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将帅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1:0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埔将帅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埔将帅读后感》。

第一篇:黄埔将帅读后感

中国是坚强、奋斗、拼搏的代名词。展望历史,中国经受了多少坎坷、磨难。不经意间有了“东亚病夫”的称呼。这个“美名”激怒沉睡中的雄狮。一些文人志士用笔填写了心中的愤懑,唤醒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觉醒。一个个有爱国救亡之心的武才纷纷向共产党等可救国的组织靠拢。

程潜世代以耕田为业,长期处于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一日,父亲迫于生计,想尽办法,倾其家资且东借西凑,与他人共同收购茶叶,不料被人欺骗。以致百般无奈,诉讼官司,但由于没有衙门背景和银两打点官差,结果,诉事失败,使父亲体验到社会中立足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而有钱就只能以读书为基础。于是省吃俭用让儿子读书深造。程潜资质聪慧,学业日进,在读书期间听闻腐败无能的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其认识到科学救国言之有理,因而抱定了救国救民的决心。他更加刻苦学习,想有朝一日以自己的指挥才能报效祖国。在1901年清政府再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苦读12年诗书的程潜在救国救民理想的驱使下,毅然决定投笔从戎。从此踏上了救国救民的旅程。在日本,程潜在振武学校毕业后,潜心研读军事知识,刻苦练就军事本领。程潜进入了同盟会,在军事方面辅助孙中山创立了民国,共同救国救民。

古往今来,中国从一蹶不振的“东亚病夫”到今天的“世界强国”有多少人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发展作出牺牲。鲁迅用笔揭示了帝国主义丑陋的面目。程潜用头脑辅助孙中山创立民国。我虽不能像鲁迅那样写出令敌人震惊,激起爱国人士的救国精神的文章,不能像程潜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伟大贡献。但我可以用我的精力完成我的作业,用我的毅力实现我的理想。我的能力谱写更辉煌的未来。我将实现我的理想,让我的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

第二篇:将帅来自井冈山

将帅来自井冈山

建国后,从1955年到1965年,我国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共1613人,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59名。在这些将帅中,亲身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就达56人,约占3%。其实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如果看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或许在这些将帅的名单中,还要增加许多。还有一些解放后从部队转业到各级党政领导岗位上没有授衔的将领,如毛泽东、谭震林、滕代远、何长工等。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开国将帅名单如下:

元帅(5名):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恒。大将(3名):粟裕、黄克诚、谭政。

上将(15名):肖克、张宗逊、邓华、彭绍辉、宋任穷、赖传珠、杨至成、陈士榘、陈伯钧、朱良才、杨得志、黄永胜、贺炳炎、赵尔陆、李聚奎。

中将(21名):王紫峰、王辉球、毕占云、肖新槐、杨梅生、李寿轩、张令彬、张国华、欧阳毅、周玉成、赵鎔、姚硃,晏福生、唐天际、曹里怀、韩伟、赖毅、谭甫仁、谭希林、谭冠

三、谭家述。

少将(12名):王云霖、王耀南、龙开富、刘显宜、吴树隆、杨绍良、张平凯、张树才、郑效峰、黄连秋、曾敬凡、赖春风。

朱德元帅(1886-1976)四川仪陇人。南昌起义后任第九军副军长,三河坝分兵后与陈毅率残部领导了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后任红四军军长。

彭德怀元帅(1898—1974)湖南湘潭人。1916年加入唐生智湘军当士兵,1922年被保送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随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1月任湘军团长。7月率部发动平江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同年12月,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陈毅元帅(1901—1972)四川乐至人。南昌起义时任第11军25师73团政治指导员,25师是北伐军“叶挺独立团”改编的,战斗力是参加起义各部队中最强的.当师长周士弟、师党代表李硕勋离开后,与朱德率余部走上井冈山。

林彪元帅(1906—1971)湖北黄冈人。黄浦四期毕业,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时任11军24师(师长为叶挺)的连长,随朱陈上井冈山。

罗荣恒元帅(1902-1963)湖南衡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于同年7月参与组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后编入武昌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特务连党代表,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到井冈山。粟裕大将(1907-1984)湖南会同人,侗族。1927年作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教导大队班长参加南昌起义,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任连政治指导员,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井冈山。历任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挺进师任师长、新四军1师师长、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解放后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谭政大将(1906-1988)湖南湘乡人。1927年3月加入国民革命军。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在井冈山任毛泽东秘书,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解放后曾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黄克诚大将(1902-1986)湖南永兴人。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红三军团师长、八路军344旅长、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解放后曾任总参谋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

