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漂租房记杂文随笔
把银行卡搜刮干净后,我在来到北京的第三个年头,搬进了第三处住所。
每个在京城飘过的人应该都能讲出一串“北京租房故事”。今日翻开《曾国藩日记》,发现这位当年新晋的相当于“副处级”的干部也未能免俗。曾国藩刚到京城得头三四年,隔个一年半载就要跑去看房子,为了找到“甚贱且甚好”的寓所,也得一连跑四五天。古人的嘚瑟之处在于,他们还要找人先看看风水。
170余年后的后辈“北漂”们找房子时,只要租金不要高的让人心醉、离单位不要远的过分,就得争分读秒地签合同了。
我原先住的小区,是某个国有工厂的老家属院,老一辈工人的作风也能从房子里窥到一点端倪:整套房子完全没有装修过的迹象,厨房门和橱柜上还刷着上个世纪末流行的浅绿色油漆,卧室里的空调看起来比我年轻不了几岁,卫生间里挂着用铁丝和白色塑料管自制的卷纸架……
房东应该是个讲究人,把两把折叠椅藏在隐蔽的柜子里,只给租客留下一张圆塑料凳。住进去几个月后,我的福尔摩斯式的室友翻出了那些红色软垫和褐色铁锈的椅子,我们又一次被带回上个世纪末。
对门的老太太则是一位时刻保持警惕的“朝阳群众”。我刚搬来没几天,第一次见到她时就遭遇了查户口级别的一连串发问:多大了、在哪儿上班、上班多久了、几个人住这儿等等。
老太太常一脸严肃,平日打招呼也鲜见笑容,嘴角永远向下拉。
总见这样的脸孔,算不上愉快,又过了一两个月,老太太再次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小伙,平时有啥事儿言语一声,啊!”
啊?什么?顿时觉得她家门楣上灰扑扑的“党员之家”几个字,看起来更鲜艳了。
在这个处处陌生人的巨型城市,保持警惕应该是与人打交道时成本最低的模式。信任和互助,能算是奢侈品了吧?
跟对门老太太的友情还没来得及萌芽,就被掐断了——房东老太要卖房了。尽管无意介入别人的家事,还是耳闻了一些故事:房东老头早已过世,当了一辈子工人,没留下什么遗产,赶上房价大涨,子女们催老太太赶紧卖了房子,好留下一份便于瓜分的财产。
当时也正值毕业生大潮来袭的6月中旬。在那之前的6个月,北京房价又经历了一波汹涌的上涨,记者们采访了一个又一个恐慌的中产家庭,写出一篇又一篇充满焦虑的故事。涨价的浪头拍到租客身上,就变成高了20%的租金,以及面积更小、位置更差的房子。
前一套房子的押金,也就是整整1个月的房租,被中介小哥以N个理由扣光,打扫房间的清洁费也算在我们头上——而带人看房子时,他们素来和蔼可亲,仿佛与我们是失散多年的兄妹。
新租的房子里倒是没有遗留太多上个世纪的气息,但新世纪的气息也同样稀少——签完合同,室友惊呼了一声,原来这房子是房东“裸租”的!
