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论文
【摘 要】当前,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学生就业难成因的基础上,试图从了解职业基础知识、重塑就业观念、择业技巧教育、组织供需见面会、应对面试与应聘、介绍政策与法规这六大方面入手,阐述在新形势下应当如何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 学生 就业指导
一、学生心理上的择业误区
在提倡社会和谐的今天,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社会需求、所受教育、家庭背景及个人特点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形成了学生迥异的就业追求。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有些学生的择业标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心理上出现了择业的误区,这就给业安置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摆不正自己的心态,片面追求舒适和待遇。一些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想法不切实际或存在偏差,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工作环境、条件过于苛求,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2.择业带有盲目性,缺乏独立性。有的学生不知道是应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还是先到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犹豫不决。有的正相反,不管有没有兴趣,“别人干啥咱干啥”,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学习。
3.缺乏必要的面试与应聘的知识与准备。很多学生不了解面试与应聘的程序,不懂得必要的社交礼仪,回答问题支支吾吾,语无伦次,有的甚至不会写自荐书,结果错失良机。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在职业定位过程中,更多地是受到社会宣传媒介对于某些行业的舆论引导,盲目地崇尚和向往一些“实惠”而“热门”的职业或专业,如合资企业、金融管理、律师、医生、商业服务等,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或选择目标,不能恰当地处理个人理想、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因此,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成为了现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因此,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开展学生就业指导的几点建议
而针对广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既是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中介,又是沟通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桥梁。针对目前学生就业难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特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1.了解职业基础知识。要向学生阐明什么是职业、职业需求、职业意识、职业市场,职业的构成,分类及存在和发展的相关因素,就业容量和职业供给。
2.重塑就业观念。新形势下,学生的就业理念也要与时俱进:(1)树立自主就业观。国家早已由“计划就业”向“自主就业”转化,就是由“统包统分”向“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转化。国家新的就业方针鼓励并支持劳动者自主择业,也预示着劳动者就业的门路、范围将更加宽广。同时也昭示我们,学生就业关键靠自己,越是观望等待越会困守落魄。必须认清当今形势,尽快树立自主就业观。惟有如此,才能振作精神,主动出击,寻找到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特长、志趣的有发展前途的职业。要克服“重国有,轻集体,鄙个体”的就业观,不能片面地“求高、求城、求名、求稳、求全、求逸”,更不能有“不知所措的依赖感,择业上的贵族感,择业竞争的自卑感”等等不良的择业心态。(2)竞争就业观。竞争就业观是由当前及今后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决定的。因此,学生在求职时对竞争就业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要自觉培养竞争就业的进取精神,敢于竞争,善于竞争。(3)跨域就业观。跨域所有制就业观,形成多元就业观,敢于弃“公”图“私”进行新的职业开拓。跨域流动就业观,是“从农村到城市”,“上山下乡”的双向流动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乡镇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更有利于解决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特别是有识之士在农村这块沃土就更会大有所为。(4)自我创业观。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创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就业思路,提供了广阔的成才天地。现代社会和市场已不可能再给学生一个现成、舒服的职业,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谁愿创、敢创、会创,谁就有出路。(5)准备、储备就业观。市场经济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在一生中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更与职业选择,而学生能否顺利地实现就业,能否找到理想的或者更能发挥自己作用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具体地说,就必须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在就业或职业转换时,居高临下。即使现在找到了理想工作,也应有居安思危的心理准备。只有具备了就业忧患意识以及储备就业观,才能更好地应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挑战,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择业技巧教育。从不同角度、侧面解释择业的技术问题,通过细致分析,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面临的形势,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正确确立毕业去向,知道在什么时侯开始考虑职业选择问题,怎样正确对待家长意见,使学生做好择业的各种准备。其中,要贯穿一条主线即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检测个人职业心理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能力,并懂得从自身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职业。对一些择业中常常碰到的诸如理想选择与现实选择不统一,专业与职业矛盾,人际关系等等问题,也要认真解答。
4.组织供需见面会。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具体工作过程,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并在学生中介绍用人单位情况,组织学生与用人单位见面,通过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
5.应对面试与应聘。学生在走向市场的择业过程中,进行面试与应聘是确定职业单位的关键一步。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面试与应聘的目的、方式、程序及对策,包括如何筛选就业信息、如何准备自荐材料、如何参加面试等。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和模拟招聘、面试,让学生以最优秀的自己、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用人单位面前,提高应聘成功率。
6.介绍政策与法规。适当介绍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在内的政策与法规,使学生懂得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用法律保障自身的权益并履行应尽的义务。