陈光将军(1905—1954)湖南宜章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任栗源区赤卫队长,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29团3连连长。后历任红一军团师长、代军团长,八路军115师343旅旅长,115师代师长,第4野战军副参谋长。解放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1950年被关押直到死亡。

杨立三将军(1900-1954)湖南省长沙县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长期从事军队后勤工作,参与了人民军队后勤的创建工作。解放后,历任总后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部长等职。(杨是建国后解放军八总部负责人之一,可惜早逝,否则1955年授衔时应是大将或上将。)

宋任穷上将(1909—2005),湖南浏阳人。参加秋收起义。解放后曾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中央组织部、12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副主任。

肖克上将(1908—)湖南嘉禾人。作为国民革命军24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湘南宜章暴动后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历任红六军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第4野战军参谋长。解放后曾任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五届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常委。(目前唯一健在的经历南昌起义和井冈山初创时期的将军)黄永胜上将(1910—1983)湖北咸宁人。参加了秋收起义,随部上井冈山。历任红1师3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4野战军45军军长,第14、第13兵团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林彪集团主要成员。

张宗逊上将(1908—1998)陕西渭南人。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连长。历任红5军团第14师师长、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红3军团第4师师长,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野战军副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和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陈士渠上将(1909—1995),湖北荆门人。参加了秋收起义,时任排长,随部上井冈山,自称“正宗井冈山”。历任八路军115师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三野参谋长、华野参谋长。建国后,任工程兵司令员。

陈伯钧上将(1910—1974)四川达县人。参加了秋收起义,随部上井冈山。历任红五军团第15军军长、军团参谋长、第13师师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八路军一二○师359旅旅长,第四野战军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五军军长。建国后曾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赵尔陆上将(1905—1967)山西崞县人。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二机部部长、一机部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

杨至成上将(1903—1967)贵州三穗人。黄埔军校5期,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红军时期创办后勤学校,任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建国后曾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

朱良才上将(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红一方面军第3军9师政治委员、红五军团第15军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三支队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邓华上将(1910-1980)湖南郴县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历任红军时期团政委、师政委,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44军军长,第4野战军15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杨得志上将(1910—1994)湖南醴陵人。1928年2月参加湘南起义部队。历任红军团长(“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师长,八路军第115师685团团长、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建国后曾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赖传珠上将(1910—1965),江西赣县人。1928年2月参与领导赣县农民武装暴动,3月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任第一军团第2师5团政治委员、1师政委,新四军参谋处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6纵政委、四野43军政委、15兵团政委。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彭绍辉上将(1906—1978)湖南湘潭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后上井冈山。历任红5军第一师师长(独臂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八路军120师教导团团长、358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七军军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李聚奎上将(1904—1995)湖南安化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后上井冈山。红一军团第1师师长、红四方面军第31军参谋长,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建国后曾任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

张国华中将(1914—1972)湖南永新人。随袁王等井冈山本地人加入红军。曾任第二野战军18军长.建国后历任西藏军区司令员、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毕占云中将(1903—1977)四川广安人。1927年任湘军营长,1928年率部起义奔赴井冈山(戒了鸦片烟),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壮大了井冈山的力量。建国后曾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唐天际中将(1904—1989)湖南安仁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曾任国民革命军副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红4军28团党代表、东北野战军第21兵团政委。建国后曾任军委财务部第一副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

赵镕中将(1899—1992)云南宾川县人。1926年入朱德创办的南昌军官教育团,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建国后曾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谭甫仁中将(1910—1970)广东仁化人。参加过南昌起义。建国后曾任第15兵团军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

谭家述中将(1909—1987)湖南茶陵县人。参加了南昌起义。任过红六军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谭冠三中将(1908—1985)湖南省耒阳县人,1926年入党,参加过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曾任第二野战军18军政治委员,建国后历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西藏政协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

张令彬中将(1902-1987)湖南省平江县人。1926入党,任班长,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赖毅中将(1903-1989),湖南省平江县人。参加了秋收起义。建国后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

杨梅生中将(1905-1978)湖南省湘潭县人。参加了秋收起义。建国后曾任第20兵团军长、湖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谭希林中将(1908-1970),湖南省长沙市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任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排长、武汉革命政府警卫团排长,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红21军代军长、军委警卫团团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2师6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7师代师长,第三野战军32军军长、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建国后先后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大使、军委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先胜中将(1910-1977)湖南省湘潭县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连长。曾任红六军团18师52团政委,新四军1师参谋长,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建国后曾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韩伟中将(1906-1992),湖北省黄陂县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排长。曾任晋察冀野战军2纵副司令员、第20兵团67军军长。建国后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肖新槐中将(1907—1980)湖南宜章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20兵团66军军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

