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学反思
《夸张的脸》是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里的一课,这是一堂泥塑课。本册教材里一共安排了两堂泥塑课,《夸张的脸》就是其中一堂,另一堂是第7课《威武的大将军》。两课一前一后安排着,《夸张的脸》在前面,《威武的大将军》安排在后面一课。我想:编者既然这样安排肯定有他的用意。从难度上来说,《夸张的脸》一课要简单些,仅仅是要求学生用陶泥塑造一张夸张的脸即可;而《威武的大将军》则要求学生用陶泥塑造一个威武的大将军,并且这个大将军是能够站立起来的,所以从难度上来说《威武的大将军》要难一些,不仅要塑造一张脸,还要一个完整的人形,并且看上去要威武,有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泥塑课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在一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就涉及橡皮泥一课,二年级时学生更是尝试过用陶泥来塑造恐龙。难度是逐渐在增加。虽说,学生早在以前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就已接触过泥塑,但是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了不少问题。学生对泥塑造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熟悉,这应该是我对学情的分析有误。也由于我本身这学期是第一次教美术课,所以自己对美术这门课程也还是有一点点陌生的,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小状况。
例如《夸张的脸》这一课,学生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都不是很理想,没有抓住“夸张”这个特点,甚至个别学生连“脸”都塑造不出来。在制作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发生这样那样的状况,如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的泥塑太硬了,捏不动;有的小朋友把泥塑垫在纸板上,纸都粘到了陶泥上;还有的小朋友似乎不知道怎么做,有点无从下手,等等。我也没想到,一堂泥塑课会有这么多的状况发生,课后,我也好好反思了一把。
一.自己课前想得不够周到。我只提醒了学生带陶泥,忘记提醒孩子再带一块塑料垫板,这样就不用纸板垫了,纸也不会粘到陶泥上了。这是由于自己缺乏经验所致。
二.制作重点讲得不够详细,透彻。我想:有的孩子之所以不会捏,也是因为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重难点讲得还不够透彻。如果我都清清楚楚地跟孩子们说清楚了,那应该也不会发生后来的这些事情,学生们塑造出来的作品也会更加地优秀。
三.自己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在学生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我应该给予更多地指导与帮助,对于学生产生的疑难问题我应该帮他们解决。
基于发生的种种问题,我真的觉得自己需要时时反思,并且争取在下一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改进以上问题,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美术学习课堂。
第二篇:美术教案夸张的脸
第七课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课前准备
(学生)橡皮泥一套。
(教师)橡皮泥一套,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课件(漫画、泥塑作品欣赏),阿福、社火等作品若干。
四、教学过程
1、导课: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欣赏以及故事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夸张的艺术手法及审美特征。
(1)出示《阿福》作品实物进行欣赏,感受其造型特征:胖胖的,可爱的等特征。(2)故事导课。《大阿福》的传说故事。(3)讨论《阿福》的艺术表现手法:夸张。
夸张的形的表现特征:变形,如脸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细更细,鼻短更短。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
色的特征: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显得强烈而绚丽喜气。
2、表演、欣赏、感受夸张的人脸表情,探究夸张的脸形的变化特征。
(1)学生抽纸条,按纸条上所写的表情:开心、调皮、生气、发怒等,分小组表演各种有趣的表情。
(2)集体展示表演结果,教师启发怎样更显得开心、调皮、生气、发怒,对比表演强度,得出要强烈些才能使表情显得夸张,特征更明显,更有感染力,如开心才会显得更开心。教师简笔画演示。
(3)课件欣赏夸张的人物表情,进一步感受夸张的脸的形的变化特征。
3、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夸张的脸的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 师小结: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4、学生作业:学生大胆独立尝试,用橡皮泥漫塑人脸创作活动。(1)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和人物进行创作表现。(2)学生独立尝试。
5、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6、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第三篇:小学美术 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
《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课题:夸张的脸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和介绍,让学生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
2、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泥塑的学习、理解、体验和创作,初步掌握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评述、体验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情操,幽默的生活情趣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把泥塑脸变形、夸张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做出人物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木制小塑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影像。(学生观看《夸张的脸》视频)
师:你们会做鬼脸吗?谁来做给大家看看。每小组请1名学生上台,做个夸张的表情。比一比,谁做得最夸张!
