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规为本,改革取胜—关于新课改环境下班级管理几点感悟与探讨
常规为本,改革取胜
——关于新课改环境下班级管理几点感悟与探索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在国家推行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实施者应充分运用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价值观念来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创设一种新型、适用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那么,应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班级管理呢,近一年来,我在以下二个方面做了些许的探讨与实践:
一、提出了班主任工作的“诗化管理”概念,积极开展诗化班级管理探索。
此所谓诗化管理,是指以诗一般的语言与方式方法,营造出一种诗一般的环境与氛围,去塑造学生诗一般美妙的心灵与情怀。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曾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一直处于僵化的状态,教育方法缺乏满园春色的诗意,不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面对的教育都是空洞的说教。新课程改革以来,社会越来越提倡人文化、人性化教育,关注儿童良好个性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整个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教化作用。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本土壤,诗意的班级应该是塑造学生心灵的绿色环境。而诗化班级管理,便是融化学生孤傲的灵魂、装点学生心灵天空的生命原动力。
台湾著名学者、诗人余光中先生也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心”。而诗意班级的创建,不仅需要班主任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学生及家长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知道科任教师以及学
壹
校需要什么样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也就能够换来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诗意班级的创建,需要班主任有“服务意识”,懂得放下架子,和学生做真诚的朋友,竭尽全能为他们服务。与此同时,班级诗意的营造,可以让师生在“诗意交往”中品悟“交际幸福感”,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诗意地生活,描绘出自己多姿多彩的诗意人生。目前,已出版专栏二期。
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用诗歌提出希望。
学校生活本来就是充满欢乐和富有激情的,如果能随时随地地指导学生用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用诗人的身份去体味生活,用诗的形式来表现生活,我们的生活便真的诗意盎然了。新学生报名第一天,在介绍学校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后,我常常会赋诗一首,以壮其志:
“来八中即为家,老师学生个个佳。教学相长共受益,人人都把我们夸。”
与此同时,我还会将我过去写的一首新诗送给每一位新入学的同学,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校情结与意识,诗文如下:
《无
题》 在这春风又绿的人间天堂
湖南新邵八中 是莺飞草长的和风胜景里 那朵为您盛开于素质园圃里的早春之花
点缀着人们心中的盈盈绿意
在这“当春乃发生”的好雨时节
湖南新邵八中 是悠长恬静的江南雨巷中
贰
那把你我共撑的油纸伞 飘逸着紫丁香的亘古的梦幻
在中考之前,学校常常会进行中考动员,我往往赋诗一首对学生予以鼓励。
“面对中考意如何?寒窗苦读多艰辛,此后更须多努力,播种希望结硕果。”
此外,以往每到高三临近毕业时,大家畅想着今后的生活,也为即将到来的别离而伤感,个个都忙着写留言。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要我赋诗一首,以壮行色,我仿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下了毕业赠言:
“相处时短情意长,鸿鹄展翅万里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海角若比邻。”
二、用诗歌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考试结束后,我针对个别同学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考试作弊以及学习自觉性不如以前,不交作业、抄作业的现象大大增加等不正常现状。我除了在班上严厉地批评了这些不良行为,并告诫大家:
“考试诚可贵,分数价更高。若为真知故,二者皆可抛。”
三、诗歌沟通感情。
常与诗相伴,学生会渐渐远离庸俗,亲近高雅,心灵在熏陶中得到净化。所以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能够用诗的时候尽量写诗。圣诞节到来之时,我写了一首诗祝大家节日快乐。
“圣诞老人乐呵呵,驾着马车到处游。串串祝福送大家,人人不忘争上游。”
有一个叫杨烽的学生,比较聪明,也比较顽皮。由于他的懒散,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我在他的作业本上给他写了几句话:
“勤奋伴刻苦,基础打扎实,成绩上升日,洋洋得意时。”
他看了后也写了一段话:老师一番好意,杨烽不敢忘,可惜马儿太
叁
野,恐怕有负希冀。
为了坚定他的信心,指出他的问题,我又写了一首诗:
“天道酬勤是古训,野马也有大智慧。我愿杨烽多抖擞,早日成才报春晖。”
也许是想拿最好的成绩给家长和老师看,也许是到了该懂事的时候,这以后的他好像换了一个人,成绩也很快赶上来了。
还有一个学生陷入了早恋的困境而不能自拔,看到他的成绩一步步往下滑,我给他写了一首诗:
“天涯处处有芳草,纯真感情珍藏好。少年分心度光阴,老来无为徒烦恼。”
