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共5篇)

时间:2019-05-13 02:0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

第一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二、教师信息素养

1.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内涵

第一,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有基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去;

第二,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认识到信息资源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第三,能准确、高效地解读和分析评价信息; 第四,能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第五,能有效地将相关信息和所教学科整合; 第六,能利用相关信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第八,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第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第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综合来看,信息素养包含以下方面:

①.信息意识。指人们对情报现象的思想观点和人的情报嗅觉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现象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具体来说它包含了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②.信息伦理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行为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信息意识对信息道德行为有规范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政策意识能使用户利用信息的行为在法律、政策的规范下进行。信息道德包括:信息行为人必须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对引用的成果用一定的方式表示感谢等等。

③.信息知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是否明白,对于其发展与作用是否了解,应该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④.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指理解、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理解信息即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具体来说就是分析信息内容和信息来源,鉴别信息质量和评价信息价值,决策信息取舍以及分析信息成本的能力。获取信息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查找、提取、记录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即有目的地将信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用于学习和科学研究之中,通过已知信息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和意义并综合运用,以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即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工具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的构成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信息的能力、判断信息的能力、表现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发布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2.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2.1时代发展的要求。二十一世纪,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处理能力是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生存能力,它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信息时代教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面对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首先自己具备信息素养。

2.2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21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2.3课程整合提出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完美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熟练运用常用的信息技术的能力。

3.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3.1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3.2 为教师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

目前,不少学校存在设备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可通过多种渠道筹借经费添置多媒体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3 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的实施方案,设立考核制度,目前接受各种以信息化为主的师资培训已成为教师迎接教育信息化挑战、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培训的具体目标、形式、模式主要有:①培训目标。培训的具体目标包括:(1)信息观念、情感意识;(2)基本的信息科技知识;(3)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4)数字化教学技能;(5)信息伦理道德。②培训形式。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远程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定点、专门培训机构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初级、中级与高级培训相结合。③培训模式。培训模式包括:以实际操作为主的练习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研究性学习。

通过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层次水平。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信息化教学整合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最终是体现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数字化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将逐步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短期培训。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信息技术的进修活动,如参加各大专院校、教研部门等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

校本培训。指学校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包括学校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观摩或教学研究等。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

自学研修。指非组织性的、自发的教师自我提高信息素养的方法。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杂志;参加网上相关论坛的专题讨论,交流经验,展示自我;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研讨会等。自学研修活动特别有助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到课程整合的活动。

3.4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整体,它的效果受课件制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力、交互响应、软硬件结合程度等影响,因此,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设置有关多媒体课件应用交流活动,让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交流心得体会,探讨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各方面的问题,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探讨课件设计、课件制作、完善、使用的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5建立相关制度,确保培训落到实处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制订可行的考核标准,将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及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与教师的业务素质考核、考勤制度结合起来。在此举措的制约下,促使教师运用计算机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6 与专业教育网站合作,保障资源畅通 学校应该与专业教育网站合作,购买相关教学资源,让教师可以即时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参考或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促使教师从“不会用”、“不敢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到“愿意用”、“喜欢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直接使用别人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到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到整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使教师在使用中熟练信息技术的技巧,在使用中提高信息素养。

3.7创造条件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学校应该建立自己的办公平台,强调学校各部门之间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学生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管理、班主任评语、家庭藏书管理、帮助子女学习等。班主任如果在这方面用得得心应手,对班级管理和在教学中会带来很多便利,管理修改保存资料特别方便。同时,学校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公文流转、报表生成、部门合作均可实行无纸化办公,强制各部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来处理日常事务。如所有通知和文件全部在网络上发布;所有报告在网上递交和批阅;所有教学计划、班务计划、周计划等由班主任通过网络传送给相关处室等。增加教师的紧迫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8 大力提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面临新技术的挑战,仅凭经验来进行教学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应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研宄、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通过科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型。