曹里怀中将(1909—1998)湖南资兴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东北野战军6纵、1纵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7军军长。建国后曾任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

王紫峰中将(1905—1994)湖南耒阳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华北军区6纵副政委、20兵团66军政治委员。建国后,曾任志愿军军政委、山西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

欧阳毅中将(1910—2005)湖南宜章人。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建国后,曾任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炮兵副政治委员。

周玉成中将(1904—1971)湖南祁阳人。参加了平江起义。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姚喆中将(1906—1979)湖南邵阳人。1926年任乡农民协会主席,参加了平江起义。历任红第一师三团团长、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8军军长。建国后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李寿轩中将(1906—1984)湖南宝庆人。参加了平江起义。建国后曾任志愿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员、司令员。

甘渭汉中将(1908—1986)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了平江游击队。历任红29军政委、八路军129师358旅政委、70军政委。建国后历任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沈阳军区第二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邱创成中将(1912—1982)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了平江游击队。历任红三军团5师15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五机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

王辉球中将(1911—2003)江西万安人。1927年冬加入工会当赤卫队队员,次年3月上井冈山参加工农革命军。曾任第二野战军第16军政委,建国后历任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委员。刘培善中将(1912—1968)湖南茶陵人。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新四军1师2旅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7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10纵队政治委员、三野10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10兵团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

龙开富少将(1908-1977)湖南省茶陵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建国后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王耀南少将(1911—1984),江西萍乡人。随安源矿工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安源路矿大罢工、秋收起义及随后的三湾改编,经历了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长期从事工兵工作。

张树才少将(1914—1969)湖北省黄冈县人。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建国后曾任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

王云霖少将(1910—1993)湖南省衡阳阳市人。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建国后曾任华北空军卫生部部长,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郑效锋少将(1916—1993)原名郑德风,湖南省耒阳县人。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建国后曾任湖南省军区、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

曾保堂少将(1911—1989)江西省信丰县人。1928年参加信丰农民武装暴动。建国后曾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赖春风少将(1913—1993)江西宁冈人。建国后曾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资凤少将(1895—1955)湖南耒阳人。建国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治委员。

杨绍良少将(1919-1983)湖南省宜章县人。小孩时随父上井冈山。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罗云少将(1900—1968)湖南新邵人。参加了平江起义。曾任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张平凯少将(1910—1990)湖南平江人。建国后曾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连秋少将(1912—1982)湖南平江人。建国后曾任华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刘显宜少将(1903—1976)湖南耒阳人。建国后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车管部副部长。

曾敬凡少将(1915—1989)湖南茶陵县人。建国后曾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第三篇:《英山的黄埔记忆》读后感

黄埔的“英山现象”

——《英山的黄埔记忆》读后感

李冬地 镜象英山

前不久,朋友自故乡来,给我送来高传明与周本章二位同志编著的《英山的黄埔记忆》一书。读毕《英山的黄埔记忆》,感慨良多,不吐不能为之一快。

从1924年至今,恐怕找不出其他任何一所学校能象黄埔军校那样,曾深刻影响过中国的历史进程。

从1924年至今,恐怕也找不出其他任何一所学校能象黄埔军校那样,曾在二十四年的时间内先后收录了来自同一个县的300多名学生。

后者被《英山的黄埔记忆》的作者和英山的一些研究者称之为“英山的‘黄埔现象’”.国内公认对黄埔军校各期学生情况研究最为深入的陈予欢先生,讫今已经有这方面的六本专著面世。他在研究中也注意到了黄埔军校前几期特别是第三期中,“安徽英山”籍学生极多的这一“现象”.因此,他在2008年出版的《风云际会—黄埔军校第三期生》一书中专门为此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安徽投考第三期生,其中:英山县就有38人,占安徽省总数44%,创下该期生县籍人数之最。在那个年代,英山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县份,国共两党都有革命的、进步的人才涌现”.但即使权威如陈予欢先生,也难免有所疏漏错讹。如第三期英山籍黄埔生中知名如王鄂峰、姜佐文等人,他均将其列入“中国国民党”内“肄业或尚未见从军任官记载”的人员之中。而又将本属国民党的“金达仁”归入了“共产党”团旅级干部。另外,又将“段霖茂”列入“湖北蕲水”籍学生。对照《英山的黄埔记忆》所列,陈予欢先生还少列了“朱正文、查汉屏、查知义”三人。在此并非特意对陈予欢先生有所挑剔,只是由此可以看出,因为上世纪的长期战争,加之年代久远、纸质档案不易保护等等原因,现在要梳理清楚一个去世多年的人的平生经历,所需要涉及的资料搜集、研读和考证工作太大了,太难了!

