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论文(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1:5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论文》。

第一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论文

论文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正确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能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的有效实施。文章从技术、教育技术的概念,对能力概念的理解,教育技术概念的变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等四个角度对“教育技术能力”内涵进行了阐述。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

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三是教师的能力条件;四是教师的身心素质…。因此,一名教师仅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融人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基于这种背景,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规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依据。为使教师普遍达到标准提出的要求,大力开展在岗教师的在职培训势在必行。

但从长远来看,开展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才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随着这个标准的实施,让受培训者正确理解和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是该标准实施成功的关键。

1从技术、教育技术的概念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技术”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物质设备”、“物质手段”,即有形的物化形态方面;二是“方法”、“过程”、“智能手段”、“信息手段”,即无形的智能形态方面。有形的物化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其作用呈现显性;无形的智能形态也是客观存在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却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方面技术的作用并不亚于有形的物质性方面的技术,有形的物化形态也要靠无形的智能形态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技术”一词的涵义指的是有形的物化技术与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总和。

既然技术包含物化形态与智能形态两大类,那么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物化形态的技术与智能形态的技术的总和。因此,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就不仅仅指掌握信息技术这一层面,而更多地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基于信息技术的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更新的能力。

2从能力概念的理解角度来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2.1对能力概念的理解

相比“知识”、“技能”、“智力”、“智慧”等词,“能力”更为普通大众和众多领域所熟悉并被经常使用。例如:心理学认为,能力与大脑的机能有关,是人们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是在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

各学科领域在能力概念理解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菲利普·纳尔及其同事通过选择经常使用能力概念的学科中典型作者的观点,建构起不同学科领域使用能力概念的分析表。分析表有6个分析维度,针对不同的分析维度具有不同的考察点。这6个分析维度为:认识论方法(能够确定建立作者教学法的认识论的合理性)、能力的核心(能确定引导思考的中心因素)、能力的广度(能够确定能力的应用范围)、能力的动态(认为能力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能力的多层面(能确定要调动的资源类型)、能力的目标(能确认能力是干什么的)。分析结果表明,能力并不能简单地被描绘为一个被等待的行动或行为,有能力也并不仅仅是在一个情景中应用所有的知识,同时还要组织其活动以适应该情景的特点。能力于是就变成了“活动的动态组织结构,可以让人凭借经验、活动和实践来适应一类情景”。

通过上述分析,菲利普·纳尔认为,能力是情景中的能力,情景是能力的源泉和标准。不仅能力养成活动与情景有重要的关系,知识获得与发展的活动也离不开情景。根据情景认知理论的有关原理,能使知识得到开发和展开的活动是不能脱离学习与认知的,而应该是学习与所学知识整体的一部分,背景有利于意义的构建并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连接。因此,情境认知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同时,学习还需要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协作。由此可见,本文所谈教师对象的“能力”需要在情景中体现和发展。

2.2对“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理解

如果从能力内涵角度来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是否可以被称之为一种能力?笔者认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技术能力”实际上是能力的一个集合,包含若干子能力,它们分别是: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这些子能力是教师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一定的活动,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表现出来。

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情景和活动。只研究教育技术能力而不考虑具体情景和活动,教育技术能力则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对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具体内容与结构,笔者发现:《标准》实际上清晰地界定了教育技术的5种子能力,并规定了教师在所有可能教育教学情景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技能,需要具备的意识与态度和承担的社会责任。

图1反映了本文所阐述的教育技术能力集与《标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教育主体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情景存在差异,其教育技术能力之间也存在差异。学科教师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学的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媒体利用能力和评价能力就成为其最重要的4种教育技术能力;教育管理者的教育技术能力侧重在设计(规划)、利用、管理和评价4个方面;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则在5个方面均有一定要求。

3从教育技术概念的变迁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在最初的教育技术定义中,“能力”似乎总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1963年,历史上第一个教育技术定义就把“能力”放在了显著位置。它曾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由于当时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是视听传播技术,因而决定了它的研究对象主要还是“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这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专业实践能力。

1970年,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教育技术下的第二个定义虽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其基本内涵仍是传统视听传播技术。“从较熟悉的意义上来说,教学技术指产生于传播革命中的媒体,这些媒体可以同教师、教科书和黑板一起,用于教学目的……教学技术是由电视、电影、投影仪、计算机以及其他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显然,此时的教育技术主要指的还是“媒体”和运用“媒体”的能力,而不是后来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本体性的系统理论和实践。我们甚至可以从第二个定义中归纳出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含义,即在教学中运用媒体技术的能力。

1977年,AECT所下的定义有了较大地发展,它提出“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在这个定义中,媒体运用成分似乎有所减少,而理性分析的成分则明显加重。显而易见,此时的定义希望人们把教育技术当作一个系统的理论(theory)和学科(sub—ject)来研究,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媒体技术(mediatechnology)应用。

1994年,AECT为教育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重新定义,这就是著名的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第一次明确地把教育技术划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我们发现,这时候教育技术的内涵已经深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和意义也相当明晰,即为了改善学习、促进教学最优化而需具备的各种理论认知和实践运用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在3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不仅是思想上的革新,还是方法上的革新。过去,教育技术一味地强调技术的作用;今天,教育技术的范畴扩展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的存在是为了让教学最优化。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技术的内涵得到了崭新的演绎。

4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AECT教育技术O5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该定义在新的环境下指出教育技术还要与态度、职业道德规范相关。这与2004年12月1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4个层次的划分: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相一致。

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意识与态度。即能从教学角度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一方面需要形成一种将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结合的意识与态度,另外一方面要能够形成一种不断学习技术与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即理解掌握应用教育技术所必须的教育理论与观念、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方法、资源选择与开发的技术与方法、教学应用的模式与结构、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教学科研的方法等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③应用与创新。即能够开展教学环境的设计与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管理、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科研活动等,以及能应用技术与同事、家长、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就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合作与交流;④社会责任。即能从社会责任角度促进学生在利用技术、资源方面能够全面、公平、健康、安全、规范地成长。

