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勤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根据语文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笔者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定位在: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的这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作为一种探索,旨在抛砖引玉。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比较句子
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④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看录像。哪一样东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⑤先学文,再看录像,再者结合谈感想,进一步凸现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唯一性,通过讨论感悟作者选材精心;天资好的人,通过努力能成才;基础差的,只要不气馁,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归纳两段的段意。
4、齐读第四段。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看录像:这一段录像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凿壁借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与勤奋有关?
⑩积累语言,化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2、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3、如果这篇课文再增加一个勤奋成才的事例,你认为选什么为好?为什么?你能帮作者写一个事例吗?
⑾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教时设计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第二个事例,采用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第二篇: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课文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板书:举例证明)课文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论点,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4.由此作者得出结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学习作者说理的方法。
二、走近名人,读悟明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小节,指名读
2.课文第一小节作者就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里的桥梁是什么意思?(途径)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途径 3.比较一下这两种表达方式,你觉得哪一种表达好?为什么?(设问,突出了勤奋之重要)4.所以作者说: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你觉得这一句话应该怎么读?(“古今中外——时间跨度、不同地域;每一个——包括了所有的成功者、都——无一例外”强调“勤奋成才”为古今中外无数事例所证明。)5.让我们一起把作者的观点牢记心中——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2自然段
事实胜于雄辩,作者例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1.自读课文,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用直线画出。学生自读课文(大屏幕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2.出示句子:(司马光取得成就的句子)
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3.指名读
4.司马光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5.《资治通鉴》资料介绍
6.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字词中读懂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9年”、“终于”、“巨著”
(时间很长,非常的不容易、成就大)
7.师:他的成功靠的是-----“勤奋”。(学生齐读)8.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波浪线线画出 9.学生交流,出示相应句子:
(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指读到什么程度?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很流畅。)
(躲:惜时;一遍又一遍:读的遍数多;一直:时间长;滚瓜烂熟:程度深)师:同学们,这就是-----勤奋!(学生齐读)谁能读出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
你能想象一下用这种枕头会舒服吗?
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
这里的警枕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师: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学生齐读)是勤奋使他完成了《资治通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师:司马光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6)让我们拿起语文书,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7)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从小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1.师: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要求:找出描写童第周取得成就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哪些句子体现了童第周的勤奋?(用波浪线划出)
3.学生交流
4.出示句子:
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1)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板书: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蛙卵剥离——资料拓展
童第周的勤奋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2)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理解:“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一点儿也不灰心,充满信心。表现了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怎样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
他为什么而“急”?(17岁进中学,成绩差)指名读句子
(3)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4)教师引读:童第周17岁进中学,成绩比别人差。于是他在学习上不断地追赶其他同学,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经过半年的努力()。
5.师:童第周成功了,他不仅在国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国外更是勤奋好学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出示句子)
(1)指名读、齐读
(2)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
(3)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指名读句子(4)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童第周的成功背后与别人有一点不同的是什么?
(板书:基础差)
6.拓展升华,产生效应
(1)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司马光的事例,他和童第周都是通过勤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下面我们把他们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交流:
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仍然继续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板书:天资聪明)
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都离不开勤奋,只有勤奋,才可以成才。
(4)你现在应该明白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个故事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吧(5)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名人勤奋成材的事例?
(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了解进行交流)
(6)再次出示句子: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指名读
理解:鲜花指什么?(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勤奋)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师引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感想写在自备本上,再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远大的理想。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说勤奋
论点: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举例论证:古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了巨著《资治通鉴》
今
童第周(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结论: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5 说勤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课文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一中心写了吗两个人的勤奋成才的事?
二、精讲点拨 学习司马光的事例:
1.同学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2、光靠聪明就能成功吗?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勤奋)从哪能看出呢?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3.交流:(1)投影: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a 指名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从哪写词语可以看出。
b 卡片出示,指导朗读:“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一直„„为止”(指名读)
指名读、齐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像司马光那样的勤奋。小时候的司马光学习是那么的勤奋,长大后又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2)观看短片。
a 通过刚才的短片,谁来说说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
b司马光这“警枕”究竟有什么作用?
投影: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齐读
4、司马光成功了,他用了9年的时间,(齐答: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多媒体出示:他用了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司马光这个成功者采集到了属于他的“鲜花”。
5、司马光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6、让我们再回过头去找找,在司马光看来他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是什么呢?(指名答 勤奋,小时侯„„长大以后„„)师:通过司马光的事例,我们知道(多媒体出示并齐读: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三、互动探究
小组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有关司马光的事例。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按老师的提示,分成四人一小组来学习童第周的事例。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和司马光有什么不同之处?(3)长大后,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4)你想用哪句名言来赞美童第周呢? 2.分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学习结果:
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那么,你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吗?指名交流:
(1)交流: “每天天刚亮„„学习方法”
(2)交流:“经过半年的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3)交流:“后来他远渡重洋,„„” 童第周也摘取了属于他的“鲜花”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童第周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具体是什么呢?(4)交流司马光与童第周的共同点与区别:(5)通过比较司马光与童第周,我们可以知道(指名答,多媒体出示: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这就是一句名言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齐读
(6)从童第周这个事例中,同样也告诉我们(多媒体出示以及齐读: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四、感情升华
此时此刻,你想对司马光和童第周说些什么?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以后打算怎么做?
让我们再一起把这两句话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并齐读: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生接说)
五、迁移运用
1、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勤奋成才的故事,或者来说说你周围有没有这样通过勤奋而成才的事例。
学生交流收集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勤奋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5 说勤奋 汗水和心血
司马光(天资聪明)
童第周(晚、差)
鲜
花
第四篇:说勤奋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教学进程:
一、复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勤奋”的。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节,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句子: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设问句)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个说法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2)出示句子: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指的是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分节读二、三节。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们手中的鲜花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从小就聪明过人)
(2)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3)他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小时侯,别人玩的时候,他仍在读书,长大后用“警枕”自励自勉。)
(4)指导朗读第二节,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相机指点“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一直„„为止”、“终于“等词语在朗读时要着重强调,以体现司 马光一生勤奋,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
(5)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6)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完成高难度青蛙卵剥离手术)
(7)他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
(8)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
能不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9)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小结课文第二、三自然段。(1)通过2、3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学习的名言?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生引读第三段。
2、你明白了什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指导朗读,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搜集班级同学勤奋学习的事例。板书设计:
15、说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第五篇:《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交流: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司马光只有(),才能()。童第周只有(),才能()。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滚瓜烂熟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未()悄()社()梁()渡()末()稍()杜()粱()度()板书设计:
13、说勤奋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