第二篇: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地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融入到这一时代背景之中,进而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各个因素的适应性转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面临教育领域内的这一重大变化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准备来迎接挑战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做一简要探讨: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应然;教师应对角色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师角色 转变策略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信息化时代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教师不得不审时度势,一方面要继续肩负教书育人的传统使命;另一方面,应及时把握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应对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各个环节的冲击,从而在信息化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使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其育人的价值。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的网络世界里,教师与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上课、做作业、上辅导班也不再是学生巩固学业、提升自己的唯一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如计算机、手机、远程视频等获取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慕课的大规模来袭,使得学生仅用一台电脑就能修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些颠覆传统教育观念的学习方式更加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知识增长、智力发展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在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已经获取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以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二)师生关系的变化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教师的角色被严格地限定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教育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尊师守纪的良好品格,并且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获取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但学生完全被培养成为一台台的学习机器,其自主性、批判思维、创造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和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人才的需要。再者,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优胜于教师,这也对教师“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产生冲击。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一方面应当继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则要大力提倡“教学相长”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正如《师说》中所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尤其是在当下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更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以更加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交流思想、探索知识,通过与学生开放性的互动达到学生和自己各方面发展的完善。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自清末民初我国引进班级授课制以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就一直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虽然它对于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无法落到实处,同时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班级授课制自身的缺点也使得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教学手段的灵活性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实施受到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尤其是受“应试”的驱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由此造成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学组织形式也开始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中,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极大地扩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对学生进行授课、指导、答疑和反馈,同时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个性化辅导。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尽快适应这种虚拟空间内的教学方式,以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应然

(一)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授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而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获取学习资源的意识和习惯。2.教授学生搜索网络教学资源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检索、识别、筛选、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利弊,增强学生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自觉性。

(二)学生成长的对话者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师生交往沟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自由的空间,教师能以一个更加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通过一些网络社交工具,教师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内心世界,并且,通过这种虚拟的交谈方式,学生也更容易对老师敞开心扉,这对于学生健康人格及良好生活情趣的塑造都是十分有益的。教育信息化所催生出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适当地放下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姿态,以一个朋友的角色陪伴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上学习状态,还可以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远程教学为学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疑难困惑。2.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社交工具结交朋友、建立人际关系,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之间的互动与分享。3.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避免过于依赖技术的支持从而出现情感分离的现象,产生虚拟与冷漠的情感效应。4.通过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思想,不断修正学生拥有的不恰当观念及行为,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融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教学组织形式以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变。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以及管理自动化对班级授课制产生了冲击,尤其是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这一系列的变革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课程的建构者,更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互联网密切关注教育领域内的热点问题,把握新形势、新变化,学会分析研究各种理论的教育教学价值,并能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2.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解决的策略。3.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教法和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善于从教学反馈中总结经验,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4.增强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意识。

(四)终身学习者

网络信息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知识每时每刻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进行更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长的对话者以及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自身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新知,才能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信息时代终身学习者的身份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1.学会使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获取教学资源,并能将优异的信息资源整合到教育教学中。2.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以创造出生动、活泼、真实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如:能够熟练使用powerpoint、dreamweaver、photoshop等软件呈现教学内容,能通过电子白板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化、生动化和个性化,能够运用平板电脑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反馈。3.在通过培训和自学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应当不断完善和充实学科知识、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

三、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教师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所应该做的首要之事,只有在思想上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探索出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活动中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更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成为其自身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做到“学问思辨行”相结合。其次,教师应该转变“授人以鱼”的思想倾向。21世纪真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且能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现有知识水平以及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再次,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观。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逐渐转变终结性评价方式,而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加注重整体性、全面性、发展性。

(二)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为了在信息化背景下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付诸实践,教师必须通过专业发展教育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教师所应具有的信息素养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如: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也包括教师搜索、甄别、分析、处理、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职前教育中,教师要修习教育技术等相关课程,掌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在职后的继续教育中,教师应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逐渐完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亲身实践来增强信息意识的敏锐性,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熟练性。