虽然,从不同的视角对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但从众多研究文献中,仍能看到理解上的共同点: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决不应把这里的“合适技术”仅仅理解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是以各种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培养的是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能力以及现代伦理道德的人才,宗旨是实现教学最优化。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是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是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地规划;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这就表明,教育技术能力是任何学科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因此,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尤其对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要以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为框架,发挥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优势,从学校、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范生的自身特点等方面,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促进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使职前教师在毕业后迅速地适应到信息化的教学中来。总之,进一步正确理解“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一方面能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篇: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地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融入到这一时代背景之中,进而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各个因素的适应性转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面临教育领域内的这一重大变化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准备来迎接挑战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做一简要探讨: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应然;教师应对角色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师角色 转变策略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信息化时代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教师不得不审时度势,一方面要继续肩负教书育人的传统使命;另一方面,应及时把握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应对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各个环节的冲击,从而在信息化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使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其育人的价值。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的网络世界里,教师与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上课、做作业、上辅导班也不再是学生巩固学业、提升自己的唯一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如计算机、手机、远程视频等获取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慕课的大规模来袭,使得学生仅用一台电脑就能修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些颠覆传统教育观念的学习方式更加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知识增长、智力发展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在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获取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以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二)师生关系的变化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教师的角色被严格地限定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教育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尊师守纪的良好品格,并且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获取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但学生完全被培养成为一台台的学习机器,其自主性、批判思维、创造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和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的需要。再者,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优胜于教师,这也对教师“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产生冲击。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一方面应当继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则要大力提倡“教学相长”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正如《师说》中所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尤其是在当下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更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以更加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交流思想、探索知识,通过与学生开放性的互动达到学生和自己各方面发展的完善。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自清末民初我国引进班级授课制以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就一直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虽然它对于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无法落到实处,同时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班级授课制自身的缺点也使得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教学手段的灵活性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实施受到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尤其是受“应试”的驱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由此造成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学组织形式也开始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极大地扩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对学生进行授课、指导、答疑和反馈,同时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个性化辅导。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尽快适应这种虚拟空间内的教学方式,以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应然

(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授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而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获取学习资源的意识和习惯。2.教授学生搜索网络教学资源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检索、识别、筛选、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利弊,增强学生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自觉性。

(二)学生成长的对话者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师生交往沟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自由的空间,教师能以一个更加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通过一些网络社交工具,教师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内心世界,并且,通过这种虚拟的交谈方式,学生也更容易对老师敞开心扉,这对于学生健康人格及良好生活情趣的塑造都是十分有益的。教育信息化所催生出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适当地放下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姿态,以一个朋友的角色陪伴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上学习状态,还可以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远程教学为学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疑难困惑。2.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社交工具结交朋友、建立人际关系,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之间的互动与分享。3.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避免过于依赖技术的支持从而出现情感分离的现象,产生虚拟与冷漠的情感效应。4.通过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思想,不断修正学生拥有的不恰当观念及行为,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融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教学组织形式以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以及管理自动化对班级授课制产生了冲击,尤其是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这一系列的变革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课程的建构者,更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互联网密切关注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把握新形势、新变化,学会分析研究各种理论的教育教学价值,并能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2.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解决的策略。3.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教法和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善于从教学反馈中总结经验,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4.增强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意识。

(四)终身学习者

网络信息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知识每时每刻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进行更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长的对话者以及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自身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新知,才能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信息时代终身学习者的身份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1.学会使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获取教学资源,并能将优异的信息资源整合到教育教学中。2.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以创造出生动、活泼、真实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如:能够熟练使用powerpoint、dreamweaver、photoshop等软件呈现教学内容,能通过电子白板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化、生动化和个性化,能够运用平板电脑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反馈。3.在通过培训和自学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应当不断完善和充实学科知识、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

三、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教师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所应该做的首要之事,只有在思想上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探索出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活动中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更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成为其自身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做到“学问思辨行”相结合。其次,教师应该转变“授人以鱼”的思想倾向。21世纪真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且能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现有知识水平以及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再次,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观。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逐渐转变终结性评价方式,而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加注重整体性、全面性、发展性。

(二)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为了在信息化背景下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付诸实践,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发展教育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教师所应具有的信息素养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如: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也包括教师搜索、甄别、分析、处理、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职前教育中,教师要修习教育技术等相关课程,掌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在职后的继续教育中,教师应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逐渐完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亲身实践来增强信息意识的敏锐性,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熟练性。

(三)树立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如:网络上五光十色的图片和视频容易使学生分心,各种垃圾信息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树立起信息安全意识,做好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的海洋里进行探索的指路人,增强学生的辨别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在课下自学的过程中能合理选择优质信息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传播的负面效应。此外,教师自身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也应善于甄别网络课程资源,及时过滤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应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在引用其他教师的网络课程资源时不应私自窃取,而应该标注来源,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总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未来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除了教师自身应不断探索实现角色转变的策略之外,增强信息化时代教学的有效性也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教师提供一个能在教学中广泛渗透信息技术的平台。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及所面临的挑战,并为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整合课程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建议。[关键字] 教育信息化

创新能力

课程整合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纲》在第十九章提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从此教育信息化被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国正在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赋予教育的一项更为崇高且艰巨的使命。笔者从当前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归纳出几个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教学以达到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一、从基础建设来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信息化蓝皮书》编委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指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不仅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非常先进,甚至比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也不遑多让,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水平正处于从“推广普及”向“应用提高”发展的过渡阶段。从“校校通”到“班班通”,再到以云计算为技术基础的“教育云”和“电子书包”,这都反映了教育信息化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广到精的趋势,我国教育逐步走向信息化发展的美好愿景已经触手可及。

二、从实际应用来看,有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非常简单的原始层面上

如果说我国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就,那也是从硬件建设的维度上来衡量的,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贡献却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只是把黑板上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平台呈现出来,这对提高授课效率、减轻教师负担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起到本质的改变。信息技术不应该只是一种减轻教师上课负担、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维度上,也只有这样教育信息化才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更深入的发展。具体来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观念的落后

教育观念的落后制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之所以没有取得大的进步,软硬件建设不同步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尽管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之上,但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仍然是教师讲学生记的授课模式,只不过黑板变成了电脑投影仪,粉笔变成了键盘与鼠标,这种多媒体教学大都是看重对学生视觉或听觉的强化,或解决一招一式的教学难点,既没有引发教学模式的改变,又未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并没有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作用。纵观近几年,我国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很快,很多中职中专都要求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学历,然而这样的提升却未能带来教育观念、教学技能上的进步。此外,学校的管理体制也未能与时俱进,很多学校高档教学设备长期闲置,一线教师消极怠工,都是因为领导的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不够积极主动。这种观念上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情况在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今天,最终只会导致教育的发展与时代发展极不合拍。