看了这首诗,他写了一封信给我,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认识到继续下去的危害,也明确了当前的奋斗目标。
班级管理中的诗化教育,避免了长篇大论的陈词滥调,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了他们的浪漫情怀。他们把老师当做朋友,并时不时地模仿着写上几首诗,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高尚的情操,还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二、将新课改理念融入班级常规管理中,推行小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学风与班风。
我深知,常规为本,改革取胜的道理,管理随意且没有常规的学校是不可想象的,固守常规没有创新的班级也是无法发展的。为此,我在新学期中,借鉴学校正在实施的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做法,将新课改理念引入班级日常管理中,创新管理机制,着重就课堂纪律、自习课纪律以及日常班级管理等领域推行小组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在全班推行常规管理小组长负责制。由各小组长自行负责本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到学生中存在的侮辱老师、打架斗殴、打牌赌博、抽烟、嚼槟榔、夜不归宿、上通宵网、喝酒等日常不良行为的约束,肆
小到包括迟到、早退、讲小话、打瞌睡、听MP3、玩手机、看小说、随意说笑打闹起哄等在内的课堂和自习课期间的组织纪律的维护,全程由小组长负责,逐项登记逐项扣分,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引领带头作用,形成小组合力。并由此培养全组同学的团队协作精神,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
二是,实行小组间比纪律、比学风日常管理小组建设周竞赛评比活动。由班委会成员会同各小组长制定《新邵八中高一303班班级学生行为考核综合测评实施方案》,并据此出台了《新邵八中303班班级常规管理小组建设方案》,形成《新邵八中303班常规管理小组建设奖励资金发放方案》、《新邵八中303班纪律登记代码》、《新邵八中303班违纪扣分与奖励统计册》、《新邵八中303班常规管理小组建设资金发放表》等四个配套文件,使日常管理小组建设周竞赛评比活动既能真正落到实处,又能对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促进良好班纪、班风、学风的形成产生最大的助推作用。
该竞赛每周一统计,每周一公布,对周内表现最好且扣分最少的小组被评定为“文明小组”予以现金奖励,每个小组成员不少5元/人,小组中表现最优秀也是扣分最少的同学被评为“文明之星”,再奖励10元/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学生亲自制定的《新邵八中303班班级常规管理小组建设方案》和《新邵八中303班纪律登记代码》两个制度中的内容涉及到纪律、三操、卫生等三个方面,并细化至开关书桌声音过大、翘凳子,坐姿不正确、课桌上书籍过多,请假上厕所五分钟内,上课乱插嘴,上课戴帽子,上课照镜子、梳头发,损坏公物两倍赔偿,顶撞老师;出操背包、衣冠不整,出操未穿校服,私自调换位置、离位;不按规定打扫、私自调换卫生工作,损坏卫生工具两倍赔偿,上课打扫卫生、倒垃圾等诸多环节,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伍
三是,推行班级请假登记与激励制度。班级针对那些有上进心、有毅力、自律性强,对自身要求非常严格,全期没有请过一天乃至一次假的同学,专门制定了零请假的激励机制,并为此设计了《新邵八中303班请假登记表》,对于全班学生的每次请假进行如实登记。待期末结束时,视班级财力,给予那些全期出满勤,未请过一次假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少于20元/人。
四是,推行学生违纪小组内部处置制度。对于学生中日常不太严重的违纪,实行内部消化处置。由各小组长依据班级集体制定的《新邵八中高一303班班级学生行为考核综合测评实施方案》、《新邵八中303班班级班级常规管理小组建设方案》、《新邵八中303班常规管理小组建设奖励资金发放方案》和《新邵八中303班纪律登记代码》等相关制度要求,负责处置事宜,包括适当的体能运动,在小组内做公开书面检讨等。
此外,小组长还可以针对组内成员中那些表现较优者,能圆满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学习任务、上课积极答题、作业完成工整等的优异同学给予组内口头公开表扬,甚至上报班委会,给予一定数额的现金鼓励,少则1—2元/次,最多不超过5元/次。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方法及模式。只要我们工作以身作则,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就能够开创班级常规管理的新局面,全面实现学风、班风的根本性的提升。
白璧畅昌 2015年1月28日
陆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常规管理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常规管理改革
一、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将学生分成6到8人的学习小组。
2、确定组长:每组根据学习成绩和组织能力选好组长,负责维持纪律、学习分工、作业检查、学习辅导、评价组员等。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指导、使用和考评,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
3、座位编排:既可采取竖排对桌而坐,也可采取传统的秧苗式坐法。
4、组内学习:组内可再分组,各小组按学习成绩进行编号:1、2、3、4„„,按着编号从小到大进行一帮一帮扶,由小组长进行统一检查或者两个小组互换进行检查。
5、各班要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以课堂表现、当堂测试、周清测试、月考期考为主要载体,对小组个体和小组整体进行“捆绑式”评价,培养各小组的团队精神、合作交流意识,真正地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建立多种多样的小组奖励制度,通过任课教师当堂表扬、班级每周评星,学校定期表彰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改革备课制度:
要求教师备《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
