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教师读后感
自从工作后,我发现自己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越来越懒了,越来越没上进心了!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发现自己的知识越来越匮乏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常常给自己找很多的借口,工作忙,没时间!晚上回家后备备课,做一些琐事就很晚了,哪还有时间看书呀!最近,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那就是每两个月读一本书,不管有多忙,一定要坚持下去!从此,不管有多忙,我每天抽出最少半小时的时间来读书!最近我在读《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这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新课程怎样提炼教师的素养;第二章,新课程怎样备课;第三章,新课程怎样上课;第四章,新课程怎样说课;第五章,新课程怎样听课;第六章,新课程怎样评课。
看了怎样把学生教活,其中提到把学生教活很重要的三方面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又思维活动,又数学思考;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我觉得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自主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愿意提问,不会提问。孩子们上课不提问发言,是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结果。课堂上,要让孩子们自主地说要花很多时间的。我为了在课堂上讲得更全面、更具体,害怕浪费时间,常常把本该由孩子们说的东西,我都代劳了!其实这样不利于培养不利于培养孩子们自主提问的意识,不利于提高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对孩子们的发言总是很苛刻,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得完整,并且最好是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不太愿意表达了。要想使学生学会提问,多提问,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我们做教师的就要设计初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认知规律的情境,设计出学生感兴趣,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上,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看了教师应怎样备课、评课,其中的教学反思这一块,对我的影响颇深。根据国内外又关研究成果,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发现问题。教师应关注教育教学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教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教师应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应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
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我要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正确合理地践行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争取让学生学得轻松,获得有价值的知识。
第二篇:《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读后感
《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读后感
自己喜欢读书,这是每个朋友都知道的事情,可是以往读的往往是一些畅销小说,这次能拜读《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100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这本教育教学书籍,说实话开始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可是,看了几篇后发现,这些优秀教师所讲的一些事例平时自己也在这样做,不同的是,他们把它变成了经验并写了下来,而我则只是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互相交流。读完此书,感觉犹如和名师进行了面对面的心灵交流。其中感受最深的是第五章——新课程怎样听课。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
听课,我想作为我们学校的教师,听得很多,有名师指导课,有青年教师汇报课,大家都在听,可是真的到了课后让大家和名师交流课上得怎样时,往往是词穷的,不知该说什么,不知该从哪里开始说。是不是没有体会呢?不是,记得听吴正宪老师的课,听后觉得如获至宝,那种自然的简洁的风格正是我所欣赏的,那种深刻的启示让我至今回味无穷。可是让我说说具体怎样,又说不出什么。现在看了《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的怎样听课一书,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课要这样听。
一、听课准备
以往听课,往往是随手拿一本听课本,到教室才知道今天上的是什么课。对于课的内容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总是一概不知。这样听课当然只能听个大概,对于课本身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有没有突破重点难点更不明白了。
那听课究竟要做什么准备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先了解听的课是什么内容,在此之前有什么相关内容出现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又是什么。其次,我们应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师的设计意图呢?
