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使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王钰元
内容提要: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阳光、科学、艺术地班级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增长学生见识,锻炼学生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以便培养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
关键字:以人为本 自主管理 班级文化 创新育人 特色育人
作者简介:王钰元,七台河市第六中学教师,青年教师,初级职称,在研课题名称《强化学组建设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主要业绩:东北三省八届年会论文一等奖,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地理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个人全能二等奖,教学设计二等奖,说课一等奖。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但学科教学有了重大变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了一番新的天地。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树”字,明确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走特色管理、阳光管理之路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智慧管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体验集体生活中的喜悦,主动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和谐的师生交流中,温馨的班级环境下,绽放阳光的花朵,使学生真正的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达到新时代阳光育人的要求。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特色班级管理,阳光班级管理呢?
一、以人为本,情智育人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因而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对形成有特色班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总之,教育要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可见,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看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它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尤其笨拙或调皮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帮助与鼓励,即使是一个眼神,一句带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轻微的亲昵动作,都会使他们难以忘怀。
其实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一个“爱”字,即关爱学生。教师关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特别是后进生可能受到冷落、歧视和排挤。教师更应对他们加倍关心、爱护和帮助,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之树立起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以人为本,情智育人。
二、自主管理,和谐育人
所谓自主是指在规范,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凭人为的外力作用,主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自主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智慧管理上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在班级理念上,我还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让每个学生自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同学当自己的对手,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通过这样的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也较快。除了个人竞赛,我在班上还实行“一帮一、一盯一”、“最佳表现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分别对得分最高的、竞争最激烈的、小组最团结的三个小组进行奖励,鼓励其他小组都朝这个方向发展,并帮助尚需努力的小组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另外我还坚持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民主选举常任班委会。选举要经过“自我推荐”、“竞选演说”、“群众投票”等程序,这是给学生提供的第一个实践舞台。在“竞选”活动中,不少同学表现了不凡的才能,提出了许多很有创见的“施政”措施。第二步是由常任班委会成员轮流主持一段时间班级工作,为大家做个榜样。第三步是以学号为序,全班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天值日班长。常任班委要帮助值日班长工作。值日班长根据班级的整体计划,提出一天的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全班的生活、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等,还要填写班级日志,总结一天的工作,提出明天工作的建议,并和第二天的值日班长作好交接工作。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了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培养了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班主任要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三、营造氛围,创新育人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四、创建文化,特色育人
新课程理念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气氛、审美情趣等。它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弥散于学生心中,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它是“无声的润物”,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是班级这个“小社会”角落里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制约着每个学生及整个班集体的发展趋势及学习前景;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又有其独特的性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它又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体现出来的,例如墙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五、引进资源,共育新人
新课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社会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步建设,重视课内课外多种学习途径的结合,重视学校课程和更广泛的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新课程下,随着课程结构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将更加广泛地受到学校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管理,而是需要敞开大门,加强与学生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使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将封闭管理和开放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因为,新课程强调知识的主动生成和体验性知识的获得,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来源也越来越广,而各种信息良莠兼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更广泛的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而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具有两极性。要使家庭和社会都能保持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形成教育合力,即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 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在三者协调统一。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班级管理是一个不断时间和发展的过程,在班级管理建设中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扮演好自己在教育舞台上的角色,给自己定好位,用我们的爱心去教诲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的情智去培育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的热情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星空。相信今日阳光的管理,明日一定能绽放出绽放阳光的花朵。
