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朽木变成金美文
在人们眼中,朽木是无用和被放弃的对象。可英国木艺大师詹姆斯,居然把朽木雕刻成一匹匹奔腾的骏马。
詹姆斯从小就对木头有独特的喜爱,为了学习木艺,年少的他只身来到瑞士,拜一位著名的木艺大师为师。
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畔发现很多朽木。它们奇形怪状,具有一种别样的美,詹姆斯当即决定把这些朽木带回去。从此,收集朽木成了他的习惯。詹姆斯相信,只要肯用心,这些朽木创造的价值可以比一般木材还要大。
近20年后,受中国农历新年马年的启发,詹姆斯决定用朽木雕刻一群骏马,让它们矗立在大海边。马的创作过程是惊人费劲的,金属框架提供了动物的骨骼,而全木雕则需要数百件朽木进行雕塑的再创作。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每匹马雕塑都超出了两匹真实马的重量。
又过了10年,詹姆斯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朽木作品——骏马奔腾。这些木雕作品一经推出,就震撼了世人。丰富无比的想象力,扎实的基础功底,独具匠心的造型和堪称一绝的打磨技艺,让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呈现出无限生机。
曾经无人问津的朽木,一经詹姆斯的点染,身价就暴增百倍,甚至万倍不止。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差的木料,只有用不用心的匠人。只要专心投入,持之以恒,意想不到的奇迹就有可能发生。
第二篇:把同事变成朋友美文
同学聚会,小秋刚说到和一个同事很谈得来,就被几个同学斩钉截铁地打断:千万别把同事当朋友!小林告诉她:自己原来和一位同事形影不离,但前不久竞聘主管时,那个同事翻脸如翻书,甚至背地里动用关系来压她,抢到了主管一职。小凯也说了自己的惨痛教训:辞职的想法被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泄露后,一传十十传百,最后领导压了他几个月的工资,没法辞职,无比被动。
很多人对同事都怀有类似的防范心理,不敢敞开心扉深交,因为工作中存在利益关系,当利益和友情产生冲突时,坚持利益则破坏了友情,坚持友情又会损害利益。然而,据英国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过工作关系而结交到了自己的绝大部分朋友。究竟同事能不能做朋友呢?实际上,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单位度过的,与同事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如果在办公室有几个至交好友,不仅能满足倾诉、陪伴和抚慰的需要,还会增强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减轻压力。要知道,在工作中的合作远远多于竞争。“做事先做人”,若是对同事只保持“公事公办”的态度,那么遇到困难时,别人可能也会回敬以“公事公办”。若同事都是朋友,那么很多困难便会在会心一笑中轻松解决了。所以,同事是不妨变为朋友的,甚至有必要在同事中经营出可靠的友情。
那么,该如何把同事变为朋友呢?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要慧眼识人,学会经营“情感账户”。多花些时间观察对方的品德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觉得可信之后再交心。人与人之间有个看不到的“情感账户”,我们帮助、关心、肯定、赞美别人,就是在往账户里存“钱”。若是想把同事转变为朋友,就要用心经营,学会主动付出,用真诚打开彼此的心。
其次,学会把冲突转化为成长的契机。工作中有矛盾是难免的,要学会体谅。批评、漠视、嘲笑不仅对当事双方没有丝毫益处,还会让苦心经营的“情感账户”面临“浩劫”。遇到冲突时,要理智地控制情绪,等到心平气和时,再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也是让对方认清彼此的契机。不妨借此展示自己最真诚的一面,让友情成为工作的润滑剂。
再次,和同事做朋友要做到“慎于言”。可以倾听、支持和鼓励,但不要过多地打探对方的隐私,更不可以宣扬。工作中,要带着一颗友善的心,谁都渴望别人的善意,知恩图报的种子埋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用心浇灌,你的真心一定能传递出去,并获得同事的信任和友情。
第三篇:当忧伤变成习惯情感美文
对于这份多年的感情,直到最后,我选择了习惯。
习惯不找你,不问你,不粘着你。
而你也和过去一样
不找我,不问我,不给我只言片语的关怀。
对于这样突然转变的生活方式,我曾在每每泪水滴落掌心时
这样告诉自己,每每过后,却又抛诸脑后,懒洋洋地趴在你的肩上,以忘记过往的不快、这样的转变,我没有想到终有天,我还是做到了、兴许是我终是学会了释怀,兴许是我真的累了。
爱情对于女人来说,是一只不顾一切所追求的梦,有时候醒着,希望能睡着编一段美丽的幸福
但当梦中,才发现,原来追求幸福的道路不曾平坦
挣扎与享受之间,梦呓或清醒
