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职业变成事业
把职业变成事业
在漫漫的人生历程中,多数人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度过的。然而,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有的人就在平凡中碌碌无为地消磨着岁月。任何事物都是从平凡中开始的,平凡的起点总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这点在酒店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那么多服务员都处在一个基层且平凡的岗位上,为什么有的人老是在岗位上默默无闻,而有的人就能脱颖而出,不断被提拔呢?答案很简单,把你的职业变成你的事业。
职业只是谋求生路的一个手段,但事业可以让一个人奉献终生,既然选择了酒店,就应该以酒店为生,对酒店忠诚,把做好酒店变成自己的事业,你才会用心去工作,努力去拼搏,才会热爱你的岗位,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
不过,作为新员工,作为一些刚刚脱离了学校的学生来说,爱岗敬业的意识似乎还有点模糊,怎样才算是爱岗敬业呢?
爱岗敬业是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强度取决于一个人的对工作的态度。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成败。爱岗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反而能力相对较弱但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却能够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并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广受尊重的人。作为新员工,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新的问题,适应新的变化,而这全新的一切,没有脚踏实地,没有尽职尽责,没有默默奉献又如何能完成?爱岗敬业说得直白就是要尽岗位职责,把具体事物一点一滴地做好,把工作时间一分一秒地抓牢。铺好每一张床,做好每一次的卫生,掌握好每一天所学的内容。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这就是尽职!
当然,对于事业仅仅是态度端正还是远远不够的,责任更应该是首当其冲的。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责任就是对酒店负责,时刻把顾客和酒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顾客满意,让领导放心。工作无小事,责任体现在细节中,负责任就是从细节做起。为了这份责任,我们必须吃得起苦,受得起累,脚踏实地,勤奋苦干地抓好每一件小事,在细节中体现责任,在奉献中体现责任。酒店工作是一份费心费力的工作,既不会有叱咤风云的气势,也不会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是日复一日的辛苦,有的是一针一线的琐碎,但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程式化的日常工作中,责任更能使我们把平凡的、具体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把工作提升到一个更好的境界中去。
既然我们选择了酒店,就该忠诚于酒店,就要有胸怀大局,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就要有尊重顾客,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现在的酒店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赖以谋生的职业,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实现了自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事业!就让我们以奉献为目标,把青春做旗帜,在这片大好前景的酒店行业中,用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吧!
第二篇:把职业当成事业
浅谈职业与事业的关系
把工作当职业是谋生,把工作当事业是追求。
——题记
“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事业”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把职业当职业,要求恪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工作;把职业当事业,要求追求完美境界、创造性工作。
古语讲:“君子谋道不谋食。”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的李黎明的“道”,就是要把家乡落后的教育搞上去。为此,他始终坚持把职业当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为新时期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014年1月12日,从咸阳回洛川的路途中遇到了我大学的党办主任任向明老师。就我目前工作状况一番交流后,有感而发: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做,则成功便在不远处挥手。