我们这才反应过来,在房子里看到的桌椅、沙发、床,都是刚搬走的房客留下来的。而它们都被笑容可掬的中介小哥悉数写进租房合同的家具清单里——也就是说,如果它们稍有差池,我们交出去的押金很可能又要不保。一个大而无用的沙发占了卧室的小半壁江山,一台锈迹斑斑的旧空调挂机扔在客厅,中介小哥已经不见了踪影。我们哑然失笑。
一年一度的糟心时段结束后,生活又回到惯常的节奏。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会生出一种熟悉感,卖菜的大嗓门儿大姐、开粮油店的腼腆小哥、小超市的高个子老板,会慷慨地免掉零头,在你没带钱包、手机又没电的时候主动说“下次再给钱”。但直到又一次搬家,才发现这种熟悉和熟悉带来的稳定感,只是一种错觉。
在北京租房两年,我终于领悟到鲁迅的那句话:“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比如,很多偶然因素都改变过我的租房故事。比如,突然一大批人要另找住处了;一个原先少有交集的校友决定来北京闯荡一番,就成了我的某一任合租室友;一个陌生的小伙涨了工资,从他以前的隔断间搬出来,搬到我隔壁的卧室······故事中不变的是,租金涨了一波又一波,室友换了一个又一个。
租房中建立的友情,总是欠牢固,可以轻易地被租金、工作、个人喜好等挤到后边。送走两位室友后,我也成了离开的那一位。
新居的房主是个老文青,卧室的两个大书柜上堆着几大卷宣纸,还留下一幅墨宝。
精装修的房子和崭新的家具电器,的确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居住的舒适度。但接下来就像小时候读到的“一双象牙筷子”的故事:一个人得了一双象牙筷子,便觉得其他餐具都配不上它;买回来新餐具后,家里的破旧家具却处处碍眼;把家具更新了一遍,发现老妻怎么看都不上档次这样没完没了地循环着。
于是钱包又继续“哗哗”地漏水,而且要花比原来多得多的时间打扫房间······
偶尔停当,宅在屋里翻开《瓦尔登湖》时,发现像我这样自以为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傻“现代人”早就被梭罗嘲笑了个体无完肤。大概,在他看来,我们都是受物欲驱使而自以为别无选择的可怜家伙,日复一日地“为维持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而劳累不堪。”
回头看看,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座都城,能像今天的北京一样承载着这么多平民的致富梦、名利梦和面子。可能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像今天这样,普遍的割断了各种亲族关系,孤身漂荡。
可是我们的确别无选择,对吧?
我把从山里摘来的大松果摆在书柜里,心想,等老子诸般看淡,就去山里自己盖个小屋,跟松鼠做邻居,再也不折腾租房蜗居这等鸟事,再也不当这憋屈的“现代人”。
有位好心人打断了我的白日梦:去山里盖房,请问你有宅基地吗?
第二篇:租房记杂文随笔
六七岁的时候我想,我长大了一定会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我会像电视剧里的二十多岁的小姐姐一样,在大城市找一份白领的工作,早上上班前给自己画一个美美的妆,穿着职业装,踩着高跟鞋在写字楼里抱着一推文件夹走来走去。
会有打不完的电话,开不完的会,还会经常被领导骂的狗血淋头。
会租一间单身公寓,布置的很温馨,下班后回去换上睡衣卸下一身的疲惫,打开电视,手里抱着零食,盘腿坐在沙发上看剧。
但是后来,我长大了,上大学了,却每天生活在一种自己会找不到工作的焦虑中。
自己英语水平不高,学习成绩一般,长相还是扔进人堆里就找不出来的那种,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深深地担忧。
身边的人从大三开始就不断投简历,面试找工作,我一是为了让自己多享受一段自由的时光,二是真心觉得自己投简历也会被拒绝。
后来大四了,不得不走出校园去找实习,不然没有办法写实习报告,进而就没办法顺利毕业。
好在从刚上大学开始,就一直在看《职来职往》这类找工作的节目,自己也从中学到不少。
开始投简历,没有想到真的有回应,让我去面试,我去面试了两家。一家是国内比较大的公职人员培训机构,一家是规模比较小的传媒公司。
我是比较中意第二家公司,虽然小了点,但是我应聘的岗位是人力资源,这也算是为自己毕业正式找工作奠定一分基础,可是面试我的人事经理,考虑到我家是外地的,并且毕业了也不会留下,所以她没有录用我。
第一家公司说录用的话会在下午五点下班前给我打电话,当时坐公交回学校已经五点二十,还没有接到电话,我想着今天的面试算是泡汤了,结果下一秒就接到让我第二天去试岗的电话,当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毕竟这家公司我也心仪已久,没有想到一面试竟然还能够面试成功。
因为是在市区实习,离学校比较远,就算早上六点从学校出发,赶第一班公交车,中间会转三趟公交,到公司也是九点,这还是不堵车的情况下,都会迟到半小时。并且下午五点半下班,坐公交回到学校就八九点,所以一天下来身体累的不行,就开始考虑在公司附近找房子住,当时找房子就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便宜,便宜,足够便宜。
好在舍友租的房子就在我的公司附近,我找了她的中介,在同小区刚好有一间空房子要出租,一问才五百块钱,真是太和我的心意了,够便宜。
一不做二不休,签合同,交钱,搬家。
由于是第一次租房没有经验,自己也没有钱去找好一点的房子,住进去才发现,我租的房子是隔板房,一点也不隔音,隔壁有什么动静听得一清二楚,并且隔板房的门锁还经常锁不上,当时一心觉得能五百块钱找到房子就不容易了,也没挑剔那么多。
由于我住的这一间是在一间屋子里隔出来的一块地方,所以没有窗户,白天进屋也像是晚上一样,第二天早上起来还会觉得自己睡得缺氧,所以长大和小时候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当时也想着有一定存款了,就租一个好一点的房子,当时好点的房子价格大概在一千二三左右,也只是一间有窗户的卧室,书房卫生间也都是公用。但是现在想想,一个月三千多的工资,房租要一千二三,那我可能也不会租。
平通公寓一件好点的卧室租起来都觉得心疼,更何况小时候想过的单身公寓,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后来毕业了,参加工作,单位提供住宿,还是大学的上下铺,但是十二三个人睡一个屋,宿舍除了走路的过道,真是一点空余地方都没有,不过还好是免费的,这样想想自己心里还能舒服一点。
免费的坏处就是冬天睡觉又热又干,窗户禁闭,十几个人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抢那一点点仅存的氧气,经常第二天早上起来感觉口干舌燥,大脑缺氧;夏天是蚊子太多,虽然有风扇,但也还是会热得失眠,半夜被蚊子咬醒和与蚊子抗争到两点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会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