(二)应用能力的不足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应用能力的不足并非指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上的不足,而是应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不足。前者在过去的所谓教育信息化评估中经常被采用,并转化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能力”、“ 搜索internet信息的能力”、“ CAI课件开发能力”等教学评价问题。教育信息化可以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而创设个人学习环境,给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并且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毋庸置疑,现行单一的教学与评价模式与上述要求相差甚远。许多老师还未从班级授课制、应试教育的教学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教学方式也依然是填鸭式教学,上课的任务就是把CAI课件简单讲解一遍就完事,学生忙于手抄笔记,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这种低水平、操作化倾向的应用模式,是不符合教育信息化要求的。这说明即使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未对在职教师展开全方位教育信息化培训,彻底打破现行教育范式的束缚之前,当前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教师是否有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为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而创造性地采用革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成功地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和创新能力,依然是当前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三)数字鸿沟依然明显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无论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上,还是在普及程度上,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我们以2007年的统计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的计算机数量为53.8台,同比增长6.6台,增长14%,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为3.7台,同比增长1台,增长34.8%,城市居民计算机拥有量是农村居民的14.6倍;网民数量方面,城市网民占城镇居民的27.4%,而农村网民只占农村居民的7.2%,城市网民普及率是农村网民普及率的3.8倍。2007年,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6%,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在31个省份中,北京互联网普及率最高,达到46.6%;贵州最低,仅为6%。北京互联网普及率是贵州的7.8倍。上海城市家庭计算机拥有率最高,每百户居民拥有计算机103.9台;西藏城市家庭电脑拥有率全国最低,每百户居民拥有计算机18.4台,最高地区城市家庭计算机拥有量是最低地区的5.7倍。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信息化发展依然是很不均衡的,在城乡二元结构和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公共教育财政政策以及统筹兼顾的区域扶持措施做支撑,这道数字鸿沟将很难跨越。考虑到信息化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大,在今天这个日益剧烈的竞争性社会中,是否能让每个人都有获取信息资源、使用信息资源的机会,已经不仅仅是民主权利的问题,而是生存权、发展权的问题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构建创新能力教育

事实上,任何先进的技术引入教学当中,都要面临如何在学科教学上发挥作用的问题。信息技术如何更好的为教学工作服务,这就涉及到一个与课程相整合的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来营造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困难,而不是像传统CAI或者CAL那样,只是生硬的把计算机媒体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手段。在信息化基础上改革学科教学模式,将信息化环境作为学习、教学、管理、沟通等工作的有效途径,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是中国乃至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同的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

所谓“教无定法”,各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谁也无法提出一种“通用”的整合方法。笔者在此归纳出几种将信息技术利用到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希望能给各学科老师起到一些启发作用: 1.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学习环境

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不仅在于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网络技术平台、网络学习资源与工具),还包括学习心理、学习氛围、学习策略等非物质条件。在网络平台下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设计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和学习工具等要素,它们共同服务于由教学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等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教师要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以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一个个目标的完成,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并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很强的自学能力。这一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主要由创设情境、协商任务、分解任务、实践与实现任务、反馈评价等几个环节组成。2.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这里所说的协作学习并非简单的让几个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的策略,而是强调在充分利用各种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共同的学习目标指引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学习成果而互助合作的所有相关行为,就叫协作学习。它能充分表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提高社交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作式学习可在互联网上通过BBS、教育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等实现不同地域甚至是国际间、不同文化间的合作,学生在这种交流中进行学习,实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协作式学习潜在的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目前流行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协作性,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它是建立在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译为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机制上的一种学习方式,拥有交互性、协作性等众多优点,所以近年来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目前已经有不少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协作学习,如:Virtual-U、WebCL等。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不象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对学习目标作深入研究后,学生经过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等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与收获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发现学习。它追求的不但只是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一种经历,即使是失败或挫折。和接受学习相比较,它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参与性的特征。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现研究性学习是不太现实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为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它是通过在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交互技术、显示技术、传感技术、人机界面技术等基础上虚拟现实的、甚至是一般人无法探索的世界,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获取知识,激发思维,也极大的缩短了从书本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距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进入大到宇宙天体,小至原子粒子的内部进行观察;可在几分钟内观察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观察到的变化过程等等,这些都是电视录像媒体和实物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这些特点,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目前应用较多的虚拟现实设计软件有:X3D,Viewpoint,Cult3D,Virtools等。4.游戏化教学

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游戏成为近年来服务于教学过程的一个新趋势。荷兰学者胡伊青加认为“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游戏以其带有学习、竞争、娱乐的特征,能为枯燥的学习过程带来趣味性,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每一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因此无论什么游戏都需要有学习因素的介入,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学习状态,这对培养认知与实践能力大有裨益。但目前人们对游戏的看法却是消极的成分居多,尤其是当学生沉迷于其中时,游戏几乎遭到了家长和教师的一致批判,将游戏成瘾、暴力倾向等都归罪于游戏带来的后果。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性,游戏只是一中性词,并无褒贬之分。只要加以引导,游戏便能为学习过程起到明显的增益效果。目前比较流行的学习类游戏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游戏,如奥卓尔游戏化学习世界,主要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学科;还有基于网页Flash形式的小游戏,例如4399游戏网的教育游戏集合,上面汇集了几百个教育类的小游戏,可供幼儿或者小学学生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N].中国计算机报,2001 [2]张新红.中国数字鸿沟报告[R].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2008 [3]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N].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4]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 [5]游泽清.现代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N].中国信息界,2006.2 [6]George Thomas Scharffenberger,2004,转引自Eduardo,Are There Limits to Innovation in Education[R],微软全球创新教师论坛,2005 [7]埃弗雷特·M·罗杰斯.创新的扩散(第四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第四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题

一、单项选择,共12题,总分24分,每题2分

1、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设计步骤(C)A、需求分析 素材的收集与管理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 B、需求分析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素材的收集与管理 C、需求分析 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素材的收集与管理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 D、确定媒体内容和形式 需求分析素材的收集与管理规划每张幻灯片的内容和媒体形式

2、下列属于教育技术中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是(C)

A、教学媒体 B、学习环境 C、教学设计 D、教学资源

3、制作个人网站时为了使网页界面整齐、有序,一般使用哪种工具对网页布局(B)A、格式刷 B、表格 C、标尺 D、文本框

4、可以计算Excel电子表格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以及参数列表中的数字的个数的是(B)A、average B、count C、max D、stdev