参考书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班主任工作》 贵州教育(半月刊)2005.2 3.《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王艳艳2005年6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第二篇:班主任论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论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过:“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来看待,珍视学生个体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进行管理方面的探究、自我管理与亲历实践能力的培养,呼唤班级管理文化的重新构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班级管理理念。
在此,对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作如下探索,力求达到上述目标。
一、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撑起一片绿荫。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正是这样,学生美好的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我们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虽然学生最终要接受国家的挑选,但我们不能把目光仅停留在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班主任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
魏书生也曾经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每个班都会有些学习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班主任首先就不应当歧视,相反却应该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与他们定期联系,对于这些学生,激励永远比批评更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至关重要的。该如何将爱的甘露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呢?就是对学生的教育用心灵去叩击心灵,用灵魂去雕琢那些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不具完美的一个个灵魂,它需要耐心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察,慢慢地发现这些灵魂地棱角和缺憾,慢慢地因势利导地削去他们的棱角,弥补他们的不足,慢慢地使他们的人格个性化、健全化,使他们的形象渐渐地完美。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成绩是倒数一二名,表现也很差,三天两头上网吧彻底不回家,就连他家人也对他没有信心了,当我了解情况后,主动和他靠近,有事没事常跟他聊天,终于走进了他的心灵,他告诉我家长不信任他,所以他就破罐破摔,故意跟家人斗气,其实他也想进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立即和他的家长进行了交谈,纠正了其家长的作法,并帮助他重新制定计划,时刻提醒他要约束好自己,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有了一些进步,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前进了十个名次。在我的倡导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无论成绩有多差,表现有多糟,只要比上一次进步,就是成功者!”也成了班级管理评价的标准。让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光辉中,我们的教育才可能顺利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主任除了要有一份爱心,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成员都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1、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开展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因人而异的,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集体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心理品性的活动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使他们各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得到强化和发展,达到寓教于乐、促进心理素质良好发展的目的。
2.放权让位,培养学生班级活动的自主性。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讨论、计划、安排班级活动,从内容的确定、形式的选择,到具体的活动实施以及结果评价,都由学生自己来进行。结合班级特点,安排有班级特色的活动。这个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班干部组织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并组织实施,这个时候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合作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是班级的主人。
3.营造氛围,增强班级管理的感染性。
(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班级不应是学生个体的简单组合,要发挥群众功能,组织群体竞争,让学生树立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群体观点。
(2)形成良好的校风。一个好的学校风气比说服教育有力得多。优良校风的形成,良好的教师群体是关键,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通过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
(3)通过组织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创造学生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只有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达到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有机结合的目的。
三、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念。
传统教育太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好了,那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就大功告成,如果有的学生成绩不好或是一塌糊涂,那他就“一辈子都完了”。这样的教育模式给学生、给社会、给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我们要的不是只会读书的学生,而是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但要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理解到,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应该树立“为了学生发展”的班级管理理念,作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发展性评价观”
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要以成绩高下论英雄。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每个学生的智力不尽相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考100分,那些成绩平平,但有特长的学生,仍然是一名好学生。(班主任)不能以分数定优劣,而要用心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健全。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用发展的眼观对待学生,特别是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纪律性不强的学生,我们班主任更要多些关心,少些责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道德观
传统的教育管理比较注重学生外在行为的指导,而现代教育更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关怀,力图从学生内部去改变他们。
