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家庭开支变成收入
把家庭开支变成收入——推销获利OR消费获利
世界上最简单而且有效的理财和创业模式
朋友,你想要网络创业,在家办公吗?如果你曾经做过直销,做过电子商务,将自己的人脉伤害了,你是否也想通过互联网这个庞大的资源平台再次将你的团队做起来呢?如果你没有什么有力的人际关系,你是否也想借
朋友,你想要网络创业,在家办公吗?如果你曾经做过直销,做过电子商务,将自己的人脉伤害了,你是否也想通过互联网这个庞大的资源平台再次将你的团队做起来呢?如果你没有什么有力的人际关系,你是否也想借
把家庭开支变成收入
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一个革命性的消费理念和即将随之而来的世界性的营销趋势,它正在世界各地引发人们消费观念和工作方式的变革,它将影响很多人的生活、工作、思维和消费习惯,也许会比今天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要深远。请问您知道在您的家中一直储藏着黄金吗?您知道如何把支出变成收入吗?您知道生产消费者吗?您知道什么是被动收入吗?请仔细阅读这篇文章,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家里的黄金
网络21国际商务支持机构在国内引入版权出版了一盘财商教育短片,名字叫作 家里的黄金<视频播放>,HOUSEHOLD GOLD,提出“家里的黄金”这个概念的人是美国一位著名的作家、财务顾问、房地产投资商STEVE PRICE博士,他撰写了多部关于个人成长和自由企业的书籍,销售量达数百万册,并被翻译成20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家里的黄金”这个名字让我想了一本经典的励志书,鲁塞·康维尔(Russell Conwell)的名著,《钻石就在你家后院》(ACRES OF DIAMONDS)中的故事。一位富有的农夫,离开了他所拥有的美丽富饶的土地去寻找埋藏着巨大宝藏的钻石田。他漂泊到很远的地方,但是一无所获,在穷困中死于远离家乡的地方。可是就在他自己的土地上,他的继承人发现了无数的钻石。这本书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如何在现有环境中充分地发挥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同样,黄金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家中都储藏着黄金。我们一生中赚得的钱,只有20%用于房产和汽车这些大型支出,却有80%用于日常的消费支出。一般我们会把用于房产上的支出看成是投资,因为房产会为我们带来收入,我们可以将房屋出租或者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候将房屋出售来获取利润。但是如果那80%的支出也能够为我们带来收入,那岂不是开启了一座巨大的金矿吗?“家里的黄金”就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那些日用消费品,但它们一直以来都在被批发商和零售商开采着,现在是我们来开采他们的时候了。
二、一种革命性的消费理念
如何去开采“家里的黄金”呢?去做一个生产消费者,一个“在花钱的同时还能够赚钱”的人。在佛罗里达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比尔·奎恩(Bill Quain)博士所著的畅销书《生产消费者力量》(Pro Sumer Power)中对这个概念做了非常详尽的论述。“生产消费者”在国外不仅仅是一项运动,“生产消费者” 运动,而且是一场革命,正在世界各地引发人们消费观念和工作方式的变革。“生产消费”这个概念很好理解,买房子就是一种生产消费行为。我们都知道,买房子胜过租房子。短期来看,虽然租房子便宜,但每一笔消费都是支出;虽然买房子花费多,但是长远来看,房子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收入,你可以通过出租房屋或者在房
地产价格上升时将房屋出售来获得收益,所以买房子被认为是一项投资而不是花费。
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我们每天都在花钱,由于我们一般把注意力集中在支出上,我们就去追求更多的折扣,这就是大型连锁超市吸引我们的地方。但是折扣并不能为我们创造收入,折扣是用来掏走我们口袋里的钱,为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创造收入的。传统的思维只能为你带来传统的结果。如果你想改变你的生活,你就要改变你的思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很普遍的一个错误观念是:要想多赚钱,就得更努力地工作。然而,从根本上讲,当你改变你的思维——不是行为——你的收入就会增加”。消费者是短期思维,只考虑购物和花钱,去追求折扣;而生产者是长期思维,他们考虑如何创造长远的收入和财富,而不是考虑如何省钱。生产者赚钱而消费者花钱,如果你想获得更多,就要像生产者那样去思考,像生意拥有者那样思考,要长远地思考。
