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保持高就业率论文

时间:2019-05-15 11:4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保持高就业率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保持高就业率论文》。

第一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保持高就业率论文

【摘 要】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就业氛围也不是几个人就能够营造的,它需要社会、需要老师、需要家长、需要学生本人共同来参与。要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将就业服务网与传统的招聘形式相结合,把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关键词】服务 就业 高职毕业生

2007至2008学年度,是沈阳工业大学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一年,是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一年。一年来,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职学院的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基本情况及特点

高职学院2008届毕业生共有9个专业,分别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522名毕业生。2008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六个就业高峰年,毕业生人数的增长使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截止到2008年7月30日,学院组织大大小小专场招聘会57次,其中正式签约人数为471人,初次就业率为90.23%。

2主要工作和措施

(1)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院领导把就业工作当作学院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领导分工明确、就业工作机构健全、措施落实到位,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为提高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办学思路清晰,专业设置以市场化为导向。学院在就业指导工作上,思路开阔,力度大,重视教育,强化服务,就业渠道畅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就业理念和择业意识。学院近几年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重视就业信息的调查、收集,每年都举办规模不等的院级供需见面会和小型洽谈会,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便利条件。

(3)就业工作条件得到了保证。学院下设了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坚持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有效地把招生、培养和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就业经费、场地、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必要的保证。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形势,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4)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建设。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的开展中,思路清晰,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研究工作。

(5)就业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师生对就业满意度较高。学院成立了以学生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主要领导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就业工作人员以做好就业工作为己任,毕业生对学院的就业工作满意度评价较高。

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学校地处省城,地理位置优越,毕业生不愿意及早地去中小城市找工作。

(2)由于部分企业提前到高校接受优秀毕业生,对其他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产生影响,不能准确的定位。

(3)专业课学的不扎实,对热门专业课知识急功近利,忽视本专业的学习。

4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1)继续加强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形势需要。

(2)加强就业网站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更好地架起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不断开创学院就业工作的新局面。2009年我院双选工作设想及展望

(1)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提高全院师生对双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007年08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明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毕业生数量增加。二是社会宏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三是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不适应社会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我们自身有些工作还不到位,影响毕业生就业。

(2)强化责任意识,全方位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一,明确任务目标,落实领导责任。2009年,我院的就业工作目标是确保就业率达到或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继续实施“一把手”工程。第二,转变观念,创新机制。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要把过去的那种就业季节性工作变为全年性工作,把双选工作落实好。

(3)充分发挥就业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

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意识、就业知识等方面加以指导。要不断拓展就业指导的领域,丰富其内容。要不断强化对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它看成是关乎学院生死存亡、牵动全局和影响学院办学基本导向的大事来抓;要认清就业压力10年内不可能缓解这样一个大气候,不断寻找新的就业市场,拓宽就业路子;要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增加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减少消极不利因素、积极扩大就业信息和分解就业压力等办法,共同关心、共同努力,把就业工作落实到每个毕业生。

(4)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要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将就业服务网与传统的招聘形式相结合,把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总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就业氛围也不是几个人就能够营造的,它需要社会、需要老师、需要家长、需要学生本人共同来参与。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学院有决心在早启动,早准备,抓认识,抓措施,找方法等方面痛下功夫,相信在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大学生活

白琳娜2011021012411计应

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大学生活

社会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年苦读,瞬间选择。”说的是高考前后的选择对人生的走向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目前正是挑大学、填志愿、选专业的关键时节,三位上海交大的同学就如何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能力性格、兴趣爱好选择一所合适的大学谈了各自看法。

就业情况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填报志愿是以学校为目标的。我一心向往滨海学校,这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比较好,我希望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填报专业时我很想选报关的专业。经过咨询后我发现,这方面的专业对一个女生来说太辛苦,但因为成绩不够理想,我被调剂到电子信息专业。总的来说就是,想学一门技术活,将来工作无忧。

虽然是被调剂,但进来之后学到现在,我一点也不懊悔。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我越来越觉得被调剂是“歪打正着”。电院的专业如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都是很有前景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都很好。