二、听什么记什么
每次听课,总觉得自己好忙呀,一个劲在记着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有时老师讲得快点就记不下来了。最后完成的听课记录就像是一份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听课应该听什么?记什么呢?我觉得听课应该是对课堂教学方法及效果的一种记录和思索,不应有言必录,而应该选取重点或精彩的内容,言简意赅地记录。如果自己对某一内容有独到的见解,也应该在旁边加以记录,当然如有疑义,也应该及时注明,便于课后讨论交流。这样一来,我们就有话可说了,我们可以说出彩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等等。
三、听后反思
这是听课最重要的环节。
记得学校里的教研员指导课,看看听时人很多,可是一下课,听说要评课,大家都脚底抹油,快速开溜。我觉得听完课,我们可以几个老师一起说说这节课的出彩之处,便于大家借鉴;也可以交流自己对某一环节的见解,交流、互学共同成长。这是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
只要我们带着学习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听,去感受,去反思,相信我们也能听出精彩,上出自己的风格。
第三篇:《怎样教得精彩》读后感
《怎样教得精彩》读后感
一年数学组
曾有人这样形容读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也是教师专业底蕴得以厚实的路径。所以利用假期时间,我认真拜读了校长为我们订购的《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这本教育教学书籍。读完之后觉得收益非浅,本书汇集全国100位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在新课程精彩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阐述了新课程的理念,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一些众所周知却又一向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地研讨,表现出极好的实效性,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迪的意义。本书包括了六个方面的内容,从提升教师的素养到备课,从上课到说课,从听课到评课,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章新课程怎样备课,下面我就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曾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几百个听课老师听了入迷,竟然忘记了记录,好像自己就是学生。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预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
这句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奥秘„„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如何备好一节课,对每位教师而言,永远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人们又赋予了它新的“活力”。课堂教学越来越趋向活跃,学生包括教师也越来越不满足单纯的听讲方式,学习方式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课堂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开放。备课质量的高低,也就成为保证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科学处理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定的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实现小学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是这门学科进行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爱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带来教学观念、方式的一大改变,就是要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资源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并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实际不了解,讲课会脱离实际,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所以,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学生实际,其一是学生的思想实
际,即学生的思想情况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其二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即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复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单式折线统计图,对于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的讲解已不再是一个重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将“为什么要使用复式折线统计图,采用复式折线统图有什么优点?”作为本节课的研究重点。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摆脱了无谓操作的无奈,演绎了过程的精彩,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最佳的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1)新课导入,要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精力听,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课堂提问及练习。应具有典型性,注意反馈及知识的消化。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充足素材,掌
握好分寸,确定好“跳一跳摘果子的高度”,使学生
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主动思维的状态,不断获得成功感
和喜悦感。
(3)板书设计。其目的是加强讲授效果,节省讲授时间,突出浓缩讲、启迪思、引导练的特点。必要时可按黑
板的比例划分适当区域,板书要简洁明了。
(4)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让学生强化记忆和
理解,突出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用。
(5)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
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
四、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习,增强试验课、实习课的学习能力,讨论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只有不断的学习、读书,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还要不间断的向同事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上课时就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在备课时就能文思泉涌、信手成文。
通过学习<<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使我深深的感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充实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认识领域,终生学习,学习终生,使自己尽快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它需要一批有正确教育思想,改革意识和专业化知识的教师来执行。《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对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探索的尝试与对策等问题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读书所得:
一、教学不仅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交流,充满着“变数”。我们不能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抑制学生的想法,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发生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原来的方案,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生成。教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弄得不好收场,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充分预设。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让学生的“节外生枝”也变得精彩。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被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跟着自己的教案走,将学生的活动限制在预定的轨道中。教师应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合作,平等的对话,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是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取得的,那么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如果是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获得的,那这个结论是多样的,丰富的。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体现。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探究体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败,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这种成长的经历和体验能使一个人的能力、智慧、性格、习惯逐步走向成熟。
四、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传统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只教学生读书,写作,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解题的机器,不教学生如何快乐的生活。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心灵、人格成长的地方,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显现教学内容中的教育成分,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道德行为表现。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应该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同情心。
第五篇:《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它需要一批有正确教育思想,改革意识和专业化知识的教师来执行。《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对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探索的尝试与对策等问题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读书所得:
一、教学不仅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交流,充满着“变数”。我们不能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抑制学生的想法,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发生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原来的方案,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生成。教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弄得不好收场,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充分预设。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让学生的“节外生枝”也变得精彩。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被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跟着自己的教案走,将学生的活动限制在预定的轨道中。教师应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合作,平等的对话,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是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取得的,那么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如果是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获得的,那这个结论是多样的,丰富的。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体现。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探究体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败,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这种成长的经历和体验能使一个人的能力、智慧、性格、习惯逐步走向成熟。
四、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传统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只教学生读书,写作,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解题的机器,不教学生如何快乐的生活。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心灵、人格成长的地方,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显现教学内容中的教育成分,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道德行为表现。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应该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