如果你换一种思维模式,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支出上,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收入上,你就会发现,当你向零售商购买时,你只能得到所需要的商品,但是当你同一家生产商合作,向它购买时,你不仅能得到商品,还能获得一个经营生意机会,为自己创造收入。每一个人都是一条消费管道,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这条管道就开始流入各种各样的水,我们每天都在使用香皂,牙膏,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等等这些日用消费品。如果采用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将这些独立的个人消费管道连接起来,就能够形成一条巨大的消费管道,然后找到一个水源,把水流入管道,作为管道的建设者,只要从流进这些管道的水中赚取一个很小的比例,你就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样做的人就把开支变成了收入,不仅能够得到商品还能够得到利润,就成为了生产消费者,一个“在花钱的同时还能够赚钱”的人。
我们来看一下传统的商品流通渠道。产品从生产商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假如一件商品出厂价是4块钱,代理商赚2块钱,批发商赚2块钱,零售商赚2块钱,到消费者手中时就变成10块钱。可见,我们每买到的一款产品都是经过层层加价的。这一块就是中间环节,使得产品从生产商流动到消费者的身边。平均而言,中间环节集中了总财富的60%。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人们要去做生意,因为有一个巨大的利润空间可以开采。拥有渠道者拥有财富。
普通消费者没有大量的资金来建立传统的商品流通渠道,比如设立仓库和店铺,购买运输工具,投放广告,支付员工工资等等,使商品从生产商流动到消费者身边。但是每个消费者都拥有时间,都认识一些其他的消费者。因此,生产消费者逆向思维,不从产品出发,而从消费者出发,投资时间向人们分享“家里的黄金”这个概念,分享“把开支变成收入”,“在花钱的同时还能够赚钱”的消费理念,并教授他们也做同样的事情,采用一套生意方法,建立起一个生产消费者联盟,把独立的个人消费管道连接起来,组织消费者定向流动至生产商,消费者流动的效果和产品流动的效果是一样的,因而生产消费者得以参与流通领域这60%财富的分配。生产商将节省出的庞大的广告宣传费和渠道建设费等中间环节的费用,通过非常科学、非常合理的奖励制度,返还给生产消费者。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生意:生产消费者同生产商合作,不需要厂房、仓库、店铺、雇员和日常开支就可以成为生意拥有者,不用承担风险就可以拥有一个生意中所需要拥有的一切,为自己创造收入和财富。
生产消费过程的图示如下,请注意箭头的方向。
最最重要的是:你所建立的消费管道可以持续不断地自动增长(每个消费者都认识其他的消费者),只要管道中的消费者不停止消费(我们每天都在消费,只不过更换一个场所更明智地消费),只要商品能够持续不断地流通,无论生产消费者是否继续从事生产消费,仍然能够获得每月和每年的奖金,这就是被动收入,即使不工作也仍然有收入,使得生产消费者能够实现财务自由,同时拥有金钱和时间。因此,生产消费者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他首先是一个消费者,其次他是一个生产者,他通过改变其他消费者的观念和消费习惯,组织消费者进行消费,生产出同自己有关的消费者,通过更明智地消费来创造财富。
三、2-5年的创业计划
如果各位朋友认真对待这个生意的话,每星期利用业余时间工作10-20小时,你们就可以在6-12个月之后,每月获得7000元的业余收入。接着,你们可以继续努力,在2-5年以后,每年获得40-60万元的被动收入。而这一切的获得,并不用放弃目前你所喜欢的职业或者生意。
四、网络21国际商务支持机构
“生产消费”的理念并不难理解,做一个生产消费者也很简单,你只需更换一个消费场所并告诉其他人也这么做就可以了。但是经营任何生意都需要能力和方法,如果你想获得稳定的被动收入,建立一个生产消费者联盟,建立一个自用消费型组织,建立一条大而稳固的消费管道,你就需要培训和支持。
