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选读了《新课程怎样教》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主要有三个特点。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改变了传统“教参”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指挥者的角色,而是以一个合作者、咨询者的角色,引导教师分析教学任务,整合课程资源,提出教学设计思路,把实施课程任务的完成,寄托于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新课程怎样教》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把重点放在丰富课程资源方面。新课程的教学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三个特点是它与新课程实验息息相通。提供了大量新课程的教学案例和成功经验,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课的“形乱”而“神不乱”,是教学最大的成功。我们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课堂秩序乱的情况,甚至常被认为是课堂纪律较差,为了保证课堂纪律而有意压制了学生的活跃,读后感《《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课堂的“乱”有两种情况,全体学生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在“乱”,则即使“乱成一锅粥”,也不要紧,这说明学生学习很主动,思维很活跃,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这时的“乱”恰恰是教学的“高潮”所在,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另一种情况是学生的注意力是分散的,情感很不投入,各忙其事,身在教室心在外,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所以说教学秩序的“乱”并不可怕,关键要看“乱”的是什么,在一定教学目标之下的形“乱”,而“神不乱”,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积极主动的发展,这恰恰是教学最大的成功。
调动全身细胞参与对学生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评价语言,而且评价又是惊人的相似,“不错”、“好”、“真了不起”这些鼓励性语言学生一听就懂,可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而不是这样单
一、模式化的鼓励性评价。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评价?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吗?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我们意识到评价是重要的,是有激励性作用、引导作用和反思性作用的。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应只是一味地说好,而应肯定学生具体的能力和性格,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自信,尤其注重对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的鼓励性评价尤其重要。只要学生努力了、尽心了,我们都要诚心地为他们称赞,真心为他们高兴。评价语言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调动全身的每个细胞参与对学生的评价,把自己的情感传给学生,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这样才可以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篇:《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它需要一批有正确教育思想,改革意识和专业化知识的教师来执行。《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对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探索的尝试与对策等问题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读书所得:
一、教学不仅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交流,充满着“变数”。我们不能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抑制学生的想法,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发生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原来的方案,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生成。教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弄得不好收场,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充分预设。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让学生的“节外生枝”也变得精彩。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被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跟着自己的教案走,将学生的活动限制在预定的轨道中。教师应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合作,平等的对话,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是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取得的,那么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如果是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获得的,那这个结论是多样的,丰富的。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体现。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探究体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败,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这种成长的经历和体验能使一个人的能力、智慧、性格、习惯逐步走向成熟。
四、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传统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只教学生读书,写作,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解题的机器,不教学生如何快乐的生活。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心灵、人格成长的地方,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显现教学内容中的教育成分,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道德行为表现。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应该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同情心。
第三篇:《新课程怎样教》读后感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它需要一批有正确教育思想,改革意识和专业化知识的教师来执行。《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对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探索的尝试与对策等问题进行全面解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读书所得:
一、教学不仅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交流,充满着“变数”。我们不能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抑制学生的想法,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发生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原来的方案,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生成。教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弄得不好收场,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充分预设。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让学生的“节外生枝”也变得精彩。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被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跟着自己的教案走,将学生的活动限制在预定的轨道中。教师应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合作,平等的对话,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是学生通过记忆和背诵取得的,那么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如果是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选择、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获得的,那这个结论是多样的,丰富的。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体现。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探究体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败,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这种成长的经历和体验能使一个人的能力、智慧、性格、习惯逐步走向成熟。
四、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传统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只教学生读书,写作,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解题的机器,不教学生如何快乐的生活。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心灵、人格成长的地方,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显现教学内容中的教育成分,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道德行为表现。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应该越来越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同情心。
第四篇:新课程怎样教读书心得
《新课程怎样教》读书笔记
近期,我读了《新课程怎样教》一书,收获颇丰,以爱不释手,并向身边同事推荐,在教育改革进行如火如荼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教育改革中实现教师与学生最大潜能的发挥。如何在教学中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如何使教师更加具备道德上号召等等。这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教学方式,现有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等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否则、将会在新课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正发生着新的变化。学习了《新课程怎样教》这本书。对如何做新时期的教师进行反复思考。我的体会是新课程使教师不仅仅承担着教授课本的传统责任,而是通过新课程得到了解放,教师成了课程的开发者。我们教师可以扮演更为活跃的角色,我们可以通过师生密切的互动共同推进课程的发展与完成。书中所列举的讲述法,讨论法和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直接教育法和个别化教育法等等,是新课程教学中实用有效的方法论,是使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书中也更为广泛的范围内鼓励教师在学科教育上的设计,强调学生主导的现代教育观,这样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价值与意义,使学生更加个性化的发展,鼓励不同个体对不同现象与问题的感知上的差异,并足使这样的感知升华;成学生个体内的思素与聪明,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小学阶段在道德与枝术的进步和个性化发展。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的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最棒,哪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假如教师能作到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相信每个人都回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每节课都有新意,有亮点。