到最后,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希望摆脱着活在现实,还是其实自己一直都停留在梦中不愿清醒、爱情是一把女人的修眉剪,任凭你如何把握,都感觉疼。
疼得撒手放在一旁不敢碰触 看着它逐渐生锈 却又忍不住拾起
起初都是在忍耐中感觉修饰的满意的,时间久了,习惯自我折磨寻找满足,到最后。寻得了适合自己的使用角度,竟连弄伤也不知是疼与不疼,不痛不痒
难就难在,爱与不爱都将带来遗憾。。
爱情也是女人的一双高跟鞋
固执地选择了喜欢穿的那双鞋,走在路上,却才感觉到脚的不适
仍旧固执地继续往前走着,偶尔停下歇歇
直到走不下去,才脱去鞋子
却发现折磨的脚趾面目全非、此时我在脑海里回顾了一遍你我过往
蜷缩在廊角听着歌
伤感的歌曲,总能撩拨女人最脆弱的防线
另一颗心盛满泪水 不知这是种享受还是痛苦
歌词里有这样一段话
爱从不逗留
来去都不给理由
它只给结果
它来时对谁都是予取予求
爱从不逗留
只由人坠落或是成熟若是它真的要走
不会理你是不是一无所有。。
空荡的屋子里反复播放着这首忧伤的歌曲,我喜欢这首歌,喜欢它写得一针见血
第四篇:给的变成欠的美文摘抄
有一天我为某公益团体,去找一位企业家朋友募款。他指指我拿去的资料:“我早注意到他们这次的活动,今天上午刚主动捐了笔钱过去。”我说:“太好了。”他一笑:“不是太好了,是好险。如果我还没把钱捐出去,看到你来募,就不会捐了。”
我有点不悦。“你先别不高兴,如果你是我,就懂了。”他拍拍我,“其实很多企业都这样。为什么?为了减少困扰。你想想,如果有人来募,你就捐,捐得完吗?当然有捐有不捐的。这下问题来了,你凭什么标准捐,又凭什么不捐?人家就开始质疑,甚至说得很难听,是不是有关系的、有上面交代的你就捐?搞不好,能帮你造假账逃税的你才捐?结果听了一堆闲话、惹了一堆麻烦。所以我后来定个原则是资助哪里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只要有人来说项或说三道四,原本打算捐的也不捐。”
救命是要讲究方法的:救个溺水的人,你可能得绕到他背后,从后面抓住他,把他往岸上拖。如果你由正面去,已经意识不清的他,可能把你狠狠抱住,结果两人一起沉下去淹死。
如果你把运水车开进久旱的地方,一群渴得将死的人冲过来,他们容得你一瓶一瓶、一杯一杯给水吗?除非你用严格的方法发放,只怕那运水车先被推倒、砸裂,结果谁也喝不到。所以发救济物资,先要把秩序维稳,不得已时宁可用强力的手段。碰到失控,甚至得先退出那个地区,控制好,再重新进入。
再举个例子,有位很慷慨的大老板,每年都把相当多的利润作为年终奖金。大老板有一天想,反正每年都从收益里分出一定比例作奖金,干脆告诉大家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样比较透明,员工也能早点算出大概有多少奖金拿,及早作财务规划。
可是从计算方法公布的那天起,员工们的表现就不一样了。很多人抱怨原来比例那么少,老板自己留那么多,不断要求提高比例。更麻烦的是员工开始“盯着”财务报表看,甚至怀疑公司做*账。突然间,老板发现全体员工都成为自己的债主。原本年终奖金是老板高高兴兴“给的”,现在却变成乖乖溜溜“吐的”。
不均会造成不平,不平会引发争斗,结果寡变得更寡,贫加上不安。这道理可以用在治国,也可以用在治家,甚至可以用在我们每一天的处世。越是拥有权势和财力的人,越要注意分配的方法,免得弄巧成拙,把“给的”变成“欠的”。人生百忌,忌不会给。
第五篇:让零变成一或者更多美文
那年中考,遇到体育考试改革,我们初三的学生全部需要接受体育测试,且要计入中考总分。而我是一个不喜欢体育的女孩子,跑圈运动中,常常娇滴滴的、慢悠悠的,还自以为这样子一定能让同学们更喜欢我。可是,体育要考试,成绩要被计入总分啊,老师替我惋惜,因为我的文化成绩很好,爸爸妈妈也是如此认为的。这时我自己也有点着急,毕竟也算“学霸”级别的人了,要是败在体育上多难受啊。
一天,爸爸从学校借回一个铅球,还带回了一本杂志,他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让我读一读。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让零变成一或者更多”这句话。爸爸跟我说:“铅球是你最薄弱的项目,跳远和50米短跑都还过得去,那我们就让零变成一或者更多,每天坚持练习几次,慢慢增加练习的次数,零会变成一,一又会变成二,然后變成更多。”
我信了爸爸的话,决定开始行动。
第二天开始,放学回家后,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着铅球去爸爸为我打造的临时操场练习。
每一次练习,爸爸都会为我记下数据,他还会把我一个星期的练习成绩做成数据图。通过数据图,我们惊喜地发现,虽然一个星期的数据变化不大,但是当我看到图示上的数据一天比一天好那么一点点,就好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般,心里攒足了劲儿开启下一次的练习。
那段时间,我练完铅球后练习跳远,标记每次跳了多远是我特高兴的事情,因为标记的瞬间我能感觉到微小的进步,虽然有的时候也有退步,但是我坚持每日练习后就发现,进步的次数更多。最后,我的体育测试成绩当然也是棒棒的。
先让零变成一,再变成更多,你我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