老领导高传明、老朋友周本章二位,既非专业的党史研究者,也不占党史、军史资料收藏、拥有的便捷之利,却能独力完成这样一部专著,真是让人感佩万分!仅是史料查找、研读、比对、考证这一道“门槛”,要迈过去就不是一般人所敢于一试的。尤其是老领导高传明同志,其并非英山籍人士,却竭尽全力为英山的人文历史补上了这么重要的一块,可谓功莫大焉!

逝者往矣,任后世评说。在当前因功利的需要而热衷于“戏说”历史、“编”写“故事”的风气之下,能面世这样一本在钩沉、索隐、辑佚上下足了功夫的好书,无异于混浊中吹来了一股清风。

黄埔校史研究中,很多的著述者均认为,出自黄埔的精英人才(包括国共双方)主要产生于一至六期的学生之中。其后十几期中,基本上再少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出现。这与1927年这道“分水岭”有关。随着1927年的“4.12”上海“清党”和“7.15”武汉“分共”,使一至六期的黄埔学生作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就全国而言,每期学生中,留在国民党阵营中的都是绝对多数,而选择紧跟中国共产党走的仅只是少数。毕竟在当时的形势之下选择跟着共产党走,即意味着要放弃地位、官职、财富等许多既有利益,甚至还有生命的危险。大部分黄埔生选择了国民党,但是,后来真正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又英勇善战的精英人才,却更多地产生于共产党阵营之中。

上述一至六期黄埔生的总体情形,与英山籍黄埔生的情形也十分相符。但又有所不同的是,在一期、三期的英山籍黄埔学生中,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的学生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一期是4:1,三期是9:24.而且,黄埔英山籍学生中,国民党方面仅仅只是段朗如、段霖茂两个中将师长,算是在当代中国战争历史上留下了些许痕迹。而在共产党这一阵营,则可称之为“灿若晨星”.一大批英山籍黄埔学生,如傅维钰、彭干臣、金仁先、熊受暄、姜镜堂、王鄂峰、傅昆言、段炎华、查子清、姚家芳等都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华,在共和国的军史、党史上留下了重要记载。

如果是从黄埔校史或黄埔学生研究的角度,去看英山这么一个小县竟有那么多的人先后投考黄埔军校的现象,称之为“黄埔的‘英山现象’”似乎更恰当一些。但是,如果从研究英山红色历史出发,对这些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或红色军队将领的英山籍黄埔学生的出身、经历、命运和结局进行探讨的话,称之为“英山的‘黄埔生现象’”甚至“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埔生现象’”则似乎更为适合。因为,在当年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鄂豫皖红军的时候,回乡的英山籍共产党员黄埔学生不仅总人数在各县最多,而且大部分还担任了红军队伍中的中、高级指挥员。最后,又基本上一个不剩地在鄂豫皖根据地各处被自己人错杀而成为烈士。可叹啦,可惜!共和国因此少了一批开国大将或上将,鄂豫皖老革命根据地因此也少了一个“将军县”.这才是党史或军史中都少见的一个奇特的“黄埔现象”!

读《英山的黄埔记忆》,又让我记起2013年10月初,我站在河南光山白雀园白露河畔的香炉山上,面对熊受暄、姜镜堂那两块墓碑时所产生的无比痛惜的心情。2013年10月,距这一批英山籍黄埔生被害(1931年10月)整整过去了82周年!我站在白雀园这块流淌过英山籍黄埔生鲜血的土地上,遥望那段过去了的岁月,不由得想起了法国大文豪狄更斯的《双城记》里一段话:“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名单(按授衔顺序)

元帅(10名):

朱 德、彭德怀、林 彪、刘伯承、贺 龙、陈 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大将(10名):

粟 裕、黄克诚、谭 政、肖劲光、王树声、陈 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上将(57名):

萧 克 李 达 张爱萍 杨成武 萧 华 甘泗淇 杨至诚 陈再道 韦国清 陈士榘 叶 飞 杨得志 谢富治 陶峙岳 李聚奎 中将(176名):