对于四年大学生活,进校之前我就有过一些设想。我觉得首先是要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最好能精通一门技艺,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其次,在四年的时间里,要广交朋友、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大学的同学无论哪个专业都有很多佼佼者,值得我去学习。扩充人脉对自己的未来也很重要。另外,尤其要学好英文,加强口语水平,这对以后的就业会很有帮助。

选学校选工作,目标都要早瞄准

填报志愿我最先考虑的是学校的牌子,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就业时用人单位对于学校的认可度。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们常提起的几所名校为考虑对象,专业是第二位的。

那时很多条路摆在我面前,到了该好好打算一番的时候,父母的意见可作参考,但最终还是要自己慎重考虑:我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第一志愿越早确定越好。如果在高三紧张复习的同时还要想该填报什么志愿,这对学习的负面影响还是蛮大的。另一方面,确定第一志愿后能对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目标摆在前方,我要做的就是努力向前,争取达到我的目标。

报考专业时我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首要是兴趣。应试教育下学了十几年,如果到了大学还不能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其次是“避热”。跟风是最不明智的做法,高考时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同时,也要预见就业时的一番“拼杀”。去年财经类专业在上海非常热门,我对此兴趣不大,正好避开了热门。第三个因素是所报专业未来的发展情况,也就是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在就业市场的饱和度如何。

每位同学对大学四年都会有或清晰或模糊的想法,我也仔细想过自己的规划。大一以扩大各方面的阅读量为主,弥补知识欠缺,同时认真完成课程学习,争取每门成绩在85分以上;留出一定时间参加课外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网络。大二将重点放在确定具体专业发展方向上,阅读更多书籍,保证一个月三本的阅读量。暑假去传播公司实习。在本专业传播学之外,需要突出一个特长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所以我想选择学习英语二专。大三时确定一家自己想进的公司,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密切关注公司发展方向,知晓其人才需求情况。大四时争取进好公司实习。

选适合自己的专业

当初填报志愿我是这么想的:要进一个名牌大学,要进有发展潜力的学院,要读适合自己的专业。高中很少想过自己会往哪个方面发展,但在我的头脑里,以理工科见长的交大是我的首选。在交大可以接受一流的高等教育,享受一流的学习环境,认识一流的学习牛人。

我选择的联合学院是全英语授课的。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只看得懂英语还不够的,更要听得懂、说得出。这个学习环境对我这样的英语不太好的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个学院有机会出国,我还是很想出去多看看,长长见识。出国了对以后的发展会有帮助。

虽然老师家长一直提醒说要为以后做些打算,我还是想得比较简单:好好学习,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实力和经验,为以后出国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立足点和核心,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真正地走向社会岗位,发挥个人的作用。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高职教育,同时作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核心和基础,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以及实践,将个人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习实践中,以此来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和个性化成长。该文以高职英语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实现我国高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育

1引言

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职业教育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质需求,能够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明显,但是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及情况。在落实相关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以人才培养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目标忽略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方向,实际的教学策略与学生个人的就业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在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这一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对我国高职英语教育体制进行分析,那么可以看出现有的教育体制无法更好地满足社会以及市场发展的实质需求,高职生的英语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一点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对高职英语教育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存在一定的实践教育意义,符合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

2高职英语教育的特点

高职英语教育的内容以及环节相对较为复杂,在落实相关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英文老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立足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特点,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保障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以及小组内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

2.1具有高等英语教育与职业英语教育的双重属性

与普通高等教育之中的英语教育相比,高职英语教育具备职业教育的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国际教育的分类标准,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析时,明确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以面向实际,面向具体职业为切入点,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之后获得从事某一个职业或行业的实际技能以及知识,另外完成一级学业的学生,往往能够直接具备进入劳务市场的相关能力以及条件。其次,与中职英语教育相比,高职英语教育存在高等英语教育的特点,大部分的课堂内容以及教育结构尽管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上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真实需求,符合社会各界以及不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标准。除此之外,在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上,高职英语教育能够突破中职英语教育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2高职英语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老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只关注简单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只能够掌握一定的数量的词汇以及语法,但是与他人在生活实践以及交流的过程之中,无法用英语来进行主动的沟通以及表达。另外许多学生往往连一份英语报纸都看不懂,在写英文函件的过程之中感到无从下手,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我国现有的英语教学过于传统和落后,大部分的英语老师只注重哑巴式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死记硬背为切入点和基础,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词汇量的大量积累,尽管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但是对于任何一门语言学习来说,掌握语言的具体表达技巧并进行主动的应用以及实践才是核心以及前提,只有保证学生将所学习到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学习的作用及价值。高职英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和前提,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以及探究,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之中,高职英语课堂主要以模拟实训的形式为基础和前提,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积极地开展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将就业实习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机会。另外即使学生无法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个人实践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也会采取因材施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从目前来看,高级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采取情景模拟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具体感知的机会,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书面交际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落实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学校加大投入改善现有的实际条件以及实习环境,另一方面,在开放式办学条件的引导之下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互动,保证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依托现有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充分地实现外企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配置,以此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不同行业及领域培养出应用型的高级英语人才。