(三)树立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负面效应。如:网络上五光十色的图片和视频容易使学生分心,各种垃圾信息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树立起信息安全意识,做好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的海洋里进行探索的指路人,增强学生的辨别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在课下自学的过程中能合理选择优质信息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传播的负面效应。此外,教师自身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也应善于甄别网络课程资源,及时过滤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应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在引用其他教师的网络课程资源时不应私自窃取,而应该标注来源,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总之,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未来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除了教师自身应不断探索实现角色转变的策略之外,增强信息化时代教学的有效性也需要来自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教师提供一个能在教学中广泛渗透信息技术的平台。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オ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オ

专业素养是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就当前的小学数学反馈的信息来看:老师的专业素养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认同、思维顽固陈旧、素质不高、知识陈旧等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当下,老师必须不断自我更新、发展、反思,通过教学改革与各种教育活动,及时做好反思工作

一、教育信息化对老师素养提出的要求

1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利用现代技术,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更新和变革而教育理念不同,教学设计也会发生改变所以,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老师的教学行为与部署,及时做好观念更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信息化大的背景,老师必须不断改变已有的人才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资源观与师生观,通过研究《教学课程标准》,掌握其思想要领,对工作做好调整

2将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

基于教育信息化这一背景,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具备将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能力,根据信息技术,让各个学科与时代活水结合在一起另外,信息技术融文、图、像、声于一体,让抽象知识形象化,学习内容更加多彩,时代气息浓郁,更有助于带动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3研究与协作

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小学数学老师在科研与教育活动具有密切关系老师也是行为活动的先驱,做好教学和研究工作,已经被现代化教育认可因此,在现代化教学中,老师必须集结教学经验与专业知识,及时吸取教学经验,探讨得失,在取长补短的工作中,避免单打独斗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这也是搭建合同协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4资源组织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效率、成果都要求老师及时做好改进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深入教材内容,掌握网络、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做好组织管理与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终身学习

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与老师的教学方式都会出现改变,知识作为代言人与权威人士,其身份也遭到了质疑对此,老师必须不断作出改变,主动放弃传统一堂灌、满堂言的教学方式当然老师还要意识到学无止境,用终身学习观念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数学老师专业素养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小学数学老师专业素养现状

专业素养作为保障老师相关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具体包含:技能、专业知识与理念等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老师对应用知识与教学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专业素养、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研究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年龄差异,让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率存在很大差距这和老师拥有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很大关系,同时和教学设施也有关联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技术正在以惊人速度发展,同时也从理念、技术与知识上对数学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大多数老师都希望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也有部分老师希望信息应用的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普遍认为:良好的职业素养,必须遵从职业发展要求

2老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要求老师了解学生情况,主要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偶尔交流与课堂表现获得,而这根本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大多数小学数学老师缺乏有效持续的发展观念,由于认识不完善,所有很难使用有效的方法改进教学

其次,教学方案陈旧随着信息量增加,教育资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多种教学途径与方式随之产生,这也满足了不同专业与级别的老师要求但是事实上,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已有的教学方式与习惯学校进行的研修活动,由于缺乏有效引导,老师学到的知识通常是零散的,由于缺乏创新,这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发展和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老师不能有效、及时地进行反思,即使有助于拓展知识传输,也很难内化相对,年轻的小学数学老师他们有先进的教学方式与理念,但是缺少实践经验,依然按照有经验的老师传输的经验教学,这样自身专业素养不能及时得到挖掘与提升

三、促进小学数学老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措施

1正确看待数学老师与信息技术的平衡关系

针对小学数学老师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平衡、和谐关系一则,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所以必须努力发挥其主导功能数学老师必须从学生容易接受、感兴趣的方面,帮助其提高创新水平与思维能力,这种培养主要通过几何作图、论证命题、算式推理等方式实现当然,在这期间,主导性必须适时、恰到好处、适度,以避免思维偏向二则,小学生特征直接影响着其主体特性的发挥,要求必须充分应用其优势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来看:他们正处于逻辑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所以,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与开放式教学,让教学知识更充满趣味性,在学习兴趣得到提升的同时,带领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与思考中