这样的冬天和夏天应该是我生命中唯一的存在了,最近单位换领导,说是要取消宿舍,让自己出去找房子住,这样也好,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也是时候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水平了。
我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体会这样的生活了。
生命就是一场旅途,走过去才完整,用心去感受生活,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希望明天会更好,希望未来的每一天都能变得更好。
第三篇:北漂三年后,他们都选择回老家杂文随笔
之前和一个朋友吃饭,他告诉我端午节要回家了,应该不会再来北京了。聊天之间也透露了北京压力太大,另一方面他在老家找了一个女朋友,也会考虑到未来两个人结婚事情,异地恋确实是一件比较幸苦的事情。
今天又和一个朋友吃饭,他也要离开北京了,回到老家或是三四线城市去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然后找女朋友、成家立业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听后我相信后者可能会是主要原因。
此外,我还有一个女性朋友不得不提。
愿以为她应该是属于北上广一族的,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不安心自己的现状,对待生活和工作都非常的努力和勤奋。之前我们聊到来北京的事,后来她还是没有选择来北京,让我有一些惊讶。其实也没有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至于去到哪里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因素的影响!
我的朋友之中,有的人是漫无目的型的人,大学毕业之后也不知道去哪里,然后就联系一下熟悉的同学,大家相约一起去同一城市打拼,大家还可以互相照顾,平时一起约出来吃吃饭、聊聊天,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彼此互相取暖。
当然,大多数的朋友还是会选择回到家,然后和家人一起商量工作事宜,或者去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或者去父母安排好的地方上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不好考,至少对于我是这样,我都失败了,不过我有一个备选方案就是北上广深。
后来,我毕业就来北京了,算一算时间也快两年。经历过很多,五味杂陈,北京的确拥有太多的机会和资源,可以让一个人快速的长大。
微信“新世相”发起的逃离北上广活动这两年引发了众多人的关注,逃离北上广是一个永恒无解的难题,有人走了,又有人来了,北京之大足以满足了全国的人口流动。
离开的原因,无外乎几点,成家结婚、压力太大、孤独迷茫等,或者这几点都混合在一起。
朋友的离开我一点也不意外,不过是早与晚的问题,或许有一天我也会离开,但不是是什么时候,或是回家、或是去南方发展,亦或是寻求出国的机会,一切都没有定下来,未来还可以想象。
第四篇:北漂材料
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北票市农村经济局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生产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市乡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生产格局。全面加强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了农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多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扩大基地标准化建设规模,加大农产品抽样监测,推广无公害农产品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了全年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一)建立组织。全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安排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
工作,市农产品质量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相互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各方工作,形成合力。
(二)明确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联打联动,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严格奖惩。市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了各乡镇人民政府岗位目标责任考评内容之中,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每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从目标岗位责任制中扣50分。形成上下贯通为一体监管机制。
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
(一)抓宣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精神,我市利用培训会、宣传资料、基地示范、专家指导等形式,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以达到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宣传培训内容主要有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法律法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等相关知识。培训方式主要采取分级培训方式,县级培训到乡镇和重点示范区,乡镇培训农户,培训范围覆盖了大部分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宣传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为什么要生产无公害产品,怎样生产无公害产品。
(二)抓源头。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的相关制度,将农业投入品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对农资经营严格实行了准入、资格验证、进货制度、公开承诺、内部管理等制度,确保不符条件的经营者不得从事农资经营;确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资产品不得进入农资市场和生产中;确保农资经营网点都建立农资商品进货台帐和销售台帐,对农资商品的进货渠道、生产单位及销售去向和数量都有记载。一旦生产者因农业投入品出了问题,很快便可追溯到问题出在哪一农资经营户手中,从制度上有效遏制了违法经营现象。