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课改实验的领头雁。
《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
孙华英
通过阅读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书,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教学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下面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
新课程结构不再是教师、学生、知识的结合体,而是三方面有机的整合、均衡的发展,这不仅体现教师在课程结构中的主导作用,更能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课程要求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并学会创新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变成教育活动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更新自己,拓宽知识面,不断向专业化发展,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实现学科的整合、综合发展。
二、多种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节好课,不仅是教师、学生、知识的有机整合过程,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主体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积极主动的体现,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一节课上的有声有色。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课前的调查、交流;课中的情景创设、课堂激励性语言的评价;课后的课堂反馈、小测、小结、反思等的设计,就是激励性课堂策略、学习机会课堂策略、学习心向策略的结合,不仅使课堂民主、和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要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要在全面育人上下功夫,要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要在持续发展上下功夫,要在突出重心上下功夫,要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三、教师要具备新的技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师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朗读、板书、绘画等。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成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而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总之,完善自己,实现幸福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在当今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中,教师更应不断的更新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适应时代的要求。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刘道宇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江苏省正式开始新课程改革也已近两年。我作为一线教师,参加了两期省级新课程改革培训,及学校和教科研部门组织的网络培训,收益匪浅。结合两年的新课程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及阅读《走进新课程》谈谈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新课改符合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势在必行。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是创新的。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陪眼,就要求必须改变原来的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激发学生潜能,发挥他们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摇篮。是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应成为课本知识的传输带,而应该充分启迪学生的思想,发掘学生的潜力。因为课本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知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二、新课程北京下的课堂应突出“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师“权威”的地位。
如何才能作到使课堂真正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想,成为他们探究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阵地作用呢?首先必须突出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演讲台,教师滔滔不绝尽展自己的知识水平,学生却听的似是而非,或云里雾里,导致课堂的收益者学生获得甚少。另外,教师往往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使学生不敢表达心中的疑惑,不敢提出问题,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低。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设计者,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三、如何评价学生将是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认真摸索,探究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作为教师,不自觉的会认为成绩好的是好学生,而对成绩不理想的活泼的学生往往会打上印象分,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看似不符合课堂教学的问题,予以压制,以为是捣乱课堂。这样会极大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也是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事实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断更新,这就需要学生应具备的是综合素质,绝不能仅用成绩来衡量学生。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优点,鼓励学生的新思维,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
四、新课程主张培养学生个性,给予学生民主、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压制学生个性,而应正确 引导、鼓励学生给予他们自由、这将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中唯一的规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新理念!
标题: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十三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二oo*年十二月十八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抚松八小 徐祥贵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因此,和众多教师一样,自己显得尴尬和无奈:如年龄增长、职称评聘的激烈竞争和各种关系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因此,压力增大,精神疲惫,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无成就感;对事业缺乏热情和创新,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阅读行动计划”学习活动,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将是我今后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为,合格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二、摈弃旧事,与时俱进
摈弃旧事,紧随时代步伐。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教师的挑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都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和提高。因此,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
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
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从心底知道老师并没有把他们“看衰”。
教师,只有立足本职,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和牢固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个人在工作上才会有所所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读后感
《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读后感
自己喜欢读书,这是每个朋友都知道的事情,可是以往读的往往是一些畅销小说,这次能拜读《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100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这本教育教学书籍,说实话开始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可是,看了几篇后发现,这些优秀教师所讲的一些事例平时自己也在这样做,不同的是,他们把它变成了经验并写了下来,而我则只是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互相交流。读完此书,感觉犹如和名师进行了面对面的心灵交流。其中感受最深的是第五章——新课程怎样听课。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
听课,我想作为我们学校的教师,听得很多,有名师指导课,有青年教师汇报课,大家都在听,可是真的到了课后让大家和名师交流课上得怎样时,往往是词穷的,不知该说什么,不知该从哪里开始说。是不是没有体会呢?不是,记得听吴正宪老师的课,听后觉得如获至宝,那种自然的简洁的风格正是我所欣赏的,那种深刻的启示让我至今回味无穷。可是让我说说具体怎样,又说不出什么。现在看了《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的怎样听课一书,觉得豁然开朗,原来课要这样听。
一、听课准备
以往听课,往往是随手拿一本听课本,到教室才知道今天上的是什么课。对于课的内容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总是一概不知。这样听课当然只能听个大概,对于课本身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有没有突破重点难点更不明白了。
那听课究竟要做什么准备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先了解听的课是什么内容,在此之前有什么相关内容出现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又是什么。其次,我们应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师的设计意图呢?
二、听什么记什么
每次听课,总觉得自己好忙呀,一个劲在记着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有时老师讲得快点就记不下来了。最后完成的听课记录就像是一份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听课应该听什么?记什么呢?我觉得听课应该是对课堂教学方法及效果的一种记录和思索,不应有言必录,而应该选取重点或精彩的内容,言简意赅地记录。如果自己对某一内容有独到的见解,也应该在旁边加以记录,当然如有疑义,也应该及时注明,便于课后讨论交流。这样一来,我们就有话可说了,我们可以说出彩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等等。
三、听后反思
这是听课最重要的环节。
记得学校里的教研员指导课,看看听时人很多,可是一下课,听说要评课,大家都脚底抹油,快速开溜。我觉得听完课,我们可以几个老师一起说说这节课的出彩之处,便于大家借鉴;也可以交流自己对某一环节的见解,交流、互学共同成长。这是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
只要我们带着学习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听,去感受,去反思,相信我们也能听出精彩,上出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