我要向各位朋友介绍一家全球著名的致力于个人成长的教育培训和商务支持的世界性组织――网络21国际商务支持机构,NETWORK21,简称网络21或者N21,全球最大的领导力培训机构和全球最大的生产消费者联盟。网络21教人们使用一套专业的生意模式去建立自己的生意,获得多元化的收入或者被动收入。1990年,网络21创立于美国。吉米·道南(Jim Dornan)是其创办人及总裁。吉米和他的夫人南茜·道南1970年毕业于美国普度大学,毕业后吉米进入麦道公司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南茜从事儿童听力和语言矫正工作。吉米·道南成功取得了从航天工程到全球市场营销的转变,道南夫妇独特的逻辑思维和热情给予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士积极的影响。吉米·道南同世界著名的领导力专家,约翰·麦克斯维尔(John Maxwell)一同创立了非营利机构EQUIP基金会,并著有两本书《成功的策略》和《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均已在国内翻译出版)。
网络21在全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用15种语言出版和发行教育培训用的磁带、CD、VCD和各种书籍资料,并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领导力论坛。网络21有“持续教育计划”(Continuing Education Program,CEP),每月向成员提供四盘世界各地成功人士的精彩演讲磁带或者CD;网络21有“月度读书计划”(Recommended Book,RB),每月在全球范围内精选一本同个人成长,团队建设,领导力提升有关的经典书籍,推荐给成员阅读;网络21还有完善的会议系统,为成员提供一个接受现场培训和发展生意的机会。网络21非常注重个人成长,认为只有个人得到成长,他的生意才会成长。现在全球有超过100万的生产消费者同网络21合作,利用网络21提供的生意方法和商务支持建立自己的生意,每年在全球创造高达15亿美元以上的营业额,成千上万的人们已经通过网络21实现了财务自由。
网络21得到了全世界许多领域顶级人士的认可和推崇,如世界领导力权威约翰·麦克斯维尔,世界激励大师金克拉,世界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美国心理咨询和管理专家丹尼斯·韦特利,性格分析大师弗洛伦丝·妮蒂娅,以及财商教育专家贝克·哈吉斯和罗伯特·清崎等等,他们中有的专门为网络21举办
演讲并录制磁带和CD,广为传播自己的思想,对这个生意的理解及对网络21的认同。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每天都要去消费,请你思考下面几个问题:你真正想要拥有的是什么?折扣还是财务自由?你是愿意向一家为了吸引顾客而花费数百万美金请明星做广告的公司购物,还是愿意向一家不做广告,而将这些钱以奖金的方式支付给生产消费者的公司购物呢?如果能够以公道合理的价格购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就有机会实现财务自由,你是否愿意改变消费习惯呢?生产消费是最具生命力的营销方式,每个人都可能从事生产消费,即使你不参与,你的朋友也会参与其中,为什么不主动把“生产消费”的理念告诉更多的人,把别人的消费管道同自己的管道连接起来,而不是被别人连接起来呢?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正在通过生产消费走向财务独立,为什么下一个不是你呢?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营销趋势,你是愿意成为它的旁观者还是参与者呢?
如果您想更多地了解网络21,了解如何具体地运用“生产消费”的理念去开展一个生意,请与我联系,我会告诉您更多的内容。
第二篇:把职业变成事业
把职业变成事业
在漫漫的人生历程中,多数人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度过的。然而,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有的人就在平凡中碌碌无为地消磨着岁月。任何事物都是从平凡中开始的,平凡的起点总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这点在酒店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那么多服务员都处在一个基层且平凡的岗位上,为什么有的人老是在岗位上默默无闻,而有的人就能脱颖而出,不断被提拔呢?答案很简单,把你的职业变成你的事业。
职业只是谋求生路的一个手段,但事业可以让一个人奉献终生,既然选择了酒店,就应该以酒店为生,对酒店忠诚,把做好酒店变成自己的事业,你才会用心去工作,努力去拼搏,才会热爱你的岗位,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
不过,作为新员工,作为一些刚刚脱离了学校的学生来说,爱岗敬业的意识似乎还有点模糊,怎样才算是爱岗敬业呢?