5、博客网站是根据()对所有博客日志进行自动分类,方便查找的(D)。A、日志题目 B、博客地址 C、友情链接 D、日志标签

6、下列采集的波形声音质量最好的是(D)A、单声道、8位量化、22.05 kHz采样频率 B、双声道、8位量化、44.1 kHz采样频率 C、单声道、16位量化、22.05 kHz采样频率 D、双声道、16位量化、44.1 kHz采样频率

7、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博客辅助教师来管理信息的功能(D)

A、教师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

B、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种类或用途,将博客中收集的多种形式教学资源分类存放,;也可以根据日志内容不同,将博客中书写的日志分类存放。

C、教师发布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访问该博客,实现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

D、教师利用博客发表与学科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等的评价建议,通过回复这些评价建议,共同探讨使自身不断完善。

8、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的局限在于(C)

A、电子邮件发送时间短,成本低 B、不利于师生在异地辅导作业,交流思想,互相协作 C、反馈速度受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D、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便与多个学生交流,并且交流时所需的工作量较小

9、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B)、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A、设计过程 B、选择媒体或资源 C、选择人员 D、需求分析

10、在教师制作完毕Flash课件后,经常需要将课件进行发布以后再提供给教师或是学生使用,那么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发布设置”命令时,下列那一种格式类型是无法用Flash发布的(D)

A、swf B、jpg C、html D、avi

11、为了使得学生了解火山爆发的场景,教师播放了火山爆发的视频片断,这体现了教学媒体在(D)方面的功能.A、设置疑点,引发思考 B、创设情境,建立共同经验 C、提示示范,便于模仿 D、展示事实,获得直观经验

12、下列哪个搜索关键词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图片资源(D)A、山海关wps B、故宫 avi C、大海 mid D、清西陵 gif

二、多项选择,共8题,总分16分,每题2分

1、下列关于图层说法错误的是(A D)

A、修改某一图层内容时,会影响其它图层 B、可以将图像中不同内容放置在不同的图层上

C、利用图层可以创建出形式多样的图像效果 D、无法利用图层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

2、进行声音采集的时候,为了提高录音的效果下列那些做法是正确的(ABD)A、录音环境要安静,避免录制过多的噪音

B、录音时,距离话筒不能太远,否则可能录制的声音音量太小

C、录音时,尽可能的贴近话筒获得更好的音质,以能清晰听到呼吸声为最佳 D、在录制开始后,应先录制一段空白,用于降噪时的噪音采样

3、测验法、问卷法、成长记录袋法是收集评价学生数据的常用方法,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验法适用于收集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等信息 B、成长记录袋法主要用于收集学生作品和学习反思等信息 C、通过问卷法可以获得学生思想和态度等信息

D、成长记录袋法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4、下列关于发布个人网站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BD)

A、发布个人网站时可以将自已的网站发布到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 B、发布个人网站时可以将自已的网站发布到本地机上 C、发布到本地局域网内的个人网站不能供别人访问 D、发布个人网站时可以利用FTP软件进行上传

5、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ABCD)A、设计学习任务 B、设计学习评价方案 C、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 D、设计网络学习环境

6、下面关于电子论坛和即时讨论工具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ABC): A、电子论坛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异步交流 B、即时讨论工具需要用户必须安装客户端软件

C、电子论坛是由一人发贴提出问题,由登陆论坛的其他人针对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D、即时讨论只方便两人之间进行讨论

7、根据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

C、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涉及两个领域,即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教与学的过程领域属于有形的物化技术,资源领域属于无形的智能技术。

D、教学设计师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8、学生的学习特征包括(CD)。

A、生理特征 B、心理特征 C、初始技能 D、终极技能

三、评价题,共2题,总分30分,每题15分

1、请观看小学自然《大气压强》一文的视频教学片段。请分析在教学片段中运用到了哪些教学媒体,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并评述。(表格请在附件中下载)下载附件: 题目表格.doc

2、请观看中学历史课专题学习网站《贞观之治专题学习网站》,试根据给出的专题学习网站教育性评价一级指标,写出相应的二级指标(至少三条),并确定评价等级,最后评述课件的优缺点、给出改进意见。下载附件: 试题表格:.doc

四、问题解决题本题:15分

请根据题目的要求,下载相应的文档,完成问题解决的制作,并上传。题目描述: 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请结合具体学科教学,提出一个“知识与技能”类的学习目标,并设计一项“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该目标,完成下表。(表格请在附件中下载)操作步骤:

步骤 1:下载素材文件夹到桌面,并将其解压 Zuopin_014.doc 步骤 2:按以上制作要求,完成作品

步骤 3:作品文件上传。要求:Powerpoint 文件以 PP 命名,所有作品文件放到同一个文件夹中,完成后以文件名“ myfiles ”上载。【注】扩展名可以是 pt、swf、rar、zip.作品路径:

(*下载不了的同学,请右键点这里,选“目标另存为”,将其保存到桌面,保存的文件名为Zuopin_014.doc,完成操作后上传)问题解决题本题:15分

请根据题目的要求,下载相应的文档,完成问题解决的制作,并上传。题目描述: 请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一项适合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开展的学习任务,并提供相应的学习工具支持,完成如下表格。(提示及答题表格请在附件中下载)操作步骤:

步骤 1:下载素材文件夹到桌面,并将其解压 Zuopin_015.doc 步骤 2:按以上制作要求,完成作品

步骤 3:作品文件上传。要求:Powerpoint 文件以 PP 命名,所有作品文件放到同一个文件夹中,完成后以文件名“ myfiles ”上载。【注】扩展名可以是 pt、swf、rar、zip.作品路径:

(*下载不了的同学,请右键点这里,选“目标另存为”,将其保存到桌面,保存的文件名为Zuopin_015.doc,完成操作后上传)

一、单项选择

1、教学资源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A)分类可将教学资源媒体分为:文字、图片、图像等类别。

A、媒体形式 B、媒体用 C、信息内容 D、教学需要

2、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博客辅助教师来管理信息的功能(B)

A、教师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

B、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种类或用途,将博客中收集的多种形式教学资源分类存放,;也可以根据日志内容不同,将博客中书写的日志分类存放。

C、教师发布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访问该博客,实现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