1.“习惯铸就终身,细节决定命运”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法宝。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一是教育学生保持已有的良好习惯;二是引导他们纠正存在的不良习惯;三是积极培养他们尚不具备的新的良好习惯;四是帮助他们提高识别能力、预防各种不良恶习的感染和侵蚀。
2.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第一方面,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第二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社会主义各种道德观在我们的法律中有具体的体现,我国现在也是强调依法治国,让学生多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会用法,这对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成为合格公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
新课改实施不仅冲击着我们的教学模式,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的革命。要全面促进学生进步,只有教师,先转变教育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参与管理,才能真正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人才。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小学生处在行为习惯养成,个性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所坚持的教育理念,使用的方法措施,实行的管理原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为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探讨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往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而新课程除此之外,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理念关照下的学校教育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认识到这种转变,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注意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真正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条件和机会。
二、尊重学生人格,正确认识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尤其在小学,教师处在长者和权威的地位。在学生眼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形象,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几乎是一种空谈。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在班级管理中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指令无所不从,只要是教师吩咐和安排的任务,不论对与错,学生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师生观,颠覆了传统的“学生毕竟是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要尊重教师的权威的观念已经完全过时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必须要转变旧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即平等、自由、尊重、同情、关心、信任的关系。学生完全可以对教师在班级管理或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提出改进意见。教师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师生双方始终保持交流和沟通,学生的意见可以被听取和采纳。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呼唤教师蹲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声音,用真诚和爱心托起学生的明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三、创新班级管理制度
(一)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
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班集体建设,不仅是教师的事情,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单纯依靠自身的努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现实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生迟到、上课吃零食、不专心听讲等行为依然存在。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教师制定班规来约束学生行为的做法是不够的。良好的班级秩序,需要师生的共同维护。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明确赏罚措施就十分有必要了。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共同遵守的班级常规。制定班规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他们通过制定班规班纪,反思和明白了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能够端正对班规班纪的认识,不再片面的认为这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行为约束,而会理解班纪班规是大家应该时刻遵守和维护的行为准则。
(二)班级管理以服务为主,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也发生了变化。班级管理不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通过管理更好的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管理看成是一种服务,小学班级管理不再是强力控制或命令式的,而是以服务性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小学生不会在班级管理中感受到恐慌。其次,在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小学班级管理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从长远考虑问题。这种管理理念之下的教育,应该更多的赞扬和激励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加关注,帮助其树立信心,找到闪光点,实现个性发展。
四、建立客观、公正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
过去的小学班级管理评价,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定性评价,考试成绩往往被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方法,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不仅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同时,学生作为
学习的主体,也有自我评价的权力。客观、公
正的班级管理评价体系,也呼吁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合。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充分的尊重这种差异,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表现,本着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这种评价体系促进下的班级管理,才有可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以生为本”。
五、身教重于言传
如果说师能是教育发展之本,那么师德便是教育发展之魂。班主任要以身教感染学生,以善举感化学生。言传固然重要,但身教远远重于言传。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以真善美教化为主。市场经济或多或少已冲击到孩子幼小心灵,他们有的对生活中真善美显得麻木或懵懂。例如,当发动学生捐款时,自己首先要带头表率,让善爱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目中发芽开花。可以和学生一同打扫卫生,让自己勤劳的火炬温暖孩子的心灵。不能看低这些小的举动,这些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当然,也要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让正义之光照耀孩子们的心灵,他们终生会为此受益无穷。
陈岩
2013年4月6日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班级小组建设、管理及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班级小组建设、管理及课堂教学
一、班级小组建设