徐立清 肖向荣 谭希林 莫文骅 廖汉生 郭化若 王 诤 孙 毅 倪志亮 梁必业 聂风智 曹里怀 崔田民 欧阳毅 旷任农 林维先 文年生 詹才芳 杜平甘渭汉 刘西元 孔石泉 余秋里 陈庆先 庄 田 刘浩天 张宗逊韩先楚宋任穷陈奇涵陈伯钧王新亭乌兰夫张经武刘道生唐延杰朱 明李作鹏周赤萍冼恒汉周贯五梁兴初曾思玉袁子钦刘 忠杨秀山李克农 李 涛 赖传珠 王宏坤 锺期光 黄永胜 周 桓 张 震 陶 勇 张南生 王宗槐 赵启民 邱创成 王恩茂 刘先胜 吴克华 郑维山 傅连璋 孙继先 周希汉 王 震傅秋涛洪学智苏振华宋时轮李天佑杨 勇刘志坚吴法宪杜义德蔡顺礼方 强匡裕民张国华刘培善毕占云聂鹤亭韩振纪张 藩顿星云许世友王平周士第刘亚楼朱良才陈明仁李志民阎揆要成 钧王必成邱会作罗舜初向仲华肖望东彭嘉庆陈正湘王尚荣李 耀徐斌洲周仁杰邓 华吕正操郭天民刘 震董其武贺炳炎赵尔陆钟赤兵程世才王近山张令彬王秉璋谭家述丁秋生黄火星彭明治苏 静邓逸凡韦 杰康志强彭绍辉 傅 钟 周纯全 陈锡联 唐 亮 阎红彦 王建安 唐天际 李天焕 万 毅 饶正锡 罗元发 李寿轩 赖 毅 刘兴元 姚 哲 刘少文 汤平滕海清 方正平

饶守坤 王辉球 常乾坤 曾国华 朱辉照 余立金 吴富善 黄志勇 胡奇才 周 彪 彭 林 刘昌毅 韩练成 张贤约 郭 鹏 刘金轩 张达志 赛福鼎 钟汉华 秦基伟 孔从周 范朝利 谭冠三 李成芳 陈 康 张才千 张翼翔 覃 健 鲍先志 皮定钧 周志坚 张祖谅 廖容标 刘 飞 梁从学 钱 钧 张仁初 饶子健 陈仁麒 杨国夫 晏福生 吴瑞林 杨梅生 田维扬 欧阳文 张池明 刘转连 孔庆德 谭甫仁 何德全 肖新槐 吴信泉 李雪三 谢有法 朵噶·彭饶错杰 少将(787名):