总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亟须有关方面对此加强研究与探索,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除了在校内开发相对独立的职业指导活动领域以外,还应当加强与社会、企业界、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各种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处理社会信息,提高职业信息的可靠性和针对性,使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我们相信在做好了以上几方面工作后,学生在就业上的不适应状况一定会有改观,懂技术,懂管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一定会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使他们在市场改革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曹红霞.略论我国校园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6.[2]孙永新.认真抓好就业指导.职教论坛,2002,3.[3]顾雪英.论高校职业指导的递进式目标.教育与职业,2003,9.[4]王彦.高校学生呼唤职业指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第二篇:试论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论文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社会、高校和家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探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不是简单的就业问题,而是牵系到社会的稳定的大事情,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从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以后大学生就业仍然是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待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怎样才能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从思想上孟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工作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储备,关系毕业生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强调和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高校的办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校招生的生源质量和学校在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校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学校整体的学风情况,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直接影响到学校今后的发展。因此,高校的就业工作已经不单单是从事就业工作的几个人的问题,而是学校和各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学校在制定的就业相关政策方面应该有严格的考核指标,一方面,要发动“全员参与”,所有教职员工都关心毕业生就业,注重对学生就业的全程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正确心态,从容面对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校各相关部门的过程考核,不单看结果,从实效出发,每年要对各部门所做的具体工作进行综合的评价,评出先进,鞭策后进。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服务机构作为一个高校的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它是高校就业工作对外宣传的窗口,它不仅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就业以及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工作,同时它也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便于组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收集用人单位对学校整个培养教学计划的信息反馈。
学校层面上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也称创就业指导中心),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如案例分析、人才测评、素质拓展、信息发布工作、个体咨询、招聘洽谈等场所,这都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必要保障。同时在院校以下层次的各系(院),又设立专人负责的就业工作的就业秘书,负责对本系(院)就业有关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加大对学生的服务力度。
2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就业指导的实效性。目前高校系统内在系(院)级从事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主要由政治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在完成就业工作的同时又要兼顾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平时工作的强度大,他们根本没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思考,研究就业指导方面的业务知识,这样就使得就业指导的效果不理想。其次,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与社会紧密结合,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地方的人才服务中心保持经常的沟通。要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就业指导人员一方面要挛握这些知识,真正做到胸中有丘壑,为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同时就业指导的教师也知道自身对这方面知识的认知程度,有的放矢地去探索新的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而现在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说建立一支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已经刻不容缓,学校应该加大投入,组织就业工作人员不定期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业务知识,就业工作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迈进。另外,学校也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总监、专家或一些创业的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专场辅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同时也要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3.选用合适的就业指导课的教材和采用有效授课形式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大多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提前进行规划,这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找准人生目标;但是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还存在缺陷,首先,在低年级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学生普遍觉得就业离他们还很遥远,主观上不重视就业指导课,不愿意听课,开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高校应该改变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形式,条件许可的话采用专家授课、学术报告等方法把授课内容灌输给学生;当然,把就业指导规定为学生必修课也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考试合格后才能拿到学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就业指导课教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课程内容在相对统一的前提下,应该选择针对不同专业类别、学历层次加以区别。高校现在所采用的就业指导教材缺少这些方面的内容,内容比较笼统,观点不够鲜明,缺少针对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应该增加大学生创业指导方面内容,增加一些典型的案例,强化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指导。
4.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社会进人信息化时代,掌握最新的信息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信息服务工作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高校虽有丰富的学生资源,但系统的岗位信息,高校与单个企业的联系,得到的只是非常有限的零散的信息,而且受到人力、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信息服务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搭建学生就业的平台,畅通社会与学生的交流渠道,为社会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供需信息。毕业生市场的建立,高校可与人才市场联手,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信息资源。人才市场都有一套成熟的运作程序、制度,有各自的信息网络、服务功能,方便学校举办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和用人单位直接联系,把单位的需求信息及时向学生发布,为学生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5.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西方国家甚至香港的很多大学都十分重视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工作。如香港中文大学每年都要对当年的全日制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当年6月毕业至21月6个月内的就业情况,以充分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及就业资料。而在我国内地这项工作起步较晚,开展缓慢,很多学校从根本上就不重视这项工作,有些学校仅在名牌专业申报、本科教学评估中需要材料时才匆忙展开调查,缺乏必要的调查手段和方法,人员配备方面也不充足,调查的目的就难以达到。毕业生好比是学校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对产品质量的了解,最直接的方式是质量跟踪调查。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就业调查网络,广泛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对毕业生的评价、对人才的需求动态,并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为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各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支持。