师:同学们都很大胆,做得很可爱、调皮都很有趣。来看看屏幕上的这个人和他的漫画肖像,哪些部位进行了夸张?学生寻找、回答。教师小结:这就是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夸张,人物的脸部表情更生动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
夸张的脸
(板书)
二、授新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风格的泥塑和雕塑作品,说说是如何进行夸张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部位?
1、教师出示三星堆青铜头像。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作品,说说它是如何进行夸张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部位?
生:它的眼睛很大,耳朵像招风耳。
师:纵目和招风耳是它的夸张变现手法,通过夸张,将人物那种严肃冷峻的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
2、教师出示尼日利亚木雕。
非洲尼日利亚的雕塑,通过夸大眼睛,脖子,脸面,很好地体现了非洲部族人的特点。
3、教师出示傩戏面具。
色彩鲜艳、造型特异、鬼异神奇的傩戏面具,很好的体现了它独特的宗教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用泥塑的形式来完成夸张的脸的作业,首先我们要对泥塑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以下,大家请看,注意我说的一些动词。
1、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2、出示泥塑实物,展示塑造技法。今天我们要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好塑造的泥巴来做夸 张的脸,在这里要向同学们几种塑造技法:有粘贴法,镂空法,雕刻法,综合法。运用这些方法,你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板书)
3、步骤演示。老师也想做一件作品,首先我要捏出大形,然后做五官,先做眼睛,揉两个黄豆粒一样大小的眼睛,粘的近一点,两条弯弯的眉毛,还可以做出点肌理。大大的鼻子,给他安上。用泥条做出个张大的嘴巴,再做几颗牙齿这样一件作品就做成了。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每个人以陶泥为材料,完成一份以“夸张的脸”为题材的泥塑作品。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
(欣赏夸张)
师:好,优秀的作品如雨后春笋一样呈现出来了,有那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学生介绍展示,教师根据特征夸张进行简要评价。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很多的优秀作品来不及展示了,希望课下同叙们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信大家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五、拓展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绘画尝试表现夸张的脸,多了解一下哪一些形象是被夸张了的。
第四篇:五年级美术《夸张的脸》教案
教学课题《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表现人物脸部夸张的手法。
2、学会基本的泥塑造型能力,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抓住面部五官特征进行夸张。
难点:学习基本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夸张的脸。㈠欣赏导入
1、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引出夸张这一艺术手法。(师:今天有一位明星,来到我们班上,同学们看一看,你们认识吗? 生:成龙
师:对,他就是著名演员成龙,同学们看一看成龙的长相,有什么特点?(Ppt1)生:鼻子大
师:对,鼻子大。那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漫画形象。师:啊,鼻子更大了,漫画形象把成龙的鼻子进行了夸张。师: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经过夸张的艺术作品,感染力更强,主题也更突出。
这是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女子的头像,这是我国商代青铜人头像,都进行了夸张,说明人们在古代就注重了夸张这一艺术手段。(ppt2))
2、分析人物的什么部位进行夸张。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 夸张的脸 板书(师:同学们,找一找这些人物的哪些部位进行了夸张?(ppt3)
生:脸部,三角形、椭圆形。
师:对,都是脸部。这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夸张的脸》 师:(同学们,把你的手伸出来,用你手的食指来指一指脸上的部位。)从上到下,头发、额头、眉毛、眼睛、颧骨、鼻子、耳朵、嘴巴、下巴等,夸张脸部时,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分的特征,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㈡欣赏探索
1、漫画欣赏:腾格尔的形象和漫画形象,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
师:接着看下一组图片,有明星来到了我们班,同学们看看你认识吗?(ppt4)生:腾格尔
师:长相有什么特点? 生:眼睛小,脸大嘴巴大
师:看一下漫画形象进行了怎样的夸张?眼睛更小,嘴巴变的更大,(这也是我们夸张常用的方法:缩小夸张,扩大夸张)
师:同学们真棒!除了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还有一种夸张就是脸部形象扭曲,也就是变形夸张(板书:变形夸张)(ppt5)