解 方 陈 沂 曹广化 魏传统 王光华 王永浚 黄 远 吴 涛 戴正华 官乃泉 张平凯 吉 合 刘少卿 周 维 王兆相 贺盛桂 徐光华 黎东汉 戴润生 陶汉章 雷绍康 罗若遐 仲曦东 谭佑铭 吴华夺 李开湘 方 正 刘 昂 郑大林 张崇文 李良汉 钟发宗 谷文善 薛少卿 朱虚之 沙 克 徐深吉 周玉成 张天云 童陆生 孙仪之 曹丹辉 马文波 黄曹龙 胡备文 刘绍文 王兴纲 幸元林 谢振华 方升普 张驾伍 李 治 李光辉 胡定千 徐其孝 漆远渥 黄炜华 韩 伟 曾泽生 卢 胜 詹化雨 傅家选 李钟奇 陈外欧 阎捷三 钱 江 安 东 车敏瞧 汪东兴 谢立全 刘永源 周志刚 张书祥 钟明彪 曹光琳 林 遵 王集成 杨焕民 袁升平温玉成 黄新庭 刘其人 喻缦云 叶楚屏 刘显宜 殷希彭 陈福初 黄有凤 张逊之 周子祯 林 浩 王绍南 刘子云 高存信 唐 凯 李 真 胡华居 李中权 吴林焕 王道邦 曾绍山 吴先恩 张 瑞 姜齐贤 王文轩 张松平曾育生 陈铁君 李 基 何济林 张文舟 刘居英 袁 渊 沈启贤 周世忠 唐 铎 李 毅 金忠藩 张廷发 何振亚 王紫峰 赵 榕 陈先瑞 旷伏兆 阿沛·阿旺晋美 彭富九 李 信 钱信忠 贾若喻 叶运高 李兆炳 范子瑜 严 俊 陈远波 黄新友 王兰麟 洪 水 况玉纯 游胜华 潘世徵 罗亦经 何克希 徐文烈 刘有龙 谢 良 谭知耕 余克勤 吴嘉民 李汛山 陈海涵 刘清明 胡正平陈金钰 郭 奇 张日清 贺振新 段苏权 何廷一 石忠汉 傅传作 王德贵 杨尚儒 刘锦平李世安 粟在山 韦祖珍 裴志耕 刘 放 王平水 李平梁达三 陈 钦 谢 斌 高厚良 关盛志 李 丰 邓东哲 蔡 永 肖 前 方子翼 李长暐 朱云谦 吴宗先 刘懋功 王云霖 周 彬 李庆柳 余 非 赵正洪 黄连秋 黄玉昆 张百春 李 勃 陈 浩 罗维道 刘福胜 余 明 李振声 罗野岗 陈 熙 安志敏 朱火华 刘鹤孔 王学清 曾 征 黄仁庭 黄玉庭 袁学凯 兴 中 方 槐 张雍耿 乔信明 谢锡玉 曾克林 易耀彩 郑国仲 张学思 王政柱 袁也烈 彭德清 赵一萍 张汉丞 马 龙 曾 生 段德彰 卢仁灿 桂绍彬 雷永通 张 雄 高志荣 马忠全 蔡长风 肖学林 黄忠诚 刘华清 苏启胜 朱 军 刘中华 梅嘉生 何 辉 谢甫生 吴 西 魏天录 刘 义 黄忠学 丁世芳 王效明 傅继泽 张元培 齐 勇 邓龙翔 邱子明 宋景华 江勇为 胥治中 阙中一 邓兆祥 罗 斌 苏 进 陈锐霆 贾 陶 封永顺 张贻祥 涂锡道 管松涛 廖成美 王文介 朱 光 廖运周 颜东山 王振祥 罗 通 程世清 林 彬 邓家泰 宋庆生 王 胜 孙 三 李迎希 徐德操 赵东寰 唐哲明 唐健伯 廖述云 陈华堂 王智涛 谷景生 张西三 孙超群 林接彪 李赤然 潘寿才 刘秉彦 樊哲祥 蔡爱卿 黄径琛 张希才 曹传赞 李 贞 龙福才 刘 鹏 黎化南 孔令甫 何辉燕 闵学胜 张吉厚 朱绍田 袁 光 郭维城 徐 斌 陈 力 邓少东 查国桢 罗华生 吴 烈 李逸民 熊伯涛 方国华 邹国厚 盛治华 罗文坊 王明贵 杜国平陈 波 梁玉振 刘辉山 张廷桢 蔡炳臣 陈伯禄 白寿康 郭炳坤 张希钦 曾 涤 苏 鳌 杨嘉瑞 程悦长 夏耀堂 王再兴 左 齐 李 铨 郭宝珊 史可全 闵鸿友 孙 光 马尔果甫.伊斯卡果夫买买提伊敏.伊敏诺夫 吴习智 徐国珍 朱声达 高朗亭 甘祖昌 罗 章 侯世奎 颜金生 张开基 祖农.太也甫夫 曹达诺夫.