2充分利用信息平台

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反思与总结,为促进小学数学老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条件,打破原教学的约束,具体如:博客、QQ群、老师论坛、视频等;通过技术资源,及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信息技术也为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网站它不仅为教学管理提供了资源,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这样就能实现足不出户进行交流,向专业、名流的老师学习,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必须及时掌握学生需求,从信息技术的层面做好反思与引领工作

3促进自我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我发展对老师专业素养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入职前老师必须树立起良好的专业素养,通过转变自我观念,用问题意识武装自己,就能不断增强知识储备量,更好地解决问题另外,新形势下,做好老师评价对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所以要注重多元化评价

小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老师必须做好身心引导工作面对快速变化的生活,老师应该利用多元的角色变化,成为知识的引导、传输与组织者,这样才能让老师素养与学生身心有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意见》,提出到

2022

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意见》将落实四大任务:一是围绕整校推进,帮助学校管理团队制订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实现

“所学为所用”。二是着力缩小差距,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三是引领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四是升级服务体系,分别从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研修资源的适用性以及测评助学的精准性等方面,保障工程实施。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

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当中,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和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无疑起着不可替

代的引领作用。

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未来的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学过程本身的需要。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他在教育信息的准备、教育信息的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信息素养能力。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现代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教师具备很高的信息能力,是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职能。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都应有很强信息判断、收集、批判、处理、生成及传递等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选择能力包括教师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教师的信息收集能力是指教师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必要的教学信息的能力。教师的信息批判能力是指教师客观地了解信息生成过程,并探讨信息的信度与效度的能力。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所获得的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变换、控制、合成、保存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培训意识淡薄

一部分老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做出改变,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停滞不前,甚至有的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有些教师觉得

信息技术是“高、大、上”的手段,与平时教学没有太大联系,没有学习的意识。这些存在的问题都给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带来了阻挠。

2.教学任务繁重

有些学校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除了教学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任务。麓ft国际实验小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学校大部分教师不是班主任就是副班主任,再加上学校活动较多,造成一些教师在参加教育信息化培训时不够积极主动,甚至存在抵触心理。

3.培训反馈不足

一些教师在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后,没有及时将培训后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反馈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员在培训后也没有主动找参培教师交流沟通应用情况。如此一来,学校虽进行了培训,但不知道教师到底掌握了多少信息技术和技能,不知道教师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何。

三、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策略

提高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

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其次,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存在种种不良的态度,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技术害怕论)的泥沆,对新的教育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2、加强对理论的深度学习,彻底转变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观念和认识不仅是教师认同、接纳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需要教师用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去重新审视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目前,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农村初中和部分小学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还开通了互联网,可以说设备和资源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很多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不

多,认识不足,还喜欢用环保板和书写笔手写,用实物圆规三角板等教具手工画图,放着方便快捷的现代化设备不用,教学资源基本上是

PPT

课件,其他资源、设备和手段基本上很少用了。他们不懂得还有很多功能强大的方便好用的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化学画板、理化生仿真实验室等,不了解,就不去学,不去用。可以说,有了现在的现代技术设备,一个老师空着手进教室,就可以完成以前老师可以完

成的任何事情。因此,要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通过学习,才能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产生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帮助学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4、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XXX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需要学校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将教师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式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校本培训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有持续性、广泛性低成本、高效益等特点。主要培训形式有:现场演示讲解,教师动手操作;聘请专家做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专题讲座,上机培训各类多媒体素材搜集加工处理技巧方法、课件制作方法等。学校每学期都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级别和内容的培训,如采集信息的常用工具和使用方法,资源的收集、下载与资源整合培训,各种运用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培训等,提高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想培训达到效果,培训过程中还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包括学习要求、检查、考核评价、成果展示、奖惩等,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教师的工作较多、时间较紧,经常性的组织集中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要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水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也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把学习、提高做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接受必要的辅导培训后,教师的自学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结成老、中、青帮扶对子,让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辅导中老年教师,而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5、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分层推进,整体提高。教师能力培养