我认为,一个班的班级小组建设是否完善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那么,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建设呢?
本人认为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也就是说使每个小组里的成员存在着各种差异)所以我在划分小组前,事先搞好调查,求助于班委同学甚至是普通同学,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求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得到详实的资料,才来组建小组。这样组建的小组才会使他们互相学习、补充、改进。也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呢?以本班72人为例,介绍一下怎样进行分组。
首先明确全班应该分成几个组,本班72人,分成9个组,每组8人最为宜。如果分组多了,就有可能出现以下几个弊端:
1、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学生必定是少数,如果分组多了,有的组就无法选组长,或者选不出好组长。这样,小组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2、我们农村学校学习好的学生不多,如果分组多了,有的组就无法选学科组长,或者选不出好的学科组长。比如一个组最高数学成绩是50分,但你也不得不选他当数学学科组长,可50分成绩的学生当学科组长能带动全组的学习积极性吗?所以,首先要明确全班应分成几个组。组数明确后,必须先选组长,拿本班来说就必须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但学习成绩不一定较好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以及组员(6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男女比例要适当,为何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其次,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于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于形象思维,在学习上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当然,这一点也视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让组长明白他的职责是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专门的作业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2.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组名由小组讨论确定)
3.根据成绩,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我们班是将小组成员按学习能力从高到低划分为1-8号。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比如在合作探究中小组长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安排小组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展示,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4.各小组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纪律,学习完成情况、出勤、个人卫生和小组卫生,两操纪律,营养餐纪律等方面制定一个简单的组规,甚至可以有组歌。根据组规进行小组任务分工,在分工上必须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长要随时检查本组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做好记录,做到日日清,并把一周以来本组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在下周班会课上对全班汇报,好的方面让其他组学习,不足之处当着全班提出整改措施和承诺整改时间。为了督促各组开展工作和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可在班上设立班务协调小组,班级之星评选小组,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学习监督小组,纪律监督小组,卫生监督小组,安全信息及红黑点记录小组。这些督查小组根据各督查小组职责对全班以及各小组进行督查。
5.制定小组的共同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才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了动力。所以制定小组共同奋斗目标很有必要。
6.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
在共同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每个成员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在以上的几个步骤解决完后,就要建立小组内的互相合作机制,这个主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与快乐,要学会帮助他人。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完成这个步骤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7.建立小组激励机制
小组及小组成员,只有在小组激励机制的驱动下,才会有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才会相互帮助。(小组激励机制可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而定)
8.定时定点召开班委会,小组长,学科组长会议
教师抓好班委会,小组长,学科组长,定时定点召开会议,一切任务由他们落实,并在班会课上公布。班主任有必要进行强调。
9.定期对小组及小组长进行评价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督促,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从学生内部和外部对其进行激励的激励措施。我们班的评价方式是小组课堂评价和小组日评价以及小组周评价。
(1)小组课堂评价
每节课结束后进行小组互换评价,各小组长记录好每节课你所评价的小组的表现情况和得分情况。
(2)小组日评价
每天课后督查小组对今天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值日班长记录好每天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3)小组周评价
定期对小组长进行评价,一般为一周评价一次,只要一周之内认真负责的小组长都有奖励。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当然奖励也分等级;根据小组长的学习效果和组织工作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并进行奖励。奖励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
10.制定小组奖励制度
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实施小组奖励策略,需要定期对小组表现进行汇总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小组总体评价最好是每周一次,内容包含这一段时间内各科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纪律、卫生、两操、营养餐等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于小组奖励,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唱组歌,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例如在班级设立“明星小组”“准明星小组”、“待优小组”或“反思小组”,根据班级各项累积评价得分为评价依据,为明星小组颁奖,奖品可以由反思小组提供,也可由班级提供,还可以由班主任提供,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对优秀小组精神上的鼓励和表扬,可以为优秀小组集体合影在班级之星栏张贴表彰,给与他们荣誉。深入到“待优小组”和“反思小组”中去,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并给予帮助、监督,争取下周打个翻身仗。
在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和进步大的小组进行奖励,促使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所有科任老师都参与班级管理,坚持的原则是成员能做的事组长不做,组长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科任老师不做,科任老师能做的事班主任不做。
2、在课上,教师要用赏识的语言来激励学生
比如用“试一试”、“说一说你的看法”、“错了没关系”、“你回答的不错”等语言来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自己的疑惑,从而达到对问题彻底的理解。
3,老师要注意课堂设计
课堂一般情况下分为四个环节:一是明确目标,目标无论是呈现在黑板上还是呈现在学案中,作为老师来说在上课开始时要明确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结合学案和教材先自学,若遇到困难可以和小对子进行交流,也可以小组内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研究。若是还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因为老师是始终巡视在各个小组之间的),至于选择哪一种方式,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的进行选择。