总之,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尽管进入大众化阶段,但其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却依旧是以前的教育模式,这就给当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带来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细化培养目标,培养各个层次上的专业人才,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大就业的指导力度,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方便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第三篇:试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归因 职业生涯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基于大学生的视角,从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前发展。在对广西大学的毕业本科生进行“就业影响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因素”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高校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保证学校为大学生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抓出实效;同时,将就业指导溶入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
从1989年开始,教育部在大学生毕业制度中期改革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各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也开始从无到有陆续建立起来;经过20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整体上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逐渐完善,工作卓有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实际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成型,一方面,当前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据国家人保部测算,2009年有2400万人需就业,其中新增城镇劳动力1300万;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610万,加上历年累积未就业的大学生,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人以上,超过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半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是任务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基于大学生的视角,从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前发展。
一、问卷调查情况
2007年1O月至2008年6月,广西大学“广西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归因研究”课题组对广西大学的毕业本科生进行“就业影响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因素”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
学生来自广西大学机械学院、数信学院、计电学院、文传学院、林学院、商学院、土木学院等7个学院,涉及文、理、工三大学科20个专业,均为2008级应届毕业生,实际发放问卷91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15份。在这些有效样本中,男生女生分别为532人和383人,百分比为58.0%和41.9%。调查问卷利用归因理论,从大学生的视角设计问题,以了解大学生所需要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以及大学生对择业成功的归因能力。
(一)就业指导因素分析
关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力度,或者说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就业指导方面原因,受调查的大学生选择排序依次为举办各种招聘会(70.7%)、求职及面试技巧培-OII(62.O%)、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61.0%)、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56.0%)、职业生涯设计指导(39.7%)、就业的现场指导(30.1%)、就业的心理指导(28.6%)、其他(3.5%)。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比较需要的几类就业指导和服务为举办各种招聘会、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频次均超过半数,因为这些都是具体的、能够马上见效的,学生急需,也乐于接受。但对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就业的心理指导等能对学生就业产生长期性影响的指导,大学生选择的不多,频次没有超过四成;这说明大学生择业过程有急功近利的成分,缺乏长远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意识,也未注意到应完善自己的就业心理,提升自己长期的、稳定的就业竞争力。
(二)学校实力因素分析
从劳动就业视角看,大学生在校学习就是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过程,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准备过程。基于这个视角,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局限于劳动就业基本知识、技能的指导,而是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体现了学校教育服务功能。因此,学校的整体状况——实力也包括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内涵。我们也据此设计了问卷问题:学校实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受调查的大学生的选择依次为学校的知名度(71.5%)、专业的社会适应性(59.6%)、学
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49.9%)、学校的教学质量(29.8%)、学校的学风建设(19.9%)、其他(12.2%)、学校的地理位置(10.9%)、学校的科研水平(10.6%)。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择业中学校因素的归因存在混乱,一方面,认为学校的知名度最有影响力,是学校和学生实力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的关键因素——学校的教学质量、学风建设、科研水平等不重视,反而在意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学校的地理位置等非关键因素。这种混乱意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少大学生单纯依赖于学校的名声,忽视学校的教学发展、学风建设、科研创新活动。他们更没有意识到或者说较少意识到学校的整体实力与自己息息相关,特别需要每名大学生在教学发展、学风建设、科研创新活动等方面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就业干扰因素分析
就业影响之就业干扰因素反映了大学生认为影响他们择业成功的不利因素,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暗含一个因果关系在问
题里面,就是假设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于是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了解,择业决策方法技巧缺乏,对招聘流程和要求缺乏了解,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就业信息量少。从表3看出,样本数据没有反映出这个逻辑。只有18.7%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却有60.9%的学生认为就业信息量少、45.9%的学生认为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了解、37.8%的学生认为难以发挥自身优势、34.5%的学生认为择业决策方法技巧缺乏、28.9%的学生认为对招聘流程和要求缺乏了解,数据相差最高42.2个百分点,最低11.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就业信息、了解社会就业环境、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择业决策方法技巧、了解招聘流程和要求均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内容;或者是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到位了,但学生本人没有充分利用,达不到理想效果。不管哪种原因,都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要讲究实效。