D、教师利用博客发表与学科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等的评价建议,通过回复这些评价建议,共同探讨使自身不

断完善。

3、下列关于网络探究学习任务的设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学习任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B、学习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网络教室的优势,发挥网络环境的功能

C、学习任务的最终作品必须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如多媒体演示文稿、网页等。D、学习任务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4、网络教室的基本构成包括(A)

A、多媒体计算机、控制系统、资源系统、网络连接 B、教师机、学生机、控制系统、网络连接 C、教师机、学生机、幻灯投影机、网络连接

D、多媒体计算机、控制系统、网络连接、幻灯投影机

5、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具体、明确而不是笼统模糊的,应利用外显术语表述成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下列表述清晰的教学目标是(D)

A、理解什么是 力B、了解地震的成因 C、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能够流利背诵古诗《春晓》

6、以下学习目标,表述不规范的是(B)

A、通过探索治理酸雨的措施,理解酸雨的形成以及治理酸雨的基本原理 B、通过学习酸雨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C、通过参与探究酸雨形成原因的活动,树立科学探究精神 D、能说出我国酸雨类型和酸雨区分布

7、小华的父母都因公在国外。他的班主任张老师非常想跟他的父母就像家长会那样实时交流小华的学习情况,张老师知道可以借助网络来实现,又可避免昂贵的电话费用。您认为下列哪种工具不适合他们在线实时交流(C)

A、腾讯QQ B、网易泡泡 C、电子邮件(E-mail)D、MSN Messenger

8、本地的计算机将文件以附件的形式,发送给另一台计算机。这种网络的信息服务功能属于(A)功能。

A、电子邮件系统 B、远程登录 C、新闻组 D、布告牌系统

9、要对一个班级期末考试的总成绩进行排名,最简单的方法是(B)A、利用计算器 B、利用Excel C、利用Access D、利用Visual Foxpro

10、可以对Excel电子表格中一组数据返回最小值的函数是(C)A、max B、average C、min D、stdev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abd)a、教学理论b、传播理论 c、系统科学方法 d、学习理论

2、下面哪种工具是网络下载工具(abc)a、迅雷 b、网络蚂蚁 c、网际快车 d、Emule

3、下面几个软件中,是图形图像处理工具的是(acd)

a、Photoshop b、暴风影音 c、Acd See d、画图

4、以下哪几种文件格式属于音频文件(abd)a、wav b、mp3 c、psd d、mid

5、下列关于逐帧动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逐帧动画是把一系列的图形或文字放置在一系列关键帧中形成的动画 b、逐帧动画的制作比较简单和省时。

c、逐帧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动画的每一帧都是关键帧。

d、逐帧动画对动画中图形对象的控制功能是最强大、最有效的。

6、教师需要一些图片资源来辅助学生理解,那么以下可用的是(bcd)

a、mpg b、jpg c、bmp d、gif

7、完成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属于对教学资源反思的是(ad)

a、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深入 b、教学图片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c、所选音频朗诵是否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d、学生的协作程度

8、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abcd)

a、设计学习任务 b、设计学习评价方案 c、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 d、设计网络学习环境

9、下列哪几项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abcd)

a、资源的开发 b、教学的设计 c、资源的评价 d、资源的应用

10、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相关教学资源,所得搜索结果通常由以下哪几部分构成(abcd):

a、网站站名 b、查询路径 c、包含关键词的内容提要 d、网址链接

11、学习任务的来源可以是(abcd)a、对已有教材的重新开发 b、对已有课程的重新开发

c、真实生活,与生活相关事件 d、当今世界上和历史上的重大问题

12、张老师时常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他非常希望这些文章能与他人分享。为了能让访问者在网络中对自己博客中的文章进行方便的查找,您认为他应该怎样做?(bcd)

a、给自己的博客设置一个漂亮的模板; b、给自己的日志添加详细的分类;

c、给自己的博客添加大量的友情链接; d、在自己的日志标签项添加适当的关键词。

1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网络学习环境主要包含哪几部分(abc)

a、学习资源 b、学习工具 c、协作交流平台 d、学习评价

14、下类哪种类型属于Flash中的符号(也称为元件)(abd)

a、图形 b、按钮 c、音频 d、影片剪辑

15、使用Excel创建学生成绩图表后,可以进行以下哪项操作(abd):

a、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而保持图表的数据不变 b、修改图表标题的内容 c、修改图表的插入方式 d、修改图表的类型

16、下列关于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制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bd):

a、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背景如果是黑色,则文字应尽量使用反差较小的蓝色或灰色 b、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幻灯片的背景应增加多种风格,使幻灯片更具吸引力 c、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适当设置超级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轻松跳转

d、制作教学演示文稿时,应将课本中的内容尽量详细地包含在课件中,使演示文稿更完整

17、资源管理是对资源进行(abcd)的操作。a、检索 b、存储 c、归类 d、维护

18、根据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

c、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涉及两个领域,即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教与学的过程领域属于有形的物化技术,资源领域属于无形的智能技术。

d、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19、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类型包括(acd)

a、知识与技能 b、理解与记忆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关于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能够支持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 b、能够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c、能够丰富教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 d、能够优化教学过程

21、幻灯片制作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bd)

a、构图要力求简明,图形、标题、文字标注三者并重 b、?色彩搭配适宜 c、动画要多,声音要多,文字要多 d、注意画面的美观,风格统一

22、王老师经常利用MSN Messenger与北京的一位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下面有关王老师对MSN的应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cd)

a、他可以给课程专家发送邮件,但必须首先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 b、他可以利用MSN将自己的备课记录以文件的形式发送给学科专家; c、他可以和课程专家语音聊天,但不能与多人同时在线讨论; d、应用MSN时他无法知道自己的邮箱是否有新邮件。