(三)抓基地。扩大和规范基地建设,生产合格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是生产合格农产品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在积极引导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申报农产品认证的同时,认真抓好农产品“三品”认证及证后监管工作。对获证产地产品跟踪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责令进行整改,确保获证单位生产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要求;加强标识标志使用监督检查,确保标识标志的正确规范使用,防止假冒标志的违法行为,保护获证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的权威性,进一步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影响力。
(四)抓监管。一是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检查。检查的重点主要放在农资经营网点、乡镇,生产基地、生产企业等;检查对象以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农产品为重点,主要
是乡镇生产的蔬菜,重点是标准化生产区域内的设施农业;督促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从源头控制、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从严审查企业生产条件,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检查台帐、查看票证及质量档案情况。二是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全市执法工作人员,坚持不懈地在各乡镇开展农业执法,对农资经营网点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杜绝五种违禁农药;依法对农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打击坑农害农行为,杜绝不安全农资入市;严厉打击违法、违纪经营活动;对不法经营案件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有效净化了农资经营市场的环境,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2011年,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了全程监管,公布了禁用、限用及推荐使用农药名单;不定期对全市农资经营点(店)进行了巡回检查,共出动车辆130台次,检查生产企业5个次,检查农资市场140个次,检查农资经营点(店)490多家次;查处伪劣假冒违规经营农资案件13起,目前,我市甲胺磷等五种禁用农药禁用率达100%。三是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强化市场监管。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我市加大对农产品抽检力度,突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抽检、监测。第一、组建了检测工作小组,加强了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切
实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二、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去年以来,全市先后组织对农业投入品进行了市场抽检和加大以农业生产环境的监测。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土壤、水质和空气等指标的抽样监测,抽样送检40个,检测指标400个。第三、加大了农产品的质量抽检。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及认证产品作为重点跟踪监测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消费者安全。对送检的无公害农产品蔬菜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检测结果未发现农残留超标样品,合格率达100%,超额完成了省市农委下达的农业产品抽样检测任务。
(五)抓环境。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使农产品的产地都达到质量安全的要求。一是确定农产品生产安全区域。在认真开展农业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物质状况等因素,划定安全生产区域,确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全市除个别企业周边为禁止区域外,绝大部分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区。二是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整治力度。整合农业项目,利用农业综合项目、商品粮基地项目等,加大改田改土力度,其中,对重点实施无公害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配方肥和秸秆还田技术,极
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三是加大农产品生产环境的保护力度。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其它有害物;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检查,及时处理危及农产品安全的有关问题,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严厉制止一切危害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的行为。
