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像教育家一样教育孩子》。在这本书里,蔡笑晚全面地叙述了对孩子蔡天文的培养经过。
一、学前教育。
出生两个星期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即用琴声和笛子的声音去引起孩子的关注。这种“专注”习惯的培养,对后来注意力集中有很大的好处。天文长大后,读书学习和处事都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即使在街头,他都能专心学习。
2、带路训练。天文会走路之后,他父母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散步,总让孩子走在前着,为大人带路。几次以后,他就能大胆地独立前进了。这种训练在于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独立走人生之路,并大大培养孩子的自信。
3、语言训练。在四个月时,天文父母就对着他念《三字经》、唱儿歌,唱催眠曲。一周岁时,常常教他念《三字经》、《弟子规》,三岁时,念《千字诗》、《今日诗》、《明日歌》、《十二诗经》、《朱子格言》,还有一些民谣。而这些,天文那时就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
4、数学训练。三岁以前,主要是认识一些数字,进行一些最简单的加减运算。三岁以后,对孩子进行了正规训练,让他背加法表和乘法表,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趣味数学的故事,让孩子解答其中的数字问题,以此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二、中小学时期的教育
1、入学准备时的教育。天文入学前的一两年,蔡笑晚就带着天文到学校看学生上课读书,天文看得很感兴趣,很羡慕。经常问什么时候能上学。他父亲就跟他讲:再过一个新年你就能读书了。于是他就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等待着,那年春节的时候,他特别高兴,因为终于盼到了读书的时候。入学后,蔡笑晚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取得沟通,反复说明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观点,并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告诉老师,同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老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多奖励,少惩罚。第二、可以温和的地方决不严厉。第三、作业尽量精简,使学生有自由发展的余地。这些做法,使天文很顺利地开始了学习。
2、摆地摊的教育。一般的家庭,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再穷也不能让八岁的孩子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但蔡笑晚认为,“摆地摊出租小人书”这件事可以是对孩子的一种很具体的素质教育,使他从小懂得人生的艰难,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并能激励他去奋斗、去拼搏、求上进、争出路。于是,在天文八岁时的那个暑假,天文在自己家门口摆了个地摊。摆了一个星期,收获还不错。一个星期之后,天文还想继续做下去,但他父亲没有同意。他父亲说,现在你是求学长知识的黄金时期,有时间多看书、长知识,不能为了这些“小生意”浪费时间。
3、竞争意识的培养。天文在小学里读了三年之后,他父亲给他转学了,因为他原来的小学生源素质普遍较差。为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必须让孩子进入较强的竞争群体之中。天文因此而被转到新的学校,新的班级。竞争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奋斗、拼搏的精神,不安于现状、不安于平庸,要以自己的努力去争优秀、争先进,并让他从小懂得竞争中的胜利者,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努力、最顽强不屈的人。他们不怕失败,能从失败中站起来,毫不气馁地勇敢前进,去夺取胜利。但是,蔡笑晚也没有勉强要求天文去争取第一名,他总是说:优秀很重要,名次在前十名都是好的,差一两名并不说明问题,偶尔在十名之外也不要紧,真才实学最重要,读书像马拉松赛跑,开头所处的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冲刺时最先到达终点。
4、营造立志氛围。当时,尽管家境贫寒,住的只是三十多平方米的百年老屋。但蔡笑晚却在房子里进行了一番苦心的设计,在墙壁上贴了很多励志格言和家训。还有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画像,如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爱迪生、法拉第、哥白尼等。让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画像和故事慢慢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里,树立偶像的地位。这种氛围对孩子确有很好的立志教育作用,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大的心胸气概、有一颗奋发向上的心。
5、培养早期行为习惯。
① 诚实守信的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不说谎,作为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能欺骗孩子,承诺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很差,只要是实话实说,就不能给予严厉惩罚;相反,要给予特别的关怀,给予温柔的开导和教训,使他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孩子承诺父母的事一定要让他能兑现,既不能给孩子过高的具体要求,也不能让孩子承诺无法兑现的事;从小让孩子养成“一诺千金”的习惯,孩子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他兑现,即使是不正确的事,也要妥善解决,决不能让他失去信用。
② 尊敬师长和礼貌待人的习惯。
③ 遵守时间的习惯。
④ 独立自理的习惯。
第二篇: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 心得体会(范文)
《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心得体会
大王庄中心小学 孙宝锋