三、课堂教学 要有效地实施五〃三课堂教学,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要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帮助者等,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承式教学。结合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以及我校五〃三课堂教学法,我的课堂教学分4步:“先学后教、展示提升、当堂训练、归纳小结”。下面就这4步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1、先学后教
指的是学生先在课前预习教材,完成学案,也就是独学。课上,花3分钟左右对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老师检查学科代表和学习委员的,学科代表和学习委员检查各小组长的,小组长检查本组组员的,并分层次对未完成学案的学生进行指导。也就是结对子学。完成此环节后,老师在花10分钟左右对学生易错题,重要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
2、展示提升(大约需要20分钟)
指的是完成先学后教环节后,在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问题探究,寻求解题方法和技巧,使问题得到解决。然后老师在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安排展示对象和展示方式。如基本概论和基础知识让7—8号学生进行口头展示。同一问题可以展示4-5次(4—5次口头展示的目的,是让学困生能基本听懂),综合性试题,比如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几何证明等,可由2-3名基础较好的学生,如2—3号进行解题思路口头分析,然后由4-6号进行书写展示及讲解。讲解不到位的由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点评或补充。
3、当堂训练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就对全体学生进行当堂训练。其目的是通过每节课的练习效果,可以将当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的信息及时整理,这些反馈信息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及时了解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现象,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解决,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普遍问题及典型问题,可以在课上抽出时间统一处理。使学生将每节课的知识学牢固、学扎实,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4、归纳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结束前的又一个高潮,其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转化为自己的学习品质。既有利于将本内容系统化,又能检验学生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的引领与互评、补充完善使教材中的知识点内化成学生的知识,并在升华过程中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课堂结束前进行归纳小结很有必要。
四、班级管理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处理
1.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
首先,老师必须分析学生不学习的原因,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没有主动性,做事拖拉、早恋、不听话,固执任性、学习基础差,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缺乏自信心、没得到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心,感觉不到班级的温暖、沾染如道德之类的不良习惯等,找准学生部学习的原因后,老师就要对症下药,给学生作思想工作。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爱我的,关心我的,老师没有放弃我。光作思想工作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监控,观察学生是不是已经转变学习态度。如果学生没有转变学习态度,老师必须继续作思想工作,必要时可以请家长协助。
2.学生爱违纪怎么办
学生违纪分两种,1.课上学生违纪,2.课后学生违纪 学生在课堂上违纪的原因
(1)老师和学生缺少沟通,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感,有意找茬儿.(2)老师的课堂组织枯燥无味,呈现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是这两点,老师就要改变一下自己。(3)学生自身因数,对这一点我们要明白,学生是一个有感情、有需要、有尊严并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的人,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误,难免有缺点。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从情感和人格上随意损伤他们,可能会适得其反,违纪现象会更严重。
课后学生违纪 课后学生违纪一般都表现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老师就必须视其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这里以我班一件同学之间的纠纷为例介绍一下,2013年10月16日中午,3个女同学跑到教研组办公室告诉我,有几个男同学不尊重她们,了解后我发现情节比较严重。于是我就问,你们希望我怎么处理他们,3个女同学都说,只要他们知道错了,以后不再犯,给我们道歉就可以了。我说要想以后他们不再犯,而且能从心里面真的认识到错误,真心实意的给你们道歉,你们必须按我的要求来做。1.在形式上我要严惩他们,你们为他们求情;2.我要给他们家长打电话,你们也要为他们求情;3.我让他们背着书包回家,你们还是要为他们求情。就按照这一规则,整件事处理的非常圆满。事后谁也不记恨谁,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比以前还要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也很明显。所以,老师要视其矛盾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3.学生不完成学案怎么办
不完成学案的学生一般是学困生。所以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困生学习,把知识让学困生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困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学习,反而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2.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让他们感觉到班级的温暖,老师的关爱。3.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4.老师的学案难易要适中,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4.学生不上台展示怎么办
首先,老师必须先分析学生不上台展示的原因,原因一般有三点:1.不能完成任务、2.不愿意展示,有的学生认为上台展示是好表现,所以不愿意展示、3.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怕出丑。找准原因后,老师就要想办法解决。就以我们班王珊同学为例来说:初一下学期分到我班,各科成绩都不错,总成绩是班上第二名,但两个星期过去了,从来不上台展示,我经过了解发现,导致该同学 不上台展示的原因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心理素质差。于是我就让她到黑板上去做题,做完题她马上就想走下讲台,这时我说“等一等,你的第一步是怎么来的”,她就解释,开始声音很小,我说“你能不能大声一点,我听不清楚”,于是她的声音大了很多,解释完第一步,我问学生“同学们,王珊同学的解释你们听见了吗”?学生回答“听见了”。我又说“她说得好不好”?学生说“说得很好”。我说“那我们应不应该给她掌声”?这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说,“你看,你的讲解很不错,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继续往下讲.”可她还是没有勇气。我说“好,那你解释一下你的第二步是怎么来的”?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她把整个题全部解释完,实际上,是完成了展示。同学们又一次掌声。第二节数学课,我刚把问题抛出来,还没有来的及等小组讨论,她就说,老师,我来展示。按常规是要先进行小组讨论,可她第一次主动,我不能打击她的积极性。我说好。就这样,现在她在班上成为一个活泼开朗、大方的学生。所以我认为,老师要分析学生不展示的原因,找机会用语言和行动耐心地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评学生。
5.班干部、小组长不得力怎么办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以及从中挑选出来为班级服务的核心成员。因此,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认真选拔、任用、培养班委成员,形成强有力的班委,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拔班委成员,又该如何进行班委队伍的建设呢?