1、《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要体现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创新性等原则。主体性即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性即要求《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要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即要求设计供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创新性即要求《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全方位渗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既要吸收传统教案的优点,又要真正区别于传统教案,为导教与导学提供框架、指明方向并预留生成空间。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要体现特色,但都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情,深刻领会教材,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提供适当学法指导。
3、《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内容应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和课后拓展延伸四个版块,并注明课题、课型、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课后反思。在大三维目标下应有分解后的各阶段小目标和相应的教与学的具体达成措施。
4、《课堂指南》式的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和原则是: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议课---主备教师修正---上课教师备课---课后备课反思。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以导入示标、自主学习(充分预习)、展示交流、引导拓展、针对测评为课堂教学主要流程。
1、导入示标:强调教学导入自然、简洁、有效,出示的学习目标要方向准确,要求明确,具体可行。
2、自主学习(充分预习):根据导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自学预习。
3、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教学生的,学生教;需要教师引导、点拔的,教师讲。
4、引导拓展:根据学生展示情况,教师适时引导、适度拓展。
5、针对测评:要求教师要精选练习,做到选题典型、分层要求、有的放矢、考查全面、题量适当。
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可在同一节课上体现以上全部环节或分别安排预习课、展示课和巩固测评课。原则上要求一节课上学生展示交流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
四、改革坐班辅导制度:
加强坐班管理,科学安排坐班,将晚自习改为预习指导课和反馈巩固课。原则上语数外每天安排一节晚预习课,初三理化上课头一天安排一节晚预习课,其它学科在课外或上课时安排时间进行预习。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在每天的预习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充分预习,预习提纲可印发至个人或小组,也可板书在黑板上,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教师适时引导,为第二天的展示课做好准备。上反馈巩固课时,要求教师选择典型习题,做到以点带面,以一当十,投放精准,有的放矢。预习题和巩固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现有资料进行筛选,也可由教师收集布置或印发。
五、改革作业制度
:要求作业设计要突出针对性,体现有效性。教师要精选练习,做到选题典型、分层要求、有的放矢、考查全面、题量适当。
每节课(或每个知识点)作业应设计三套:课前预习作业、当堂检测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形式可以是说、唱、画、舞、演、奏、记、背、默、练等。内容上要注意难度梯度,明确分层要求。作业完成和批改要强调时效性,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进行订正后的针对性强化训练。文科教师要利用早读时间对背、记、默作业进行有计划的抽检过关。
各年级要有周末作业,由同级同科教师分章节分层次设计、印制并分发,于下周学生返校的第一时间检查,确保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作业。
六、改革考试安排:
科学合理安排各种考试,突出考试的检测反馈和督促激励功能。
学校统一安排月考和期中期末大考,每次大考由教研室、教导处进行成绩分析和反馈通报,表彰优秀学生、优秀小组和优胜班级。
单元检测由同级同科统一安排。教师可根据学情对试卷进行灵活处理。无论何种考试,要求精批精评,部分面批面评。
七、改革课外活动制度:
树立课外是课堂的延伸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课外生活的引导。政工处、团支部和教研组要根据课改要求不断完善制度、方案、计划,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组织各种活动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小组和班级的考评,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生活共同体的建设。
八、改革教研制度:
高度重视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效果决定课改成败。要深入开展教学研讨,大力推进校本研训,积极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坚持每周培训制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完善教师业务培训考核制度,做到教师人人参与,个个重视。特别要注重新课程知识学习,提高教师课改知识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九、改革班级管理评价制度:
1、重视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学习常规制度》,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2、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应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成长”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十、改革督导检查制度:
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改工作进行检查、通报、督导。要求——
1、每周检查教师导学案备课情况,并对照检查导学案落实情况;
2、每周检查教师作业设计和布置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每周按计划进行业务培训,搭建课改交流平台;
4、每天随堂听课,检查教师是否按课改要求进行课堂教学;
5、每天检查晚预习和早自习情况;
6、经常和教师交流,发现课改问题,推广成功经验;
7、经常和学生交流,倾听学生心声,改进课堂教学;
8、加强校园课改文化建设,创设有利课改环境;
9、组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验评小组,强力推进课改;
10、及时修订、出台、完善课改相关文件、制度,细化、实化教学管理。(作者:瑞金市合龙初中 曾石生)
第三篇: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使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
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王钰元
内容提要:课程改革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阳光、科学、艺术地班级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增长学生见识,锻炼学生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以便培养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
关键字:以人为本 自主管理 班级文化 创新育人 特色育人
作者简介:王钰元,七台河市第六中学教师,青年教师,初级职称,在研课题名称《强化学组建设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主要业绩:东北三省八届年会论文一等奖,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地理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个人全能二等奖,教学设计二等奖,说课一等奖。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但学科教学有了重大变化,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了一番新的天地。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树”字,明确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走特色管理、阳光管理之路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智慧管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体验集体生活中的喜悦,主动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和谐的师生交流中,温馨的班级环境下,绽放阳光的花朵,使学生真正的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达到新时代阳光育人的要求。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特色班级管理,阳光班级管理呢?
一、以人为本,情智育人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因而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中,对形成有特色班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全面而和谐的素质、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总之,教育要力求将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可见,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要看重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它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尤其笨拙或调皮的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帮助与鼓励,即使是一个眼神,一句带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轻微的亲昵动作,都会使他们难以忘怀。
其实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一个“爱”字,即关爱学生。教师关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特别是后进生可能受到冷落、歧视和排挤。教师更应对他们加倍关心、爱护和帮助,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使之树立起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以人为本,情智育人。
二、自主管理,和谐育人