读了郑立平老师的《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文章里说郑老师特别能吃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弘扬吃苦精神。弘扬吃苦精神是时代的召唤,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生存竞争的需要。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吃苦精神的含义,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我们赖以生存的学生和家长,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要对得起作为“教师”的称号,就必须肯吃苦,能吃苦。只有肯吃苦,能吃苦,才能尽情品味“苦尽甘来”的滋味。当我们看到一届届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当我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同赞誉,我们会觉得自己曾经吃过的苦都是值得的。弘扬吃苦精神首先要提升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标准,展现敬业精神,事关能力素质,影响事业发展。
工作中,我们要不怕吃苦,敢于吃苦,要克服怕苦畏难情绪,反对享乐主义作风。弘扬吃苦精神,必须要克服自己拖拉作风,力避懒惰散漫,改变萎靡不振、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干出实效。弘扬吃苦精神,必须要严格执行学校制度和纪律要求。要按时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教师,必须严格按“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好教学工作,要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排忧解难,无愧“教师”的称号。弘扬吃苦精神,必须工作得法,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而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保障。在工作中,教师要善于钻研,勤于反思,敏于实践,不断创新。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就像我每天都坚持看书,偶尔也会写写读书笔记啊日记啊,这么做笔试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不断的进步,与时代同行,并不断的提升自己。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班主任,任何时候都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会轻易接受改变,“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当我们拥有了更强的专业能力,也就有了更大的教育影响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灵魂却是“不可教”的,心灵只有用心灵来唤醒,精神只有用精神来陶冶。面对竞争残酷的现实,我们虽然很难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境界,但与人为善、心胸开阔、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师者古训依然是我们今天必须要坚守的精神追求。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如果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比做一个园圃,那么我们的主观意志就是园丁。在这个园圃里种上什么样的花草,抑或什么样的树木,还是任其荒芜,决定权完全在我们自己。许多人自己处于幸福的山中,而远近高低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风景;只要欣赏自己,也欣赏别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一定会收获很多。当班主任,我们有那么多机会可以思考、创新、尝试!思考,特别是想自己的事,在班级这块自留地中种植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更不是一般人所能享受的一种自由与创造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我们还可以获得一样对生命最重要的东西——爱!不单是对学习和书本的爱,不单是对各种知识和思想的爱,还有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可以让我们的一生都萦绕着充实与幸福!
看了郑老师的《像教育家一样工作和生活》深受启发,我找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看了一下,对我触动很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又能强烈地激发学生去创造更多的成就和价值。所以,这个“多做加法,少做减法”的原则,是一种理性的智慧和艺术。关于教师威信的确立,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职业,只要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于大家心中是否具有“威信”,因为管理的好坏与在集体中拥有的威信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建立了一定的威信,为学生欢迎、尊敬、信任和拥护,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其作用。然而,对于“威信”的误区却根深蒂固,以为只要单纯的让孩子惧怕,殊不知,这样确立一个人的威信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切不可只会口头说教,只会许诺,却缺乏实际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这必须导致威信尽失。教师如果还能有一些让学生钦佩的才华,更容易建立威信,这方才可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由钦佩,转为信服,成为真正具备“威信”的教师。读了这本书,我渴望能够在才能、品德上更好的完善自己,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了,才能把我的孩子们教育的更好,多么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影响在孩子们身上永远留下美好的痕迹!
