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11

时间:2019-05-13 01:5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环境下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环境下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11》。

第一篇:信息环境下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11

信息环境下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时代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但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的新形势,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我们当前亟待考虑的问题,使之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一、教师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2、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中提出要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要求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判断、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信息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等要素。这就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二、当前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根据信息社会环境及其教学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将教师的信息素养归结为“技术”和“意识”两方面

1、信息技术方面: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包括:(1)基本操作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操作系统基本知识。(2)写作能力: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写作,初步的多媒体写作能力及网页制作能力。(3)如会浏览互联网和网上图文资料下载方法,能正确下载和安装应用软件等。(4)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对信息进行组织、编辑,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处理信息,用多媒体方式表达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发布、教学、交流和讨论等。

2、信息意识方面:它不是具体信息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是就教师对信息的态度、认识层面的要素;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信息素养中的观念性问题;而只有观念的更新和确立才是带有根本决定性意义的转变。包括:(1)快速获取信息:为解决问题而确认自己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什么,能制定获取信息的几种策略。(2)加工处理信息:能有效地整合信息以创造性地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工作中常有创新。(3)运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积极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欲望,并能付诸行动;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信息道德修养:应具有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识”这一要素,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具备了对信息较强的敏感度,具备有主动获取、分析、加工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才有利于教师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实现教师信息技术跨越式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

既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必需,那么,如何来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呢?一般来说,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方法有:学习信息知识、掌握和应用信息技能,提高信息化的意识,让他们感受信息化的环境影响。

1、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在起初的阶段的办法是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可以先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其次通过培训要重视教师的观念的更新,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在英特网上查找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通过教师交流学习、座谈讨论,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同时聘请有关专家作相关的辅导报告,注重突出主体、模块结合、关联指导、反思升华的课程整合原则,突出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突出课程教材改革、突出课程的整合、突出信息技术的教育科研。再次信息技术的培训要持之以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要使教师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以常抓不懈的态度。但是在培训中要避免过分的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主要是学习动画和网页、课件制作等;很少涉及关于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

2、学校要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搭建舞台

学校不仅要在教师技术培训方面下一定的功夫,还要让教师掌握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注重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评比,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评比及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同时对教师日常的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鼓励和督促。要让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应付几节公开课,应付评比,这样的化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无法提高的,而是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素养才会提高,教师才会有所感悟,才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的发展。

3、学校要创造环境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目前很多学校都配置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了校园网。开放了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学校中所有计算机都能联入互联网;同时学校也相应成立了网络中心购进了大量的软件和教学资料,逐步在建立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在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有自觉的学习和使用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先自己培养适应网络阅读,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基于网络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教师应感到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应习惯用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除了方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当然,还要掌握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如教学课件、电子幻灯片、个人教学网站的建立等。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再次,教师应学会和主动地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过程中的分水岭。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等于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应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最后,教师应经常培养自己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家庭藏书管理、帮助子女学习等。教师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我的培养,适应学校信息化环境才能加强自身信息素质。

4、教师应培养自我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学科学习实践中得到体现。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用课件上,这些课件并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而应有意识的注重在这些教学课件中的教学素材上,目前上海的语文学科教学配套课件中有很多与教学有关的素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选用上,对于这些素材,可以说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的空间。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加工,就能很好地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理念,是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不需要教师成为计算机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更注重的是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能主动的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化的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篇:信息环境下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时代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但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的新形势,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我们当前亟待考虑的问题,使之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一、教师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2、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中提出要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要求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判断、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信息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等要素。这就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根据信息社会环境及其教学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将教师的信息素养归结为“技术”和“意识”两方面

1、信息技术方面: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包括:(1)基本操作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操作系统基本知识。(2)写作能力: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写作,初步的多媒体写作能力及网页制作能力。(3)如会浏览互联网和网上图文资料下载方法,能正确下载和安装应用软件等。(4)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对信息进行组织、编辑,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处理信息,用多媒体方式表达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发布、教学、交流和讨论等。

2、信息意识方面:它不是具体信息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是就教师对信息的态度、认识层面的要素;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信息素养中的观念性问题;而只有观念的更新和确立才是带有根本决定性意义的转变。包括:(1)快速获取信息:为解决问题而确认自己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什么,能制定获取信息的几种策略。(2)加工处理信息:能有效地整合信息以创造性地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工作中常有创新。(3)运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积极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欲望,并能付诸行动;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信息道德修养:应具有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识”这一要素,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具备了对信息较强的敏感度,具备有主动获取、分析、加工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才有利于教师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实现教师信息技术跨越式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