所谓自主是指在规范,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凭人为的外力作用,主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自主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智慧管理上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在班级理念上,我还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让每个学生自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同学当自己的对手,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通过这样的竞争,优等生更优,基础薄弱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进步也较快。除了个人竞赛,我在班上还实行“一帮一、一盯一”、“最佳表现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分别对得分最高的、竞争最激烈的、小组最团结的三个小组进行奖励,鼓励其他小组都朝这个方向发展,并帮助尚需努力的小组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另外我还坚持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先民主选举常任班委会。选举要经过“自我推荐”、“竞选演说”、“群众投票”等程序,这是给学生提供的第一个实践舞台。在“竞选”活动中,不少同学表现了不凡的才能,提出了许多很有创见的“施政”措施。第二步是由常任班委会成员轮流主持一段时间班级工作,为大家做个榜样。第三步是以学号为序,全班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天值日班长。常任班委要帮助值日班长工作。值日班长根据班级的整体计划,提出一天的任务要求,督促检查全班的生活、学习、纪律、卫生、体育活动等,还要填写班级日志,总结一天的工作,提出明天工作的建议,并和第二天的值日班长作好交接工作。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了遵纪守规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培养了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班主任要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三、营造氛围,创新育人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四、创建文化,特色育人
新课程理念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气氛、审美情趣等。它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弥散于学生心中,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它是“无声的润物”,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是班级这个“小社会”角落里的“社会环境”,影响并制约着每个学生及整个班集体的发展趋势及学习前景;它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又有其独特的性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它又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体现出来的,例如墙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环境布置等。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五、引进资源,共育新人
新课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社会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步建设,重视课内课外多种学习途径的结合,重视学校课程和更广泛的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新课程下,随着课程结构的调整,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将更加广泛地受到学校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管理,而是需要敞开大门,加强与学生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有力支持和配合,使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将封闭管理和开放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因为,新课程强调知识的主动生成和体验性知识的获得,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来源也越来越广,而各种信息良莠兼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更广泛的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而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具有两极性。要使家庭和社会都能保持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形成教育合力,即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 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在三者协调统一。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班级管理是一个不断时间和发展的过程,在班级管理建设中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扮演好自己在教育舞台上的角色,给自己定好位,用我们的爱心去教诲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的情智去培育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的热情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星空。相信今日阳光的管理,明日一定能绽放出绽放阳光的花朵。