今日之教育已是继往开来、推陈创新的现代教育,这种教育昭示着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人生观。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超越狭隘的职业眼光,视教育为奉献终身的事业和精彩体验的人生,争做有品位、有作为、有地位的教师。
第三篇: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对待孩子
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对待孩子
——访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校长李刚强
我对佛说:请多给我的学生们一些快乐的日子吧!佛说:只有四天。我忙说:那就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有些不高兴地说:那就两天!我急忙说:那就白天和黑天!佛生气了说:只给一天!我迫不及待地接道:那就是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佛不耐烦地点点头,同意了!——李刚强
李刚强心中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着虔诚和执着。
作为云龙区文教体局副局长、江苏省著名的百年老校——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校的校长,李刚强似乎显得有些“另类”。他的爱好相当广泛,心理学、国学、书法、摄影、信息技术、中医均有涉猎,尤其对传统国学情有独钟,研习之余颇有心得。他时常帮助朋友、同事排解心灵的困惑,解除身体的不适。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刚强能把自己对传统与现代的所学、所悟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之中,不仅游刃有余,而且成效显著。他总结并施行的教育“三知”理论,即“知饥”、“知机”和“知己”就是从中医理论和实践中领悟出来的。
知饥:轻度的“饥饿感”让孩子有一颗强烈的进取心
李刚强常说,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人人都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百般呵护。
一聊起经典国学,李刚强便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孔子曰:“过犹不及!”;中医认为,“过饱伤人,饿治百病”,轻度的饥饿感对人体健康十分必要。
人体血液里有一种免疫细胞,叫做吞噬细胞。这种细胞是人体的“清道夫”,专门吞噬有害细胞。而吞噬细胞的活性高低,取决于人的饥饿感。你要是成天吃得很饱,你体内的吞噬细胞就处于昏睡的休眠状态。因此,保持轻度的饥饿感能激活吞噬细胞,使人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红楼梦》里也曾经写到,“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王太医到贾府给贾母看病,甚至说“其实不用吃药”,对巧姐儿则说“只要清清净净地饿两顿就好了。”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也证实,饥饿会提高人对食物的注意力,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让人更聪明。
同样的道理,学生的学习也不能“吃”得“太饱”,适当保持点“饥饿感”是十分必要的。而现实是,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仍然很繁重,为赶教学进度,应对各种考试,老师上课往往是
“满堂灌”,课后还留一大堆家庭作业。家长还怕孩子“吃不饱”,在校外又给孩子报英语班、报奥数班、报写作班。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因为“吃”得“太饱”而“消化不良”,甚至会渐渐产生厌学情绪。
南怀瑾老先生说过:“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读死书。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学问。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做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的确,现在和以前读书不一样了,以前是谁死记硬背的知识多,谁就懂得多,考试成绩就会好。而今天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你所需要的资料,上网用百度、谷歌、雅虎一搜就都有了。
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比的是分析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比的是适应社会、与人沟通的才干,比的是道德底线的固守、文化素养的提升、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等等。
家长要想让孩子将来有出息,就得让他们在学习上“知饥”,适当保持“轻度饥饿”,让他们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保持一颗强烈的进取心,这样孩子才能持续不断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李刚强笑笑说,光保持“轻度饥饿”还不行,还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而这两种营养主要来源于“母乳”——国学经典,它是任何“洋奶粉”都无法取代的。
李刚强有一种强烈的“国学情结”,他对国学经典推崇备至,因为他一直坚信:国学经典是中国孩子的“母乳”。只有长期坚持“母乳”喂养,孩子的国学底蕴变得深厚了,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
对此,李刚强颇为感慨地说:在美国,学生要花很长、很多的时间学习《圣经》、学习莎士比亚、学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一些经典著作。而我们的国学经典像《论语》、《大学》、《中庸》、《周易》更是博大精深,都具有永恒的价值,我们更应该从中吸取适合自己肠胃、有助自己健康的营养。
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就是适合中国文化特色、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教材,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素养。几年来,我们本着先教学生学会做人,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全校师生诵读、践行《弟子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许多朋友跟我开玩笑说,你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做传统教育的事情。我觉得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请,历史离我们越远,我们就会看得越清。
是的,不少了解青年路小学的人都说,从青年路走出来的孩子让人感觉就是不一样,脸上写满了自信,眼里闪动着灵气,身上好像时刻都散发出一种活力。
知机:细微的征兆中让孩子预见未来的结果
李刚强很忙,很少能有整块儿的时间接受我的访问,再说他本来就是一位做人和行事都
很低调的人,不愿意多聊自己。见缝插针中只要聊起有关教育思考的话题,他就会滔滔不绝。
他说,人除了要“知饥”,保持“轻度饥饿”外,更要“知机”。“知饥”使人健康,而“知机”让人明智。
佛经里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和《黄帝内经》里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就是人要“知机”。
一般出现了问题后,凡夫俗子只是看到了不好的结果,却很少考虑造成这种不好结果的起因或想办法去避免它;而菩萨和圣人恰恰相反,不仅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且去深思、深究造成这种现象的起因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找出问题的细微先兆,在问题还没造成不良后果前就把它解决在萌芽状态。
于丹在讲《庄子》的时候不是讲过神医扁鹊的一个故事吗?