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大学是年轻人处于从学校最终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大学生角色急剧变换,社会责任骤然加大。引导大学生顺利成才、最终择业成功是高校就业指导的目标所在。因此,高校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实现自我目标,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保证学校为大学生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抓出实效,同时,应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影响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职业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结合社会需要,从人性化、个性化的角度,找准人生坐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专业,科学制订行动计划,合理安排行动步骤,挖掘自身潜能,优化个人素质,实现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对于一年级大学生,应指导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生涯规划的决策能力,重新树立目标,规划前进的方向,并在专门人员指导下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对于二年级大学生,可指导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工作技能锻炼,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三年级大学生,应指导他们依据个人发展目标作出正确的选择,帮助他们做好求职或升学的方案,了解搜集职业信息的渠道,提高求职技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职业目标。对于四年级大学生,应督促其锁定职业生涯规划,对前三年的准备进行认真总结,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恰当,自我定位是否准确。其中,应重点协助学生调整心态,强化求职技巧,开展就业咨询和服务,加强职业导航教育,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二)队伍建设和理论探索
根据国外高校成熟经验,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水平就业指导的关键。职业指导老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一般来说应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因此,学校应引进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才,配以较齐全的制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保障这些专业人才得到相关的培训进修与实践锻炼以胜任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的工作。设立专项课题基金,鼓励职业指导老师积极开展相应专题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索和提升,为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理论支撑。
(三)就业导向的教育改革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设置专业。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方,“如何生产产品、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成功与失败。特别是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的不断加大,高校更应主动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在进行招生时就需要提前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招生计划。与此同时,应进行课程设置调整,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尽可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
应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调整学科结构和教学。教育质量评估与就业准人制度相结合,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建立模块式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加强课程和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注意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沟通。建立企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行定单、定点、定向培养的模式,开拓毕业生校外职业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第四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毕业生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高职院校要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手段、工作方式方法、工作内容,以创新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从根本上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有效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不少学生认为上高职“低人一等”,“前途不如人”,从而自甘人下,精神不振,学习不好,甚至持“破罐破摔”思想,混沌度日。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更大,所以必须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创新就业指导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要求。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指导思想落后
目前,尚有不少高职院校把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仅看作行政管理人员,甚至实行轮岗,致使就业指导的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甚至部分就业指导教师还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间过短,集中于高年级学生,没有将就业指导纳人学生四年的学习规划当中来。
(二)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主要是讲座和就业指导课,没有结合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比,就业指导显得微不足道,这使得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三)就业指导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就业指导的内容局限于提供政策法规、职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等短期性指导,忽视对学生的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和学生的择业观教育。
二、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动因
(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步入发展新阶段的推动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劳动力要素市场的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正步人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与市场经济新阶段相适应,与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相适应,就需要发展创新。这是基本制度变革性的推动动因。
(二)适应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霜要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够盲目发展,要科学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的科学发展,就是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指导,让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也就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这是和谐发展的推动,是发展性的动因。
(三)建设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的霜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是我国应对人均GDP从1000到3000美元发展时期所面对机遇和挑战的一种战略安排。
创新包括三个层面:原创性的创新、技术层面的创新和在他人创新的基础上的再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需要在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社会等各个方面和岗位都进行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亦不例外,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机遇性的推动动因。