(六)抓标准化。一是由各实施部门分兵把口落实各项栽培措施,细化管理程序、印发标准化技术手册到户,让生产者按标生产、依标操作,严格执行安全用药技术规程;二是抓重点、带一般、树好样板区。围绕保护地、红干椒、优质杂粮、优质玉米区域,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小区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形式、统一技术服务。每区安排专职技术人员1人,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监管工作。先后建立保护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区80个,红干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0个,杂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个,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5个。每棚一册标准化生产技术档案,记载各个时期田管内容,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三是强化培训宣传工作。中心、植保、蔬菜组成讲师团,在作物各生产环节深入田间进行无公害技术培训,引导生产者自觉按标生产意识;四是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地方标准。由北票市绿办会同市质监局共同制定《北票市无公害番茄生产操作规程》、《北票市无公害红干椒生产操作规程》、《北票市无公害小白菜生产操作规程》、《北票市无公害安果梨生产操作规程》等10个地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到2011年年底全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达到147个,认证面积95.1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70.44%。
三、完善工作方式,促进工作常态化开展
(一)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在市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建立一个农产品质量监测站。于2010年10月,北票市29个乡镇农业站改革结束后,实行一乡一站、三权在县(市)的管理方式。2011年初29个基层农业站又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两个职能。即农技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并装备各站必要检测设备,其中农药残留速测仪器一台、药品冷藏柜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成为北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派出机构,承担着本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职能工作。有效地扩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范围,减少管理盲区、强化了农业站功能建设、保障了生产安全。
(二)强化监测、监管力度,把好产品产地外销关。依托种子、肥料、农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加强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在产品上,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记录。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在产地上,严查乡村管理、生产环境、基地生产标准,乡、村、企业管理记录和农户生产记录,配
齐基本检测设备和检验员。建立紧密型的业务联系,强化系统管理,提升检测水平,增强外销产品的检测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强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化管理原则,进一步健全“市政府负总责,农业部门负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积极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日常监管,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管理。
2012年我们将全力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力避发生米袋子、菜篮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将此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第五篇:夜雨寄北杂文随笔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唉,也只有像我这样心胸宽广的人,才能忍受得了你这个暴力狂了。”
夜雨萧索,荒漠风冷,残天无月,断刀锋寒。
驼铃声隐隐,北漠风沙日日漫卷。
疲倦的灵魂伴随梦中的声响和沙雾,将被再度引往何处?
吾友,天色将晚。秋雨深寒,霜风漫漫,你且驻足,往廊下与吾再共饮长谈一番?
谈起我们自幼年开始的友情,羁绊如藤蔓伴随年岁即长,风沙磋磨的岩石上还留有你我切磋的刀痕,未曾留下任何名字,路人旁经时那年少恣意的过去依然历历在目。
你孤身一人踏过行路,你披风卷尾扬起飞沙,你飘扬发尾带起寒风,你眼角眉梢凝结时光。
你沉默在夜晚的呼吸,伴随跳动的火焰,闪烁着朦胧的光跃然在每一个迷蒙梦中。
你可曾看见什么,听闻什么,又、忘记什么?
停顿在笔下的雨霖铃,惊动远山后的紫雷。听闻它音的层云开始叠覆,于是我们庭院面对的清塘漪漪而歌。
于是我寄你的信每一字都如同这廊下滴雨,清脆落地,漫溅水花。
而你的叶笛音,在这纷扰尘世的一片惊诧中,固执如你一般幽幽传响。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呆,明明是陷阱你也要来,明明是毒药你也要尝,明明是痛楚……”
明明是痛楚,肉体受过,灵魂受过,却依然没能像规避陷阱,抵抗毒素那样抵御得住。
伤痕一遍遍复原,血液一次次再造,共同经历过的夜晚一遍遍迎来白昼,相互错过的时间一页页翻过。
然而——“绝尘,我好怕你来,又好怕……你不来……”
惊雷之后,是大雨。
旧信墨淡,有新言。
“绝尘,你对我说过的话,就一定会做到。”
北漠之风吹尽我们残损面容,昔年经过的巨石已风化成粉,欲一点点覆盖我们伤痕累累的身躯。
一点点将彼此依偎的你我砌成原石。
“我还是怀念小时候,那个温柔体贴的你。”
你带我行过黄沙万里,你随我走过陌上千巡,你的影子映在风雨里,淌过你面容的风雨濡湿我掌心。
绝尘,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绝尘,来年漠野亦开花。春草明年绿,断刀……归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