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听说你们家弟兄三个人都学医,你已经是天下神医了,那你两个哥哥为什么没有名气呢?
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的医术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你的潜疾是什么,所以他用药都给你调理好了;我二哥呢,能治病初起之时,在你得什么大病之前,你感冒咳嗽的时候他给你治好了;而我非得等到这个人病发出来,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我去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我是神医。其实,我们家我大哥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像我大哥那么治病,这个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那么治病呢,这个人元气稍有破损就补回来了;像我这么治病呢,命虽捞回来了,但元气大伤。
辨证知机者,决死生也。
我想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一位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潜心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善于发现问题的细微征兆,能防患于未然,让问题消弭于无形。我们当老师的要不断地内求、内观、内练,用真心去了解孩子,用真情感动孩子,用真知去教育孩子,知机识变,因时施教,长善救失,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感动中获得成长。
我们当老师的不仅自己要“知机”,而且在言传身教中,应该让学生也学会“知机”。因为“知机”能让学生学会透过问题现象看本质,锻炼、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如果老师厉言厉色地让他写检查、写保证书,以不写就“请”家长相威胁。甚至,为了让学生检查再深刻些,竟还规定了两千或三千的字数。这种做法就太不“知机”了。老师只是简单、粗暴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威迫使孩子表面屈服,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地触及孩子的心灵,更不能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判断,真正发现自己错在哪里、错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去改正错误。
我们学校参照孔老夫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做法,学生做错事情时,老师不让学生写检查、写保证书,而是让他们就当天的事情写篇作文。结果他们作文的开头经常是“怎么搞的,我今天又写作文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思考、判断,而不是用老师的权威去告诉他对与错。
李刚强颇有体会地说,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意思是说针刺治病时必须把握气机虚实的变化,治疗时才不会有毫发之差,自可效如桴鼓;否则就像在弦的弓箭,不能及时准确地射发,当然也就不能得心应手了。这虽然讲的是中医针刺治病的道理,但值得我们做教育的人深思啊。
知己:细致的爱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能
和李刚强聊天是一种享受,他睿智的语言、精准的比喻让交谈变得十分轻松、愉快。话题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但在不知不觉中也能悟出不少做人处事的精妙道理。
说到“知己”,李刚强更为感慨,人生“知饥”易,“知机”也不难,难的是“知己”,而知己之无知更是难上加难。
扁鹊讲他大哥、二哥的医术比他高明,比他更懂“知机”之道,这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神医的“知己”。一个人在拥有荣誉的时候,还能读出来自己实在是不容易啊。其实,拥有了整个世界的喝彩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一定是成功的。真正的成功,在于人永远不失自知之明。
但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到有自知之明又谈何容易。现在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塑造中,已经逐渐迷失了自己,单凭学习成绩的高低去衡量孩子的好坏似乎成了目前老师和家长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
而我始终坚信,一个孩子身上总有一样别的孩子不具备的“异秉”,心里总有一棵只属于自己的樱桃树。孩子自己小,往往没有能力去发现它,关键要看老师和家长能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帮助孩子去发现它,给它浇水、施肥,用心灵的阳光照耀它。
到底什么是异秉?我的理解是,异秉就是孩子身上凸现出的先天禀赋。异秉既有从父母身上继承的遗传品质,也有蕴藏在孩子身上的特殊天份,潜伏在孩子灵魂深处的特有品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的异秉也像这位哲人形容的一样,既有孩子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存在个体的千差万别。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寻找孩子的异秉,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目前,学校教育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这些异秉很强的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过分强调共性,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基本上抹杀了或者是不承认孩子的异秉。