爱岗敬业是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强度取决于一个人的对工作的态度。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成败。爱岗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反而能力相对较弱但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却能够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并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广受尊重的人。作为新员工,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新的问题,适应新的变化,而这全新的一切,没有脚踏实地,没有尽职尽责,没有默默奉献又如何能完成?爱岗敬业说得直白就是要尽岗位职责,把具体事物一点一滴地做好,把工作时间一分一秒地抓牢。铺好每一张床,做好每一次的卫生,掌握好每一天所学的内容。这就是爱岗,这就是敬业!这就是尽职!
当然,对于事业仅仅是态度端正还是远远不够的,责任更应该是首当其冲的。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责任就是对酒店负责,时刻把顾客和酒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顾客满意,让领导放心。工作无小事,责任体现在细节中,负责任就是从细节做起。为了这份责任,我们必须吃得起苦,受得起累,脚踏实地,勤奋苦干地抓好每一件小事,在细节中体现责任,在奉献中体现责任。酒店工作是一份费心费力的工作,既不会有叱咤风云的气势,也不会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是日复一日的辛苦,有的是一针一线的琐碎,但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程式化的日常工作中,责任更能使我们把平凡的、具体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把工作提升到一个更好的境界中去。
既然我们选择了酒店,就该忠诚于酒店,就要有胸怀大局,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就要有尊重顾客,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现在的酒店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赖以谋生的职业,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实现了自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事业!就让我们以奉献为目标,把青春做旗帜,在这片大好前景的酒店行业中,用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吧!
第三篇:把口号变成行动
把口号变成行动
——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评论
昨天,临时接到通知,有人告诉我要去参加一个”烛光晚会”,我满怀着欣喜,想象着那一刻的浪漫与迷离,仿佛心都要被点燃了。快到五舍篮球场时,我远远地就看见了几颗微弱的烛光在篮球场空地上摇曳着,一时间才知道是“熄灯一小时地球日”。不久,篮球场稀稀拉拉的飘过了几个女生“今天是地球熄灯一小时,请自觉熄灯“的声音,但这声音很快被夹在两栋女生宿舍的风吹得无影无踪。再后来,大家都觉得无趣,有人开始提出改成男女生跳舞的活动,还真的有点开烛光”party”的前兆了。最终结果如何,我无法知道,只是回到寝室后发现,偌大一个江边一舍关了灯的也不过十来个寝室。
我不禁想,像“地球熄灯一小时”这样比较正式的活动,为什么举办时连个领头羊都没有,最后竟然演变成一场“不是闹剧的闹剧”。空旷的篮球场听到的却只是一些女生毫无力道的呼吁,或许只需要一点点男性的阳刚之气,活动的号召力就不至于这样,也就不会变成一个无意义的“走过场”。再者,木兰路上摆放着那么多的海报,总是告诉我们要去听一些关于环保的讲座,要去熏陶熏陶,为什么就不能在熙熙攘攘的海报中给这种实打实干的活动留一席之地呢?甚至于在离活动开始只有几个小时才让参与者接到通知,让我们误解为去参加一个浪漫的party。
目前,尽管国家加大了监管力度,学校仍不乏滥用水电等的现象:厕所长期没人修,我们看着水一直哗啦啦地流却唯有“浪费”;布满
木兰路的成群的传单被发了一遍又一遍,没有几个人真正仔细地浏览那些传单讲了什么内容,大多数人选择了随手一扔,只是不知道多少 参天大树”又被无情地扔进了垃圾桶,大西北多少的森林又变成了荒原;开水房的“十七秒”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会剩四五秒,在这种“打一壶会少打两壶会多”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眼睁睁听着那滚烫的开水响着哗啦啦的声音,心中所想除了刺耳还有无奈......节约型校园建设需要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老师和学生干部领头作用。学校应该注重监督,不断改进学校一些不环保设施,改进政策,注重鼓励学生培养环保意识,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泛泛而谈。学生会干部应不断组织一些环保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真心希望明天的师大会是美丽的,和谐的。