扎依尔 高维嵩 李建良 牛书申 钟生溢 孙润华 李书茂 熊 晃 李书全 曾光明 黄正清 慕生忠 李夫克 黄立清 鲁瑞林 金如柏 李文清 王启明 陈明义 查玉升 何维忠 郭林祥 杨尚高 胡荣贵 王贵德 石新安 范 明 王其梅 陈鹤桥 黎锡福 汪乃贵 熊 奎 何光宇 胥光义 张 和 吴荣正 肖新春 余述生 刘振国 卢南樵 孔骏彪 周长庚 周学义 涂则生 金绍山 张 忠 何德庆 崔建功 吴 忠 汪家道 李 觉 张培荣 金世柏 丁荣昌 鲁加汉 马琮璜 何以祥 段焕竞 邱 蔚 朱绍清 廖海光 刘 涌 曾如清 廖政国 黎有章 刘永生 李继开 陈美藻 张震东 常玉清 胡大荣 赵 俊 肖永银 张秀龙 熊应堂 张铚秀 詹大南 陈 宏 姚运良 李水清 周纯麟 谢云晖 万振西 王文模 周文在 王诚汉 王 直 陈德先 王义勋 谭友夫 姚醒吾 钟 伟 雷 震 李化民 廖冠贤 杨树根 李道之 刘玉堂 钟文法 董洪国 陈宗坤 郑效峰 江腾蛟 谢胜坤 王六生 刘健挺 李辉高 李德生 马 辉 秦化龙 汪少川 郭卓辛 张新华 刘贤权 吴自立 马白山 欧致富 李丙令 郭成柱 姜茂生 张汝光 陈志彬 傅春早 邱国光 邹善芳 黄德魁 龙 潜 何志远 程业棠 宋献章 黄朝天 陈 奇 杨汉林 彭胜标 邱相田 张宗胜 龙书金 肖元礼 黄一平魏 镇 陈 德 吴诚忠 向守志 陈挽澜 张太生 肖远久 汤 池 汪洪清 甘思河 欧阳平张闯初 谢 锐 严 光 王健青 傅绍甫 资 凤 罗应怀 龙飞虎 熊 挺 韩东山 邓克明 余成斌 刘新权 陈发洪 王远芬 覃国翰 黄荣海 宋维轼 何能彬 高体乾 刘兴隆 潘 峰 李世炎 符确坚 宋 文 童炎生 陈士法 李 发 罗湘涛 熊 飞 朱耀华 张春森 袁克服 卢绍武 覃士冕 方国安 王振乾 田厚仪 赵兰田 李士才 彭清云 任昌辉 齐丁根 倪南山 傅崇碧 刘文学 何柱成 曾旭清 唐健如 孙端夫 阮贤榜 喻新华 彭显伦 陈忠梅 曹思明 潘振武 叶长庚 张国传 王全国 李俭珠 罗仁全 王东保 胡登高 方国南 颜德明 曾敬烦 卜万科 肖思明 李耀文 刘毓标 李 元 贺光华 徐体山 匡 斌 张文碧 张潮夫 李国厚 周明国 贺东生 刘子奇 周发田 叶 明 孙克骥 祝世凤 陈文彪 谭文帮 兰 桥 杨大易 丁武选 罗 云 叶青山 汤光恢 李景瑞 郭金林 熊兆仁 邓仕俊 尤太忠 李曼村 王若杰 余光茂 何敬之 张广才 李福泽 江燮元 谢镗忠 胡继成 叶健民 彭龙飞 林忠照 魏洪亮 余品轩 程儒珍 黄胜明 王奇才 龙道权 帅 荣 裴周玉 黄振棠 李人林 曾 美 石志东 孟庆山 杜文达 索立波 张世珍 成少甫 康健民 张正光 黄作珍 王之平徐绍华 王耀南 于权伸 钟元辉 白志文 刘华香 赵文进 彭寿生 刘德海 林 伟 曾 威 刘 彬 方之中 马卫华 曾保堂 黄光霞 杨植亭 廷 懋 陈宜贵 钟炳昌 廖鼎琳 刘 昌 翁祥初 肖永正 王英高 范忠祥 蔡长元 钟辉琨 张英辉 郑三生 杨根生 曹玉清 曾宪池 王才贵 张开荆 邹 衍 赵 杰 曾祥煌 罗坤山 王 屏 肖应棠 李呈瑞 周长胜 李致远 王明坤 张万春 杨中行 官宗礼 赖光勋 李布德 卢 克 孔 飞 贺 健 张竭诚 王良太 袁佩爵 孙文采 姚国民 肖文玖 梁仁芥 肖全福 谢福林 张树芝 熊作坊 张梓桢 严 政 李木生 马泽迎 李佐玉 贺庆积 邓 岳 王力生 李伯秋 苏焕清 黄惠良 潘 焱 赵冠英 曾雍雅 丁莱夫 张云龙 赖春风 彭 盛 陈茂辉 徐其海 杨永松 王 谦 谭友林 谢正荣 赵承金 曹文彬 黄思沛 李荆璞 丁 盛 赵章成 宋玉琳 丁先国 陈仁洪 蒋克诚 严庆堤 张秀川 黎 光 苏 鲁 贺晋年 吴 岱 徐国夫 伍瑞卿 李少元 叶荫庭 王蕴瑞 钟国楚 谭善和 贺大增 董永清 李家益 舒 行 吴融峰 任 荣 贺吉祥 陶国清 罗成德 邱先通 江 文 龙开富 陈美福 邱会魁 黄文明 陈仿仁 徐国贤 李 震 况开田 赵国泰 廖鼎祥 李彬山 唐金龙 张步峰 韩卫民 唐子安 钟人仿 刘亨云 李资平张海棠 唐青山 张明远 陈云开 杨俊生 吴保山 刘禄长 吴瑞山 范阳春 刘 春 吴子杰 樊学文 杨世明 江拥辉 刘 何 宋承志 张济民 陈信忠 罗桂华 胡炳云 谢 明 吴咏湘 何运洪 汪克明 欧阳家祥谢家祥 余积德 游好扬 汪 易