李刚强说到这里,似乎有些激动,语速也快了许多,我认为这种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规模化“批量生产”出来的学生,脑子被一些现成的观念所充斥,被一些权威的理教所定型,被一些看似严密的逻辑所羁绊。生活的指南,从来不源于心灵,而是参照书本;说出的话语,从不发自心底,而是别人的滥调。这实际上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
残,是教育的悲哀。
稍作平息后,李刚强又恢复了先前舒缓的语调。他接着说,真正的教育实质应该是一种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的“知己”教育,也是一种“无言而教化万方”的潜教育。
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说教是小智慧,真心才是大智慧。老师应该先“知己”,然后再用真心去帮助孩子“知己”。只有真心对真心的相知,老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完善自己。
李刚强每每传播他的教育“三知”理论时,明亮的眼中总是闪现出虔诚和执着,他说,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跟我的爱好有关,与我的才能有关,与我的感情有关。我的爱好告诉我该做什么,我的才能告诉我能做什么,我的感情告诉我想做什么。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想做的,这是我理解的人生的意义。
(《新家长》第二期 作者:式微)
第四篇:让孩子像孩子一样 育儿心得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 家规交流材料
家规是向孩子传递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提高孩子自我约束和为人处世能力的一个最直接简单的途径。我觉得制定家规这项活动非常好、非常有意义,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一、我们的家规内容
1.开开心心地上学、上班、生活;2.讲文明、有礼貌、不发怒、不暴躁;3.每天阅读半小时,学点道理;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刷、整理衣服;5.玩儿游戏的时间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6.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做健康宝宝;7.说到一定做到,不推脱,不找借口。
二、我们制定和落实家规坚持的原则:
1.合理易懂、能做得到。我们制定家规时,是全家共同参与,根据孩子的特点,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理解每天家规的目标所在,并且是合理易懂的,还有一些是需要孩子努把力就可以做到的,如要求提高自理能力、注重文明礼仪,注意合理饮食和作息,这些孩子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发怒不暴躁,坚持每天阅读啊,如果我们的家规高不可攀,孩子就没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就很难坚持下去。
2.全家一致、互相提醒。家规要得到落实,必须全家态度一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每一条规定都不能例外,如果在落实的过程中,有一次或者一个人表现出心软或者不忍心的话,之前坚持下来的习惯,有可能因为一次小小的例外而功亏一篑。每个孩子来到人世间,都是为了成就他的父母的。
3.持之以恒、说到做到。孩子能不能坚持下来,关键是看我们家长能不能坚持下来。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商量、引导,但是语气必须是严肃的、坚定的、不容商量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自制力差,天真好动。
我们制定和执行家规时坚持的理念:
1.身心健康最重要。是我们制定家规时遵循的最高的准则。身心健康不仅指身体素质好,更还包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现在有不少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孩子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如孩子会背多少古诗,会算多少数学题,会说多少英语单词,而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智商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情商才是成功的关键,现在大部分孩子的智商不会有太大差距,以后决定孩子成败的应该是情商,也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自信、善良、乐观、文明、阳光、宽容、勇于担当等,所以在制定家规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每天我们都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还有就讲文明、懂礼貌、不发怒、不暴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注意培养楷楷的心理健康,每天放学回家,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有没有认识新朋友啊?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儿?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阳光的心态,他眼里的这个世界总是美好的、正面的。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我们也总是鼓励他,让他认识到问题和困难很正常,要积极地想办法克服,记得小班儿运动会那天,他因为没得到奖牌,居然伤心地哭了,这让我有点小吃惊,孩子也有有争胜心啊,我觉得这是个挫折教育的好时机,我于是引导他:楷楷,奖牌你很想要是吧,妈妈也很想要,好的东西大家都想要,是不是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呢?当然不是了,我们想要的东西,必须得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得到,以后有想要的东西,我们共同努力得到好吗?再说,虽然没有得到奖牌,爸爸妈妈一起陪孩子参加运动会,那么多老师和小朋友为我们加油鼓掌,你不是也很开心吗?在我的引导下,他终于高兴起来了,妈妈,明年的运动会,我还要参加,努力得奖牌。