(四)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需要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完成了由数量扩张到质的飞跃,就要求就业职位多样化和大众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必然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变化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大学毕业生的差异性指导需要,实现大学毕业生资源在社会上能够得到最佳配置。这是就业指导工作发展阶段的质变性的推动动因。
三、创新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指导的内容
(一)创新工作思想认识
创新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主要有三个的要点:一是要抓住它的实质,即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抓住它的要义,其第一要义是发展,并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抓住它的核心,即以人为本,作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思想认识创新来说,最核心的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毕业生与职业、毕业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了这种和谐发展,就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
(二)创新工作机制
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行政管理工作管理机制的惯性,依然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显现。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把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作为一种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对待,而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来对待,从而在轮岗中将其轮掉了。所以,需要贯彻以人为本,创建新的工作机制,集指导、教学、研究、咨询、服务、管理等职能为一体,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家化。
(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显然,现阶段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方法与精英就业阶段是不同的,应该特别认清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处的阶段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适应毕业生就业社会化的要求,并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会进一步社会化。创新就业工作方式方法,主要应该表现在多样性和开放性,可开有关就业指导的必修课、选修课、各种讲座;可请校友回校做报告,请社会人士讲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等;可设专门的教研室;可开设咨询室,咨询日进行个体咨询辅导,组织各种活动,群体咨询,模拟招聘等。就开放性来说,不仅要以占领用人单位市场为目标走出去,请进来,而且要是和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如聘请一些社会人士为学校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等,共同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要调动动员学生的力量,如成立学生就业社团,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自我教育。
(四)创新工作手段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地方、高等学校三级就业网站基本都建立起来了,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发改委和国资委共同组建了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就业工作的管理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它既可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管理更为及时有效,同时使得毕业生信息发布、交流、意向反馈更为方便。抓好市场建设,推进就业信息化,形成有形市场与信息网络市场相互促进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五)创新工作内容
这主要是细化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指导,最核心的是,由单纯就业指导过程性的就业指导,变为对指导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负责,全程、终身性咨询指导。
四、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人员创新能力
为适应就业指导工作新的发展阶段—职业咨询指导的需要,就需通过强化培训教育和实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来源于就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四种基本能力:一是开展咨询辅导的能力,包括熟悉职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具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能力,熟悉职业规划和助人的基本技能,具备与各种各样来询者互动运用的能力。能够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具备设计和培训的能力;二是把握职场动态信息的能力,包括熟悉劳动力市场职业需求,具备信息收集的能力,对劳动力市场和职业需求信息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具备利用相关信息帮助服务对象的能力;三是把握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的能力,包括熟悉国家有关就业相关政策法规,具备运用和指导能力。遵守职业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具备把握自己工作职责范围的能力;四是管理与实施服务的能力,包括具备一般事物的管理能力,具备项目管理和实施的能力,能够宣传与推广咨询服务项目,具备宣传和公关的能力。
提高就业指导人员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职业咨询辅导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中的学科,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学习,这个学科本身是实践性的学科,需要我们学习理论,更要向实践学习,在学习、实践中创新。提高业务素质有几种方式:一是正规的研究生教育;二是进行技能水平培训、职业咨询师的系统培训;三是自我学习提高,包括学理论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够简单地把国外职业指导的研究结果照搬到我们国家来。西方职业指导理论的核心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宣扬个人自由至上,这与我们的国情、文化传统不符,我们要贯彻的是天地人和、和谐发展,个人的发展与国情、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要互相协调。这是一种文化的冲突,实质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
第五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而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二作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迎接挑战。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枕业指导的措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我国高职院校应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开展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就业指导工作 欧美国家突破口
2008年下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再次成为热门话题。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已经感到就业形势的紧张。一方面,与2008年相比,2009届的高校毕业生数净增51万人,达到610万人,另一方面,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企业缩减了用人需求,抬高了用人的门槛。在人才供需产生较大矛盾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开始对求职产生了悲观情绪。悲观情绪恰恰是求职的大敌。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更应当思考:如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了择业的指导,更深层次上还涵盖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培养,这是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的体现,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体现。通过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成就人生价值。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及就业指导课程,组织洽谈会,积极推荐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等,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重心的就业指导,在学校教育中所占比重较小,还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从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专职教师按1:500配备,即500个应届毕业生配备1个专职教师,从这一人力配备看,教师就是做简单的事务性工作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求职指导。不少人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部分就业技巧的指导,其功能只是在于帮助学生寻找下作,毕业生找到下作就是万事大吉。与此同时,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指向三年级的毕业生,忽视了更广泛的大