第四篇:如何把下属变成人才.doc
如何把下属变成人才
主管要想把下属变成人才,首先要摆脱自己的思想障碍:
1、没有时间。主管没时间,这当然是很合理的理由,但是会形成恶性循环:属下越是能力不足,主管越是不敢授权,结果主管更忙,属下更帮不上忙。由于属下的培养在企业中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因此往往被忽略。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彻底认识部署培养的重要性,并按其重要性分期执行。
2、自己作比较快。相对于企业中多数的任务,主管的熟悉度以及掌握度都比部署要好,因此,许多主管缺乏耐心的指导,或不放心交给部属去做。结果事必躬亲,部署无法得到培养,也缺乏参与感,更无法感受到组织对其的信任。这时主管应把次要任务,或部署已经可以承担的任务逐步交给部属,完成任务的转移。
3、教了徒弟饿了师傅。中国自古有留一手的习惯。但社会不断在进步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获得成功,如果不赶快把“徒弟”培养好,可能连师傅的饭碗都保不住。因为无法发挥组织效能,部门绩效不好,主管的位置便没那么牢固。
4、死活都教不会。这句话有两种可能:一是部属不具备可栽培性,二是主管指导技巧不足。前者必须在招聘前做好筛选,或是运用测评工具,提早评估部属的潜在特质,以便择优培养。而技巧方面则需要主管自己去不断磨练。
5、与其流失,不如罢手。有时培养成熟的员工,结果成了竞争对手的人。人才流动当然会迎来痛苦乃至伤害,但不能因此便拒绝或停止培养人才,这样会造成以正确的理由做出错误事情的后果,就像农夫遇到天灾便不愿再读耕作,船员遇到风浪便不再航海一样。不过,培养人才必须同时考虑到员工的忠诚度、人格特质、可信赖度以及公司留才策略,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6、都是培训部的事。没错,培训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公司整体的培训工作,但是主管更应该承担培育之责。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曾经说过:“过去的主管是个监督者,现在的主管必须是部属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中,有许多实战性的任务,通过工作的直接指导,培养效果会更好。
如果您期望培养自己的部属,那么该着手哪些方面的培养呢?培养内容可分为意愿与能力两方面,意愿指的是一个人面对某项任务时的吸引力、专注度及持续力,能力即指知识、经验和技巧。在提高部属的意愿方面,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让他了解所做事情的意义与重要性。从企业整体而言,企业的宗旨与愿景是吸引员工的主要核心;
二是增加参与的机会。不能只是交待任务,还要增加讨论与沟通的机会;
三是提供必要的信息与资源。提供各种资源可以促进成功的机会,部署越了解情况,越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四是肯定成就,奖惩公平。经常评价与奖惩部署,可以提高他们的热情与积极性。技能方面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首先是思维技能。现代化的企业由过去脑力与体力截然分离,以逐步发展至手脑并用因此,组织要有竞争力,部属的思维就必须经过有效训练;
二是管理技能。企业的资源要做最有效的组合,必须依赖良好的管理。管理也是保证组织运作顺畅、任务有效执行的基本要素;
三是人际技能。组织是人的组合体,无法与其他人好好相处的人,不论能力多强,都会变成组织的麻烦和障碍,这种倡导“和谐”社会的中国更是如此;
四是专业技能。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让企业中的员工在什么职位,就有像样的表现。
第五篇:把优秀变成习惯
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到2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自觉意识,已经开始明白什么样的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只有一种习惯才能抑制另一种习惯。
任何方法,只要多练习,就会变得简单易行。经过多次重复,一种看似复杂的行为就变得轻而易举,实行起来,就会有无限的乐趣,有了乐趣,出于人之天性,就更乐意常去实行。于是,一种好的习惯便诞生了,习惯成为自然。
即使我们的年龄再大点,我们也应进行训练,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包括对待老师和员工的态度,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你养成了优秀的习惯,在人们眼中你就会显得优秀。
不管你是真心的还是职业性的微笑,只要你笑了,就会很美丽很好看,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