参考书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班主任工作》 贵州教育(半月刊)2005.2 3.《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王艳艳2005年6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第四篇: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下)
(三)重建地方政府及其环境行政
地方政府的建制可以溯源到1852年宪法,依照该宪法设置了6 个省(后扩展为9个)。省制实行了20年后被废除,原因有二,一是省政府规模太小不能很好地集中财政资源促进 经济 发展,二是省政府所辖甚广不能代表分布在 农村 的小群体居民们的利益,而众多的、散状居民群体分布正是当时新西兰典型的 社会 结构特征。
1876年地方政府体系重新建立。省制废除后,新西兰模仿英国的地方政府体系建立了郡、市、城区为一体的地方政府。随之,又附设了一套行使特殊职能的政府组织,如防虫害委员会、港务委员会和电力委员会。通过不断的分解设立,地方政府的机构日益庞大。19世纪晚期,地方政府机构的总数为450个,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已达到了1000多个,虽然几次尝试建立强有力的中层地方政府以使地方政府体制更合理,但都不成功。
至1984年,地方政府体制出现了一些 问题。无论精简机构的改革怎样努力,新西兰仍然存在着近700个地方政府机构。宪法所赋予的权力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中,地方政府几乎无权监督中央政府的权力。中央集权的一个后果是,政府的服务总是以如何行使好自己的职权为出发点而不是首先想到公众的利益,因此政府的服务流于形式,政府漠视民众的需求。中央集权还导致了国家高度介入经济,这已成为80年代新西兰改革的一个主要关注点。
80年代行政改革开始以后,地方政府改革是一个重要的 内容。此项改革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重新创设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因为它完全抛弃了原有的行政框架,而从重新制订地方版图的依据、重新划分地方行政版图开始,进行了全新的、彻底的地方行政的建设。
1.关于地方行政版图的划分依据
(1)有利于利益不同的群体的协调;
(2)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传递的效能;
(3)尽可能有利于人口普查;
(4)尽可能接近地理上水流域的分布。
2.关于地方行政区划
在地方政府委员会还在 研究 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候,资源管理的立法改革就已经在进行了,这两项改革的互行有助于资源管理行政的建设。根据地方委员会最后做出的行政疆界划分,新西兰设置14个区域辖区,即区域政府,区域辖区的区界直接与水流域界限吻合。地方委员会认为,水流域分布应当而且已经成为新西兰行政区划的基础,因为对 自然 资源(如水、土地、海洋、大气)所进行的管理,或者对自然资源所进行的其他支配活动,都必须结合自然分布的状况。
与14个区域辖区同时建立的还有72个区地方政府组织,即市或区政府,它们是根据“不同利益群体”而作的划分。
3.关于现行行政区划的评议
首先,对现行区政府和区域政府的设置存在争议。在疆界确定后不久的一次民意测验认为,过大的区域辖区不大可能实现对不同利益群体实施行政管理,因而有人主张将现有的区域政府一分为三。
其次,依据水流域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域也存在异议。与地方委员会的意见相反的观点认为,此法既不符合不同群体利益,也不适应生态的现实状况。水流域界限划分法与环境生态管理最不协调的该属海岸带管理,因为海岸带界线模糊,管理的重点各异,相邻区域管辖权复杂;而新西兰又是一个岛国,此法没有兼顾这个地理特点。
再次,行政区划中的群体利益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追求行政区划的空间合理性与兼顾利益不同的居民群体的分布往往是格格不入的,故而还引发了广泛持久的疆界争吵。群体利益上一个典型的问题是新西兰政府与土著毛利人的关系。毛利人想借这次行政大改组恢复其在中世纪英国殖民统治中失去的权利。总之,虽然行政改组努力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可无论从地方政府重组过程看还是从其结果看,在对不同群体利益重视的程度上并不均衡。
即使存在上述对地方行政区划改建的批判性评议,但普遍地还是认为 目前 遵行的行政区划大致上还是与环境生态管理的需要相协调的。
(四)《资源管理法》
1.目的和原则
《资源管理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几乎涵盖资源管理各个方面的总括性法案,而且它的立法目的立足于“可持续管理”。1984年立法改革初始,新西兰一共有100 多个环境和资源的 法律 法令。法律所设的重叠繁冗的管理使资源管理和利用的许可过程变得拖沓而费时。立法的缺陷,再加上已经展开的行政改组(尤其是行政改组中重要的资源管理决策权的转移),使得资源管理立法的改革呼之欲出。基本上说,资源管理立法也应当与地方政府改组同时进行和完成。
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建一样,追求经济效率和以市场为主导的思想贯穿了资源管理法改革的始终。最初,财政部倡导的自由市场路线占了上风,几乎每一步改革都要反映自由市场的精神。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主义者积极的宣导,改革最终放弃了过分市场化的做法。
《资源管理法》共分15章。第二章是争议最大的,规定了法案的立法目的和原则。第二章的重点是第五节,开宗明义宣布法案的立法目的是实现自然资源和物质性资源(注:物质性资源,physical resources,指供人类生产和生活之用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这里可持续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自然资源和物质性资源的使用、开发和保护,使其能维持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良好发展,满足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需要,同时:
(a)实现自然资源和物质性资源的永续利用,使其能满足下一代的合理需要;
(b)保持大气、水、土和生态系统作为生命支持体系的功能;
(c)避免、补救或减轻任何开发活动所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注:原注③⑨,rma,supra note 4.at.ⅱ。15.)
