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勤奋第二课时
说勤奋
课前:
1、读名言,找规律 你有什么发现?
2、背关于勤奋的名言
一、抓中心,切主题
1、勤诵读,勤思考,这些都是勤奋的表现,今天,我们继续来——说勤奋!(读题)
2、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强调了勤奋很重要?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下来。
3、全班交流。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追问:这句话里没有提到“勤奋”二字啊?(汗水和心血)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4、这几句话都直接强调勤奋了的重要性,板书:勤奋 → 成才,如果就这样给你讲道理,你能从内心认同勤奋的重要性吗?
要想让人心服口服,就需要——板书:举例证明
举了几个例子?两个事例,一个是——,一个是——。(板书:司马光 童第周)
二、走进实例,见证勤奋。
1、默读2、3自然段,比较司马光与童第周的事例,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在有关词句下作标记
2、解读相同点:
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通过勤奋,取得了成功 点评:(共同点:都是勤奋学习的事例)他们的勤奋体现在哪些方面?只是在学习中勤奋吗?(学习勤奋、工作勤奋、研究勤奋。)A 司马光
思考:读这两段文字,想一想,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故事中的哪个场景、哪句话或是哪个字、词里?
a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b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品读:你关注到了哪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他为什么要“躲”起来?(从“一遍又一遍”、“躲”、“滚瓜烂熟”中体会小小年纪司马光就很勤奋。)(“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这就是——(点课题“勤奋”)
*“圆木枕头”?这样的枕头给你用,你要吗?为什么?
“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做这个枕头的目的是——,提醒他什么?(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司马光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来读书写作,这就是——(点课题“勤奋”)练读: 上一句写他什么时候勤奋?下一句呢?(这就叫“一生勤奋”)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引读: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可他一生勤奋,终于编成了—— 为什么称《资治通鉴》是著名的史学巨著?大家来看这段资料——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就是——
悟理:从司马光的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名言来概括吗? 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天才=1分灵感+99分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B 童第周
过渡:是勤奋使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是勤奋让他成了流芳百世的史学家。那么,文中哪些词句表现了童第周的勤奋?
a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b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品读:
他的勤奋 起早贪黑 不断改进方法
积累:从成绩很差,到半年后的名列前茅,谈何容易? 童第周像一匹——,他的勤奋,让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老师这儿送大家几个,读一读。这里,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不妨找出来读一读哦!
引读:和司马光一样,童第周靠着自己的勤奋,也浇灌出成功的鲜花,那就是—— 追问:“高难度”,何以见得?你能用文中的话回答吗?(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多难呢?
看资料,简介:
3、解读不同点
“不同”用一个字表示,就是“异”(板书:异)童第周和司马光的差异表现在哪儿呢? * 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 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天资愚钝。
除了年代,他俩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
司马光从小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砸缸救人)
是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那个时候他只有5岁,真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而童第周却17岁才进中学,这样两个数字,就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俩个之间的差异了。
4、出示,引读:天资聪明的司马光用一生勤奋,浇灌出成功的鲜花;成绩很差的童第周通过勤奋,也照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以后,如果你的伙伴觉得自己差,想要放弃时,你准备怎样开导他?
你可以给他——讲讲童第周的故事,也可以告诉他——,我们还可直接用华罗庚的名言劝导他——
5、小组讨论:
司马光和童第周,一个——,一个——,两个人都获得了成功,关键靠的是什么?对,就是勤奋。都是通过勤奋获得了成功,作者为什么要选取两个看上去差不多的事例呢?这不是重复了吗?
对此,你们怎么看,小组之间讨论讨论。
这两个事例虽然都是通过勤奋获得成功的事例,但他们代表了不同的类型的人,——这样才能把道理说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三、总结,巩固
1、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读——接着用两个名人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作出了总结,呼应开头,并号召我们——
让我们把这两句话牢牢地记在心中,再读——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四、课堂微写作
1、引语:课文第一段,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后,紧接着就这样强调——,我们课文中举的两个事例,都是中国的,你能说出几个外国人通过勤奋成才的事例吗? 出示任务:我们今天的微写作任务就是——
指导:可以仿照课文第2、3自然段,先用一句话介绍人物,接着用几句话介绍名人勤奋的表面,然后简介他取得的成就,最后,你还可以引用一句名言来总结道理。
2、出示要求:举一位外国名人成功的事例,证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五、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
2、把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感受最深的名言写下来,做成书签,送给朋友,也可以用来勉励自己。
板书设计: 16 说勤奋
同 异
司马光 古代 聪明过人
勤奋 → 成才
童第周 现代 基础很差
第二篇:说勤奋(第二课时)
《说勤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养成勤奋的习惯,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说勤奋》。(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谁知道课文讲了什么道理?(勤奋)课文是怎样说这个道理的呢?(文章先提出观点,再举了两个例子,最后又进行了总结)
2、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写一篇文章来说勤奋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作者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用了这样一个句子来表明自己的论点,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指名读好设问句。
3、[出示]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齐读)再来看看这句话,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这鲜花又是怎么浇灌出来的呢?选择你最愿意读的内容好好读一读,把能够帮助你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勾画下来,还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二、精讲课文第二自然段
1、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可是不是天资聪明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不是)司马光长大以后取得了什么成就?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呢?