23、进行声音采集的时候,为了提高录音的效果下列那些做法是正确的(abd)

a、录音环境要安静,避免录制过多的噪音

b、录音时,距离话筒不能太远,否则可能录制的声音音量太小

c、录音时,尽可能的贴近话筒获得更好的音质,以能清晰听到呼吸声为最佳 d、在录制开始后,应先录制一段空白,用于降噪时的噪音采样

24、下面软件中,是常用课件制作工具的是(ab)

a、Flash b、Authorware c、Access d、Dreweaver

25、以下属于博客功能的是(abcd)a、信息发布 b、信息管理 c、信息共享 d、信息交流

26、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你认为错误的说法是(ac)

a、教育技术从属于信息技术 b、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 c、信息技术水平高的老师没必要 d、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27、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教学资源时,需要经过的步骤包括(abcd)

a、确定合适的搜索引擎 b、选择合适的关键词 c、应用合适的语法规则d、甄选合适的搜索结果

28、下列关于采样率说法正确的是(cd)a、采样率越高,音频的质量越差。

b、采样率越低,音频的质量越好。c、采样率越高,音频的质量越好。d、采样率越低,音频的质量越差。

29、包含有具体内容的帧为关键帧。具体内容可以包括(abcd)

a、图片 b、文字 c、按钮 d、声音

30、下面关于电子邮件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abcd):

a、电子邮件可以传递文字信息,也可以传递其他格式的文件

b、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速度快,成本低,因此适合教师与多个学生同时交流

c、申请电子邮箱时,生成的邮箱地址是唯一的 d、一封邮件可以同时发送给多名接收者

32、通过日志管理能够实现(bcd)

a、指定日志网址 b、添加日志分类 1 c、修改、删除日志 d、将日志按一定顺序排序

33、关于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bd)

a、采用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优化教育教学

b、凡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相关资源所进行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的工作都属于教育技术工作

c、教育技术只涉及教与学的过程这个无形的智能技术领域

d、教育技术是应用教育规律,采用教学媒体对教育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

34、教学过程流程图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教师与学生的活动 b、教学媒体的应用 c、教学内容 d、教学活动组织顺序

35、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模拟实验是多媒体的一项重要用途,下列适宜用多媒体手段模拟的试验是:abd

a、反应时间过长的实验 b、不易用肉眼观察的实验 c、操作过程简单的实验 d、原料有毒的实验

36、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的优势在于(ac)

a、电子邮件发送时间短,成本低 b、反馈速度受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c、有利于师生在异地辅导作业,交流思想,互相协作

d、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与多个学生同时交流时所需的工作量较大

37、把收集、加工、和管理学生的信息作为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作的原因是:(abcd)

a、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各种信息,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建议。

b、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c、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d、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8、制作网页时,科学规划网页的做法是(abd)

a、构图要力求简明,图形、标题、文字标注三者并重 b、色彩搭配适宜

c、一个网页多个主题 d、用好超级链接是使网站结构合理有序,网页美观、简洁的关键因素

39、学习工具按照对学习的支持作用不同,可以分为(a)和(c)两类

a、认知工具 b、资源工具 c、效能工具 d、绩效工具

40、下列陈述中,哪几项是Photoshop作为工具软件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理由?acd a、为了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 b、多媒体视频教材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c、采用图像辅助教学 d、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41、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bcd)

a、在博客上可以发布教学通知、作业布置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教学信息 b、在博客中可以通过“日志分类”,管理信息和资源 c、在博客中可以共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d、在博客中可以与他人进行信息与思想的交流。

42、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包括(abcd)a、PSD b、GIF c、JPEG d、BMP

43、假如你是一名学科教师需要从网络搜索相关教学资源,你会从以下哪几个角度对搜索到的资源进行评价。(abd)a、教育性 b、科学性 c、精简性d、艺术性

44、根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教学媒体可分为(abcd)

a、听觉媒体 b、综合媒体 c、视觉媒体 d、视听觉媒体

45、下列哪几项提供搜索引擎的功能(acd)a、谷歌 www.xiexiebang.com.yahoo.com 12.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A,B,C,D

A.设计学习任务

B.设计学习评价方案

C.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

D.设计网络学习环境

1.资源管理是对资源进行(A,B,C,D)的操作。

A.检索

B.存储

C.归类

D.维护

2.以下关于逐帧动画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C,D)A.每一帧都是关键帧

B.制作起来比较容易,方便省时

C.制作时需要对每一关键帧进行编辑

D.逐帧动画对动画对象的控制性比较强 3.下面对博客的认识正确的是(A, B, C, D)

A.教师博客类似于一个教师的个人网站

B.利用博客可以对所需信息进行搜索

C.可以发布教学通知、作业布置

D.与学生及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 4.以下关于逐帧动画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每一帧都是关键帧

B.制作起来比较容易,方便省时

C.制作时需要对每一关键帧进行编辑

D.逐帧动画对动画对象的控制性比较强 5.收集学生信息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工作。学生信息包括哪些内容(A,B,C,D)

A.个人、家庭基本信息

B.学习成绩信息

C.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信息

D.健康信息 6.下列关于形状补间动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形状补间动画是补间动画的一种

B.它是基于形状来完成的 C.形状补间动画的素材要为图形

D.图形要是单一块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

A.WAV文件保真度高,适用于音频原始素材的保存;缺点是文件数据量大,不易传输与携带。

B.MP3文件的数据量较小,携带方便、易于传输,通用性较强,与WAV格式相比,音质较好。

C.Real Media格式的音质好,适于编辑,支持的处理软件很多。

D.Windows Media格式文件必须在Windows平台下才能使用,在失真压缩方式下的音质不好。

8.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主要用于(A,B,D)等场合 A.学术交流

B.工作汇报

C.文字处理

D.产品展示

9.根据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D)

A.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过程。

C.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涉及两个领域,即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教与学的过程领域属于有形的物化技术,资源领域属于无形的智能技术。

D.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10.下面关于电子邮件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A,C,D):

A.电子邮件可以传递文字信息,也可以传递其他格式的文件

B.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速度快,成本低,因此适合教师与多个学生同时交流

C.申请电子邮箱时,生成的邮箱地址是唯一的D.一封邮件可以同时发送给多名接收者

11.下面关于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可以整合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 B.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中演示和呈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播放节奏

C.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能够使教学内容的演示和呈现方便快捷

D.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具有制作方便、编辑灵活的特点,教师易于掌握 12.学习工具按照对学习的支持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和()两类 A,C

A.认知工具

B.资源工具

C.效能工具

D.绩效工具 1.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的方法(A,B,D)

A.阅读学生心理方面的书籍

B.查阅学生档案

C.测试

D.查阅学生成长记录材料

2.成长记录袋的形成步骤有哪些(A,B,C,D)

A.确定评分程序,制定交流计划和保存、使用计划

B.明确目的、确定评价内容、对象和技能

C.调动学生参与

D.确定要收集的内容和收集的次数、频率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D)