一位哲学家说过:“如果一个人把本职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职业,在人们的眼中就是生存的资本,为了生存绝大多数人需要一份职业。如果仅仅把职业当成生存的资本,或者只是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就可能会把所从事的工作当成苦役,即使从事的是你喜欢的工作,你仍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工作的激情,很难有所作为。而如果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事业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劳动。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会立即将你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扫而空。而且有了目标和追求,人就会有
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不尽的动力,就会开拓创新地做出一番成就。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职业和事业,虽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大发明家爱迪生每天在实验室工作长达18小时,但他说:“我从来没有工作过一天,每一天都是乐趣。”把职业当成事业做,一定会有一番成就。
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而为我们提供工作的单位就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站。所以,“把职业当成事业”,这个信念必须注入思维深处,时刻不能忘记。在这个职业社会里,任何的目标和理想都必须通过工作来实现,你的价值就在你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只有把工作做好了,得到了上司和同事的认可,你才能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回报,拥有你理想的社会地位,并最终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一个职业需要你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做,那它就是你要追求的事业。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同时从一扇窗子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满地泥泞,一个看到的是满天繁星。这说明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并不完全取决于事情的本身,还在于人的主观性。一份职业对于从业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其认知和感受程度都应该说是差不多的,而能改变的只有心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职业,并将它当作自己追求的事业,那工作起来就会心情舒畅,充满激情和创造力。反之,消极地面对工作,被动地应付差事,就会乏味,缺乏乐趣,难以有所作为。
同样一件事情,对待工作如同对待事业的人,意味着执着追求、力求完美。而把工作只是当做职业的人,则意味着出于无奈,不得以而为之。
那么如何改变自己,将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自己追求的事业呢?我想,必须要能够通过现在的职业看到更高的追求目标,也就是要清楚自己通过现在从事的职业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改变自己对待职业的态度。
把职业当生活来工作,往往一事无成,把职业当事业来奉献,往往成就非凡人生。人们在对待职业与事业关系的问题上,大体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以此来付出劳动,获取报酬。一种是把个人的职业和国家的事业统一起来,工作努力创新,全力去干,力求成为本行业的状元,为社会多做贡献。
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睿智的思考来对待自己目前正在从事的职业,用事业的态度来做好职业工作,在做好职业工作的同时再开拓自己的事业。
当然,把职业当事业干的人,也并非全部都能成为本行业知名的状元。没有成为全国性的行业状元,能成为地区、单位的状元也是不错的。即使在单位也不是状元,那也没有什么可悲的。努力总比没有努力踏实。努力了,奋斗了,就不在有遗憾。
拥有,我承担着责任;奉献,我体验着喜悦;育人,我享受着幸福!——后记
张龙岗
第三篇:把口号变成行动
把口号变成行动
——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评论
昨天,临时接到通知,有人告诉我要去参加一个”烛光晚会”,我满怀着欣喜,想象着那一刻的浪漫与迷离,仿佛心都要被点燃了。快到五舍篮球场时,我远远地就看见了几颗微弱的烛光在篮球场空地上摇曳着,一时间才知道是“熄灯一小时地球日”。不久,篮球场稀稀拉拉的飘过了几个女生“今天是地球熄灯一小时,请自觉熄灯“的声音,但这声音很快被夹在两栋女生宿舍的风吹得无影无踪。再后来,大家都觉得无趣,有人开始提出改成男女生跳舞的活动,还真的有点开烛光”party”的前兆了。最终结果如何,我无法知道,只是回到寝室后发现,偌大一个江边一舍关了灯的也不过十来个寝室。
我不禁想,像“地球熄灯一小时”这样比较正式的活动,为什么举办时连个领头羊都没有,最后竟然演变成一场“不是闹剧的闹剧”。空旷的篮球场听到的却只是一些女生毫无力道的呼吁,或许只需要一点点男性的阳刚之气,活动的号召力就不至于这样,也就不会变成一个无意义的“走过场”。再者,木兰路上摆放着那么多的海报,总是告诉我们要去听一些关于环保的讲座,要去熏陶熏陶,为什么就不能在熙熙攘攘的海报中给这种实打实干的活动留一席之地呢?甚至于在离活动开始只有几个小时才让参与者接到通知,让我们误解为去参加一个浪漫的party。
目前,尽管国家加大了监管力度,学校仍不乏滥用水电等的现象:厕所长期没人修,我们看着水一直哗啦啦地流却唯有“浪费”;布满
