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弟妹妹怎么啦》教学反思
情景描述:
“老师,我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哭着不肯睡觉,一直喊奶奶。”“老师,我刚来幼儿园的时候,我记得早上来幼儿园每天都会掉眼泪的。”“老师,我刚上小班的时候,饭都不会自己吃,要老师喂的。”是啊,你们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就象现在的小班的弟弟妹妹一样,有的小朋友哭着要回家,有的小朋友哭着喊妈妈,有的小朋友不肯进午睡室睡觉,现在的你们一个个都长大了,不再会在幼儿园哭了。
评价分析:
《弟弟妹妹怎么啦》这是一个语言活动,《弟弟妹妹怎么啦》这首诗歌短小,但是非常切合生活,诗歌中展现的情景孩子们都亲身经历过,而且语言也非常朗朗上口。在这个教学活动开展前,我先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刚来幼儿园时是怎么样的,这就出现了情景描述中的那一幕,孩子们都一个个回忆自己在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有几个小朋友想不起来自己刚入园时的样子,经过老师的提醒、启示,也能想到自己刚入园时的样子了。然后再组织幼儿去我们原来的教室看一看,让孩子们观察一下小班新来的弟弟妹妹都在干什么。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这首诗歌《弟弟妹妹怎么啦》。幼儿对诗歌中的语句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象“眼睛下起小雨啦”可爱、生动,幼儿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在学念诗歌时,我着重对问句进行了提醒,要求幼儿念时有问句的语感。
最后在教学延伸时让幼儿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弟弟妹妹不哭?孩子们一个个举起了手说:“我会抱抱他,让他不要哭。”“我会给他唱歌,他听到我唱歌就不哭了。”“我给他讲故事,他会不哭的。”…..所思所悟:
孩子们是天真的可爱的,他们对自己上小班时的情景经过回忆都觉得好笑,在这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学会有感情地念《弟弟妹妹怎么啦》这首诗歌,而且也懂得怎样去安慰小弟弟小妹妹。
第二篇:给弟弟妹妹送礼物教案
活动名称:给弟弟妹妹送礼物 活动时间:2015.9.9上午9:30 活动地点:小班教室 活动目标:
1、能注意到他人的情绪,乐于照顾、安慰小班幼儿,有责任心。
2、大胆说说关心弟弟妹妹的方法,并乐于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他们的关心。活动准备:
1、在家与家人一同问弟弟妹妹亲手制作一份礼物。
2、准备一句送给弟弟妹妹的祝福语。
3、提前准备表演节目。
4、与小班教研组长沟通,确定结对班级。活动过程:
一、为弟弟妹妹送节目
根据事先安排好的节目,让孩子们注意表演的礼节,尝试大胆地表现自己。提问:表演的时候有什么礼貌要注意?
【引导幼儿关注表演上台下台等礼节、注意放松不紧张、面带微笑。】
二、为弟弟妹妹送“照顾”
1、引导幼儿关注弟弟妹妹的情绪需要。
2、提问:你刚刚上小班的时候喜欢来幼儿园吗?弟弟妹妹刚刚上小班,你觉得他们喜欢来幼儿园吗?为什么?
3、重点提问:你有哪些方法可以照顾弟弟妹妹?
【引导幼儿关注弟弟妹妹的情绪需要,激发幼儿思考照顾弟妹的方法,例如:整理衣服、抱一抱、分享玩具、送上礼物等等。】
三、为弟弟妹妹送礼物
尝试自由结对,找到一位想要与之交往的弟弟妹妹,将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对方,并说一句好听话安慰弟弟妹妹。【注意关心弟弟妹妹,不要勉强弟弟妹妹,也不要轻易沮丧。】
第三篇:《下课啦》教学反思
《下课啦》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高矮、长短的比较。比较的方法分为两种: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直接比较主要借由视觉感官进行比较,一般应用于差异较为明显地比较。本课则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白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进行。间接比较的使用是对于那些看起来无法直接分辨长度的大小的事物,则需要寻找参照物进行间接比较。
首先,谈话导入。通过谈同学们熟悉的课间活动情况,拉近老师和同学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了学习的热情,进而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强度不够,应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说一说。
接着,采用闯关活动探究新知。闯关一:谁高?谁矮?部分学生会觉得两人同样高,但也存在个别学生能通过观察指出,淘气“踮脚”了,不公平。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明白,比较应该在同一个起点进行。而后,通过动画操作,让学生应用“同一起点”比较的方法。闯关二:比谁长?谁短?虽有动画的操作,直观清楚地演示比较的过程,拉直、对齐之后再比较。但,如果设置成现场找学生借绳子,现场操作比较,相信学生能通过操作活动,进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也会更深。闯关三:谁走的路长?通过教师用手比划两位小朋友走路的路径,学生能自然而然进行数格子比较长短!这部分是学生掌握间接比较——数格子的重心。有了此部分的学习经验,学生能将知识迁移应用到课后的练习中去(比较小兔子的高矮、铅笔的长短)。值得一提的是,比较的两种方法的应用,应该是优化融合使用,教学中,能直观比较的就没有必要强调学生进行间接比较,增加思维负担。优化比较方法才能更便捷、实效。
总体上来说,这堂课我较为注重引导学生,以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步步推理思考、探索,相对成功。但课堂氛围的营造不足,学生虽能安静听讲,也养成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但课堂的参与率不高,这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
第四篇:《啦啦操》教学反思