A.网络信息资源的最佳组织方式主题树方式与超媒体方式相结合 B.用手工管理方式来管理信息资源具有直观性强、存取方便等特点

C.不管哪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益

D.每个人对信息的实际需求和使用目的都是相同的

4.测验法、问卷法、成长记录袋法是收集评价学生数据的常用方法,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测验法适用于收集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等信息

B.通过问卷法可以获得学生思想和态度等信息

C.成长记录袋法主要用于收集学生作品和学习反思等信息 D.成长记录袋法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5.下类哪种类型属于Flash中的符号(也称为元件)(A,B,D)

A.图形

B.按钮

C.音频

D.影片剪辑 6.使用教学过程流程图的好处是(A,B,C)

A.浓缩了教学过程

B.整个教学层次分明

C.简明扼要的显示了教学过程

D.采用了图示的形式

7.下列关于图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修改某一图层内容时,不会影响其它图层

B.可以将图像中不同内容放置在不同的图层上

C.利用图层可以创建出形式多样的图像效果

D.无法利用图层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 8.下列哪种教与学的活动能实现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目标(A,D)

A.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B.教师置境,学生体验

C.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D.教师示范,学习模仿

9.与使用浏览器下载资源相比较,使用下载工具软件进行资源下载有许多优点,下列选项中,其优点包括(A,B,C,D)

A.实现多点传输

B.提高下载速度

C.可批量下载

D.实现断点续传 10.对教学设计中教学流程设计理解正确的是(B,C,D)

A.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B.教学流程是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序

C.系统的安排各种教学活动的工作

D.包括设计教学流程图和对流程图的详细说明两部分 1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B, C, D)

A.利用外显的行为术语阐述学习目标,能将学习结果表述为一系列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其更加清晰明确。

B.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方法”应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不能游离其外。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对学生对待事物的基本看法与倾向性的要求。

D.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12.符号是flash动画中的重要概念,关于符号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D)

A.flash中的符号有三种分别是图形、按钮和影片剪辑

B.实例是出现在舞台上的符号或者嵌套在其他符号中的符号

C.实例不具有符号的一切特性

D.对实例的属性进行设置,不会影响符号

1.下列哪种教与学的活动能实现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目标(A,D)

A.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B.教师置境,学生体验

C.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D.教师示范,学习模仿

2.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的优势在于(A,C)

A.电子邮件发送时间短,成本低

B.反馈速度受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影响

C.有利于师生在异地辅导作业,交流思想,互相协作

D.教师通过电子邮件与多个学生同时交流时所需的工作量较大 3.学生的学习特征包括(A,B,C,D)

A.初始技能

B.态度

C.学习技能

D.终极技能 4.以下属于博客功能的是(A,B,C,D)

A.信息发布

B.信息管理

C.信息共享

D.信息交流 5.哪些软件是用来进行数字音频编辑的(A, D)

A.GoldWave

B.Word

C.WINAMP

D.Cool Edit Pro

6.张老师时常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他非常希望这些文章能与他人分享。为了能让访问者在网络中对自己博客中的文章进行方便的查找,您认为他应该怎样做?(A,C)

A.给自己的日志添加详细的分类

B.给自己的博客设置一个漂亮的模板 C.在自己的日志标签项添加适当的关键词

D.给自己的博客添加大量的友情链接 7.电子邮件的教育应用包括(B,C,D)

A.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进行即时交流

B.学生向教师提交电子作业

C.师生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小组协作

D.教师利用群发功能向学生发送通知 8.成长记录袋的形成步骤有哪些(A,B,C,D)

A.确定评分程序,制定交流计划和保存、使用计划

B.明确目的、确定评价内容、对象和技能

C.调动学生参与

D.确定要收集的内容和收集的次数、频率 9.对下载工具的描述正确的是(B,C,D)

A.利用下载工具下载资源时,不用先将下载工具安装到本地计算机上

B.利用下载工具软件可以提高下载速度

C.利用下载软件能够实现多点传输

D.利用下载软件能够实现断点续传功能

10.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应该具备下列哪些基本特征(A,B,C,D)

A.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

B.在教师的作用发挥上,突出引导与参与的功能

C.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以单元学习和综合学习为主

D.在技术支持教学过程上,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 11.哪几项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A,B,C,D)

A.资源的开发

B.教学的设计

C.资源的评价

D.资源的应用

12.符号是flash动画中的重要概念,下面关于符号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D)

A.flash中的符号也称为元件

B.图形、按钮和音频都是flash中的符号

C.实例是指出现在舞台上的符号

D.实例是指嵌套在其他符号中的符号

1.在对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进行设计时,需要从哪些方面做需求分析(A,B,C,D)

A.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B.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C.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

D.对教学活动的分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D)

A.WAV文件保真度高,适用于音频原始素材的保存;缺点是文件数据量大,不易传输与携带。

B.MP3文件的数据量较小,携带方便、易于传输,通用性较强,与WAV格式相比,音质较好。

C.Real Media格式的音质不太好,不适于编辑,支持的处理软件不多。

D.Windows Media格式文件必须在Windows平台下才能使用,在失真压缩方式下的音质不好。

3.制作幻灯片时下列(A,C,D)情况使用到“另存为”命令

A.第一次保存演示文稿

B.打开某个演示文稿,做了修改后存盘

C.建立演示文稿的副本,以不同文件名存盘

D.将演示文稿保存为其它格式的文件 4.进行声音采集的时候,为了提高录音的效果下列那些做法是正确的(A,B,D)

A.录音环境要安静,避免录制过多的噪音

B.录音时,距离话筒不能太远,否则可能录制的声音音量太小

C.录音时,尽可能的贴近话筒获得更好的音质,以能清晰听到呼吸声为最佳

D.在录制开始后,应先录制一段空白,用于降噪时的噪音采样 5.对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理解有误的是(C,D)

A.收集教学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并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

B.具体描述了对教与学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C.评价之后教学方案不再被修改

D.评价是设计过程的核心部分

6.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那几个方面(A,C,D)

A.在博客上可以发布教学通知、作业布置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教学信息

B.在博客中可以通过“日志题目”,管理信息和资源

C.在博客中可以共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D.在博客中可以与他人进行信息与思想的交流

7.教师收集与组织学习资源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A,C,D)

A.收集学习资源的目的要明确,且与学习目标相吻合 B.资源中所包含知识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知识范围