1、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在起初的阶段的办法是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可以先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其次通过培训要重视教师的观念的更新,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在英特网上查找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通过教师交流学习、座谈讨论,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同时聘请有关专家作相关的辅导报告,注重突出主体、模块结合、关联指导、反思升华的课程整合原则,突出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突出课程教材改革、突出课程的整合、突出信息技术的教育科研。再次信息技术的培训要持之以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要使教师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以常抓不懈的态度。但是在培训中要避免过分的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主要是学习动画和网页、课件制作等;很少涉及关于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

2、学校要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搭建舞台 学校不仅要在教师技术培训方面下一定的功夫,还要让教师掌握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注重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评比,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评比及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同时对教师日常的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鼓励和督促。要让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应付几节公开课,应付评比,这样的化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无法提高的,而是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素养才会提高,教师才会有所感悟,才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的发展。

3、学校要创造环境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目前很多学校都配置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了校园网。开放了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学校中所有计算机都能联入互联网;同时学校也相应成立了网络中心购进了大量的软件和教学资料,逐步在建立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在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有自觉的学习和使用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先自己培养适应网络阅读,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基于网络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教师应感到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应习惯用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除了方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当然,还要掌握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如教学课件、电子幻灯片、个人教学网站的建立等。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再次,教师应学会和主动地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过程中的分水岭。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等于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应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最后,教师应经常培养自己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家庭藏书管理、帮助子女学习等。教师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我的培养,适应学校信息化环境才能加强自身信息素质。

4、教师应培养自我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学科学习实践中得到体现。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用课件上,这些课件并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而应有意识的注重在这些教学课件中的教学素材上,目前上海的语文学科教学配套课件中有很多与教学有关的素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选用上,对于这些素材,可以说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的空间。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加工,就能很好地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理念,是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不需要教师成为计算机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更注重的是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能主动的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化的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新课改下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新课改下信息素养的培养

字体:大 中 小

2009-11-4 阅读: 280 次

[关 闭]

合肥市潜山路学校 孙衡

摘要:伴随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教材不仅扩大了的知识面,而且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怎样把握新课改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从信息技术新课标的特点着手,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师资培养,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用精心设计的上机实践任务着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新课程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信息技术新课标颁布后,新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协作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1对信息技术教育不重视

由于我省目前还没有把信息技术列为中考、高考的范畴,所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中、高考前途无关的学科,大家都不太重视该门课程。这样,信息技术教育在此观念下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重视。

有的学校为了能达到示范、特色学校的标准,在信息技术硬件投入上非常重视。建设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微机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学生升学率,但是实际教育教育过程中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这些花费大量资金建成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却大量闲置。这主要是领导对于学校教师们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重视和不作要求,老师们也对很少使用计算机进行教育教学。

另外,多数学校不把信息技术教师视为专职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承担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而且承担着整个学校电教设备的维护工作等。由于信息技术是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知识更新比其它学科都要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做的事多而烦,而报酬却是很微薄,这样严重的破坏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部分学校出现了信息技术老师流失的现象,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信息技术课教师中,大多数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教育教学水平不高。

2.2信息技术教学中重技术轻方法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必要传授给学生所有的技术和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但是在实际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部分老师很少精心 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与利用上机时间,只是在上机课上布置一些上机作业,然后辅导一下就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在学习各种软件过程中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还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在停息技术课上“自由发挥”的玩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和看电影等。以上都是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3重操作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部分教师为“教学”而教学,甚至把社会上的一些培训课直接搬到课堂来,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以后发展来说,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学会操作技能更为有效。加强信息技术师资培养,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

优秀的信息技术课,除了要有必需的硬件备和软件外,一个好的信息技术教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要加大对信息技术课任教师的培训,提高其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加强培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间的教研、教学经验交流,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传播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递的能力,培养学生了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创造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力求每一堂课都为学生精心设计相应的任务,使用同学们在每一次完成老师所设计的任务后,感到成功的喜乐,让他们都能有成就感,增加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要学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该阶段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有的义务教育学校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样就造成这些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为零,给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各阶段信息技术教材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编写的,没有以前知识作铺垫,学习上无疑会困难重重,与有基础的学生的差距会逐渐拉大,直至最后彻底丧失学习信心。我们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实际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课余时间加紧为他们补修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其都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避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失去信心,进而失去兴趣。用精心设计的上机实践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最终目是回归到生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就从实际生活出发来设计实例,把这些实例融入到上机任务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学习国际互联网中的“搜索引擎”这一节中,一方面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地球以外的星球上会有生命吗?等等,由于学生对这类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大家认真思考如何确定关键字的才能提高搜索的效率等;另一方面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提出问题,如可以设计以下的任务: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省的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山”一直是大家向往的地方,正好马上就要到“五一”假期了,为了丰富你的业余文化生活,增长见识,愉悦身心,你打算去黄山旅游两天。现在你要安排好自己的施行计划,因为你要在黄山留宿一晚,必须先预订好旅馆。旅游的景点可以任选四个,要了解所去景点的风貌和门票情况。具体步骤如下:

表一:预订住宿的宾馆:

宾馆名称

宾馆地址

宾馆电话

住宿费用(元)

表二:选择要去的景点

景点一

景点二

景点三

表三:各景点的风貌和门票情况:

景点名称

门票价格

景点概况

风景照片

这样的任务学生乐于思考,而且通过完成任务一方面学生掌握了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使他们体会到了解决问题后的乐趣和成就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信息技术新课改不仅仅是内容和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去面对、探索和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中不断为学生提供搜集、处理、运用和传递信息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广东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信息技术基础[J).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祝智庭.新世纪 新理念 新教材[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郭

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四篇:浅谈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浅谈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浅谈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峄城区教育局电教仪器站寒假培训材料

探讨四个问题:

1.什么是数字化环境?

2.为何要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

3.什么是信息素养?

4.怎样在数字化环境下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背景

为了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推进工作,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有步骤地开展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虹口区作为《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简称电子书包)项目在全国的唯一试点地区,将该项目的试点看作是对加快本区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进虹口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的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一、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首先,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

从硬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学生学习用的电脑(平板电脑),要有教师展示的电子白板,要有无线上网的环境; 从软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基于“云计算”的学习的平台,要有给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要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机制;

从教师队伍的建设看:要有一支对信息技术比较精通又能推进课程改革的教师群体,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培训课程体系来支撑教师的教学;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使得教学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始,让学生拾级而上。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

从家长的角度看:要摆脱对电脑和上网的恐惧,允许孩子利用电脑开展学习活动。…… 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电子书包:“原来的的教科书+个性化的资源+互动”,数字化环境: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为目的,基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校园网、internet的网络教学平台,既保证了传统课堂学习的优势,又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为教室、教师办公室和家庭等教学、学习场所提供网络接口,将课堂由课上扩展到课余时间,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一种环境支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

数字化环境:“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资源库”

二、为何要创建数字化环境?

1、数字化学习环境替代传统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 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根据这一思路,我们提出《峄城区中小学数字化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数字化学习环境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模式变革、教师角色改变、课堂角色改变)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程改革,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以数字课堂来推进“三个课堂”建设。通过学生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为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的智慧课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a.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网络教研“看信息”多“研教学”少

各级网络教研平台已经成为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主要交流场所,不少教师开设了自己的博客,但视频会议等手段在网络教研中应用还很少。

查看教研信息和下载教学资源,是当前教师在网络教研中的主要活动内容,即教师还主要以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和资料为主要目的。教学或讲座视频也是教师比较关注的活动内容,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明显排在查看教研信息和下载教学资源后面。而“发布资源”和“回答他人问题”等互动式、发布式的教研形式则排在最后。这说明当前网络教研的现状是“下载”为主,而“发表、共享”相对较少。这也是当前网络教研“围观很多,互动不足”的现状。b.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个人天地,更多的或许是交流的场所。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平等的机会: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还是学生们,他们需要互相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在一个广阔的平台上共同发展!这个数字化学习首先要求课程学习过程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 即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 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 internet 网络等。与之相应, 学与教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其次,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的。这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 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也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还可以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 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 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和讨论, 等等。

再次, 课程学习不再只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认知体系重构和创造的一个过程。

总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以问题为中心的, 学习者之间是协商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的, 学习是可以随时的终身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就叫“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整合”。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是pc家族新增加的一名成员,其外观和笔记本电脑相似,但不是单纯的笔记本电脑,它可以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的浓缩版。其外形介于笔记本和掌上电脑之间,但其处理能力大于掌上电脑,比之笔记本电脑,它除了拥有其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平板电脑有两种规格,一为专用手写板,可外接键盘、屏幕等,当作一般pc用。另一种为笔记型手写板,可象笔记本一般开合。电子白板

复印式电子白板:即通过用户的简单操作便可将白板上书写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扫描并打印出来。其功能完成过程与普通的复印过程一样,首先由图像传感器件对白板上的内容进行采集,采集信号经过一定的图像处理后,最后用热敏、喷墨或其他打印方式输出。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并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三、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的八个主要表现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四、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面对新兴的信息技术,教师如果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首先要转变、更新的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其次,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思维定势和多年的习惯,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或老式电化教学手段,对新技术存在“晕车”现象。对此,应鼓励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考验和挑战,对新技术既要防止“技术万能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或“技术黑洞论”的泥淖,对新技术不排斥、不回避,树立良好的信心,有选择地运用信息技术。