一、必须明确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当好班委?1.受得委屈,耐得辛劳; 2.有管理能力; 3.有人格魅力; 4.凡事能以身作则; 5.有正义感 ;6.热爱集体、乐于助人;7.认真细致、胸怀宽广等等。那么中途发现某个班委不胜任,你会怎么处理?对个别学生不能胜任工作的,先是进行引导和培养,一方面要他自己多学习多思考,二是组织学生干部对他进行帮助,三是尽量找机会锻炼他,一般情况下不轻易换人。除非情况特别特殊者。要换也要给他找一个恰当的机会,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违纪,都要巧妙地换人,这是我的看法。当然,我先进行培养和训练之后仍不能胜任的,会找机会换掉,但不能伤了他的自尊。
6.小组合作不到位怎么办 首先老师要明确小组合作不只是课堂合作,还有课后合作,所以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即实行“加减分制度”,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小组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都不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差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所以在小组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发挥好班主任的作用,一个班级的小组建设是否成功,与班主任有密切的关系。其次,各任课老师在搞小组重建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各个小组,发现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例如,当任课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本节课上不太积极时,课后要及时组织这个小组,提出其在本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调查原因,如果是因为老师的缘故就要立即想办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克服,以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如果是小组自身的原因,就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和他们一起商量提出改正的办法并明确本小组以后努力的方向。因此,小组的建设是整个作业组的系统工程,而不仅仅是班主任工程,只有作业组各个教师同心协力,才能真正将小组建设好。另外,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和科任老师交流,了解班级近期存在的问题并群策群力商量提出行之有效解决的方案,使小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小组整体偏科等)能尽快得到解决。
第五篇:新课改理念下班级管理探究论文
摘要:信息时代来临,社会经济发展日益迅速,决定着教育教学必须进行重大的改革,即:教育观念创新。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创新的发展轨迹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新课改;班级管理;柔性管理
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创新教育的开展情况。就目前的教育情况而言,还存在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硬性的班级管理等情况,片面追求成绩、追求升学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各个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重视班级管理。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谈谈新课改理念下的班级管理。
一、秉承柔性、开放管理理念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单位,因此,想要真正意义上开展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理念,其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教学观等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传统班级管理的任何事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围绕教师开展的,学生是被动的执行者,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在于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凸现,教师也应以学生的思想为转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目标来构建教育方案,以学生的综合技能、综合素质培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真正以服务学生为基础来管理班级,借鉴柔性的管理方式,凸现柔性的管理理念。这里所说的“柔性”指的是:价值的导向功能、信念的支持功能、情感凝聚功能。同时,开放性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依附学校的开放环境,即:学校对外开放、对学校内部管理组成部分开放、对学生开放等。力争构建开放式的管理、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班级管理作为推动学校教育有效发展的动力和“标杆”,必须关注、了解、认知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动向,进而调整、完善班级管理理念,确保学校教育工作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创新教育理念、工作方式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是学校领导者的得力助手,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学校与社会、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传统教学理念中,班主任一般都是以教学为主,同时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其职能单一,主要以“管”为核心,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某些学校而言,班级的综合成绩与班主任的绩效工资考核挂钩,迫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严厉、硬性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开展创新的班级管理,由“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三维一体化”来创新班级管理。即:采取学校、教师、家长集中管理学生的方式,诸如:定期开展“家长、教师”交流会,便于教师和家长交换意见或建议,进而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管理形成统一、一致的管理方案。再如:成立家长中心,涉及到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的班主任做接待,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对学生充满信任,进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完善学生的管理形式,调动学生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再如:制定家长邮箱,学校可以为有信息技术条件的家长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运用高科技、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家校沟通,有利于家校合作管理学生的持续发展。对于没有网络的家庭来说,可以让家长以书面表达的形式与教师进行沟通,这两种形式可以将家庭和学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班级管理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构建人本思想的班级目标
班级目标是学生奋斗的方向,是班级成员的纽带,是推动班级发展的有效动力。同时班级目标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班级建设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对学生也有着激励的作用。因此,构建班级目标应结合人本思想,即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状况、个性特征等实际情况,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这是我的目标,我一定要完成。对此,班级目标在构建时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进而制定合理的、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目标,激励学生。
(二)构建人本思想的班级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实施人文教育理念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倡导发扬民主、凸现学生礼仪、映射人文关怀的准则,为学生构建最理想的班级制度。其内容应以人文化为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师生共同构思内容,共同研究决定制度条约,进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此,应注意的是:第一,班级制度的内容涉及不能太绝对,允许学生发生“意外事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践、探究;第二,制度的规定、内容等要以“导”为主,“约束”为辅,引导学生对于错误行为进行改正,重视对学生人格、信念、道德规范等的引导,凸现柔性的班级制度,以尊重为基础,以理解、沟通、引导为途径,以育人为目的,力求建立团结、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总的来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发展,教育改革需要一个创新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支撑和确保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其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是实现新课改的关键之一。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班级也是由不同学生组成的。班级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子系统,实际上是“生—生”管理,作为教师应清楚地认知到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新课改理念来管理班级,从根本上强化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岩,王萍.班主任与班级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5-70.[2]李太平.班级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