和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在实施培训中必须注意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但是必须承认,教师队伍中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技术水平有高低,认识到位有先有后。因此在全员培训的同时,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具有较高应用水平的教师引领,通过骨干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带动周围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提高积累经验,进而促进大面积的提高。

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需要建立一支技术熟练、应用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来带动、引领其他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学校要对不同层次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电教管理员要掌握常用课件制作工具的应用,计算机硬软件常见故障维护及计算机网络维护知识。学科骨干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多媒体素材收集、多媒体素材处理的技术技巧、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普通老师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逐步掌握达到骨干教师的要求。

6、以竞赛促提高,激励学科教师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竞赛是促进某种技能更快提高的最佳手段,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技能的竞赛如操作技能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

赛、运用多媒体技能论文比赛等,通过竞赛激励教师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优先外派学习。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培训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学校要积极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对优秀老师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篇: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021班 张建辉

指导老师: 熊才平

摘要: 针对当今信息化背景下信息资源缺乏科学管理,共享不够全面的状况,提出了在技术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在理论上以系统工程、人机工程等理论工具为基础,试图找到一种全新的信息共建与共享结合模式,从而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整合1、前言

随着信息化浪潮在全世界的兴起,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我国,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统一的思想认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科学的规划和组织,目前存在信息资源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存在大量重置和浪费现象,造成资源不能共享。而资源集成整合是突破现状的惟一途径。整合作为一种理念,它有多种称谓,如:“集成”、“一体化”、“综合”等。所谓整合,是指某一系统或某一系统的核心把若干部分、要素联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1]。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信息化背景下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国际上,最成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是美国联机图书馆中心(OCLC)系统。它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串联”82个国家与地区的41 000个各类型的图书馆,用370种文字通过因特网进行联合编目,年均产出数据2000多万条[2]。我国也开展了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

[3]建共享实践活动,如科技部的“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平台”、文化部的“文化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协作网、中国科学院网上文献信息系统等。但在深入探讨跨地域、跨系统、囊括所有信息服务机构的全国乃至国际性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始终显得举步维艰,成效不明显[4]。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国外主要涉及用户与Web界面多维模型、因素分析;信息共享多语言处理技术;信息资源共建标准化;信息共享设备;信息共享载体与数据模型等内容[5-10]。国内也相继发表了大量有关论文,其中以针对信息资源配置、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趋势的论述居多[11-15]。

3、相关信息技术分析

毋庸置疑,信息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整合技术。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是指在知识型组织内生产、组织、存储、传递、交流、反馈知识的信息技术,它不同于以往技术管理时代和信息资源管理时代的数据管理技术,是在数据管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知识资源的特性而开发的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能够协助知识管理人员和知识工作者进行知识活动的技术。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并不

是一项专门技术,而是由一系列的技术构成,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网格技术、知识仓库技术、知识发现技术和群件技术等在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1 网格(GGG)技术

美国《福布斯》杂志的科技版《Forbes ASAP》2001年9月10日发表一组文章,预测信息技术的下一波大浪潮的本质特征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升级为网格(Great Global Grid)。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认为,网格是继传统因特网、Web之后的第三次互联网浪潮,可以称之为第三代因特网应用。传统因特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实现了网页的连通,而网格则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其中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因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全球范围的计算机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设备资源的全面共享。对网格本质的理解可以从网格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那么,网格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它可以概括为:如何在动态、异构虚拟组织间实现协同的资源共享以及协同的解决某一问题。