(1)、【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评价: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直到滚瓜烂熟就是勤奋!把别人玩的时间用来学习,这就是勤奋!
(2)、警枕。你知道警枕是什么吗?(圆木)那么不舒服,司马光使用它的目的是什么呢?(睡觉时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这里的“警”又该怎么理解呢?
评价:一个人,为了抓紧时间,竟然和自己的睡眠抗争,竟然用圆木来警示自己,提醒自己,这就是勤奋!
(3)、19年。同学们,你们读了几年书?三年多吧。只读了三年书,做了三年作业,有的人都觉得长了,而司马光却用了19年的时间来编写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4)、【出示】《资治通鉴》图片。相机介绍:为了写《资治通鉴》这一部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三百多种。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读好句子。突出时间长。坚持不懈地夜以继日地读书写作就是勤奋!
3、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终于最后写成了名垂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不禁让老师想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个经典公式——[出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血汗(齐读)
谁再来为我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指读)
4、司马光成功的例子证明了——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精讲第三自然段
1、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司马光一样天资聪明,像童第周,他17岁才进中学,基础差,起步晚,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2、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又是怎么浇灌的呢?
(1)、童第周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机补充: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的剥开,研究被迫停止。因为青蛙卵只有小米粒那样小,外面紧包着三层像蛋白一样的软膜,要把它们剥下来,可不容易,必须借助显微镜,手的动作稍有不当,卵膜就会被撕碎,所以这种剥离术进行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当童第周完成试验的时候,他的老师著名的生物学家布拉舍教授说:“童先生了不起!中国人真正了不起!你战胜了上帝,为我们的实验开辟了一条道路!”(2)、也许大家难以相信,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出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指名读
(3)、同学们,我们十二三岁就上中学了,而童第周进中学的时候已经17岁了,而且他第一学期期末的平均成绩只有45分。在这样的境况下,童第周却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他是怎么做的?(1、充满信心。
2、抓紧学习。
3、注意温习。
4、改进方法)
童第周是如此的勤奋,是勤奋给了他勇气;是勤奋给了他力量;是勤奋创造了奇迹!难怪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指名读)
3、小结:童第周成功的例子也证明——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其实,不论天资聪明的人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四、总结
1、作者用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证明自己在文章开始时提出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可他们都是中国人。你知道哪些国外名人成功的例子吗?谁给大家介绍介绍?
2、这样齐了。可见——[出示]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引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指名读)
(1)、强调只有:体会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勤奋,没有别的途径。(2)、强调一生:体会半途而废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用毕生去追求。
五、拓展:
1、你们看,文章先摆出观点,再举例证明,最后总结,非常有条理。学到着儿,老师很想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通过勤奋实现自己理想的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吴晗。
2、你们了解吴晗吗?谁来说一说?
评价:同学们当你们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时候,就是在说道理。《说勤奋》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勤奋的道理。我们不仅要会学,还要会说!有鲜明的观点,确凿的事例,还要加上总结,这就是说!
3、让我们记住吴晗的话——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愿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篇: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案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课文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板书:举例证明)课文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论点,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4.由此作者得出结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学习作者说理的方法。
二、走近名人,读悟明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小节,指名读
2.课文第一小节作者就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里的桥梁是什么意思?(途径)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途径 3.比较一下这两种表达方式,你觉得哪一种表达好?为什么?(设问,突出了勤奋之重要)4.所以作者说: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你觉得这一句话应该怎么读?(“古今中外——时间跨度、不同地域;每一个——包括了所有的成功者、都——无一例外”强调“勤奋成才”为古今中外无数事例所证明。)5.让我们一起把作者的观点牢记心中——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2自然段
事实胜于雄辩,作者例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1.自读课文,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用直线画出。学生自读课文(大屏幕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2.出示句子:(司马光取得成就的句子)
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3.指名读
4.司马光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5.《资治通鉴》资料介绍
6.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字词中读懂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9年”、“终于”、“巨著”
(时间很长,非常的不容易、成就大)
7.师:他的成功靠的是-----“勤奋”。(学生齐读)8.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用波浪线线画出 9.学生交流,出示相应句子:
(1)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一遍又一遍 滚瓜烂熟(指读到什么程度?记得非常牢固,念得或背得很流畅。)
(躲:惜时;一遍又一遍:读的遍数多;一直:时间长;滚瓜烂熟:程度深)师:同学们,这就是-----勤奋!(学生齐读)谁能读出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
你能想象一下用这种枕头会舒服吗?