2.3主要强调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高职英语教学十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深入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良性发展。结合我国语言学界的相关要求以及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学主要包括学术英语以及专门用途英语两大体系。其中,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学术英语主要以培养专门的外国语言工作者为核心和基础,专门用途英语则主要培养在特定行业领域之中能够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以及实践的专门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后者主要是职业英语。高职英语教育老师必须要立足于英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以及相关要求,明确英语的具体属性以及人才培养标准,通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有效落实为社会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

3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

3.1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

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我国许多高职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过于落后以及传统,严重偏离以就业为导向的具体方向,忽略了高职教育的具体要求,难以保证学生在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其次,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基础和前提,在落实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之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忽略了人才培养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本质特点,难以保障自身的人才教育目标符合岗位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际的教学质量以及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学生个人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落后,导致英语教学忽略了学生需求的真实分析,没有直接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出发点以及前提,难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从教学模式上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以黑板以及课本加粉笔的教学形式为主,大部分老师只能够进行英语知识的简单传授,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老师知识的灌输,老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之中记笔记,其中老师是课堂中的主角以及主体,学生是听众,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以及沟通,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主。另外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所获得的学习以及提升的机会相对较少,许多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个人学习的灵活性以及自觉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课堂学习,学习较为被动以及机械。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难以将个人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之中,个人的就业能力较差,缺乏一定的社会竞争力。

3.2高职特点不突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丧失

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之中往往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没有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学生的爱好和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地选择及划分。另外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极端,一种是整个课堂非常安静,老师在课堂中唱独角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较少,往往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另一种则是整个课堂氛围非常热闹,人声鼎沸,老师往往无法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意见以及看法,学生在整个课堂之中互相闲聊以及逗乐打趣。任何一种极端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学生个人成绩的有效提升,同时许多教师也对现有的英语课缺乏信心,实际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不容乐观。

3.3方式落后,不符合就业需要

其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明确强调,英语属于考试课,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以笔试为主,通过一张标准化的试卷来衡量学生的最终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水平。其次,在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分析时也会以此为依据和重要的参考。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往往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是否取得毕业证的参考依据,这一点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难以实现个人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在这种较为落后及单一的考核方式影响之下,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以及笔试成绩,将过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过分看重最终的分数,忽略了学生综合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表达技巧的提升,难以实现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将个人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之中。

4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基本对策

为了真正保障高职英语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老师需要以学生就业的总体目标为前提,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手段,有效落实高中英语教学。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英语老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国家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妥善处理好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以及素质提升之间的相关性,对现有的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通过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来保障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

4.1努力更新高职英语教育观念,适应就业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同的领域以及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大力发展的过程之中,社会各界对人才以及智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其中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要积极地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有效地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各类不足,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以及基础,保障学生在完成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实现个人听说读写以及翻译能力的整体提升。

4.2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要想保障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以及精髓,英语老师首先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真实需求,积极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后期的学习以及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教育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老师个人的教育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只有一个综合经验较为丰富同时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师才能够保障学生更好地完成个人的学业,在不同的岗位中发挥出个人的价值。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技术以及专业理论,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实现技术与专业理论实现了紧密的联合。高职英语老师除了需要精通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主动地引导。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提高老师的综合能力,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最终的目标以及要求,专业课老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熟练地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对老师在不同领域中的科技推广能力以及生产经营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实践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4.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就业的关键