第五篇:黄埔培训感想

黄埔培训感想

计划部:刘艳博

一次活动,引发一点感想,一次培训带来一次成长·····

安士佳黄埔培训第一期,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虽然这次培训时间不长,但却让我受益匪浅。

一、阿甘,我的榜样。

阿甘的成功故事揭示了重要一点,那就是认真第一。

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儿童,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阿甘的成功却让我们大跌眼镜。为什么?因为他太成功了。我们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人都很难与之媲美。

阿甘的成功不在于上帝的眷顾,也不在于别人的帮助,完全在于他自己的选择。“如果你是一片羽毛 你应该是什么样的命运,是在蓝天上飘舞,还是落回地面成为垃圾”。阿甘用他的认真和坚持选择了前者,而我们呢?

认真第一,凡事最怕认真二字。正如《阿甘》所言,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愚笨,恰恰是我们的小聪明。我们的小聪明告诉我们,差不多就行了,这样可以快速完成任务。我们的小聪明给我们找到了工作学习的“捷径”,教会了我们如何偷懒;同时,小聪明也让我们的工作学习质量大打折扣。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完成不尽人意,就在于我们缺乏阿甘这样认真坚持的精神。如果我们对待工作上的每件事情,都能踏踏实实认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形成一直习惯,我想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做好,我们的人生也一定能成功。

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我想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曾认真过,但为什么成功的寥寥无几呢?因为我们虽然认真但不曾坚持。我们的认真往往是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成功的质变需要我们长期坚持这量的积累。“当没人追赶,你也很想跑的时候,就是上帝让你成功的时候”。当我们的认真变成习惯,成为性格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成功就在触手可及的前方向我们挥手致意。

二、狭路相逢,勇者胜。

亮剑精神告诉我,再强大的对手也战斗,明知不敌也不放弃。世上没有平坦的道路,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的敌人环嗣皆是。在竞争中,在战斗中,我们免不了会遇到强大的对手,遭受重大的困难挫折。我们可以倒下,可以失败,但不能丧失争取成功的勇气。战斗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了一定会失败。

可以成功,可以失败,但绝不可以放弃。这是亮剑精神给我的第一点感悟。

亮剑精神中的“没有个人的牺牲,哪会有真正的团队”这句话也让我沉思良久。

一个团队的成立、发展,一至成功,整个过程都是各个成员同舟共济、坚持不懈、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整个拼搏奋斗的过程中,为了团队的发展强大,有许许多多的成员做出了自我牺牲,放弃了个人利益。如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我想这个团队绝不可能强大。反过来,即使一个强大的团队,如果没个人都不愿做出一点个人牺牲,那么这个团队早晚也逃脱不了分崩离析的命运。

我们安士佳的发展壮大,能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也得益于我们安士佳人不懈的牺牲和奉献。同样,我们安士佳走向更强大,更辉煌的明天依然需要我们安士佳人继续牺牲奉献、努力和拼搏。亲爱的各位同事,安士佳的明天依然期待着你和我的辛勤和拼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下载黄埔将帅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埔将帅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埔培训心得

    当代大学生求职说 我是黄埔培训26期2班的学生,在培训的几天里我们完成了自我极限挑战、职场认识、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的培训,我个人收获颇多。 当代的大学生很多很浮躁又盲目,......

    黄埔军魂-超越自我

    黄埔军魂-超越自我清幽的护城河,低垂的杨柳,忙碌的人群。这是深圳永不褪色的主题,这是我心中蓬勃生机与积极活力的写生,只为那俏皮的河风,肆无忌惮地钻入我衣角,尽其所能地挖掘着......

    初中语文教案(黄埔)

    初二语文教案 我将针对试卷上的题型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具体辅导时间如下,最终教案可能在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后有微调。辅导资料可以是学生的练习册或者我找题目或者我推......

    黄埔培训心得体会

    黄埔培训心得体会 黄埔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这个学期服务技能的学习,学到了许多餐饮服务的实际操作技能,如:餐桌礼仪、摆台、叠杯花、盘花等等。上课老师认真且耐心的讲授、演示,......

    青少年黄埔夏令营

    “让平凡的孩子变得优秀,让优秀的孩子成为精英”郑州123 教育是一家专门从事青少年培训的教育机构,公司致力于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和谐家庭建设,我们根据青少年各个成长阶段的不同......

    黄埔拓展心得

    黄埔军校团队拓展心得世界之大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会发生,有些事就像那飘渺的迷雾,过眼即逝;而有的却如同炽热的钢铁雕琢在我们身上的烙印,刻骨铭心难以忘却。其实人生就像一个......

    开国将帅授衔时的职务

    开国将帅授衔时的职务 1、开国元帅 ★★★★★1955年9月27日10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01朱 德(1886.12.01-1976.07.06)四川仪陇,中央军委委员02彭德怀(1898.10.24-19......

    学习黄埔精神(大全)

    学习黄埔精神 为了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先进文化,继承革命先烈自强不息,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10月13日上午,在带队老师的精心指导与安排下,我们检修学员带着崇高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