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
这里的警枕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师: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学生齐读)是勤奋使他完成了《资治通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师:司马光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6)让我们拿起语文书,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7)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从小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1.师: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要求:找出描写童第周取得成就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哪些句子体现了童第周的勤奋?(用波浪线划出)
3.学生交流
4.出示句子:
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1)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板书: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蛙卵剥离——资料拓展
童第周的勤奋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2)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理解:“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和信心。一点儿也不灰心,充满信心。表现了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怎样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
他为什么而“急”?(17岁进中学,成绩差)指名读句子
(3)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4)教师引读:童第周17岁进中学,成绩比别人差。于是他在学习上不断地追赶其他同学,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经过半年的努力()。
5.师:童第周成功了,他不仅在国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国外更是勤奋好学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出示句子)
(1)指名读、齐读
(2)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
(3)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指名读句子(4)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童第周的成功背后与别人有一点不同的是什么?
(板书:基础差)
6.拓展升华,产生效应
(1)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司马光的事例,他和童第周都是通过勤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下面我们把他们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交流:
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仍然继续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板书:天资聪明)
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都离不开勤奋,只有勤奋,才可以成才。
(4)你现在应该明白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个故事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例子吧(5)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名人勤奋成材的事例?
(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了解进行交流)
(6)再次出示句子: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指名读
理解:鲜花指什么?(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勤奋)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师引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感想写在自备本上,再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远大的理想。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说勤奋
论点: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举例论证:古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了巨著《资治通鉴》
今
童第周(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结论: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5 说勤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课文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一中心写了吗两个人的勤奋成才的事?
二、精讲点拨 学习司马光的事例:
1.同学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2、光靠聪明就能成功吗?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勤奋)从哪能看出呢?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3.交流:(1)投影: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a 指名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从哪写词语可以看出。
b 卡片出示,指导朗读:“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一直„„为止”(指名读)
指名读、齐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像司马光那样的勤奋。小时候的司马光学习是那么的勤奋,长大后又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2)观看短片。
a 通过刚才的短片,谁来说说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
b司马光这“警枕”究竟有什么作用?
投影: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齐读
4、司马光成功了,他用了9年的时间,(齐答: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多媒体出示:他用了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司马光这个成功者采集到了属于他的“鲜花”。
5、司马光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6、让我们再回过头去找找,在司马光看来他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是什么呢?(指名答 勤奋,小时侯„„长大以后„„)师:通过司马光的事例,我们知道(多媒体出示并齐读: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三、互动探究
小组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有关司马光的事例。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按老师的提示,分成四人一小组来学习童第周的事例。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和司马光有什么不同之处?(3)长大后,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4)你想用哪句名言来赞美童第周呢? 2.分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学习结果:
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那么,你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吗?指名交流:
(1)交流: “每天天刚亮„„学习方法”
(2)交流:“经过半年的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3)交流:“后来他远渡重洋,„„” 童第周也摘取了属于他的“鲜花”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童第周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具体是什么呢?(4)交流司马光与童第周的共同点与区别:(5)通过比较司马光与童第周,我们可以知道(指名答,多媒体出示: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这就是一句名言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齐读
(6)从童第周这个事例中,同样也告诉我们(多媒体出示以及齐读: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四、感情升华
此时此刻,你想对司马光和童第周说些什么?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以后打算怎么做?
让我们再一起把这两句话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并齐读: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生接说)
五、迁移运用
1、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收集到的有关勤奋成才的故事,或者来说说你周围有没有这样通过勤奋而成才的事例。
学生交流收集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勤奋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5 说勤奋 汗水和心血
司马光(天资聪明)
童第周(晚、差)
鲜
花
第五篇:16《说勤奋》第二课时 教案
16、说勤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还记得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说。
2、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理解第一句:生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对这句话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观点。)
②、理解第二句。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引导学生体会: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成功)
生齐读以上两句话。
3、学习事例
①、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4、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天资聪明)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板书;编成《资治通鉴》)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出示要求: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用不同记号画出相关词、句。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师:就这样,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好一个19年,联系上文,你能想像一下司马光是怎样度过的? 出示: 19年中,每当烈日炎炎,司马光——
19年中,每当寒冬腊月,司马光——
19年中,每当逢年过节,司马光依旧——
19年中,司马光——————————— 师引读,生接答。
小结:司马光何止用了19年,他是用一生的勤奋才最终编成了巨著呀!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就是: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爱因斯坦 ⑺一二组读本段,再次感受“勤奋”。
5、自学第3段
童第周又是怎样勤奋努力的呢?用刚才的学法自学,可以同位交流。汇报:(1)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板书: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可以说是废寝忘食啊!
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2)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总结:
1、司马光争分夺秒的学习,这就是——勤奋;他无论小时候还是长大以后始终勤奋学习,这就叫做——一生勤奋。(板书:一生勤奋)童第周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学习,天天如此,这也是——一生勤奋。
2、从这两个事例我们知道不管你像司马光这样天资聪明也好,还是像童第周这样基础差也好,要想取得成功,只有靠——勤奋。再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两句。
3、现在作者的观点能说服你吗?为什么?(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习作中运用)
四、拓展: 其实,像司马光和童第周这样通过勤奋而取得成功的人很多,你还知道那些?班级同学中有这样的事例吗? 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学们,古往今来,那个人的成长那个人的成功不需要勤奋二字呢?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司马光和童第周那样,一生勤奋,通过勤奋实现自己的理想!齐读首尾段。
板书设计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一生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