老师需要采取分类分层次的教学,立足于学生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之下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其中分层次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在打好前期英语学习基础的前提之上更好地实现自身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及水平的提升。另外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之中,分层次的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明确个人的职业就业方向,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主动性地学习以及提升。另外老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口头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的突破传统单一性的教学模式,以英语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为前提,明确趣味性以及文化性的具体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平台来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参与及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以及发展。

5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职英语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英语教学手段的有效突破以及革新。

参考文献:

[1]贾方.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1).[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03).[3]川子.中国高等教育:直面入世冲击——浅析跨入WTO门坎的我国高等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Z1).[4]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01).[5]仲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素质教育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05)

[6]魏涛.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

[7]顾琦.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以湖北理工学院专科公共英语教学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2(21).

第四篇: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的研究探索,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就业 推进 高职教育 改革 思考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正在由“供给导向”逐渐向“需求导向”转化。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观念、教学理念、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本文重点围绕高职院校如何瞄准社会需求搞好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如下三点思考。

一、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目的就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又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关键环节,因此,专业设置能否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效。就业导向赋予高职教育很强的市场特征,正如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一样,能不断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抢手的人才的学校才有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哪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好,并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和组合,这样的学校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不断开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专业设置应当瞄准社会需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这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当前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是现实需要问题;二是未来几年内,市场将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这是需求趋势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特征,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正是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在规划设置专业时,对自身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具体讲,从宏观层面上:需要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中观层面:需要对国家特别是学校所在地区的产业规划和布局进行深入研究。从微观层面,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和用人趋向。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三个层面,才能做到审视现实、前沿研究、全面规划,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互动。

2.专业设置要突出行业特征

在设置专业前必须综合考虑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认真进行行业的分析,然后再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所开设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专业理论知识也应根据职业和岗位的需要系统化。可以考虑由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制定,面向行业设置和按行业归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颁布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专业目录。

3.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岗位不断更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适应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需要,还要密切关注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和人才效益获得的急切性等特征。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发一些“超前性”的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未来需求。当然,专业调整不能草率、盲目、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否则,将难于培育名专业、名教师,难于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还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4.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的趋势,使职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往往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因此,高职教育要针对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覆盖面,形成“一专多能”效应,以适应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的趋势,利于学生就业和学校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不应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的重点应当是构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依托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特别是生产技术呈复合化的趋势,可将课程分类组织成若干模块,进行课程的重组和调整,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地综合。结合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不断调整和充实课程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由于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优化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才能及时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毕业生始终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职业特点。

2.围绕“应用”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按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基础课与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程设置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修订乃至更新。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以满足学生从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3.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设计学生人文素质课程

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将面对的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文化环境,如果学生社会适应力比较差,就会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最终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就难以维持。所以,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顺利对接,除了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外,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看,不可能开设系统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在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可重点设置能够显在地作用于学生的人文能力的培训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除此之外,考虑到高职教育课时的局限性,更多的是把学生人文能力实训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训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特别要注意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中融入人文能力养成。这样由外而内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尽快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片面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二是由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教学模式转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关键要抓好以下二个方面:

1.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板擦包打天下的状况,一方面要在校内创造“仿真”环境,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到实践一线,通过岗位实训,提高其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此同时要聘请部分职业经理、总工程师担任学生实验、实习、实践的指导顾问。同时,还要更多地引进多媒体技术,嫁接改造现有的教学手段,坚持以图代文,图文并茂,边讲边学,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学习的立体感、动态感。为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应当重视与真实职业情境直接相关的学习场所的创建,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内实训室、实习基地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做到:从实训设备、实训工具到现场工况都按照实际的职业情境不经过加工而直接使用,把学习情境塑造成“现场实践”的“真实存在”的状态,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技能,增长知识。

2.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

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能否真正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行业、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模式很多,从行业和企业看:行业和企业可按自愿原则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派出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可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另外,企业还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从学校看: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借助企业实力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这种合作或共建,对企业和职业技术学院是互补的,能达到企业和院校的双赢。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运作行为,是对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的一个深度挖掘,因此,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沟通与联系非常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加强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地区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用人趋向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了解对方所需,主动上门推销自己,当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主动服务,搞好牵线搭桥,推动企业与学校的联合。

参考文献:

[1]侯静,王庭宽.谈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24.[2]易兰华.高职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内涵及特征研究.职教论坛,2005,31.[3]刘振华,高书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中国科技信息,2006,2.[4]马庆发.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本土化思考.职教论坛,2007,1.[5]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职教论坛,2005,21.[6]张喜春,戚文革,关键.高职新“2+1”教育模式探究.教育与职业,2006,33.