木兰路的成群的传单被发了一遍又一遍,没有几个人真正仔细地浏览那些传单讲了什么内容,大多数人选择了随手一扔,只是不知道多少 参天大树”又被无情地扔进了垃圾桶,大西北多少的森林又变成了荒原;开水房的“十七秒”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会剩四五秒,在这种“打一壶会少打两壶会多”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眼睁睁听着那滚烫的开水响着哗啦啦的声音,心中所想除了刺耳还有无奈......节约型校园建设需要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老师和学生干部领头作用。学校应该注重监督,不断改进学校一些不环保设施,改进政策,注重鼓励学生培养环保意识,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泛泛而谈。学生会干部应不断组织一些环保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真心希望明天的师大会是美丽的,和谐的。
第四篇:如何把下属变成人才.doc
如何把下属变成人才
主管要想把下属变成人才,首先要摆脱自己的思想障碍:
1、没有时间。主管没时间,这当然是很合理的理由,但是会形成恶性循环:属下越是能力不足,主管越是不敢授权,结果主管更忙,属下更帮不上忙。由于属下的培养在企业中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因此往往被忽略。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彻底认识部署培养的重要性,并按其重要性分期执行。
2、自己作比较快。相对于企业中多数的任务,主管的熟悉度以及掌握度都比部署要好,因此,许多主管缺乏耐心的指导,或不放心交给部属去做。结果事必躬亲,部署无法得到培养,也缺乏参与感,更无法感受到组织对其的信任。这时主管应把次要任务,或部署已经可以承担的任务逐步交给部属,完成任务的转移。
3、教了徒弟饿了师傅。中国自古有留一手的习惯。但社会不断在进步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获得成功,如果不赶快把“徒弟”培养好,可能连师傅的饭碗都保不住。因为无法发挥组织效能,部门绩效不好,主管的位置便没那么牢固。
4、死活都教不会。这句话有两种可能:一是部属不具备可栽培性,二是主管指导技巧不足。前者必须在招聘前做好筛选,或是运用测评工具,提早评估部属的潜在特质,以便择优培养。而技巧方面则需要主管自己去不断磨练。
5、与其流失,不如罢手。有时培养成熟的员工,结果成了竞争对手的人。人才流动当然会迎来痛苦乃至伤害,但不能因此便拒绝或停止培养人才,这样会造成以正确的理由做出错误事情的后果,就像农夫遇到天灾便不愿再读耕作,船员遇到风浪便不再航海一样。不过,培养人才必须同时考虑到员工的忠诚度、人格特质、可信赖度以及公司留才策略,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6、都是培训部的事。没错,培训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公司整体的培训工作,但是主管更应该承担培育之责。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曾经说过:“过去的主管是个监督者,现在的主管必须是部属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中,有许多实战性的任务,通过工作的直接指导,培养效果会更好。
如果您期望培养自己的部属,那么该着手哪些方面的培养呢?培养内容可分为意愿与能力两方面,意愿指的是一个人面对某项任务时的吸引力、专注度及持续力,能力即指知识、经验和技巧。在提高部属的意愿方面,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让他了解所做事情的意义与重要性。从企业整体而言,企业的宗旨与愿景是吸引员工的主要核心;
二是增加参与的机会。不能只是交待任务,还要增加讨论与沟通的机会;
三是提供必要的信息与资源。提供各种资源可以促进成功的机会,部署越了解情况,越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四是肯定成就,奖惩公平。经常评价与奖惩部署,可以提高他们的热情与积极性。技能方面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是思维技能。现代化的企业由过去脑力与体力截然分离,以逐步发展至手脑并用因此,组织要有竞争力,部属的思维就必须经过有效训练;
二是管理技能。企业的资源要做最有效的组合,必须依赖良好的管理。管理也是保证组织运作顺畅、任务有效执行的基本要素;
三是人际技能。组织是人的组合体,无法与其他人好好相处的人,不论能力多强,都会变成组织的麻烦和障碍,这种倡导“和谐”社会的中国更是如此;
四是专业技能。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让企业中的员工在什么职位,就有像样的表现。
第五篇:把优秀变成习惯
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到2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自觉意识,已经开始明白什么样的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只有一种习惯才能抑制另一种习惯。
任何方法,只要多练习,就会变得简单易行。经过多次重复,一种看似复杂的行为就变得轻而易举,实行起来,就会有无限的乐趣,有了乐趣,出于人之天性,就更乐意常去实行。于是,一种好的习惯便诞生了,习惯成为自然。
即使我们的年龄再大点,我们也应进行训练,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包括对待老师和员工的态度,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你养成了优秀的习惯,在人们眼中你就会显得优秀。
不管你是真心的还是职业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会很美丽很好看,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