网格的根本特征不是它的规模,而是实现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智能共享,消除资源孤岛。知识资源共享更具目的性。目的性体现在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互连和单一使用,而是通过互连、组合、协作解决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具有附加值的新服务、数据、信息等资源,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网格研究的目标是将跨地域的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大型数据库、贵重科研设备(电子显微镜、雷达阵列、粒子加速器、天文望远镜等等)、通信设备、可视化设备和各种传感器等整合成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支持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当然,网格并不一定非要这么大,也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格,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网格、企事业内部网格、局域网网格,甚至家庭网格和个人网格等等。

3.2 知识发现(KDD)、数据挖掘(DM)技术

伴随着因特网(Internet)、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应用的成熟和普及,人们可以跨越时空地在网络上交换数据信息和协同工作。由于Internet上网络知识资源多以各种数据库的形式存在,面临浩渺无际的数据,人们呼唤从数据汪洋中来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技术。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KDD)及其核心技术——数据挖掘(DM)便应运而生了。知识发现是从数据中发现有用知识的整个过程,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步骤,知识发现过程是多个步骤相互连接、反复进行人机交互的过程。所谓数据挖掘,就是从数据库中抽取隐含的、以前未知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与传统分析工具不同的是数据挖掘使用的是基于发现的方法,运用模式匹配和其它算法决定数据之间的重要联系。数据挖掘是知识发现的核心部分。知识发现是知识资源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网络知识资源进行发现和选择,才能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利用和知识创新。

3.3 组织内部网络技术

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组织和个人都已经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优势。组织知识共享体系的建立,信息技术是基础。组织必须要建立自己组织内部网络(Intranet),它是由Internet发展而来的,它继承了Internet的标准化技术(如TCP/IP、HTTP协议等),在组织内部集成各类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开放、标准、简捷的网络平台。它不仅是组织内部信息发布系统,能运用一些知识管理软件,成为员工之间常用的交流方式,而且是组织内部业务运

转系统。它既有严格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组织信息系统内部知识资源的共享问题。

Extranet是Intranet的延伸与发展,它把Internet的技术应用到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系统中,优点是能为客户提供多种及时有效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可以实现跨地区的各种项目的合作,可以兼容原来的信息系统。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强调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资源共享,Extranet已经成为当代组织知识资源管理技术框架的主流。

3.4 知识仓库(KDB)技术

知识仓库技术是数据库管理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产物,主要用于知识型组织诊断、计划、设计和分析等方面的决策支持。KDB(Knowledge Database)是组织构建的基于www.xiexiebang.computer-integrated facilities management.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J],2000(3):46-54

[10] Capstick J.Kader A et al.A system for supporting cross-lingual information retrieval.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J],2000(2):2801-2816

[11] 周毅.试析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料配置特点与基本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3(3):81-85

[12] 霍国庆.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模式分析

(一)[J].图书情报工作,2000(5):32-37

[13] 黄郴.网络信息资源的无限共享模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84-85,114

[14] 粟慧,蔡玲.信息资源管理四大矛盾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02(8):25-27

[15] 曹作华,张长安.论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协调与微观发展[J].情报学报,2003(5):584-591

[16] 李伟超,王兰敬.知识资源共享的相关技术及概念[J].原生文献专栏,2003(4):11-13

[17]王以群,张力.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与网格[J].图书情报工作,2004(12):73-76

下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略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范文大全)

    略谈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摘要:基础教育的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小学语文教育改进方案逐步成熟并取得相应进展,但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将详......

    如何做好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学教育范文合集

    如何做好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学教育 【摘要】 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丰富的影像资料,反复细致的演示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概念。课后通过网络资源来自行下载......

    浅谈信息素养教育

    浅谈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组 吴爱玲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知识经济的兴起,不得不迫使我们反思现代化人才的培养问题,虽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教育的基......

    信息环境下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时代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但如何尽快......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培养(共5篇)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当前教育事业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当前......

    信息化时代下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信息化时代下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沈阳市辽中县职业教育中心金丽 【论文摘要】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职业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信息素养现已成为信息化时......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1.信息素养的内容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发挥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育事业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师生应当切实......

    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尽快提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技术,智力,认识、态度三个层面,在培养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