C.按照知识结构组织大量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浏览

D.学习资源的内容应丰富多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拓展性学习8.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包括开发、设计、(A,B,D)等几个方面。

A.应用

B.管理

C.组织

D.评价 9.下列关于图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修改某一图层内容时,不会影响其它图层

B.可以将图像中不同内容放置在不同的图层上

C.利用图层可以创建出形式多样的图像效果

D.无法利用图层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

10.符号是flash动画中的重要概念,关于符号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D)

A.flash中的符号有三种分别是图形、按钮和影片剪辑

B.实例是出现在舞台上的符号或者嵌套在其他符号中的符号

C.实例不具有符号的一切特性

D.对实例的属性进行设置,不会影响符号 11.网站素材包括(A,B,C,D)

A.文本

B.图形与图像

C.音乐,歌曲

D.动画,视频 12.媒体的教学功能包括(A,B,C,D)

A.展示事实,获得直观经验

B.创设情境,建立共同经验

C.提供示范,便于模仿

D.呈现过程,解释原理

1.使用Excel创建学生成绩图表后,可以进行以下哪项操作(B,C,D):

A.修改工作表中的数据,而保持图表的数据不变

B.修改图表标题的内容

C.修改图表的插入方式

D.修改图表的类型

2.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B,C)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高、精、尖的媒体

B.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课件就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C.信息技术水平高的老师一定能上好“整合”课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最优化。3.通过日志管理能够实现(B, C, D)

第五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析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摘要】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思想和手段,才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本文对高校、中小学以及师范专业的实习生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做出了分析,并比较了我国和美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各阶段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以某一高校为例,高达95%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手段对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理解力、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非常重要。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有效性持积极肯定态度,这是教育技术持续推广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有 23.5%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减轻教学负担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加重了教学负担。92.4%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对教学帮助大,应该尽量采用;6.3%的教师认为帮助小,应尽量少采用。可见,随着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教育技术已被教师广泛接受,他们乐于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技术手段。

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认知程度,按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75.7%,多媒体设备使用60.5%,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55.0%,教学论、学习论、教学设计等理论52.9%,网络技术与应用 46.2%,网络课程开发与制作40.8%,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因为和教学息息相关,所以教师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也是教师关注的一个方面。

在中小学教师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较多的是浏览网页、使用Google或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取教学资源和使用word或excel等制作电子教案、而对网页制作和动态课件制作的相关软件则知之甚少,教师对具体技术软件的掌握程度不高。

70.6%的实习生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教学信息资源;68.1%的实习生能够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22.2%的实习生能够熟练地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18.6%的实习生能够熟练地使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18.6%的实习生能够熟练地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网络课程;21.2%的实习生能够熟练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制作视频课件。

(二)美国于中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对比

首先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看。美国从6个方面规定了所有教师都应达到的教育技术标准1.技术的操作和概念: 教师应对技 术 的 操 作 和 概 念 形 成 正 确 的理解。2.策划和设计学习环境和体验:教师策划和设计基于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和过程。3.教学、学习与课程:教师完成全部计划, 其中包括含应用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最优化的方法和策略。4.评价与评估: 教师利用技术进行更方便、更有效的评估。5.工作实效和职业实践: 教师利用技术促进他的工作实践和职业实践。6.社会、伦理、法律、人类方面的问题: 教师要了解与 PK-12 学中的技术应用有关的社会、伦理、法律和人性问题, 并将这些知识观念应用于实践中。我国《标准》中的教学人员子标准用四个能力维度概括了我国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 这四个能力素质维度是:1)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与创

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与洞察力、以及对信息的兴趣与态度等);2)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3)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4)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与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等)。

其次从技术上来看,美国加州教师初级教育技术所应达到的能力有:

1、基本操作、概念和基于计算机的技术问题,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和维护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和相关外围设备的基本的故障处理,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创造性应用,其中包括:管理记录与信息、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交流、利用基于计算机的协同工具交流、应用电子研究工具和应用信息读写的技能,3、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应用,包括有效运用技术改善教学的当前最好的实践和研究结果、理解评价和选择软件$电子学习媒体的标准。

(三)我国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我国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有:工具应用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专业素养能力、知识技能能力、操作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评价反思能力。

工具与应用

1、知识技能:(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基本原理;(2)了解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基本知识;(3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4)了解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及其外设的基本工作原理,2、操作应用:(1)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成功安装和使用软件;(2)能够熟练操作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及相关设备;(3)能够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要,配置合适的软硬件;(4)能够熟练使用校园网及因特网来支持教学与科研。

3、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掌握信息环境下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环境下教学系统中的学习目标、学习者等要素的分析和设计,(3)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应用方式及其所需的工具条件,(4)能利用信息技术对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创设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进行设计。

4、资源开发:(1)拥有自行设计、开发教学资源、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意识,(2)掌握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和需求分析方法,(3)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自行设计和开发一定的教学资源,(4)能够应用教学设计原则来开发、实施和测试交互式的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软件。

5、教学实践:(1)能将有用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与相关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整合,以提高教学效果,(2)能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使技术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3)了解网络教学的功能和特点,能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实践,(4)能够与学科教师及技术人员合作,设计开发网络课程.6、评价反思:(1)拥有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的意识,(2)了解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掌握对教学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3)能够应用适当的技术和评价工具,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课程的评价,(4)能够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绩效目标。

7、发展创新:(1)拥有终身学习%专业发展和创新的意识,(2)能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3)能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终身学习和自身专业发展,(4)具有强烈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伦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丁卫泽,吴延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J].电话教育研究,2010.[2] 陈国荣,余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训研究[J].教师成长,2010.[3] 陈莉,黄桂晶.中美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比较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

[4] 张均兵.美国加州教师初级教育技术能力考试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电话教育,2011.

下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论文(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论文(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论文

    摘要: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前准备、铺设轨道的战略举措,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时代课题和任务。我......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发展论文

    一、教育心理学的本质特征教育心理学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通过对人的了解和分析,解读教学现象并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水平,以符合人对教学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共5篇)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桑植县桥自弯学校 柏小丽 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教育部门在暑假举办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集中培训,我是初中数学第三期的学员。我是一名普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1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举办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的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武汉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总结2013年我参加了武汉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远程培训班的学习。这次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如今这个信息......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反思

    教育技术培训培训反思 盘克小学李倩 一、 加深了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教育技术不再是一种书面存在的概念,而是当前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教育技术不再是公开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