《啦啦操》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在教学中教了一套啦啦操,但是,在教学中我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刚一开始我告诉大家我们要学习现在比较流行的啦啦操了,学生们都很高兴,通过观看我的整套动作示范,学生了解了这套操,一个个都跃跃欲试,于是我趁热打铁赶快教。可是,广播操教学主要是反复练习动作,没过多久学生就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了。有一次上课,他们一听到今天继续学习啦啦操,不约而同发出了嘘声:“又要做操!”看到这种情景我很着急,怎么办呢?我回家后就动脑筋想办法,在后来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前进,发现广播操教学若从以下几点入手,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学的动力,在广播操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前提。因此,我在广播操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我在讲解动作方法之前先做完整动作示范。在做动作示范时,我不喊“一、二、三、四”的口令,并且快速完成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新颖、优美,让他们有学习的欲望。做完动作示范后我会问他们:“这节操好不好看,想不想学?”他们会给我一个响亮的回答:“想!”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学起动作又快有准。在学习中途,我还为动作完成优秀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请他们当小老师在前面做动作示范,带领全班同学一起练习,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对动作完成有进步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探明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师讲解语言通俗易懂
啦啦操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教学的重点。我的教学面向的是小学生,他们体育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教学中我将一些体育术语口语化,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动作方法,理解动作要领。例如,在这套操的预备节有很多提踵动作,我在教学时边讲解边示范,但是一检查发现很多同学没有做提踵这个动作。我很奇怪,就问学生。原来学生不太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没有太注意我脚上的细小动作。我就解释说把双脚的脚跟提起来,用脚前掌着地。这样一说,学生立即明白了,动作也做对了。
在教学用语上是可以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解释动作,加深学生对动作环节的印象。例如,有一节操要求两腿屈半蹲。但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在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弯腰撅屁股。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我故意做了个错误动作示范,并说“你们看老师这个动作像不像一直煮熟的龙虾”来提醒学生,然后请同学做了正确动作示范。后来,学生还有犯这样的错误。我走经学生中间说:“我来数一数,我们班有多少只虾,一只虾、两只虾、三只虾„„今天中午我可以请大家吃大龙虾了。”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同学们记住了动作,在后来的练习中很少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在教学用语上是还可以运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有一节反复的前进后退步比较复杂,是比较难掌握的一节操。在我做完动作示范后学生高呼:“好难呀!”我告诉他们这节操是有规律的,脚的动作是“左右左右”交替进行学生跟着口诀练习很快就掌握了动作。
三、教师示范动作准确
在啦啦操教学中教师的动作示范是教学的关键。教师的动作示范是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决定了学生动作完成质量的好坏。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一定要完整、准确每个动作交代清楚,在做分解动作示范时要把每个动作合理分解,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
四、重点培养学生自练、互评能力
通过教学发现在啦啦操教学中学生自练、互评的效果更加明显。学生喜欢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练,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同伴提出,要求其改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发现了他人的问题,又给自己提了个醒,正式一举两得。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学会了思考。
五、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在每节操的教学中都发现一些同学有错误动作或不规范的动作,在教学中,我耐心的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哪怕是一个细小的动作也不放过。有的老师说现在才教不需要纠正的那么仔细,可以先教完再慢慢纠正。我认为边教边纠正,虽然耽误时间,但效果会更好。因为学生的动作一旦形成错误的动作定性就很难纠正。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差异,都完成动作有困难的学生多花时间重点辅导。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以上是我在进行啦啦操教学中一点体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探究不同教法,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
第五篇:啦啦操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本课利用活跃气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参与啦啦操兴趣并掌握一套简单的啦啦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气氛很活跃。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她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啦啦操有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音乐伴奏下,体验运动的快感同时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团队成功的快乐,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也有不足。首先,个别学生协调性有点差,在学习中自卑心理作祟,害怕表演。老师和学生组长需要给与激励和引导。其次,少数学生在学习中身体控制欠佳,动作记忆有点混乱,下次课还需要强化。其三,练习的手段和方法还可以联系实际,模拟情景,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激情。其四,分组要考虑学生的交际和动作技能,让学生带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以上是对这节课的反思和评价,希望以后能完善课堂,不断创新该进,力求完美,兼顾学生身心健康,更好发挥健康第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