一新教材“与高

二、高三相对有别,既注意与初中衔接,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为高二的文学鉴赏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1]此时,要变初中阶段较为浅显文章的学习为对内涵丰富作品的领悟,思维也由浅入深,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和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并对其感性认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性认识的发生离不开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学生首先要对课文中意象的色彩、形态、声音、节奏等单个属性产生感觉。有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这些感受,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其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才能整体把握意象。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我们称之为审美感知。

高一阶段,应利用新教材与初中衔接的优势及现代和古代散文为主体的教材资源,着力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和情味上,逐步优化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同时强调意象各特点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整体地体味意象,领悟贯通整体的内在血脉,从而深入其中,舍形得神吸收精髓。让学生在课内学得整体感知的方法、习得整体感知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教学反复印证和提高,不断扩大和充实,能自己感受文章的妙处。在起始阶段就要强调胸中有全文,根据这一整体的直觉感受,再对文章精要部分作深入探讨。只有在高一突出了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测、琢磨,才会在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表象;感性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审美经验,学生才会具有审美想象的原料,才能在审美想象的工厂中加工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精神产品,并为高二的文学作品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审美能力培养的高二阶段

高中三年,高二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既是把审美感受引向深入,又是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加强审美想象力成为高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高二是在高一基础上的提高。学生通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日常性情感逐渐发展为审美性情感,他们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2]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从教材方面看,以现当代中国文学作品为主,兼顾传统戏曲和影视文学,选读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主要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这些全部都是文学作品,而且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性、多义性的集合体,且大都十分讲究含蓄,常常是纸短意长写而不满,或弦外有音、或思想深刻,在行文中形成了若干空白和契入点,极具有限中富含无限的艺术效果。这就为集中进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审美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巧妙联系同一作者的类似作品去强化感受,适当用某作家的作品来补充另一作家的作品,自觉而自然地融入自身的见闻感受,甚至是跨时空的、跳跃性地重组积累的意象以帮助学生探幽发微,形神兼备地领会作品的意象及深层意蕴。随着审美想象的丰富,学生在学习中潜在的创造思维逐渐上升到意识表层,加之审美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造,这就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培养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成为水到渠成的一步。

(三)突出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培养的高三阶段

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和基础的扎实,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出体现出渐次向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而且,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学生作为鉴赏的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如果缺乏一种深层的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就无法满足这一需要。换言之,没有学生理性思维的注入,作品还只是独立于学生以外的事物,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便无从实现。学生越来越呼唤评价性阅读。

还应看到,高三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是教学的终点目标。大纲规定的各项任务要在高三结束时最终完成。而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有利于弥补高

一、高二阅读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无论是升学深造,还是就业,都能具备必要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独立评价事物的能力去满足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

高三的教材“是比较阅读,简明了解中国和外国文学的一般情况,初步具有对外国文学的鉴别能力”。[3]其中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其他以文学评论、论文为主,要在高二的基础上着重培养研讨、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较高层次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材的特征和任务非常适宜突出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必然表现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鉴赏评价的同时启发了思维,学生在感性基础上得到了理性的提炼,并不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尽力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于一连串原储存表象的分解与重组中创造出新的意象。虽不如原文意象丰富,却可能生发出新的认识。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获得了审美的愉悦。逐渐地,作品里、意象中蕴涵着的美渗透到了学生的心中,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真福:《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二册说明》,《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2期,第7页。

[2]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68页。

[3]庄文中:《新课程、新教材有怎样的新面貌》,《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6期,第3页。

下载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管理改革分析论文(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下的中学教育管理改革分析论文(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常规管理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常规管理改革 一、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将学生分成6到8人的学习小组。 2、确......

    班主任论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论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过:“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活......

    创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推进,受到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在发展中应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彰显个性化。因而在改革创新发展中,不仅要创新管理模式,更要努力适应其发展理念,推动其发......

    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全日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

    新课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杨丽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面对当前的教育......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初中语文创新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系着学生性格的培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得到......

    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论文

    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使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王钰元 内容提要: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