一、大二的学生群体,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呈现空白,这就使得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实际上处于完全低效率的状态。指导对象的狭窄,必然导致很多本该开展的指导内容没有开展,指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拿2009届毕业生就业来说,他们迫切想知道金融危机对以后的就业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可教师却难以回答。师资力量的薄弱、就业指导工作观念的落后,使得教师无法引导大学生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产业发展形势、社会人才需求形势进行正确评估,从而使大学生无法对自己作出正确定位。
如今,美国金融危机正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很有可能演变为实体经济危机。
内部存在的问题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理清思路,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力一法,指导高职生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三、欧美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欧美国家的一些做法对我们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多指导和借鉴意义。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意向和职业目标的指导。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分析社会的职业性质,向大学生提出就业方而的建议,帮助其确定就业意向和进行职业潜力开发,确立职业目标。
2.对大学生的人生生涯管理指导。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日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通过人生生涯的管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找到报酬较高,又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岗位,使他们有能力管理好自已一生的职业生涯。
3.对大学生的求职枝能进行培训。主要帮助学生学会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正确填写各种求职表格,制作标准的求职材料,策划求职战略,掌握与企业见面和交谈的艺术及服饰的准备,寻找有前途、有发展机会的就业职位。
4.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使其找出白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提高自我推销和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
5.开设求职“门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求职意向和职业目标.还是技能评估和策划求职战略.或是就业信息的获取方法、供需见面问题、求职材料的准备,以及学习事业与职业的关系、考研与就业的抉择问题等,只要是就业问题都可以去求职“门诊”接受指导和咨询服务。
另外,欧美国家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重点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学生人学的第一年,学校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情况,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指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突破口
面对新形势,借鉴欧关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结合我们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突破:
1.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在指导思想上,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转变观念。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要尽快构建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做到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队伍专家化、指导手段现代化、指导对象个性化,改变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的状况,使就业指导工作持续而有效地开展。通过班团活动、主题班会等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国家和省市有关就业的文件和政策,及时传播职业信息和社会各种职业的需求预测,提供需求信息,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的指导和服务。
2.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依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高职院校各个年级职业教育内容可做如下安排:
(1)一年级。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帮助新进校的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结合专业教育,使学生认识和热爱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系统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性质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确立职业目标;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指导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2)二年级。讲解人才成长的过程和规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与竞争,侧重点在于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同时,让学生了解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会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3)三年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求职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掌握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规定,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的权利和义务;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真实可靠的信息与资料,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
3.加强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的历练。职业指导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对就业形式的了解,多调研、多实践外,还应结合应有的职业道德、就业与职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职业咨询基础、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等指导内容的要求,掌握职业指导、职业咨询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等理论和职业指导技术的具体实践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技术,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的职业心理测验的方法和职业素质测评。
作为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关系。职业指导教师应真诚相待并察言观色,深入了解求职者的内心世界,使求职者真正从内心放松,畅所欲言,这样会为了解问题的症结,促进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前提。同时作为咨询人员,较强的亲和力、说服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咨询人员在谈话中应具备敏感、温和的气质,同时练就较强的文字描述和出色的口才。
高校应该给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增加其相互交流的机会,真正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