2.加强信息设施信息资源

建设的应用和研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再提升还离不开技术的新发展和硬件的新装备,(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布局,能够考虑到绿色环保,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能彰显特色;(2)建成光纤到校及其数据中心,教学区域有无线网络覆盖,移动教育无处不在;

(3)多媒体制作设备配备齐全(打印机、扫描仪、视频捕捉卡、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一应俱全);

(4)学校实现“班班通”,每班拥有 1 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含投影机、视频实物展示台及计算机等);

(5)学校装备数字化实验室、科学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方便教师使用的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另一重要途径。

3.注重教师培训打造队伍

我们希望通过培训,打造一个可以引领学校发展的团队。这个团队应该至少由四支队伍组成:

一是校长班子组成的领导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内容以现代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治校思想、信息环境下学校核心文化、信息化通识培训等为主,目的是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校长的领导力;

二是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组成的行政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是由上级教育师资培训部门组织,内容以改造传统行政管理、教育管理,掌握信息化服务、网络化管理技能和信息化通识培训为主,其目的是提升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的行政执行力; 三是学科教师组成的执教团队,其接受的培训应该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有效教学、网络教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为主,其目的是增强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是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技术支持团队,其接受的培训以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应急响应、系统软件部署与运维、系统分析与设计、最新前沿技术为主,目的是加大技术保障力。4.科研引领完善激励机制

在学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学校行政领导应身先士卒,带头参加培训学习,以起到表率作用;除身体力行外,学校领导还要制定支持和激励机制,譬如主动关心教师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进修和培训,及时提供信息技术竞赛方面的信息,积极帮助教师大胆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公开课、示范课的评比,大力褒奖参与信息技术相关活动的学科

教师,全力支持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或发表,等等。有时鼓励之物虽小,却能极大地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无疑是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教育质量这个核心。教师始终处于学校质量文化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所以无论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还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教师,离不开教师综合素养的普遍提升。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可靠保障和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养成和提高。1.高效获取信息,有效积累资源 2.正确评价信息,城乡共同选择 3.全面应用信息,应用体现价值4.探索兴趣动力,博客大展才华5.创新引领发展,创意成就梦想6.竞争加快发展,激励初显作用7.信息公开透明,促进民主和谐8.管理规范道德,制度保障行为9.积极参与活动,信息成就自我

第五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下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下信息技术论文

现如今,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下信息技术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

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个主要阵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素养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概念,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熟练地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以及评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初中学生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常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以及信息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技能,而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筛选、获取以及辨别等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道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自觉遵循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初中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

素养的教学实践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含义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围绕教师指定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并结合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来完成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探究、好奇心理的利用,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以较高的兴趣带着任务或者问题进行学习活动,并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从而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1以目标为依据,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而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这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的必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见的生活情境对任务进行设计,自然而真实地引出任务,进而唤起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并对任务有更深的理解。在任务的.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在设计中要将任务分为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创作任务三个阶段,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二是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任务应该同时涉及到新知识和旧知识,这有利于完善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三是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以及重点和难点的分散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2、2组织课堂,完成任务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出任务之后,为了减少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可对任务进行适当的分析。通过任务的提出,学生开始思考,并用所学的知识对任务进行处理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倡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和交流,激发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2、3效果评价和总结效果评价和总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大好时机。首先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或者相互评价,并结合别人的发言,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其次教师也应适当做出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指出这些作品的长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加深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各种见解的合理性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个性发展,并适当地给予启发和引导,善于抓住学生中的创新点,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

3、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而是以满足素质教育为目的构建的,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有意识地对中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突出学科特点,同时还要联系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课的综合效能,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下载信息环境下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环境下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

    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化教学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尽快提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技术,智力,认识、态度三个层面,在培养中小学......

    《浅谈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谈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前那种单纯以五笔打字、WPS文书编辑、WORD图文排版等技术讲解为主的教学已经不能胜任当今课堂了,那当前应该学......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摘要: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信息素养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

    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范文模版]

    谈大学生如何加强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青年大学生更是每天与海量的信息接触着。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学生当中进行信......

    依托教学设计 培养信息素养

    依托教学设计 培养信息素养 ——浅谈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几点想法 海拉尔区向阳学校 张 婧 [摘要]: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否精彩是其课堂秩序是否井然的很关键的因素,尤......

    有关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

    [摘要]信息时代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中学生信息素养还存在很多欠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关键词】中学生 信息......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推荐五篇]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已经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课程整合必将发挥最大的潜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