第二章的立法也认可了法定的“国家重要情事”,认可了《怀特基条约》-这是毛利人和英格兰皇室在1840年签署的基本法律文件。
2.责任的转移
rma 一个基本原则是有关资源利用的决策应取决于受这些决策影响最大的公众的意愿。地方一级的许可授权要重视区域的差异性,要给予公众按照自己独特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状况计划资源管理的选择权限。(注:原注④②,cocklin furuseth.supra note 7.,at 165.)立法规定了区域和区政府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区域政府负责水、土壤保护、海岸资源(不包括渔业)、地热资源、大气质量、自然灾害和有害物的管理。(注:原注④③,rma,supra note 4.art.ⅳ。30.)区政府(市和城区政府)负责土地利用和噪声控制的管理。
实现法案目的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是制订区域政策公报(regiona-l policy statement,rps)。区域政策公报是一个综合区域资源环境管理的文件,它旨在通过阐明区域环境管理的目的、政策和 方法 以达到区域自然资源和物质性资源的全面管理(注: 原注④⑤,rma,supranote 4.art.ⅴ。59.),是可持续管理的立法原则在区域一级管理上的具体演绎。立法同样要求制订区域计划(注:原注④⑥,rma,supra note4 art.ⅴ。59.),借此区域政府明确各项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方法。
区政府同样要求制订区计划。区计划必须阐明重要的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方法。区计划不得与区域政策公报或区域计划相违背。
3.环境后果评价(assessment of effects)
《资源管理法》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控制的对象是开发活动所造成的后果而不是开发利用活动本身。这也是有别于以前计划法的重要之处。后果(effect),根据第一章第三节,指的是:
(1)任何正面的或负面的后果;
(2)任何暂时的或持久的后果;
(3)任何过去的或现在的或将来的后果;
(4)任何可积累的后果,指长时间以后或混合以后在规模、深度、频率上的后果;
(5)任何可能性很大的潜在性后果;
(6)任何可能性很小但潜在性很强的结果。
第五篇:生本教育下班级管理
生本教育下班级管理
吕彩云
从2000年9月到如今,我到奇台三小已经十二年了,在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并没有完整的当过班主任,几乎从事的是教研组长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因此缺乏班主任的管理经验,自从2010年我又重新当班主任,我认为任何工作都是相同的,教研工作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教师能做的事情教师自己做,我们现在的生本课堂教学也是体现了学生自己能学懂得自己学会的理念,所以我就觉得班主任工作 也应该是学生能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做。简单的认为这就是生本教育下的班级管理。过去,我们的班级管理是事无巨细的交待,细致入微的安排,重复着高耗低效的劳动。班主任老师天天忙乎的叫声连天,结果班级管理非常混乱,学生就像一台机器没有自己的思想,老师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就是白纸,老师想画什么,它就应该是什么;学生是水桶,老师往里灌什么,它就装什么;„„(如同我们每个家庭一样,父母勤快了,孩子一定懒惰,父母懒惰了,孩子什么都会干,就像我似的,我的妈妈针线活干的非常漂亮,而我们姐妹三人什么都不会干,就是缝扣子也很难看),而生本教育是真正把学生当做“人”的教育,它的职责就是去
点燃、发动和激扬生命的潜能与动力,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坚持把所有能依靠学生做的事情都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做,去管理
下面就我生本教育下班级管理谈一点自己的管理方法。
一、制定长远的培养目标
就是让学生管理班级的事务,但是作为教育者也要制定有一套学生的发展目标。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不要只顾得眼前的短期效益。接手一年级八班的时候,我就从学生六年的发展着手,制定了一年级八班一至六年级的发展目标,而且这六年的发展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有层次有目标的设计主题,并有计划的实施着。我的培养目标是“让八班成为你快乐的乐园”,我要让学生在六年里感到快乐,幸福。小学毕业,我尽力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丰富的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事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辨析事物的能力,是一个充满自信、阳刚灿烂的学生。我把总目标分解成六个小目标:
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我要让学生感到快乐制定了“让一年级八班成为你快乐的乐园”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想象力丰富制定了“让二年级八班成为你快乐阅读的乐园”。
三年级学生个性差别大、情趣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制定了让”三年级八班成为你自我管理的乐园”
四年级是行为习惯和学习的转折点制定了“让四年级八班成为你追求上进的乐园”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让五年级八班成为你充满自信的乐园”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让六年级八班成为你学会做人的乐园”
以上目标是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下制定的,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中实施去完成。那么首先就要制定出班级管理的制度。