这种健全人格的培养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每天早晨送孩子和奶奶到广陵路口,下车后楷楷总会叮嘱我们:妈妈慢点开,爸爸慢点开,要注意安全啊!然后给我们再见!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在我们大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了,可是这句叮嘱每天来自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让我和他爸老感动了,这么小就知道操心爸妈的安危,这种惊喜和感动会让我们觉得养儿再难都值得。
2.好习惯受益终生。我们都知道性格决定命运,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一个个好习惯。所以在制定家规时,我们考虑到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记得第一次开小班家长会的时候,吉园长讲过: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坏习惯的养成可能只需要一瞬间,我印象特别深刻。孩子在幼儿园里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培养好习惯。
我们作父母的要抓住机会积极引导,在特定场合进行随机教育。记得楷楷之前害怕打预防针,害怕体检时的抽血,每次去防疫站总是费尽周折,最终是同意去了,但是每次都心情低落。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知道他喜欢奥特曼和铠甲勇士,我就问他:楷楷,奥特曼和铠甲勇士很厉害,可以打怪兽,可以打败一切邪恶的东西,是不是?所以你很喜欢他们。其实,有个小秘密,妈妈一直没告诉你,你知道吗?你身体里也可以有像奥特曼和铠甲勇士这样的英雄,可以打败很多细菌和病毒,让你身体很棒很棒的!你想不想要啊?如果想要,我们就必须得打几次预防针,打针的时候是稍微有点疼,但是就疼那么一下,你的身体就可以很强壮了,于是,他欣然接受打预防针,并且每次都很勇敢,不哭,打完还鼓励其他的小朋友呢。抽血的时候,我告诉他,只要抽血看看,就知道身体里的奥特曼和铠甲勇士的力量了,他也欣然接受。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不怕打针的习惯,也培养了他敢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3.身教胜于言传。在制定家规前我们就有个共同的约定,这个不仅是孩子的行为规范,更是我们父母必须带头做到的。楷楷有时候会有点小固执,楷爸有时候会有点小偷懒,在家偶尔我会小唠叨一下,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还会有点小暴躁,大声说话,大声批评人,有一次当我忍不住发脾气时,楷楷开始教育我了:“妈妈,你老说不让我暴躁发怒,你看看你声音大的,快把我耳朵震破了,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让我做?”孩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我天天不要孩子这样不要孩子那样,自己说的自己都没做到,孩子怎么能信服我呢?我赶紧停下来,立刻给孩子道歉:“楷楷,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以后再也不乱发脾气、再也不大声说话了,你监督我好吗?”“妈妈,我们两个互相监督吧”,很不错的提议吧,于是,不发怒、不暴躁的约定就成了我们家规里很重要的内容。
楷楷爸爸喜欢看书,每天晚上睡前总会看会儿书,看到好的地方还会与我分享,有时候我们俩个还会交流一下,受他影响,我也开始在睡前看个育儿书、励志书什么的,在我们俩的带动下,楷楷也会像模像样的拿出自己的书看看,有时很认真,有时很俏皮,看到激动处,还会哈哈大笑,记得《神奇校车》海底探险那一本讲了世界上名字最长的一种鱼:胡母胡母努库努库阿普阿阿鱼,每次看到这点他都大笑,并且非常准确地记住了这种鱼的名字。记得他刚刚会表达的时候,就说:爸爸看书,妈妈看书,宝宝看书。我想对于孩子,父母的身教可能要比言传会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那就请我们作父母的记住:要求孩子之前,我们自己先做到。
4.让孩子像孩子一样。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应该是我们制定这个家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吧。让孩子向孩子一样,这句话很清晰地印在我脑海里,也是第一次小班家长会上吉园长的结束语。孩子本来就是大自然最真实的美,他纯洁无暇、天真烂漫,可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用我们大人的权威来评判我们的孩子,或者为了满足我们大人的虚荣心过早地对孩子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前几天放学回家,楷楷告诉我:妈妈我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啊。我说好啊,我一定不会告诉别人的。然后我开始侧耳倾听他的秘密,妈妈还是不告诉你了吧。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说,妈妈我的秘密就是我有一个小秘密,小脑瓜转得够快。当我还对他的秘密好奇时,第二天到老师告诉我,昨天上学,玩儿得太高兴了,小便到裤子啦,原来这就是他的秘密啊。我开始强烈感受到孩子的自尊心其实有多强。晚上回家我告诉他,我也有秘密,以后咱们俩就交换秘密吧,他欣然接受了。
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之前就像孩子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那就请我们每位作父母的,从尊重孩子,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做起。
第五篇:像孩子一样回家过节随笔
老板催交方案
房东下个月涨租
外卖永远那么难吃
路上总是堵得心烦
我们像超人一样奔忙在这座钢铁森林里
需要应付太多“眼前的苟且”
听到许多人说,过节越来越没劲了
可你有多久没有吃过外婆包的粽子了?
过节意味着能多回一次家
回家多好啊
可以卸下所有强硬,享受柔软
也许我们应该
和小时候一样
像孩子一样回家过节
在这样欢快的小长假
小湖本不应该煽情
可能每逢佳节倍思亲吧
看到微博上转的一则消息
一位国外网友发的自己爷爷的照片
看完后突然莫名一阵心酸……
他写到:
“爷爷给6个孙子做了12个汉堡,最后却只有我一个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