师:夸张的脸,并没有显得丑陋或是让我们讨厌反而因为有趣,更让我们喜欢,印象深刻。例如刚才成龙、腾格尔的漫画形象。(三)轻松一刻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变脸五连拍)请四位同学上台来表演,其他同学在台下做,老师报一数,你做一个夸张的表情,连续做五个!看看哪位同学表情丰富。开始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数数,老师跟着一起做。)
师:同学做的都很棒,我们为他们鼓鼓掌。我们来看一下生活中的夸张表情。
师:除了用相机拍摄下来,我们还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看老师收集的一些橡皮泥作品。
(四)技法指导
今天我们要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好塑造的泥巴来做夸张的脸,在这里要向同学们几种塑造技法:
1、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各种形状,如:球形、长条形……
2、总结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3、还有粘贴法,镂空法,雕刻法,透雕法,综合法。运用这些方法,你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五)老师示范老师也想做一件作品,我挺喜欢刚才明星中的陈佩斯,他的小品我最爱看。他有什么特点呢标志性的光头,首先我要捏出大形,然后做五官,陈佩斯的眼睛特小,那我就揉两个黄豆粒一样大小的眼睛,粘的近一点,两条弯弯的眉毛,我的长指甲派上用场了,做出点肌理。大大的鼻子,给他安上。笑星嘛,在镂空出个张大的嘴巴,这样一件作品就做成了。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橡皮泥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呢? 生:想。
师:现在同学们从收纳盒里拿出橡皮彩泥,老师先教给同学们玩橡皮彩泥的基本技法。
师:搓一搓,揉一揉,捏一捏,压一压,粘一粘。(老师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同学们掌握的真棒,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张夸张的脸吧。
(六)学生制作
1、制作要求:用团、搓、压、捏、揉、贴等方法泥塑一张造型独特、夸张的脸。
2、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和人物用橡皮泥进行创作表现.
2、注意每个部分的衔接处要牢固(12分)
师:背景音乐,做的时候同学们注意小组合作,想一想刚才咱们学过的基本技法和夸张方法。有的小组做的又快又有特点。有的小组的作品已经完成了,开始整理桌面。师:同学们你们的夸张的脸做好了吗?
(七)作品展示
师:找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作品的特点。例如:生:五官集中,夸张鼻子。生:长脸特征,嘴巴拉开。生:方脸尖下巴,夸张眉和眼。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一一展示。进行小组展示。下面先请第一组的同学来展示。(老师拍照留念,拿着作品作一个夸张的表情。拍完后放到自己的展示区。依次二、三组)同学们棒棒哒!课下同学们可以到展示区接着进行欣赏与学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绘画、废旧物制作、彩色卡纸制作)
师:课下作业:采用其他材料制作一张夸张的脸。
第五篇: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夸张的脸》教案
使用教材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第二版 《绘画》第三单元第6节——漫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教师
鲁政 安仁三中实习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张奇特夸张的脸,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各种线条、形状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绘画创作的乐趣,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绘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人物头像头像的基本画法,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有个性化的人物夸张的脸。
2、难点: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对夸张的脸的不同变化的特殊理解,五官的夸张变形,塑造出一个有个性的脸型。
教学过程
1、导入
(1)小游戏导入:在我讲新课之前,我们做个小游戏。听要求画画:
a、拿出一张A4纸,用记号笔任意画出一个形状,可以是规则的基本型,也可以是不规则的任意形。
b、请把自己所画的形状想象成是一个人的脸,在这张脸上继续添画五官、头发,可以适当地加上表情。
(2)展示绘画结果
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自己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说说这样的脸给你怎样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引出夸张的手法,导出课题。
2、板书课题:夸张的脸
3、欣赏、分析
(1)欣赏课件(明星漫画像)(2)总结运用夸张的好处
4、游戏、感受、讨论(1)下面我们做个游戏。
我想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做几个夸张的表情,每名学生做一个表情。其他学生感受不同表情的特征。如果让你把这个表情进一步夸张,你想怎样做?
(2)讨论如何进行夸张
5、学生制作(1)制作要求:
运用夸张的手法画出自己所熟悉的同学或老师,抓住人物的特点。(2)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7、展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