第五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

论文摘 要: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难现象普遍。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从转变教育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入手,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1.就业难与高校教育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当今高校毕业生不仅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且在工作岗位上也显示出诸多缺点,如专业技能不足,应用论知识能力欠缺,适应环境能力差等。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一是就业环境不乐观,一是高校在教育教学及就业引导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就业环境不乐观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不景气,导致众多企业开工率不足,新增就业岗位锐减,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出现了各种干扰大学生公平就业环境的现象,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1.2高校教育教学和就业引导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仍然以学科型教学模式为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轨,教学管理管理观念滞后,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多是研究型人才,而扩招之后的研究生数量供过于求,对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而言,就业优势明显不足。本再者,本科的教学内容广而不专,毕业生多缺乏一技之长,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兴趣和定位亦不明确,教师们无法对其因材施教,这就造成了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实践能力较差,又薪资定位高,就业难在所难免。

2.高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严峻的状态还会持续下去,而教育本身是为了促进就业,从高校来讲,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在办学和教学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指导和促进学生就业这个中心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同时,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有助于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并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3.高校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3.1转变教育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教育教学能否与大学生就业紧密衔接,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毕业生能否正常就业。明确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调整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以就业需求引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就业工作水平,才能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为“理论——实践——理论”,该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而实际的工作岗位需要毕业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高校教学时就应考虑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引入“创新式”和“启发式”教育,多给学生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习内容,考虑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单位挂钩,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可直接留岗。高校毕业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拥有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较为活跃,只要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在就业过程中是很有优势的。

3.2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

高等学校要成立教育教学委员会,积极开展社会需求调研,针对企业和市场需要,加强骨干专业建设,及时调整和淘汰饱和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并在教学环节引入就业和创业理念,从而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当以就业和和市场为导向,突出课程的复合性、实用性,明确各课程、教学环节的地位与内在联系。分层次设置课程,将课程设置为基础能力课、核心技能课和相关知识课,鼓励课外教育教育,加强实践教学,以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教学质量

高校专业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影响重大,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很有必要。专业课的教学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课堂学习是在校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实践能力,是校方当前面临的难题之一。当前本科教学师资队伍呈年轻化态势,实践经验较为薄弱,校方应鼓励青年教师向一些资深优秀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根据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将青年教师派送到实训基地或研究院进修,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树立主动就业的意识,以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4.结语

自20世纪末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就业难现象普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有责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可以从转变教育理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以帮助其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孙杰.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23(6):52-54.[2]王辉,杨大方,吕小师.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创新人才专业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37.[3]黄炳翔、刘红宇.基于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高校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9):108-110.[4]刘晓辉、贺月娟.河北省高职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

[5]张迎春、赵建锋.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06)

下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保持高就业率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保持高就业率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学院教学改革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学院的主要职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涌现,社会急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方式探索论文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将就业的意识融入整个实习教学环节中,更新观念,开发多元化的实习方式,建设相应的实习基地,加强实习的管理和考核,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新型......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德育课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德育课应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现实,实践来增强育人功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或感受到德育课对于自己今后的成才、就业和前途的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论......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范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 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促进就业做文章,都以是否促进就业作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5篇范例)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当社会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体现高等职业教......

    以客户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

    以客户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  ISO质量管理的8大原则之首就是:以顾客为中心,也就是以客户为为导向。计划经济也就是短缺经济时代企业生产什么,市场就消费什么。那个时代可以说企......

    以服务群众为宗旨(5篇材料)

    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维护稳定为己任 ——记光明路司法所长魏友银同志魏友银同志自2003年被市中区司法局调任市中区光明路司法所所长。长期以来,他政治坚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

    以服务为宗旨 打造安全卫生食堂

    以服务为宗旨 打造安全卫生食堂 ——长江师范学院后勤服务集团饮食中心举行座谈会 (通讯员司宇)为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交流,吸取广大学生关于饮食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促进食堂健康......