二、班级制度管理重在实用性。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人人都是受管者,生生都是管理者。一年级学生小,还不会制定班级管理的制度,我就和家长委员会协商制定了我们班的班级制度,并经过全体家长通过,是家长也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模式。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三、培养班干部
要想有效实施生本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就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班干部。班级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班干部,但班干部的选举不能继续按照“师本”模式下的老师任命或同学选举再分工,而是应充分信任学生,采用自由竞选方式产生。每个同学都有权竞争职位,先选定自己所竞选的职位,再在竞选演说,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班委。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特别想当班干部,但是作为老师初期一定用心选择得力的助手,这样才能为后面的班干部的工作起到引领作用。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就是一张白纸,所以班主任你怎样培养他就会怎样的去管理班级。因此首先我选择了班
3长郝思嘉,体育委员马文卓,学习委员王玉建超,以及一些小组长。在两年的培养中这些班干部已经脱引而出,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同时还让学生都来积极竞选班干部,在工作走向正规的时候,学生已经知道了怎样进行班级管理了,这时候我就让全班的学生都来竞选班委、人人有份。
目前,我班班干部建制完整,班长管理班级所有事情,学习委员负责学习情况,劳动委员负责班级卫生。体育委员负责整队、两操一课工作,每个课代表负责本学科事务,同时设立了三大学习小组,九个四人学习小组,还有五大劳动小组。大家各行其责,每天按照计划进行早读,课外阅读,打扫卫生等一系列的班级管理事项,如果发现问题有班长和值日班长解决。值日班长协助专项负责人员管理好班级当天的所有事项。比如:早读、做操,上课学习,班级的日常事情,就连在黑板上抄古诗也要由他负责。有一次刘书记说:你们班的古诗抄得太难看了,这就是值日班长写的,我想总有一天他会写好的。
四、班级日常事务管理重在每个人的参与性。
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是班主任最繁琐、最头痛、最易与学生产生隔阂的工作。在生本的理念下,管理的基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立场、想法,就是要把他本身的需要还给他,倡导学生自主管理,真正做到“我的成长我做主”。班级事情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当班干部的欲望,因此我把班内的一些常规事务,如早午读,收作业本、检查卫生、擦黑板、浇花、关窗户等的一些工作具体落实到某一
4个同学,责任到人,让多一点的同学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今年我们班负责地下室和门口台阶的卫生区,我把劳动小组分配成五个小组,小组里的每个同学具体干什么都给他分配好(举例),这样我只是定期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地下室我发现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门口也有专人负责,细心的老师会发现,铁栏下的纸片减少了。如果卫生打扫不好的话,下一组的小组长不接受,这样他们小组重新打扫。所以同学们就尽心尽力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就连我的讲桌的收拾都指定学生来做,让学生自己来处理好整个班级的大小事务,不仅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因此,在进行教室布置方面,我最注重的就是把“我们的班级我们管”这个班干部的具体分工表一定要张贴,谁的责任谁来负。比如有了早读班长的监督,学生开始养成“入校即读书”的习惯;有了卫生班长的负责,学生基本上杜绝了随地扔纸的坏习惯,保证了班级卫生的清洁。
五、量化考核
这学期我对考核进行了改革,将过去的多元评价改为量化考核评价。我制定了三张表格给值周组长,让值周组长将本组学生每周、每天、每时都可以进行考核。只要违规其中一项就减一分,表现好的就加一分,周五班会进行评价。
此外,我们班还有班级文化管理
首先是班级文化阵地建设,在生本理念下让学生自己绘制班级读书小报,自编班刊、自己编排黑板报。这些事项都有学生自己完成。
5另外,我班有自己的微型图书室,黑板文化、走廊文化,就这样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生本氛围。
还有班级学习管理:
班级学习管理重在小组帮学。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基本采取小组形式,学生的学习、探究、交流、讨论活动基本上都是分小组进行的,五、班主任要转变观念
我们的班主任要转变观念,真正以生本理念管理班级。生本教育下的班主任不是真正的不管不问班级了,而是要用一张无形的力统率管理班级,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磁场。
郭思乐教授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心中要有一棵树,并且要明白,树木是自己生长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选一个地方,帮助它生根,而不是钻进树木中干预和代替它的生长。这话形象地解说了生本理念下的教育本质,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把土地还给农民,农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班级管理交给学生,学生就收获了自信与成长,教育就收获了价值与掌声!
当然,以上只是点粗陋的看法,生本教育在我校还刚刚起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并认真去践行,生本教育之树就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